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家壮族医院在广西成立

我国第一家壮族医院在广西成立

一、我国第一家壮医医院在广西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乔会妮[1](2021)在《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文中提出

李保平[2](2020)在《中国履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并于1993年12月正式生效,是全球最重要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公约》确立了三大目标,即: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名古屋议定书》是专门针对实现第三个目标而缔结的具体协议。《议定书》规定了利用方获取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应得到提供方的“事先知情同意”,并在“共同商定条件”下与提供方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此等资源而产生的惠益。惠益可包括适当转让技术或提供资金等形式,亦应顾及遗传资源和生物技术的所有权问题。《名古屋议定书》生效后,各缔约方通过立法、行政或政策等措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由于国情和体制的差异性,中国在履行《议定书》时遇到较多的“水土不服”问题,至今尚未建成有效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体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议定书》条款,结合中国实际,识别出当前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1)法律术语“土着和地方社区”在中国的理解和应用。(2)如何实施不同权属类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3)中国如何协调与《议定书》相关国际文书的关系。解决好上述关键问题有利于我国的履约工作。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民族生态学田野调查,运用多学科交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社区与“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征的异同,构建了“土着和地方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湖南保靖黄金茶、广西桂林罗汉果等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专利审查,探讨了不同权属类型的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通过对广西参与式玉米品种选育、瑶族传统医药知识等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在履行《议定书》过程中如何协调与其他相关国际文书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法律用语“土着和地方社区”在中国的理解与应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j)条提出了“土着和地方社区”的概念。《名古屋议定书》关于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很多核心条款都涉及到“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别规定了使用方在获取“土着与地方社区”的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时,要征得“土着与地方社区”的“事先知情同意”,并与“土着与地方社区”公平分享惠益。因此,中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必须首先要解决“土着和地方社区”的概念及在中国的适用范围。本文在词源和法律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国际“土着和地方社区”的基本特征,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与“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特征异同,建立了“土着与地方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资源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世居性、自我认同、自治权、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11个二级评价指标及15个辅助量化指标。利用此评价体系与我国广西壮族(马山和那坡县)、瑶族(金秀县)和毛南族(环江县)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差异较大,壮族除黑衣壮支系和地方社区,总体上已不具有“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特征,瑶族在地方社区水平上保持了“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特征,毛南族在社区水平上保持了“土着与地方社区”的基本特征。由此得出:在履行《名古屋议定书》而辨别少数民族是否具有“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征时,不能对整个民族而论,而应以具体的地方社区作为评估单元。这将为我国在履约过程中应对由“土着和地方社区”概念带来的难题,有效实施公约重要条款提供技术支撑。2、不同权属类型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规定了适用于获取与惠益分享的遗传资源应是此种资源的原产国或已履行公约而合法获取此种资源的国家,具体如何实施取决于原产国的法律规定。因此,需要进一步追溯和明确遗传资源的原始提供方,以确定遗传资源的权属主体,进而确保遗传资源的原产地提供方能够分享惠益。本研究在分析公约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文本的基础上,探讨了遗传资源的权属理论和实际权益应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三种遗传资源的原产地类型,探讨了各类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应用模式:(1)原产地社区明确。在原产地社区可认定的情况下,可由该遗传资源的原产地社区代表直接与利用方进行获取与惠益分享的谈判。利用方在获取并利用该类型的遗传资源时,应事先征得社区及其代表的知情同意,然后双方在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共同商定条件,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分享因开发利用此种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2)原产地社区不能明确。在原产地范围较大(如超出乡域或县域)而不能确定遗传资源具体地方社区的情况下,可由遗传资源的原产地当地政府指定遗传资源主管部门(环保、农业、林业、中医药等)作为具体的权属主体代表履行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相关程序。利用方在获取并利用此类遗传资源时,应与地方主管部门在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的原则下公平惠益分享,惠益可用于辖区内该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遗传资源具有多个原产地。对于一种遗传资源在多个省份拥有原产地的情况,可由原产地的省级政府作为权属主体代表。涉及国外客体时可由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作为权属主体,直接履行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相关程序,惠益可作为生物多样性基金用于促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不同权属类型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名古屋议定书》规定了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持有方应为维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土着和地方社区”。