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分手过程

三体分手过程

一、Three Body Breakup Process(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月姣[1](2021)在《“永劫回归”的历史与文学——试论骆以军小说《明朝》》文中研究指明骆以军的长篇新作《明朝》采用了科幻小说的形式,而又不同于类型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借用刘慈欣的《三体》世界观,骆以军用"降维"和"微缩"等概念来重新演绎了离散经验,串联起三个互为隐喻的意义世界:古典的明朝、当下的台湾、未来的"明朝星球",每一个都是前者的虚拟仿真,或"赝品",以此指涉当代台北人的存在状态,即"永劫回归"的体验。与此同时,这种科幻书写也事关文学本体,道出骆以军目前所面临的写作困境。

汤唯伟[2](2021)在《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性别叙事研究 ——以银河奖获奖作品为例》文中认为

王博[3](2021)在《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的教材翻译与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种传统拳种,其风格刚猛迅捷,在内家拳中独具特色。不仅如此,形意拳还蕴含着诸如哲学、美学、医学等中华文化元素,形意拳外练武功,内练精神,吸引了愈来愈多国内外爱好者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既是形意拳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也能够丰富对外汉语教学,以此吸引更多外国人学习形意拳,并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但从教材翻译的角度看,形意拳的翻译作品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翻译缺乏规范性,文化阐释不足,导致外国读者产生误读的现象。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形意拳、促进对外汉语中的形意拳教学,规范与提高形意拳教材的翻译与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对外汉语为研究视角,以形意拳教材中的重点动作名称术语、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特殊句子等为翻译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手段,在文化关联的基础上对形意拳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翻译以及案例分析,并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形意拳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相关传播策略并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形意拳及其教材简介。主要对形意拳进行介绍,并分析形意拳教材文本的特点、翻译的重点以及难点。第三部分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教材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功能学派翻译目的理论,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背景,分析形意拳教材翻译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策略。第四部分《形意拳段位教程》的翻译案例分析。主要从词、短语、篇章三个层面分别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形意拳的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分析形意拳传播现状和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目的、途径和内容,形意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以及二者协同发展的策略,并进行教学设计。第六部分结语。总结全文观点,指出研究不足之处。

陈纪纲[4](2021)在《大幕将落,为何不能来一次华丽转身?——许垚投毒杀人案的心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2月25日晚,被投毒入院的游族网络公司董事长林奇因救治无效去世,一个年轻的生命带着诸多未竟的梦想和亲友粉丝的祝福去了天堂,而投毒者许垚的行为,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困惑与思索。为什么不能同行,就要毁灭对方?智商那么高、能力那么强,到哪里不是一样,为什么非得要在一个关系里纠缠?一个法律专家,在产生过节纠纷之后,为什么不谈判,不诉讼,却要采取这么狠毒的方式来杀害对方,也毁了自己?

钟健[5](2020)在《现代汉语不及范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作为一个语言学中的范畴,比较的语义内容、表达比较的句法形式是语言学界长期探索的课题。在汉语的比较句式中,学界将研究焦点集中在“比”字句上,对其他比较句式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不及范畴——表示“不及”义的比较句式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缘起、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并从比较范畴的语义分类、不及范畴的归属和不及范畴的成员三个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学界对表示“不及”义比较句式的研究以“不如”句和“没有(没)”句为主,除了这两种句式外,不及范畴的成员还包括以“莫如”、“比不上”、“赶不上”、“比不得”、“不及”、“次于”、“低于”、“小于”、“少于”为比较标记的比较句以及无比较标记比较句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不及范畴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第二章建立了现代汉语的不及范畴,对“不及”的含义、性质、成员进行了分析。不及范畴的成员,在语义上要符合比较主体在程度量值上低于比较基准这一特征,在句法上要求具备比较主体、比较基准和比较标记(或比较结果)等成分。