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

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

一、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SU ELISE[1](2021)在《文化差异对中法消费者的环保认识与可持续服装消费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

薛柏杉[2](2021)在《与流行结合的服装可持续设计技术与产品研究》文中认为

周洁[3](2021)在《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仅次于石油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一度被称为“时尚之污”、“时尚之毒”。服装从织物生产——面料加工制作——成衣出售——废旧衣物处理,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毋庸置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各行各业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列。中国作为服装消费及生产大国,在服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之角色。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及纺织行业污染窘境,中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将可持续设计理念注入服装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基础理论部分为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设计的原则,纵观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究可持续设计思维。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服装设计、生产、售后三个环节出发,整理并总结出服装行业切实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不可持续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就“过度设计”、追求“快时尚”等方面,来进一步说明可持续性服装设计的必要性,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对于服装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服装初期的设计到最终的售出为切入点,综合考量服装的使用生命周期、环保材料、循环再利用等方面,整理归纳出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如循环设计、情感化设计、结构化设计等,实现服装时尚的更可持续性,以此应对服装行业带来的资源虚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系统地分析国内外有关于服装品牌可持续性设计的应用案例,总结出具有可借鉴性的创新设计方法。从设计者、服装企业两大群体角度出发,诠释了可持续设计理念对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及趋势。文章的研究旨在从转变观念出发:转变消费观、转变审美观、转变设计观、转变发展观。为消费者提供环保理性的消费理念,提高其对于可持续服装的认知;为设计师提供有效可行的可持续性服装设计的理论框架,提升其设计审美能力;为服装企业提供行业发展新方向,从世界第二大污染源的窘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路径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黄茹倩[4](2021)在《基于ABC态度模型的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变暖与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尤其是在服装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快时尚品牌,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使得快时尚品牌进行可持续营销刻不容缓。本研究主要从快时尚品牌的概述入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给出了快时尚品牌的定义与特点,总结了快时尚品牌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同时对快时尚品牌的市场环境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快时尚品牌当下可持续营销措施,为下一步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在实证研究中,基于ABC态度模型中的低介入层级,结合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及扩展模型理论,构建出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预设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本研究的调研以武汉及其他二线城市地区购买过快时尚品牌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街头访问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辅之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以验证提出的态度模型及研究假设的正确性。同时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针对人口学特征变量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年龄特征最为明显,其次是职业特征。根据构建的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模型的五个维度:内部隐性影响因素、外部显性影响因素、购买意向、购买行为及满意度的,从三个方面给予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建议:在内部隐性影响因素方面,树立可持续形象,增强消费者认同感;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强化可持续意识;增强软性传播方式,正向引导主观规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加强品牌社会责任感。在外部显性影响因素方面,研发独特性产品,遵循设计可持续化;生产制造最优化,污染浪费最小化;运输分配高效性,店铺绿色节能化;使用低能量洗涤,处理旧衣多元化。在购买意向、购买行为及满意度的关系方面,强化内部可持续建设,准确定位消费者群体;追求消费者体验至上,进行情感式链接;注重消费者评价,加强顾客维护。

