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一、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宁[1](2020)在《膜分离技术替代中药醇沉工艺适宜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膜分离技术对中药进行分离纯化,以传统醇沉工艺作对照,从理化性质、有效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综合评价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分离纯化的效果,以评估膜分离技术替代中药醇沉工艺的适宜性。方法:以丹红注射液、康妇炎胶囊、益宫颗粒、抗感口服液、芪药消渴胶囊等5种中药复方制剂为研究对象,按照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制备其中药水提液。分别采用膜微滤(MF)、超滤(UF)技术及醇沉法对中药水液进行纯化处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以醇沉法为对照,研究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水提液固含量、高分子杂质、有效成分、溶液理化性质(浊度、黏度、pH、电导率等)、特征图谱等的影响。2.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各纯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备成干膏粉,检测各干膏粉的水分活度、引湿性等理化性质。3.以丹红注射液复方制剂水提液为例,以膜通量、膜污染、高分子与总固含去除率等为指标,研究膜分离操作工艺参数对中药复方制剂水提液膜过程的影响。4.以丹红注射液复方制剂水提液为例,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研究膜分离技术对丹红水提液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5.以丹红注射液制剂水提液为例,建立高浓度葡萄糖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和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考察膜分离技术对丹红水提液对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1.中药水提液经醇沉法、膜分离技术纯化后,其溶液固含量、高分子杂质含量、浊度、黏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达到了精制纯化目的;但有效成分亦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在杂质去除方面,醇沉法要优于膜分离技术;而在有效成分保留方面,膜分离技术要优于醇沉法。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膜分离技术所得纯化液与原液的相似度都大于90%,表明膜分离技术能较好地保留中药水提液的整体化学成分。2.膜分离技术能够降低中药干膏粉的水分活度,改善其吸湿性,提高了中药干膏粉的稳定性;而经醇沉纯化后,中药干膏粉的水分活度增大、吸湿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药干膏粉的稳定性。3.对于膜过程操作参数,增大膜压力可增大膜通量、提高杂质去除率,但亦同时增大了系统的膜污染;增大料液流速可增大膜通量、提高杂质去除率,同时亦降低了系统膜污染。在实际膜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物料性质、设备性能等选择适宜的膜操作参数。在确保膜通量满足要求的同时,将系统膜污染与能耗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从而使膜系统达到高效运行状态。4.丹红提取物经醇沉法纯化后,其促血管新生作用降低;而经膜分离技术纯化后其促血管新生作用增强。5.经醇沉法、膜分离技术纯化处理后,丹红提取物对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细胞炎症反应与氧化损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膜分离技术纯化效果整体上要优于醇沉法。同时结果也表明,丹红提取物经纯化处理之后,由于杂质含量的降低而使其药效作用增强,说明了其分离纯化处理的必要性。结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知,在中药提取物杂质去除方面,膜分离技术的纯化效果要弱于传统醇沉法;而在对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与生物活性的影响方面,相比于醇沉法,膜分离技术更能有效保留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提高其生物活性。同时又因膜分离技术的绿色、节能、环保、高效等的特点,将膜分离技术替代醇沉工艺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纯化具有一定的实际适宜性。

杨茹[2](2020)在《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淫羊蕾为我国传统补益中药,其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症。淫羊藿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本课题以淫羊蕾饮片为原料,对淫羊蕾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考察,并对淫羊藿总黄酮拟制备成肠溶粘附胶囊中内容物部分的成型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研发抗骨质疏松中药新制剂淫羊蕾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本文首先对淫羊蕾黄酮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的研究及淫羊蕾黄酮新型制剂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实验部分进行以下3方面的研究:1.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浮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以淫羊蕾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成分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优化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称取一定量淫羊蕾饮片,除第一次另加3.5倍吸醇量外,其余按照1:15的固液比加入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并对所得到的最佳工艺进行平行验证,得到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为105.55±4.86 mg/g生药,RSD为4.61%,5种黄酮类成分之和为:19.52±0.68 mg/g生药,RSD值为3.49%,表明优化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优化以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蕾苷,宝霍苷Ⅰ的吸附性能和洗脱性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比较HPD100,HPD600,AB-8,X-5,D101五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特性,筛选得到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用于淫羊藿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对五个不同厂家的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发现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用于淫羊蕾总黄酮的富集纯化。考察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浮羊藿黄酮的物理吸附特性。以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单体为指标,考察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蕾总黄酮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及5种代表性黄酮成分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5种黄酮成分之和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占主导的放热过程,最佳吸附温度为25℃。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黄酮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单体为考察指标,对含不同乙醇浓度上柱液(0%,5%,10%,15%,20%,30%)、上样流速(0.5,1,2,4,6 BV/h)、上样浓度(0.05,0.1,0.5,1.0,1.5 g/mL)和上样量(40,20,4,1.2,1.2BV)、水洗用量(3~18BV)、除杂乙醇浓度(20%,25%,30%)和用量(1~8BV)、洗脱乙醇浓度(40%、50%、60%、70%)和用量(1~8BV)等大孔树脂的纯化参数进行了考察,最终优选的纯化工艺为:取生药质量浓度为0.5 g/mL的淫羊蕾黄酮提取液(含乙醇15%)上柱,在25℃下,以1 BV/h的流速上样3h,用8BV的蒸馏水洗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5 BV的25%乙醇除去其他杂质,再用4 BV的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经40℃真空干燥,得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小试中,本论文优选工艺制得的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得率为3.53%,其中淫羊藿苷、朝蕾定A、朝蕾定B、朝藿定C、宝霍苷Ⅰ、总黄酮、5种黄酮成分之和的纯度分别为:16.94%、3.45%、5.55%、3.65%、1.04%、64.09%、30.63%,与不同厂家的淫羊蕾总黄酮的提取物相比纯度均较高。用上述优选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中试放大,得到的淫羊蕾总黄酮提取物得率为3.36%,其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蕾定B、朝藿定C、宝霍苷Ⅰ的纯度分别为27.24%、3.51%、4.76%、3.52%、1.30%,与小试结果相比淫羊藿苷的纯度提高近10%,其余成分差异均在0.8%以内;总黄酮、5种黄酮单体之和的纯度为74.00%、40.34%,与小试结果相比,纯度提高近10%。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地纯化淫羊藿总黄酮,并且纯化工艺稳定可行。3.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初步探讨了淫羊蕾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颗粒成型工艺:以颗粒成型率、制粒一次成型的参数设置,以及淫羊藿总黄酮在12 h内的累计释放度和酶解情况为考察指标,考察填充剂(糊精,玉米淀粉比例),蜗牛酶、卡波姆及加入比例对干法制粒制备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糊精较适合作为干法制粒的填充剂;蜗牛酶的加入会影响制剂处方整体物料的可压性,导致制粒困难,而卡波姆的加入对颗粒的成型率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改善蜗牛酶对物料的影响,增加可压性,进而增加颗粒的成型性,但卡波姆的加入会延缓淫羊藿总黄酮的释放;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干法制粒的处方比例为: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蜗牛酶:糊精:卡波姆=6:1:2:0.25。

