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蕾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玫瑰花蕾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一、硕苞蔷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娇星[1](2021)在《舟山群岛植被分类与制图》文中提出植被分类和制图是理解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与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的基础。海岛具有自然隔离和面积变化属性,蕴藏着独特的生物资源,既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热点,也是物种灭绝热点地区。我国是海岛大国,近70多年以来,虽然已开展了大量物种调查工作,但植被分类和制图研究相对滞后。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保存着众多海岛特有植物群落和珍稀物种,在经历了50多年的黑松等人工林种植,20多年的松材线虫病入侵影响,以及人类土地利用、“迁岛”和“通桥”工程干扰后,植被组成发生较大改变。但是,当前还缺乏基于植被分类的群岛植物多样性台账。本研究结合统计样方法(英美学派的每木调查)和典型样地记录法(法瑞学派调查样地),调查了舟山群岛52个主要海岛的454个样地的陆生自然-半自然植被,按照生态外貌为高级单位,区系特征和群落年龄为中低级单位的原则,利用双向指示种法进行植被分类,并分析基本单位群丛的群落学特征。然后,根据资料,补充陆生人工植被和水生植被,形成完整的舟山群岛植被类型系统。最后,针对单岛,进行现状植被和潜在植被制图。主要结果如下:舟山群岛陆生自然-半自然植被根据高级单位划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灌丛和草丛9大植被型组。综合考虑水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根据中低级单位一共可划分出122个群丛/群落类型,根据群落年龄,可进一步划分为188个演替阶段群落类型。以群丛为基本制图单位,分别绘制了基于岛群和单岛的现状植被分布图。根据气候、地形地貌、海岛面积、隔离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现状植被地理分区主要包括群岛南部的常绿阔叶林区、中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和北部的落叶阔叶林区。一般而言,常绿阔叶林分布于面积大且隔离度低、生境湿润、风速小、人类干扰小的海岛;落叶阔叶林分布于生境干燥、光照充足且人类干扰大的海岛,常见于北部海岛或南部海岛山体坡麓、村落附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广泛;灌丛分布于生境恶劣、土壤盐碱度高、风速大的岛体山顶或隔离度高的海岛;草丛分布于各岛的沙滩、滩涂围堤、裸露岩石以及人类高强度干扰后的废弃农田或村落等处。最后,结合现状植被分布、气候、地形和土壤资料,以地带性顶极群落为参照,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确定了一级单位为气候和土壤,二级单位为海拔、地貌和植被类型,三级单位为微地形和群丛类型的潜在植被分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群丛为基本单位,分别针对群岛南部的常绿阔叶林区、中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北部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及群岛外侧的落叶常绿灌丛4个地理分区,分别绘制了基于岛群和单岛的潜在植被分布图。综上,本研究在对舟山群岛植被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次生植被和退耕还林后人工林自然化的特性,结合群落演替特征,创新植被分类系统,系统建立了针对群岛和单岛的植物群丛/群落多样性台账,并绘制了现状植被和潜在植被分布图。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海岛植被分类研究,现状植被分布图的建立可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支撑,潜在植被图的建立可为舟山群岛不同岛体不同立地的植被有效恢复提供目标导向。

范元兰,陈宇春,蹇洪英,晏慧君,张婷,李树发,邱显钦[2](2021)在《蔷薇属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蔷薇属种质资源对蚜虫的抗性,筛选抗蚜种质,为月季抗蚜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基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蚜虫的方法,对75份蔷薇属种质资源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蚜虫抗性表现不同,在75份蔷薇属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蚜种质资源44份(58.67%)、感蚜种质资源31份(41.33%),其中高抗蚜种质资源5份(6.67%)、中抗蚜种质资源23份(30.67%)、低抗蚜种质资源16份(21.33%)、低感蚜种质资源12份(16.00%)、中感蚜种质资源6份(8.00%)、高感蚜种质资源13份(17.33%).抗蚜种质资源在不同类型蔷薇属中分布不均,野生种相对抗蚜,86.67%的野生种为抗蚜种质资源,60.00%的中国古老月季是抗蚜种质资源,有50.00%的现代月季品种为抗蚜种质资源.筛选出高抗蚜种质资源有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木香花R. banksiae、突厥蔷薇R. damascena、金樱子R. laevigata以及现代月季品种‘土星露台’R. hybrid ‘Saturn Terrace’;中抗的种质资源为长尖叶蔷薇R. longicuspis、小果蔷薇R. cymosa、硕苞蔷薇R. bracteata、玫瑰R. rugosa、峨眉蔷薇R. omeiensis、紫月季花R.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刺梨R. roxburghii等;低抗的种质资源是大花香水月季R. odorata var. gigantea、七姊妹R. multiflora. var. carnea等.筛选出的抗蚜资源可选作今后月季抗蚜虫育种亲本及商业化栽培种质,同时可从抗蚜种质资源中筛选抗蚜基因引入现代月季培育抗蚜新品种,这不仅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观赏价值,更有利于生态绿色发展.

