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药市场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

全国医药市场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

一、全国药市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刁莉,宋思琪[1](2021)在《近代汉口的中药材贸易(1872—1919)》文中提出1872—1919年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埠际贸易为主,转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1904年之前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麝香为主,后以五倍子为主。近代中药材贸易增长趋势明显,汉口的中药材贸易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上海。以中药材名目为基础,从市场腹地、贸易路线以及与各口岸间的进出口贸易出发,对近代汉口中药材的贸易体系分类考察发现,1872—1919年虽然有变动,但自清以来汉口形成的中药材传统商业网络以及市场机制基本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依然保持原有活力。这主要得益于近代汉口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中药材商品的特性以及中国近代发达的国内市场贸易联动体系。

洪均[2](2017)在《明清以来汉口药业述略》文中研究表明汉口药业的肇兴与汉口地处长江、汉水交汇的"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势关系密切。从明中叶至康熙年间,药业已成为汉口最大商业行业之一,先后形成了川帮、怀帮、江西帮、浙帮、汉中帮等各具特色的药材商人群体。受太平天国战事影响,汉口药业一度损失惨重,自19世纪60年代起,汉口药市逐渐活跃,一批清末民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药店也相继创办,如张万顺拆药店、金同仁药店、元记甡药材号等。从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尽管面临着外国药商强有力的竞争,汉口药市仍从辛亥革命的战争损失中迅速恢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抗战爆发后,汉口各大药材店铺或毁于战火,或损失惨重,武汉药市陷入衰退。

关俊威[3](2018)在《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下经济是稳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重要渠道。林下中草药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符合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情况、自然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格局,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区生态持续完善、林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重要选择。在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关键时期,林下中草药成为国有林区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有林区接续替代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从当前来看,国有林区林下中草药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种植无序化、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附加值低、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地抑制了林下中草药行业的产业替代作用、极大地弱化了林下中草药行业的经济促进作用。如何实现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环节的横向耦合与纵向协同,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技术链与空间链的多维支撑与融合发展;如何培育具有较高操作性、实践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推动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主体的多维联结、链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技术的研发创新、产业结构的网络构筑,这是提升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培育效率与运行效能,增强林下中草药产业主体的竞争优势与运行绩效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有林区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产业链类型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论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以及产业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整体发展态势;论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基本原则,构建的战略层次、结构层次和价值层次等核心思想;从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结构维度培育方面,全面阐释产业链上游-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链中游-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产业链下游-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等环节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又从价值维度培育方面,系统描述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技术链、空间链的基本模式与实现路径,切实推动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供需动态平衡、技术协同创新、空间合理分布;提出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确定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支撑体系,以提升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培育效率,增强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运行效能。

赵智瑶[4](2018)在《安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近些年来,中药产业的国际化、科技化、现代化趋势明显,随着大健康时代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经济的到来,中药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长旺盛,逐渐形成了以中药种植业、中药加工业、中药商贸物流业和中药养生文化旅游等的产业链体系和价值链产业集团,中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安国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安国始生香”的美誉。但目前存在药材资源道地性下降,产业体系不完善,从药农到药企、药商的价值链增值乏力、组织一体化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够等现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安国药都迎来了以药强市、产业链延伸、经营主体组织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价值递增的中药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机。在经济新常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形势下研究安国中药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产业链条理论、产业组织化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对安国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查阅了河北省、保定市及安国相关统计年鉴、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府文件,选取安国市农户、企业、药商三大产业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现场观察法和讨论法开展了实地调研。文章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分析河北省及安国市目前中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安国中药产业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以安国中药三大产业为类分别进行阐述和问题分析,发现了安国存在缺乏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道地质量下降、缺乏统一仓储物流体系等问题。