曹爱娟[5](2020)在《基于社会认知评价的“杭州丝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丝绸联盟落户杭州、以及“杭州丝绸”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等影响下,“杭州丝绸”不仅作为一种纺织服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且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受到主观个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诸多影响,人们对“杭州丝绸”存在不同的认知评价。在以“杭州丝绸”作为城市金名片、以城市旅游作为经济主导的杭州社会人文环境下,构建科学、有效的“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体系,能够为衡量现阶段杭州丝绸产业发展与品牌塑造提供新的视角和维度,对于提升“杭州丝绸”的整体形象和扩大“杭州丝绸”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本文回顾相关文献,界定了“杭州丝绸”的内涵;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划分“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结构维度,并找到整体评价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构建“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影响机理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检验与改进“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影响机理模型;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趋近型群体与趋远型群体对“杭州丝绸”的认知评价差异;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访谈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建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杭州丝绸”的内涵。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界定“杭州丝绸”的内涵为:生产加工地、品牌注册地或者关键工艺制造地在杭州的丝绸产品,包括丝绸面料、丝绸服装、丝绸服饰品、丝绸家纺(含蚕丝被)、丝绸工艺品和丝绸文创产品等,其原材料以蚕丝纤维为主(蚕丝纤维含量≥50%,不包括缝纫线等辅料)。(2)“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作用机理质性分析。运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展开“杭州丝绸”认知评价社会调查,收集访谈资料;采用NVIVO软件分析质性资料,从中提取、归纳出七项作用于“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知识与关联信息等两项个体层面的因素,产品表现、服务表现、品牌表现、社会责任与文化内涵等五项环境层面的因素;探明了“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构成维度,包括情感倾向与理性认知两个维度;确定了“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产出绩效,即民众趋近或规避“杭州丝绸”的行为意愿。根据数据编码,推导出“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影响机理模型。(3)“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作用机制实证检验。基于质性分析结果,回顾了认知理论与声誉理论等基础理论;设计“杭州丝绸”认知评价调查问卷,展开社会调查,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根据调研样本数据,借助SPSS和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手段,对质性分析获得的“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影响机理模型及相关假设关系进行验证与简化:(1)产品知识、关联信息、社会责任和文化内涵等通过情感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作用于行为意愿;(2)产品表现、服务表现和品牌表现等通过情感倾向和理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愿;(3)产品表现、品牌表现和服务表现等直接、正向作用于行为意愿。(4)“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体系构成。基于质性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该体系包括2个层面(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7个影响因素(产品知识、关联信息、产品表现、品牌表现、服务表现、社会责任和文化内涵),22个认知内容(专业知识、经验知识、信息获取渠道、行业企业推介、媒体舆论导向、质量、设计创新能力、性能、价格、服务专业、服务周到、售后保障、服务态度、店铺形象、品牌定位、形象识别、消费者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文化传承责任、历史属性、文化寓意和文化载体)和对应的28个评价指标。(5)群体差异下的“杭州丝绸”认知评价。根据“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作用结果——行为意愿,将被调查者分为趋近型群体与趋远型群体;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类群体对“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差异明显的变量与测量指标,并结合访谈资料和调研数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趋近型群体对“杭州丝绸”认知评价的均值高于趋远型群体,具体表现为:(1)产品知识变量中的“性能特点”与“购买使用经验”比较差异明显,其根源在于趋远型群体对于丝绸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保健功能、抗皱性、勾丝纰裂性能和使用便利性等属性认知不充分,且购买使用经验明显少于趋近型群体;(2)关联信息变量中的“信息渠道便捷性”与“媒体舆论导向”比较差异明显,其根源在于电子媒介及口碑传播的影响,以及负面媒体报道的影响;(3)产品表现变量中的“高质量”“设计创新能力”“性能”与“性价比”等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其根源主要在于对丝绸制品蚕丝纤维含量的错误认知,以及趋远型群体对色牢度、时尚感、设计感、创新性和价格公正等属性的认知不充分;(4)服务表现变量中的“周到性”与“保障性”比较差异明显,其根源在于对个性化定制、产品使用说明提供等需求、以及对售后保障的不确定性;(5)品牌表现变量中的品牌图标“易识别性”比较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民众知晓知名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但不能辨别品牌商标,而且,对于代表产品质量的“杭州丝绸”国家地理标志和高档丝绸标志,民众知晓率很低,其根源在于宣传推广不到位、民众产品知识匮乏;(6)社会责任变量中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比较差异明显,其根源在于产品标识信息、店员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此外,两类群体对“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差异最小的变量是文化内涵,比较差异较小的测量指标有“品牌多样性”“重视环境保护”和“历史悠久性”等。最后,基于“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作用机理所揭示的规律,结合访谈资料和群体差异下的“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分析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相关建议:(1)以专业知识普及与使用习惯养成为切入点的产品知识科普策略;(2)以意见领袖带动与信息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的关联信息畅通策略;(3)以自然属性应用开发与设计创新能力提升为切入点的产品开发策略;(4)以周到性服务体系构建和保障性服务制度建立为切入点的服务提升策略;(5)以实施高端品牌发展与重拾国家地理标志牌子为切入点的品牌建设策略;(6)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切入点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7)以文化认同度提升为切入点的文化引领策略。

刘亚男[6](2020)在《生态童装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的目标是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儿童的特点,对比传统童装的设计,从人性化角度提出生态童装创新设计的可行之处,从而推广创新设计的理念。在生态环保的大环境下,论文针对生态童装创新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调查问卷中人们关注度最高的材料、款式和功能三方面探讨生态童装的创新性设计。即以儿童为中心,围绕健康、环保、舒适等生态机能,以生态材料的选择为基础,通过款式、功能两方面研究生态童装的创新设计,最终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论文通过从生态童装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三个方面阐述生态童装。将传统童装与生态童装进行对比,体现出生态童装存在的必要性。并从材料的选择、款式、功能三个核心方向进行创新性设计研究,从而提出生态童装设计的创新性新思路:安全性、健康性、环保性、功能性。主要研究内容:生态童装创新性设计中材料选择与方法是通过对比传统材料与生态材料,从生态材料选择的原则、方法以及两种常见新型常用材料在生态童装中的应用来阐述;生态童装款式创新设计从廓形、舒适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将传统童装与生态童装进行对比,将社会、家庭和儿童三者的期望融入到创新设计中;生态童装功能性创新设计研究主要从机能性创新、识别性创新、实用性创新三个方面阐述。论文参考儿童生理、心理等相关的知识理论,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品牌图例加以佐证和论述。