《名古屋议定书》要求土着与地方社区有效参与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过程,并确保“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原则的实施。我国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类型众多,权属复杂,在履行《名古屋议定书》时将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旨在梳理传统知识的不同类型,在相应权属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公约的相关要求,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传统知识的获取与益分享模式:(1)来自于土着和地方社区的传统知识。当获取的传统知识来自具有“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征的少数民族地方社区时,当地的少数民族社区应作为该类型传统知识的权属主体,对该类型的传统知识享有共同产权。利用方在获取并利用此类型的传统知识时,须在当地少数民族社区的有效参与下,遵循“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等原则和程序,与当地社区签订“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合同。(2)来自非土着和地方社区的传统知识。这类传统知识来自不具有“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征的地方社区,或者来自个人和家族,或者来自其他收集、保存和使用单位,其权属主体可以是个人、集体社区、单位机构或者国家。对于权属主体为个人、家族和地方社区的,可参照“土着和地方社区”的模式,与传统知识的实际持有人进行惠益分享;对于权属主体为单位机构、国家或者权属主体不能确定的,应由国家指定相应的权属组织代表行使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权利。(3)文献化的传统知识。这类传统知识在历史上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如《本草纲目》等经典药方知识,多数已无法追溯来源及权属,成为国家瑰宝。当国外利用方获取并利用此类传统知识时,国家可指定相关主管部门(如中医药管理局等)作为权属主体实施“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制度条款,并对国外使用的情况进行追踪和监管,将应得惠益用于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等的保护和传承。4、协调相关公约之间的关系除了《名古屋议定书》,其他一些国际文书也涉及到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在这些公约或协定中,有些与《议定书》的原则相一致,有些与《议定书》并不完全一致。中国是这些公约和协定的缔约方(少量为观察员),并由国内不同的政府部门牵头履行。然而,在各自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时,部门政策和相关行动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这将影响国际义务的履行,并有损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此,本研究梳理了主要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目标和要点内容,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冲突及协同增效途径。如以广西参与式玉米育种为案例,探讨了新品种保护制度中产权主体分配存在的弊端,针对植物新品种制度中的社区主体产权失衡,提出了产权主体重构的建议;以广西瑶族传统医药知识保护为例,分析了现代知识产权体系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局限性,提出构建传统知识的特殊保护制度等建议。并以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履约的协同增效模式和建议。综上,本文运用生态学、民族学及法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针对中国在履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构建了适合国际概念和中国国情的“土着和地方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少数民族具体社区作为“土着与地方社区”的评估单元,有效避免了以单一民族作为评估单元造成的履约困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创造了条件,也为国家能够全面有效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名古屋议定书》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本文提出的遗传资源信息权、实物财产权等遗传资源权属理论,不同类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可为国家和地方生物多样性立法、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成瑞雪[3](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提出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覃丹[4](2020)在《瑶医药学派的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使瑶医药研究更为丰富与完善,本文在系统整理瑶医药学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瑶医药学派的概念、特点、形成与发展、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学术特色、成就和影响等内容,总结瑶医药学派的概况,以期提高瑶医药学派的影响力,进而为瑶医药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方法:本文以查阅文献、临床跟诊和实地调查为途径收集材料。通过概览地方志、调查报告、瑶医药相关的论文及着作等相关文献,收集瑶医药学派的相关资料;通过参观瑶族博物馆,了解瑶族历史文化;参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院药房和植物园,了解常用瑶药的形态和功效;在金秀瑶医医院门诊部进行临床跟诊,观察瑶医医家们诊病、治病的过程;对部分瑶医医家进行访问,了解其传承经过及传承情况。并运用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文献学、民族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瑶医药学派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自春秋战国时期起,瑶医药历经漫长的经验累积阶段;20世纪50年代,瑶医药进入了挖掘整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是瑶医药的深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是瑶医药学派的发端;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是瑶医药学派的形成阶段;2003年至今,瑶医药学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主要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解放,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术经验的累积,创新发展的驱动。其特点为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彤、覃迅云、戴斌、刘杨健、莫莲英、黄金官等。