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安国中药一二产业、一三产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进而提出优化种苗质量、完善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规范药材流通经营等对策建议。最后,得出总结如下:中药产业作为安国支柱性产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通过数字中药都建设来联动安国中药种植、加工、商贸、研发,打造安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品牌,同时应协同好政府与市场、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从而保证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本文选取安国中药产业农户、企业与药商三大主体为视角,致力于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互惠共赢,协调发展的互动研究,面向中药种植业、加工业、商贸和大健康服务业的全产业链联动发展,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农户与合作社、药商与企业的三大关系,探析出产业融合发展中一二、一三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运行机理,力求形成安国中药产业的特色的标志性模式,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问题,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中药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把握机遇,将挑战转化为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安国市中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力求在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示范效应。

陆昭岑[5](2016)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文中认为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资源特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民间医药传统知识等进行调查分析。在市场调查上,侧重对瑶族传统医药起传承与发展作用的传统端午药市和药材收购站的调查。主要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经调查整理统计,共记录到恭城县维管束药用植物1445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隶属212科798属。其中药用蕨类植物共有89种,隶属35科54属;药用裸子植物共有19种,隶属9科14属;药用被子植物共有1337种,隶属1 68科730属。优势科为菊科、蝶形花科、大戟科、唇形科和蔷薇科,其中菊科药用植物有98种,居首位;优势属为蓼属、榕属、紫金牛属、花椒属、铁线莲属以及悬钩子属,这些属含种数均有10种以上。2、恭城县药用植物性状以草本为主,其次是灌木、藤本类,乔木类最少。其中草本类共有731种,占总种数的50.59%;灌木类共有322种,占总种数的22.28%;藤本类共有212种,占总种数的14.67%;乔木类共有180种,占总种数的12.46%。资源类型以野生型为主,共有1231种,占总种数的85.19%;栽培药用植物共有214种,占总种数的14.81%。药用部位主要以全草类和根类为主,其中全草类使用频次达659次,占县内药用部位总频次的33.67%;根类使用频次为421次,占县内药用部位总频次的21.51%。药用功效类型多样,其中以清热解毒类为主,共有587种,占总种数的40.62%。3、经调查统计,恭城县有毒药用植物156种,隶属64科1 19属,其中含有有毒药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科为大戟科,含18种,其次为天南星科和夹竹桃科。瑶族常用传统药用植物115种,隶属61科95属,其中蕨类植物5种,隶属3科3属;裸子植物2种,隶属1科1属;被子植物108种,隶属57科91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48种,隶属17科32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0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38种。4、通过对恭城县端午药市的调查,记录到药市上维管束药用植物418种,隶属120科307属,占恭城县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8.93%,其中药用蕨类植物32种,隶属17科25属;药用裸子植物4种,隶属4科4属;药用被子植物382种,隶属99科278属。药市上含种类最多的科为兰科,含26种,其次为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以及百合科等;含种类最多的属为石斛属,其次为紫金牛属、蓼属、卷柏属、花椒属以及珍珠菜属,这些属均含有4种以上。5、恭城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性状以草本为主,其次是藤本、灌木类,乔木类最少。其中草本类共有230种占药市总种数的55.02%;藤本类共有86种,占药市总种数的20.57%;灌木类共有71种,占药市总种数的16.99%;乔木类共有31种,占药市总种数的7.42%。资源类型以野生型为主,其中野生药用植物共有385种,占药市总种数的92.11%,栽培药用植物共有33种,占药市总种数的7.89%。药用部位主要以全草类为主,使用频次193次,占药市上药用部位总频次的39.88%,其次是根类,使用频次87次,占总频次的17.98%。6、经统计,共记录到恭城县端午药市上有毒药用植物75种,隶属41科64属。其中含有有毒药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科为大戟科,含7种;其次是天南星科,含6种。药市上被《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23种,隶属54科87属。药市上瑶族传统老班药58种,隶属40科54属;瑶族民间常用传统药用植物80种,隶属50科70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4种,隶属9科21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29种(其中兰科植物26种),广西特有药用植物4种,分别为恭城马兜铃、慈姑叶细辛、药用唇柱苣苔以及广西蜘蛛抱蛋。7、通过对恭城县药材收购站的调查,记录到药材收购站长期收购的植物药材有129种,其基源植物120种,隶属65科105属。其中蕨类植物药材9种,基源植物9种,隶属8科9属;裸子植物药材1种,基源植物1种,隶属1科1属;被子植物药材119种,基源植物110种,隶属56科95属。8、恭城县药材收购站收购的植物药材以草本类为主,共有56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43.41%;其次是藤本类和乔木类,其中藤本类有26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20.16%;乔木类有25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19.38%;灌木类较少,有22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17.05%。植物药材以野生资源为主,共计112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86.82%:栽培药材有17种,占收购药材总种数的13.18%。9、恭城县药材收购站收购植物药材2015年年收购量超过100吨的药材有8种,其中收购量前5的药材有枳实、柿叶、草珊瑚、柚子皮、三花陈皮;收购量在10-100吨的药材有34种,10吨以下的有87种。收购站收购药材的价格普遍不稳定,主要受采收季节、药商的需求情况、野外资源量等因素的影响。收购到的药材大部分销往外地,其中以广西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为主,还有少部分是自用或卖给当地瑶医。

徐宁,蔡湛,王然[6](2013)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研究——以安国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为例》文中指出安国自古以来就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不仅中医药产业发达,而且旅游资源丰富。2013年1月,将建设"安国中药都"列入省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并打造成河北省五个千亿级县域经济之一。旅游业作为安国建设中药城的重要工作抓手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建设安国中药城这一重大机遇为背景,在对安国旅游业发展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国旅游业发展战略构想与产品布局。

