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浅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邓兰[1](2021)在《基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郑先常[2](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朱莉雅[3](2021)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文中认为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中,新生将面临整个环境全方位的改变。随着这一系列变化,新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症状,但同样地,这个特殊的适应过程也会为新生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因此,小升初阶段的“入学适应”对新生未来中学生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而本研究试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编的角度出发,基于“入学适应”主题对Y中学初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在生命全程发展观和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观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借鉴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结构,在理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凯米斯行动研究经典模式,并运用协同式行动研究法对成都市Y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学适应”主题进行校本开发。研究包括两阶段性循环行动,具体从以下七个主要行动研究步骤展开对“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第四环节到第七环节为循环圈:情境分析;问题界定;总构想(总计划);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和概念界定以及方法与思路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即研究合作者们共同进行协同式行动研究的具体研究历程。该章包括行动前合作双方的知识准备、对Y中学初中“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情境分析、“入学适应”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观察、期中后对上一阶段行动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入学适应”方案再实践等方面。第三章是研究结果,提炼“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包括“入学适应”主题的四个开发内容和协同式行动研究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第四章对研究进行反思,反思现阶段研究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供改进思路;分析Q老师在此次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分析研究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分别就协同式行动研究“计划”、“行动与观察”、“反思”三环节进行思考来进一步明晰后续研究方向,从而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开发的不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高君[4](2021)在《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文中认为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新冠病毒的爆发与蔓延致使教学形式发生了线上与线下的变更交替,这一改变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如今教育改革的热潮同样凸显出培养和优化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运用一套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且也有利于社会更有效地推行教育改革。首先,本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小学三、四年级用),对沈阳市某小学47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水平的现状调查;其次,根据现状调查结果与该校实际情况,结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取向与叙事疗法相关理论设计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绘画心理辅导方案;再次,依据方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后,再分别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基于前后测验的量化分析与实验干预后的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中等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3)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4)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与实践需要,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针对促进学习适应性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由此丰富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依据。

吕春宇[5](2021)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党和国家先后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并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特别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具有非常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五章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等,分别对新时代的理论蕴含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及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所指等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明确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找到科学的遵循,也才能使该研究有所明确指向。第二章是对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进行分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要回到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中,以整体建构视野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主要是以普通国民教育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参照,以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来分别梳理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通过这些梳理分析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同时把握了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这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增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第三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进行梳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当代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集中体现为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选取的道德发展认知方法、社会学习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价值澄清方法、政治社会化方法、潜能激发方法、心理治疗方法等都是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表性方法。这些经验的梳理并没有局限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而是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全面把握有益的经验。通过这种梳理,启发我们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体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第四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进行架构。本文从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来架构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理论依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吸收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要求。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科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原则、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原则、生活化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是整体建构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是以基于新时代为整体建构的基本点,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整体建构的着眼点,以做好学段层次衔接为整体建构的根本点,以坚持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为整体建构的关键点。第五章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呈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应呈现出具体的、实操性较强的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文以普通国民教育的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基本划分依据,谈及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安排,并按照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领域划分标准,完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建构。同时,从理念保障、队伍保障、承载保障和学术保障等角度探索推进整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保障策略的支持下,最终将方法建构落实到位。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度很大的工程,本文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的研究期待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投入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中。

