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替代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香菇栽培替代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一、香菇栽培代用料开发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昊,马泽宁,张杰[1](2021)在《县域核心农业产业兴起的探究——以古田为例》文中认为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的兴旺,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乡村振兴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电站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使"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古田本就匮乏的耕地资源更加不足,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平面资源极度稀缺的硬约束迫使库区移民群众"弱鸟先飞",扬长避短,尽其所长,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土,不与地争肥"的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无疑是古田县搞好山区经济的最大优势,被誉为"中国菌业之源,世界菌业之窗"的古田县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解决了古田人民贫困问题,还探索出了一条效益可观的食用菌致富路径,生动诠释了"至贫可以先富"的辩证法。

赵建,田丽莹,周凡琦[2](2021)在《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是我国食用菌重要产区,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四名,黑木耳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由于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推动,黑龙江食用菌在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取得系列突破,但仍存在菌种选育能力不足、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政策资金扶持不足等问题。据此情况应当通过科研创新提升选育能力、推广代用料与机械降低成本、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食用菌产品加工能力、加大政府产业扶持力度,最终实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

钟华,李莉,秦雪,陶文广[3](2020)在《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技术初探》文中提出以香菇808作为栽培品种,巨菌草作为栽培原料,不同比例替代香菇栽培料中的木屑,观察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探索以草代木对香菇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巨菌草替代量的增加,香菇菌丝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替代量达到50%以上,菌丝生长极其缓慢,菌丝密度明显较小,全草替代菌丝几乎不萌动;以巨菌草代替木屑栽培香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谨慎考虑。

曹群峰[4](2018)在《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及其制作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菇,是食用菌中重要品种,也是当前国家大量食用品种之一,我国是香菇生产国,在香菇生产过程中主要是把粉碎后的实木作为基质,用于香菇栽培工作中。但是,因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这一种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制作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且表现出用料单一、配比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开发了一种新的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制造方法,旨在取得高效性香菇栽培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多可食用香菇产品。

于惠[5](2018)在《玉米秸秆预处理及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生产原料棉籽壳和木屑却逐年减少,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增加,需要寻求有效的代用料。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应用于食用菌栽培中,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利用。本文以推广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为目的,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工艺(氨处理+生物脱毒),以及处理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效果,得到以下结果:(1)木质素衍生物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含0.1-0.5 g/L的丁香醛、香兰素和4-羟基苯甲醛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草菇菌丝生物量分别降低7.46%-51%、28.86%-94.44%、38.21%-97.70%;平菇菌丝生物量分别降低15.17%-78.87%、4.17%-98.87%、8.64%-99.32%;香菇平菇菌丝生物量分别降低8%-84%、20.52%-98.30%、11.26%-98.09%。(2)木质素衍生物可降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活。在反应中分别添加0.1-0.5 g/L的丁香醛、香兰素和4-羟基苯甲醛,纤维素酶酶活分别降低了7.84%-19.68%、1.92%-39.82%、1.15%-19.25%;木聚糖酶酶活分别降低了62.46%-71.19%、61.49%-70.29%、57.58%-65.52%。(3)醋酸钙不动杆菌可以降解木质素衍生物。接种1%的醋酸钙不动杆菌培养2 d可使培养基中丁香醛含量降低到0.11 g/L,香兰素含量降低到0.10 g/L,4-羟基苯甲醛含量降低到0.01 g/L。(4)预处理有效提高秸秆酶解还原糖含量。玉米秸秆经3%氨常温处理4 d,再接种醋酸钙不动杆菌,发酵2 d,2-10目秸秆酶解后还原糖含量由0.332 g/g提升到0.433 g/g;10-35目秸秆酶解后还原糖含量由0.338 g/g提升到0.461 g/g。(5)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提高草菇、平菇和香菇的种植效益。相对于对照组,氨处理发酵秸秆的添加使得草菇的定植时间缩短了1.3 d,菌丝生长速率增加了1.13mm/d,满瓶时间缩短了3.4 d,生物学效率提高了74%,粗蛋白含量提高了9.30%,多糖含量提高了48.10%;对平菇的定植时间和满瓶时间没有显着影响,菌丝生长速率加快了0.32 mm/d,生物学效率提高了7.54%,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5.64%,多糖含量提高了22.79%;对香菇的定植时间、菌丝生长速率、满瓶时间、生物学效率及粗蛋白和多糖含量没有显着影响。

