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也门 Al Bayda 地区成矿的地面地球物理调查

确认也门 Al Bayda 地区成矿的地面地球物理调查

一、Confirming Ground Geophysical Survey for Mineralization in Al Bayda Area,Yemen(论文文献综述)

邱婵媛[1](2020)在《厄立特里亚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床特征与资源经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矿产资源之一,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铜矿的需求量依旧保持较高热度。厄立特里亚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显示块状硫化物成因特征,资源量巨大。本论文依托于四川路桥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收购的“阿斯马拉多金属矿”项目,通过对矿区的地质勘查资料和资源量的详细核实,研究了矿石选冶性能、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分析项目开发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评价该项目经济可行性。通过实地对Emba Derho矿床野外调查和勘查工程核实,结合室内补充鉴定以及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矿层底板为绢云母绿泥片岩,具有斑状流纹岩、流状角砾岩和长英质碎屑状凝灰岩的残余;矿化带由多层的稠密浸染-块状硫化物矿石,凝灰岩和火山熔岩夹层及重晶石层组成;顶板由枕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层组成,具明显的绿帘石化-硅化。矿床已控制的矿体形态呈勺形的囊状,矿体长1250m,宽850m,最大控制垂深约500m。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为主,其次见网状结构,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主体为块状构造,部分为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黄铁矿,见少量黝铜矿、斑铜矿;综合研究认为Emba Derho矿床属于黑矿型块状硫化物(VMS)矿床。矿床开采境界内矿石总量为181,208 kt,矿石量54,535kt,平均品位Cu=0.63%,Zn=1.63%,Au=0.27g/t,Ag=9.03g/t。其中:氧化矿石量1,812kt;次生硫化物矿石量1,616kt;原生矿石量51,107kt。项目总投资为663,733千美元,其中初始投资(建设投资)为556,614千美元。矿区达产年平均总成本(含税)为每年129,664千美元。按照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40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17年服务年限计算,通过重新测算之后经济评价的结果为: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5.13%,财务净现值(税后)为258,537千美元,投资回收期(税后)为7.25年,包括4年建设期。矿山利润总额为1,471,632千美元,净利润为1,049,731千美元。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项目为盈利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清偿能力。

王达[2](2018)在《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文中认为扎西康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多金属成矿带内目前唯一的超大型矿床。众多学者进行过广泛研究,但矿床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包括地热卤水、岩浆热液、MVT、喷流沉积--热泉水改造成因。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统计前人传统同位素数据重新分析,并开展非传统同位素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为约束矿床成因提供更加全面可信的证据。C–O、H–O–Si、S–Pb、He–Ar、Sr同位素特征显示扎西康矿床Pb–Zn、Sb–Ag、Sb–Hg成矿期均具有明显的地壳成因。Pb–Zn成矿期可能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为海底热水沉积(交代)成因;Sb–Ag、Sb–Hg成矿期可能与后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对Pb–Zn成矿期进行叠加改造,并萃取了围岩地层中的元素。扎西康矿床Fe–Zn同位素分馏模型得出Pb–Zn成矿期成矿流体δ56Fei和δ66Zni值范围分别为–0.5‰–1‰、–0.28‰0‰,只有海底热液系统(δ56Fe值:–1.79‰0.04‰;δ66Zn值:–0.28‰0.96‰)具有满足条件的Fe–Zn同位素值。闪锌矿Cd含量(11832199 ppm)、Zn/Cd比值(248421)、δ114/110Cd值(–0.51‰1.01‰)等特征只与喷流系统吻合良好。锰铁碳酸盐中锆石U–Pb(218±10 Ma)、锰铁碳酸盐Sm–Nd(173.7±7.4 Ma)、闪锌矿Rb–Sr年龄(147±3.2 Ma)与区域内同沉积期(220130 Ma)三次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岩浆活动时间吻合;锰铁碳酸盐中少量年轻岩浆锆石U–Pb(62±8.2 Ma)、黄铁矿Re–Os年龄(47.7±7.9 Ma;43.1±2.5 Ma)与印--亚板块同碰撞阶段期间(6042 Ma)区域内一系列造山型Au–Sb矿床成矿时间吻合;此外,第(5)阶段绢云母Ar–Ar年龄(19.3±1.1 Ma)、石英ESR年龄(18.3±1.8 Ma、20.3±2.3 Ma)、黄铁矿Re–Os年龄(9.0±1.9 Ma),与后碰撞造山阶段(25 Ma至今)淡色花岗岩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N1)时代一致。综上所述,扎西康矿床共经历了三期成矿事件:(1)T3–K1:Pb–Zn期成矿(第(1)–(2)阶段),形成锰铁碳酸盐--铅锌硫化物,具有与同沉积期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交代)成因;(2)E1–E2:Sb–Ag成矿期(第(3)–(4)阶段),与区域内同碰撞造山成矿事件中造山型Au–Sb矿床成矿有关,叠加改造Pb–Zn成矿期,形成石英--方解石--硫化物--硫盐矿物;(3)N1:Sb–Hg成矿期(第(5)–(6)阶段),与后碰撞造山阶段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形成石英--方解石--硫化物。