谢桂红[6](2021)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以宜春市奉新县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金兰[7](2021)在《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时间并不长,从最早的1991年教育部门颁布《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到现在,已近30年。在这期间,虽然教育部在各种有关教育督导评估的政策文件中屡次提及要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然而,这一要求既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实现,更未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上海虽然在2005年以政府教育督导室名义正式推出有关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文件,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宝贵尝试并未持续下去:2006年微调后的十五年里,相关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既未得到更新,实践层面上的德育专项督导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现象令人关注与深思。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历史演变的回顾和现状反思,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之所以迟迟未能从综合性督导评估中分化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有关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这一现实又深深地植根于“德育”本身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为了推进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专业化,提升德育督导评估的质量,有必要强化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多年来,人们一直指责或抱怨,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这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未能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有密切关系的。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督导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反思与分析,探讨了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阐述了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理论依据,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和如何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接着,论文以包括国家和上海市区两级总共16套有关德育督导评估的文本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对现有的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现有评估指标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估指标未能将反映德育成效的结果类指标,与体现德育实施的过程类指标区分开来;不同层级指标之间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未能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不断分化原则;同级指标之间的划分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没有保持逻辑上的相对独立性;某些指标的用词与表述比较随意,缺乏清晰的界定;不同文本之间同一指标的表述差异较大。现有评估标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结果类评估标准未能有效反映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部分过程类评估标准未能充分反映学校德育实施与保障方面的重要要求;部分评估标准未能充分涵盖对应指标的核心要素,具体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与对应指标的匹配性较低。现有评估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部分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有效性未得到检验;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种类较少,并且与评估内容的适配性不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论文采用“总结与反思实践经验”“统合德育政策与法规要求”“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论,尝试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本研究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包括“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接着,论文采用呈现典型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上述三类指标评估标准的研制过程与结果。最后,本研究主张借助专业力量研发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具,建立相应的“质检”体系,吸纳现有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精华”,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体系。

王蕾玲[8](2020)在《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汉中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要实现素质教育,除了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之外,还应重视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汉中市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通过问卷调查选择汉中市3所初中学校进行个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包含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概念厘定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汉中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的方式,调查了3位初中学校管理者及6位心理健康教师,从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对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了访谈。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初中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注度、学校心理健康课实际开设情况、学生自身对课程需求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们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开展心理健康课是有必要且对自己有帮助的。第三部分为汉中市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师的访谈与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当前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中出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定位不清晰、专业化师资薄弱、无固定合适教材等问题。第四部分为对汉中市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问题的对策探索。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与支持力度;再次,应加强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最后,应建设“家校社”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之处,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简禹鑫[9](2020)在《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起点,这一个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自上世纪80年代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国家就颁布了很多政策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另外,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已经不再是分数,不再是考试机器,而是身心健康且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完整的个体。最后,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太多的信息充斥着小学生的世界,再加上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年龄呈现下沉趋势,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了内在需要。笔者曾在邵阳市D区有过一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当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并不好,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本研究试图对邵阳市D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本论文先提出了选题背景,对相关概念以及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然后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对邵阳市D区的教师、学生家长展开调查。调查发现邵阳市D区目前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和制度保障;(2)心理咨询室和校本心理课的开设形式化;(3)专业师资力量极度匮乏;(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单一;(5)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有误,心理课存在一定随意性;(6)家长的认识程度不足。本论文根据调查发现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1)教育部门组织人员积极调研,完善相关制度;(2)针对学生开展趣味活动,活用心理咨询室;(3)丰富心理教育开展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科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5)激发教师热情,提升兼职心理教师的身份认同感;(6)树立“示范学校”,推动校-校、家-校合作。