在范畴化的原型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把不及范畴的成员分为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其中典型成员包括“不如”句、“没有(没)”句、“不及”句和“比不上”句。指出了不及范畴成员的语序“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比较结果”对应所描述的事件的顺序,体现了顺序象似性。第三、四、五章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不及范畴的典型成员——“不如”句、“没有(没)”句、“不及”句、“比不上”句进行了细致地描写。结构特征方面,分析了各成员的结构形式,统计了各形式在北京大学当代文学语料库中的数量。分析了各成员构成成分的句法特点,包括充当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的句法成分、比较标记的词类或结构、充当比较结果的句法成分、充当比较点的句法成分以及比较点的位置。语义特征方面,概括了各成员的语义;分析了各成员构成成分的语义特点,具体包括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的语义限制、语义特殊性;比较点的隐含及规律;比较结果的程度性、语义积极性、语义模糊性和语义指向;比较结果前指示代词的使用情况和作用。语用功能方面,分析了各成员的话题结构:当比较点位于句首时,充当全句的话题;当比较主体和比较点不能分离为两个单位时,二者共同作话题;其他情况下均由比较主体作话题。从各成员比较结果中量度形容词所占的比例来看,“没有(没)”句倾向于客观的比较;“不如”句、“不及”句和“比不上”句倾向于主观的比较。从各成员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频率来看,不及范畴典型成员在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上的使用倾向为:“不及”句>“不如”句>“比不上”句>“没有(没)”句,排在前面的倾向于书面语体,排在后面的倾向于口语语体。第六章对不及范畴的两个特殊成员——“A不如B,B不如C”和“A连B都/也/还不如”进行了研究。“A不如B,B不如C”的语义旨在说明各比较项中C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语用方面这个句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表现了说话人的观点想法、态度感情:当A、B、C的量级关系符合人们的常规认知时,表达说话者对C项的强调;当A、B、C的量级关系不符合人们的常规认知时,表达说话者无奈、调侃、讽刺等不同的态度感情。“A连B都/也/还不如”的语义为说话人预设A、B处于同一个语义量级中,如果将量级中的成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根据认知常规或说话人的个人看法,A在量级中的位置应该高于B,而实际的比较结果却是A低于B。在语用功能方面,这个句式主要表达反预期的话语信息以及对比较主体的贬斥。第七章是结论,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了现代汉语不及范畴,对不及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了描写,对特殊成员进行了分析。不及范畴的建立,深化了对比较范畴的认识,为汉语中其他语义句法范畴的建构和深入探讨提供了参考,为对外汉语“不及”义比较句式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崔倓然[6](2020)在《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的文本运营及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17年,微信公众号的注册总量已超过2000万。然而与公众号数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竞争、内容同质化、两极分化等问题。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是公众号的重要类型之一,“新世相”作为典型的情感类微信公众号,创立于2015年10月,核心受众为18—29岁的都市女性。据新榜统计,自2015年11月5号纳入样本库起,截至2019年12月8日,“新世相”预估活跃粉丝数达100万以上。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新世相”发布的578篇推文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在阐述微信公众号发展概况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新世相”的概况、定位与核心受众。文本内容是传播策略的载体与直观表现,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在传播学理论为核心理论的前提下,创新性地结合符号学、叙事学这个跨学科的新维度,分析“新世相”的文本内容运营特点,并由此递进至“新世相”的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文本内容与传播策略间的联系,从用户运营、商业运营两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策略。研究并总结“新世相”文本内容运营及传播策略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以期为情感类公众号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研究发现,精准洞察核心受众心理、拥有明确定位是运营好微信公众号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将内容与互动传播、情感传播相结合,是“新世相”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新世相”在文本内容运营和传播策略方面也逐渐暴露出内容脱离生活、标题夸大偏激、情怀营销过度、弱化广告主中心地位等问题,建议适当扩大内容范围,使文章更“接地气”;在商业传播中根据产品定位,制定不同的传播推广策略,加强广告主品牌露出;细分用户群体并针对性运营,增加用户忠诚度,使公众号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禹精超[7](2020)在《唐宋《玉楼春》词研究》文中指出《玉楼春》是唐宋时期最流行的词调之一。这一时期的许多着名词人,如顾夐、柳永、欧阳修、晏殊、晏几道、辛弃疾等人,都对《玉楼春》调进行了深入地创作,留下了大量佳作传世。本文便以《玉楼春》这一流行词调作为研究对象,对唐宋时期的《玉楼春》词作进行一个整体的探究。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玉楼春》调的起源、异名和宫调问题。《玉楼春》调是五代时期西蜀花间派词人取唐诗句中“玉楼春”三字创制而成,其异名数量高达16个,宫调有双调、高平调、仙吕调、般涉调、林钟商和大石调6种。第二章主要分析和梳理唐宋《玉楼春》调的格律体式、句法章法和用韵声情。《玉楼春》属小令词调,体式共有12种,以56字、平起6韵为正体,代表作是李煜的“晚妆初了明肌雪”。作为齐言体词调,全篇由8个七字句构成,句法整饬。该调韵脚较密,通篇押仄韵,一韵到底,极少换韵,不少词作还押入声韵,以至声情沉重压抑,适合表达忧愁、怅然、感伤的情感。第三章主要从创作概况、题材内容和成就影响等方面对唐宋《玉楼春》词的创作进行研究。唐宋时期共有107位词人创作了325首《玉楼春》词作,加上15首无名氏词作,共计340首。这340首词作内容十分广泛,以写景、咏物、闺阁、祝寿和唱和为主要题材。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豪气词。