丁言琳[7](2013)在《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材料,是中药产业的基础,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对人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材产业是指中药材的生产、经营、研究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集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其牛营子镇是全国知名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桔梗、沙参、防风、牛膝、板蓝根、黄芩、甘草、麻黄等,其中北沙参和桔梗不仅质量上乘,而且产量巨大,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并广泛出口韩国和日本。本文以赤峰市中药材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访谈法,电话访问法,文献查阅法,SWOT分析法等对赤峰市的中药材产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为赤峰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对赤峰市的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分析,然后用SWOT分析法选择了成长型战略中的一体化战略,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赤峰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王柳萍,银胜高,凌泽农,辛宁[8](2012)在《中药商品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1]。该门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特点为:涉及知识面广泛,学科交叉较大,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该课程的学科全貌、理论精髓及学科特点呈现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诸多实践证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出网络交互性、媒体多样性和灵活性好等优势[2]。基于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并结合中药商品学学科特点,笔者制作了中药商品学网络课件,经上网试运行,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王孝勋[9](2011)在《对叶百部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对叶百部来源于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属(Stemona)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2010年版)所收载百部药材的3个来源品种之一,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内服止咳,外用杀虫,应用广泛。课题组所在地广西,以及广西周边省份(云南、贵州、湖南、广东)为对叶百部主要产地。本研究从百部的本草考证、对叶百部的资源及商品调查、生药鉴定、质量评价、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学关系研究等几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一、本草考证百部药材始以“百部根”一名出现,本草记载的“百部”、“百部根”二名常混用或通用;“百部(根)”为正名,以块根的数量和排列特征命名,历代本草记载一致的,其他名称均作为别名记载;“白并”并非“百部”别名。本草记载百部植物来源主要为直立百部、对叶百部、蔓生百部及百合科天门冬属的植物。药用百部应以现行《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为主。百部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对叶百部分布区域较直立百部偏南,广西及其周边省份、越南均为对叶百部药材主产区。二、资源及商品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咨询专家并进行实地考察,整理出对叶百部在全国、在广西的分布及其主要产地,确定其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基本野生,一般分布在深山,GPS定位显示所采样品海拔分布为35~1577 m,发现低海拔也有对叶百部分布。广西及其周边省份百部商品药材来源基本为对叶百部,为大宗药材,广西主产地为百色、河池、桂林等地,尚有越南进口。各大药市均有百部销售,其中对叶百部(大百部)居多。三、生药鉴定(1)性状鉴定根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中柱较大。茎类圆形,两侧向内凹陷呈深沟状,节稍膨大。叶广卵形,叶脉7-15条。(2)显微鉴定根被细胞约3列,第1列细胞壁加厚;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25~30个,相间排列;具髓部,较宽。茎中柱维管束为周木型,大小相间排列成环。叶主脉维管束类椭圆形,具环状维管束鞘;叶肉内草酸钙柱晶散在;粉末中气孔为不定式,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纤维呈长梭状。(3)理化鉴定碘化铋钾、硅钨酸实验:根、茎、叶药材均为正反应。以上特征可为对叶百部根、茎、叶的生药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本研究观察到对叶百部茎的中柱维管束为周木型。四、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及氧化对叶百部碱制备(1)系统预实验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对叶百部根、茎、叶所含成分基本一致,均可能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香豆素、内酯、生物碱等化学成分。(2)氧化对叶百部碱制备经分析测试,广西及其周边省份几个主要产地的对叶百部药材中未检测到对叶百部碱;采用制备液相从对叶百部总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1个高含量的共有化合物,经过EI-MS、13C NMR、1H NMR等多种方法测定,推断其结构为氧化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五、质量评价(1)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含量范围为6.56~23.56 mg/g,相差3倍以上,说明不同来源对叶百部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含量为15.41 mg/g,当地自采的样品中广西上思(20.93 mg/g)、广西凤山(19.40mg/g)、广东信宜(18.35 mg/g)含量较高。该方法使用简便、快速、灵敏。(2)氧化对叶百部碱含量测定采用甲醇超声提取、HPLC法测定氧化对叶百部碱的含量,含量范围为0.69~5.83 mg/g,相差8倍以上,说明不同来源对叶百部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含量2.40 mg/g,其中广西大新(5.83 mg/g)、广西靖西(4.89 mg/g)和广西恭城(4.24 mg/g)含量较高。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叶百部药材的质量,可考虑作为对叶百部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3)TLC研究初步建立了以氧化对叶百部碱为对照品的对叶百部药材TLC鉴别方法:制备总生物碱,以氯仿:甲醇(20:1)展开,改良碘化铋钾显色。TLC显示16批药材样品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棕红色斑点。此方法简单、快捷,专属性较强,为对叶百部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另外,TLC显示各个样品斑点多少不一,对应斑点强度也有差异,印证了对叶百部种内成分差异明显。(4)检查①16批药材样品水溶性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总平均值68.51%,单个样品平均值最高值为80.89%,最低值为53.41%,所测样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超过药典规定(不得少于50.0%)。②16批药材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总平均值分别为7.85%、5.82%、0.92%。单个样品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水分为11.25%和5.58%;总灰分为10.55%和3.61%、酸不溶性灰分为2.48%和0.36%,均相差1倍以上,说明不同来源对叶百部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六、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关系的研究(1)指纹图谱的构建以氧化对叶百部碱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建立了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30 nm,以乙腈:0.05%三乙胺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85 min内记录药材的指纹图谱。本研究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使不同来源对叶百部药材总生物碱具有基本一致的色谱行为,但也可以从色谱图特征峰很直观看出对叶百部药材种内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明显。由此,HPLC指纹图谱只标定了6个共有特征峰,16批药材样品总生物碱HPLC图谱有6批相似度大于0.8。(2) HPLC指纹特征的聚类分析研究以对叶百部总生物碱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峰面积为量化特征,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6批药材样品分成4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样品间距离、生境的联系。(3)止咳作用研究在传统氨水引咳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序贯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来源药材样品总生物碱的止咳作用,结果显示:均能延长氨水引咳时间(R值>100%);各组样品的止咳作用差异明显,其中广西恭城、广西凤山、广西靖西组均有显着止咳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组可待因。