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

使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

一、应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邹荣[1](2021)在《基于不同工作模式下数字可调移液器的实验及数据分析》文中指出介绍了数字可调移液器的工作原理和3种工作模式,阐述了数字可调移液器的检定方法和检定步骤,给出了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普通模式、粘液模式和分液模式3种工作模式下的容量误差和重复性等指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3种工作模式的优劣。

郭红壮[2](2021)在《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特定蛋白,是一些来源于组织细胞,广泛存在于血清之中的含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清蛋白质的变化,特定蛋白也因此成为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对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进行测定,故又称特定蛋白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肌酸激酶等蛋白质或化学物质的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糖尿病肾病、心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朗伯-比尔定律为基本检测原理,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针对上述物质检测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装置利用光电传感器的光电效应,采用比浊法或比色法检测透过样本的相对吸光度或绝对吸光度的方法定量检测样本中的物质含量。装置主要包括光学系统设计、液路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及嵌入式编程等几部分,具有体积小、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准度高等特点。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文章所述设计方案搭建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具有良好的非生物性能及生物性能。光源恒流源最大电流差值7 m A,100μL取液量误差值小于4μL,恒温区域控温稳定性±0.1℃,信号检测单元输出稳定性±10 m V,三维运动平台重复运动最大误差76.667μm;装置在检测中性粒细胞运载蛋白(NGAL)、微量白蛋白(m ALB)、肌酐(CRE)、肌酸激酶(CK)等生化项目线性较好,R2分别为0.990、0.987、0.987、0.989。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对比,检测结果符合度较高,白蛋白(ALB)阴性符合率92.06%,阳性符合率89.36%,ALB/CRE阴性符合率87.18%,阳性符合率92.96%。按文中所述方案搭建的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各项参数满足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检测需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李增[3](2019)在《基于核酸提取的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快速疾病检测、基因测序、核酸提取、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发展,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生物样本,传统的人工处理手段已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而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不仅可代替重复繁重的操作,极大程度的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可以减小因人为误差对实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微量液体处理技术的研究和现代液体处理工作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针对核酸提取的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该工作站主要由工作台、微量移液机械臂、夹取机械臂和混匀仪四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完成液体的处理操作。工作站机械臂采用双直角坐标式的三维运动机构,分别搭载微量移液模块和夹取转移模块,其中微量移液模块是利用空气置换移液技术设计的注射式微量泵,为了提高液体处理效率,该泵采用八通道结构设计,且单个通道内最高可移取1250μl的液体;夹取转移机械臂主要由电动手指构成,在三维运动结构的配合下可轻松完成试剂盒从支架到混匀仪之间的转移。通过有限元软件Anasys中Workbench对三维运动结构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并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作站除了对样品进行精准移液操作,还需满足一些试验过程中对样本的混匀、震荡、加热和保温等功能需求,因此在工作站中整合了小型混匀仪。此外,为了监控移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使得试验进行准确移液,建立了压力实时监控系统和电容式液面探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活塞内部压力的大小能有效的区分出堵塞、气泡和漏吸等异常状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为了检测工作站的移液效果,对设计的微量泵移液精度用衡量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微量泵的容量允许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应均符合JJG 646-2006计量性能要求。