宋哲琦[7](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明慧[9](2020)在《考虑消费者效用的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凸显和资源的枯竭,人们开始重视和考虑废旧产品的资源再生利用问题。然而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电子产品和机械制造等几个行业之内,日常消费领域的服装纺织品行业却少有人关注。我国人口众多,服装纺织品年消耗量大,这些服装纺织品经过几年的短暂使用后,大都废弃,回收使用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闭环供应链理论和消费者效用理论运用到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利用过程中,建立了该领域闭环供应链模型。然而,闭环供应链的建立只是基础,影响整个闭环供应链效率的重要因素是该系统的协同度。只有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打破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消费者等之间的壁垒,才能协调统一的实现闭环供应链规模效益。在闭环供应链协同研究方面,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从服装行业典型企业着手,梳理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的建立过程,提取闭环供应链协同五要素,构建该领域协同框架。在该框架下,对协同因素的评价内容进行层层细分,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打分,从而为评价闭环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开辟路径,为企业之间更好实现的协同合作提供参考。

高妍[10](2020)在《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群体的总称,国际上普遍将轻工业界定为制造消费资料的工业,纺织工业是轻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中国,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巨潮洗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成长为全球纺织工业中的龙头,中国不仅是纺织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纺织工业除了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问题,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然而纺织工业作为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较严重的产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合当前国民经济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针对纺织工业水资源消耗大、水污染严重的特点,在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及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当前发展方向。在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是决定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在2007~2017年的水资源消耗、污染及行业发展情况,在“水资源—行业发展”的视角下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基于水足迹理论对纺织工业及其子行业的蓝水足迹、初始灰水足迹、残余灰水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水足迹强度和水生产率,掌握纺织工业目前的水资源使用状态,根据核算结果对影响纺织工业发展的行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明确各因素对纺织工业水足迹的影响程度和效果(贡献量和贡献率)。其次,对比分析纺织工业的水足迹强度、水生产率与行业发展的关系,掌握其相互影响规律,基于脱钩理论对水资源消耗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进行分析,优化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然后,分析纺织工业及其子行业的废水及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情况,并与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水污染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脱钩理论判断纺织工业水污染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状态。最后,总结前面的研究结果,针对纺织工业水资源消耗量大及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从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措施和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纺织工业水资源使用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计算模型,根据统计数据,核算纺织工业在2007~2017年间的蓝水足迹、初始灰水足迹、残余灰水足迹,经分析,观察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 150%,而蓝水足迹降低了 19.1%,表明纺织工业整体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在提高。同时,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也会导致初始灰水足迹和残余灰水足迹的增长,然而,在观察期的后期,初始灰水足迹和残余灰水足迹都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说明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成效明显。通过对各子行业的分析,发现化纤业和纺织业的水足迹占据了整个纺织工业的比例超过95%,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子行业。通过水足迹的进一步计算,可获得水足迹的强度和水生产率,其作为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可更加直接的说明纺织工业水资源使用状况。经研究,纺织工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同时水污染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是后期变化趋势逐渐变缓,说明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技术手段遇到一定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需要根据当前时空背景重新调整相关措施。此外,基于水足迹的计算结果,通过因素分解分析,发现产业规模的增加会导致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恶化,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水资源消耗量并减小污染,两者的作用显着。相比之下,行业结构所产生的的影响作用较小,说明我国纺织工业缺乏充分的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在产业规模不断发展,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瓶颈的背景下,行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水资源使用效率提升。(2)阐明了纺织工业水资源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状态。对比分析了纺织工业水资源使用状况及行业发展情况,发现整体上纺织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稳步提高的,水足迹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呈现相反的趋势,而水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是一致的,表明纺织工业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在不断改善。但是,在表面发展良好的背后仍然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注意,在观察期的后期,纺织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约7万亿时,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没有持续提高,这说明发展过程遇到了阻碍,需要对目前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而调整的重点为纺织工业中水资源消耗严重的子行业及影响作用不明显的行业结构因素。基于脱钩理论对纺织工业及其子行业的水资源使用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状态进行了判断,蓝水足迹只有四个年份处于最佳状态,即强脱钩状态,有一个年份属于发展过程中最差的状态,即强负脱钩状态,因此可以发现尽管表面上纺织工业的状态良好,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提高,水资源消耗量不断下降,但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相比之下,初始灰水足迹和残余灰水足迹的强脱钩状态年份更多,其发展状态更好,这表明纺织工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要稍好于水资源消耗方面,在后续发展应更加注意节水方面的管理。