张红梅[3](2021)在《石漠化治理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代表植物生态适应研究》文中指出喀斯特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而石漠化作为喀斯特地区常见的生态退化现象,其大面积的发生导致区域植被结构单一、生态系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挖掘本地原生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以期为示范区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石漠化治理植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8年7~11月、2019年4~10月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共设置50个样方套;2020年8月在示范区选择典型的优势群落采集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 longipes)、遵义十大功劳(Mahonia imbricata)、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spinifolium)四个物种的叶片进行试验分析。对示范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科属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植物区系划分、野生经济植物功能划分,揭示示范区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现状;对示范区典型生态群落四个物种的叶厚(T)、叶长(L)、宽(W)、叶片组织含水量(LWC)等形态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探讨不同生态群落下四个代表物种的生态适应能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示范区的野生植物(不包括栽培种)共738种,隶属于132科439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5科417属709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最多,有100科341属585种,单子叶植物较少,共15科76属126种。(2)喀斯特生境异质性与人为干扰活动共同作用,使得示范区物种的科属组成以寡种科、寡种属为主,科属多样性高,而种子植物的属和种趋向于集中在中等科及较大科内,中等科及较大科的优势明显,在示范区的区系组成和群落构建中占主导地位。(3)生活型方面,木本植物中以矮小灌木和小乔木为主,木质藤本植物较少,且落叶物种远多于常绿物种。草本植物丰富多样且以多年生为主,落叶矮小灌木和小乔木占优势,这既是喀斯特高原生态环境限制植物分布的表现,也是植物适应岩溶生态环境的结果。(4)示范区植物区系丰富,各种地理成分交错分布并有迭置的现象。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级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种级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热带成分次之,且有少数的地中海及中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占一定比例,且示范区有起源于侏罗纪的紫萁,起源于第三纪的槲蕨、凤尾蕨、海金沙以及第三纪残遗物种杉木、柳杉、红豆杉、罗汉松、水青树等。由此可见,撒拉溪示范区植物区系起源具有一定古老孑遗性质,特有成分较高,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且来源广泛,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5)研究区野生经济资源植物种类丰富且多样,按不同经济功能分类统计,其中药用类121科346属528种,蜜源植物73科169属318种,观赏类75科142属206种,纤维类42科80属87种,淀粉及糖类21科32属57种,芳香油类25科88属131种,油脂类63科114属139种,树脂及树胶类14科14属19种,鞣料类38科62属85种,食用类37科56属68种,材用类46科74属101种,其他类63科123属149种。在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筛选出117种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植物;优势经济植物中,落叶树种主要有西南栒子、云贵鹅耳枥、亮叶桦、滇榛、白栎、栓皮栎等,常绿树种有滇青冈、细叶青冈、杜鹃、十大功劳等;珍稀濒危植物有宽叶韭、天麻、蕙兰、七叶一枝花、领春木等32种,中国特有种88种。(6)单一群落的生态环境更脆弱,植物受逆境胁迫程度大。从形态结构上来看,示范区常绿物种在适应岩溶干旱等逆境胁迫时通常以叶被毛或厚角质保护叶表面,或减少暴露面积降低蒸腾作用;落叶物种通常选择落叶的形式来规避逆境的伤害从而顺利度过干旱时期。从生理生化来看,落叶物种P.longipes在群落里最容易受到逆境胁迫,其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大;Z.dimorphophyllum var.spinifolium的耐旱性最强,在不同的生态群落下其适应能力最强。综合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来看,四个物种的抗旱性为Z.dimorphophyllum var.spinifolium>M.imbricata>C.glaucoides>P.longipes。研究表明,示范区野生经济植物在植物种类、经济功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物种的生态适应能力强,对于毕节喀斯特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研究为示范区经济植物的配置和栽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中经济植物的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然而,在今后的石漠化治理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中,不同植被生态群落的基本情况与特征以及更多经济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樊海东[4](2020)在《金华北山南坡植被制图及优势植物群落定量分析》文中指出植被是一个地区所有植物个体或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在过去和当前的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下,经长期发展演化形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者,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都与植被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当下,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植被的破坏与减少有关,因此对植被的研究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金华北山地区的植被是在上个世纪中期遭受破坏后,经人工造林和自然演替共同恢复起来的次生林,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演替的进程中,这为植物群落动态演替机制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目前金华北山的植被组成和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以后会如何发展?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怎样采取合理的植被经营理念和管理措施?这些都是目前亟需回答的科学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高分二号(GF-2)遥感图像数据,结合野外植被调查,利用GIS技术和相关软件(ENVI、ArcGIS)制作了金华北山南坡中间区域65.5km2的高精度数字化现状植被图,并对其所对应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基于金华北山南坡主要植被类型的24个样方植物群落调查数据(21个乔木林群落,3个灌丛群落),对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金华北山南坡植被覆盖率约为91%,植被类型包含乔木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灌丛、灌草丛、草丛、杂木林、景观绿化和栽培植被共8种类别,该地区的植被除了景观绿化和栽培植被以外,其他各类型在地理成分上均属于亚热带性植被。主要植被类型(群系)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rba)林、木荷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黄山松(P.taiwanensis)林、毛竹林、马尾松+木荷+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枫香树林、枫香树林、木荷+枫香树林10种。马尾松林面积为10.5km2,于海拔900m以下皆有分布;马尾松+木荷林面积为5.2km2,分布于海拔108-946m之间;木荷林面积为4.5km2,分布于海拔100-1037m之间;杉木林面积为4.1km2,分布于海拔139-1223m之间;黄山松林面积为2.4km2,分布于海拔740-1277m之间;毛竹林面积为2.0km2,分布于海拔100-1115m之间;马尾松+木荷+枫香树林面积为1.2km2,分布于海拔120-902m之间;马尾松+枫香树林面积为1.2km2,分布于海拔118-609m之间;枫香树林面积为1.1km2,分布于海拔146-1016m之间;木荷+枫香树林面积为1.0km2,分布于海拔181-859m之间。该地区的植被以常绿性为主,同时有一定成分的常绿落叶混交植被和落叶植被。植物属的区系组成以为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东亚分布为主,这与本地区所处的中亚热带北部的气候条件是一致的。另外,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的物种数量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反映了本地区植物区系的热带-亚热带-温带过渡性特点。