任羽[6](2018)在《浓香型白酒丢糟栽培食用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丢糟栽培食用菌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促进丢糟的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丢糟栽培食用茵研究相当有必要。本研究通过以多粮浓香型白酒丢糟为主料,常规培养料为对照,研究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菌丝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了适宜在丢糟中生长的食用菌品种及较适宜食用菌生长的丢糟配方,并以菌丝生长情况、生长周期、转化率及污染率为指标,开展以多粮浓香型白酒丢糟作为主要培养料生产栽培香菇配方的筛选,以香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对香菇品质做出评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考察酒糟栽培香菇的安全性,以及对丢糟菌糠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本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在丢糟含量65%-80%范围的配方中,菌丝的长势以及长速达到最好,长势优于对照配方,生长天数稍长与对照组;金针菇和鸡腿菇菌丝虽然长势良好,污染率较低,但其菌丝长速却明显慢于对照组,生长期较长,经济效益不高;杏鲍菇、真姬菇、鲍鱼菇在含有丢糟的配方中生长情况差,出现大面积污染。丢糟栽培香菇的最佳配方为:鲜丢糟72.5%、杂木屑17.5%、玉米粉9%、石膏粉1%,该配方栽培香菇,接种至满袋天数83.55d,头二茬菇产量平均达310.97g/袋,转化率达74.04%。丢糟配方香菇中粗蛋白显着高于杂木屑配方,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比值也高于杂木屑,且丢糟配方香菇中必需氨基酸种类相对齐全,氨基酸总含量也相对均衡。丢糟对香菇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与杂木屑配方不存在较大差异,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含硫化合物及八碳化合物。香菇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食用安全性限量,符合食品安全条例,表明丢糟栽培料与杂木屑栽培料均不会对香菇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丢糟菌糠营养丰富,具有饲料与植物肥料的潜力。这一研究为丢糟大规模生产食用菌提供了相应地理论基础。

王泽生,蔡丹凤,谢宝贵,陈君琛,黄志龙,林衍铨,廖剑华,陈美元[7](2016)在《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提出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确立了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李树明[8](2011)在《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体现出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在当前农民收入依然偏低、自然资源日益贫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高收益”的新型农业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在此背景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着的食用菌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可进行人工栽培的60多个食用菌品种中,双孢蘑菇是一个尤为重要和特殊的品种,具有栽种面积广、产量大、基料易获得、经济效益高等诸多特点,特别在推动出口贸易方面,更是其他食用菌品种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双孢蘑菇还是欧美食用菌产业发达国家的主栽品种和主要消费品种,在世界食用菌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对食用菌产业进行研究时,要特别注重对双孢蘑菇产业的经济研究。与双孢蘑菇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效率低下、单产较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双孢蘑菇生产为切入点,着眼于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问题,利用宏观和微观资料,综合运用统计比较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剖析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投入产出现状、成本收益情况、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等多方面内容,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提高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论文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三阶段DEA方法和SFA方法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4182和0.5752。影响菇农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蘑菇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蘑菇行业组织建设情况和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2)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DEA方法和SFA方法测算出的配置效率分别为0.3943和0.4421。影响菇农生产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菇农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情况、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和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3)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济效率差异明显,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着最适度规模。“小规模菇农”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于“中等规模菇农”和“大规模菇农”的经济效率,中等规模(5000m2左右)是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最佳规模点,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4)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江苏、广西、河南、四川、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西和吉林12个省区,2001-2009年,12个主产省区的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09%和89.36%。2001年12个主产区的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37454t和252467万元,2009年的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027604t和990157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72%和16.39%。(5)双孢蘑菇产业正在经历调整,经济效益日渐显着。2001-2007年,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均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之后产量和产值有所下滑,进入2009年,双孢蘑菇产量仍在下降,但产值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1年生产每t鲜菇可以创造3961元的经济价值,2009年每t鲜菇创造的经济价值上升到4883元,2009年栽种面积为3600m2(约占耕地6亩)的菇农,可以实现年利润71292元。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目前国内外关于双孢蘑菇产业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更为有限。本文针对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并找出了影响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一是从整体菇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双孢蘑菇生产经济效率,利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菇农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二是从不同生产规模的角度出发,将菇农划分为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三种类型,分别研究了不同规模菇农的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菌种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薄膜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菇农之间的经济效率差异,分析了影响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得出我国菇农的最佳生产规模。(2)拓展了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为了更加精准地测度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本文引入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三阶段DEA方法和SFA方法进行分析。在运用DEA方法方面:本文放宽了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采用了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在分析技术效率时,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剥离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干扰,测度出菇农的纯技术效率,并找出了影响投入松弛的环境因素;在测算菇农配置效率时,对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了适当修改,并引入了成本最小化假设下的传统DEA模型用于对配置效率的分析。在运用SFA方法方面:在分析菇农的技术效率时,采用一步SFA回归法,以避免由于两步法技术效率分布假设不一致所导致的参数估计无效和有偏,并选用理论基础更为广泛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在测算菇农的配置效率时,由于超越对数成本边界联立方程组中存在着“格林尼难题”,因此本文选择了具有自对偶性的C-D型随机成本函数进行估计,以便对配置无效率进行解释。(3)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后,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性;菇农在双孢蘑菇生产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要通过成本最小化来实现;菇农在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影响菇农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蘑菇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当地是否有蘑菇行业组织、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影响菇农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菇农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情况、政府开展蘑菇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家庭附近的公路等级;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济效率差异明显,我国菇农的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着最佳规模。

