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

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

一、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峰[1](2021)在《面向卒中诊疗优化的过程挖掘方法与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这些诊疗活动和流程的有效性往往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优化诊疗过程,对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挖掘方法与技术是近年来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已经广泛应用的医疗信息系统中,记录了大量临床活动的详细日志数据,包括活动名称、时间戳、执行者等。医疗过程挖掘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日志数据,能够实现临床过程的模型发现、合规性检查和过程改进等。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类疾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导致我国患病人群快速增加和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家目前正在医院大力推广建设五大急救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以重点提高对这些疾病的紧急救治效果。但由于这类疾病的救治过程是一种高风险、多部门参与、时间紧迫的复杂任务,现有过程挖掘方法难以适应这种复杂的应用场景,还存在模型表示标准化程度不高、基层医生临床决策的准确度较低、医疗干预活动的价值难以估计、出院患者的随访数据不足等具体应用问题。因此,本论文以卒中诊疗过程为案例,通过改进和集成医疗过程挖掘方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诊疗过程模型表示标准化不足、扩展性不强和表示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式多角度建模表示方法。该方法借鉴openEHR国际标准的原型规范,按业务对临床活动的属性分类,并构建了关系矩阵表示事件间的约束,以便于临床专家的理解和模型扩展。同时,为支持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的建模表示,在传统控制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流、人员组织等多角度的数据约束关系。最后,设计了相应的合规性检查算法,并以缺血性卒中急救过程为例,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这种表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方法结合了openEHR和过程挖掘两种规范,能生成符合国际标准和临床应用习惯的医疗过程表示模型。2.针对过程挖掘需要的事件日志数据获取不便的问题,开发了基于openEHR原型查询语言(AQL)的数据抽取与事件日志转换工具。首先,通过解析openEHR的原型和模板文件,确定元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词,经语义扩展查询后列出其可能所属的原型及相应数据项。然后,基于用户选择的数据项和所设置的检索条件,自动生成AQL查询代码。最后,在电子病历服务器上执行AQL语句以提取出具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过程挖掘所使用的标准事件日志格式(XES)。该工具帮助临床科研人员无需掌握实际数据库结构,而是通过领域知识模型来查询和获取事件日志,为实现跨信息系统间的语义互操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该工具已在全国卒中院内筛查项目中进行了试用,验证了其可行性。3.针对临床指南难以完全覆盖所有真实业务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性过程监控的辅助决策模型构建方法,以弥补临床指南的不足,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过程进行实验验证。目前,构建临床辅助决策模型的主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以发现或生成新的知识,但这类模型经常面临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二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方法,将临床指南等医学知识表示为逻辑规则,但它难以适应复杂应用场景。本文将数据驱动与规则驱动的方法相结合,通过手工构建患者的数据集,标识出每个病例的最佳决策,及其实际活动是否符合临床指南。经过控制流的前缀提取和过滤后,对数据流的序列进行编码,并训练出相应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成的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两种模型性能均有显着提高。因此,本方法可弥补临床指南的不足,为基层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服务,也为探索指南知识结合临床大数据的智慧医疗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4.针对诊疗流程中的干预活动价值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挖掘的临床干预相对价值评估方法。首先,将国家或医疗机构发布的时间任务矩阵形式的临床路径表示为BPMN模型;其次,将事件日志记录的业务活动序列与流程模型进行比对,从而检测出临床路径的变异活动;最后,针对路径不要求做而做了的变异活动,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设计了基于“成本/效用比”的医疗活动相对价值计算公式。在合作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神经保护药物是最常见的变异活动,并分别计算了这类变异活动与临床路径推荐的两种治疗活动相对价值。本方法从价值医疗的角度综合考虑了医疗干预的效果和成本,为评估干预活动的价值提供了新思路。5.为克服传统方法构建出院患者复发模型面临的数据不足等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医疗过程发现和迁移学习的复发风险预测框架。首先,从临床指南中发现过程模型,用于分析来自不同医疗机构的目标人群数据相似性,并将发现的控制流变量作为患者的附加特征。通过综合利用目标域(医院随访数据)和源域(全国脑卒中筛查数据),采用基于实例权重的迁移学习方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最后,以缺血性脑血管事件(ICE)复发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效果,对205例来自某三甲医院的出院病例和2954例来自全国筛查的队列(2015-2017)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框架能够有效提升三种典型基于实例迁移算法的性能,并优于常用的临床风险评分工具,能够缓解医院有标记随访数据不足的局限性。另外,为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通过两种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模型各特征的重要性,并证明了过程变量作为新的患者特征表示,能够改善模型的性能。本方法将过程发现和迁移学习两个领域相结合,扩展了过程挖掘的应用范围,也增强了迁移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为解决医疗领域机器学习研究的数据样本不足和变量选择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案例。综上所述,虽然本论文以卒中作为研究案例,但提出的过程挖掘技术框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扩展到心血管疾病等急危重症的临床过程,能够提高对医疗数据的二次利用效果,为优化诊疗过程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耿涛[2](2020)在《经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重组人尿激酶原(商品名:普佑克,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 UK)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溶栓药物,具有特异性和无抗原性,可以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的纤溶酶结合,从而被激活转化成双链尿激酶,进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有较好的安全性,并能改善心脏重塑,但此类研究较少,冠脉内溶栓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地位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直接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此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所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75岁;(2)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定义;(3)心电图V1-V4导联中ST段抬高的导联≥2个;(4)新发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发病12个小时之内;(6)入院后行直接PCI,且术中证实责任病变位于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近段或中段;(7)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存在重度血栓负荷;(8)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排除标准:(1)前降支支架植入病史;(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史;(3)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4)血液病患者;(5)直接PCI术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6)直接PCI术前应用溶栓治疗;(7)溶栓禁忌症的患者(8)责任病变位于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患者。分组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所纳入患者按以下方法进行分组:在直接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者,设为A组;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者,设为B组;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者,设为C组。共随访6个月。采用检索住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指标:(1)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 MRI)结果;(2)患者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3)随访6个月的观察终点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1.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共368例患者入选:A组121例,B组130例,C组117例。2.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的患者发生率有显着差异(12.4%vs.3.8%vs.3.4%,P=0.006)。B组和C组的TMPG<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发生率虽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858)。4.6个月随访期间的失访情况:A组有4例(3.3%)失访,1例因交通事故死亡,3例电话随访无法接通且病历系统无再就诊记录;B组有5例(3.8%)失访,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4例电话随访无法接通且病历系统无再就诊记录;C组有4例(3.4%)失访,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突发猝死(具体原因不明),2例电话随访无法接通且病历系统无再就诊记录。5.三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查心脏彩超测量所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显着性差异(51.6±5.5 vs.49.3±7.4 vs.48.8±8.6,P=0.007)。B组和C组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和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52)。三组患者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有显着性差异(47.7±8.3 vs.49.6±6.9 vs.50.2±5.4,P=0.016)。B组和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虽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779)。6.三组患者由c MRI测量的心肌坏死面积有统计学差异(16.9±7.1 vs.14.3±7.3 vs.14.0±6.9,P=0.007)。B组和C组心肌坏死面积较A组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和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58)。7.三组患者在随访6个月期间,合并出血事件无统计学差异(P=0.864),且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8.三组患者在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三组患者的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结论1.在直接PCI术中LAD近中段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同时,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 UK,商品名:普佑克)可以明显提高心肌再灌注水平。2.在血栓抽吸的同时,冠脉内注射rh-pro UK或替罗非班,可以减少c MRI水平的心肌坏死,且不增加出血风险。3.三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虽无显着意义,但两组联合治疗组MACE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单纯血栓抽吸组。4.由于左室重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两组联合治疗组的心脏彩超所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只是在第6个月开始才表现出明显改善。

