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室医院感染

浅谈急诊室医院感染

一、浅谈急诊室的院内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马阳[1](2021)在《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我国,创伤是全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住院时间常被用来衡量创伤患者的结局,与医疗费用、病床周转率和社会效益等直接挂钩。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不同情况下住院时间长的概率,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改善创伤急救效果的干预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减轻创伤带来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疗大数据智能平台上的创伤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202例。对创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伤情相关特征、就诊和救治相关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通过条件概率推理,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02例创伤病例,男性居多(68.64%)。最主要的受伤原因是车祸,占比32.86%;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头颈部,占比38.02%;大部分(95.34%)创伤机制为钝性伤;近三分之一(29.70%)的病例属于多发伤。17.30%的患者经历过转科;6.07%的患者进行过会诊;急诊室滞留时间的中位数为20.68分钟,超过30分钟的占48.17%;就诊到手术时间的中位数为6.23小时,超过24小时的占52.12%;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14天,近三分之一(29.95%)的患者住院时间长。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年龄组(15-45岁组OR=6.079,46-64岁组OR=9.190,65-岁组OR=6.338)、钝性伤(OR=3.986)、重伤(OR=2.244)、转科(OR=5.078)、会诊(OR=1.817)和手术(OR=2.593)是住院时间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由11个节点和13条有向边构成,高龄、重伤、转科、手术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都是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院内直接影响因素,均会导致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增加。男性、钝性伤、多发伤、影像学检查和会诊则是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院内间接影响因素,将通过影响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增加。控制创伤患者的伤情因素不变,转科、会诊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将明显增加住院时间长的概率。结论: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能直观地了解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预测各情况下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对缩短创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创伤疾病负担有着重要意义,也表明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该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转科、会诊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是导致住院时间长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干预价值。建议成立创伤小组和创伤中心(涵盖多科室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以减少会诊和转科的发生,缩短就诊到手术时间,最终减小住院时间长的概率。

吴月[2](2020)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本文将从服务设计的思维方式出发借助服务设计工具和方法展开对农村急救服务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农村地域性特点、农村急救医疗模式现状分析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痛点需求调研分析后深度挖掘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的缺口和机会点,确定以服务性和技术性为导向的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核心价值主张,结合现代5G发展背景下的技术优势,最终构建围绕以120急救数据管理平台为中心的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设计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从全新的服务设计研究视角下,结合考虑农村急救服务中人的需求触点-技术化的可行性-服务体验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农村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四个方面,构建出在不同模式下的服务系统的完整实现路径,并最终完善主要的农村急救服务模式下的应用触点设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新的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以确保在创新的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能得到共赢,同时为我国的不同地域性的农村医疗事业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我国在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后,对农村的关注和建设力度大大加强。但我国农村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突发紧急情况等医疗安全事件频发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急救服务与城市相比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性和复杂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地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一直存在组织协调能力差、农村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农村急救人才缺少、农村的急救管理系统平台存在漏洞和缺口以及应急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农村的急救状况相较于城市更具有破坏性和时效性。

周倩倩[3](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吴雪纯[4](2020)在《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目前急诊滞留时间(emergency department length ofstay,EDLOS)与卒中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数据。EDLO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队列研究,连续纳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包括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18例。收集并记录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急诊就诊相关资料及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出院后30天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卒中进展定义为在确定新发卒中的7天内出现任何新的神经症状/体征或任何神经功能恶化(NIHSS评分增加>2分),预后不良定义为30天的mRS>2分。所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EDLOS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DLOS与卒中进展,出院30天的预后及死亡的关系。结果:6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岁,中位EDLOS为2.5h(1.4-6.9h)。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住卒中单元(P=0.013)、血管内治疗(P=0.030)、节假日就诊(P<0.001)与较短的EDLOS相关,而9-11月就诊(P=0.009)与较长的EDLOS相关。进展组的EDLOS较非进展组短,中位数分别为2.2h和2.6h,两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5)。死亡组的EDLOS较存活组短,中位数分别为1.8h和2.5h,两者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8)。预后不良组的EDLOS较预后良好组短,中位数分别为2.4h和2.6h,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3)。根据EDLOS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 EDLOS≤1.35h,1.35-2.49h,2.49-6.93h,>6.93h 四组,四组间卒中进展率、30天时死亡率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30天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调整混杂因素后,最低EDLOS组(≤1.35h)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可能性是最高EDLOS组(>6.93h)的 2-3 倍(OR,2.52;95%CI,1.29-4.93;P=0.043)。在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中,EDLOS与出院30天死亡发生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32),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16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EDLOS与出院30天的预后仍无相关性(P=0.719),入院NIHSS评分高(P<0.001)和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P<0.001)与出院30天预后不良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EDLOS较短与卒中进展风险的增加相关,这可能与我们优先将卒中进展风险较高的重症患者转入病房的急诊收治策略有关;在我们高级卒中中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DLOS与出院30天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单独的EDLOS并不适合作为衡量卒中患者急诊医疗质量的指标。