对金华北山主要植物群落的特征分析显示,该地区的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均比组成单一的纯林要好。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林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黄山松林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都比较小;而黄山松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大。杉木林和柳杉林的木材蓄积是该地区最大的。目前,黄山松、柳杉、杉木种群的年龄结构都呈稳定型,并将在以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其优势地位,但是其林下没有幼苗或幼苗较少,缺乏自然更新。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呈稳定型,但一些混交林中的马尾松种群已经开始衰退。木荷为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种,其种群以小树和中树为主,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而和木荷作为共建群种存在的落叶阔叶物种(主要有枫香树、锥栗(Castanea henryi)、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的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表明木荷种群目前正处于恢复之中,且一些含木荷种群的群落将向着木荷林群落演替。总的来看,金华北山南坡地区的植被在上个世纪遭受严重破坏后,由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共同形成了现在的植被格局,目前其植被组成及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林的组成及分布格局的影响。木荷林作为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植被类型,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演替的进程中。如果该地区的气候不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随着木荷等一些常绿阔叶树种种群的恢复和其他人工针叶林的衰退,以木荷林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林将会影响或改变该地区的植被格局。

魏洋[5](2019)在《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其独具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对人类生存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等因素影响,湿地资源在分布面积、生态状况、威胁因素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相关调查还有所欠缺。湿地植物是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和前提,维持湿地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地植物资源是湿地重要的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北仑区的湿地及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海量一手资料,分析了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类型、面积与分布情况,阐明了湿地资源受威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保护管理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北仑区湿地资源主要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为北仑区天然湿地的主体,河流湿地面积次之。2)北仑区湿地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湿地植物种类繁多,湿地资源多样,湿地景观旅游资源优势独特。天然湿地占比大,但天然湿地面积正日趋减少,湿地健康受到威胁。3)由于北仑区近年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滩涂围垦开发等人为因素,天然湿地正日趋减少,湿地健康受到威胁,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河流湿地水体滞留问题严重,有害生物呈现不断增长,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不畅,政府和群众保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意识不强,湿地保护研究和措施相对薄弱等问题。4)针对北仑区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和问题情况,需要实施保护植物资源健康、稳定森林覆盖率、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及制定有效的湿地植物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措施。5)针对北仑区湿地资源现状和保护情况存在的问题,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污染控制管理、土地和水域利用管理、湿地恢复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示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避免过度开发的对策。

吴高琼[6](2019)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中国古老月季野生亲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蔷薇属(Rosa L.)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科学、观赏以及药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蔷薇属植物还具有美好的文化内涵而深受人们喜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中国古老月季对现代月季贡献了连续开花、重瓣花等关键生物学和重要观赏性状,但是,有哪些野生蔷薇资源参与了中国古老月季的形成并不清楚。为此,我们开展以下研究:利用具有丰富多态性、重复性好和扩增效率高,且均匀分布在蔷薇属植物7条染色体上的14对SSR分子标记,对蔷薇属191个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群体结构分析,重点探讨中国古老月季的野生亲本,为中国古老月季和现代月季的起源与驯化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的遗传背景资料,也为月季重要性状基因资源的挖掘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蔷薇属4个类群191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生蔷薇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它类群较低,最低的是现代月季类群;另外,中国古老月季类群的遗传多样性相比野生蔷薇类群明显降低。可以看出蔷薇属植物在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遗传物质丢失,遗传基础逐渐变窄。2.对蔷薇属191个样本的分子变异进行分析发现,85%遗传变异来源于类群内部,仅1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类群之间;另外,在野生蔷薇和中国古老月季的74个材料中,87.82%遗传变异存在类群内,12.18%的遗传变异存在类群间。表明蔷薇属植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类群内的个体之间。3.通过NJ聚类和PCA主成分分析显示,野生单瓣月季花、大花香水月季、香水月季、粉红香水月季、玫红香水月季、单瓣粉晕香水月季、金樱子与中国古老月季的遗传关系密切,其中野生单瓣月季花、粉红香水月季与’月月粉’、’绿萼’、‘月月红’等古老月季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玫红香水月季与‘玉玲珑’等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另外,利用群体结构分析软件Structure分析野生蔷薇和中国古老月季的群体结构,当最佳亚群数K=2时,野生蔷薇和中国古老月季2个类群被划分为2个亚群。野生单瓣月季花、粉红香水月季、玫红香水月季、茶香月季、重瓣淡黄香水月季、佛见笑、橘黄香水月季、祥云淡黄香水月季、紫晕香水月季、粉团蔷薇与中国古老月季享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即这些野生种与中国古老月季的遗传结构最近,很可能在中国古老月季的形成过程中贡献最大。无刺野蔷薇、悬钩子蔷薇、光叶蔷薇、丽江蔷薇、金樱子、大花香水月季、香水月季、单瓣粉晕香水月季、多花香水月季与中国古老月季享有一定比例的遗传背景,这些野生种在中国古老月季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也贡献了一定的遗传资源。4.对现代月季的亲缘关系分析显示,现代月季类群首先与’一季粉’、’羽仕装’、’虢国夫人,、’桔囊’、‘金粉莲’、’映日荷花’、’软香红’等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聚在一起,再与‘月月红’、’月月粉’、’绿萼,、’紫月季花,等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大叶蔷薇、粉红香水月季2个野生种聚在一起,可以看出中国古老月季和少数几个蔷薇野生种可能参与了现代月季的形成,中国古老月季在现代月季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与野生蔷薇成明显对比的是现代月季的遗传背景非常狭窄,还有大量蔷薇资源未参与到现代月季的育种中来。5.对云南民间栽培月季的亲缘关系分析发现,’平阴玫瑰’、’苦水玫瑰’、’四季玫瑰’、’沙溪甸头5’、’金边玫瑰’、‘茶薇’、’木香玫瑰,等与野生种聚在一起;’提红孟加拉,、’沙溪县头黄’、’沙溪甸头9’、’鹤庆宾馆’、’滇红’等与中国古老月季聚在聚在一起;‘沙溪甸头2’、’沙溪甸头8’、‘鹤庆1’、’鹤庆2’、’洱源大棚’、’紫荷’、’朱墨双辉(墨红)’、’丽江黑龙潭民间品种’等与现代月季聚在一起。以上结果表明云南民间栽培月季类群中包括了野生蔷薇、古老月季和现代月季3个类群的资源,该类群包含有丰富的蔷薇种质资源。