(4)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指标灰关联度分析在获得对叶百部总生物碱指纹图谱与药效学量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技术,确定指纹图谱特征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止咳作用贡献的大小。实验结果显示:关联度集中分布在0.53~0.84之间,居中,说明指纹图谱特征所代表的化学成分贡献接近,因此推断其止咳药效是总生物碱“化学成分群”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指纹图谱共有峰(含氧化对叶百部碱)对止咳药效的贡献比较大。七、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把止咳药效评价指标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其它评价指标的数据集中起来,探讨各评价指标间一致性或者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样品的各评价指标的数据升降趋势并不一致,推测并不是其它评价指标数据越高,药效就相应越大,应该是多成分综合作用,而且肯定另有高活性成分在起作用。八、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依据本研究结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百部项下已有规定,初步制订了对叶百部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王法亮[10](2008)在《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资源条件。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对外出口快速增长,在全国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草药已成为适宜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草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但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受其自身组织结构的影响,其市场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致使其市场绩效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因此,需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依据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引用产业组织理论经典SCP分析法对中草药产业进行分析,运用历史分析与现状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框架与内容是:第一,对山东省中草药的生产、营销、中药生产及产品的营销等环节的组织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分别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二,中草药GAP生产是实现中草药质量提高的基本生产方式,为此专门安排一章,对其现行生产经营制度的弊端、制度创新及制度修正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合作社组织和产业的纵向合作组织进行专门分析。通过对中草药产业不同层次和环节存在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分别提出了促进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如下:1.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整体规模较大,但单一生产主体的经营规模狭小,生产分散,缺乏规模经济性。中草药产业的现行市场结构对生产者几乎没有进入与退出壁垒,众多生产者在缺乏统一技术操作的状态下生产的中草药产品,存在较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但对这种差异性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判别,而其外在质量则又几乎是相同的,因此竞争强度较高。由于生产者信息不完全,生产安排盲目,收益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在现行家庭生产的自主性、传统性和缺乏监督的状态下,农户为了获取好的效益,具有追求单位面积产量而忽视内在质量的倾向,与中草药所追求的道地性和质量稳定相悖。在现有土地经营政策框架下,应加强合作,以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中草药的规范化生产,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2.中草药产品的质量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目标即是生产“优质、稳定、可控”的中草药产品,为中药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中药材GAP生产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雄厚的技术支撑,进入和退出壁垒都非常高。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市场主体是中药企业,在现行“中药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制度下,农户是中草药生产的具体实施者,即微观生产主体,在技术指导、合约约束和监督下,企业可在短期内获得优质中草药产品,但从长期看则难以保障其产量质量;而实施企业农场集中经营可以保障中草药产品质量,但劳动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出现了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农户家庭生产劳动效率高但质量难以保障与企业农场能保障质量但劳动效率下降的制度冲突。本文研究认为,生产优质中草药应采用企业农场的经营制度,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制度修正,使其既能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又能提高劳动效率。3.实施有效的营销是实现中草药生产效益的保障。目前,山东省从事中草药营销的人员数量众多,但其规模普遍较小,组织较为松散,难以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山东省中草药的采收后处理普遍不够规范,等级比较混乱,多以通货形式销售,大多数乡村购销环节和中间购销环节没有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的要求组织营销,易发生混杂、霉变等质量问题。乡村中草药购销合作组织没有建立,动态营销联盟的作用发挥有限;营销市场主体过多,难以实现有效竞争;缺乏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东省中草药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着力构建标准化的中草药营销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营销者行为,建立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追溯信息体系,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营销信用拓展市场,保障中草药生产者和营销者的效益。4.中草药只有将其加工成为中成药或中药饮片后才能被中医技术人员用于治病救人,被病患者消费。中药加工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省的中药加工企业相对较多,主要申请生产传统配方中药;多数厂商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未达到最小经济规模,中成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应有的产业特性尚未充分体现。能够进行新药研发的只有少数几家优势规模厂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鼓励优势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中药工业进入壁垒,促进产业适度集中;采取合作营销策略,降低市场竞争强度,降低中药产品的营销费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5.竞争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合作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中草药生产者个体弱小的现实,依据合作社理论,研究认为应当加强中草药生产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投入物购置和产品出售的谈判能力,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益。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规模狭小,“合作剩余”少,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合作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小,难以开展有效服务,致使中草药横向合作发展缓慢。应当发挥小合作的传统优势和能人效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推进合作。中草药生产和营销者组织化程度低,合作效益不明显,受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影响,中草药行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不稳定。对此,应努力增强各环节的组织程度,加强各市场主体的规模扩张和信用建设,奠定合作基础,实现行业内的合作共赢。