毛慎[4](2019)在《纳米复合物模拟酶信号放大的食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为它们具有抗除草剂,抗病毒,抗虫性,抗病能力,延迟成熟和改善营养成分等理想特性。然而,转基因技术仍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环境风险和潜在的食品安全。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是大多数食品中转基因成分两种特定的外源序列,因此CaMV 35S启动子或NOS终止子基因片段的检出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判断出该样品来自于食品转基因成分。基于此,本研究以转基因作物中常用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作为检测对象,利用纳米复合物模拟酶实现检测信号放大,分别采用电化学法和比色法技术实现对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靶基因序列的定量检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基于Fe3O4-Au@Ag作为纳米探针的转基因食品中CaMV 35S基因的超灵敏电化学DNA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基于负载Au@Ag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Au@Ag)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实现信号放大的夹心型电化学生物传感策略,用于灵敏地检测CaMV35S基因。通过捕获探针(cDNA)和靶CaMV 35S(tDNA),tDNA和Fe3O4-Au@Ag标记的sDNA之间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反应,在羧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和AuNPs修饰玻碳电极(GCE)的传感界面上高灵敏检测靶标DNA。利用Fe3O4-Au@Ag纳米复合材料模拟酶显着的电催化活性,通过催化H2O2的放大还原信号实现了灵敏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所提出的生物传感器的H2O2还原信号增加与目标CaMV 35S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1×10-16-1×10-1010 M的宽范围内,检出限低至2.31×10-1717 M。该生物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并用于转基因番茄的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二、氯化血红素-石墨烯杂化纳米片模拟过氧化物酶用于无标记比色检测NOS基因序列基于氯化血红素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H-GNs)表现出的过氧化酶活性,设计了一种三明治杂交法对转基因NOS的靶序列(tDNA)进行比色法检测策略。首先将巯基修饰的捕获探针(cDNA)通过Au-S键固载在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上,再与NOS靶序列及H-GNs修饰的信号探针(sDNA)进行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磁性分离后,与Fe3O4-Au-cDNA杂交上的tDNA以及H-GNs-sDNA被磁性分离下来,收集上清液。上清液中未杂交上的H-GNs-sDNA在TMB-H2O2体系中发生显色反应,显色体系反应3 min后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其在652nm处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变化对NOS靶序列进行定量的检测。在最优的条件下,NOS基因浓度在0.5100 nM范围内,652 nm处的吸光度值与NOS基因浓度的对数之间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是0.22 nM。对转基因番茄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满意。

谢玄达[5](2018)在《移液器自动校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移液器作为一种取样加样设备,被广泛用于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体积小、精度高、使用便捷的特点。移液器根据胡克原理设计,其核心部件之一,弹簧的性能关系到移液器的使用效果。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如高频使用、过度按压的影响,使得弹簧的弹性曲线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移液器的使用精度。使用不达标的移液器会导致移液不足或过量、重复性较差的问题,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差、生产效率降低、引发生产事故等。因此,为了保证移液器的移液性能达标,需要定期对其容量值进行校准。针对移液器人工校准过程中存在的工作量重复、按压精度低、温度偏差与数据批量处理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人工操作按压的移液器容量自动校准方案。通过测量移液器按钮两个停止点的压力值,获取近似按压的距离,通过数据分析与人工操作进行比对得出模拟人工手动按压的最佳按压距离。根据所提出方法,开发了一套同时校准4支移液器的自动化装置,通过机械模组自动控制、上位机LabVIEW程序的智能操作实现了移液器的全自动校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减小了0.0%-0.9%,相对误差减小了0.1%-0.7%。并对移液器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为移液器容量自动校准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施娟[6](2017)在《基于衡量法的移液器校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衡量法具有操作简单,校准范围广等优点,是国标JJG 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的法定校准方法,然而规程中基于衡量法的移液器校准技术在校准对象、允许误差、校准装置和校准次数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际标准ISO 8655等文献详细阐述了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对更好地理解规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建议。