王珍珍[7](2019)在《蔷薇属资源的花香成分分析及花香合成酶基因RhNUDX1的表达研究》文中指出蔷薇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以及食用、药用价值。花香作为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不仅对植物自身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植物的观赏及其经济价值。但由于长期选育过程中传统杂交育种的限制以及育种专家对花型花色的选择,导致大多数现代月季品种没有明显的香气。目前,由于市场对月季花香品种的需要,花香性状的遗传育种成为月季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首先分析了50种蔷薇属主要种质资源的花香成分及释放量差异,初步探究了月季在长期选育过程中花香物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磷酸水解酶基因(Nudix hydrolasel,RhNUDX1)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以及结构差异,为蔷薇属主要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基因工程定向改变花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蔷薇属50种资源盛开期花瓣的花香成分的差异,发现花香成分均以醇类、萜烯类、芳香烃类物质为主。蔷薇属野生资源到现代月季,在花香成分及释放量上都发生了变化。野生资源、古老月季、现代月季的花香主成分都包括香叶醇、香茅醇、苯乙醇、4-甲氧基苯乙烯、3,5-二甲氧基苯等9种物质。此外,野生资源还包括苯甲醇、丁香酚甲醚等,古老月季包括柠檬醛、辛二烯,现代月季包括紫罗兰酮、茶螺烷。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RhNUDX1基因在38种不同材料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33种材料中香叶醇的释放量与RhNUDX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相关性。表明RhNUDX1基因参与香叶醇的释放,是月季花香代谢途径上关键的合成酶基因。同时,5种材料中RhNUDX1基因的表达量与香叶醇释放量不相关。3、以香叶醇含量差异明显的’月月粉’(Rosa chinensis ’Old Blush’)、野蔷薇(R.multiflora Thunb.)为试验材料,克隆了两种材料中RhNUDX1的基因组序列。结果发现,’月月粉’和野蔷薇的RhNUDX1基因组序列存在差异,特别是编码区4个氨基酸的差异,可能导致RhNUDX1基因在野蔷薇中不能表达。

李加庆[8](2019)在《海坛岛典型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解释》文中研究指明灌丛在海坛岛分布十分广泛,从基岩海岸线到海岸山坡,从滨海山体到离海山体均有分布,它是海坛岛植被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和稳定海坛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和认知海坛岛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以海坛岛灌丛作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三种样线法对海坛岛12座面积大小不同的山体进行踏查,记录山体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群系分布,然后选择其中三座具有代表性的山体对其灌丛群落进一步调查,通过统计和分析方法对灌丛群落的结构、数量特征、植被属地理分布研究,并利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种比较来检验不同山体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显着性,最后利用SPSS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到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平均株高、平均地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1.海坛岛灌丛群落样方调查共计维管束植物137种,121属,64科。其中灌木层28科42属46种,层间植物18科24属26种,草本层31科60属65种,总样方物种数为草本层>灌木层>层间层。海坛岛灌丛群落中,灌木有46种,能够形成优势种很少。而且在27个样方调查结果中,单优势种作建群种的比例占了一半,而在海坛岛的实际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情况,各层间结构分布中多以某种、或者某几种植物形成优势种,越是环境恶劣的区域,越为普遍,原因是植物形成优势种后能够在群落中对营养物质、光、等其他环境因子的竞争上有优势,来争夺环境资源。灌丛群落中主要建群种有滨柃(Eurya emarginata)、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野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仙果(Ficus erecta Thunb.var.beecheyana)、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主要群落类型有滨柃-狗牙根群丛(Ass.Eurya emarginata-Cynodon dactylon)、滨柃+车桑子-白茅群丛(Ass.Eurya emarginata+Dodonaea viscosa-Imperata cylindrica)、天仙果+豺皮樟+滨柃群丛(Ass.Ficus erecta.var.beecheyana+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Eurya emarginata)、滨柃+豺皮樟+野牡丹-山麦冬群丛(Ass.Eurya emarginata+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Paeonia delavayi-Liriope spicata)、滨柃+豺皮樟-傅氏凤尾蕨群丛(Ass.Eurya emarginata+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Ficus erecta.var.beecheyana+Pteris fauriei)。海坛岛灌丛群落植物属的地理分布中以热带分布为主,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其次。2.海坛岛灌丛群落样方调查的环境因子分析中,根据灌丛群落样方土壤p H值测定结果,海坛岛灌丛群落土壤全部偏酸性,其中强酸性土壤(p H<5)的样方有9个。将军山的土壤p H均值在(P<0.01)的水平上显着大于君山,天大山的土壤p H均值在(P<0.05)的水平上显着大于君山。从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分析,天大山和君山显着(P<0.01)大于将军山。综合三座山体的土壤理化因子结果来看,天大山的土壤肥力>君山>将军山。3.通过灌丛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表明:君山的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相对其他两座山体来说变化范围最小,均值最大,说明君山灌丛植物群落物种数相对更为丰富,种类分布更均匀。君山的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变化范围最小,均值最大,说明君山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更为丰富,且种间物种分布更加均匀。4.通过CCA排序对灌丛物种重要值和环境因子分析表明,p H值(p<0.01)、有效钾(p<0.01)、全盐量(p<0.05)是海岛灌丛物种组成和分布主要影响因子。而环境因子解释量的方差分解表明三个环境因子对灌丛群落物种组成的解释量为31.33%,表示仍有68.67%的未知因子对灌丛群落物种组成造成影响,可能归于一些环境因子未被选取如风、光照、降雨量等。5.用RDA排序分析海坛岛灌丛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子没有显着性,P值最小值为0.0570。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灌丛群落方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种滨柃的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灌丛群落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与有机质(SOM)、碱解氮(AN)在(P<0.01)时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坡度(SI)在(P<0.01)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均匀度指数(JSW)在(P<0.05)时,与有机质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优势种滨柃的平均株高和p H值、速效钾(AK)、全盐量(SA)、海拔(ELV)在(P<0.05)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和全钾(TN)在(P<0.01)水平上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和其他环境因子无显着相关性。优势种滨柃的平均地径和全钾(TN)在(P<0.01)水平上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和其他环境因子无显着相关性。说明海坛岛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有机物、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而变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N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N的缺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势必也会影响群落的多样性,而土壤中的N绝大部分来源有机物中,所以有机物和全氮对灌丛群落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周玉泉[9](2016)在《蔷薇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几个栽培品种的起源》文中指出蔷薇属(Rosa L.)