张恺[5](2020)在《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的构建和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构建目的: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精准预判脓毒症的死亡风险,在早期积极干预以及医学决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其死亡风险的预判能力,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技术,使用患者基本资料、首日生理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ICU脓毒症患者3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同时构建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1.0(Sepsis Mortality Risk Score 1.0,SMRS 1.0)。方法:运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MIMIC Ⅲ)数据库,纳入2008年至2012年间,年龄≥16岁,新入ICU并且在24小时内被诊断为脓毒症(按脓毒症3.0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ICU首日生理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30天死亡率为最终结局指标。按7:3的比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练组的临床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模型,验证组通过计算模型和现有临床评分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验证预测模型的鉴别准确性,并对机器学习模型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评分系统进行预测性能优劣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脓毒症患者30天死亡风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死亡风险评分系统(SMRS 1.0)。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01例ICU脓毒症患者,30天死亡率为19.5%(895/4,601)。在训练组中,使用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分类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logistic回归模型0.803;随机森林模型0.811),优于脓毒症相关评分(AUC:SOFA评分0.697;q SOFA评分0.596;SIRS评分0.585)和ICU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UC:SAPS II 0.793;APS Ⅲ 0.757;OASIS 0.760;LODS 0.743)。在验证组中,随机森林模型保持最优的区分度(AUC:0.809),优于其他评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分度略有降低(AUC:0.777),与验证组中ICU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区分度类似,但仍优于脓毒症相关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类型、恶性肿瘤、呼吸频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血肌酐、阴离子间隙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变量筛选转化确定死亡风险评分标准(总分为27分):年龄≥70岁,2分;急诊入院,3分;有恶性肿瘤,4分;呼吸频率>20次/分,2分;平均体温<36.5℃,2分;收缩压<90mm Hg,4分;血氧饱和度<94%,3分;血乳酸>2.7mmol/L,2分;白细胞计数>12×109/L,1分;血尿素氮/肌酐>22,2分;阴离子间隙>16mmol/L,2分,而其他情况不得分。按此评分标准,脓毒症患者分为:低危组(0~4分,死亡率2.2%),中危组(5~8分,死亡率10.3%),高危组(9~13分,死亡率29.2%),极高危组(>13分,死亡率70.0%)。在验证数据中,各对应死亡风险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8%,11.8%,31.2%和64.2%。经验证,SMRS 1.0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0.769)和校准度(H-L检验,P=0.379)结论:利用MIMIC Ⅲ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方法,我们构建了脓毒症患者3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优于脓毒症相关评分(SOFA,q SOFA和SIRS)和ICU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APS II,APS Ⅲ,OASIS和LODS)。同时,我们构建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1.0(SMRS 1.0),能够很好将脓毒症患者按照死亡风险进行分层;经内部验证,SMRS 1.0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急诊脓毒症死亡率评分对急症室怀疑感染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目的:对急诊脓毒症死亡率(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评分预测急诊室内怀疑感染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准确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在Pub Med,Embase,Scopus,EBSCO和Cochrane Library中对2019年1月之前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检索。计算MEDS评分在预测急诊室内怀疑感染患者短期死亡风险方面的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和曲线下面积,并通过层次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对不同特定人群中MEDS评分的预测准确度进行了总结。结果:共有24篇文献,总计21,246名患者纳入分析。MEDS评分的敏感度为79%(95%CI:72%84%),特异度为74%(95%CI:68%80%),阳性似然比为3.07(95%CI:2.473.82),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20.37),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800.86)。该评分在多个亚组中均表现出优秀的区分度和稳健的灵敏度、特异度。然而,纳入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计算风险评分的时间点和评分阈值是重要的异质性来源。结论: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评估怀疑感染的急诊患者短期死亡风险方面有良好的预测表现。