目前,瑶医药学派已经成为一个以精、减、专为其理论特色,在诊法、疗法、用药、组方和养生方面有着本民族医药特色的学派。结论:瑶医药学派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2003年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以李彤、覃迅云、戴斌、刘杨健、莫莲英、黄金官等为代表人物,专门研究瑶医药特色理论、技法、方药、养生等内容的学派。瑶医药学派是一个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学派,她屹立于民族医药之林,经过薪火相承,其内涵日益丰富,并不断推出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奠定了瑶医药的学术地位,促进了各学派的交流与争鸣,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她将会稳步前进,日臻完善,不断壮大,进而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图尔新[5](2020)在《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医学与中医学、藏医学和壮医学等几门医学组成了我国民族医学的主要体系,蒙医院及蒙医科诊疗单元作为蒙医学的载体,同时兼具着医疗诊治和传承地方文脉的双重功能。蒙医医院作为民族医院中的重要分类之一,其发展水平更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医院建设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在如今我国国内医院建设大潮与国家推动民族医学发展的趋势下,蒙医院为代表的民族类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多地存在简单沿用综合医院的设计模式,缺少对建筑中蒙医特色诊疗空间设计和蒙医文化表达策略的专业化思考。论文从民族医疗工艺及地方文脉两个方面对蒙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对当前典型的蒙医医院建筑案例进行调研,与同地区的中医院与综合医院案例从诊疗空间模式、建筑形式和文化表现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及分析。总结出蒙医医院的功能构成及分布,以蒙医五疗科、正骨科、心身医学科等为代表的蒙医特色科室的医患流程及医疗空间设计模式,对受游牧文化、召庙文化及现代蒙古建筑元素风格影响的蒙医建筑立面与细部设计策略做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蒙医学诊疗空间和蒙古地方文化对建筑立面影响的分析,总结出现代蒙医医院的设计思路,为此后民族医院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买托合提·居来提[6](2019)在《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交流,和田地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地区的医疗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维吾尔医疗更是如此。本文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和田地区的部分维吾尔医院、私人诊所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探究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对维吾尔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医疗空间的变化、医学知识的传承模式、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以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并从医疗、疾病和文化角度对和田维吾尔医的地方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以下六大部分:第一章: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和文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第一,维吾尔医药学产生的历史渊源、类型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进一步探讨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和地位,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维吾尔医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第二,从文化视角看维吾尔民间医疗,对疾病分类、民间医疗中的符号以及疾病与治疗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现代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医疗空间的家,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维吾尔医的形式和类型,具有多种身份的提维普(Tivip)和医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医疗空间的转移,以此为切入,系统阐述从家庭到街头,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同时,介绍了此过程的主要途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三,维吾尔“医院”的诞生历程,从而阐述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四,医疗管理体制和政策,本节系统的介绍了民族医药政策法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医药制度改革对维吾尔医学的影响。第三章: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本章论述了传统医学知识继承模式的发展过程、教育模式下医学知识继承的状况、传统维吾尔医学和医学知识继承模式作为知识体系和医疗实践信任的逻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第二,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第三,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第四章:和田维吾尔族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本章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和培养,主要阐述不同身份的医患双方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博弈;第二,道德:维吾尔族制约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论证了医德在整个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任和医患沟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不同领域的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吾尔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族医学的范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和田维吾尔医形成了具有和田地域特色的医疗文化,并已融入和田人民的日常生活。笔者作为和田人,在长期观察和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维吾尔医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中医药学与维吾尔医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吾尔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维吾尔医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伊斯兰医学,维吾尔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圈,是以中华医药文化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医学文化;此外,执业医师综合素质较低,对传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执业医师存在一定的医德问题。