王锡琴[9](2011)在《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资源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油脂废渣是毛油加工成精油过程中的副产物,作为有机固废在国外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很普遍。近年来,发达国家在油脂废渣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精制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日臻完善。但中国在油脂废渣的资源化利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耗能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得率和性能均很差;有些属初加工生产,工艺简单,但存在产品纯度低的缺点;有些技术落后的地区油脂废渣被当作肥料,甚至当作废物丢弃。一方面油脂废渣数量巨大、长期闲置并且污染环境,目前还没找到经济有效的利用途径:另一方面,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急需寻找能显着降低生产成本的食用菌栽培替代原料。因此,如何把废弃油渣在食用菌产业上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尝试将菜籽油加工厂的废弃物——油脂废渣变废为宝,加以资源化利用,替代部分价格较高的棉籽壳、麦麸等传统食用菌原料,用来栽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几个食用菌品种,筛选出适合各食用菌品种生长的油脂废渣培养基适宜配方。该研究既可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又提高经济效益。为此,通过设计若干对比性试验,开展了油脂废渣在食用菌中资源化应用的研究,探讨了其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采用营养成分测试方法,通过对油脂废渣中的营养成分,中量、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及结果,分析其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可行性;2.采用重金属元素测试方法,通过对油脂废渣中重金属含量的测试及结果,分析其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安全性;3.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在食用菌液体、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油脂废渣,对平菇、姬菇、金针菇、黄背木耳和香菇5个菌种进行菌种生长影响的实验室试验和生产性试验;4.采用测定和记录方法,对比各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势、污染率,以及子实体的产量、生物学效率等;5.采用统计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6.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以油脂废渣为食用菌栽培料的资源化应用效果,筛选出添加油脂废渣的培养基适宜配方。在培养基的筛选试验设计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试验共采用5个食用菌品种,每个品种设6个处理,即1个对照(CK)和5个分别添加5%、10%、15%、20%、40%油脂废渣替代对照中的部分棉籽壳、麦麸作为营养料,对添加不同比例油脂废渣培养基中食用菌的生长进行筛选比较。2.考察培养基中油脂废渣作为氮源物质替代麦麸后的效果。试验中用油脂废渣逐步取代麦麸,添加量从0%增加至10%,配方中相应将麦麸量从10%减少至0%。3.考察培养基中油脂废渣作为碳源物质替代部分棉籽壳后的效果。梯度增加培养基中油脂废渣的添加比例,从10%增加到40%,同时相应将棉籽壳量从69%减少到39%。通过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脂废渣含有机质31.25%,腐殖酸19.48%,蛋白质1.32%,氨基酸总量0.40%,有效磷59mg/kg,有效钾60lmg/kg,pH为3.52。油脂废渣中营养物质丰富,呈弱酸性,非常适合作为食用菌营养料。2.油脂废渣在食用菌上的应用是安全的,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油脂废渣测定出含有微量的汞(Hg)、铅(Pb)、镉(Cd)、砷(As)、铬(Cr)重金属元素,其浓度全部都远远低于中国的有机肥农业行业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控制线,其控制线分别为5mg/kg、100mg/kg、3mg/kg、30mg/kg和300mg/kg,油脂废渣在食用菌中的应用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3.从菌丝生长速度分析,添加油脂废渣的培养基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同。添加了油脂废渣培养基的平菇、姬菇2个品种中,菌丝在生长速度和满瓶时间上与对照相比呈现微弱劣势;金针菇、黄背木耳和香菇3个品种中,油脂废渣添加量在5%-20%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和满瓶时间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的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制种周期。4.从食用菌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分析,加入5%油脂废渣的培养基质对平菇、姬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最好;加入15%油脂废渣的栽培基质对金针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最好;在培养基质中加入40%的油脂废渣栽培黄背木耳效果更好:在培养基质中加入10%的油脂废渣栽培香菇效果最好。5.不同培养料配方的食用菌产品效益对比分析,凡添加了油脂废渣的所有品种不同处理中,与对照相比,净产值和单位成本报酬经济指标都高,特别是添加了40%油脂废渣培养基栽培食用菌均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6.从综合因素考虑,适合平菇、姬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生长的培养基最适宜配方为:油脂废渣40%,棉籽壳39%,粗木屑20%,麦麸0%,石灰1%;适合香菇生长的培养基适宜配方为:油脂废渣40%,粗木屑53%,麦麸5%,硫酸镁1%,石膏1%。通过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油脂废渣培养基营养全面,碳氮比适宜,可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物质。凡是加入了油脂废渣的所有处理,均能正常发菌,成功培养出食用菌的子实体,可见油脂废渣是一种新型代料资源,可替代部分棉籽壳、麦麸等传统食用菌栽培原料。2.油脂废渣培养基可缩短菌种制种周期。油脂废渣中所含的磷、钾矿质元素对食用菌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油脂废渣培养基可以降低菌种污染率。油脂废渣中所含的大量有机质、腐殖酸对食用菌有生长刺激作用。4.油脂废渣栽培食用菌虽然在某些处理中产量并不突出,但因原料成本低廉,净产值和单位成本报酬指标较高,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王泽生,谢宝贵,陈君琛,上官舟建,林衍铨,陈美元,蔡丹凤[10](2011)在《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认为食用菌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展望了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二、香菇栽培代用料开发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菇栽培代用料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县域核心农业产业兴起的探究——以古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库区移民安置情况
二、古田食用菌的兴起
三、菌林矛盾的破解
四、“破题”农户贷款难
    1. 创新“仓单质押”新模式。
    2. 探索“民间契约+两权抵押”模式。
五、总结与展望