舒成[3](2019)在《三叶青成分提取、抑菌活性及其胶囊剂的制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择具有抗肿瘤、保肝、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三叶青进行研究,首先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然后探讨三叶青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影响,并对提取物进行纯化、干燥,并以吸湿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辅料,选出最优配比,进而对其处方进行研究,获得最优处方,最后对其质量标准及质量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和验证。将出膏率、浸出物量进行综合评分,并作为一项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筛选出乙醇提取三叶青总黄酮量高,得最佳提取工艺,使用“浸泡30min,乙醇浓度60%,2次提取,第一次加14倍量溶剂,提取时间1h,第二次加12倍量溶剂,提取40min。”对优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验证。然后,继续进行了固液分离和浓缩工艺的考察。以滤液澄明度和滤速为考察指标,对不同筛板目数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确定筛板目数为200目。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以及不同相对密度下浓缩液状态的直观分析,确定了最佳浓缩条件为“温度60~80℃,真空度-0.075~-0.085Mpa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5℃)”。在干燥工艺研究中,三叶青浓缩液可以直接喷雾干燥,结合对于浸膏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的单因素考察结果确定了最终的喷雾干燥条件为:相对密度1.10~1.15,进风温度:140~160℃、出风温度:85~90℃。2.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三叶青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三叶青提取物在300 mg·L-1到1200 mg·L-1范围内对S.epidermidis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表明三叶青能够显着增强对S.epidermidis的抑菌能力。3.浸膏粉的制备及其粉体学研究。采用减压干燥及喷雾干燥制备浸膏粉,并对其粉体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浸膏粉性质的影响。以含水量、得粉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减压干燥温度为7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确定为进风温度80℃,进液速度10%,煎液相对密度1.03。两种浸膏粉性质考察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粉成均匀粉末状,在微观形貌上呈球形或类球形,而减压干燥粉呈不规则块状,喷雾干燥粉较减压干燥粉含水量低,流动性较好,干燥时间较短,溶化率较高。4.纯化工艺研究。对比不同纯化方式,确定以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进行纯化,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确定纯化工艺为:将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离心(3000r/min),离心液加水稀释至0.25g/ml,通过径高比为1:6的AB-8型大孔树脂柱,加1BV的水进行除杂,加4BV50%的醇进行洗脱。5.胶囊剂的处方选择。将浸膏粉与辅料物理混合均匀后进行抗吸湿性考察,初步筛选出较优抗吸湿辅料的种类,并对辅料的用量进行考察,确定最优辅料种类及配比。为维持吸湿外观形态的效果,更好地控制浸膏粉的吸湿性,借助实验软件Design-Expert,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以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了验证,其实验值与预测值差异性较小,该优选结果较为准确、可靠。6.胶囊剂的稳定性研究。根据加速稳定性考察结果,本品在临床用药包装条件下,加速试验6个月内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暂定本品的有效期为12个月。

张玲忠,张贵华,段维杰[4](2019)在《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味中药提取液中的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有效成分有良好分离纯化效果,但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理化性质差别大,而大孔树脂对不同成分选择性吸附不同,很难用一种树脂对所有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或大孔吸附树脂与其他方法联用对中药复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减小服用剂量和降低制剂的吸潮性,对提高制剂稳定性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崔国强[5](2019)在《林业中药资源杜仲高效利用的生态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杜仲为我国特有植物,在我国被广泛种植。但是,目前对杜仲资源的并没有被完全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本论文以杜仲的可再生资源杜仲皮为实验原料,对目标成分的分离工艺进行创新,并建立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路线,达到高效、环保、资源多级利用的目的。采用茶皂素协同循环超声提取技术提取杜仲皮中的4种活性成分;以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对提取的活性成分进行富集纯化;应用柠檬烯作为提取溶剂,从活性成分剩余物中提取杜仲胶;对杜仲皮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并对杜仲皮多糖组分的糖基结构进行分析;制备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杜仲皮半纤维素生成糠醛,并对催化剂的理化特性及其催化活性进行表征;以杜仲皮次级剩余物为原料制备磺化炭催化橄榄苦苷转化为羟基酪醇,并对磺化炭的理化特性及其催化活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实现了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杜仲资源的生态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的支撑,主要内容如下:采用茶皂素协同循环超声法提取杜仲皮中的4种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京尼平、京尼平苷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茶皂素作为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可降解、可增加目标化合物溶解性等特点,循环超声增加了提取溶剂的流动性,促进细胞破裂。应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0.3%茶皂素浓度、提取温度49℃、液料比10 mL/g、超声功率490 W、超声时间21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在最佳条件下,杜仲皮中目标化合物的总得率为6.62±3.15 mg/g,与索氏提取法在提取动力学和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对比。这一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无相同报道。采用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对提取的杜仲皮中4种活性成分进行制备,在优选范围内优选出HPD-417为优选树脂,优化出该树脂的动态吸附、洗脱条件为上样流速2 BV/h,上样量13 BV,洗脱剂的乙醇体积分数40%和洗脱流速3 BV/h。对高速逆流色谱的溶剂系统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的溶剂系统为:两相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水(0.7:1.1:2,v/v)和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4:5,v/v)用于制备4种活性成分。同时,优化的高速逆流色谱的制备条件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线圈转速1000 r/min和系统温度为35℃。最终得到4种活性成分的纯度分别为京尼平苷酸(94.53%土 1.05%)、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1.24%±1.23%)、京尼平苷(92.14%±2.15%)和京尼平(91.46%±3.24%)并通过HPLC-MS和1H-NMR对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对制备产生的废液进行生态化处理,通过精馏回收溶剂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然后采用柠檬烯作为提取溶剂从提取剩余物中提取杜仲胶。应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液料比25 mL/g、提取温度83OC、加热时间1 h和浸泡时间4 h。通过上述优化后的提取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杜仲胶实际的得率为80.46±2.55 mg/g。分别对石油醚和柠檬烯提取的杜仲胶进行理化特性表征,包括GPC、FTIR、1H-NMR、TG、DSC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曲线,柠檬烯提取达到平衡点所消耗的时间要远远少于石油醚提取,因此,柠檬烯作为提取杜仲胶的溶剂要优于石油醚。对回收的柠檬烯进行可重复利用实验,在6次循环使用过程中,杜仲胶的平均得率为80±4 mg/g,证明回收的柠檬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重复使用提取杜仲胶。经查阅国内外文献,无相同报道。采用木瓜蛋白酶结合Sevage试剂萃取对杜仲皮多糖进行脱蛋白,然后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级纯化,得到杜仲皮多糖1、杜仲皮多糖2和杜仲皮多糖3。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纯度和分子量进行分析。对获得的高纯度多糖组分进行水解、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其糖基构成。最后,采用UV、FTIR和NMR对多糖组分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解析。