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

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

一、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鸣[1](2020)在《山岭隧道突水模式与注浆堵水限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路网向山区延伸,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各种高山峻岭,山岭隧道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越富水地段,地下水的存在不仅影响隧道施工过程安全性,造成突水灾害的发生,而且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富水山岭隧道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春天门富水山岭特长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春天门隧道富水段现场注浆堵水试验,研究富水山岭隧道突水致灾构造及其突水模式,分析春天门隧道富水段注浆堵水限排对策,进一步研究高压富水山岭隧道安全性控制措施,提出隧道水压力监测预警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分析富水山岭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将其归纳为五种类型:断裂作用形成的破碎带、溶蚀作用形成的富水溶腔、侵蚀作用形成的富水裂隙带、褶皱作用形成的富水向斜、地下水连通作用形成的管道及暗河。(2)将富水山岭隧道突水灾变模式归纳总结成三种划分方式:基于隔水岩盘破坏机理的突水模式、基于灾害发生时间的突水模式以及基于灾害发生空间位置的突水模式。(3)对春天门富水段现场注浆堵水试验进行了分析,得出水泥单浆液凝结时间长、凝结后强度低,而试验制备得到的水泥-水玻璃浆液能够有效地克服单浆液的缺点,并应用于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径向后注浆施工过程。(4)通过轴对称简化的隧道渗流模型,推导了富水山岭隧道排水量计算公式,得到了注浆圈厚度以及注浆圈渗透系数与隧道排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曲线。(5)结合春天门富水山岭特长隧道实际工程资料,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不同衬砌限排方式、不同注浆圈厚度、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进行了分析模拟。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衬砌背后水压力、隧道排水量与注浆圈厚度、注浆圈渗透系数k1与围岩渗透系数k2比值大小相关,并得到了隧道从开挖到修筑二次衬砌过程的排水量。(6)结合前文研究的致灾构造类型、灾变模式,提出了高压富水山岭隧道水压力监测预警系统,总结了典型致灾构造情况下高压富水隧道突水灾害的针对性控制对策。

杨旭东[2](2019)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指由具备专业素质和技术的节能服务性公司依据能源服务的相关合同内容,给耗能严重的企业提供一种节能可行性的研究,设计好既定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节能服务企业融资,购买相关设备、按质按量的完成施工项目、进行检测节能量,然后开始设备的运行、帮助企业培训相关技术的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方法等项目的全过程。本文以隧道公路照明改造为研究基础,结合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首先分析了隧道与隧道照明的相关基础概念,根据现阶段LED隧道照明灯具的发展,利用新技术将EMC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到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对EMC模式下隧道公路照明改造风险评价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风险识别方法、风险产生根源两个方面,全面进行改造风险的识别、评估,并且通过绩效分析模型的建立,为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构建了评价体系。最后,课题以具体隧道公路照明改造为研究对象,从实际项目出发进行研究,使用前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重点需要规避的风险点,并且实际应用中做出了风险控制。并且使用绩效模型对于实际项目的收益做出了计算并验证,为实际照明工程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流程。

邓维[3](2019)在《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正积极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山地较多,山区公路隧道建设面临着诸如高等级公路增多、地形地质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问题,而在公路隧道建设正朝着更深和更长方向发展的今天,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工程也是应有之义。公路棚洞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构造物,在公路沿河傍山和部分隧道出入口处,合理布设棚洞,具有避灾减灾、保护边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棚洞结构在维护公路交通安全、节能环保及防灾减灾方面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境)至忠县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针对高陡边坡公路建设的不可预见性与高风险性,公路工程质量可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棚洞的发展现状,针对公路棚洞隧道结构的地质特征、结构受力特点、力学机理、及多种分类型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论证了棚洞这种大跨异型结构不仅可以防灾减灾,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2.采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用荷载-结构法对棚洞结构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公路典型棚洞的半拱直柱型、半拱斜柱型、直墙直柱型和直墙斜柱型四种棚洞结构型式进行了受力分析,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不同棚洞结构的计算结果,按照相同的棚洞计算荷载类别和荷载组合,获得了该四种棚洞结构型式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以及内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回填土石荷载和自重荷载作用下,不同棚洞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位移特征不尽相同,斜柱式棚洞在受力和控制位移方面更优于立柱式棚洞;(2)在边坡相同的开挖支护和相同的回填方案等情况下,由于拱形棚洞的回填方量较直墙棚洞大,直接导致拱形棚洞的水平位移和内力都较直墙棚洞的大。3.同时也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的地层-结构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该四种典型棚洞结构的受力特性,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不同于其他参考文献的边界选取,本文是按照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设置,考虑选取了更大的边界条件分析范围,充分考虑边坡开挖与修建棚洞的相互作用,对棚洞施工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动态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从轴力、剪力和弯矩结果分析表明:(1)该四种结构的优劣顺序:半拱斜柱型、直墙斜柱型、半拱直柱型、直墙直柱型;(2)在设计中应该加强立柱与顶板交界处和顶板与内曲墙相接处配筋。4.棚洞稳定性研究主要侧重点研究棚洞结构和临时边坡的稳定性,而数值分析法和经验类比法是判断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常用方法,因此棚洞监控量测这种动态监测技术手段是保障施工安全的主要方法,对于判别开挖边坡和棚洞结构是否稳定可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供设计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5.通过对四种典型棚洞结构受力特性和稳定性的深入研究,针对依托工程,选择确定棚洞结构型式,在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境)至忠县高速公路B4合同段采用棚洞结构,对棚洞工程的结构、边坡、排水及绿化等进行了工程设计,对棚洞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提出了一些对于棚洞方面的认知,希望对今后棚洞方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陈国营[4](2019)在《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监测评价与改善对策的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的不断深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的从平原地区迈向山岭地区,而隧道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修建的山岭公路隧道里程不断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洞内空气环境问题已受到工程业界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以CTM山岭公路隧道为依托工程,主要从理论分析、现场检测、室内综合试验和数值模拟及定量分析等方面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如下:(1)从影响CTM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的质量因素入手,选取CO浓度、粉尘浓度、环境噪声、热环境4项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CTM隧道施工期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可拓学理论,建立隧道施工期空气环境的AHP可拓综合评估模型,充分利用简单关联函数和层次分析法的各自优势,克服主观和客观所带来的误差,进一步完善我国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监测评价的方法。