(2)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栽培品种愈加丰富
    1.2 生产技术日渐成熟
    1.3 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1.4 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1.5 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2 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菌种选育能力不足
    2.2 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2.3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2.4 产业化水平较低
    2.5 政策资金扶持不足
3 推进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通过科研创新提升选育能力
    3.2 推广代用料与机械降低成本
    3.3 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
    3.4 提升食用菌产品加工能力
    3.5 加大政府产业扶持力度
4 结论

(3)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香菇品种:
        1.1.2 栽培料
        1.1.3 采用袋料栽培
    1.2 试验处理
        1.2.1 配方中辅料加入石灰的试验处理
        1.2.2 配方中辅料未加入石灰的试验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有石灰作为辅料的配方的试验处理下菌草替代木屑菌丝生长情况
    2.2 未加入石灰作为辅料的配方的试验处理下菌草替代木屑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1 以麦麸为外加氮源的配方菌草替代木屑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2 以麦麸和尿素作为外加氮源的配方菌草替代木屑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3 以麦麸和黄豆粉作为外加氮源的配方菌草替代木屑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4 以玉米粉和麦麸作为外加氮源的配方以草代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5 优化的以草代木的配方菌草替代木屑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4)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及其制作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制作现状
二、一种新的香菇栽培基质辅料
三、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具体制作方法
四、结语