刘镇武[7](2017)在《基于STM32的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疾病的重视也从病发治疗提升到了病前预防。在疾病预防方面,生化检验已经成为检测和预防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和客观依据。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是基于酶免分析系统设计出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检测设备,是大中型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诊断所必备的仪器。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尿液等体液进行相关物质含量的检测从而快速准确的为医师提供相应的病理指标,用以预防诸如肝炎、HIV、肿瘤、寄生虫病及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病症。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的酶免分析仪开发水平远不如国外,这也导致国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国内产品,然而即便是国外产品也很少有能独立完成一整套酶免分析实验的设备。为此本文通过对市场各类产品的调查和研究,对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进行了新的架构,从而拟定出一套真正全自动化的技术路线。针对酶免分析仪的设计要求,选择通过STM32微处理器来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围绕STM32微处理器对电机驱动模块、温控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等进行了元件选型并完成了相应的控制电路设计。其中采用了 CAN总线与串口并存的方式实现控制板之间的信号通讯和其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速度,对执行机构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论证和优化,采取了优化后的S型曲线控制算法来完成对步进电机的转动控制,并基于此种算法完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架构。最后,为检测系统的控制精度,对酶免分析系统的核心模块进样系统进行了吸排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误差分析得到了系统的误差补偿曲线和校正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减小系统误差,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误差补偿并再次进行吸排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拥有更高的进样精度。采用STM32微处理器来完成控制系统,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缩短了研发周期。本论文设计的酶免分析仪控制系统满足了更广泛的实际需求,对后续医疗器械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谌叶娟[8](2016)在《基于亚甲蓝值的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土水特征曲线是反映外界环境影响下土的持水性能的关键指标曲线,对研究非饱和路基土中水分的迁移和物理力学特性有重大意义,通过土水特征曲线可以来确定非饱和土的强度、渗透系数、体应变等。目前,常用室内实测方法获得土水特征曲线,实测方法费时、昂贵,而间接预估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得到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快捷易得,因此该方法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土体持水特性与土体吸附特性有关,亚甲蓝试验通过测定覆盖土壤黏土颗粒的全部表面积所需的亚甲蓝数量来确定土壤吸附能力,土水特征曲线与土体亚甲蓝值之间理论上具有某一特定关系。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外关于亚甲蓝试验的方法,制定基于比色计的细粒土亚甲蓝试验方法,对五种土样进行亚甲蓝试验研究,得到土样的表征黏粒表面积的亚甲蓝值。进而对五种土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用Fredlund&Xing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对其参数与亚甲蓝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Fredlund&Xing模型参数的预估模型,通过另一土样的亚甲蓝值与实测土水特征曲线验证了基于亚甲蓝值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模型的可靠性,实现了通过亚甲蓝值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预估。揭示了路基土持水特性与亚甲蓝值的相关性规律:亚甲蓝值越高土水特征曲线越平缓,土的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对应的吸力越大。依据预估得到土水特征曲线,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考察了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路基含水率比施工期最佳含水率均有上升,并最终会达到一个湿度平衡状态;黏土比含砂土更慢达到平衡;黏土路基内部整体饱和度比含砂黏土路基饱和度高。在工程实践中,亚甲蓝值易于测得,利用本文得到亚甲蓝值与Fredlund&Xing模型参数的关系,即可通过亚甲蓝试验得到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结合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可为路基湿度设计提供参考。

徐灵,吴成志,何丹,杨文杰,崔邦铨,董成林[9](2015)在《离子选择电极法校准微量移液器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离子选择电极法校准微量移液器的方法并用传统称重法验证其性能。方法配制浓度为2 000 mmol/L的氯化钾标准液,分别选用容量为10μl、50μl、100μl的3支定值移液器,将其稀释成浓度为4.00 mmol/L的氯化钾溶液,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稀释溶液中K+的浓度,根据实测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值校准移液器容量,用称重法验证比较。结果经离子选择电极法校准后的3支移液器测定钾离子的浓度,换算成体积分别为(10.00±0.057)μl、(50.06±0.409)μl、(100.17±0.890)μl;用称量法进行比较,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0.20±0.326)μl、(50.06±0.494)μl、(100.36±0.351)μl,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钾离子的浓度对微量移液器进行容量校准,与传统称重法结果一致,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移液器容量校准的替代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刘翔,王湘波,唐何,项新华[10](2015)在《采用质量控制图法对可调移液器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介绍使用质量控制图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并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可调移液器期间核查的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通过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技术建立符合移液器的期间核查方法。结果:通过使用统计软件绘制控制图对可调移液器进行长期动态监控,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结论:通过采用控制图法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在每次使用可调移液器进行实验分析前取得有效的监控数据,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工作可保证移液器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应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不同工作模式下数字可调移液器的实验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移液器介绍
    1.1 移液器的分类与工作模式
    1.2 移液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2 实验及数据分析
    2.1 移液器的检定
    2.2 数据分析
        1)密合性检查
        2)容量相对误差计算
        3)重复性计算
    2.3 检定结果分析
    2.4 造成误差的影响因素
3 结论