田烨[8](2020)在《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有着巨大的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代表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和英美科幻文学的“新浪潮运动”催生的围绕性别、种族、殖民、科技和生态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流派。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它指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整个科幻小说史的重读。为解决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含糊不清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女性主义科幻小说作为文学流派和批评方法两个角度切入。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言梳理、归纳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内容和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的发展。首先梳理三次女性主义浪潮,总结每次浪潮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作家、流派,探讨女性在争取自由平等之路上的种种诉求;提炼科幻小说的原型核心,回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史,并结合相关时代分析每一阶段科幻小说的历史语境和作品特点。然后罗列各时期比较着名的、能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科幻小说作品,并探讨这些作品出现的背景和特点。最后对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争议进行分析,比较其作为文学流派与批评方法的原因、特点。第二章以女性主义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来研究其内涵。首先回顾传统科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边缘地位和在男性中心价值观下“性对象”与“女反派”的形象模式,体现传统科幻小说对女性的漠视。然后对20世纪60—70年代爆发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流派的“思想实验”性质进行说明;最后进行具体的作品分析,总结出“性别认同”“双性同体”“种族殖民”“赛博格”等常见的主题,表现这种流派鲜明的风格。第三章以女性主义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来讨论其内涵。首先介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背景、格局、方法和原则,为之后的批评打下理论基础。然后选取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初创期、兴起期、爆发期和平缓期中的代表作,进行示范分析,建立“他者身份”“女性主义乌托邦”“黑人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女性主义科幻批评理论体系。结语对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内涵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

张巍[9](2020)在《主体的相遇与生成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重构》文中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精神分析领域发生了一种主体间转向,即从单人心理学范式走向双人心理学范式。现如今,主体间取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成为当代精神分析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主体间视角为基础,借鉴现象学、古典实用主义和动力系统理论等资源,提出心智三层级模型(内心维度)和双人互动的多重交流模型(人际维度),尝试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整合与重构。在内心维度上,人与世界的直接互动为依赖于表征的“旁观者模式”奠基。从种系演化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更为明显:身体(不依赖于表征的直接互动)为逐渐发展出的潜意识(有表征、无觉知)和意识(有表征、有觉知)活动提供了基础。由于表征的出现,有机体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内部世界,能够对互动进行模拟,发挥一种“替代行动”的作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现实,为创造性和幻想提供有利条件。更进一步地,可以将个体的心智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级:身体、潜意识和意识。身体作为最底层,一方面作为连接内外世界的“中介”,另一方面表现为一种知觉—运动能力(身体图式),实现与世界的直接互动。潜意识作为中间层,包含亚符号和符号的表征。在精神分析领域中,前者主要涉及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模式或策略,后者主要与自体表征与内部他人(或客体表征)有关。意识位于最高层,与语言密切相关。其可以通过觉察和反思,对身体和潜意识进行自上而下的调节。