PowersWilliamJ.;RabinsteinAlejandroA.;AckersonTeri;AdeoyeOpeoluM.;BambakidisNicholasC.;BeckerKyra;BillerJosé;BrownMichael;DemaerschalkBartM.;HohBrian;JauchEdwardC.;KidwellChelseaS.;Leslie-MazwiThabeleM.;OvbiageleBruce;ScottPhillipA.;ShethKevinN.;SoutherlAndrewM.;SummersDeborahV.;Tirschwell[6](2020)在《2019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针对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的更新》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 本指南旨在在单个文件中为治疗急性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全面系列推荐意见。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医生、综合医疗保健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本指南将取代2013年版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指南,同时也是对2018年版AIS指南的更新。方法 写作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任命,代表各领域的医学专家。写作组成员不得对存在企业利益关系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或投票。对2013年版AIS指南的更新最初于2018年1月发表,该版指南已经过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以及AHA执行委员会批准。2018年4月,在删除部分推荐意见后,该指南的修订版在AHA网站上在线发表。要求写作组审查原始文件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2018年6月,写作组提交了一份经过细微更改并纳入新近发表的重要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数量>100名且具有AIS发病后至少90 d的临床转归)的文件。经过14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后,写作组根据同行评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适当修改。目前的最终文件已经过写作组全体成员(除非企业利益关系妨碍了成员投票)以及AHA管理机构批准。本指南采用了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 2015年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级别标准以及新版AHA指南格式。结果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院前医疗、紧急和急诊评估、静脉和血管内治疗以及院内管理,包括在发病后最初2周内启用的二级预防措施。本指南支持院前和院内卒中医疗系统的一体化概念。结论 本指南基于现有证据提供了总体推荐意见,用于指导治疗成年急性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医生。然而,许多情况资料有限,迫切需要对AIS的治疗进行持续研究。

汪弘达[7](2019)在《基于用户体验的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英美急诊部建筑设计规范为借鉴》文中研究表明急诊部不仅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而且是医疗急救体系的核心组织。作为综合医院中救死扶伤的最前线,急诊部建设的优劣决定了整个急救系统的效率,急诊部环境和服务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内在综合医院急诊部的相关研究中缺少对英美医疗发达国家的学习与借鉴,同时关注急诊部用户体验的实证研究较少。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及环境品质需求的提高,我国医院急诊部在建成后仍存在诸多不足:患者的等候时间长,就诊流线迂回,服务体验差。我国急诊部现有的医疗流程和空间配置长期没有变革,深入考察其实存在可改进之处。为了提升我国急诊救治效率,改善急诊部用户体验,本课题基于用户体验视角,进行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一方面研究中外医院急诊部规范标准,借鉴英美的先进医疗理念,另一方面进行我国大型综合医院现状实例调研,总结我国急诊部设计存在的问题。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和方案探索。第二章为英美急诊部先进理念研究,以英美急诊部设计规范标准为对象,重点剖析了英美急诊部设计规范的策划理念、医疗流程、空间配置,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汲取其人性化的要求和措施,并与我国规范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值得借鉴的要点。第三章为综合医院急诊部案例实地调研,并在调研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归纳出共性问题,为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急诊部优化策略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综合以上理论探讨和调研实践的成果,对照循证,提出了对我国急诊部设计在医疗流程、交通流线、功能布局、空间品质、信息系统的提升策略。第五章是设计实验,主要将上述研究得出的策略,开展实验性设计,将优化策略应用到具体案例中,作为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的验证和实验。本论文的研究对当前我国综合医院急诊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庾胜[8](2018)在《qSOFA联合SIR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自Sepsis 3.0提出qSOFA(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作为脓毒症早期筛查指标以来,存在相应的质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急诊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行qSOFA、SIRS评分,研究qSOFA联合SIR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就诊的506例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qSOFA及SIRS评分,按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epsis组(脓毒症组)及non-sepsis组(非脓毒症组),分别计算患者在qSOFA及SIRS不同分值的分布,计算qSOFA及SIRS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epsis组的qSOFA及SIRS评分分别为 1.29±0.73及2.58±0.92,non-sepsis组分别为0.67±0.55及 1.56±0.99,sepsis组两者均高于non-sepsis组,均P<0.001。qSOFA对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721,SIRS诊断脓毒症的AUROC为0.763,两者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qSOFA≥1及SIRS≥2对诊断脓毒症有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0.91,95%可信区间:0.86-0.93;0.88,95%可信区间:0.84-0.91),而qSOFA≥2有较高的特异性(0.96,95%可信区间:0.92-0.98)。在qSOFA≥1+SIRS≥2时,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0.84(95%可信区间:0.79-0.88),特异性为0.53(95%可信区间:0.46-0.59);当qSOFA≥2+SIRS≥2时,其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高达0.97(95%可信区间:0.94-0.99),敏感性为0.32(95%可信区间:0.26-0.37)。结论单独使用qSOFA或SIR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可能存在局限性,将两者结合应用可能对临床更具指导意义。当qSOFA≥2且SIRS≥2时需高度考虑Sepsis,当qSOFA≥1且SIRS≥2时,需动态观察,及时排查相关感染证据,避免疏漏。