杨添天[3](2018)在《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文中研究指明地调机构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以地质现象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提供地学信息服务的调查研究机构。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对深化地球系统科学认识、支撑自然资源统一集中管理、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问题。本研究将两个问题分别落脚到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从地调机构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了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概念模型。根据各要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将核心竞争力概念解构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分别对应科技创新力和人力资源力、制度管理力和资源整合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三个概念层次由核心向外围逐步展开,呈递进关系,同时不同层次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并与服务对象发生互动。在此基础上,以该概念模型的核心层和中间层为基础,依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梳理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评价指标,构建了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四元评价模型(简称4i模型)并对全球58个典型国家地调机构进行实证研究。区别于以往基于综合实力的评价模型,本研究在筛选评价指标时,综合考虑了“软”和“硬”、“长期”和“短期”、“动态”和“静态”等因素,各维度指标权重及评分经过多位业内专家的综合评估,评价结果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地调机构的发展特征和演化趋势为切入点,按地质工作需求划分五大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类型,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不同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发展模式,包括发展历史、定位方向、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根据当前形势和存在短板补足,提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路径。要以科技为核心,人才为关键,提升管理水平,发挥整合优势,全方位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更有力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构建与实施,支撑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更加全面地支撑政府、市场、企业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重大需求,服务于社会公众对地学信息的新要求。

王术森[4](2018)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主要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丝绸之路。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逐渐成为惠及欧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四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成效进一步显现,政策沟通与设施联通进一步增强,贸易畅通水平不断提高,资金融通明显改善,民心相通水平明显提升。总体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新安全观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实践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并不断发展的。自提出以来,中国新安全观历经三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逐渐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形成了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新国家安全观,这是对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顾出发,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演进,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现有基础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第二、三章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亚地区、中东地区、欧洲等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以及海上通道安全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第四章对中国新安全观的发展演变及其理论内涵做了系统梳理。本章第一节对中国古代、近代的国家安全观做了简要梳理,然后文章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国家安全观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第二节梳理了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新安全观的补充发展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新安全观的丰富与完善;第三节对中国新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做了系统梳理。然后,第五章对中国新安全观在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指导意义做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可合作安全”的概念,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安全问题为例,分析了议题性质、威胁认知和共同利益对安全合作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安全合作的理论。最后,第六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形势复杂,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首先,在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新安全观的指导作用,坚持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第二,区分“可合作安全”和“不可合作安全”,提高安全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安全问题并不是针对“一带一路”的,很多安全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常态心理,不要把这些安全问题看得过重,也不要把这些安全问题特化和泛化。其次,在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中,应坚持以下基本思路:第一,“一带一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需要加强对“一带一路”问题的基础性研究;第二,“一带一路”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要协调统筹海陆两条主线的安全;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面临的安全问题差异很大,要重视不同国家的安全关切;第四,大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应对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要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第五,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除坚持以上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外,在具体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形势复杂,要加强对沿线地区安全形势的研判,强化国别分析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球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第二,优先考虑将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作为战略支点国家,充分发挥战略支点国家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保障“一带一路”安全;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合作的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安全合作;第四,要特别重视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利用海上普遍管辖权,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海盗和海洋恐怖主义。