经查阅国内外文献,杜仲皮多糖的糖基构成未见报道,为今后杜仲多糖的纯化、高级结构分析及活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制备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杜仲皮初级剩余物半纤维素制备糠醛,并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红外光谱、热重、扫描电镜、能谱等理化特性分析,通过酸水解和柱前衍生化,对杜仲皮半纤维素进行糖基结构分析。采用超声微波协同反应萃取仪作为催化剂催化杜仲皮半纤维素制备糠醛的反应装置,优化的催化剂制备糠醛的反应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500 W、微波辐射时间40 min、反应温度140℃、超声辐射功率50 W和催化剂加入量400 mg,在优化条件下获得糠醛得率为581.94±28.32 mg/g。催化剂重复回收使用6次制备糠醛的得率为首次使用的87.09%土 3.9%。因此,回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重复使用制备糠醛。应用杜仲皮次级剩余物为原料制备磺化炭,并对合成的磺化炭及炭化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热重、扫描电镜和光电子能谱等理化特性分析,采用微波协同萃取仪作为橄榄苦苷转化羟基酪醇的反应装置,优化出磺化炭催化橄榄苦苷转化羟基酪醇的反应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500 W、微波辐射时间30 min和磺化炭加入量9%,在优化条件下羟基酪醇的转化率为0.32±0.015 mg/mg。对杜仲皮磺化炭进行可重复性分析,磺化炭重复回收使用6次转化羟基酪醇的得率为首次使用的89.37%±3.66%。说明回收的磺化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重复使用。

宋宏安,王砚,左小明,郑光明[6](2016)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药制剂型也不断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离子交换技术领域新兴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操作工艺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方便,树脂使用率较高,尤其适合工业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李雪玲[7](2014)在《名优中成药“安胃疡胶囊”制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安胃疡胶囊是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品种,是由甘草黄酮制成的五类新药(原二类)。该药荣获“国家级新产品”、“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惠州市惠城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称号,是广东省第一个得到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中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名称为《安胃疡及甘草黄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0年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药效学研究证明,本品能有效抑制胃液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明显抑制胃液游离酸和总酸,降低胃酸浓度,修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粘膜,促进溃疡的愈合。对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有确切抗溃疡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安胃疡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1.83%。安胃疡胶囊的原料是甘草黄酮,存在着口服剂量大,溶解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日服用次数偏多等缺点。在提取工艺方面,采用酸碱法提取甘草渣中的甘草黄酮,方法复杂,环节多,质量不稳定。在质量标准方面,目前仍然是用重量法来测定总黄酮含量,质量控制方法粗糙,无法反映整体质量,质量标准无法与国际接轨,作为一个名优中成药的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展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目的本课题主要是对安胃疡胶囊的原料甘草渣制定准确、灵敏、简单的质量标准,从基源上开始控制安胃疡胶囊的质量,使其生产和质量稳定安全可控。同时采用生物酶解技术联合醇提法对甘草渣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代替之前的醇提-碱溶酸沉法,节省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此基础上对精制后的黄酮类成分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技术对安胃疡的质量标准进行新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反映安胃疡内在的整体质量。方法1.安胃疡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为选择能够较为准确反映安胃疡中甘草黄酮含量的标准品,采用以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柚皮苷等对照品的碱性比色法和以芦丁为对照品的硝酸铝比色法,将供试品与对照品进行相同的显色方式处理后,采用紫外检测在200~600nm处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合适的对照品。2.安胃疡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在《中国药典》2010版甘草项下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和一般检查项的基础上,对安胃疡的原料药材甘草渣进行质量标准的修订。鉴别项以甘草酸铵为对照品,甘草和胀果甘草为对照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项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渣中甘草酸铵和甘草苷的含量以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渣中总黄酮的含量。同时对一般检查项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亦进行了测定。3.安胃疡提取工艺优化研究采用生物酶解技术联合醇提法对安胃疡原料药材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提取进行研究,以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甘草苷为对照品的碱性比色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对酶品种、加水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等进行单因素筛选优化酶解工艺,同时为了考察这些因素对提取的协同作用,在单因素试验优化基础上,选用对酶解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出酶解甘草渣的最优工艺。在酶解基础上,对影响乙醇提取法影响较大的提取方法、醇提时间、醇提浓度、乙醇体积、醇提温度、提取次数等进行单因素筛选,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醇提工艺。4.安胃疡精制工艺优化研究以酶解醇提甘草渣得到的浓缩液为研究对象,以浸膏得率和甘草总黄酮纯度为指标,对 D101、X-5、AB-8、S-8、D301、NKA-2、NKA-9 7 种大孔吸附树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进行筛选。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动态吸附条件的筛选,单因素筛选对包括药液pH值、上样质量浓度、上样流速、径高比等在内的吸附条件以及包括水洗除杂体积、洗脱液浓度、洗脱液pH值、洗脱体积、洗脱流速等在内的洗脱条件进行筛选,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别对吸附条件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以筛选最优的吸附洗脱条件。5.HPLC法建立安胃疡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切换技术建立安胃疡原料药材甘草渣和安胃疡浸膏粉的指纹图谱,指认出其中的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酸铵等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安胃疡原料药材以及浸膏中甘草黄酮类物质的的指纹图谱。结果1.安胃疡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为了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建立能够准确测定安胃疡胶囊中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方法。针对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柚皮苷和供试品溶液采用10%KOH溶液进行显色后全波长扫描,发现甘草苷和样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37nm处,且全波长扫描后得到峰形基本一致,而甘草素、柚皮苷均是在440nm左右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甘草查尔酮A则在410nm有最大吸收波长,芦丁对照品和样品经Al2(N03)3-NaOH-NaN02显色后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10nm和363nm。所以选用甘草苷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成分准确度较高,是切实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2.安胃疡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结合《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甘草项下的薄层鉴别项、含量测定和一般常规检查项目,对安胃疡原料甘草渣的性状进行描述,鉴别项以甘草酸鞍为对照品,甘草和胀果甘草为对照药材,采用10%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在与甘草酸铵相对应的位置并没有斑点出现,与甘草对照药材和胀果对照药材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一般项目检查包括水分、灰分以及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水分含量约为7.66%,灰分约为7.94%,其限度规定为甘草渣中灰分含量不得高于8.3%,酸不溶性灰分在2.17%左右,其限度规定为甘草渣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高于2.5%。含量测定主要包括对甘草总黄酮的测定以及甘草渣中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测定。