吴雪纯[3](2020)在《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目前急诊滞留时间(emergency department length ofstay,EDLOS)与卒中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数据。EDLO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队列研究,连续纳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包括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18例。收集并记录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急诊就诊相关资料及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出院后30天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卒中进展定义为在确定新发卒中的7天内出现任何新的神经症状/体征或任何神经功能恶化(NIHSS评分增加>2分),预后不良定义为30天的mRS>2分。所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EDLOS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DLOS与卒中进展,出院30天的预后及死亡的关系。结果:6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岁,中位EDLOS为2.5h(1.4-6.9h)。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住卒中单元(P=0.013)、血管内治疗(P=0.030)、节假日就诊(P<0.001)与较短的EDLOS相关,而9-11月就诊(P=0.009)与较长的EDLOS相关。进展组的EDLOS较非进展组短,中位数分别为2.2h和2.6h,两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5)。死亡组的EDLOS较存活组短,中位数分别为1.8h和2.5h,两者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8)。预后不良组的EDLOS较预后良好组短,中位数分别为2.4h和2.6h,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3)。根据EDLOS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 EDLOS≤1.35h,1.35-2.49h,2.49-6.93h,>6.93h 四组,四组间卒中进展率、30天时死亡率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30天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调整混杂因素后,最低EDLOS组(≤1.35h)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可能性是最高EDLOS组(>6.93h)的 2-3 倍(OR,2.52;95%CI,1.29-4.93;P=0.043)。在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中,EDLOS与出院30天死亡发生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32),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16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EDLOS与出院30天的预后仍无相关性(P=0.719),入院NIHSS评分高(P<0.001)和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P<0.001)与出院30天预后不良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EDLOS较短与卒中进展风险的增加相关,这可能与我们优先将卒中进展风险较高的重症患者转入病房的急诊收治策略有关;在我们高级卒中中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DLOS与出院30天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单独的EDLOS并不适合作为衡量卒中患者急诊医疗质量的指标。