王露阳[5](2017)在《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间接征收法律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业在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中也称为采掘业,其勘探与开发对象包括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矿业的投资开发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矿物原料。当前,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石油、铜、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0%、70%和50%以上,其他一些短缺资源,如钽铌、铂族金属,对外依存度更高,严重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和国家安全。在对外投资中,采矿业所占比例高居不下,2013年、2014年分别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3%、18%。截至2015年底,仅ICSID受理的国际投资争端案件总计247件,其中仅能源和矿业相关案件便占总案件数量的25%左右,居各行业首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对外矿业投资的促进和保障相关法律问题,特别是在具体认定标准不统一,判例存在不一致性的间接征收方面的认定、补偿和保障措施方面。间接征收问题在国际投资领域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当前,间接征收案件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了扩大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矿业投资行业中的东道国权益和投资者利益冲突和失衡中表现更加明显,这也使得原本具有模糊性、任意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的间接征收规则引发了更多的法律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对外矿业投资开展及我国资源供应和国家安全。本研究通过对矿业投资的特征和间接征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后,通过对间接征收有关的国际投资争端实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国际矿业投资的特殊性,寻求在国际投资协定、争端解决机构、稳定条款、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反思现有投资保护体系中的问题,探索我国对外矿业投资中的间接征收法律保障的策略性办法。在我国参与的国际投资协定方面,应以我国的资本输入和输出国的双重身份来思考此问题,以东道国和投资者利益平衡为出发点,明确间接征收概念、认定标准、补偿标准、公共利益例外原则,增强我国签署国际投资协定中的主动性,并在文本中明确“保护伞条款”的法律效力。坚持抵制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竞争中立”理论,反对以国有企业的股东为依据拒绝给与我国国有企业投资者待遇的相关投资者条款和国际文件。本研究的利益平衡思路还体现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构及规则的重构方面,通过从机制上降低偏袒和倾向性裁决,减少以矿产资源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构的抵制倾向,以保护国际矿业投资和防范间接征收。根据国际矿业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资金量巨大和投资周期长的特征,对外矿业投资企业可充分利用矿业投资合同中的特殊条款——稳定条款,以及其他相关条款对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利益平衡进行再平衡,从投资合同的角度防范间接征收风险。此外,为预防东道国间接征收风险的发生,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我国政府、对外矿业行业协会和矿业投资者三个方面,推进对外矿业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履行恰当的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节内容包括:本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论文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包括对外矿业投资风险和征收问题,国际矿业投资相关理论及各国对矿业投资保障的具体做法,以及基于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需求背景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具体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对外矿业投资中的间接征收基本问题。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投资者中的间接征收概念,论文分析了征收、治安权、公共利益等概念以及与间接征收问题之间的关系;间接征收的基本类型,包括相当于征收、管制型征收、逐渐征收;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判断标准,包括目的标准、效果标准和兼采标准;此外,本研究还对国际投资中,东道国通过对矿业投资采取财税、歧视性立法、环境、人权等措施导致的间接征收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和研究。最后,本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我国双边投资协定中对间接征收风险保障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三章,对外矿业投资中间接征收补偿问题。本章节首先对国际投资补偿中的赫尔规则、适当补偿原则以及不予补偿原则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当前间接征收补偿标准中心化的表现和趋势问题,同时对我国国际投资协定中的补偿标准演进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其次,本章还对国际矿业投资争端中的补偿原则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征收的市场价值估价基础,评估方法,补偿计算日期,非法征收与合法征收的补偿异同,以及征收补偿数额裁决的法律考量因素;最后,本文总结了我国参与的国际条约中的补偿条款,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定位不明确问题,以及我国国内法和签署的国际条约中的补偿标准不一致问题。第四章,ISDS裁决机制下的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失衡问题。本章节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投资争端机制中的问题,一是ISDS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东道国和投资者、仲裁庭的权限不对等,ISDS自身设计的先天不足,以及当前ISDS下的东道国监管恐惧问题;二是以美国为例从具有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双重身份的国家角度研究国际投资争端体制兼顾利益平衡的新思路和趋势,同时主要矿业投资输入国因其具备丰富矿产资源天赋和ISDS对投资者偏袒而产生了对现行ISDS的回避性态度;最后,文章从东道国的角度,探讨了主要矿产资源输出国对矿业相关公共利益保障措施和ISDS新路径选择。第五章,矿业投资合同中的稳定性条款问题。本章的主要内容围绕对外矿业投资合同中常见的稳定性条款展开。矿业投资合同中的稳定性条款主要用于保障投资者在东道国的长期、巨额投资免受东道国法律变动的影响,防止东道国通过一系列法律修订措施蚕食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本章主要研究了稳定性条款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稳定性条款的效力问题及界定;以及稳定性条款在国际投资实践中常见的导致投资者损失的一些问题,包括投资协议中未对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界定、东道国违反稳定性条款的补偿机制有瑕疵、救济渠道不约定或适用东道国国内救济以及公共利益的例外问题等。第六章,我国对外矿业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本章节以责任层次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当前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矿业投资的特点分析了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相关的国际倡议或标准,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和特殊内容,最后指出我国国际矿业投资社会责任的的一些核心问题。第七章,我国对外矿业投资保障的路径思考。本章节从我国的双边投资协定、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投资协议中的稳定性条款、我国对外矿业投资便利化服务体系以及社会责任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措施以应对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面临的间接征收问题。具体来看,在双边投资协定方面,提出了明确投资协定的政策定位、逐步完善间接征收的概念和认定、改进投资协定中的“投资”定义、国有企业和主权基金的投资者身份问题、间接征收公共利益例外、间接征收补偿标准和影响要素以及稳定性条款的效力方面提出了建议;在应对ISDS的间接征收扩大化方面,提出了三项措施,包括提升透明度,改进仲裁程序和限制ISDS管辖权等措施;在投资协议方面,充分利用稳定性条款应对间接征收,具体措施包括要求在投资协议中约定稳定性条款的适用范围、受约束的东道国国家实体范围、争端解决机构以及适用国际法作为稳定性条款的准据法等;在社会责任方面,多方位完善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应对东道国间接征收,包括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的推进性作用以及矿业企业在东道国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优化。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6](2016)在《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文中研究表明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7](2015)在《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曹远远[8](2012)在《Arabia地盾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选区预测》文中提出本文简述Arabia地盾大地构造、成矿-构造演化背景,厘定Arabia地盾VMS成矿带构造背景、含矿层火山旋回等基本特征;结合野外考察剖析典型VMS矿床,总结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初步圈定VMS找矿有利区带,取得认识、成果如下:1、VMS型矿床是Arabia地盾铜、锌矿最重要工业类型,伴生金银,成矿构造背景为板块汇聚边缘的岛弧裂谷、弧后裂谷;2、VMS含矿层为Arj–Mahd, Bidah-Shwas, Siham, Isamah, Samran, Malahah,Al Amar组,矿床形成于酸性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间歇期,赋矿围岩为长英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喷气沉积岩。3、VMS成矿与火山作用近同期,上部透镜状、块状矿体,Fe-Mn-Mg碳酸盐化、滑石化蚀变发育;底部网脉状、浸染状矿体,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发育,矿体顶部发育碧玉、燧石条带、喷气碳酸岩等,矿化分带性,顶部富锌,底部富铜。4、VMS矿床伴生脉状、网脉状富金多金属矿化,其成矿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受构造改造、局部角砾岩化,火山热液沿断层及角砾岩化带运移,遇上覆渗透性较差的盖层,成矿流体进入渗透性较好的角砾岩化火山碎屑岩及熔岩中成矿,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蚀变发育,矿体顶部发育火山喷气岩。5、以裂谷火山岩带为找矿战略选区,以酸性火山喷发旋回中流纹英安质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勘探目标层,结合火山机构及卤水汇集盆地筛选靶区,以碧玉岩、燧石、喷气碳酸岩、流纹岩穹窿、熔岩(含眼球状石英)、含硫化物沉积层、铁帽、“无长石带”、管状绿泥石化、Fe-Mn-Mg碳酸盐化、滑石化蚀变等为找矿标志。6、优选Al Massane-Kutam, Wadi Bidah-Wadi Shwas, Zalim-Afif–AsSafra-Nuqrah, Samran-Jabal Sayid, Al Amar–Khnaiguyah等5个有利成矿区带,指出了进一步勘查工作方向。