(2)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生化分析仪简介及发展趋势
        1.2.1 生化分析仪简介
        1.2.2 生化分析仪的发展趋势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检测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检测原理
        2.1.1 比浊法
        2.1.2 比色法
        2.1.3 朗伯-比尔定律
    2.2 分段式线性拟合定标方法
    2.3 整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3.1 光学系统设计
    3.2 液路系统设计
    3.3 机械结构设计
        3.3.1 框架结构设计
        3.3.2 光源波长切换结构设计
        3.3.3 三维运动平台结构设计
        3.3.4 恒温区结构设计与分析
    3.4 硬件电路设计
        3.4.1 整体电路设计
        3.4.2 电源电路设计
        3.4.3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4.4 检测电路设计
        3.4.5 驱动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4.1 屏幕逻辑设计
    4.2 通讯协议规划
    4.3 嵌入式程序编写
        4.3.1 开发环境简介
        4.3.2 主函数工作流程
        4.3.3 模数转换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性能测试实验
    5.1 仪器参数测试
        5.1.1 光照强度稳定性测试实验
        5.1.2 取液量、排液量测试实验
        5.1.3 37℃恒温区温度稳定性测试实验
        5.1.4 37℃恒温区升温速度测试实验
        5.1.5 信号检测单元稳定性测试实验
        5.1.6 三维运动平台X轴、Y轴运行误差测试实验
    5.2 生物实验测试
        5.2.1 测定NGAL项目性能(比浊法)
        5.2.2 测定m ALB项目性能(比浊法)
        5.2.3 测定CRE项目性能(比色法)
        5.2.4 测定CK项目性能(比色法)
        5.2.5 临床对比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基于核酸提取的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方向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量液体处理技术的研究
    2.1 微量移液技术的发展
    2.2 基于气压传感器的压力实时监控系统
        2.2.1 压力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
        2.2.2 移液过程中异常现象的研究
    2.3 双金属层结构的电容液面探测技术
        2.3.1 液面探测技术研究
        2.3.2 电容式液面探测技术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结构设计
    3.1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整体方案设计
    3.2 工作站底座结构设计
    3.3 直角坐标式机械臂三维运动结构设计
        3.3.1 三维运动结构零件选型
        3.3.2 三维运动结构设计
    3.4 工作站移液机械臂结构设计
        3.4.1 移液机械臂运动结构设计
        3.4.2 微量泵结构设计
    3.5 夹取机械臂设计
        3.5.1 机械抓手的设计
        3.5.2 抓取机械臂结构设计
    3.6 混匀仪的结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臂的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
    4.1 机械臂的静力学分析
    4.2 模态分析
    4.3 拓扑优化
        4.3.1 模型拓扑优化分析
        4.3.2 优化后模型的静力学分析
        4.3.3 优化后模型的模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1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主控PC机软件设计
    5.2 微量泵三维运动控制方案设计
    5.3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移液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4 微量泵液体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5.4.1 压力实时监控系统的搭建
        5.4.2 压力实时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5.5 混匀仪的电控程序设计
        5.5.1 混匀仪转动模块电控设计
        5.5.2 混匀仪温控模块电控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量泵移液精度测量与分析
    6.1 微量泵移液精度测量
    6.2 容量的相对误差测量和重复性测量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纳米复合物模拟酶信号放大的食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
        1.1.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2 建立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
        1.2.1 ELISA法
        1.2.2 Western blot法
        1.2.3 试纸条法
        1.2.4 免疫学方法的局限性
    1.3 建立在核酸水平上的检测
        1.3.1 PCR技术
        1.3.2 核酸印迹法
        1.3.3 基因芯片
        1.3.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
        1.3.5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
        1.3.6 电化学发光(ECL)传感技术
        1.3.7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技术
        1.3.8 比色法技术
    1.4 纳米模拟酶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4.1 纳米模拟酶的种类
        1.4.2 纳米模拟酶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4.3 纳米模拟酶在比色法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Fe_3O_4-Au@Ag核壳纳米颗粒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对转基因食品中CaMV35S基因的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Fe_3O_4 MPs,Au@Ag NPs和 Fe_3O_4-Au@Ag复合物的制备
        2.2.4 Fe_3O_4-Au@Ag-DNA的制备
        2.2.5 CaMV35S传感器界面的构建
        2.2.6 转基因CaMV35S启动子序列的提取及PCR扩增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Fe_3O_4-Au@Ag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
        2.3.2 Fe_3O_4-Au@Ag复合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2.3.3 CaMV35S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2.3.4 信号放大策略的可行性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6 CaMV35S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2.3.7 DNA生物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3.8 实际样品中CaMV35S的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氯化血红素-石墨烯杂化纳米片模拟过氧化物酶用于无标记比色检测NOS基因序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氯化血红素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H-GNs)的合成
        3.2.4 Fe_3O_4-Au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3.2.5 H-GNs-sDNA缀合物的合成
        3.2.6 Fe_3O_4-Au-cDNA缀合物的合成
        3.2.7 目标DNA的检测
        3.2.8 转基因NOS终动子序列的提取及PCR扩增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H-GNs的表征
        3.3.2 比色法适体传感器的可行性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4 NOS基因序列的检测
        3.3.5 特异性和重复性的考察
        3.3.6 实际样品中NOS的检测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移液器自动校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液器校准技术概况
        1.2.1 衡量法
        1.2.2 光电比色法
        1.2.3 γ计数法
        1.2.4 离子选择电极法
        1.2.5 国内外关于移液器自动校准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结构安排
2 移液器自动校准装置设计
    2.1 整机系统组成
    2.2 装置设计思路
        2.2.1 移液器的固定
        2.2.2 移液器按钮的按压
        2.2.3 移液器垂直升降
        2.2.4 被校准移液器的切换
        2.2.5 改进移液器取液排液之间转移的方式
        2.2.6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
    2.3 装置设计性能比对
    2.4 本章小结
3 上位机系统程序设计
    3.1 编程软件介绍
        3.1.1 LabVIEW简介
        3.1.2 LabVIEW的作用
        3.1.3 LabVIEW的优势
    3.2 程序整体架构
        3.2.1 整体架构
        3.2.2 开环控制
        3.2.3 闭环控制
        3.2.4 数据存储
        3.2.5 报表生成
    3.3 上位机与机械装置通讯
    3.4 数据采集
        3.4.1 NI-DAQ采集设备介绍
        3.4.2 基于NI-DAQ的数据采集
        3.4.3 NI-VISA
        3.4.4 基于串口的数据采集
    3.5 人机交互界面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与数据分析
    4.1 模拟人工按压的参数设定
    4.2 实验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不确定度分析
    5.1 计量原理及依据
    5.2 数学模型与灵敏系数
    5.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5.3.1 移液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m_1)
        5.3.2 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m_2)
        5.3.3 空气密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m_3)
        5.3.4 蒸馏水质量m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m)
        5.3.5 温度计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u(k_1)
        5.3.6 测量过程中蒸馏水的温差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k_2)
        5.3.7 K(t)的取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k)
    5.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5.4.1 灵敏系数
        5.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5.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5.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工作总结
        6.1.2 创新点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衡量法的移液器校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装置与数据处理
    1.1 实验装置
        1.1.1 密合性检验装置
        1.1.2 容量校准装置
    1.2 数据处理
        1.2.1 移液器实际容量计算
        1.2.2 移液器的容量相对误差计算
        1.2.3 移液器的容量重复性计算
2 衡量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准对象
    2.2 允许误差
    2.3 校准装置
    2.4 校准次数
3 结束语