二、全国药市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药市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2)明清以来汉口药业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3)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林下中草药资源的相关研究
        1.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相关研究
        1.3.3 林药结合的相关研究
        1.3.4 国外中草药产业相关研究
        1.3.5 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
        2.1.2 林下中草药
        2.1.3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链类型理论
        2.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2.3 新产业组织理论
        2.2.4 产业关联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与产业发展整体态势
    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分布与特点
        3.1.1 黑龙江省林区的自然环境
        3.1.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分布
        3.1.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资源的特点
    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现状与问题
        3.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现状与问题
        3.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的现状与问题
        3.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整体SWOT分析
        3.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
        3.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W)
        3.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O)
        3.3.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T)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框架设计
    4.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基本原则
        4.1.1 关联性-吸引力均衡原则
        4.1.2 相关差异性原则
    4.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战略层次
        4.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S-O战略
        4.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S-T战略
        4.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W-O战略
        4.2.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W-T战略
        4.2.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结构层次
        4.3.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基本结构
        4.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结构属性
    4.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价值层次
        4.4.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价值维度
        4.4.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价值属性
    4.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总体框架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结构维度培育
    5.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上游环节培育
        5.1.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建设
        5.1.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建设的关键技术
        5.1.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企业GAP生产品种的选择
        5.1.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GAP基地组织模式
    5.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中游环节培育
        5.2.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环节培育
        5.2.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环节培育的关键技术
        5.2.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生产加工企业优化
    5.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下游环节培育
        5.3.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环节培育
        5.3.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环节培育的关键环节
        5.3.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制品营销企业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价值维度培育
    6.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
        6.1.1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原则、目标与标准
        6.1.2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1.3 林下中草药产业供需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
        6.2.1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思路
        6.2.2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2.3 林下中草药产业技术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
        6.3.1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思路
        6.3.2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基本模式
        6.3.3 林下中草药产业空间链培育的实现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7.1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7.2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相关主体博弈机制
        7.2.1 产业链上游与中游的主体博弈行为
        7.2.2 产业链中游与下游的主体博弈行为
    7.3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7.3.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本框架
        7.3.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比例确定
    7.4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应用的关键问题
        7.4.1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决定因素筛选
        7.4.2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的持续优化
        7.4.3 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
    7.5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的支持体系
    8.1 完善林下中草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8.1.1 优惠扶持政策支持