(5)玉米秸秆预处理及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秸秆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研究意义
    1.2 秸秆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发展现状
    1.3 秸秆的预处理
        1.3.1 木质纤维素化学组成
        1.3.2 秸秆预处理方法
        1.3.3 木质纤维素衍生物
        1.3.4 脱除抑制剂的方法
    1.4 食用菌栽培
        1.4.1 食用菌栽培前景
        1.4.2 食用菌种类
        1.4.3 栽培基质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主要内容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与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及栽培基质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食用菌菌种活化
        2.2.2 菌丝抑制率的测定
        2.2.3 醋酸钙不动杆菌对抑制剂的降解
        2.2.4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2.5 玉米秸秆预处理
        2.2.6 持水力的测定
        2.2.7 木质素衍生物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影响
        2.2.8 碳,氮元素含量的测定
        2.2.9 菌丝速率的测定
        2.2.10 食用菌的栽培
        2.2.11 食用菌理化指标的测定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木质素衍生物对菌丝的抑制
    3.2 木质素衍生物对酶活的影响
    3.3 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脱毒效果
    3.4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
        3.4.1 玉米秸秆氨处理
        3.4.2 玉米秸秆氨处理固态发酵
        3.4.3 预处理对秸秆持水力的影响
    3.5 食用菌的栽培
        3.5.1 培养料碳氮比的测定
        3.5.2 食用菌栽培结果
4 讨论
    4.1 结论
    4.2 本实验的创新点及不足
    4.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6)浓香型白酒丢糟栽培食用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
    1.2 我国食用菌主要栽培品种
    1.3 新型食用菌栽培料的开发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适宜丢糟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及其配方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菌种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料配方设计
        2.2.2 母种制作
        2.2.3 菌丝培养
    2.3 结果与分析
3 香菇配方优化及香菇品质评估
    3.1 实验材料
        3.1.1 试验菌种
        3.1.2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香菇栽培管理
        3.2.2 培养料营养成分测定
        3.2.3 香菇营养成分测定
        3.2.4 香菇氨基酸测定
        3.2.5 香菇风味物质检测
        3.2.6 香菇重金属含量检测
        3.2.7 香菇农药残留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配方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分析
        3.3.2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3.3.3 经济效益核算
        3.3.4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营养成分的影响
        3.3.5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氨基酸的影响
        3.3.5.1 不同配方香菇氨基酸的组分分析
        3.3.5.2 香菇中必需氨基酸与WHO/FAO氨基酸模式谱比较
        3.3.5.3 不同配方香菇RAA、RC及SRC评分
        3.3.6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风味物质的影响
        3.3.6.1 不同配方培养料香菇风味物质鉴定
        3.3.6.2 不同配方培养料香味风味聚类分析
        3.3.6.3 电子鼻对香菇的不同配方分析
        3.3.7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重金属的影响
        3.3.8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农药残留的影响
4 菌糠营养价值分析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果
    2.1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
    2.2 近年来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主要成果
3 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对比分析
    3.1 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现状
        3.1.1 国际学科发展现状
        3.1.2 国内方面
    3.2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的差距
        3.2.1 种质资源
        3.2.2 遗传育种
        3.2.3 栽培技术
        3.2.4 加工技术
4 食用菌学科发展趋势预测
    4.1 资源开发
    4.2 菌种选育与改良
    4.3 遗传规律研究
    4.4 栽培生理与栽培技术研究
    4.5 栽培基质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4.6 食用菌新机械
    4.7 食用菌功效
5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5.1 国内食用菌行业竞争加剧
    5.2 食用菌研发水平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5.3 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5.4 食用菌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5.5 综合性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6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6.1 政策导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6.2 产业升级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6.3 高新技术的应用驱动学科发展
    6.4 人才队伍及技术平台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保障
7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7.1 学科发展思路
        7.1.1 基本思路
        7.1.2 学科研究重点与热点
        7.1.2.1 种质资源领域
        7.1.2.2 食用菌遗传育种领域
        7.1.2.3 食用菌精致栽培技术
        7.1.2.4 新型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方的研究
        7.1.2.5 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
        7.1.2.6 食用菌产品有毒有害物残留分析研究
        7.1.2.7 低碳菌业研究,菌渣再利用技术研究
        7.1.2.8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7.1.2.9 食用菌产品开发领域
    7. 2 学科发展目标
8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
    8.1 食用菌基础研究
    8.2 精致菇业支撑技术研究