(7)基于STM32的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生化分析仪的发展背景
        1.1.2 酶免分析系统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酶免分析仪的系统原理及组成
    2.1 酶免分析仪的技术原理
        2.1.1 酶免分析技术实验原理
        2.1.2 酶免分析系统工作流程
    2.2 系统总成
        2.2.1 STM32微处理器
        2.2.2 进样系统
        2.2.3 试剂托盘驱动
        2.2.4 加热机构
        2.2.5 光电检测机构
    2.3 酶免分析仪的特点与设计指标
        2.3.1 酶免分析仪的仪器特点
        2.3.2 酶免分析仪的设计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控模块
    3.2 电机驱动模块
        3.2.1 DRV8825芯片步进电机驱动器
        3.2.2 旋转编码器
    3.3 温度控制模块
        3.3.1 加热元件的驱动
        3.3.2 温度传感器
    3.4 通讯模块
        3.4.1 CAN总线通讯
        3.4.2 串口通讯
    3.5 电源模块
    3.6 系统PCB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1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4.2 步进电机的选型
    4.3 脉宽调制技术
    4.4 步进电机的控制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4.4.1 步进电机控制算法
        4.4.2 S加减速曲线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4.5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5.1 进样系统程序设计
        4.5.2 托盘驱动程序设计
        4.5.3 加热机构程序设计
        4.5.4 光电检测控制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进样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补偿
    5.1 吸排实验与精度分析
    5.2 进样系统的误差补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8)基于亚甲蓝值的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基土基本物理性质研究
    2.1 颗粒分析试验
    2.2 液塑限试验
    2.3 击实试验
    2.4 土样物理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细粒土的亚甲蓝试验方法研究
    3.1 基于比色计的亚甲蓝试验
    3.2 Hach DR900 比色计试验仪器及原理简介
    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基于比色计的亚甲蓝试验方法的优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亚甲蓝值的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预估
    4.1 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4.2 Fredlund& Xing模型
    4.3 土水特征曲线试验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亚甲蓝值(MBV)与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6 基于亚甲蓝值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模型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方湿热地区路基湿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5.1 路基湿度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5.2 路基湿度场数值计算
    5.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详细摘要
综述
    参考文献