选取CTM山岭公路隧道钻孔、出碴、喷浆以及二次衬砌4道工序作为出发点进行环境评价,并将该模型应用于CTM山岭公路隧道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能客观的反映出隧道洞内各工序施工作业环境的真实状况。(2)通过对流体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可知隧道通风过程中风流流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CO浓度分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等情况,运用FLUENT软件建立CTM山岭公路隧道实际工程施工通风的数值分析物理模型。并对通风数值模拟湍流模型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适应于本文的重整化方程模型,极大的提高了求解涡流的精度。(3)通过对CTM山岭公路隧道风流场的分析可知,当掌子面与通风管口之间的距离为30m时,为其有效的射程范围。在压入式隧道通风风流从风筒出口到掌子面的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贴壁射流、受限回流等有限空间受限附壁射流的特征。对于掌子面前约7.5m处为涡流中心,其射流区域小于回流区域,当距掌子面125m时,风流速度基本上保持稳定。并对中心面不同位置速度曲线图和相同高度不同位置风流速度曲线图进行分析,将CTM隧道横断面风流流场结构分为涡流区、涡流影响区、稳定区三个区域,其各区的大概分布范围分别为离掌子面35m内、35m至125m、125m至210m。(4)通过对CTM山岭公路隧道内CO浓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知,当风流将要到达掌子面时,受到射流区和涡流区的共同影响,一氧化碳的浓度快速下降,同时一氧化碳气团朝着隧道口的方向流动。在通风前300s内,因受到涡流区的影响,其浓度出现两个峰值,停滞不前。当通风约为23min时,一氧化碳的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洞口附近,此时浓度峰值已排至洞口外。当通风约为35min时,CTM山岭公路隧道内CO摩尔体积分数最大值为1.6?105-,已满足洞内有害气体允许浓度值要求。通过对中心线处CO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可知,一氧化碳浓度曲线整体不断地向右推移,各个时刻的CO浓度峰值逐渐减小,而CO浓度各峰值之间的跨度不断增大,可得CTM山岭公路隧道内CO气体从掌子面向洞口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运移”与“扩散”相互叠加的现象。最后将模拟结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数据大概趋势基本吻合,说明了模拟的准确性以及所建立的CTM山岭公路隧道物理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对类似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的系统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葛雨晨[5](2018)在《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是目前隧道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方面还都处于经验和探索阶段,诸如不良施工地质灾害体的超前预报和防治技术等。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都极为复杂,可能会遇到岩溶与涌水突泥、煤层与瓦斯有害气体、洞口大型崩坡堆积体滑塌等诸多复杂的建设难题。本文以涪陵白涛隧道群为依托工程,基于该隧道群的施工建设和监测数据有关资料,结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主要采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对白涛隧道群的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研究,其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白涛隧道群的地质勘查资料,重点从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角度分析白涛隧道群可能存在的的不良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影响;(2)系统介绍了隧道超前预报技术,详细对比了各预报方法之间的优劣和适应性,针对白涛隧道群特点选择综合预报方法;对崩破堆积体、爆破振动对页岩气井影响监测,并结合探测结果与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施工不良地质类型影响并给出合理建议;(3)采用Midas/GTS软件,针对白涛隧道群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确定隧道施工关键工艺参数,依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二衬合理支护时机;(4)对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制定相应防治技术,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安全保障技术应用能够贯彻执行;(5)针对白涛隧道群复杂地质条件,通过应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现场监控量测、合理施工方法、不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施工灾害预警体系、应急响应与应急预案等来保障施工安全,提高了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水平,并将关键技术合理应用到工程项目,对以后同类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新意是:1、利用TSP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相结合的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合物探技术与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和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为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保障;2、提出了隧道台阶法施工合理台阶长度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核心土合理长度,依据施工监测数据提出二衬合理支护时机,并将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张鑫[6](2018)在《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及其全过程风险管控研究》文中指出岩溶富水公路隧道建设安全是隧道修建过程中研究关注的重要项目内容。隧道施工地质的复杂性使得隧道事故时有发生,保证隧道施工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甚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实践,围绕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和施工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两大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岩溶富水公路隧道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事故,且汇总成表、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2)根据现有公路隧道风险分级标准,把岩溶隧道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4级;(3)对岩溶富水隧道施工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作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并着重介绍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的思路与求解过程;(4)根据依托工程涪陵白涛隧道群工程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构造、特殊不良地质方面,结合白涛隧道群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建立了白涛隧道群的风险评价体系;(5)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就白涛隧道群中的荷香隧道、回龙湾隧道、白涛隧道相关标段进行施工地质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得出各标段总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级;运用数值模拟法对隧道施工溶洞段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从而完成工程整体到局部具体风险的评估工作;(6)结合红外线探水法、探地雷达法和TGP超前地质预报对岩溶富水隧道出现的突水突泥、溶洞和暗河、塌方风险作施工地质风险预测,并给出相应的施工风险防控措施。本文的主要新意之处:(1)依托涪陵白涛隧道群实例工程,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进行隧道的总体风险评价,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法,对隧道岩溶段开展相关施工地质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