在人际维度上,从心智的三层级模型出发,可以将人际间的交流方式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即身体—身体、身体—潜意识、身体—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意识和意识—意识。在人际互动中,布伯区分的“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可以视为最基本的两种互动模式,其普遍存在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密关系中。“我—它”关系可以通过语言、情绪和身体行动等途径来进行,实现对他人的操纵;“我—你”关系的实现则意味着全身心投入对话之中,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情感调谐。在兼顾人际维度和内心维度的思路下,本文对个体发展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新的解读。在发展过程中,个体在关联与个体化的辩证张力中被塑造。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中的安全型依恋互动是“我—你”关系模式的典型示例。当安全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个体可能会使用索取、顺从、回避和控制策略,“我—它”关系模式在其中反复上演。在自恋需要的获取上,理想情况是母婴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自恋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个体会倾向于建立好高骛远的目标、在人际互动中控制或操纵他人来获得价值感。在同伴关系中,通过相似性(及伴随的差异性)体验,个体与他人可以更顺畅地分享内部世界的体验,促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关系,克服孤独感,并融入更大的团体或集体,促进自体的发展。在亲密关系中,融洽的性行为有助于伴侣双方维持关系,不融洽的性行为可能会成为“权力争夺”的战场,“我—它”关系模式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从个体化角度来看,理想的情况下,个体与他人的边界维持着动态平衡,相处融洽,表现出一种独处的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下,双方的边界会出现问题:或者是边界消解、模糊,个体成为他人的附庸或者他人成为我的附属品;或者是联结切断,造成孤独或“虚假的独立”。这些不同类型的互动都“积淀”在个体的内部世界中,形成“多重内部回路”或“多重内部工作模型”,使心灵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在本文的整合视角下,精神分析治疗发生于分析师与来访者组成的主体间系统之中。在前反思的互动层面上,分析师需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来访者的改变提供榜样,如对使用回避和顺从策略的来访者提供支持,对使用索取和控制策略的来访者限定边界。在反思的觉察层面上,分析师可以帮助来访者从当前的互动中“退后一步”或“按下暂停键”,看到互动的其他可能性。这可以通过简要“复述”来访者的叙述、解释来访者的互动策略、解释来访者的其他材料(如情绪状态),以及录像后进行回放和分析等方式实现。此外,精神分析治疗的推进不仅发生在相对安静的时刻里,还在一些特殊时刻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相遇时刻、情感突出时刻和关系破裂后的修复时刻。未来的精神分析研究在密切关注临床经验的同时,需要继续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对话。

李静茹[10](2019)在《《三体》三部曲的英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体》三部曲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在文革期间,由于一次偶然的电波发射,人类引发了三体文明的入侵。在与三体文明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中,人类发现了宇宙的黑暗现实,并最终毁灭于宇宙的黑暗森林打击之下。《三体》第一部《三体》于2015年8月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和多个奖项提名,《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也于2017年获得了轨迹奖最佳长篇。可以说,《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走出去的里程碑之作。《三体》系列英译版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这不仅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窗口,而且增强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对我们从事海外汉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体》在海外的热销离不开其译者的努力。《三体》第一部《三体》和第三部《死神永生》的英译由美籍华人科幻作家刘宇昆负责,《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的英译则由美籍科幻小说翻译家Joel Martinsen完成,两位都是非常杰出的科幻小说翻译者。本文从文学表达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英译版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原文的中国特色和科幻性,找出英译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较于之前论文以某一翻译理论为指导或仅分析某一部小说而言,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了整个《三体》三部曲英译本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论文主体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章从科幻新造词和科幻场景两个方面分析《三体》系列英译本的科幻性,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手段,评析译者在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第二章从中国文化特色、中国语言特色两个方面分析《三体》英译本中的中国特色,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手段,评析译者在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第三章对《三体》三部曲翻译特点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对《三体》三部曲英译本的改写情况做了分析和归纳。