是蔷薇科(Rosaceae)中较大的一个属,全球约有200个种,广布于北半球各大洲温带到亚热带的广大地区。蔷薇属从发现命名至今,属内各组间及组内的系统关系和各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研究采用2个核基因(ITS和ncp GS)和5个叶绿体基因或基因间隔区(rbc L、atp A-atp H、trn H-psb A、trn L-F、rpl16)对蔷薇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和各组的分化时间的研究。同时对10个栽培品种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蔷薇属系统学研究蔷薇属为单系类群,但各组间的系统关系较为复杂,其中月季组[R.sect.Chinenses DC.]、合柱组(R.sect.Synstylae DC.)、蔷薇组(R.sect.Rosa)、桂味组(R.sect.Cinnamomeae DC.)、卡罗来纳组(R.sect.Carolinae Crép.)、小叶组(R.sect.Microphyllae Crép.)和狗蔷薇组(R.sect.Caninae DC.)均不为单系类群。蔷薇组、狗蔷薇组与月季组和合柱组的系统关系较近。桂味组和卡罗来纳组关系较近建议归并为一个组。木香组(R.sect.Banksianae Lindl.)为单系类群,粉蕾木香(R.pseudobanksiae)可能属于木香组。金樱子组(R.sect.Laevigatae Thory.)和硕苞组(R.sect.Bracteatae Thory.)与木香组系统关系较近。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芹叶组(R.sect.Pimpinellifoliae DC.)类群为单系类群,腺叶蔷薇(R.kokanica)和异味蔷薇(R.foetida)与该组其它种的系统关系较远。2.蔷薇属各组的分化时间蔷薇属植物的起源时间在大约30Mya。在进化过程,蔷薇属主要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分化,其中桂味组、卡罗来纳组的类群与蔷薇属其它类群在大约13.4 Mya分开,大约在8.3 Mya桂味组、卡罗来纳组形成,它们在大约2.8到3.1Mya分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芹叶组类群与其它类群分开的时间大约是10.1Mya,组下种间分化的时间为大约4.0 Mya;木香组、金樱子组、硕苞组、小叶组(刺梨)等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木香组与其它类群分开的时间为大约2.2 Mya到3.2Mya之间,金樱子组和硕苞组与其它类群分开的时间大约为2.3Mya和2.2Mya。月季组、合柱组类群形成的时间较晚,大约在1.9Mya形成,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为狗蔷薇组和蔷薇组。狗蔷薇组形成的时间约为2.0Mya,蔷薇组的起源时间不明确。蔷薇属现存物种的起源大多只有3Mya到4Mya,推测其原因可能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和环境的剧变对蔷薇属物种的形成和分化有着重要影响。3.几个栽培品种的起源问题月季组[单瓣月季花(R.chinensis var.spontanea)、香水月季(原变种)(R.odorata var.odorata)、紫月季花(R.chinensis var.semperflorens)、粉红香水月季(R.odorata var.erubescens)],合柱组[软条七(R.henryi)、野蔷薇、维西蔷薇(R.weisiensis)、长尖叶蔷薇(R.longicuspis)],桂味组(玫瑰),芹叶组(异味蔷薇、峨眉蔷薇)和狗蔷薇组[狗蔷薇(R.caninae)、R.glauca]对现代月季栽培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小叶组、硕苞组、金樱子组和木香组几乎没有参与到现代月季品种的形成过程,芹叶组和桂位组的大部分类群对现代月季品种的遗传贡献很小。

王璐静[10](2016)在《蔷薇属(Rosa L.)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蔷薇属(Rosa L.)隶属是蔷薇科(Rosaceae),全世界约有200个种和变种,属内的玫瑰、月季是世界上着名的观赏植物,也是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但是由于近年来市场上对观赏的玫瑰、月季的大量需求,玫瑰、月季与蔷薇属内的不同物种的大量杂交使其新品种层出不穷,导致药用玫瑰、月季等在中药材市场上的混乱。本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药用植物月季、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的15个种33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实验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序列,分析ITS、trn H-psb A、mat K、rbc L、rpo C15条常用条形码在种内与种间变异、barcoding gap、系统发育树等方面对蔷薇属植物的鉴别能力,旨在评价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蔷薇属药用植物的鉴定能力,探讨蔷薇属药用植物的鉴定新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6条引物共检测到1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09%。药用植物月季、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的种群间Nei’s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370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为0.546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平均值为0.8868,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0.0638,遗传距离(D)的变化范围为0.16910.7302,表明药用植物月季、玫瑰及其同属近缘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蔷薇属15个种,在遗传相似系数(GS)0.60处分成6个组,蔷薇属的15个物种聚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组。Ⅰ组包括蔷薇属蔷薇亚属合柱组的3个种,野蔷薇、伞花蔷薇(J)和光叶蔷薇(I),其中野蔷薇的7个不同居群A1、A2、A3、A4、A5、A6和A7聚在一支。Ⅱ组中仅包括一个种月季,其中月季的8个不同栽培品种C1、C2、C3、C4、C5、C6、C7和C8聚在一支,隶属于蔷薇属蔷薇亚属的月季组。Ⅲ组为金樱子组的金樱子(O)。Ⅳ组包括蔷薇属蔷薇亚属桂味组的6个种,玫瑰、钝叶蔷薇(D)、刺梗蔷薇(E)、全针蔷薇(F)、城口蔷薇(L)和山刺玫(G),其中玫瑰的6个栽培类型B1、B2、B3、B4、B5和B6聚在一支。Ⅴ组包括蔷薇属蔷薇亚属蔷薇组的3个种,法国蔷薇(H)、突厥蔷薇(N)和白蔷薇(M)。Ⅵ组为蔷薇属蔷薇亚属木香组的木香花(K)。聚类分析与基于形态特征对蔷薇属属下的分类学研究结果相吻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鉴别药用植物月季、玫瑰及其同属近缘。3)rbc L和rpo C1基因作为叶绿体基因组进化速率较慢的两个片段,在蔷薇属种间中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均较少(分别为22个和5个;11个和1个),且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存在重叠,barcoding gap检验结果表明,rbc L和rpo C1种内和种间变异交叉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区分并不明显。此外,在rbc L和rpo C1的NJ系统发育树上,蔷薇属药用植物玫瑰、月季及金樱子三个物种的不同居群均没有各自形成单系群,物种的分辨率极低。因此,本研究认为rbc L和rpo C1基因不适合作为DNA条形码序列来鉴别蔷薇属药用植物。4)核基因ITS序列,叶绿体基因trn H-psb A和mat K片段序列信息和种内/种间的变异分析表明,叶绿体基因trn H-psb A片段序列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最多(为80个和62个),其次为ITS片段(59个和39个)、mat K片段(45个和17个),说明ITS、trn H-psb A和mat K序列能够提供足够的变异位点。从种内和种间遗传变异的分析中得出:5条序列种内最大变异、种间最小变异均比较小,种间最小变异trn H-psb A序列最大(0.00640),其次为ITS序列(0.0026)、mat K序列(0.00095);种内最大变异trn H-psb A序列最大(0.00060),其次为ITS序列(0.00046)、mat K序列(0.00024),ITS、trn H-psb A和mat K 3条序列的平均种间变异均大于平均种内变异。不同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分析结果表明:5条序列均无明显的间隔区,相对其他序列,trn H-psb A序列虽无明显间隔区,但是种内与种间变异明显分为两大部分,分布较高的遗传变异可以明显区分。在NJ系统树上,ITS序列可以将药用植物玫瑰、金樱子与其蔷薇属近缘种类区分开;trn H-psb A序列可以将金樱子与其蔷薇属近缘种类区分开区分开;ITS+trn H-psb A+mat K联合序列,可以很好的将蔷薇属药用植物玫瑰、月季和金樱子与蔷薇属其他近缘种类区分开。5)属内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药用植物玫瑰与全针蔷薇、钝叶蔷薇、山刺玫、大叶蔷薇和小叶蔷薇聚为一单系分支,都属于桂味组,其中全针蔷薇、钝叶蔷薇和玫瑰亲缘关系最近,得到100%的支持。金樱子组中金樱子居群聚为一个单系,也达到100%的最高支持。取样的几个栽培月季品种构成单系分支,与野蔷薇和光叶蔷薇聚为一支,具有75%支持率。基于DNA条形码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研究分类系统基本相吻合。

二、硕苞蔷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硕苞蔷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舟山群岛植被分类与制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植被分类研究进展
