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略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昌佑,李锥,邵登才,张文伟,杨双娜[1](2021)在《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问题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旅游逐渐向生态旅游转变,生态旅游给人们的旅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接近自然的体验。当下,生态旅游是景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热门旅游之一。轿子山自然保护区、轿子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其主要依托的生态旅游资源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轿子山生态旅游管理已初具规模,经营管理先后经历了地方政府、云南省旅游总公司、世博集团、华侨城。在轿子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随之突显。根据轿子山实际情况介绍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由来及现状,分析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组成,探讨了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立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分配制度等建议,以期为轿子山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性基础。

周德成,鲁小波,陈晓颖[2](2021)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文中认为自然保护区除充分发挥保护责任、监测责任、科研责任外,还肩负着宣教与旅游责任,而生态旅游更好地融合了自然保护区的宣教、旅游与环境教育责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我国约80%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显然已成为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的前沿主战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已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不可分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生态文明理念传播、体制机制建设和全民参与3个方面落实。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有效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全民参与的战略目标,提出应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促进二者融合,纠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实践偏差,科学发展,突出其公益性,循序渐进地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价值。

陶瑛[3](2021)在《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的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如何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合理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话题。加强研究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能促进我国生态文明长期有效发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讲述了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阐述了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步入良性循环时期。

邓海雯[4](2021)在《社区参与背景下生态旅游开发博弈研究》文中提出

马婷[5](2021)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协调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是生态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具有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为此,探明这个典型国家公园内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政策的适应性反馈机制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在保护地类型和国家生态保护转变过程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农牧民的反应(家庭单元的生计状况、对保护政策的反应、形成的结果和态度),在分析中引入了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层和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家庭/地方层面的适应策略;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评估国家公园内外共同管理方法的公平性;采用条件价值法评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以及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从居民对自然保护的意愿和看法角度分析影响居民对于自然保护和生计权衡方案的倾向性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生态补偿计划已经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多年,由于其被指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增加了其他法规和补偿形式。自然保护区比国家公园的管理更为严格,对人类福祉的价值(或利益)并不总是明确考虑,最近其向国家公园模式转变的过程包括共同管理,而不是严格的命令与控制,这与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更全面的生态文明概念以及国家公园的发展相一致。2.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取决于他们利用自然产品(特别是冬虫夏草和牲畜)产生的收入,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能力;妇女和老年居民往往对政府态度不明确,经济和健康状况较低。3.来自政府收入的因素使居民更倾向于相信地方政府;丰富的财富使居民更加开放,觉得接受“变化”是值得的;大多数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无法理解专业术语,概念性规定可能不容易在当地采用,这并不妨碍最近的社会和生态转型趋势;居民对政策法规的比较支持通常与他们的利益相关,由于地域的异质性,不同县之间的支持水平有所不同;对政府政策表现出更大信心的居民更有可能对未来的政府计划充满信心。4.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的意愿有重要影响,而其他社会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则没有显着效应;社会信任(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是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尽管受过有限的教育,居民不理解有些专业术语并不妨碍其支付意愿;与政府资助相关的因素导致居民倾向于支付和接受补偿,但是由于地理和社会异质性,不同县之间的支持水平有所不同;居民认为他们的支付产出应用于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植被、土壤和水资源。5.居住在公园外但与公园相邻的人们被认为是不公平的,他们承担了许多费用,但与国家公园相关的收益却很少;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管护员无法有效执行其监视、保护和社区联络角色;生态旅游、垃圾处理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以及对人兽冲突赔偿也是重要的问题。本研究揭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与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反馈机制,建立了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感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的观点;一户一岗(共同管理)的理念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方式的核心,即像“生态文明”范式所设想的那样,成功的社会生态转型需要平衡政府监管、补偿以及受影响人口继续获得环境资源的机会;决策者应该在优化社会生态转型政策时平衡居民对生计、自然保护以及对地方政府的信心、并在补偿和预期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决策者应采取基于当地资源开发的措施并且依据具体地点的特性而制定补偿计划;并充分利用牧民的传统生态知识,这对于共同管理模式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