段晓渔[7](2017)在《涪陵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速公路隧道里程的不断增加,在能源紧张和照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已经越发受到社会各届的关注。在不影响行车安全和实现节能降耗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有效的降低隧道运营开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涪陵区梓白高速公路的白涛隧道群工程为依托,对其安全运营照明节能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按照《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相关要求,对白涛隧道群进行区段划分;根据各段亮度和长度的计算方法,对白涛隧道群各隧道的照明区段的亮度与长度进行验算,也对其照明运营系统进行科学评述。(2)研究隧道常用照明光源的性能,对常用的光源高压钠灯与新型光源LED灯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白涛隧道群照明光源比选的指标与方法;采用DIALux商业照明计算软件对高压钠灯和LED光源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然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LED在发光效率、节能和显色性方面优于高压钠灯。由此得出在白涛隧道群中若只考虑拱顶偏单光带布置,除了在各隧道入口段1处,采用高压钠灯以外,在隧道其他各个照明区段均可采用LED灯具替代高压钠灯。(3)探讨隧道照明灯具的布置方式、布灯时所需考虑的频闪效应;对比研究对称布置、交错布置中、央布置和中央偏单光带布置四种布灯方式的布灯效率。验证白涛隧道群采用中央偏单光带布置的科学性。研究逆光照明的原理,并对逆光照明倾角进行验证,得出逆光照明合理的倾角参数为30°。最后分析白涛隧道群照明灯具布置的原设计方案,指出其问题,然后采用了DIALux商业软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灯具布置方案更节能。(4)分析白涛隧道群设计所采用的照明控制系统,指出其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白涛隧道群的设计照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出一种结合车流量、车速度及洞外亮度LED无级调光系统,以便达到安全运营与节能的目标。

刘保权[8](2017)在《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运营保障工程系统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交通运输的便利,一些地形复杂和危险的山区路段修建了越来越多的隧道群,但隧道群作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一个瓶颈路段,应予以重视。尤其当隧道群中出现连续长下坡路段的时候,危险指数会陡然增高。车辆在这些路段上行驶,常常发生追尾等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荷香特长隧道(右线3165米)、回龙湾长隧道(右线1322米)以及白涛特长隧道(右线4267米)等3座隧道构成了依托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长大隧道群,其中K2+815K11+073段为连续8公里多的连续长下坡路段。该工程所在区的重庆白涛化工园区又以化工行业为主,通行的特种车辆较多、危险性较大,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白涛隧道群长达8公里多的连续长下坡路段的特点,对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有:(1)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于长下坡、安全运营事故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现状;(2)全面论述了项目的工程概况、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交通安全运营措施;(3)通过对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特性进行分析,指出事故发生的特点、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以及驾驶员的驾驶特性;(4)提出了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技术,全面的包括了避险车道设计、降温池设计、旋转防撞桶护栏设计、机电设施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紧急停车带设计、交通安全管理等内容;(5)提出了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危化品运输管理的必要性,危化品的定义和分类,研究了危化品的运输特点以及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研究了通过隧道的危化品车辆安全运输管理,研究了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时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本文有新意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在回龙湾隧道和白涛隧道之间设置避险车道;在荷香隧道和回龙湾隧道之间增设降温池;在白涛隧道出口两端设置旋转防撞桶护栏;对危化品车辆进行管理。本文提出的安全保障技术及危化品安全运输管理对策,将为后期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这些研究成果以及所采取的手段方法对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肖勇[9](2017)在《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通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也逐渐增多。在公路隧道的建设中,隧道建成后的运营通风方式的选择,是直接影响隧道设计参数的重要因素,在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方面,通风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长大公路隧道中,其消耗费用惊人,给运营单位的运营成本带来不小压力。因此,在满足隧道的安全运营的要求下,通风系统的节能就成了关键的问题了。本文主要以白涛隧道群项目为依托工程,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收集分析已有工程实例及工程经验,针对具体隧道安全运营以及节能控制模式和技术,结合本项目工程具体实践,通过现场与室内综合测试、理论分析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等途径来开展研究工作。最后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通过建立隧道通风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详述了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数学模型的四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白涛隧道群工程的基本参数和主要设计参数,参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规定,分别计算出荷香隧道、回龙湾隧道、白涛隧道的需风量、交通通风力和所需射流风机台数。(2)首先以白涛隧道群工程实际几何尺寸为依据,利用Hyermesh建立模型以及划分网格;然后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基本工作原理和理论知识,结合白涛隧道群工程的需风量的验算结果,设置相应的风机布置形式和数值模拟计算参数;最后利用Fluent软件对白涛隧道群纵向通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各隧道的各工况下的流场分布、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分布。(3)结合公路隧道通风节能原理与风机变频调速节能原理,针对白涛隧道群工程的模拟分析结果,分别提出了各条隧道的通风节能设计优化的方案,并根据优化方案建模分析各隧道在优化工况下的通风情况,验证优化方案是否可行以及能否达到安全、节能两个目的。目前我国对于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节能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在我国公路隧道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节能将必然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研究课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白涛隧道群工程通风问题的实际计算与研究,探讨隧道安全运营通风节能的课题,为今后对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