        1.1 植被的间断性与连续性
        1.2 植被分类原则与系统
        1.3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1.4 海岛植被分类
        1.5 植被制图
    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思路和内容
        2.3 植被调查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舟山群岛植被分类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处理
        1.2 舟山群岛植被分类系统的建立
    2 结果
        2.1 陆生自然-半自然植被类型
        2.2 陆生人工植被类型
        2.3 水生植被类型
        2.4 舟山群岛典型植被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
        2.4.1 常绿阔叶林
        2.4.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2.4.3 落叶阔叶林
        2.4.4 针叶林
        2.4.5 针阔混交林
        2.4.6 常绿阔叶灌丛
        2.4.7 落叶阔叶灌丛
        2.4.8 常绿落叶阔叶灌丛
        2.4.9 土生草丛
        2.4.10 盐生草丛
        2.4.11 砂生草丛
    3 讨论
第三章 舟山群岛现状植被分布图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群岛尺度现状植被图
        2.2 地理分区尺度现状植被图
        2.2.1 南部常绿阔叶林区
        2.2.2 中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
        2.2.3 北部落叶阔叶林区
        2.3 单岛尺度现状植被图
        2.3.1 舟山岛现状植被图
        2.3.2 普陀山岛现状植被图
        2.3.3 六横岛现状植被图
        2.3.4 桃花岛现状植被图
        2.3.5 岱山岛现状植被图
        2.3.6 衢山岛现状植被图
        2.3.7 泗礁岛现状植被图
        2.3.8 花鸟岛现状植被图
        2.3.9 无人岛现状植被图
    3 讨论
第四章 舟山群岛潜在植被制图
    1 研究方法
        1.1 环境信息获取
        1.2 植被信息处理
        1.3 潜在植被制图准则确立
        1.3.1 地域分异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1.3.2 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相结合原则
        1.3.3 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相结合原则
    2 结果
        2.1 潜在植被分类指标体系
        2.1.1 一级植被分类指标:气候和土壤
        2.1.2 二级植被分类指标:海拔、地貌和植被类型
        2.1.3 三级植被分类指标:微地形和群丛或群落类型
        2.2 群岛尺度潜在植被图
        2.3 地理分区尺度潜在植被图
        2.3.1 常绿阔叶林区潜在植被图
        2.3.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潜在植被图
        2.3.3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潜在植被图
        2.3.4 落叶常绿阔叶灌丛区潜在植被图
        2.4 单岛尺度潜在植被图
        2.4.1 舟山岛潜在植被图
        2.4.2 普陀山岛潜在植被图
        2.4.3 六横岛潜在植被图
        2.4.4 桃花岛潜在植被图
        2.4.5 岱山岛潜在植被图
        2.4.6 衢山岛潜在植被图
        2.4.7 泗礁岛潜在植被图
        2.4.8 花鸟岛潜在植被图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舟山群岛植被分类
    2 舟山群岛现状植被
    3 舟山群岛潜在植被
    4 创新性
    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石漠化治理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代表植物生态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进展
        1.4.1 植物区系
        1.4.2 野生经济植物
        1.4.3 野生经济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选择依据和代表性
    2.2 撒拉溪示范区自然概况
    2.3 撒拉溪示范区植物资源栽培与利用概况
第三章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物种调查
        3.2.2 野生经济植物分类及代表物种和指标选择依据
        3.2.3 实验材料采集
        3.2.4 叶片形态特征测量
        3.2.5 叶片生化指标测量
        3.2.6 数据整理与分析
    3.3 技术路线
第四章 植物区系
    4.1 物种组成
    4.2 科属种特征
        4.2.1 科、属多样性
        4.2.2 生活型多样性
    4.3 区系特征
        4.3.1 科的区系特征
        4.3.2 属的区系特征
        4.3.3 种的区系特征
第五章 野生经济植物类型及特征
    5.1 野生经济植物
        5.1.1 药用类
        5.1.2 蜜源植物
        5.1.3 观赏类
        5.1.4 纤维类
        5.1.5 淀粉及糖类
        5.1.6 芳香油类
        5.1.7 油脂类
        5.1.8 树脂及树胶类
        5.1.9 鞣料类
        5.1.10 食用类
        5.1.11 材用类
        5.1.12 其他野生经济植物
    5.2 主要野生经济植物
        5.2.1 全国重点普查野生药用植物
        5.2.2 优势野生经济植物
        5.2.3 珍稀濒危野生经济植物
第六章 野生经济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6.1 野生经济植物的形态适应特征
        6.1.1 叶片形态学特性
        6.1.2 叶片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6.2 野生经济植物的生理生化适应特征
        6.2.1 不同植被群落四个物种叶绿素含量的特征
        6.2.2 渗透调节物质
        6.2.3 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6.3 野生经济植物生态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价
        6.3.1 植物形态适应综合评价
        6.3.2 植物生理生化适应综合评价
        6.3.3 抗旱性野生经济植物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撒拉溪植物名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4)金华北山南坡植被制图及优势植物群落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植被制图研究综述
        1.2.1 植被制图的起源及发展
        1.2.2 国内植被制图发展概况
    1.3 植物群落研究综述
        1.3.1 植物群落研究中一些重要概念
        1.3.2 植物群落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技术路线
    2.3 植被制图方法步骤
        2.3.1 数据和软件
        2.3.2 遥感图像预处理
        2.3.3 野外植被踏查
        2.3.4 植被图绘制
    2.4 典型样地调查与群落分析方法
        2.4.1 样地调查
        2.4.2 样方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植被制图结果及植被特征
    3.1 植被分类及植被图编排说明
    3.2 植被图
    3.3 植被制图区域植被特征描述
    3.4 植被制图区域植被特征分析
        3.4.1 植被组成分析
        3.4.2 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金华北山南坡优势植物群落定量分析
    4.1 样方物种组成分析
    4.2 植物地理成分区系分析
    4.3 样方群落特征分析
        4.3.1 群落物种丰富度分析
        4.3.2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3.3 群落密度分析
        4.3.4 乔木林建群种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4.4 群落特征描述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回顾与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金华北山样地调查及植被踏查所见植物名录
附录 Ⅱ 金华北山植被景观图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湿地概述
        1.1.1 湿地的定义和特征
        1.1.2 湿地的分类
        1.1.3 湿地的主要功能作用
    1.2 湿地植物概述
        1.2.1 湿地植物的定义
        1.2.2 湿地植物的特征
        1.2.3 湿地植物的主要功能作用
    1.3 湿地领域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湿地领域的发展概况