一些公立维吾尔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医疗机构相比,二者之间差距更大。江湖医生仍然存在,庸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沟通观察能力差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杨亚龙[7](2019)在《民国广西医家刘六桥学术经验整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广西民国名医刘六桥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着作、医案,挖掘刘六桥先生学术经验及临床特色,充实八桂医学相关内容,促进桂派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发展。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查阅书籍、走访各地图书馆、实地考察、访问知情人士等方法,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充分运用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医各家学说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刘六桥相关事迹、着作、医案、文章等进行梳理、挖掘。结果:民国时期广西名医刘六桥先生编着有《伤寒学讲义》《妇科讲义》《眼科讲义》《六桥医话》等医学着作,培养了首届国医大师班秀文、首批全国名老中医黄荣活以及当代广西名医黄道存、张本等,其不仅精于医术,且善于着书育人。刘六桥先生的学术经验主要表现在:重视经典,长于实践,崇古而不泥古;诊法详明多样,尤善脉诊;寡欲养精,注重嗣育;治妇必治血,注重肝脾肾;临证圆活多变,不拘一格;提倡中西医结合;力挽急危重症,善治时疫;擅用民间药,善治广西地方常见病;弘扬中医,探寻发展等方面。结论:刘六桥先生作为近代名医在医学理论、临床各科方面有着独特造诣,对于八桂医学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临床经验及学术经验极具特色,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开拓性,总结研究其相关内容对于丰富八桂医学、促进桂派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总结广西常见病及特色疗法等有着积极作用。

梁晓兰,刘建文,唐红珍,吴培斌[8](2018)在《弘扬壮族传统医药文化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论述了壮族传统医药及其文化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壮族传统医药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和保护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对策建议

邓鸣鸣,郎尚德[9](2016)在《壮医药史简述》文中研究说明壮医药是壮族的传统医药,在先秦时期萌芽,经汉魏六朝的发展,于唐宋时期形成包括10多种医疗方法的壮医多层次结构,明清至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广西对壮医药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整理研究,使壮医药在理论研究、人材培养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李耀燕,李彤,李洪波,白燕远,谢阳姣[10](2015)在《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南宁市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第一家壮医医院在广西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第一家壮医医院在广西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履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概念术语及适用范围
        1.2.2 有关产权理论的评析
        1.2.3 《名古屋议定书》与相关国际文书的关系
        1.2.4 尚未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1.3 选题目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中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问题梳理
        2.2.2 “土着和地方社区”的概念理解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3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权属与“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实施
        2.2.4 相关国际文书与《名古屋议定书》的协调关系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
        2.3.2 专家咨询
        2.3.3 实证研究
        2.3.4 数理统计分析
    2.4 研究选点和时间安排
        2.4.1 研究区域
        2.4.2 选点原因
        2.4.3 时间安排
    2.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中国实施《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问题梳理
    3.1 《名古屋议定书》的产生背景及谈判的焦点问题
        3.1.1 《名古屋议定书》的产生背景
        3.1.2 《名古屋议定书》谈判的焦点
    3.2 《名古屋议定书》主要条款的梳理
    3.3 中国实施《名古屋议定书》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3.3.1 法律术语“土着和地方社区”在中国的理解和应用
        3.3.2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权属和“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实施
        3.3.3 相关国际文书与《名古屋议定书》的协调关系
第四章 “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理解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问题的提出
    4.2 “土着和地方社区”概念的理解
        4.2.1 “土着和地方社区”的词源分析
        4.2.2 国际组织和不同公约对“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理解
        4.2.3 中国对“土着”和“少数民族”的理解
        4.2.4 研究假设
    4.3 “土着与地方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土着和地方社区”特征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4.3.2 “少数民族社区”与“土着与地方社区”的特征比较研究
        4.3.3 “土着与地方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验证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权属及“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实施
    5.1 要点概述