    8.3 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及设备研发
9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9.1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9.2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9.3 加大智能设施研发资金扶持力度
    9.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关于食用菌产业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食用菌产业的研究
        1.3.3 关于经济效率理论的研究
        1.3.4 关于经济效率实证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经济效率理论
    2.2 产业布局理论
    2.3 规模经济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2.5 小结
第3章 双孢蘑菇生产的现状分析
    3.1 双孢蘑菇的基本特点
        3.1.1 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3.1.2 双孢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3.1.3 双孢蘑菇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3.2 国外双孢蘑菇生产的现状分析
        3.2.1 国外双孢蘑菇生产的历史沿革与技术演进
        3.2.2 国外双孢蘑菇主产国的生产情况
    3.3 国内双孢蘑菇生产的现状分析
        3.3.1 双孢蘑菇生产的历史沿革与技术演进
        3.3.2 双孢蘑菇产量和产值的变动轨迹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4.1 实地调查设计
        4.1.1 样本点的选择
        4.1.2 调查问卷涉及的基本内容
    4.2 菇农生产目标的经济学解释
    4.3 双孢蘑菇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4.4 实地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4.5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技术效率分析
    5.1 分析方法的选定
    5.2 投入产出指标的设定
    5.3 环境变量的设定
    5.4 第一阶段DEA分析
    5.5 第二阶段DEA分析
    5.6 第三阶段DEA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我国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配置效率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经济效率的类型
        6.1.2 成本边界的分解
        6.1.3 研究方法的选择
    6.2 基于DEA方法的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配置效率分析
    6.3 基于SFA方法的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配置效率分析
    6.4 DEA和SFA的估计结果比较
    6.5 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比较
    6.6 小结
第7章 不同规模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经济效率分析
    7.1 菇农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
        7.1.1 规模的内涵及划分依据
        7.1.2 菇农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
    7.2 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营现状
        7.2.1 不同规模菇农的分布情况
        7.2.2 不同规模菇农的生产经营情况
    7.3 不同规模菇农的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7.4 不同规模菇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
        7.4.1 模型选择与数据特征
        7.4.2 模型结果
    7.5 不同规模菇农生产的配置效率分析
        7.5.1 不同规模菇农的随机前沿成本函数估计结果
        7.5.2 不同规模菇农的配置效率比较
        7.5.3 不同规模菇农的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6 不同规模菇农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7.7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资源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种类、组分及处理方法
        1.1.1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1.1.2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种类
        1.1.3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组分
        1.1.4 有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1.1.5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1.2 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1.2.1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特点
        1.2.2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1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1.3.2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1.3.3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3.4 食用菌产业需要大量的有机固废
        1.3.5 有机固废在食用菌产业上应用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油脂废渣的来源及治理现状分析
    2.1 油脂废渣的来源及成分
    2.2 油脂废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2.2.1 生产磷脂或低档的食品级粗磷脂
        2.2.2 生产脂肪酸和甘油
        2.2.3 制备生物柴油
        2.2.4 制造肥皂、防水沥青、脱膜剂、吸附剂等化工产品
        2.2.5 直接掺入饼粕用作饲料
        2.2.6 制备复合肥料或直接用作农用有机肥料
        2.2.7 焚烧及其它处理
        2.2.8 油脂废渣的综合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脂废渣的成分测试及其在食用菌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油脂废渣的营养成分测试及结果分析
        3.1.1 蛋白质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1.2 有机质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1.3 腐殖酸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1.4 氨基酸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2 油脂废渣的中量、微量、重金属含量成分检测及结果分析
        3.2.1 中量、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
        3.2.2 重金属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
        3.2.3 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安全性分析
    3.3 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资源化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3.1 油脂废渣来源广、数量大且成本低廉
        3.3.2 食用菌产业急需能降低成本的替代原料
        3.3.3 油脂废渣营养成分适合栽培食用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脂废渣对液体食用菌菌种生长的影响研究