冉林,杨虎群[6](2021)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探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创作。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积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并探索有效的对策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全千红[7](2021)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家生态文明的大力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公园作为我国最高等级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力度不言而喻,相关文件传达“最严格的保护”的理念。但是“最严格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其内在的理论支撑和逻辑关系,本研究围绕“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全文,以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生态旅游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能取得平衡,实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本研究从“逻辑适宜性”和“过程适宜性”两个视角切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方法,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案例分析地,全面辩证地分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并针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现状,提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优化适宜的生态旅游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结论总结如下:(1)从“逻辑适宜性”视角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分析,分别从生态逻辑、历史逻辑、效益逻辑出发,得出在“逻辑适宜性”理论层面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是适宜的;从“过程适宜性”视角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开展适宜的生态旅游活动需满足生态适宜性、教育适宜性、社区适宜性三个条件。(2)提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实践困境的优化思路:明确“平衡旅游空间和虎豹空间、平衡旅游体验与环境教育、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三条优化原则,并提出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适宜空间、合理策划生态旅游适宜活动、深化发展生态旅游适宜社区”三条优化路径。(3)基于优化路径提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适宜的生态旅游优化实践方案,具体论述了虎豹公园生态旅游适宜空间优化策略、虎豹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活动优化策略、虎豹公园生态旅游适宜社区优化策略。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的多角度剖析,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开展适宜的生态旅游活动的条件,结合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现状和问题的梳理,提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适宜的生态旅游优化实践方案,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展作出有益探索。

王海卓[8](2021)在《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研究 ——以中国生态旅游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撑产业之一,发展十分迅猛。而生态旅游作为切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旅游模式,更是得到了国家的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发展。然而,生态旅游现今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游客不文明行为、景区违章建筑、国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频频出现破坏着生态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本研究基于生态旅游的理论内涵分析生态旅游乱象及其成因,即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内在价值的冲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讨论真正符合生态旅游理论内核的理想的生态旅游模式究竟是怎样的。首先,对于生态旅游概念进行辨析,讨论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可持续发展、具有教育和学习意义的理论标准究竟与一般旅游模式有什么不同。其次,重点关注现今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用生态旅游理论对照现实情况分析生态旅游乱象的成因。并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具体的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现在生态旅游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导致生态旅游地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展现生态旅游的理论与现实的生态旅游案例之间的差异。最后,生态旅游与休闲哲学、生态哲学相结合,通过在生态旅游中体现自然的内在价值体现;在旅游活动中实现与环保意识培养的联动;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精神需求的休闲方式方式,展现一种理想的生态旅游。

沈庆仲,苏海萍,胡天祥,肖宇[9](2021)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结合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近几年经营情况,认真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形态,结合保护区目前管理现状和国家对保护地管理的政策,研究自然保护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诸如缺乏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标准,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难度大,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编制生态旅游项目详规,强化监管检查,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管、监测与评估体系等对策及建议。

高彩霞,刘家明,张书颖,朱鹤[10](2021)在《生态旅游理念下国内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生态旅游理念在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协调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新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地利用方式亦亟待优化创新。本文以中国知网1996年以来国内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和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主要内容,从内涵及原则、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经营管理、社区参与5个视角对国内生态旅游理念下的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深化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

二、略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由来与现状
2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组成
    2.1 国家利益
    2.2 保护区管理部门
    2.3 生态旅游组织者
    2.4 地方政府
    2.5 社区居民
3 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自然资源权属不清
    3.2 利益冲突明显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4 错过生态旅游发展的黄金期
4 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4.1 建立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
    4.2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分配制度
    4.3 引入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4.4 增加资金收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 自然保护区的责任
    2.1 保护责任
    2.2 监测责任
    2.3 科学研究责任
    2.4 宣传教育责任
    2.5 旅游责任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比较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核心与途径
    5.1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
    5.2 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5.2.1 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5.2.2 逐步完善生态文明立法
        5.2.3 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落实工作
        5.2.4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实现全面节能减排目标
        5.2.5 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评价体系
    5.3 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6.1 普遍存在对生态旅游理论和内涵的认识问题
    6.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6.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6.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问题
    6.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引发环境问题的共同性原因
7 对策与建议
    7.1 明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物质基础、有效宣传、环境教育)
    7.2 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7.3 纠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践偏差
    7.4 科学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7.5 突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公益性功能
    7.6 循序渐进地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价值

(3)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必须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发展经济。
    (三)生态与经济发展需要和谐统一。
二、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
    (一)加强国家宏观管理。
    (二)提升生态管理水平。
    (三)促进保护与经营的共同发展。
三、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的保护。
    (二)加强构建品牌营销模式。
    (三)构建高素质生态旅游管理团队。
四、结语