总黄酮的测定是以甘草苷为对照品,10%KOH溶液作为显色剂,在波长337nm处进行测定,建立了测定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应用此方法对5批甘草渣进行了含量测定,表明甘草苷回归方程为:y=5.462x-0.0083(r=0.9997),其在 0.00184~0.0092 mg.mL-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方法学考察。5份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81%,限度范围为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1.45%。采用HPLC法对甘草渣中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超声处理样品,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37nm,柱温25℃。结果回归方程分别为:y甘草苷=14314x+31.44(r=0.9992);y甘草酸铵=3892.9x+21.473(r=1)。结果表明,甘草苷在0.222~1.11mg.mL-1浓度范围内,甘草酸铵在0.36~2.16 m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回收率分别为100.74%和99.34%,RSD分别为1.38%和2.50%,不同批次甘草苷含量在0.1180~0.3973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0.019%,甘草酸铵的含量在5.0568~6.3628 mg·g-1之间,平均含量约为0.57%,求出平均值后下调20%,得出甘草渣中甘草苷的含量不得低于0.015%,甘草酸铵的含量不得低于0.46%。3.安胃疡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本研究在乙醇提取之前,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安胃疡的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醇提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采用1g纤维素酶和10倍量的水50℃水浴酶解90min。在确定的酶解条件下进行醇提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醇提的最优工艺为:采用10倍量80%乙醇80℃水浴加热回流90min提取两次,得到的浸膏中总黄酮收率为4.40%,较超声单一醇提的收率提高了 1.43倍。4.安胃疡精制工艺优化研究通过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安胃疡中甘草黄酮的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佳树脂。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甘草渣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67.90%和65.36%。AB-8大孔树脂对甘草渣总黄酮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径高比为1:10、上样量为20mL、药液pH值为5.0、药液质量浓度为2.Omg·mL-1、吸附流速为2.0mL·min-1。而在此吸附条件的基础上,解吸附的最佳条件是先采用蒸馏水40mL洗大孔树脂柱至流出液澄清,再采用pH值为10.0的70%乙醇100mL以1.0mL·min-1的流速进行洗脱。通过本工艺得到的甘草黄酮得率为4.98%,纯度达56.83%。说明采用AB-8大孔树脂对甘草黄酮进行纯化的工艺可行。5.HPLC法建立安胃疡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技术建立安胃疡原料药材甘草渣和安胃疡浸膏粉中甘草总黄酮类物质采用计算机软件对色谱峰数据进行评价,建立了安胃疡甘草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主要峰群的整体图貌基本一致,其中指认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等物质,制定了安胃疡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通过建立甘草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可利用其特征峰有效地建立以反映安胃疡及其制剂整体化学特征的科学、合理、可行的安胃疡质量控制新方法。结论1.采用甘草苷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测定安胃疡中甘草总黄酮的含量准确度较高,是切实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2.在安胃疡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对甘草渣进行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测定,薄层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含量测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铵和甘草苷的含量以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简单可行,为建立安胃疡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3.在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中采用酶解联合乙醇提取法对甘草渣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甘草总黄酮收率较超声单一醇提的收率提高了 143.09%,说明采用酶法辅助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可以明显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方法简单可行,成本低廉。4.对酶解醇提得到的提取液采用大孔树脂进行精制纯化,结果为AB-8大孔树脂对甘草渣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而通过本工艺得到的甘草黄酮得率为4.98%,纯度达36.83%。这说明AB-8大孔树脂纯化安胃疡中的甘草黄酮效果较好,工艺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适于工业化生产。5.以精制后得到的浸膏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技术建立安胃疡甘草黄酮类物质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建立的甘草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可利用其特征峰有效地建立反映安胃疡及其制剂整体化学特征的科学、合理、可行的安胃疡质量控制新方法。

宗杰[8](2014)在《不同精制工艺条件对骨痹颗粒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吸湿性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颗粒剂由于载药量大,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储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符合中医临床用药习惯等特点,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遴选剂型。目前中药精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大孔树脂法、膜分离法。本文以膜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水提醇沉法为技术基础,以骨痹颗粒复方及组方药味为模型药物,对三种不同精制技术所得中间产物喷干粉的吸湿性能及吸湿物质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骨痹颗粒三种精制方法的最优工艺研究实验第一部分以指标性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柚皮苷、总黄酮、总皂苷、固含保留率等为指标。综合考察了水提醇沉工艺、膜过滤工艺、大孔树脂吸附解析工艺。得最优工艺条件如下:水提工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醇沉工艺:加入乙醇,使乙醇最终体积分数为50%,室温静置12h。大孔树脂工艺: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取骨痹颗粒提取液(含生药0.3g/ml)上样,径高比为1:8,上样流速为2BV/h,上样量为1.17BV。上样后使用4BV蒸馏水洗脱水溶性杂质,洗脱剂采用70%乙醇,流速为2BV/h,用量为5BV。膜分离工艺:采用0.2μm氧化铝陶瓷膜,在药液浓度0.05g生药/ml,药液温度30℃,压力0.15MPa,流速5m/s的条件下进行膜分离操作。2.不同精制工艺条件下不同精制液喷干粉体的吸湿性研究在不同精制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了骨痹颗粒复方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精制部位喷干粉的吸湿性。结果显示:50%醇沉上清部位、70%醇沉上清部位、70%醇沉沉淀部位、85%醇沉沉淀部位、D101吸附上清部位、各级过膜液喷干粉体均显示出了较强的吸湿性,而50%醇沉沉淀部位、85%醇沉上清部位、D101吸附解析部位喷干粉均显示出了相对较弱的吸湿性。各级过膜液喷干粉的吸湿性也呈现出了如下规律:随着膜截留分子量的降低,所得精制液的喷雾干燥粉吸湿性呈现出了升高的趋势。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在复杂的中药浸膏体系中,对中药的吸湿性影响较大的成分可能为一类分子量较小,极性较大的物质。3.骨痹颗粒复方单味药吸湿性物质研究在骨痹颗粒这个极其复杂的中药复方体系下研究中药水提物喷干粉的吸湿性比较复杂,也不利于发现一些规律。本章实验参考前面的实验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参照中药方剂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拆方方法,对复方组方药味水提液分别使用了 80%醇沉处理、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精制方法。研究了每一味药水提液中不同极性部位的含量差异和组方药味的水提提取率,测定了不同精制液喷雾干燥粉的平衡吸湿量并绘制了“吸湿百分率-时间”曲线,同时测定了不同药味各级精制液中总糖、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总蛋白、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每一味药的水提提取率,极性部位与非极性部位的比率都存在差异,不同精制部位喷雾干燥粉的吸湿性均存在差异。8味药中牛膝的水提提取率明显比其他药味高,其极性部位与非极性部位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且原液喷雾干燥粉的平衡吸湿量在8味药中最高,这都提示了牛膝对骨痹颗粒复方的吸湿性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精制液中6类成分的测定结果显示:糖类与氨基酸的含量与各级精制液喷干粉的吸湿性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提示在复方中糖类与氨基酸是对吸湿性影响较大的两类物质。以以上实验结果为基础,实验中又对不同聚合度的糖类与氨基酸的吸湿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在复杂中药体系中的吸湿表现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①糖类的聚合度及种类与其本身的吸湿性呈明显的相关关系,随着聚合度的升高,糖类的吸湿性呈减弱趋势,某些小分子糖(果糖、核糖、甘露糖)本身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在复杂的中药体系中,糖类对吸湿性的影响程度亦与糖的种类、聚合度、含量呈密切相关关系,本生吸湿性强的糖类对体系的贡献较大;②本身具有吸湿性的氨基酸仅有脯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其中脯氨酸、赖氨酸具有极强的吸湿性,这两种氨基酸的含量大大决定了氨基酸对复杂中药浸膏体系吸湿性的影响程度。