    4.1 食用菌常见品种的特性
        4.1.1 平菇的特性
        4.1.2 姬菇的特性
        4.1.3 金针菇的特性
        4.1.4 黄背木耳的特性
        4.1.5 香菇的特性
    4.2 试验材料
        4.2.1 供试食用菌菌种及主要特性
        4.2.2 供试培养基
        4.2.3 供试油脂废渣
    4.3 试验方法
        4.3.1 加油脂废渣的食用菌菌种驯化试验
        4.3.2 摇瓶菌种培养
        4.3.3 不同培养时间的菌种培养
    4.4 分析测定
        4.4.1 菌丝干重测定
        4.4.2 pH值测定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食用菌菌种在添加油脂废渣的固体培养基中的驯化
        4.5.2 不同油脂废渣添加量对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4.5.3 培养时间对菌丝生长及pH值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脂废渣培养基在食用菌中的应用技术试验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食用菌菌种
        5.1.2 供试原料
        5.1.3 试验器材
        5.1.4 试验设计
    5.2 母种菌种的制备
        5.2.1 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法
        5.2.2 培养基的灭菌与消毒
        5.2.3 母种的接种与培养
    5.3 以油脂废渣为营养料的原种菌种制备
        5.3.1 试验设计
        5.3.2 原种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
    5.4 以油脂废渣为营养料的栽培种菌种配方及制备
        5.4.1 试验设计
        5.4.2 试验处理
        5.4.3 试验过程
    5.5 出菇试验
        5.5.1 食用菌各品种的出菇管理
        5.5.2 食用菌各品种子实体生长状况测定
    5.6 油脂废渣培养基的食用菌生产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5.6.1 食用菌菌丝生长试验结果与分析
        5.6.2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出菇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5.6.3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食用菌产品效益对比分析
        5.6.4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10)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食用菌学科发展概况
    1.1 国际食用菌学科发展概况[1-7]
    1.2 中国食用菌学科发展概况[2-10]
    1.3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概况[2]
        1.3.1 种质资源
        1.3.2 遗传育种
        1.3.3 栽培技术
        1.3.4 加工技术
2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的差距
    2.1 种质资源
    2.2 遗传育种
    2.3 栽培技术
    2.4 产品加工
        2.4.1 加工技术原始创新不足, 系统性不够
        2.4.2 食用菌加工的科研滞后于生产
        2.4.3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产品加工市场推广力量薄弱
        2.4.4 高品质、高功效、高附加值食用菌功能营养保健产品的研发严重滞后
3 食用菌学科发展趋势展望
    3.1 资源开发研究
    3.2 菌种选育与改良
    3.3 遗传规律研究
    3.4 栽培生理与栽培技术研究
    3.5 栽培基质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3.6 食用菌新机械
    3.7 食用菌功效的挖掘
    3.8 产品和工艺向标准化、商品化和国际化发展
4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
    4.1 食用菌种质资源学领域
    4.2 食用菌遗传育种领域
        4.2.1 新品种选育方面
        4.2.2 育种技术方面
        4.2.3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4.3 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4.3.1 食用菌工厂化等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4.3.2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参数的中央监控系统研究
        4.3.3 新型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方的研究
        4.3.4 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
        4.3.5 对食用菌生产原料污染及废料处理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调查研究
        4.3.6 低碳菌业研究, 菌渣再利用技术研究
        4.3.7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4.4 食用菌产品开发领域
        4.4.1 珍稀食用菌功能营养食品与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4.4.2 珍稀食用菌活性物质提取与加工产品开发
        4.4.3 珍稀食用菌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
        4.4.4 珍稀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
5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6 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对策与建议
    6.1 政策引导, 资金扶持
    6.2 强化科技支撑
    6.3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6.4 加强食用菌人才队伍的建设
    6.5 迫切需要开展研究的领域
        6.5.1 食用菌基础研究
        6.5.2 食用菌产业联盟的支撑技术研究
        6.5.3 精致菇业支撑技术研究

四、香菇栽培代用料开发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县域核心农业产业兴起的探究——以古田为例[J]. 赵昊,马泽宁,张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21(12)
  • [2]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赵建,田丽莹,周凡琦. 中国食用菌, 2021(04)
  • [3]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技术初探[J]. 钟华,李莉,秦雪,陶文广. 耕作与栽培, 2020(05)
  • [4]香菇栽培基质辅料及其制作方法[J]. 曹群峰. 祖国, 2018(14)
  • [5]玉米秸秆预处理及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D]. 于惠.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6]浓香型白酒丢糟栽培食用菌应用研究[D]. 任羽. 西华大学, 2018(02)
  • [7]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王泽生,蔡丹凤,谢宝贵,陈君琛,黄志龙,林衍铨,廖剑华,陈美元. 海峡科学, 2016(01)
  • [8]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D]. 李树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4)
  • [9]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资源化技术研究[D]. 王锡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2)
  • [10]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王泽生,谢宝贵,陈君琛,上官舟建,林衍铨,陈美元,蔡丹凤. 海峡科学, 2011(01)

标签:;  ;  ;  ;  

香菇栽培替代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