叶承娟[10](2020)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 ——以丽水市JN县中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学生欺凌事件在中小学校园里时有发生,欺凌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其背后有太多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大中城市等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抽取样本进行研究,缺少专门针对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治理的研究。为探索符合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治理对策,把校园欺凌治理落到实处,本次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为抓手,以丽水市JN县中小学为例展开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整理总结出该地区校园欺凌现状及治理现状,分析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及治理困境,结合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校园欺凌治理对策建议。丽水市JN县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如下: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普遍,有32%的孩子被欺凌过,有22%左右的孩子参与过欺凌,校园欺凌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应该引起学校、社会、家长的重视。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发现:欺凌行为多发生在教室、餐厅、走廊等公共区域,寝室也占了一定比例;校园欺凌行为方式中,以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言语欺凌为主占比为72.44%,关系欺凌占比为22.44%,学校、家长要警惕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给孩子们心理造成的影响;欺凌行为参与群体以同班同学为主占比为69.87%,有矛盾孩子参与欺凌比例也较高为30.13%;被欺凌后,随着年段的增长,孩子们越不愿意将被欺凌情况告知父母、老师,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JN县存在将近一半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卷入欺凌的比例高于正常家庭孩子。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一是家庭成因。教育缺失,导致孩子思想行为偏激;亲情缺失,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失衡。二是社会成因。受居住环境、周边环境等的影响,孩子易被周边不良人群影响;受网络和各种自媒体不良风气的侵染,孩子们易模仿跟风。三是心理成因。孩子基本需求的匮乏,如心理安全缺失,爱与尊重的缺失;孩子认知水平有限,易模仿不良行为;人格特质缺陷,关键期父母教育的疏忽或失误,给孩子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校园欺凌的治理现状:一是有开展相关欺凌防治教育活动但频率不高,各教师开展相关欺教育频率参差不齐;二是校园欺凌防治的活动形式仍需多样化,缺少专业引领;三是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四是部分学校流于形式,未把欺凌治理真正落到实处。校园欺凌治理的困境:一是治理理念落后;二是制度保障不到位;三是治理缺少合力。基于对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治理现状及困境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一是转变治理理念,加强教育与管理。如:设立专门治理机构,加强欺凌治理管理;关爱留守儿童,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开设心育课程,助力孩子阳光成长。二是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园欺凌治理。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出欺凌专项法案;规划治理措施,建立欺凌防治机制;推进欺凌项目研究,形成欺凌干预模式。三是各方共同发力,创设健康成长环境。如:注重行为养成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社会组织共同发力,形成“零容忍”社会氛围;净化媒体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关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的治理是否有实效性及推广性,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究。

二、浅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
    2.1 研究现场的进入——合作关系建立、行动时间规划
    2.2 前期调研与问题明确——Y中学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2.1 Y中学概况——城郊中学
        2.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2.2.3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
        2.2.4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明确
    2.3 行动前的知识准备——理论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3.1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取向的选择
        2.3.2 生命全程发展观中的“入学适应”
        2.3.3 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
        2.3.4 协同式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4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计划与实施——方案编制与实践
        2.4.1 “入学适应”主题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拟定
        2.4.2 “入学适应”子主题的选择与具体活动设计
        2.4.3 “入学适应”主题的活动实施方式确定
        2.4.4 “入学适应”主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选择
        2.4.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的实施
    2.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与改进——方案的调整
        2.5.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
        2.5.2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改进
    2.6 “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方案再实施——方案的再实践
        2.6.1 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6.2 课上实施——多种方法观察课堂“活动”
        2.6.3 课后总结——五人小组会议
        2.6.4 期末评价——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入学适应”主题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
    3.2 “入学适应”主题具体活动进行“螺旋式”设计
    3.3 “入学适应”主题实施“活动教学”
    3.4 “入学适应”主题以“发展性”评价取向为主
    3.5 协同式行动研究法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研究反思
    4.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未来改进
        4.1.1 增强“入学适应”主题的子主题和具体活动的可选择性
        4.1.2 “活动教学”课堂中需要纪律控制
        4.1.3 建构“入学适应”主题教育的评价体系
    4.2 Q老师在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
        4.2.1 教育理念的改变
        4.2.2 课程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的改变
        4.2.3 课程开发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改变
        4.2.4 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改变
    4.3 协同式行动研究下课程校本开发的“合作关系”
        4.3.1 合作双方的角色定位
        4.3.2 开发中的“协同合作关系”
        4.3.3 开发中的“深度协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程序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
        1.5.1 角度新
        1.5.2 取向新
        1.5.3 技术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绘画心理辅导
        2.1.2 学习适应性
    2.2 绘画心理辅导相关文献综述
        2.2.1 绘画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
        2.2.2 绘画心理辅导的应用研究
    2.3 学习适应性相关文献综述
        2.3.1 学习适应性的理论研究
        2.3.2 学习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2.4 绘画心理辅导与学习适应性的适配性相关综述
        2.4.1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2.4.2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
        2.4.3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方法的完善
        2.4.4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环境的适应
        2.4.5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调查研究对象
        3.1.2 实验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统计分析法
        3.2.4 自然实验法
        3.2.5 质性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工具
        3.3.2 质性分析工具
    3.4 研究假设
        3.4.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假设
        3.4.2 本研究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假设
        3.4.3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假设
        3.4.4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效果假设
    3.5 研究程序
        3.5.1 实验过程设计
        3.5.2 控制变量设计
    3.6 绘画心理辅导方案
        3.6.1 绘画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依据
        3.6.2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方案阶段设计
        3.6.3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体方案设计
        3.6.4 绘画心理辅导具体实施过程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4.1.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4.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结果分析
    4.2 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分析