        8.1.2 产业外向型发展支持
        8.1.3 产业发展的领导与政策支持
    8.2 健全林下中草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8.2.1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8.2.2 引导创业基金注资
    8.3 构建林下中草药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
        8.3.1 建立林下中草药“研产”一体化技术平台
        8.3.2 建立林下中草药科研创新基地
        8.3.3 突破中草药制品的国际技术壁垒
    8.4 搭筑林下中草药产业的中介支持体系
        8.4.1 培育林下中草药产业中介服务机构
        8.4.2 充分发挥林下中草药行业协会的作用
        8.4.3 加强林下中草药行业的技术中介服务
    8.5 本章小结
9 实证分析——黑龙江省林下五味子产业链培育
    9.1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资源基本概况
        9.1.1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野生情况
        9.1.2 黑龙江省域五味子种植情况
    9.2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存在问题
        9.2.1 上游种植产业不规范,田间管理不到位
        9.2.2 中游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少
        9.2.3 下游营销创新能力薄弱,营销手段单一
    9.3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选择
        9.3.1 五味子产业链的SWOT分析
        9.3.2 五味子产业链培育的战略选择
    9.4 基于S-O发展战略的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培育
        9.4.1 五味子产业链的结构维度培育
        9.4.2 五味子产业链的价值维度培育
    9.5 黑龙江省五味子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体系
        9.5.1 五味子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9.5.2 五味子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企业
    附录二: 黑龙江省中药产品生产企业
    附录三: 通过GAP认证的中药企业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安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一二三产业
        2.1.2 中药产业
        2.1.3 中药产业体系
        2.1.4 中药产业链
    2.2 理论依据
        2.2.1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2.2 产业链条理论
        2.2.3 产业组织化理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3 河北省及安国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3.1 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概况
        3.1.1 河北省中药产业基本特征和现状分析
        3.1.2 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2 安国中药产业发展概况
        3.2.1 安国种植及基地基本情况
        3.2.2 安国加工环节基本情况
        3.2.3 安国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3.2.4 安国中药文化基本情况
    3.3 河北省与安国中药产业情况对比
4 安国中药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
    4.1 安国中药第一产业运行现状
    4.2 安国中药第二产业运行现状
    4.3 安国中药第三产业运行现状
5 安国中药一二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5.1 安国中药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
        5.1.1 大多数村镇种植地小规模分散经营
        5.1.2 药材种植科技含量不高道地性下降
    5.2 安国中药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5.2.1 现代中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5.2.2 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健康企业
    5.3 安国中药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5.3.1 交易量下滑且宣传方式不到位
        5.3.2 缺乏标准仓储与物流经营体系
6 安国中药产业融合探究
    6.1 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实证分析
    6.2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证分析
    6.3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证分析
    6.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证分析
    6.5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分析
7 安国中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7.1 安国中药第一产业发展建议
        7.1.1 优化中药材种苗质量培育优质中药材基地
        7.1.2 建立中药材生产体系完善农转药培训体系
    7.2 安国中药第二产业发展建议
        7.2.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龙头企业发展
        7.2.2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7.3 安国中药第三产业发展建议
        7.3.1 整合战略化仓储体系促进中药材专业仓储发展
        7.3.2 规范中药材流通经营 建设专业物流集中区
        7.3.3 注重文化品牌培育建立安国区域品牌营销体系
    7.4 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7.4.1 引入“大智移云”技术力促融合流程创新
        7.4.2 以大健康休闲产业引领促进融合全程增值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5)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3 恭城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1.5 恭城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意义
第二章 恭城县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概况
    2.2 民族概况与传统端午药市文化
        2.2.1 民族概况
        2.2.2 传统端午药市文化
第三章 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
    3.3 调查方法
        3.3.1 文献收集
        3.3.2 市场调查
        3.3.3 访问调查
        3.3.4 野外调查
        3.3.5 室内整理
第四章 恭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4.1 恭城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点
        4.1.1 科的组成特点
        4.1.2 属的组成特点
    4.2 恭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类型分析
    4.3 恭城县药用植物性状分析
    4.4 恭城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4.5 恭城县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分析
    4.6 恭城县有毒药用植物分析
第五章 恭城县瑶族特色传统知识调查
    5.1 恭城县瑶族医药特色
        5.1.1 “虎、牛、钻、风”瑶族传统老班药
        5.1.2 风打瑶药药性特色
    5.2 传统药酒
    5.3 恭城县瑶族传统医药文化
        5.3.1 瑶族常用传统药用植物
        5.3.2 瑶族传统医药特点
        5.3.3 用药特色
    5.4 恭城县瑶族传统医药文化访问调查的发现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访问调查的发现
        5.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5 瑶族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六章 恭城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多样性
    6.1 恭城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组成
    6.2 建议列入保护植物名单的药用植物种类