(5)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社会生态转型适应性反馈机制研究
    2.2 自然保护与生计发展权衡的研究
    2.3 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2.4 保护地内生态资产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域
    3.1 研究区域
第四章 居民与社会生态转型适应性反馈机制构建
    4.1 三江源国家公园近年相关政策和事件
    4.2 三江源国家公园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 社会生态转型政策适应性感知影响因子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研究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国家公园内外共同管理方法的公平性评估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居民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7.1 研究方法
    7.2 研究结果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居民对国家公园内生计策略和保护区优化方案的倾向性研究及建议
    8.1 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3 讨论与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生态旅游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
    (一)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增加就业机会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保护区发展水平落后
    (二)盲目开发旅游资源
    (三)缺乏生态旅游管理人才
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与保护共同发展
    (二)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三)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体制
    (四)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完善的生态旅游规划
五结语

(7)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家公园
        1.3.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4 研究方法
        1.4.5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国家公园
        2.1.2 游憩与旅游
        2.1.3 生态旅游
        2.1.4 生态旅游适宜性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伦理学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适宜性理论框架
    3.1 我国国家公园是否适宜开展生态旅游存在争议
        3.1.1 “最严格保护”背景下是否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3.1.2 我国国家公园是否适宜开展生态旅游
        3.1.3 理论根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认识不全
    3.2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的内涵探析
        3.2.1 逻辑适宜性
        3.2.2 过程适宜性
    3.3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逻辑适宜性分析
        3.3.1 生态逻辑
        3.3.2 历史逻辑
        3.3.3 效益逻辑
    3.4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过程适宜性条件
        3.4.1 生态适宜性
        3.4.2 教育适宜性
        3.4.3 社区适宜性
第四章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逻辑适宜性分析
    4.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基本情况
        4.1.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概况
        4.1.2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现状
        4.1.3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社会经济状态
    4.2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现状
    4.3 虎豹公园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生态逻辑支撑
        4.3.1 传播虎豹生态知识
        4.3.2 培育群众生态素养
    4.4 虎豹公园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历史逻辑支撑
        4.4.1 人虎共生延续千年
        4.4.2 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4.5 虎豹公园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效益逻辑支撑
        4.5.1 满足群众游憩需求
        4.5.2 激发社区经济活力
第五章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5.1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生态保护实践困境
        5.1.1 人虎冲突难以调和
        5.1.2 严格保护限制发展
    5.2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生态保护优化思路
        5.2.1 原则:平衡旅游空间和虎豹空间
        5.2.2 路径:科学规划生态旅游适宜空间
    5.3 生态旅游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设计
    5.4 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5 数据搜集及预处理
        5.5.1 数据来源
        5.5.2 数据预处理
    5.6 空间适宜性单因子分析
        5.6.1 自然地理条件
        5.6.2 生态限制条件
        5.6.3 旅游基础条件
    5.7 生态旅游适宜空间分区策略
        5.7.1 空间适宜性综合评价
        5.7.2 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建议
第六章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教育适宜性研究
    6.1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实践困境
        6.1.1 环境教育效果较差
        6.1.2 教育主体参与性弱
    6.2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优化思路
        6.2.1 原则:平衡旅游体验与环境教育
        6.2.2 路径:合理策划生态旅游适宜活动
    6.3 生态旅游适宜活动的特征
        6.3.1 自然友好性
        6.3.2 生态教育性
        6.3.3 互动体验性
    6.4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活动的开展建议
        6.4.1 精细管理空间,分区策划旅游活动
        6.4.2 减小环境影响,低碳建设旅游设施
        6.4.3 注重寓教于乐,鼓励开展生态研学
        6.4.4 加强环境教育,构建环境解说系统
        6.4.5 注重动静结合,丰富游客游览体验
        6.4.6 避免人虎冲突,创新虚拟旅游模式
第七章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社区适宜性研究
    7.1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社区发展实践困境
        7.1.1 社区参与积极性弱
        7.1.2 社区旅游发展滞后
    7.2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的社区发展优化思路
        7.2.1 原则: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7.2.2 路径:深化发展生态旅游适宜社区
    7.3 生态旅游适宜社区的发展原则
        7.3.1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7.3.2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需要保障居民利益
        7.3.3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需要联动其他产业
    7.4 虎豹公园生态旅游适宜社区的发展建议
        7.4.1 培养虎豹公园社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7.4.2 虎豹公园内部社区周边社区差异发展
        7.4.3 引导虎豹公园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
        7.4.4 建立虎豹公园社区外部参与约束机制
        7.4.5 丰富虎豹公园周边社区生态旅游业态
        7.4.6 打造虎豹公园周边社区产品品牌体系
        7.4.7 挖掘虎豹公园周边社区旅游发展特色
结语
附录 (图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8)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研究 ——以中国生态旅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生态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1.2.2 生态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1.2.3 生态哲学与休闲哲学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3.3 交叉分析法
    1.4 创新点
二、生态旅游概念辨析
    2.1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2.1.1 生态旅游的萌芽
        2.1.2 生态旅游的发展
    2.2 生态旅游的核心内涵
        2.2.1 以自然为基础
        2.2.2 可持续性
        2.2.3 学习与教育
        2.2.4 道德要求
    2.3 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模式
        2.3.1 生态旅游与NBT旅游
        2.3.2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
        2.3.3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3.1.1 中国生态旅游总体情况
        3.1.2 中国生态旅游景区体系现状
        3.1.3 中国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3.2 中国生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2.1 生态旅游活动的种种乱象
        3.2.2 政府管理失职与公益性缺失
        3.2.3 环境教育进程缓慢,缺少环保意识培养
    3.3 基于生态旅游理论分析生态旅游模式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3.3.1 发展与保护:打着生态旗号的经济发展
        3.3.2 人类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旅游
        3.3.3 消耗资源与精神需求:概念泛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3.3.4 管理与治理: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维护
四、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4.1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与旅游发展状况
        4.1.1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自然情况
        4.1.2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旅游情况与发展现状
    4.2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4.2.1 水位下降、草场退化
        4.2.2 水质污染
        4.2.3 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4.3 内蒙古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生态危机的成因
        4.3.1 旅游活动与游客行为
        4.3.2 景区建设与管理
五、回归真正的“生态”旅游
    5.1 生态旅游与环境的内在价值
        5.1.1 尊重环境的内在价值
        5.1.2 生态旅游活动中心由人类转向自然
    5.2 生态旅游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5.2.1 我国现在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方法
        5.2.2 生态旅游是天然的培养环保意识的教育手段
    5.3 休闲哲学与生态旅游
        5.3.1 追求精神愉悦的休闲哲学
        5.3.2 休闲哲学与生态旅游的精神诉求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致谢