        4.2.1 实验组A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2 对照组B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3 对照组C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4 实验组A班与对照组B班后测差异比较
        4.2.5 实验组A班与对照组C班后测差异比较
        4.2.6 对照组B班与对照组C班后测差异比较
    4.3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结果分析
        4.3.1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4.3.2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访谈调查结果
    4.4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4.4.1 案例分析D
        4.4.2 案例分析E
        4.4.3 案例分析F
第5章 讨论
    5.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结果讨论
        5.1.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结果讨论
        5.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结果讨论
    5.2 本研究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讨论
        5.2.1 实验干预前后组内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性检验结果讨论
        5.2.2 实验干预后组间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性检验结果讨论
    5.3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结果讨论
    5.4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实施效果讨论
    5.5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6章 建议
    6.1 学校层面: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习
        6.1.1 丰富潜在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6.1.2 运用积极教育以增进学生集体归属感
        6.1.3 重视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情绪积极化
    6.2 家庭层面: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乐学习
        6.2.1 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6.2.2 改善并尊重孩子的学习空间
        6.2.3 了解并鼓励孩子的学校生活
    6.3 学生层面: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使自己会学习
        6.3.1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6.3.2 进行适当的自我奖励
        6.3.3 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附录B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C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
附录D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第一次访谈提纲
附录E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第二次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的理论阐释
        (一) 新时代的科学界定
        (二) 新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界定
        (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质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指向
        (一)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科学含义
        (二)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指向
第二章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
    一、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考察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把握
        (三) 整体建构视野中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解读
        (四) 整体建构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二、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总体问题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学段问题
    三、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总体归因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学段归因
第三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
    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 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
        (三) 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二) 社会学习方法
        (三) 隐性教育方法
        (四) 价值澄清方法
        (五) 政治社会化方法
        (六) 潜能激发方法
        (七) 心理治疗方法
    三、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借鉴
        (一)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
        (三) 方法的建构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有机结合
        (四) 方法的建构要特别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第四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
    一、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
        (二) 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三) 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成果
        (四)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
    二、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二)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三)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四) 生活化与规范化相结合原则
        (五) 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 基于新时代的基础:整体建构的基本点
        (二)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整体建构的着眼点
        (三) 做好学段层次衔接:整体建构的根本点
        (四)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整体建构的关键点
第五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构建的具体呈现
    一、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小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小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二、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初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初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三、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高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高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四、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大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大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五、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
        (一) 理念保障:树立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化的理念
        (二) 承载保障:统筹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三) 队伍保障: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沟通交流
        (四) 学术保障:深化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二)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成为老大难
        (三)提升德育实效亟需专项督导评估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德育督导
        (二)德育评估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与依据
    一、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
        (二)从现实的角度看
    二、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依据
        (一)学理依据
        (二)政策与法规依据
第三章 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框架体系现状调查
    一、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结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过程和保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二、德育督导评估的标准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结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过程与保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三、德育督导评估的方法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现状的描述与呈现
        (二)对现状的分析与判断
第四章 改进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改进后的指标体系及阐释
    二、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标准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三个典型的改进尝试