屈俊涛,李辉[9](2011)在《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文中认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项目设计到施工环节,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也是突出的,物的状态、特性又决定了危险源存在的不可抗性,因此,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张国锋[10](2011)在《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文中指出库车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富含油气资源之一,从1958年在库车坳陷东部中侏罗统储层中发现了依奇克里克油田开始,人们就对库车坳陷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的构造特征,试图揭示侏罗纪以来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形成、发展和演化特点,这将有助于揭示南天山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侏罗纪以来的相互作用特点,为该地区的盆地与造山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地面地质的野外详细研究,结合前陆盆地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库车盆地的地层、构造、钻井、地震等资料,特别是侏罗系的相关资料,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协助依托项目编制了库车坳陷东部TJ2k构造图,比较全面地揭示了研究区侏罗系构造轮廓。从该构造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的两个特点:①南北分带:从北向南挤压程度减小,褶皱形成时代从北向南变新;②东西分段:西段线性褶皱,东段短轴褶皱。(2)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和吐格尔明构造带变形强度的差异不是由南天山向南逆冲推覆运动的差异造成,主要是由于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在这两个构造带之间不同的位移消耗机制造成的:东部吐格尔明构造带的逆冲推覆活动具有后展式的特点;西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逆冲推覆活动具有前展式的特点。(3)对研究区北缘地震剖面的分析研究认为,明北构造带中被南天山逆冲推覆体掩覆的侏罗系宽度最大,至少被掩覆9.58km。(4)根据对研究区内地层接触关系、地震剖面中构造样式、生长地层等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内依奇克里克背斜和吐格尔明背斜在早白垩世晚期(巴什基奇克组晚期)—晚白垩世期间的晚期燕山运动中已有雏形,但是定形于库车期(格拉斯期)以来。