        5.1.1 《公约》关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权属的规定
        5.1.2 中国实施公约有关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权属理论问题研究
        5.2.1 遗传资源的“信息权”和“实物财产权”
        5.2.2 不同类型相关传统知识的权属划分
    5.3 不同权属类型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研究
        5.3.1 原产地社区可确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
        5.3.2 原产地社区不确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
        5.3.3 多个原产地情况下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
        5.3.4 小结
    5.4 不同权属类型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5.4.1 “土着和地方社区”持有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5.4.2 非“土着和地方社区”持有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5.4.3 文献化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5.4.4 小结
第六章 相关国际协定与《名古屋议定书》的协调关系
    6.1 《名古屋议定书》与相关国际文书的关系
        6.1.1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中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6.1.2 《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与《名古屋议定书》的关系
        6.1.3 TRIPS与《名古屋议定书》的冲突关系及其协调
        6.1.4 WIPO及相关公约对传统知识的保护
    6.2 中国履行相关公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6.2.1 社区在传统品种保育和新品种选育中的权利
        6.2.2 现代知识产权体系对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
    6.3 不同国际规则下我国实施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几点建议
        6.3.1 协调粮食与农业遗传资源相关公约的关系
        6.3.2 制衡新品种产权保护制度中的农民权
        6.3.3 构建特殊保护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社区的权益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中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关键问题的识别
        7.1.2 “土着与地方社区”在中国的理解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3 关于我国遗传资源的权属理论的提出
        7.1.4 遗传资源不同原始提供方类型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模式
        7.1.5 协调不同公约关系,促进《名古屋议定书》在中国的实施
    7.2 主要建议
        7.2.1 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体系的构建
        7.2.2 发挥民族地区制度先行的试点示范作用
        7.2.3 加强对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与惠益分享的宣传教育
    7.3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1 研究方法
        7.3.2 理论概念
        7.3.3 研究成果应用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BS相关英文缩略词
    附录2 少数民族社区自我认同的问卷设计
    附录3 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调查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一、调出方(卖方)
        二、调入方(买方)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瑶医药学派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瑶医”概念的提出
    1.2 瑶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1.2.1 瑶医药的经验累积阶段(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
        1.2.2 瑶医药的挖掘整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1.2.3 瑶医药的深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3 瑶医药学派的概念与特点
        1.3.1 瑶医药学派的概念
        1.3.2 瑶医药学派的特点
2 瑶医药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1 瑶医药学派的发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2.1.1 瑶医药机构的成立
        2.1.2 瑶医药论文的发表
        2.1.3 瑶医药着作的出版
    2.2 瑶医药学派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
        2.2.1 学术研究的兴起
        2.2.2 学术专着的产生
        2.2.3 学术团队的形成
    2.3 瑶医药学派的发展(2003年至今)
        2.3.1 瑶医药论文的剧增
        2.3.2 瑶医药着作的涌现
        2.3.3 瑶医队伍日益壮大
3 瑶医药学派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3.1 外在因素
        3.1.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1.2 思想观念的解放
        3.1.3 国家政策的支持
    3.2 内在因素
        3.2.1 医药经验的累积
        3.2.2 创新发展的驱动
4 瑶医药学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
    4.1 刘杨健及其学术贡献
        4.1.1 编写论着,推广瑶医
        4.1.2 深研瑶药,疗效显着
    4.2 莫莲英及其学术贡献
        4.2.1 明确药分风打理论
        4.2.2 论述盈亏平衡理论
        4.2.3 整理瑶族杉刺疗法
        4.2.4 重视瑶医养生研究
    4.3 戴斌及其学术贡献
        4.3.1 钻研瑶药,追本溯源
        4.3.2 论着丰富,高屋建瓴
    4.4 李彤及其学术贡献
        4.4.1 着书立说,成果丰硕
        4.4.2 精通目诊,疗效显着
        4.4.3 培育人才,诲人不倦
        4.4.4 参与建设,开展调研
    4.5 覃迅云及其学术贡献
        4.5.1 着书立说,成果颇丰
        4.5.2 经验丰富,观点独到
        4.5.3 创立医院,推广瑶医
        4.5.4 培养人才,振兴瑶医
    4.6 黄金官及其学术贡献
        4.6.1 中瑶医结合,疗效显着
        4.6.2 编着医书,培养人才
5 瑶医药学派的学术特色
    5.1 理论特色——以精、减、专为特色
    5.2 临床特色
        5.2.1 诊法特色
        5.2.2 疗法特色