    三、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改进的初步尝试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汉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需求
        1.1.2 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1.3 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较落后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研究现状
        1.3.2 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心理健康
        1.5.2 心理健康教育
        1.5.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6 理论基础
        1.6.1 学校教育管理理论
        1.6.2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2章 汉中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实施
        2.3.1 访谈实施
        2.3.2 问卷实施
        2.3.3 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调查学生问卷信效度分析
    2.4 调查结果分析
        2.4.1 学校管理者访谈结果分析
        2.4.2 心理健康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4.3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第3章 汉中市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地位有待提高
        3.1.1 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程定位不清晰
        3.1.2 学校心理健康课课程开设程度不理想
        3.1.3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力度欠缺
    3.2 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3.2.1 教育方法途径单一
        3.2.2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3.3 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途径单一
第4章 汉中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解决对策
    4.1 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念
        4.1.1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的关注度
        4.1.2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支持力度
        4.1.3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待遇
    4.2 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4.2.1 明确自身角色与职能定位
        4.2.2 积极提升自身教学与专业研究水平
        4.2.3 形成教师学习评价监督体系
        4.2.4 加强省市间的专业合作交流
        4.2.5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4.3 构建“家-校-社”的心理健康合作系统
        4.3.1 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网络生态体系
        4.3.2 建立线下服务联动机制
总结与反思
    研究结论
    研究反思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1.2 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1.2 概念界定
        1.2.1 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1.2.2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4.1 国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4.2 国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调查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1.2 调查工具
        2.1.3 调查方法
        2.1.4 调查程序
    2.2 调查结果
        2.2.1 相关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情况
        2.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2.2.3 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2.2.4 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第3章 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讨论
    3.1 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1 缺乏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和制度保障
        3.1.2 心理咨询室和校本心理课的开设形式化
        3.1.3 专业师资力量极度匮乏
        3.1.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单一
        3.1.5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有误,心理课存在一定随意性
        3.1.6 家长的认识程度不足
    3.2 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教育部门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3.2.2 上级领导重“督”轻“导”
        3.2.3 小学心理教师的招聘制度不完善
        3.2.4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相对模糊
        3.2.5 教师缺乏相关的学习机会和身份认同感
        3.2.6 家长缺乏学习,且存在较大差异
第4章 邵阳市D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4.1 教育部门积极调研,完善相关制度
    4.2 针对学生开展趣味活动,活用心理咨询室
    4.3 丰富心理教育开展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4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科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4.5 激发教师热情,提升兼职心理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4.6 树立“示范学校”以推动校-校、家-校合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处成果清单
附录 B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 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访谈提纲(教师版)
致谢

(10)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 ——以丽水市JN县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简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园欺凌
        2.1.2 校园欺凌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1.3 欠发达地区
        2.1.4 治理
    2.2 理论简析
        2.2.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3 丽水市JN县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治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1.3 研究实施
    3.2 校园欺凌行为现状
        3.2.1 校园欺凌行为发生频率
        3.2.2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地点
        3.2.3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方式
        3.2.4 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群体
    3.3 统计分析
        3.3.1 校园欺凌行为与年段
        3.3.2 欺凌行为与留守儿童
        3.3.3 欺凌行为与各方反应
    3.4 校园欺凌行为形成的原因
        3.4.1 欺凌行为的家庭成因
        3.4.2 欺凌行为的社会成因
        3.4.3 欺凌行为的心理成因
    3.5 校园欺凌的治理现状
4 校园欺凌的治理困境
    4.1 治理理念落后
    4.2 制度保障不到位
    4.3 治理缺少合力
5 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转变治理理念,加强教育与管理
        5.1.1 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欺凌防治管理
        5.1.2 关爱留守儿童,搭建家校互通平台
        5.1.3 开设心育课程,助力孩子阳光成长
    5.2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园欺凌治理
        5.2.1 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反欺凌专项立法
        5.2.2 规划治理措施,建立欺凌防治机制
        5.2.3 推进项目研究,形成欺凌干预模式
    5.3 各方共同发力,创设健康成长环境
        5.3.1 注重行为养成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5.3.2 社会组织共同发力,形成“零容忍”氛围
        5.3.3 净化媒体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四、浅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D]. 邓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D]. 朱莉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D]. 高君. 沈阳大学, 2021(09)
  • [5]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D]. 吕春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以宜春市奉新县S小学为例[D]. 谢桂红. 南昌大学, 2021
  • [7]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D]. 金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汉中市为例[D]. 王蕾玲.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9]邵阳市D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简禹鑫.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 ——以丽水市JN县中小学为例[D]. 叶承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  ;  

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