二、Confirming Ground Geophysical Survey for Mineralization in Al Bayda Area,Yeme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nfirming Ground Geophysical Survey for Mineralization in Al Bayda Area,Yemen(论文提纲范文)

(1)厄立特里亚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床特征与资源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铜资源现状分析
        1.2.2 锌资源现状分析
        1.2.3 VMS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概况及矿床勘查程度
        1.3.1 自然地理与交通状况
        1.3.2 矿床勘查程度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1.5.1 论文完成主要工作量
        1.5.2 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地层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
        3.4.2 矿石结构构造
        3.4.3 矿石成分
    3.5 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第4章 资源量估算
    4.1 矿床资源模型
    4.2 估算的资源总量
    4.3 不同矿化带估算的台阶资源量
    4.4 露天开采境界优化
    4.5 对比国内标准
第5章 矿床开发技术条件
    5.1 矿床开采条件概况
        5.1.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5.1.2 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5.1.3 给排水条件
        5.1.4 供电条件
        5.1.5 通讯条件
        5.1.6 土地使用情况
        5.1.7 废物料的处理情况
    5.2 矿床水工环技术条件
        5.2.1 水文地质条件
        5.2.2 工程地质条件
        5.2.3 环境地质条件
    5.3 矿石选矿性能研究
        5.3.1 试验内容概述
        5.3.2 试样及其代表性
        5.3.3 试验及结果
        5.3.4 建议的工艺流程、指标及条件
        5.3.5 产品的检查
第6章 初步经济评价
    6.1 经济评价方法概述
    6.2 资源量的确定
    6.3 评价参数的确定
    6.4 内部财务评价
        6.4.1 财务评价及其意义
        6.4.2 评价方法
    6.5 经济评价结论
    6.6 不确定性分析
        6.6.1 财务评价及意义
        6.6.2 敏感性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图1 Emba Derho矿区地质图
附图2 Emba Derho矿区工程布置图
附图3 Emba Derho矿床100040N4勘探线剖面图
附图4 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100040N勘探线剖面图

(2)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
        1.2.2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格架
        2.1.1 东西向断裂构造
        2.1.2 南北向断裂构造
        2.1.3 藏南拆离系
        2.1.4 变质核杂岩构造
    2.2 地层系统
        2.2.1 前寒武系和古生界
        2.2.2 三叠系
        2.2.3 侏罗系
        2.2.4 白垩系
        2.2.5 第四系
    2.3 岩浆..火山作用
        2.3.1 中生代岩浆..火山作用
        2.3.2 新生代岩浆..火山作用
    2.4 变质作用
    2.5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组构
        3.3.2 矿物种类、成分及组合
    3.4 成矿期次与阶段
    3.5 围岩蚀变
    3.6 矿化分带
第4章 传统同位素特征
    4.1 C–O同位素特征
    4.2 H–O–Si同位素特征
    4.3 S–Pb同位素特征
        4.3.1 S同位素
        4.3.2 Pb同位素
    4.4 He–Ar同位素特征
    4.5 碳酸盐元素及Sr同位素特征
        4.5.1 元素特征
        4.5.2 Sr同位素特征
第5章 非传统同位素特征
    5.1 测试方法
        5.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Fe–Zn同位素实验
        5.1.2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罗格斯大学Fe–Zn–Cd同位素实验
    5.2 测试结果
        5.2.1 Fe同位素
        5.2.2 Zn同位素
        5.2.3 Cd同位素
    5.3 引起同位素组成变化原因
        5.3.1 气液分离与矿物沉淀引起的瑞利分馏
        5.3.2 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5.3.3 矿物对之间的同位素分馏
    5.4 Fe–Zn–Cd同位素分馏模型
        5.4.1 Fe–Zn同位素分馏模型
        5.4.2 Cd同位素分馏模型
    5.5 Fe–Zn–Cd同位素对扎西康矿床成因的约束
        5.5.1 排除地热卤水与MVT成因
        5.5.2 排除岩浆热液成因
        5.5.3 约束Pb–Zn成矿期喷流沉积(SEDEX)成因
第6章 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6.1 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
        6.1.1 锰铁碳酸盐中锆石U–Pb年龄
        6.1.2 锰铁碳酸盐Sm–Nd年龄
        6.1.3 闪锌矿Rb–Sr年龄
        6.1.4 黄铁矿Re–Os年龄
        6.1.5 石英--黄铁矿--辉锑矿脉中绢云母 Ar–Ar 年龄
    6.2 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对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的约束
        6.2.1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三期重大成矿事件
        6.2.2 扎西康矿床与区域三期重大成矿事件关系
第7章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成因模型
    7.1 扎西康矿床成因的综合约束
    7.2 扎西康矿床成因模型建立
第8章 结束语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会议论文
个人简历