赵振洪[10](2017)在《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是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山区公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系统,山区公路隧道施工环境地质、安全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都将可能是影响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关系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更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如何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山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减少施工风险损失,提高隧道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涪陵白涛隧道群为依托工程,基于该隧道群的施工实践有关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及预警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主要采用模糊综合法和层次分析法,系统探讨了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管理及预警系统问题,其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有:(1)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于隧道风险管理以及预警问题的研究现状;(2)全面论述了白涛隧道群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3)通过白涛隧道群的现场施工监测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白涛隧道群主要施工风险的类型及成因;(4)用现场调查、文献收集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针对白涛隧道群具体特点,研究制定了白涛隧道群主要施工风险的具体处治措施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5)阐述了隧道预警相关理论,构建了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6)对预警方法与流程的研究,建立了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系统,确定了预警警限和警级;(7)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预警指标权重;(8)运用Delphi软件工具,建立白涛隧道群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隧道施工安全状态;本文的主要新意是:1.构建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2.编制了相关的施工风险预警软件系统。本文利用Delphi软件工具设计的计算机预警辅助系统,能对白涛隧道群岩溶地质、施工过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警分析,能动态管理、修正预警指标权重和风险评价集,具有适当的灵活性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准确、高效地预警。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等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实践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山岭隧道突水模式与注浆堵水限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相关专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突水模式研究现状
        1.2.2 隧道注浆堵水研究现状
        1.2.3 隧道地下水限排对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依托工程春天门富水山岭特长隧道
    2.1 工程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技术标准
        2.1.3 工程特点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气象
        2.2.5 生态环境条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富水山岭隧道突水模式综合研究
    3.1 富水山岭隧道突水致灾构造及典型案例分析
        3.1.1 富水山岭隧道突水致灾构造
        3.1.2 国内外典型富水山岭隧道突水案例分析
    3.2 富水山岭隧道突水灾变模式
        3.2.1 基于隔水岩盘破坏机理的突水模式
        3.2.2 基于灾害发生时间的突水模式
        3.2.3 基于灾害发生空间位置的突水模式
        3.2.4 富水山岭隧道突水灾变模式理论分析
    3.3 断裂作用形成的破碎带突水模式数值模拟分析
        3.3.1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简介
        3.3.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建立
        3.3.3 边界条件及计算模型参数
        3.3.4 孔隙水压力场分析
        3.3.5 位移场分析
        3.3.6 渗流速度场及涌水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依托工程富水段注浆堵水限排技术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4.1 富水岩溶注浆扩散及加固机理
        4.1.1 富水岩溶填充介质类别
        4.1.2 注浆扩散机理
        4.1.3 注浆加固机理
    4.2 注浆材料分类及注浆材料的选取
        4.2.1 注浆材料分类及适用范围
        4.2.2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注浆材料的选取
    4.3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现场径向后注浆堵水试验
        4.3.1 注浆浆液制备
        4.3.2 径向后注浆堵水试验施工工艺
        4.3.3 注浆堵水试验成果
    4.4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注浆堵水限排对策
        4.4.1 帷幕注浆堵水对策
        4.4.2 后注浆堵水对策
        4.4.3 局部断面注浆堵水对策
        4.4.4 隧道防排水对策
        4.4.5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限量排放标准
    4.5 富水山岭隧道排水量理论计算
        4.5.1 富水山岭隧道排水量理论推导
        4.5.2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排水量计算
    4.6 春天门隧道富水段堵水限排数值模拟分析
        4.6.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6.2 模型参数的选取
        4.6.3 计算边界及模拟工况
        4.6.4 隧道修建前后排水量变化分析
        4.6.5 不同衬砌限排方式影响分析
        4.6.6 不同注浆圈厚度影响分析
        4.6.7 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影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压富水山岭隧道监测预警系统及安全性控制对策研究
    5.1 高压富水山岭隧道突水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5.1.1 隧道突水灾害监测对象
        5.1.2 隧道突水灾害监测方法
    5.2 高压富水山岭隧道水压力监测预警系统
        5.2.1 隧道水压力监测预警系统的意义
        5.2.2 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
        5.2.3 监测仪器的选取及布置
        5.2.4 监测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5.3 春天门隧道现场水压力监测数据分析
    5.4 高压富水山岭隧道安全性控制措施
        5.4.1 断裂作用形成的破碎带安全性控制措施
        5.4.2 溶蚀作用形成的富水溶腔安全性控制措施
        5.4.3 侵蚀作用形成的富水裂隙带安全性控制措施
        5.4.4 地下水连通作用形成的管道及暗河安全性控制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合同能源管理及隧道公路照明相关理念概述
    2.1 合同能源管理(EMC)定义
    2.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绍
        2.2.1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模式介绍
        2.2.2 单方保证节能效益模式
        2.2.3 第三方承担能源费用模式
        2.2.4 合同能源管理的三种应用模式小结
    2.3 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流程概述
        2.3.1 能效诊断
        2.3.2 项目边界的确定
        2.3.3 项目可行性论证
        2.3.4 项目合同谈判及签署
        2.3.5 项目的资金准备
        2.3.6 节能服务改造工程的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
        2.3.7 项目验收
        2.3.8 节能效益的测定
        2.3.9 分享项目节能效益
    2.4 我国公路及隧道公路相关概念简述
        2.4.1 公路的定义
        2.4.2 公路等级的划分
    2.5 隧道及隧道照明相关概念阐述
        2.5.1 隧道的定义
        2.5.2 隧道的分区