        1.3.2 我国湿地领域的发展概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现状情况
        2.1.2 查找分析问题
        2.1.3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2.2 研究方法
        2.2.1 查阅资料
        2.2.2 湿地植物调查
        2.2.3 问卷调查
        2.2.4 分析总结
3 北仑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
    3.1 北仑区的背景
    3.2 北仑区湿地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北仑区湿地现状情况
        3.2.2 北仑区湿地植物现状调查情况
        3.2.3 北仑区湿地植物种类分析
        3.2.4 北仑区湿地植物分布情况分析
        3.2.5 北仑区湿地植物群落特征
        3.2.6 北仑区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分析
    3.3 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
        3.3.2 问卷调查分析
4 北仑区湿地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北仑区湿地的健康面临威胁
        4.1.1 有害生物呈不断增长趋势
        4.1.2 滩涂围垦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4.2 社会保护湿地资源的意识不强
    4.3 湿地的保护研究和措施相对薄弱
    4.4 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不畅
5 北仑区湿地发展和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5.1 提高湿地资源的健康
        5.1.1 保护湿地资源
        5.1.2 保护植物资源,稳定森林覆盖率
        5.1.3 治理城镇工业生活污水源
        5.1.4 加强湿地恢复建设
        5.1.5 外来入侵植物的控制措施
        5.1.6 湿地植物管理措施
    5.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制
        5.2.1 建立湿地管护组织机构和协调机构
        5.2.2 完善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5.3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和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5.4 加强湿地的保护研究和保护措施
        5.4.1 加强湿地动态监测管理
        5.4.2 实施湿地生态影响评价制度
        5.4.3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5.4.4 加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
        5.4.5 开展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广开募资渠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物主要调查照片
    附录 B 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名录
    附录 C 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物名录
    附录 D 宁波市北仑区湿地及其植物资源调查登记表
个人简历
致谢

(6)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中国古老月季野生亲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蔷薇属植物概况
        1.1.1 蔷薇属植物及其分类
        1.1.2 蔷薇属植物的重要性
    1.2 中国古老月季的研究概况
        1.2.1 中国古老月季的地位与起源
        1.2.2 中国古老月季的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1.3 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3.1 亲缘关系
        1.3.2 群体遗传结构
    1.4 分子标记简介
        1.4.1 SSR分子标记技术
        1.4.2 SSR在植物亲缘关系和群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DNA提取
        2.2.2 SSR引物的选取
        2.2.3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2.4 毛细管电泳及结果获取
        2.2.5 SSR位点分析
    2.3 数据分析
        2.3.1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
        2.3.2 遗传变异分析
        2.3.3 亲缘关系分析
        2.3.4 群体结构分析
        2.3.5 瓶颈效应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SSR标记多态性评价
    3.2 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遗传变异分析
    3.4 亲缘关系分析
        3.4.1 所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
        3.4.2 野生蔷薇和中国古老月季的亲缘关系分析
    3.5 群体结构分析
    3.6 遗传瓶颈效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变异
    4.2 中国古老月季的可能野生亲本
    4.3 现代月季的亲缘关系分析
    4.4 云南民间栽培月季的遗传多样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蔷薇属资源的花香成分分析及花香合成酶基因RhNUDX1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蔷薇属植物概述
        1.1 蔷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2 植物花香研究进展
        2.1 植物花香成分研究进展
        2.2 植物花香代谢途径
        2.3 植物花香生物合成关键酶和基因
    3 香叶醇和RhUNDX1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香叶醇合成代谢途径
        3.2 RhNUDX1基因概述
        3.3 RhNUDX1基因的表达模式
    4 基因表达概述
        4.1 基因表达中内含子的调控作用
        4.2 基因表达差异与结构差异的关系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5.1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5.2 本研究的意义
        5.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蔷薇属资源的花香成分分析
    1 试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GC-MS检测
        2.2 花香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GC-MS总离子流图
        3.2 蔷薇属花香物质分析
        3.2.1 野生资源花香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3.2.2 古老月季花香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3.2.3 现代月季花香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3.2.4 野生资源、古老月季、现代月季花香成分对比分析
    4 讨论
        4.1 花香成分及释放量分析
        4.2 现代月季花香主成分的遗传来源
第三章 RhNUDX1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1 试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花瓣总RNA的提取
        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RhNUDX1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RNA的提取
        3.2 RT-qPCR标准曲线分析
        3.3 RhNUDX1的基因表达差异图谱
        3.4 基因RhNUDXl表达量与香叶醇释放量的对比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RhNUDX1基因的结构差异分析
    1 试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引物设计
        2.3 PCR扩增检测
        2.4 产物切胶回收
        2.5 产物连接与转化
        2.6 单克隆挑菌、培养
        2.7 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DNA的提取
        3.2 PCR产物检测
        3.3 月月粉中基因RhNUDX1序列分析
        3.4 野蔷薇中基因RhNUDX1序列分析
        3.5 月月粉和野蔷薇中基因RhNUDX1序列差异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海坛岛典型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灌丛群落研究现状
        1.2.2 海岛灌丛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海坛岛概况
        2.1.2 三座山体概况
    2.2 样方调查方法
        2.2.1 植物调查方法