熊萱,高侨悦,喻冬柯,张远,边原,尹琪楠,童荣生[4](2020)在《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用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用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关于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治疗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进行文献筛查后,纳入文献34篇,共包含3140例次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治疗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6.07%(72例/1186例)和4.62%(52例/1124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8.48%(192例/674例)和26.19%(181例/691例),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9.36%(82例/876例)和7.27%(65例/894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85%(193例/1081例)和16.53%(169例/102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用于治疗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相似。

万中庚,刘薇,刘当俊[5](2007)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室溶栓治疗13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来本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在急诊室观察2h。结果其中1h再通3例符合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1、2项,11.5h内再通7例符合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13项,1.52h 2例符合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13项,入院后观察心肌酶谱高峰时间,12例提前到24h以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46.2%(6/13)。结论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在急诊室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样可以在社区医院以及急救车上进行。可以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新模式,即基层医院——中心医院的模式。

冷建春[6](2006)在《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的临床观察小结及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 方法 (1)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应用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6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与该院同期收治的单纯应用西医方法治疗的病例60例进行对照(西医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显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并(2)采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将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治疗组(卡维地络组)、中药治疗组(人参山楂饮组)4组,分别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360分钟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AngⅡ)、内皮素(ET)水平(值)的变化。 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9.35%、95.16%、3.23%,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的58.33%、80%、11.67%(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360分钟,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山楂饮组和卡维地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均有提高,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AngⅡ)、内皮素(ET)浓度均有下降,但人参山楂饮组优于卡维地络组(P<0.05或0.01)。 结论 采用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着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中药人参山楂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人参山楂饮有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李其斌,赵晓琴,刘唐威[7](2002)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治疗》文中认为

王慈修,王锋[8](2000)在《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是否再通与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本组急诊室溶栓 76例 ,从起病到溶栓的时间均 <6h ,3h内占 5 0 %。溶栓后冠脉再通率 75 % ,高于国内报告的 5 8.1%。再通组病死率 (7.9% )显着低于未通组 (2 1% ) ,P <0 .0 1。急诊室溶栓要比住院后再溶栓至少提前 1h以上 ,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室溶栓应列为常规

叶朝有,邹永龙,刘丽明,黄力新,颜巍,汤汝鹏[9](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体化溶栓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一体化溶栓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溶栓模式方法。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肌酶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2 h胸痛缓解率、2 h心电图回落≥50%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均低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溶栓模式可以尽早恢复患者心肌灌注,进而提高溶栓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爱丽[10](2019)在《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采取改进急诊护理流程。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溶栓成功率以及复发率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采取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提高溶栓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