        2.5.3 隧道照明概念阐述
        2.5.4 隧道照明常用灯具介绍
    2.6 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2.6.1 隧道节能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2.6.2 隧道控制模式介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状况研究
    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内容概述
        3.1.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3.1.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决策期间的工作内容
        3.1.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的工作内容
    3.2 现阶段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要素分析
        3.2.1 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各类分析指标
        3.2.2 照明改造工程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3.2.3 加强照明改造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的具体方式
    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详细情况分析
        3.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融资渠道分析
        3.3.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技术投入分析
        3.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3.4 目前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承发包模式概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EMC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4.1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融资问题的解决办法
        4.1.1 我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特点
        4.1.2 我国目前解决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办法
    4.2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
        4.2.1 LED隧道灯
        4.2.2 LED灯高光效和合理配光对节能的作用
        4.2.3 LED灯驱动电源的调光功能对节能的作用
        4.2.4 LED隧道灯的技术指标
    4.3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运营期的绩效分析
        4.3.1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分析前提条件
        4.3.2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分析模型
        4.3.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绩效分析的必要性
    4.4 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风险识别
        4.4.1 按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
        4.4.2 按EMC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划分风险
        4.4.3 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风险评价体系的原则和程序
        5.1.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5.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路
        5.1.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程序
    5.2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5.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整理
        5.2.2 针对风险评价体系使用专家访谈法进行指标整理
        5.2.3 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构建的基本层指标进行分析并细化
        5.2.4 最终确定的关键数据
        5.2.5 基本层重要指标的解释说明
        5.2.6 关键层指标的选取差异情况说明
        5.2.7 关键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背景
    6.2 技术解决方案
        6.2.1 照明监控系统结构与技术特点
        6.2.2 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
        6.2.3 针对幽岭隧道的调光方案
    6.3 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在实际工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6.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构建
        6.3.2 使用德尔菲法邀请的受访专家的信息
        6.3.3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6.3.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6.3.5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的风险控制
    6.4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绩效实证
        6.4.1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基本情况介绍
        6.4.2 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在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介绍
        6.4.3 合同能源管理期间的绩效计算
    6.5 幽岭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情况总结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风险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在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风险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致谢

(3)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棚洞的特点及分类
    2.1 公路棚洞地质特征及其灾害
        2.1.1 公路棚洞地质特征
        2.1.2 公路棚洞地质灾害
    2.2 公路棚洞的特点及力学机理
        2.2.1 公路棚洞的特点
        2.2.2 公路棚洞的力学机理
    2.3 公路棚洞的分类
        2.3.1 传统的矩形棚洞结构
        2.3.2 外柱平顶内拱墙式棚洞结构
        2.3.3 圆拱式棚洞结构
        2.3.4 棚洞的含义及分类指标
        2.3.5 棚洞其它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典型棚洞结构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3.1 棚洞荷载-结构法模拟
        3.1.1 模拟方法
        3.1.2 Midas-GTS NX软件介绍
    3.2 荷载分类及组合
    3.3 结构荷载计算
    3.4 棚洞结构的荷载结构模式
        3.4.1 半拱直柱型棚洞
        3.4.2 半拱斜柱型棚洞
        3.4.3 直墙直柱型棚洞
        3.4.4 直墙斜柱型棚洞
    3.5 棚洞地层-结构法数值模拟
        3.5.1 模拟方法
    3.6 棚洞施工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6.1 棚洞施工数值模拟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3.6.2 计算模型和参数
        3.6.3 棚洞施工过程的数值仿真
        3.6.4 半拱直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3.6.5 半拱斜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3.6.6 直墙直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3.6.7 直墙斜柱型棚洞受力分析
    3.7 棚洞稳定性研究
        3.7.1 棚洞结构的稳定性评价
        3.7.2 棚洞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
        3.7.3 棚洞工程量测信息判据和工程对策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沪蓉国道支线分水岭至忠县高速公路棚洞工程应用研究