此外吸湿性亦与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相关,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增加能不同程度的增强体系的吸湿性。4.骨痹颗粒组方药味中小分子糖类与氨基酸的检测及平衡吸湿量的测定到目前为止,关于中药复方浸膏粉复杂体系吸湿性的研究主要还是采用模拟体系的方式。如果能在复方或单味药中直接分离或检测到相关的吸湿性成分,并进行分析讨论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则能直接证明对中药复方的吸湿性影响较大的物质基础,并能为中药提取物浸膏粉体吸湿性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本章实验对6味水提提取率较高的植物药中的小分子糖类进行了检测与吸湿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小分子糖类部分浸膏粉的平衡吸湿量均远远超过了 80%醇沉上清喷干粉的吸湿量,且平衡吸湿量的多少与小分子糖类的含量和种类呈密切相关性。提示了小分子糖类是骨痹颗粒复方浸膏体系中对吸湿性影响较大的一类物质。此外对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土鳖虫水提物精制液研究发现:总氨基酸含量在土鳖虫80%醇沉精制液与D101精制液中的含量均在21%以上,且吸湿性氨基酸脯氨酸与赖氨酸的总含量均分别高达10.33%与8.06%,而732型阳离子树脂的水洗脱部位与氨水洗脱部位均未检测到氨基酸。结合四种精制液的喷干粉平衡吸湿量与吸湿性氨基酸的含量及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推测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对体系喷雾干燥粉的吸湿性影响较大。提示氨基酸类成分亦是骨痹颗粒复方中对总浸膏吸湿性贡献较大的一类物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系统评价了常用中药精制技术对喷雾干燥粉体的吸湿性的影响;(2)使用了中药方剂中常用的“拆方”方法,采用不同精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了中药复方的吸湿物质基础,为以后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研究提供了借鉴;(3)采用模拟的方法直接验证糖类与氨基酸在复杂中药体系中的吸湿;(4)发现小分子糖类与氨基酸类是骨痹颗粒复方浸膏粉体的主要吸湿性物质,且此两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吸湿性密切相关。复方的有效性是复方精制技术的基础,也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先决条件。实验采用指标成分作为精制工艺的参考指标,是中药工艺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复杂的中药复方体系来说还是不够的。为此实验还对不同精制工艺条件下所制得颗粒的溶出度和中间体的药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精制工艺条件下的成分溶出度与药效均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药理作用。由于本部分不作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均见附篇。

杨琴,姜国志,赵伯友,陈钟[9](2013)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影响其吸附及解吸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其在中药复方分析中的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对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周英新[10](2012)在《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提取分离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制约中药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方面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简化提取分离工艺、提高原料和试剂利用率、提高样品浓缩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展现了强劲的优势。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效、可靠的纯化手段,更有助于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外观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对中药制剂的革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关于不同类型的中药有效成分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不同类型中药有效成分在树脂上吸附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并且研究思路基本集中在针对具体的分离对象,以测得的目标成分得率或含量为指标,设计具体实验考察树脂纯化各步骤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由于不同分离对象在结构以及物化性质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分离对象的实验条件差别较大,每当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一种新成分的分离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探索合适的工艺条件,周期长,成本高,成为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领域应用的瓶颈。因此,如何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大孔吸附树脂工艺条件与待分离对象分子构型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大孔吸附树脂工艺优化成为目前推广这一技术的核心。系统建模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与生产过程的研究中,其不但能够集中表达复杂工艺系统中众多变量之间的整体关系,而且具有成本低、易重复、效率高等优点,对多因素的工艺方案优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孔树脂吸附过程涉及待分离化合物自身的物化性质、树脂的物化性质、流动相、吸附条件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利用系统建模技术研究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过程,有利于将各种变量综合考虑,从而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研究尝试将系统建模技术与大孔树脂吸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建立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模型和动态吸附模型。本文对文献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孔树脂吸附过程的静态吸附数据及动态吸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采用分子电距矢量(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distance vector, MEDV)方法计算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描述子,根据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采用定量构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其吸附过程模型。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具体的实验手段证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对大孔树脂吸附过程具有显着的影响,为建立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模型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系统建模技术建立静态吸附模型,并确定模型的适用范围;第三部分通过系统建模技术建立动态吸附模型,并确定模型的适用范围;第四部分通过具体的大孔树脂吸附试验进行模型的验证。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所建立的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模型和动态吸附模型,适用于研究室温条件下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苯乙烯型大孔树脂吸附过程。通过实验验证,发现模型基本可用于吸附趋势的预测,但对具体吸附量的预测仍需对模型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文利用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建立了集合分子构型特征参数、工艺条件以及分离效率为一体的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发现了不同参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过程工艺优化的规范化方法,此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合理指导黄酮类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简化现有实验步骤、优化现有实验设计、同时为其他类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研究提供指导,为促进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进一步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二、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膜分离技术替代中药醇沉工艺适宜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沉降法
    2 离心法
    3 醇沉法
    4 盐析法
    5 酸碱法
    6 絮凝沉淀法
    7 大孔树脂吸附法
    8 膜分离技术
第二章 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制剂理化性质影响的综合评价研究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制剂水提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1 材料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水提液的制备
        2.2 中药水提液的纯化
        2.3 溶液理化性质检测