        5.2.3 用药特色
        5.2.4 方剂特色
        5.2.5 养生特色
6 瑶医药学派的成就与影响
    6.1 培养了瑶医药人才
    6.2 创建了新的民族医药学派
    6.3 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
    6.4 奠定了瑶医药的学术地位
    6.5 促进了学派交流与争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瑶医药学派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课题研究意义及对象
        1.2.1.课题的研究意义
        1.2.2.课题的研究对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5.论文构成及框架
2.蒙医学及蒙医院相关概述
    2.1.蒙医学理论概述
        2.1.1.蒙医学的发展历程
        2.1.2.蒙医学典型疗法介绍
    2.2.蒙医医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2.2.1.蒙医医疗机构的历史发展
        2.2.2.蒙医医院的现状
    2.3.蒙医院的患者人群分析
    2.4.本章小结
3.蒙医、中医及综合医院建筑案例调研及对比分析
    3.1.调研概况
        3.1.1.调研对象
        3.1.2.调研目的
        3.1.3.调研内容
    3.2.蒙医院案例调研
        3.2.1.调研案例一: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3.2.2.调研案例二: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
        3.2.3.调研案例三: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3.3.内蒙古地区中医医院调研
    3.4.内蒙古地区综合医院调研
        3.4.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调研
        3.4.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调研
    3.5.蒙医、中医、综合医院的对比分析
        3.5.1.蒙医、中医与综合医院内部空间的对比分析
        3.5.2.蒙医、中医及综合医院建筑造型形式的对比分析
    3.6.本章小结
4.蒙医医院功能空间设计模式
    4.1.现代蒙医医院的设计依据
        4.1.1.现代综合医疗工艺的设计依据
        4.1.2.蒙医学诊疗空间的需求
    4.2.蒙医院规划设计模式策略
        4.2.1.蒙医院的总体布局模式
        4.2.2.蒙医院功能构成
    4.3.蒙医医院各功能区域空间组织及分布
        4.3.1.急诊急救系统
        4.3.2.门诊系统
        4.3.3.医技系统
        4.3.4.住院系统
        4.3.5.公共空间系统
        4.3.6.其他系统
    4.4.蒙医医院特色科室空间设计
        4.4.1.蒙医特色科室构成及布局
        4.4.2.蒙医五疗科
        4.4.3.蒙医正骨科
        4.4.4.蒙医心身医学科
        4.4.5.其他治疗科室
        4.4.6.蒙医药制剂中心
    4.5.本章小结
5.蒙医医院外部造型影响因素及立面设计
    5.1.蒙医医院外部造型影响因素分析
        5.1.1.游牧文化的对蒙医医院形体布局设计的影响
        5.1.2.“召庙文化”对蒙医院空间形态的影响
        5.1.3.现代蒙古建筑风格对蒙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
    5.2.蒙医医院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5.2.1.蒙古地域元素在建筑造型设计上的表达
        5.2.2.立面花纹
        5.2.3.色彩应用
        5.2.4.细部设计
    5.3.小结
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录表录
附录二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三 :蒙医医院空间使用体验调查问卷(病人及家属)
致谢

(6)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 田野调查
        (二) 文献资料研究
    六、田野点概况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与医疗文化
    第一节 维吾尔医药学的历史渊源、类型及特点
        一、丝路文化交流与维吾尔医学形成与发展
        二、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三、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及地位
    第二节 作为文化体系的维吾尔民间医疗
        一、疾病的文化解读
        二、民间医疗中的象征符号
        三、疾病与治疗的文化逻辑
第二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其现代发展
    第一节 作为医疗空间的家
        一、医疗形式及其类型
        二、拥有多重身份的民间郎中(提维普Tivip)
        三、医师的社会文化定位及权威
    第二节 医疗空间的变迁:从家庭到街头
        一、走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
        二、职业化和商业化医疗实践的过程及特点
        三、职业化转化的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维吾尔“医院”的诞生
        一、医院的建立:门诊发展为医院
        二、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
        三、现阶段维吾尔医医院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医疗管理体制与政策
        一、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评价
        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中的作用
        三、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
    第一节 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
        一、知识传承模式
        二、习得与传承的基本模式
        三、维吾尔医学中的知识观
    第二节 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
        一、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
        二、权威的维护与传递
        三、从传统道德走向职业道德---传统的转型
    第三节 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
        一、传统医疗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与权威
        二、新时期医疗实践与社会信任
第四章 和田维吾尔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
    第一节 医患双方的疾病认知
        一、医师的知识体系
        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三、医疗实践中的博弈
    第二节 道德:约束维吾尔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
        一、基于道德的医患关系: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一
        二、医疗实践中的性别: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二