    4.1 工程应用研究概况
        4.1.1 项目介绍
        4.1.2 地形地貌
        4.1.3 地层岩性
        4.1.4 水文地质条件
    4.2 学堂湾2号工点棚洞工程设计
        4.2.1 棚洞总体设计理念
        4.2.2 结构型式的选择
        4.2.3 棚洞工程设计
        4.2.4 棚洞工程施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监测评价与改善对策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隧道施工环境卫生标准研究现状
        1.3.2 隧道施工环境监测评价研究现状
        1.3.3 隧道施工通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手段和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手段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依托工程CTM山岭公路隧道概况
    2.1 工程地理位置
    2.2 技术标准
    2.3 水文、气象
    2.4 地形地貌
    2.5 地质构造
    2.6 地层岩性
    2.7 水文地质条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及其实际工程应用研究
    3.1 隧道施工空气环境的监测评价模型的建立
        3.1.1 监测评价方法的择取
        3.1.2 模型评价的步骤
    3.2 隧道施工空气环境的评价
        3.2.1 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2.2 评价等级分类和指标赋值
        3.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归一化处理
        3.2.4 权重值的确定
    3.3 隧道施工环境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数值模拟基础理论研究
    4.1 计算流体力学
        4.1.1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特征
    4.2 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4.2.1 流体与流动的分类
        4.2.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4.3 数值模型分析
    4.4 隧道施工通风基本理论及边界条件
        4.4.1 通风的目的与原则
        4.4.2 通风方式
        4.4.3 风量计算
        4.4.4 边界条件的种类
    4.5 数值模拟求解过程及模拟路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改善对策系统研究
    5.1 CO气体监测方法
    5.2 隧道基本通风情况
        5.2.1 物理模型建立
        5.2.2 基本假设
        5.2.3 初始条件
        5.2.4 参数选择设置
    5.3 隧道通风风流流场分析
    5.4 隧道内CO浓度场分析
    5.5 模拟结果和监测值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技术标准
        2.1.2 地理位置
        2.1.3 地形地貌
        2.1.4 气象水文
        2.1.5 隧道规模
    2.2 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1 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方法
        3.1.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种类
        3.1.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原理与特性
        3.1.3 隧道地质超前综合预报的方法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
        3.2.1 白涛隧道群地质超前综合预报方法
        3.2.2 TSP与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2.3 红外探水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3 隧道开挖掌子面的监测与分析
        3.3.1 监控量测概况
        3.3.2 监控量测结果
        3.3.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4 隧道软弱围岩段大变形监测预警与分析
        3.4.1 监控量测预警
        3.4.2 监控量测分析建议
    3.5 隧道施工对崩坡堆积体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5.1 监控量测概况
        3.5.2 监控量测结果
        3.5.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6 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页岩天然气井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6.1 监控量测概况
        3.6.2 监测仪器和测点布置
        3.6.3 监控量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施工方案关键技术
    4.1 概述
        4.1.1 Midas/GTS软件介绍
    4.2 隧道模型与计算参数
        4.2.1 隧道模型
        4.2.2 计算参数
    4.3 隧道台阶法施工的合理台阶长度
    4.4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的合理核心土长度
    4.5 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
        4.5.1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准则
        4.5.2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
        4.5.3 经验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5.4 收敛限制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与应急预案研究
    5.1 施工灾害预警体系
        5.1.1 地质灾害分级
        5.1.2 不良地质预警体系
    5.2 施工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5.2.1 应急响应机构与职责
        5.2.2 分级响应
        5.2.3 先期处置
        5.2.4 现场处置
    5.3 施工灾害应急预案
        5.3.1 岩溶涌水应急预案
        5.3.2 隧道突泥应急预案
        5.3.3 瓦斯爆炸应急预案
        5.3.4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5.4 不良地质的防治技术
        5.4.1 岩溶、溶洞水防治技术
        5.4.2 涌水突泥防治技术
        5.4.3 瓦斯地层防治技术
        5.4.4 崩坡堆积体、坍塌防治技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及其全过程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依托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溶富水隧道研究现状
        1.3.2 隧道风险管控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灾害事故分析及风险概论
    2.1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灾害事故分析
        2.1.1 岩溶富水隧道事故统计
        2.1.2 岩溶富水隧道事故统计分析
    2.2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安全特点
    2.3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风险概论
        2.3.1 隧道风险的定义
        2.3.2 隧道风险的分类
        2.3.3 隧道风险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3.1 风险管理和评价体系概述
        3.1.1 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
        3.1.2 全过程风险管理基本内容
    3.2 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概述
        3.2.1 .风险识别的含义
        3.2.2 .风险识别的特点
    3.3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筛选与构建原则
        3.3.1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筛选原则
        3.3.2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3.4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3.4.1 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汇总
        3.4.2 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3.5 岩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概述