二、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卒中诊疗优化的过程挖掘方法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描述性临床活动建模表示方法
    1.1 引言
    1.2 相关背景工作
        1.2.1 openEHR数据建模
        1.2.2 描述性过程表示
    1.3 基于约束的多角度临床活动建模框架
        1.3.1 表示方法
        1.3.2 合规性检查算法
    1.4 卒中诊疗过程建模
        1.4.1 过程模型
        1.4.2 检查结果
    1.5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医疗过程数据抽取与转换软件设计实现
    2.1 引言
    2.2 相关标准介绍
        2.2.1 ADL文件结构
        2.2.2 AQL语言描述
        2.2.3 XES元数据模型
    2.3 软件设计与技术实现
        2.3.1 元数据预处理
        2.3.2 扩展查询
        2.3.3 AQL代码生成
        2.3.4 数据格式转换
    2.4 系统验证与测试
    2.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预测性过程监控的辅助诊疗决策方法
    3.1 引言
    3.2 相关背景工作
        3.2.1 缺血性卒中临床指南
        3.2.2 预测性过程挖掘
    3.3 预测性过程监控的辅助诊疗决策框架
        3.3.1 前缀提取与过滤
        3.3.2 序列编码
        3.3.3 分类算法
    3.4 实验设计与测试结果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医疗干预活动相对价值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相关背景工作
        4.2.1 成本-效用分析
        4.2.2 倾向性评分
    4.3 评估医疗干预活动的相对价值
        4.3.1 临床路径的BPMN建模
        4.3.2 基于对齐的变异检测
        4.3.3 医疗活动的相对价值计算
    4.4 识别卒中诊疗过程的低价值活动
        4.4.1 实验数据与参数设置
        4.4.2 实验结果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基于过程发现和迁移学习的复发风险预测方法
    5.1 引言
    5.2 相关背景工作
        5.2.1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5.2.2 迁移学习
    5.3 出院患者复发风险预测框架
        5.3.1 过程模型发现与合规性检查
        5.3.2 预测模型的生成与验证
    5.4 实验数据集与测试结果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咨询人员名单
附录 B 卒中院内筛查干预项目原型
附录 C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2)经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技术路线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
    2.2 三组患者的直接 PCI 结果
    2.3 三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失访情况
    2.4 三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
    2.5 三组患者的cMRI 结果
    2.6三组患者 MACE 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结果
3 讨论
    3.1 血栓抽吸导管在直接PCI中的使用
    3.2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直接PCI中的使用
    3.3 溶栓药物的使用
    3.4 联合治疗模型的建立
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血栓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本研究的入选标准
        1.2 本研究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人口统计学信息及病史资料
        2.2 急诊就诊相关资料
        2.3 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
        2.4 卒中进展的评估
        2.5 预后的评估
    3 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1 总体人群的一般情况
    2 急性脑梗死患者EDLOS的影响因素
    3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基线资料比较
    4 死亡组与存活组基线资料比较
    5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资料比较
    6 四组不同EDLOS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7 EDLOS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
    8 EDLOS与死亡的相关性
    9 EDLOS与预后的相关性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的时间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科研项目
致谢

(4)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用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文献质量评价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 Meta分析结果
        2.1 病死率
        2.2 心律失常发生率
        2.3 心力衰竭发生率
        2.4 出血发生率
    3 发表偏倚
    4 敏感性分析
讨 论

(6)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的临床观察小结及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的临床观察小结
    1.临床资料
        1.1 病例
        1.2 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项目
    2.治疗方法
        2.1 基本治疗
        2.2 中医治疗
    3.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治疗效果
        5.1 两组患者总疗效的比较
        5.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心电图(ST段)及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5.3 两组患者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6.讨论
    7.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造模方法
        1.3 分组与给药
        1.4 血清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人参山楂饮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CK-MB、LDH、NO及MDA的影响
        2.2 人参山楂饮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影响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的研究
    2.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1 辫证治疗的研究
        2.2 基本方加减治疗的研究
    3.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理研究
        3.1.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循环机制
        3.2 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循环机制
    4.结语
    5.参考文献
第4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进展
    1.有关冠心病概念的改变以及病理生理学意义
    2.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
    3.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4.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4.1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
        4.2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性分层及处理
    5.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6.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7)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AMI急诊溶栓治疗 (ETT) 的提倡和意义
2 ETT溶栓剂的选择
    2.1 SK:
    2.2 UK:
    2.3 t-PA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
    2.4 蛇毒制剂:
3 ETT溶栓治疗的监测
4 防治ETT后的再栓塞
    4.1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4.2 抗凝剂的应用:
    4.3 蛇毒降纤酶 (Defibrase) :
5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与禁忌症
6 AMI病人心肺复苏术 (CPR) 后的溶栓治疗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体化溶栓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再通率的比较
    2.2 两组心肌酶指标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10)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断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等数据
    2.2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AMI再发率
3 讨论

四、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卒中诊疗优化的过程挖掘方法与技术研究[D]. 徐海峰. 军事科学院, 2021(02)
  • [2]经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 耿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吴雪纯. 苏州大学, 2020(02)
  • [4]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用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 熊萱,高侨悦,喻冬柯,张远,边原,尹琪楠,童荣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05)
  • [5]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室溶栓治疗13例临床分析[J]. 万中庚,刘薇,刘当俊. 重庆医学, 2007(17)
  • [6]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的临床观察小结及人参山楂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D]. 冷建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7]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治疗[J]. 李其斌,赵晓琴,刘唐威. 广西医学, 2002(12)
  • [8]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J]. 王慈修,王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0(04)
  •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体化溶栓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J]. 叶朝有,邹永龙,刘丽明,黄力新,颜巍,汤汝鹏.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1)
  • [10]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张爱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3)

标签:;  ;  ;  ;  ;  

急诊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