二、Three Body Breakup Proces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ree Body Breakup Process(论文提纲范文)

(3)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的教材翻译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形意拳的翻译研究方面
        1.3.2 形意拳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研究方面
        1.3.3 研究不足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形意拳及其教材简介
    2.1 形意拳简介
    2.2 形意拳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2.3 形意拳教材的语言特点
    2.4 形意拳教材的翻译难点
    2.5 形意拳教材的翻译重点
第三章 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教材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1 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教材翻译的原则
        3.1.1 目的性原则
        3.1.2 可接受性原则
        3.1.3 文化导向原则
    3.2 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教材翻译的方法
        3.2.1 音译法
        3.2.2 直译法
        3.2.3 意译法
        3.2.4 解释性译法
        3.2.5 合译法
        3.2.6 增译法
第四章 《形意拳段位技术教程》案例分析
    4.2 词的翻译
        4.2.1 动作术语词的翻译
        4.2.2 富有中国文化的词的翻译
        4.2.3 方向词的翻译
    4.3 句子的翻译
        4.3.1 短句的翻译
        4.3.2 谚语的翻译
        4.3.3 晦涩句子的翻译
    4.4 篇章的翻译
        4.4.1 保持篇章内容的一致性
        4.4.2 把握篇章的整体基调
第五章 形意拳的国际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
    5.1 形意拳的国际化传播
        5.1.1 形意拳国际化传播的现状
        5.1.2 形意拳国际化传播的目的
    5.2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5.2.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5.2.2 对外汉语教学的途径和内容
    5.3 形意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5.3.1 形意拳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补充
        5.3.2 对外汉语教学是形意拳传播的重要途径
    5.4 形意拳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协同发展策略
    5.5 形意拳武术文化课设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形意拳段位技术教程》第三、四段位翻译(中英对照)
附录二 “形意拳体验日”活动策划方案
附录三 “形意拳体验日”活动责任分工表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大幕将落,为何不能来一次华丽转身?——许垚投毒杀人案的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梦想,同样的结局
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
正常的人往前走,病态的人停下来
消灭对方,意味着主动、彻底地终结关系
停留在过去纠缠不休,永远也得不到未来的幸福
人世间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缺少爱而造成的

(5)现代汉语不及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1.3 研究现状
        1.3.1 比较范畴的语义分类研究
        1.3.2 不及范畴的归属研究
        1.3.3 不及范畴的成员研究
    1.4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4.1 研究理论
        1.4.2 研究方法
        1.4.3 语料来源
第2章 不及范畴的建立
    2.1 “不及”的含义
    2.2 “不及”是语义——句法范畴
    2.3 不及范畴的成员
        2.3.1 有比较标记的成员
        2.3.2 无比较标记的成员
        2.3.3 有争议的成员
    2.4 以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认识不及范畴
    2.5 句法象似性与不及范畴
    2.6 小结
第3章 “不如”句研究
    3.1 “不如”句的结构特征
        3.1.1 “不如”句的结构形式
        3.1.2 “不如”句构成成分的句法特点
    3.2 “不如”句的语义特征
        3.2.1 “不如”句的语义
        3.2.2 “不如”句构成成分的语义特点
    3.3 “不如”句的语用功能
        3.3.1 “不如”句的语用结构
        3.3.2 “不如”句的语体分布
    3.4 小结
第4章 “没有(没)”句研究
    4.1 “没有(没)”句的结构特征
        4.1.1 “没有(没)”句的结构形式
        4.1.2 “没有(没)”句的构成成分的句法特点
    4.2 “没有(没)”句的语义特征
        4.2.1 “没有(没)”句的语义
        4.2.2 “没有(没)”句构成成分的语义特点
    4.3 “没有(没)”句的语用功能
        4.3.1 “没有(没)”句的语用结构
        4.3.2 “没有(没)”句的语体分布
    4.4 小结
第5章 “不及”句和“比不上”句研究
    5.1 “不及”句研究
        5.1.1 “不及”句的结构特征