(3)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
        1.2.1 自然资源管理和全球资源治理
        1.2.2 地质调查工作与地调机构
        1.2.3 地调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模式
        1.2.4 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以往研究评述
    2.1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与评价方法
        2.1.1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理论
        2.1.2 核心竞争力研究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2.1.3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4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评述
    2.2 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理论方法
        2.2.1 发展模式的概念
        2.2.2 发展模式研究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2.2.3 地调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现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3.1 地调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模型
    3.2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4I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2.2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框架及内容
        3.2.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3.3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3.3.1 评价方法
        3.3.2 典型定量分项指标评价
        3.3.3 评价结果
        3.3.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世界地调机构中的位置
    3.4 本章小结
4 地调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
    4.1 世界主要地调机构的形成与演变
        4.1.1 世界主要国家地调机构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4.1.2 当代世界地调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4.1.3 世界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的分类
    4.2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4.2.1 发展历史对比研究
        4.2.2 当前性质和定位对比
        4.2.3 当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路径
    5.1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背景
        5.1.1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探索是永恒主题
        5.1.2 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是地质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
        5.1.3 资源环境调查的调整改革是新时代转型的重点
        5.1.4 当前地质工作存在短板和不足
    5.2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思路
        5.2.1 指导思想
        5.2.2 五大原则和五个转变
        5.2.3 战略目标
        5.2.4 建设目标
        5.2.5 “三步走”战略
    5.3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主要措施
        5.3.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地质调查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力)
        5.3.2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人才智慧力)
        5.3.3 完善管理体系,创新地质调查运行机制(制度管理力)
        5.3.4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整合力)
6 成果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主要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当前研究现状
        (一)关于“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新安全观的研究
    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性
    五、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一带一路”倡议
        (二)安全
        (三)国家安全观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演进
    第一节 丝绸之路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演进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和风险挑战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
        (二)“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二章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上)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恐怖主义
        二、民族问题
        三、宗教冲突
        四、极端主义
        五、水资源争端
        六、毒品问题
        七、其他安全问题
    第二节 南亚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恐怖主义
        二、民族问题
        三、宗教冲突
        四、毒品问题
        五、难民与非法移民问题
        六、其他安全问题
    第三节 中亚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极端主义
        二、恐怖主义
        三、民族问题
        四、边界领土争端
        五、水资源争端
        六、其他安全问题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下)
    第一节 中东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战争
        二、恐怖主义
        三、民族、宗教冲突
        四、水资源争端
        五、难民与非法移民问题
    第二节 欧洲及其他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欧洲地区
        二、俄罗斯
    第三节 海洋通道安全
        一、海洋领土边界争端
        二、海盗与持械抢劫船只问题
        三、海上恐怖主义
        四、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四章 中国新安全观的发展演进及其理论内涵
    第一节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回顾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
        二、中国近代的国家安全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与演进
        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
        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新安全观的补充发展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新安全观的丰富完善
    第三节 中国新安全观的理论内涵
        一、共同安全
        二、综合安全
        三、合作安全
        四、可持续安全
第五章 中国新安全观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应对
    第一节 中国新安全观在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的共同安全观及其指导作用
        二、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的综合安全观及其指导作用
        三、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的合作安全观及其指导作用
        四、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的可持续安全观及其指导作用
    第二节 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对中国新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
        一、对议题性质的认定是安全合作的前提条件
        二、威胁认知和共同利益对安全合作的影响
        三、总结与思考
第六章 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宏观层面: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中国新安全观的指导作用
        二、区分“可合作安全”与“不可合作安全”
        三、保持常态心理,不要把“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特化和泛化
    第二节 中观层面: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协调统筹海陆两条主线的安全
        三、重视不同国家的安全关切
        四、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
        五、充分利用现有安全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
    第三节 微观层面: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对沿线安全形势研判,建立全球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
        二、建立海外安全战略支点
        三、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安全合作
        四、利用海上普遍管辖权,共同打击海盗和海洋恐怖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间接征收法律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2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对外矿业投资风险及征收问题研究
        1.2.2 国际投资法相关理论研究
        1.2.3 我国对外矿业投资的资源需求背景及自身问题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拟突破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1.4.3 本研究拟创新点
        1.4.4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对外矿业投资中的间接征收基本问题与认定标准
    2.1 国际投资间接征收基本问题
        2.1.1 间接征收基本概念
        2.1.2 间接征收方式
        2.1.3 间接征收认定标准
    2.2 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认定的考量要素
        2.2.1 间接征收与比例原则
        2.2.2 间接征收与公共利益
        2.2.3 间接征收与合理期待
    2.3 对外矿业投资面临的间接征收风险
        2.3.1 矿业类国际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利益冲突问题突出
        2.3.2 矿业投资的政治影响力突出
        2.3.3 矿业投资中的环境保护与投资保护矛盾突出
        2.3.4 矿产资源的战略资源属性加剧了矿产资源的争夺
        2.3.5 资源民族主义扩大了投资者和东道国的矛盾冲突
    2.4 对外矿业投资中常见的间接征收具体措施
        2.4.1 针对国际矿业投资的财税措施
        2.4.2 针对国际矿业投资的立法措施
        2.4.3 使国际矿业投资实质上丧失利益的其他措施
    2.5 我国国际投资协定中间接征收条款现状及问题
        2.5.1 我国国际投资协定政策定位不清晰
        2.5.2 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和政府权力主体的规定边界模糊
第三章 对外矿业投资中间接征收的补偿问题
    3.1 矿业类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补偿基本问题
        3.1.1 补偿原则
        3.1.2 赫尔规则和适当补偿标准的融合趋势
    3.2 国际矿业投资的间接征收补偿计算方法
        3.2.1 补偿的市场价值估价基础
        3.2.2 投资争端补偿的估价方法
        3.2.3 裁决征收补偿数额的法律考量因素
    3.3 我国间接征收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
        3.3.1 我国投资条约中的补偿标准定位不明
        3.3.2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矿业征收补偿标准不协调
        3.3.3 间接征收补偿的影响要素不清晰
第四章 ISDS裁决机制下的矿业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失衡问题
    4.1 ISDS裁决导致东道国和投资者利益失衡现状
        4.1.1 ISDS投资者利益偏袒现状
        4.1.2 ISDS投资者利益偏袒的实践—以厄瓜多尔石油收益金案为例
    4.2 东道国应对ISDS裁决的间接征收扩大化的实践问题
        4.2.1 平衡性思路应对ISDS裁决的间接征收扩大化实践
        4.2.2 矿业东道国对ISDS的回避性实践
    4.3 ISDS东道国在间接征收争议中的弱势问题
        4.3.1 ISDS赋予了投资者和仲裁庭的权力太大
        4.3.2 ISDS的结构性问题
        4.3.3 ISDS裁决结果导致的监管恐惧问题
第五章 矿业投资合同中的稳定条款问题
    5.1 稳定条款概念及基本适用情况
        5.1.1 隐性条款
        5.1.2 冻结条款
        5.1.3 经济平衡条款
    5.2 稳定条款的效力之争
        5.2.1 肯定说
        5.2.2 否定说
        5.2.3 有条件肯定说
    5.3 稳定条款的国际仲裁实践及问题
        5.3.1 稳定条款适用范围问题
        5.3.2 稳定条款补偿机制的问题
        5.3.3 稳定条款适用的救济渠道问题
        5.3.4 稳定条款中的公共利益例外问题
第六章 预防矿业投资间接征收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
    6.1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
        6.1.1 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理论
        6.1.2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趋势
    6.2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6.2.1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国际倡议或标准
        6.2.2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涵
        6.2.3 矿业类国际投资的社会责任特殊内容
    6.3 我国对外矿业投资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主要问题
        6.3.1 社会责任履行参差不齐
        6.3.2 行会组织和政府矿业服务体系的支援和带动有待提升
        6.3.3 社会责任透明度较低
第七章 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间接征收保障的路径思考
    7.1 完善我国双边投资协定应对间接征收
        7.1.1 明确投资协定的政策定位
        7.1.2 完善间接征收的概念和认定标准
        7.1.3 国有企业的适用投资协定问题
        7.1.4 进一步明确间接征收补偿标准和影响要素
        7.1.5 明确保护伞条款下的稳定条款的效力
    7.2 平衡性思路应对ISDS裁决的间接征收扩大化
        7.2.1 强化透明度与沟通机制
        7.2.2 严格限制仲裁偏见,规范争端解决程序
        7.2.3 提高投资争端解决效率
    7.3 我国矿业投资者应充分利用稳定条款应对间接征收
        7.3.1 要求约定稳定条款适用的范围
        7.3.2 在经济平衡条款预留协商空间
        7.3.3 选择争端解决机构
    7.4 完善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应对东道国间接征收
        7.4.1 政府机构渐进式倡导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7.4.2 发挥对外矿业投资行业协会的作用
        7.4.3 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冥古宙地球演化特征
2 太古宙主要地质特征
    2.1 高级区
    2.2 花岗岩—绿岩带
    2.3 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关系
3 元古宙地球主要地质特征
    3.1 活动带与大型岩墙群
4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可能模式讨论
    4.1 前寒武纪垂直方向演化的差异
    4.2 前寒武纪水平方向的运动记录
    4.3 构造转折期
5 结语