        2.4 特征图谱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高分子及固含量
        3.2 有效成分及理化性质
        3.3 液相图谱
        4 实验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制剂干膏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制剂水提液干膏粉的制备
        2.2 干膏粉理化性质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活度
        3.2 引湿性
        4 实验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膜分离技术操作工艺对丹红提取物膜过程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药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丹红水提液的制备
        2.2 膜操作过程
        2.3 膜通量及膜污染阻力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3.2 不同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
        3.3 不同操作条件对高分子与总固含去除率的影响
    4 实验小节与讨论
第四章 膜分离技术对丹红提取物药效学的影响
    第一节 膜分离技术对丹红提取物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药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溶液制备
        2.2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建立及药物分组
        2.3 观察检测指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血管形态学
        3.2 血管数目及面积
        4 实验小节与讨论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对丹红提取物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
        1 材料
        1.1 细胞
        1.2 试药与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
        2.2 药物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3 药物对高糖诱导HUVEC黏附损伤的影响
        2.4 药物对LPS诱导HUVEC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药物细胞毒性
        3.2 药物对HUVEC黏附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药物对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3.4 药物对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4 实验小节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淫羊藿黄酮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简介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淫羊藿黄酮新型制剂研究进展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2.2 浮羊藿5种黄酮单体HPLC含量测定
        2.3 淫羊蕾饮片吸醇量测定
        2.4 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2.5 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
        2.6 验证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浮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3.2 五种淫羊藿黄酮单体HPLC线性关系考察
        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3.4 正交实验结果
        3.5 验证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2.2 淫羊藿5种黄酮单体HPLC含量测定
        2.3 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淫羊藿总糖
        2.4 淫羊蕾总黄酮上柱液的制备
        2.5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2.6 大孔吸附树脂种类的筛选
        2.7 大孔吸附树脂厂家的筛选
        2.8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物理吸附特性考察
        2.9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总黄酮的工艺参数考察
        2.10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中试放大
    3. 实验结果
        3.1 葱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水洗脱液中淫羊藿总糖
        3.2 大孔吸附树脂种类的筛选
        3.3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厂家的筛选
        3.4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物理吸附特性考察
        3.5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参数考察
        3.6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总黄酮中试放大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2.2 淫羊藿黄酮原型苷及次级苷HPLC含量测定
        2.3 胶囊内容物的供试品溶液制备
        2.4 淫羊藿总黄酮肠溶黏附胶囊内容物干法制粒成型工艺初步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累计释放度测定方法选择
        3.2 填充剂对干法制粒的影响
        3.3 卡波姆以及蜗牛酶对干法制粒的影响
        3.4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蜗牛酶比例考察
        3.5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卡波姆比例考察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三叶青成分提取、抑菌活性及其胶囊剂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1.1.1 三叶青的化学成分
        1.1.2 三叶青药理研究
        1.1.3 临床应用
        1.1.4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
        1.1.5 中药制剂的精制纯化
    1.2 产品开发市场意义
    1.3 立题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建立三叶青总黄酮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方法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 选取最大吸收波长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样品溶液配制
        2.2.6 精密度考察
        2.2.7 稳定性考察
        2.2.8 重现性考察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三叶青提取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小试工艺研究
        3.2.1 浸泡时间考察
        3.2.2 提取次数、乙醇倍量、提取时间的考察
        3.2.3 小试工艺验证
        3.2.4 小试工艺小结
    3.3 固液分离工艺的研究
    3.4 浓缩工艺的研究
第4章 三叶青提取物对抗表皮葡萄球菌活性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1.1 试药
        4.1.2 仪器与材料
        4.1.3 菌种
    4.2 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比浊法测定三叶青表皮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方法的建立
        4.3.2 三叶青对表皮葡萄球菌抑菌性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浸膏粉的制备及其粉体学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1.1 仪器
        5.1.2 药品与试剂
    5.2 方法与结果
        5.2.1 浸膏粉的制备
        5.2.2 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纯化工艺考察
    6.1 纯化方式考察
        6.1.1 样品溶液制备
        6.1.2 测定方法和结果
    6.2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考察
        6.2.1 上柱液的制备
        6.2.2 树脂预处理
        6.2.3 树脂型号筛选
        6.2.4 上样液浓度、ph及树脂柱径高比的考察
        6.2.5 试验方法
        6.2.6 试验结果
        6.2.7 上样量的考察
        6.2.8 水用量的考察
        6.2.9 醇洗脱浓度和用量的考察
    6.3 纯化验证试验
    6.4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浸膏粉的吸湿特性及辅料对其影响作用研究
    7.1 仪器与试药
        7.1.1 仪器
        7.1.2 药品与试剂
    7.2 方法与结果
        7.2.1 浸膏粉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7.2.2 辅料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
        7.2.3 混料设计筛选辅料的种类和最优配比
    7.3 小结与讨论
第8章 三叶青胶囊剂质量稳定性研究
    8.1 仪器与试药
        8.1.1 仪器
        8.1.2 光照实验
        8.1.3 高温试验
    8.2 小结与讨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的原理及在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特点
2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2.1 在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2.1.1 生物碱
        2.1.2 黄酮类
        2.1.3 皂苷类
        2.1.4 色素类