        5.1.2 “不及”句的语义特征
        5.1.3 “不及”句的语用功能
    5.2 “比不上”句
        5.2.1 “比不上”句的结构特征
        5.2.2 “比不上”句的语义特征
        5.2.3 “比不上”句的语用功能
    5.3 “不如”句、“没有(没)”句、“不及”句、“比不上”句的比较
        5.3.1 结构特征的比较
        5.3.2 语义特征的比较
        5.3.3 语用功能的比较
第6章 不及范畴的特殊成员研究
    6.1 A不如B,B不如C
        6.1.1 “A不如B,B不如C”的结构特征
        6.1.2 “A不如B,B不如C”的语义特征
        6.1.3 “A不如B,B不如C”的语用功能
    6.2 A连B都/也/还不如
        6.2.1 “A连B都/也/还不如”的语义特征
        6.2.2 “A连B都/也/还不如”的语用功能
第7章 结论
    7.1 本文的创新点
        7.1.1 现代汉语不及范畴的建立
        7.1.2 不及范畴典型成员的描写
        7.1.3 不及范畴特殊成员的分析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6)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的文本运营及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创新之处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情感类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1.5.2 关于“新世相”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1.5.3 关于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研究
2 微信公众号概述
    2.1 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概况
    2.2 微信公众号的商业运营模式
        2.2.1 广告
        2.2.2 电商
        2.2.3 知识付费
        2.2.4 内容打赏
    2.3 微信公众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3.1 迎战短视频,阅读量与转化率面临挑战
        2.3.2 缺乏推荐算法,难以精准把握受众兴趣
        2.3.3 高度饱和,同质化严重
        2.3.4 长图文形式为主,缺乏多媒介形态
        2.3.5 多平台分流,注意力夺取成本攀升
    2.4 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概述
3 “新世相”的文本内容运营
    3.1 “新世相”的内容选题
    3.2 “新世相”的标题写作技巧
        3.2.1 像似符在场景化标题写作中的的运用
        3.2.2 指示符在指代式标题写作中的的运用
    3.3 “新世相”的文本及伴随文本分析
        3.3.1 “新世相”文本的叙事分析
        3.3.2 “新世相”的伴随文本分析
    3.4 “新世相”文本内容现状的问题及建议
        3.4.1 部分内容脱离生活,片面迎合受众
        3.4.2 标题过于夸张,文不对题
4 “新世相”的传播策略
    4.1 多样化的互动传播
        4.1.1 “新世相”的用户运营策略
        4.1.2 “新世相”互动传播的形式
    4.2 商业推广中的情感传播策略
        4.2.1 “新世相”的商业运营策略
        4.2.2 “新世相”诉诸感性的广告传播技巧
    4.3 “新世相”传播策略现状的问题及建议
        4.3.1 仪式感包装过度
        4.3.2 诉诸感性过度,并非适用任何推广
        4.3.3 弱化了广告主在传播事件中的地位
5 结论
    5.1 精准洞察明确定位
    5.2 互动沟通情感交流
    5.3 利用优势多元发展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唐宋《玉楼春》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玉楼春》词调源流研究
    1.1 《玉楼春》本事考
        1.1.1 《玉楼春》调名起源
        1.1.2 《玉楼春》调名归属
    1.2 《玉楼春》异名考
        1.2.1 《玉楼春》异名的数量
        1.2.2 《玉楼春》异名的分析
    1.3 唐宋《玉楼春》词数量考
        1.3.1 370 首中出现问题的《玉楼春》调作品
        1.3.2 370 首中应当剔除的非《玉楼春》调作品
        1.3.3 370 首中遗漏未收的《玉楼春》调作品
    1.4 唐宋《玉楼春》词音乐考
第二章 唐宋《玉楼春》词调体制研究
    2.1 唐宋《玉楼春》调的格律体式
        2.1.1 清人对唐宋《玉楼春》调格律体式的研究
        2.1.2 今人对唐宋《玉楼春》调格律体式的研究
        2.1.3 唐宋《玉楼春》调格律体式的归纳
    2.2 唐宋《玉楼春》调的句法与章法
        2.2.1 唐宋《玉楼春》调的句法
        2.2.2 唐宋《玉楼春》调的章法
    2.3 唐宋《玉楼春》调的用韵声情
第三章 唐宋《玉楼春》创作研究
    3.1 唐五代《玉楼春》的创作
        3.1.1 唐五代《玉楼春》词的创作概况
        3.1.2 唐五代《玉楼春》词的题材内容
        3.1.3 唐五代《玉楼春》词的成就影响
    3.2 北宋《玉楼春》的创作
        3.2.1 北宋《玉楼春》词的创作概况
        3.2.2 北宋《玉楼春》词的题材内容
        3.2.3 北宋《玉楼春》词的成就影响
    3.3 南宋《玉楼春》的创作
        3.3.1 南宋《玉楼春》词的创作概况
        3.3.2 南宋《玉楼春》词的衰退
        3.3.3 南宋《玉楼春》词的成就
        3.3.4 宋代无名氏《玉楼春》词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的发展
    第一节 女性主义与科幻小说的发展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
        二、科幻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发展
        一、曙光初现的初创期
        二、奠定基础的兴起期
        三、群星璀璨的爆发期
        四、稳步发展的平缓期
    第三节 文学流派还是批评方法?