(9)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1 规划建设情况
    1.2 投资、游客和经营情况分析
2 管理现状
    2.1 成立机构,专门负责生态旅游管理工作
    2.2 签订合作经营协议年书
    2.3 规范生态旅游管理
    2.4 强化监管,推动生态旅游规范管理
    2.5 开通门户网站,宣传并接受社会监督
    2.6 开展旅游活动影响监测系统建设
3 困难和问题
    3.1 缺乏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标准
    3.2 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难度大
    3.3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3.4 旅游产品发展动力不足
    3.5 缺少复合型管理人才
    3.6 帮扶社区发展有待加强
4 管理对策及建议
    4.1 编制生态旅游项目(景区)详规,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4.2 强化监管检查,严格资源保护管理
    4.3 加强内培外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4 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
    4.5 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管、监测与评估体系
    4.6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科普和环教功能
5 结语

(10)生态旅游理念下国内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阶段特征
    3.2 研究热点
    3.3 主要研究内容
        3.3.1 内涵及原则
        3.3.2 规划设计视角
        3.3.3 功能分区视角
        3.3.4 经营管理视角
        3.3.5 社区参与视角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研究尺度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内容
    4.2 讨论

四、略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问题对策研究[J]. 赵昌佑,李锥,邵登才,张文伟,杨双娜. 绿色科技, 2021(23)
  •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周德成,鲁小波,陈晓颖. 林业调查规划, 2021(06)
  • [3]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陶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9)
  • [4]社区参与背景下生态旅游开发博弈研究[D]. 邓海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5]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对社会生态转型适应与对策研究[D]. 马婷.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 冉林,杨虎群. 当代旅游, 2021(14)
  • [7]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D]. 全千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8]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研究 ——以中国生态旅游为例[D]. 王海卓.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J]. 沈庆仲,苏海萍,胡天祥,肖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02)
  • [10]生态旅游理念下国内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展[J]. 高彩霞,刘家明,张书颖,朱鹤. 中国生态旅游, 2021(01)

标签:;  ;  ;  ;  ;  

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