(9)离子选择电极法校准微量移液器方法的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氯化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 000 mmol/L)
        1.2.2 ISE法校准10μl、50μl、100μl定值微量移液器
        1.2.3 ISE法和称量法在移液器容量校准中的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采用质量控制图法对可调移液器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设备
    1.2方法条件
    1.3核查方法
2控制图建立的原理
3可调移液器的质量控制图的建立
    3.1采集数据
    3.2绘制控制图
        3.2.1控制图的组成
        3.2.2控制图的判断标准
        3.2.3控制图的绘制
4控制图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4.1实测值的Xbar()控制图检验结果
    4.2实测值的S控制图检验结果
    4.3误差分析讨论
    4.4控制图分析讨论
    4.5可调移液器性能监控的分析讨论
5结语:控制图应用于期间核查可及时掌控计量装置的状态

四、应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不同工作模式下数字可调移液器的实验及数据分析[J]. 刘艳,邹荣.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1(12)
  • [2]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装置的研制[D]. 郭红壮.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2)
  • [3]基于核酸提取的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设计[D]. 李增.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4]纳米复合物模拟酶信号放大的食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D]. 毛慎.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5]移液器自动校准系统设计[D]. 谢玄达.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6]基于衡量法的移液器校准技术研究[J]. 施娟.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7(08)
  • [7]基于STM32的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控制系统的设计[D]. 刘镇武.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 [8]基于亚甲蓝值的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及应用[D]. 谌叶娟.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5)
  • [9]离子选择电极法校准微量移液器方法的建立及验证[J]. 徐灵,吴成志,何丹,杨文杰,崔邦铨,董成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12)
  • [10]采用质量控制图法对可调移液器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研究[J]. 刘翔,王湘波,唐何,项新华. 中国药事, 2015(03)

标签:;  ;  ;  ;  ;  

使用光电比色法校准微量移液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