    2.2 在中药复方中应用
3 目前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分离纯化的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4 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或与其他方法联用的研究
5 展望

(5)林业中药资源杜仲高效利用的生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杜仲的地理分布和研究状况
        1.2.1 杜仲的地理分布
        1.2.2 杜仲的研究状况
    1.3 杜仲的主要化学成分
        1.3.1 木脂素类
        1.3.2 环烯醚萜类
        1.3.3 多糖类
        1.3.4 苯丙素类
        1.3.5 黄酮类
        1.3.6 其他成分
        1.3.7 杜仲胶
        1.3.8 木质素和半纤维素
    1.4 杜仲的药理活性
        1.4.1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1.4.2 降血糖作用
        1.4.3 利胆、保肝作用
        1.4.4 抗病毒、抗菌作用
        1.4.5 抗肿瘤作用
        1.4.6 增加机体免疫力
        1.4.7 其他作用
    1.5 杜仲皮中目标成分的分离
        1.5.1 杜仲皮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
        1.5.2 杜仲皮中活性成分的纯化技术
        1.5.3 杜仲胶的分离
    1.6 半纤维素的利用
        1.6.1 阔叶生物质制备糠醛
        1.6.2 阔叶半纤维素水解制备糠醛的原理
        1.6.3 糠醛的生产工艺
        1.6.4 糠醛制备的催化剂
    1.7 生物质加工废弃物的再利用
    1.8 生态工艺
    1.9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9.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9.2 研究的内容
2 茶皂素协同循环超声辅助提取杜仲皮中的有效成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试验
        2.3.2 响应面法优化结果
        2.3.3 验证试验
        2.3.4 不同提取工艺比较
        2.3.5 动力学曲线
    2.4 杜仲皮活性成分提取过程的生态化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杜仲皮中的有效成分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目标化合物的初步富集过程
        3.2.5 液相检测条件
        3.2.6 样品的制备
        3.2.7 溶剂系统的筛选
        3.2.8 HSCCC分离过程
        3.2.9 结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杜仲皮提取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初步富集
        3.3.2 溶剂系统的筛选及分离条件的优化
        3.3.3 HSCCC分离过程
        3.3.4 分离组分的HPLC检测
        3.3.5 HSCCC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4 杜仲皮活性成分纯化过程的生态化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柠檬烯为溶剂提取杜仲皮中的杜仲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因素实验
        4.3.2 BBD优化最佳条件
        4.3.3 验证试验
        4.3.4 杜仲胶的分子量分布
        4.3.5 杜仲胶的红外分析
        4.3.6 杜仲胶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4.3.7 杜仲胶的热重分析(TG)
        4.3.8 杜仲胶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4.3.9 动力学曲线
        4.3.10 柠檬烯循环使用次数对杜仲胶得率的影响
    4.4 杜仲胶提取的生态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杜仲皮多糖的分级纯化和糖基结构鉴定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酶-Sevage脱蛋白法中酶的筛选
        5.3.2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分级纯化结果
        5.3.3 葡萄糖凝胶柱层析杜仲皮多糖组分
        5.3.4 杜仲皮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重检测
        5.3.5 杜仲皮多糖组分的糖基结构鉴定
        5.3.6 杜仲皮多糖表征
    5.4 本章小结
6 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及催化杜仲皮半纤维素制备糠醛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仪器
        6.2.4 杜仲皮半纤维素的提取
        6.2.5 杜仲皮半纤维素的糖基结构分析
        6.2.6 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合成
        6.2.7 硅胶固载离子液体的表征
        6.2.8 硅胶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半纤维素制备糠醛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表征
        6.3.2 杜仲皮半纤维素的糖基结构分析
        6.3.3 硅胶固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6.4 本章小结
7 杜仲皮次级剩余物制备磺化炭及其催化活性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
        7.2.2 实验试剂
        7.2.3 实验仪器
        7.2.4 磺化炭的制备
        7.2.5 磺化前后的性能表征
        7.2.6 杜仲皮磺化炭催化橄榄苦苷转化为羟基酪醇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杜仲皮磺化炭的表征
        7.3.2 杜仲皮磺化炭的催化活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名优中成药“安胃疡胶囊”制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安胃疡胶囊的研究现状
    2.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
    3. 生物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4.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分离精制中的应用
    5.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6. 立项依据
第二章 安胃疡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安胃疡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安胃疡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安胃疡精制工艺优化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HPLC法建立安胃疡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和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不同精制工艺条件对骨痹颗粒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吸湿性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复方药味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1.1 桑寄生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1.2 续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1.3 骨碎补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1.4 牛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1.5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1.6 千年健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1.7 油松节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
        1.8 土鳖虫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2 中药复方精制方法研究概况
        2.1 水提醇沉法
        2.2 大孔树脂法
        2.3 膜分离法
    3 中药粉体吸湿性研究概况
        3.1 中药粉体吸湿性的机理研究
        3.2 中药粉体防潮技术研究
第二章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工艺的研究
    第一节 骨痹颗粒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水提工艺研究
        2.2 醇沉工艺研究
        3 结论
    第二节 骨痹颗粒膜分离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耗材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骨痹颗粒中药水提液与醇沉精制液的制备
        2.2 平板膜超滤实验及膜过滤操作条件的选择
        2.3 中空纤维膜膜过滤操作条件的选择
        2.4 陶瓷膜微滤操作条件的选择
        2.5 高分子含量与指标成分的测定
        2.6 指标成分膜过滤过程动态图的绘制
        2.7 骨痹颗粒不同膜处理工艺下固含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膜过滤过程成分含量的动态图谱
        3.2 不同膜过滤过程指标性成分保留率、固含保留率、高分子截留率数据
        4 讨论
    第三节 骨痹颗粒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
        2.1 骨痹颗粒水提浓缩液的制备与大孔树脂吸附液的制备
        2.2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2.3 大孔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2.4 10种大孔树脂对骨痹颗粒总黄酮总皂苷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
        2.5 10种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性能的考察
        2.6 大孔树脂上柱优化工艺的研究