        2.2.2 土壤调查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2.3.1 重要值测定
        2.3.3 物种多样性测定
    2.4 土壤测定方法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3.1 样地灌丛群落特征
        3.1.1 样地灌丛群落物种组成
        3.1.2 总样方灌丛群落数量特征
        3.1.3 将军山灌丛群落数量特征
        3.1.4 天大山灌丛群落数量特征
        3.1.5 海坛岛君山灌丛群落数量特征
        3.1.6 海坛岛灌丛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1.7 小结
    3.2 样地灌丛群落植物属区系属的地理特征分析
        3.2.1 全样方植物属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2 将军山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3 天大山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4 君山植物属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5 小结
    3.3 海坛岛灌丛群落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3.3.1 全样方灌丛群落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3.3.2 山体灌丛群落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3.3.3 小结
    3.4 样方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3.4.1 样方整体多样性分析
        3.4.2 各样方灌木层多样性分析
        3.4.3 各样方层间层多样性分析
        3.4.4 各样方草本层多样性分析
    3.5 样方群落与环境因子分析
        3.5.1 群落物种重要值与环境因子CCA排序分析
        3.5.2 样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RDA排序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3.5.4 全样方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3.5.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海坛岛灌丛样方各层间植物名录
附录 B 海坛岛山体植被群系分布图
致谢

(9)蔷薇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几个栽培品种的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蔷薇属研究概况
        1.1.1 蔷薇属胞核学研究
        1.1.2 蔷薇属繁育生物学
        1.1.3 蔷薇属的分化时间研究进展
        1.1.4 野生蔷薇对改良现代月季品种的重要性
        1.1.5 蔷薇属的其它价值
        1.1.6 研究目的
第2章 分子系统学研究
    2.1 蔷薇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序列选取
        2.2.2 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
    2.3 结果
        2.3.1 叶绿体基因的分析结果
        2.3.2 ncpGS的分析结果
        2.3.3 ITS分析结果
        2.3.4 核基因(ITS和ncpGS)的分析结果
        2.3.5 叶绿体基因与核基因比较
        2.3.6 序列联合分析
    2.4 讨论
        2.4.1 蔷薇属各组间的系统关系
第3章 蔷薇属各组间时间分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几个栽培品种的起源问题探讨
    4.1 有关月季栽培品种的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现代月季起源
    4.4 讨论
        4.4.1 现代栽培品种的起源
        4.4.2“古老栽培品种”的起源和发展
        4.4.3 其它野生蔷薇对现代月季栽培品种的贡献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1.1 蔷薇属系统学方面的结论
        5.1.2 蔷薇属各组间的时间分化
        5.1.3 栽培月季品种的起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蔷薇属(Rosa L.)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蔷薇属研究背景
        1.1.1 蔷薇属植物的历史
        1.1.2 蔷薇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3 蔷薇属植物的观赏、经济以及应用价值
        1.1.4 蔷薇属植物的药用价值
    1.2 研究方法的概况
        1.2.1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
        1.2.1.1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优点
        1.2.1.2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及蔷薇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2.2 DNA条形码的研究概况
        1.2.2.1 DNA条形码在中药鉴定上的应用
        1.2.2.2 DNA条形码在蔷薇属植物中的研究现状
        1.2.2.3 DNA条形码候选序列选择概况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总DNA的提取
        3.2.2 ISSR分子标记(ISSR引物的选取、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3.2.3 DNA条形码技术
        3.2.3.1 PCR扩增
        3.2.3.2 PCR扩增产物检测、测序
    3.3 数据分析
        3.3.1 ISSR数据处理
        3.3.2 DNA条形码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于ISSR的遗传分析
        4.1.1 扩增结果
        4.1.2 遗传多样性分析
        4.1.2.1 栽培月季、玫瑰及野蔷薇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1.2.2 栽培月季、玫瑰与同属近缘种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1.3 UPGMA聚类分析
        4.1.3.1 栽培月季和玫瑰的种内ISSR聚类分析
        4.1.3.2 栽培月季、玫瑰及其近缘种15个种群的ISSR聚类分析
    4.2 DNA条形码分析
        4.2.1 不同序列的PCR扩增结果
        4.2.2 序列信息和种内/种间的变异分析
        4.2.3 不同序列种内种间差异
        4.2.4 不同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4.2.5 NJ树鉴定分析
        4.2.6 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5.2 DNA条形码的分子鉴定
    5.3 蔷薇属药用植物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5.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硕苞蔷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舟山群岛植被分类与制图[D]. 石娇星.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2]蔷薇属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J]. 范元兰,陈宇春,蹇洪英,晏慧君,张婷,李树发,邱显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3]石漠化治理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代表植物生态适应研究[D]. 张红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4]金华北山南坡植被制图及优势植物群落定量分析[D]. 樊海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5]宁波市北仑区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研究[D]. 魏洋.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7)
  • [6]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中国古老月季野生亲本分析[D]. 吴高琼. 云南大学, 2019(03)
  • [7]蔷薇属资源的花香成分分析及花香合成酶基因RhNUDX1的表达研究[D]. 王珍珍. 云南大学, 2019(03)
  • [8]海坛岛典型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解释[D]. 李加庆.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0)
  • [9]蔷薇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几个栽培品种的起源[D]. 周玉泉.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10]蔷薇属(Rosa L.)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D]. 王璐静.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玫瑰花蕾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