(8)Arabia地盾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选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依托项目
        1.1.1 选题背景
        1.1.2 拟解决问题及依托项目
    1.2 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1.2.1 矿床特征
        1.2.2 成矿与构造演化
        1.2.3 成矿模式
    1.3 Arabia 地盾矿产勘查概况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Arabia 地盾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盾构造单元
        2.1.1 Midyan 地体
        2.1.2 Hijaz 地体
        2.1.3 Jiddah 地体
        2.1.4 Asir 地体
        2.1.5 Afif 地体
        2.1.6 Ad Dawadimi 地体
        2.1.7 Ar Rayn 地体
        2.1.8 Hail 地体
    2.2 构造演化
    2.3 构造-成矿事件
第3章 Arabia 地盾含 VMS 岛弧火山岩带特征
    3.1 Malahah 岛弧火山岩带
        3.1.1 地质背景
        3.1.2 典型矿床特征
    3.2 Qunfudah 岛弧火山岩带
        3.2.1 地质背景
        3.2.2 典型矿床特征
    3.3 Siham-Isamah 岛弧火山岩带
        3.3.1 地质背景
        3.3.2 典型矿床特征
    3.4 Taif 岛弧火山岩带
        3.4.1 地质背景
        3.4.2 典型矿床/矿点特征:
    3.5 Al Amar 岛弧火山岩带
        3.5.1 地质背景
        3.5.2 典型矿床特征
第4章 Arabia 地盾 VMS 矿床成矿特征
    4.1 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4.2 成矿与火山作用关系
        4.2.1 VMS 类型划分与火山沉积作用
        4.2.2 VMS 成矿与火山-沉积演化
        4.2.3 VMS 矿体展布与火山机构
        4.2.4 VMS 矿体分带性与火山沉积作用
        4.2.5 与碳酸岩关系
    4.3 围岩蚀变
    4.4 后期构造、变质改造
    4.5 与 Nubia 地盾 VMS 对比
第5章 找矿标志与选区预测
    5.1 找矿标志
        5.1.1 火山喷发间歇期热水-喷气-沉积产物(顶板)
        5.1.2 火山喷发中心、火山机构及近矿火山岩
        5.1.3 蚀变+变质产物
    5.2 勘查模式
    5.3 优选 VMS 成矿有利区带
        5.3.1 Al Massane-Kutam 成矿有利区带
        5.3.2 Wadi Bidah-Wadi Shwas 有利区带
        5.3.3 Zalim-Afif-As Safra-Nuqrah 有利区带
        5.3.4 Samran-Jabal Sayid 有利区带
        5.3.5 Al Amar-Khnaiguyah VMS 有利区带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介