        一、自觉的女性主义创作
        二、多元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二章 作为文学流派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
    第一节 传统科幻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
        一、边缘中的边缘
        二、性对象与女反派
    第二节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思想实验
        一、何谓“思想实验”
        二、在想象中重构现实
    第三节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流派的主题
        一、性别认同
        二、双性同体
        三、种族殖民
        四、赛博格
第三章 作为批评方法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
    第一节 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格局
        二、批评策略与文本选择
    第二节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性别批评
        一、他者身份
        二、女性主义乌托邦
    第三节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的其他批评
        一、黑人文学批评
        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主体的相遇与生成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导论:精神分析的主体间“诉求”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转向
        一、从单人心理学到双人心理学
        二、主体间转向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主体间取向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
        一、斯托罗洛、阿特伍德、奥林奇和布兰德沙夫特
        二、阿隆、本杰明和奥格登
        三、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
        四、毕比和拉赫曼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模型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模型
第二章 心灵:相对独立的内部世界
    第一节 表征的派生地位
        一、作为核心概念的表征
        二、一种无表征的“认识论”
    第二节 演化心灵的三阶段
        一、身体:与环境的直接互动
        二、潜意识:表征及其自动化
        三、意识:觉知及其调控
    第三节 内部回路与外部回路
    第四节 小结:“私密空间”
第三章 人际:“共在”中的个体与他人
    第一节 心智三层级模型
        一、作为动力系统的心智
        二、最底层:身体
        三、中间层:潜意识
        四、最高层:意识
    第二节 人际交流的基本形式
        一、6种基本交流形式
        二、几点重要说明
    第三节 人际互动中的基本模式
        一、两类基本关系模式:“我—它”与“我—你”关系
        二、“我—它”关系与“我—你”关系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小结:生成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 个体发展:关联与个体化的辩证张力
    第一节 关系之网:人际互动的“战场”
        一、亲子关系
        二、同伴关系
        三、亲密关系
    第二节 个体化:他人与我的界限
        一、相对独立的“我”
        二、多重自体与连续自体
    第三节 小结:发展的两条线索
第五章 治疗策略:反思与前反思的互补
    第一节 治疗的总体原则
    第二节 互动:前反思层面的模式更替
        一、提供支持
        二、限定边界
        三、治疗中的特殊时刻
    第三节 “慎思”:反思层面的自体调节
        一、反思的重要性
        二、针对具体策略的解释
        三、在困境或危机中促进反思
    第四节 小结:整合视角下的精神分析治疗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三体》三部曲的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三体》三部曲科幻新造词与科幻场景翻译分析
    1.1 《三体》三部曲中的科幻新造词
        1.1.1 《三体》中的科幻新造词
        1.1.2 《黑暗森林》中的新造科幻词
        1.1.3 《死神永生》中的科幻新造词
    1.2 《三体》三部曲中的科幻场景翻译
        1.2.1 与外星文明有关的科幻场景
        1.2.2 与未来人类社会有关的科幻场景
        1.2.3 与异维空间有关的科幻场景
第二章 《三体》三部曲中国特色翻译分析
    2.1 《三体》三部曲中的中国文化特色
        2.1.1 《三体》三部曲中的历史文化
        2.1.2 《三体》三部曲中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2 《三体》三部曲中的中国语言特色
        2.2.1 成语
        2.2.2 俗语
        2.3.3 谐音词
第三章 《三体》三部曲的翻译特点及改写
    3.1 《三体》三部曲的翻译特点
        3.1.1 科幻新造词和科幻场景上的翻译特点
        3.1.2 中国特色的翻译特点
        3.1.3 《三体》三部曲翻译特点的总结
    3.2 《三体》三部曲的改写
        3.2.1 涉嫌女性歧视的部分
        3.2.2 涉及未知信息的部分
        3.2.3 有关血腥暴力的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Three Body Breakup Process(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劫回归”的历史与文学——试论骆以军小说《明朝》[J]. 欧阳月姣. 华文文学评论, 2021(00)
  • [2]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性别叙事研究 ——以银河奖获奖作品为例[D]. 汤唯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对外汉语视角下形意拳的教材翻译与教学研究[D]. 王博. 山西大学, 2021
  • [4]大幕将落,为何不能来一次华丽转身?——许垚投毒杀人案的心理分析[J]. 陈纪纲. 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2021(02)
  • [5]现代汉语不及范畴研究[D]. 钟健. 吉林大学, 2020(01)
  • [6]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的文本运营及传播策略研究[D]. 崔倓然.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唐宋《玉楼春》词研究[D]. 禹精超. 河北大学, 2020(08)
  • [8]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内涵研究[D]. 田烨.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主体的相遇与生成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重构[D]. 张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10]《三体》三部曲的英译研究[D]. 李静茹. 山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三体分手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