陈少娥[9](2018)在《急诊室安全隐患管理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诊室安全隐患管理及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对急诊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而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未实施安全隐患管理。随机抽取急诊室安全隐患管理前后共200例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安全隐患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安全隐患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可显着提高急诊室的护理质量。

江流,汤才红,郑萍[10](2017)在《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二、浅谈急诊室的院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急诊室的院内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1 研究思路
    1.2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变量含义及赋值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
    3.4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应用
4 讨论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创伤患者结局的影响因素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美丽乡村建设
        二、农村医疗发展背景
        三、技术发展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服务设计介入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医疗和急救医疗发展
    第一节 农村医疗发展
        一、农村医疗的特点
        二、农村医疗的内容
        三、城乡医疗差异化对比
    第二节 急救医疗系统模式和现状
        一、急救医疗的特点和概述
        二、急救医疗系统的现状
    第三节 农村急救基础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农村急救基础现状
        二、农村急救的问题
    第四节 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机会点研究
第三章 农村急救医疗服务利益相关者
    第一节 农村急救系统利益相关者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用户评级及需求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用户评级
        二、农村居民需求分析
        三、急救人员需求分析
        四、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痛点研究
        一、农村居民痛点研究
        二、急救医生痛点研究
    第四节 农村急救医疗利益相关者触点研究
第四章 农村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创新设计定位
    第一节 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概念定位
        一、农村紧急医疗服务流程构想
        二、农村紧急医疗服务模式分析
        三、利益相关者关系和分类
    第二节 农村急救医疗救治服务系统逻辑框架设计研究
        一、服务系统设计用户旅程图
        二、服务系统设计接触点研究
    第三节 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技术支撑分析
    第四节 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农村紧急医疗救治服务设计实践
    第一节 农村紧急医疗服务设计实践流程
    第二节 农村紧急医疗服务触点创新设计
        一、农村紧急医疗站创新设计
        二、WEB端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三、移动APP端界面设计
        四、急救中心数据库内容应用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思考与建议
附录
参考目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研究现状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小组
        3.1.2 函询专家小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证据查找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3.2.3 编制函询问卷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质量控制
    3.3 研究结果
        3.3.1 专家基本情况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3.3.3 函询结果
    3.4 讨论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本研究的入选标准
        1.2 本研究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人口统计学信息及病史资料
        2.2 急诊就诊相关资料
        2.3 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
        2.4 卒中进展的评估
        2.5 预后的评估
    3 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1 总体人群的一般情况
    2 急性脑梗死患者EDLOS的影响因素
    3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基线资料比较
    4 死亡组与存活组基线资料比较
    5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资料比较
    6 四组不同EDLOS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7 EDLOS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
    8 EDLOS与死亡的相关性
    9 EDLOS与预后的相关性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的时间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科研项目
致谢