(9)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管理活动中, 人与物的潜在影响
2 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2.1 优化施工计划和实施技术方案
    2.2 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
    2.3 认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3 系统危险辨识与安全生产
    3.1 井下系统危险辨识
    3.2 井下系统危险控制安全管理模式
    3.3 系统危险源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4 小结

(10)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纪区域地质概况
    2.1 库车坳陷东部及邻区侏罗纪区域构造格架
    2.2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纪吐格尔明古隆起
    2.3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纪以来的地质演化及相应的地质建造特点
第三章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形态特征
    3.1 侏罗系构造体系
    3.2 侏罗系断裂特征
    3.3 侏罗系褶皱特征
    3.4 侏罗系构造图
第四章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演化分析
    4.1 构造变形时间与变形期次
    4.2 构造变形恢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Confirming Ground Geophysical Survey for Mineralization in Al Bayda Area,Yemen(论文参考文献)

  • [1]厄立特里亚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床特征与资源经济评价[D]. 邱婵媛.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 王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3]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D]. 杨添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主要安全问题研究[D]. 王术森. 兰州大学, 2018(11)
  • [5]我国对外矿业投资间接征收法律保障研究[D]. 王露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10)
  • [6]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A].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 2016
  • [7]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J].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 地质论评, 2015(02)
  • [8]Arabia地盾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选区预测[D]. 曹远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9)
  • [9]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J]. 屈俊涛,李辉. 西部探矿工程, 2011(12)
  • [10]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D]. 张国锋. 西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确认也门 Al Bayda 地区成矿的地面地球物理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