    6.3 保护建议
第七章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7.1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点
        7.1.1 科的组成特点
        7.1.2 属的组成特点
    7.2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资源类型分析
    7.3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药用植物性状分析
    7.4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7.5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有毒药用植物分析
    7.6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多来源药材及混杂种类分析
    7.7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特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情况
        7.7.1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特有药用植物
        7.7.2 恭城县传统端午药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7.8 标准药材收录与老班药的情况
        7.8.1 标准药材收录情况
        7.8.2 老班药情况
第八章 恭城县药材收购站的市场调查
    8.1 市场概况
    8.2 恭城县药材收购站植物药材种类组成特点
        8.2.1 植物药材组成
        8.2.2 科的组成特点
    8.3 恭城县药材收购站收购的植物药材资源类型分析
    8.4 恭城县药材收购站植物药材性状分析
    8.5 市场上的大宗药材与稀有药材
        8.5.1 大宗药材
        8.5.2 稀有药材
    8.6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8.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8.6.2 建议
第九章 恭城县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9.1 利用现状
    9.2 存在的问题
    9.3 发展对策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恭城瑶族自治县药材收购站植物药材2015年收购情况
附录:恭城瑶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编目
读研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区域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研究——以安国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一) 优势
        1. 区位优势
        2. 资源优势
        3. 特色产业优势
        4. 发展环境优势
        5. 客源优势
        6. 后发腾越优势
    (二) 劣势
        1. 起步较晚, 资源开发不到位
        2. 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开发难度较大
        3. 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4. 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三) 机遇
        1. 旅游业发展政策稳步推进
        2. 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
        3.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引发养生保健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
        4. 全国尚未出现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县区级旅游地
        5.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提供新契机
        6.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国旅游业的发展
    (四) 威胁
        1. 中药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2. 周边激烈的竞争环境
        3. 旅游需求的不断变革
    (五) SWOT分析结论
二、战略构想与产品布局
    (一) 指导思想
    (二) 战略定位
        1. 层级定位
        2. 产业定位
        3. 形象定位
    (三) 战略目标
    (四) 战略措施
    (五) 战略框架

(7)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摘要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
    2.2 战略管理的类型
    2.3 战略管理的特征
    2.4 战略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2.5 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相关地区中药材产业现状
    3.1 我国中药材产业现状
    3.2 内蒙古自治区中药材产业现状
    3.3 赤峰市中药材产业现状
第四章 赤峰市中药材产业环境分析
    4.1 政治环境分析
    4.2 社会环境分析
    4.3 经济环境分析
    4.4 技术环境分析
第五章 赤峰市中药材产业SWOT分析
    5.1 优势(Strength)
    5.2 劣势(Weakness)
    5.3 机会(Opportunity)
    5.4 威胁(Threat)
第六章 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实施
    6.1 战略选择
    6.2 战略实施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对叶百部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本草考证
    1.1 名称考证
    1.2 品种考证
    1.3 产地考证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资源及商品调查研究
    2.1 资源调查
        2.1.1 百部科的种属及其分布情况
        2.1.2 对叶百部在我国的分布及其主产省份
        2.1.3 对叶百部在广西的分布及其主要产地
        2.1.4 样品采集及样本植株GPS定位
    2.2 商品调查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生药鉴定研究
    3.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植物形态
        3.3.2 性状鉴定
        3.3.3 显微鉴定
        3.3.4 理化鉴定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及氧化对叶百部碱的制备
    4.1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4.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小结与讨论
    4.2 氧化对叶百部碱的制备
        4.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4.2.2 样品来源及处理
        4.2.3 对叶百部碱对照品检测
        4.2.4 共有化合物的探索
        4.2.5 样品总生物碱制备
        4.2.6 硅胶柱层析
        4.2.7 目标化合物制备条件摸索及其制备
        4.2.8 目标化合物二次纯化制备条件摸索及其制备
        4.2.9 目标化合物结构鉴定
        4.2.10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质量评价研究
    5.1 样品来源及处理
    5.2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5.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5.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5.2.3 小结与讨论
    5.3 氧化对叶百部碱含量测定
        5.3.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5.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5.3.3 小结与讨论
    5.4 薄层色谱研究
        5.4.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5.4.2 实验方法
        5.4.3 实验结果
        5.4.4 小结与讨论
    5.5 水溶性浸出物、水分、灰分测定
        5.5.1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5.5.2 水分测定
        5.5.3 灰分测定
        5.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关系的研究
    6.1 总生物碱的制备
        6.1.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6.1.2 总生物碱制备方法