        3.5.1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计算过程
        3.5.2 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
    3.6 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风险接受准则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白涛隧道群工程
        4.1.2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4.1.3 地理位置及交通
        4.1.4 气象、水文
        4.1.5 地形地貌
        4.1.6 地层岩性
        4.1.7 地质构造
        4.1.8 不良地质
    4.2 白涛隧道群风险指标体系的确定
        4.2.1 白涛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4.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荷香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析应用
    4.4 回龙湾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析应用
    4.5 白涛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析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值模拟分析法及其风险评估应用
    5.1 概述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
        5.2.1 计算参数
        5.2.2 建模图
        5.2.3 特征点的选取
    5.3 数值模拟计算云图汇总
    5.4 计算结果分析
        5.4.1 模型数据统计
        5.4.2 数据分析
    5.5 数值模拟分析法对溶洞的风险分级
    5.6 回龙湾隧道施工风险地质灾害风险溶洞段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防治与管控措施研究
    6.1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方法
        6.1.1 红外线探水法
        6.1.2 探地雷达法
        6.1.3 TGP超前地质预报
    6.2 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风险清单
    6.3 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风险防治对策与管控措施
        6.3.1 溶洞、暗河风险防治对策与管控
        6.3.2 隧道塌方风险处理对策与管控
        6.3.3 突水突泥施工处理对策与管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涪陵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隧道照明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隧道照明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土建工程及其照明系统
    2.1 白涛隧道群土建工程
        2.1.1 概述
        2.1.2 主要技术标准
        2.1.3 隧道主洞衬砌内轮廓
    2.2 白涛隧道群照明区段的划分
        2.2.1 接近段
        2.2.2 入口段照明
        2.2.3 过渡段
        2.2.4 中间段
        2.2.5 出口段
        2.2.6 紧急停车带和横通道照明
    2.3 白涛隧道照明各区段长度及亮度验算分析
    2.4 白涛隧道群照明运营系统
        2.4.1 照明系统设置
        2.4.2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
        2.4.3 照明光源及灯具选择
    2.5 白涛隧道群的照明节能问题
        2.5.1 照明光源及灯具方面
        2.5.2 灯具布置方式
        2.5.3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
        2.5.4 安全运营的照明设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涛隧道群照明节能光源研究
    3.1 隧道光源的对比分析
        3.1.1 高压钠灯
        3.1.2 LED灯
        3.1.3 高压钠灯与LED灯对比分析
    3.2 白涛隧道群照明光源节能的比选
    3.3 DIALux仿真设计软件介绍
    3.4 白涛隧道群照明光源仿真模拟分析
        3.4.1 仿真模拟模型
        3.4.2 仿真模拟条件
        3.4.3 仿真模拟方法
        3.4.4 仿真模拟结果
        3.4.5 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涛隧道群照明灯具布置的节能研究
    4.1 白涛隧道群照明灯具布置方式节能研究
        4.1.1 隧道照明灯具布置安案
        4.1.2 隧道照明灯具光照效率
    4.2 白涛隧道照明灯具布置角度研究
        4.2.1 逆光照明
        4.2.2 逆光照明倾角验证
    4.3 白涛隧道照明灯具布置方案优化设计
        4.3.1 白涛隧道群照明灯具布置原设计方案
        4.3.2 白涛隧道群照明灯具布置设计方案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5.1 白涛隧道群照明运营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5.1.1 设计原则
        5.1.2 隧道照明系统设置
        5.1.3 隧道照明控制
        5.1.4 隧道照明控制流程
    5.2 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控制系统设计优化
        5.2.1 白涛隧道群照明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5.2.2 白涛隧道群照明控制亮度计算模型
        5.2.3 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运营保障工程系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梓白支线白涛隧道群工程
    2.1 项目概况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建设规模
        2.1.3 技术标准
    2.2 项目特点分析
        2.2.1 地形条件复杂
        2.2.2 连续长下坡问题突出
        2.2.3 危化品车辆多
    2.3 项目交通安全运营措施分析
        2.3.1 合理措施
        2.3.2 改进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特性分析
    3.1 交通事故特性分析
    3.2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2.1 人的因素
        3.2.2 车的因素
        3.2.3 路面的因素
        3.2.4 环境的因素
        3.2.5 管理的因素
    3.3 驾驶员驾驶特性分析
        3.3.1 视觉特性
        3.3.2 听觉特性
        3.3.3 触觉特性
        3.3.4 心理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技术
    4.1 避险车道
        4.1.1 避险车道类型
        4.1.2 避险车道原理
        4.1.3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
        4.1.4 制动床材料
        4.1.5 避险车道线性设计
        4.1.6 避险车道配套设施
        4.1.7 避险车道养护与管理
    4.2 降温池
    4.3 交通工程措施
        4.3.1 标志、标线
        4.3.2 防眩设施
        4.3.3 护栏
        4.3.4 强制减速带
    4.4 交通安全管理
        4.4.1 驾驶员管理
        4.4.2 车辆管理
        4.4.3 道路管理
    4.5 紧急停车带
    4.6 机电系统
        4.6.1 隧道运营通风系统
        4.6.2 隧道运营照明系统
        4.6.3 隧道运营监控系统
        4.6.4 隧道运营供配电系统
        4.6.5 隧道运营消防系统
    4.7 隧道防灾救援方案
        4.7.1 安全疏散和救援系统
        4.7.2 救援防灾设施
        4.7.3 突发事故应急救援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5.1 危化品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5.2 危化品定义及分类
    5.3 危化品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5.4 危化品运输事故特点
    5.5 通过隧道的危化品车辆安全运输管理
        5.5.1 载有危化品车辆的安全检查
        5.5.2 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时的交通管制
        5.5.3 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时的消防管理
        5.5.4 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时的防灾措施
    5.6 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时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通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隧道通风