        2.7 川续断皂苷VI与柚皮苷,以及总黄酮与总皂苷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性能考察实验结果
        3.2 大孔树脂解吸附性能考察实验结果
        3.3 D101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条件的考察实验结果与结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液的喷干粉体吸湿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
        2.1 骨痹颗粒原液及不同精制液的制备
        2.2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液喷雾干燥粉的制备及其吸湿性研究
        2.3 不同精制方法喷雾干燥所得微粒形貌观察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骨痹颗粒组方药味吸湿性物质研究
    第一节 骨痹颗粒组方药味吸湿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组方药味水提原液的制备及提取率的计算
        2.2 组方药味水提醇沉不同部位的制备及固含测定
        2.3 组方药味D101大孔树脂吸附上清与吸附解析部位的制备及固含测定
        2.4 组方药味原液及不同精制液的主要小分子物质含量测定
        2.5 组方药味不同部位喷雾干燥粉的制备与平衡吸湿量的测定以及吸湿曲线的绘制
        3 结果
        4 讨论
        4.1 相关物质紫外测定方法的选择
        4.2 吸湿曲线的绘制与平衡吸湿量的测定方法的选择
        4.3 关于不同中药相关物质含量与吸湿性相关性的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糖类、高分子及氨基酸的吸湿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商品糖喷雾干燥粉末的制备及商品糖与复杂中药体系混合物的制备
        2.2 单一商品糖、氨基酸及其吸湿性的测定以及在复杂中药复方体系中吸湿性的测定
        2.3 样品的吸湿率-时间曲线的绘制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关于糖类吸湿性的讨论
        4.2 关于氨基酸吸湿性的讨论
        4.3 结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骨痹颗粒组方药味中小分子糖类与氨基酸的检测及平衡吸湿量的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
        2.1 药材的提取浓缩
        2.2 分离填料的预处理
        2.3 骨痹颗粒复方中单味药小分子糖类的制备、固含的测定和平衡吸湿量的测定
        2.4 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骨痹颗粒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检测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小分子糖类分析实验结果
        3.2 氨基酸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附篇Ⅰ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方法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测定与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与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2.2 样品的制备
        2.3 颗粒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2.4 颗粒溶出介质的选择与稳定性考察
        2.5 转速的选择
        2.6 溶出度取样点的选择
        2.7 不同工艺条件下颗粒剂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以及提取方法学考察
        2.8 样品溶出度的测定
        2.9 溶出曲线的拟合与溶出参数的提取
    3 结果
        3.1 不同精制条件下成分的“相对累积溶出率-时间”曲线
        3.2 溶出曲线拟合方程及溶出参数提取结果
    4 讨论
    5 本篇小结
附篇Ⅱ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方法的抗炎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
        2.1 药液的制备与灌胃量的计算
        2.2 实验方法与肿胀率的计算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篇小结
附篇Ⅲ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方法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液的制备
        2.2 含药血清的制备
        2.3 软骨细胞的培养
        2.4 MTT法检测骨痹颗粒不同精制液对软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
    3 结果
    4 讨论
        4.1 细胞模型的选择依据
        4.2 含药血清制备过程的控制讨论
        4.3 实验现象的讨论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简介
    1.1 原理
    1.2 吸附及解吸的影响因素
2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2.1 大孔树脂在中药复方提取精制中的应用
    2.2 大孔树脂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与分析中的应用
3 结语

(10)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1.2 大孔吸附树脂国内外的生产、应用现状
        1.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定量构性关系模型(QSPR)的研究现状
        1.2.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研究现状
        1.2.3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思路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静态吸附试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对大孔树脂吸附过程具有显着影响
    2.1 方法原理
    2.2 仪器材料与实验方法
        2.2.1 仪器与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结果
        2.3.2 AB-8树脂与芦丁、黄芩苷溶液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2.3.3 AB-8树脂与芦丁、黄芩苷溶液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方程
第三章 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模型构建研究
    3.1 方法原理
        3.1.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定量表征
        3.1.2 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方程的选取
        3.1.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动态系统建模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大孔吸附树脂性质数据集的建立
        3.2.2 黄酮类化合物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数据集的建立
        3.2.3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描述子数据集的建立
        3.2.4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模型的构建
    3.3 结论
第四章 基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模型构建研究
    4.1 方法原理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黄酮类化合物-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数据集的构建
        4.2.2 黄酮类化合物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模型的构建
    4.3 结论
第五章 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模型的验证
    5.1 槐米中芦丁成分的提取实验
        5.1.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模型的验证实验
        5.2.1 基本原理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
    6.2 创新点
    6.3 局限性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膜分离技术替代中药醇沉工艺适宜性的初步研究[D]. 徐思宁.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D]. 杨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三叶青成分提取、抑菌活性及其胶囊剂的制备研究[D]. 舒成. 南昌大学, 2019(03)
  • [4]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 张玲忠,张贵华,段维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14)
  • [5]林业中药资源杜仲高效利用的生态工艺研究[D]. 崔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A]. 宋宏安,王砚,左小明,郑光明.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7]名优中成药“安胃疡胶囊”制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 李雪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5)
  • [8]不同精制工艺条件对骨痹颗粒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吸湿性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D]. 宗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J]. 杨琴,姜国志,赵伯友,陈钟.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8)
  • [10]基于黄酮类分子构型的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D]. 周英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