(5)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的构建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构建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诊脓毒症死亡率评分对急诊室怀疑感染患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
    引言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脓毒症评分体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基于用户体验的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英美急诊部建筑设计规范为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综合医院急诊部进入发展新时期
        1.1.2 借鉴发达国家的急诊部设计规范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用户体验
        1.3.2 综合医院急诊部
        1.3.3 建筑设计规范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急诊部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研究
    2.1 急诊部设计发展探索
        2.1.1 我国急诊部发展历程
        2.1.2 我国急诊部功能构成
        2.1.3 急诊部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2.1.3.1 医疗政策因素
        2.1.3.2 项目策划因素
        2.1.3.3 医疗流程因素
        2.1.3.4 建筑设计因素
    2.2 综合医院急诊部规范标准
        2.2.1 中国医院急诊部规范标准
        2.2.2 英美医院急诊部规范标准
        2.2.3 中外医院急诊部规范标准的比较
        2.2.3.1 总体编制思路
        2.2.3.2 内容的完整性
        2.2.3.3 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3.4 内容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2.2.3.5 急诊功能单元与流程
        2.2.4 我国对英美医院急诊部规范的借鉴
    2.3 英国医院急诊部规范导则重点解析
        2.3.1 策划设计
        2.3.2 运营流程设计
        2.3.3 建筑设计
    2.4 以英美规范标准设计的医院案例分析
        2.4.1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急诊部
        2.4.2 科威特医保医院(按美国标准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沪苏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现状调研与评析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目的及意义
        3.1.2 调研对象选取
        3.1.3 调研方法
    3.2 综合医院急诊部现状分析
        3.1.1 总平面布局分析
        3.1.2 建筑空间布局分析
        3.1.3 交通流线分析
        3.1.4 室内环境分析
        3.1.5 医疗流程问题分析
    3.3 综合医院急诊部用户体验满意度调研问卷和访谈
        3.2.1 调研时间的确定
        3.2.2 问卷设定与分析
        3.2.3 医护人员访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用户体验的急诊部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1 急诊部医疗流程优化设计
        4.1.1 取消自主挂号,强化分诊功能
        4.1.2 弱化科室治疗,设置诊疗区
        4.1.3 整合功能模块,集中高效
    4.2 急诊部交通流线优化设计
        4.2.1 单向流线,减少反复迂回
        4.2.2 医护人员和患者分流
    4.3 急诊部功能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4.3.1 功能丰富与扩充
        4.3.2 分诊室布局设计
        4.3.3 诊疗区布局设计
        4.3.4 建筑平面尺寸标准化,功能区模块化
    4.4 急诊部空间品质优化设计
        4.4.1 物理环境的改进
        4.4.2 服务设施的完善
    4.5 互联网背景下急诊部信息系统优化设计
        4.5.1 急诊部互联信息系统
        4.5.2 急诊部与患者的信息交流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流分区、灵活高效——提升用户体验的急诊部建筑设计初探
    5.1 原方案介绍与分析
        5.1.1 项目概况和总平面设计
        5.1.2 原急诊部方案分析
    5.2 优化方案阐述
        5.2.1 功能布局分析
        5.2.2 就诊流线分析
        5.2.3 室内环境设计
    5.3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中的体会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合医院急诊部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
    附录二 医护人员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qSOFA联合SIR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采集
    2.2 临床特征
    2.3 qSOFA及SIRS评分各分值频数分布情况
    2.4 两种评分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急诊室安全隐患管理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安全隐患及对策
        1.2.1 器械准备不足
        1.2.2 物理损伤
        1.2.3 院内感染
        1.2.4 化学、射线损害
        1.2.5 走失
        1.2.6 压伤
        1.2.7 制定制度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安全隐患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2.2 安全隐患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3 安全隐患管理前后患者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评价
3 讨论

(10)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分析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析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科室环境污染严重
    3.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3.3 未严格执行抢救器械无菌制度
    3.4 抗菌药物使用
    3.5 患者自身因素

四、浅谈急诊室的院内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D]. 马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D]. 吴月.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4]急诊滞留时间(EDLO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吴雪纯. 苏州大学, 2020(02)
  • [5]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的构建和评价[D]. 张恺. 浙江大学, 2020(02)
  • [6]2019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针对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的更新[J]. PowersWilliamJ.;RabinsteinAlejandroA.;AckersonTeri;AdeoyeOpeoluM.;BambakidisNicholasC.;BeckerKyra;BillerJosé;BrownMichael;DemaerschalkBartM.;HohBrian;JauchEdwardC.;KidwellChelseaS.;Leslie-MazwiThabeleM.;OvbiageleBruce;ScottPhillipA.;ShethKevinN.;SoutherlAndrewM.;SummersDeborahV.;Tirschwell.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01)
  • [7]基于用户体验的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英美急诊部建筑设计规范为借鉴[D]. 汪弘达. 苏州大学, 2019(04)
  • [8]qSOFA联合SIR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价值的研究[D]. 庾胜. 苏州大学, 2018(04)
  • [9]急诊室安全隐患管理及效果[J]. 陈少娥. 中国民康医学, 2018(09)
  • [10]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J]. 江流,汤才红,郑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14)

标签:;  ;  ;  ;  ;  

浅谈急诊室医院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