        1.2.1 概述
        1.2.2 隧道通风标准
        1.2.3 隧道通风控制方法
    1.3 国内外通风节能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工程及其通风系统设计简介
    2.1 工程概况
        2.1.1 依托工程
        2.1.2 主要技术指标
        2.1.3 交通量预测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水文
    2.3 白涛隧道群运营通风系统
        2.3.1 设计原则
        2.3.2 风机计算参数及设备选型
        2.3.3 风机布设方案
        2.3.4 隧道群设计需风量
        2.3.5 风机营运和火灾状态下的控制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涛隧道群通风系统分析及数学模型
    3.1 隧道通风系统构成
    3.2 隧道需风量计算
        3.2.1 稀释CO需风量
        3.2.2 稀释烟尘需风量
        3.2.3 隧道换气需风量
    3.3 隧道通风系统数学模型
        3.3.1 通风计算基本假定
        3.3.2 数学模型
    3.4 白涛隧道群通风验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涛隧道群通风系统CF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4.1 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
        4.1.2 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
        4.1.3 CFD分析的数学模型
        4.1.4 方程组求解方法
    4.2 射流纵向通风分析
        4.2.1 射流通风计算模型
        4.2.2 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4.2.3 隧道内空气流速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4.2.4 风机射流截面速度分布
    4.3 白涛隧道群通风模拟计算分析研究
        4.3.1 荷香隧道纵向射流通风的物理模型
        4.3.2 回龙湾隧道纵向射流通风的物理模型
        4.3.3 白涛隧道纵向射流通风的物理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涛隧道群通风节能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隧道射流风机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5.2.1 变频原理
        5.2.2 节能原理
        5.2.3 射流风机变频节能应用
    5.3 CFD数值分析与设计优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预警理论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白涛隧道群工程
        2.1.2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2.1.3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4 气象、水文
        2.1.5 地形地貌
        2.1.6 地层岩性
        2.1.7 地质构造
        2.1.8 不良地质
    2.2 隧道施工风险理论
        2.2.1 隧道施工风险定义
        2.2.2 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机理
    2.3 隧道施工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2.3.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概述
        2.3.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过程
    2.4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2.4.1 隧道变形
        2.4.2 岩溶、岩溶水与突水突泥
        2.4.3 采气平台影响
        2.4.4 采石场爆破震动影响
        2.4.5 坍塌与岩堆
        2.4.6 瓦斯
        2.4.7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清单
    2.5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处理措施
        2.5.1 采气平台影响处理措施
        2.5.2 采石厂爆破影响处理措施
        2.5.3 岩溶、突水突泥施工处理措施
        2.5.4 隧道变形风险处理措施
        2.5.5 瓦斯施工风险处理措施
        2.5.6 坍塌与岩堆施工风险处理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3.1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理论
        3.1.1 预警管理理论基础
        3.1.2 预警系统基本组成要素
    3.2 白涛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筛选原则
        3.2.1 白涛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筛选原则
    3.3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涛隧道群施工安全风险预警构建与流程
    4.1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
        4.1.1 概述
        4.1.2 预警系统构建原则
        4.1.3 预期目标
    4.2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基本流程
    4.3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警限和警级的确立
    4.4 风险预警管理的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模型
    5.1 预警模型的选取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3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5.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白涛隧道群施工风险预警模型
        5.4.1 预警原理
        5.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3 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估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其实际应用
    6.1 计算机程序设计
        6.1.1 程序简介
        6.1.2 程序的系统结构
        6.1.3 人机交互界面
    6.2 白涛隧道群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实际应用
        6.2.1 荷香隧道施工风险预警分析应用
        6.2.2 回龙湾隧道施工风险预警分析应用
        6.2.3 白涛隧道施工风险预警分析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岭隧道突水模式与注浆堵水限排对策研究[D]. 王一鸣.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隧道公路照明改造工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 杨旭东. 东南大学, 2019(01)
  • [3]公路典型棚洞隧道结构型式及其受力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 邓维.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4]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空气环境监测评价与改善对策的系统研究[D]. 陈国营.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葛雨晨.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6]岩溶富水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及其全过程风险管控研究[D]. 张鑫.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7]涪陵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D]. 段晓渔.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8]白涛隧道群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运营保障工程系统分析研究[D]. 刘保权.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9]白涛隧道群安全运营通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D]. 肖勇.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10]白涛隧道群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 赵振洪.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涪陵隧道出口段快速施工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