        6.1.3 总生物碱谱效研究用量分配
    6.2 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的构建
        6.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6.2.2 色谱及检测条件的选择
        6.2.3 方法学考察
        6.2.4 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技术参数
        6.2.5 小结与讨论
    6.3 总生物碱HPLC指纹特征的聚类分析研究
        6.3.1 方法
        6.3.2 结果
        6.3.3 小结与讨论
    6.4 总生物碱止咳作用研究
        6.4.1 实验动物、试剂与材料
        6.4.2 实验方法
        6.4.3 实验结果
        6.4.4 小结与讨论
    6.5 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指标灰关联度分析
        6.5.1 基本步骤
        6.5.2 方法与结果
        6.5.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7.1 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7.2 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规格化
    7.3 各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对叶百部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8.1 质量标准草案
    8.2 起草说明
总结与讨论
    一、本草考证
    二、资源及商品调查
    三、生药鉴定研究
    四、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及氧化对叶百部碱制备
    五、质量评价
    六、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止咳药效关系的研究
    七、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八、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九、总结论、关键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百部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中草药的概念和中草药产业的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体系
    1.5 本文的结构体系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2.2 山东省中药材资源
    2.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国内外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2.5 小结
3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组织:结构—行为—绩效
    3.1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的组织结构
    3.2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生产方式的选择
    3.3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品种选择
    3.4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肥料与农药的施用
    3.5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行为:技术创新
    3.6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中草药生产的比较优势
    3.7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3.8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产业组织对策
4 山东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4.1 中药材GAP的涵义与要求
    4.2 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情况与壁垒分析
    4.3 中药企业实施GAP生产的行为选择
    4.4 中药材GAP基地和规范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4.5 中药材GAP生产的经营制度分析
5 山东省中草药的销售组织
    5.1 中草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5.2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组织结构与制度
    5.3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一:采收后处理行为
    5.4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二:定价
    5.5 山东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三:中草药营销渠道
    5.6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品牌培育
    5.7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绩效
    5.8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组织对策:建立标准化营销体系
6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与营销组织分析
    6.1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历程
    6.2 中药工业的行业特点
    6.3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结构
    6.4 山东省中药制药企业的行为分析
    6.5 山东省的中成药营销分析
    6.6 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价值分配
    6.7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产业竞争力
    6.8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6.9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对策
7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
    7.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
    7.2 山东省中草药合作社概述
    7.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的组建与运行
    7.4 中草药纵向合作组织
    7.5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7.6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就

四、全国药市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汉口的中药材贸易(1872—1919)[J]. 刁莉,宋思琪. 近代史研究, 2021(04)
  • [2]明清以来汉口药业述略[J]. 洪均.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 2017(00)
  • [3]黑龙江省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培育研究[D]. 关俊威.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4]安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赵智瑶.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5]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D]. 陆昭岑.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6]区域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研究——以安国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为例[J]. 徐宁,蔡湛,王然.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3)
  • [7]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丁言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中药商品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 王柳萍,银胜高,凌泽农,辛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4)
  • [9]对叶百部的质量评价研究[D]. 王孝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D]. 王法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全国医药市场部分中药材市场动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