        三、“维医”或“伪医”:市场、权利、信任
        四、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任规则及其调试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冲击
        一、道德约束缺失与信任危机
        二、“医德”还是“异”德
        三、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中的话语特征
    第四节 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三甲医院的事例
        一、病房中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实践形态
        二、医师与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相互理解的出发点
        三、交流方式与信息交换:医患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民国广西医家刘六桥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刘六桥生平及着作
    1.1 生平述略
    1.2 时代背景
        1.2.1 曲折发展
        1.2.2 发展之限
    1.3 治学方法
        1.3.1 重视经典,持之以恒,崇古而不泥古
        1.3.2 谦虚为怀,学宗诸家之长
        1.3.3 重于切身实践
    1.4 学术着作
        1.4.1 《六桥医话》
        1.4.2 《妇科讲义》
        1.4.3 《伤寒学讲义》及《眼科讲义》
2 刘六桥学术经验
    2.1 重视经典,长于实践,崇古而不泥古
        2.1.1 以典为基,重于实践
        2.1.2 勇于批判,不拘泥于古
        2.1.3 提倡甘温除大热大冷论
    2.2 诊法详明多样,尤善脉诊
        2.2.1 四诊合参,极重脉诊
        2.2.2 特色诊法
    2.3 寡欲养精,注重嗣育
        2.3.1 寡欲养精,怡情悦性
        2.3.2 少生优生之嗣育观
    2.4 治妇必治血,注重肝脾肾
        2.4.1 以血为本,注重调经
        2.4.2 五脏并重,尤重肝脾肾
    2.5 临证圆活多变,不拘一格
        2.5.1 法多效优,择善而用
        2.5.2 注重实效,以变为用
    2.6 提倡中西医结合
        2.6.1 中西医结合之背景
        2.6.2 刘氏论中西汇通
    2.7 力挽急危重症,善治时疫
        2.7.1 审病查因,挽急危重症
        2.7.2 不避险峻,治疗时疫
    2.8 擅用民间药,善治广西地方常见病
        2.8.1 对民间药的整理运用
        2.8.2 善治广西地区常见病
    2.9 弘扬中医,探寻发展
        2.9.1 反对废除中医论
        2.9.2 投身中医药教育事业
        2.9.3 论医疗建设
        2.9.4 倡导适度运动,防身体损伤
3 成就及对后世影响
    3.1 奠定八桂妇科流派形成基础
    3.2 培养名医名家
    3.3 充实八桂医学内容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弘扬壮族传统医药文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壮族传统医药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 发展历史
    (二) 现状
        1. 发展机遇
        2. 难题和挑战
二、壮族传统医药的文化价值
    (一) 壮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壮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壮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壮族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成员
    (三) 壮族传统医药文化是人们追求健康的文化价值体现
三、挖掘和保护壮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 发掘与开发壮医药文化相关的文学、媒体、影视作品
    (二) 壮族传统医药文化与其他的壮族地方性知识文化相结合
    (三) 挖掘和保护壮族传统医药文化要全民参与
    (四) 纳入大健康产业行动中
    (五) 挖掘壮大壮医药产业

(9)壮医药史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壮医药起源 (远古—先秦)
二、壮医药诊疗技法、方药经验积累期 (秦—隋)
三、壮医药初步形成及发展期 (唐宋—民国)
四、壮医药理论体系、医教研体系形成并快速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一) 医、教、研机构的建立
    (二) 民族医药古籍普查及壮医药发掘整理
    (三) 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四) 壮医药特色诊疗技法、方药迅速发展
    (五) 壮医执业资格获国家认可
    (六) 壮医药学术推广交流与民族医药振兴计划

(10)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1.1 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的背景
    1.2 南宁市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现状
    1.3 南宁市民族医药学术体系建设现状
    1.4 南宁市民族医药教育与人才培养
    1.5 南宁市民族医药产业现状
2 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对策研究
    3.1 建立良好机制,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3.2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层科室建设
    3.3 抓好重点专科建设, 突出民族医诊疗特色优势
    3.4 加大民族医药文化宣传, 使民族医药走入平常百姓家
    3.5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四、我国第一家壮医医院在广西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D]. 乔会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履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关键问题研究[D]. 李保平.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3)
  • [3]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瑶医药学派的整理与研究[D]. 覃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D]. 图尔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D]. 买托合提·居来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民国广西医家刘六桥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 杨亚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弘扬壮族传统医药文化初探[J]. 梁晓兰,刘建文,唐红珍,吴培斌. 中国民族博览, 2018(07)
  • [9]壮医药史简述[J]. 邓鸣鸣,郎尚德. 广西地方志, 2016(04)
  • [10]南宁市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李耀燕,李彤,李洪波,白燕远,谢阳姣. 大众科技, 2015(08)

标签:;  ;  ;  ;  ;  

我国第一家壮族医院在广西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