(3)实证分析了纺织工业水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其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的变化分析纺织工业的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发现纺织工业在2007~2017年间的废水排放量先小幅升高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峰值点,达到27.55亿吨,COD排放量逐年稳定下降的,COD的治理效果好于废水排放。从排放量来看,我国纺织工业的水污染治理效果显着。在主要产生水污染的子行业中,纺织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据整个纺织工业的绝大部分,比例超过90%,因此纺织业的废水排放影响着整个纺织工业的废水排放变化趋势,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行业。根据水污染数据进行废水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计算,结果显示废水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都是逐渐递减的,说明单位经济指标下产生的水污染是在下降的。基于弹性系数法建立纺织工业水污染与行业发展的脱钩模型,计算纺织工业废水排放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系数,判断其关联状态,结果表明纺织工业的废水排放及COD排放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状态基本都呈现脱钩状态,其中强脱钩占据了大部分年份,说明我国纺织工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确实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后续发展过程中,在保持目前的治理效果外,需要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4)提出了优化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议。首先,针对纺织工业目前存在的水资源消耗大的问题,通过对纺织工业水足迹理论的综合分析,量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分析了水资源消耗量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纺织工业各子行业的行业特点,提出了应对水资源消耗严重的措施和建议。其次,对于纺织工业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分析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建议,技术方面包括纺织废水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政策方面主要包括加强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模型,完善政策制度、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强化监督体系。综合以上关于纺织工业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的研究,从主要从制度、技术创新、宣传教育、人才培养、政策改革等方面出发进行纺织工业优化发展路径的分析。最后,提出优化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政策方面,其中技术方面从设备管理、新材料使用、新技术应用三方面入手,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技术革新,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同时推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政策方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创新、宣传教育、人才培养、政策改革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3)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创新之处
第2章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概述
    2.1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综合分析
        2.1.1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界定
        2.1.2 可持续设计的表现形式
    2.2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原则
        2.2.1 循环性原则
        2.2.2 绿色能源原则
        2.2.3 生态效率原则
        2.2.4 安全性原则
        2.2.5 人文性原则
    2.3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
        2.3.1 绿色设计阶段
        2.3.2 生态设计阶段
        2.3.3 系统设计阶段
        2.3.4 社会创新设计阶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下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服装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设计更迭速度快
        3.1.2 服装款式设计繁复
    3.2 服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裁剪余料问题
        3.2.2 化学印染带来的水污染
        3.2.3 库存积压问题
    3.3 服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过度追求个性,追捧“快时尚”
        3.3.2 对“时尚”的认识存在误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持续设计的应用策略分析
    4.1 服装可持续设计的方法研究
        4.1.1 零废弃设计
        4.1.2 耐用设计
        4.1.3 再生设计
        4.1.4 情感化设计
    4.2 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上的要素分析
        4.2.1 服装款式造型上的体现
        4.2.2 服装材料上的选择
        4.2.3 服装色彩上的呈现
    4.3 案例分析
        4.3.1 再造衣银行
        4.3.2 Klee Klee
        4.3.3 DZHUS
        4.3.4 RAVE REVIEW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持续设计理念对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5.1 引导设计思维的转变
        5.1.1 外界因素
        5.1.2 内在因素
    5.2 指引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新方向
        5.2.1 服装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5.2.2 科技面料与时尚的融合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基于ABC态度模型的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2 可持续营销下快时尚品牌相关分析
    2.1 快时尚品牌的概述
        2.1.1 快时尚品牌定义
        2.1.2 快时尚品牌特点
        2.1.3 快时尚品牌现状
        2.1.4 快时尚品牌突出问题
    2.2 可持续营销的概述
        2.2.1 可持续营销的定义
        2.2.2 可持续营销的历程
        2.2.3 可持续营销的意义
    2.3 快时尚品牌市场环境分析
        2.3.1 宏观环境分析
        2.3.2 微观环境分析
    2.4 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发展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预设模型构建
    3.1 消费者态度理论基础
        3.1.1 态度研究
        3.1.2 ABC态度模型
        3.1.3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3.1.4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及扩展理论
    3.2 态度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2.1 影响快时尚消费者态度的前置因素
        3.2.2 模型构建
        3.2.3 研究假设
    3.3 本章小结
4 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实证研究
    4.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4.1.1 问卷设计
        4.1.2 样本选择
    4.2 样本特征分析
    4.3 快时尚消费者购买特征分析
        4.3.1 购买品牌特征
        4.3.2 购买频率特征
        4.3.3 信息收集特征
        4.3.4 购买动机特征
        4.3.5 购买意愿关注点特征
        4.3.6 可持续发展环境偏好特征
    4.4 变量信度和效度检验
        4.4.1 变量信度检验
        4.4.2 变量效度检验
    4.5 相关性分析
    4.6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4.6.1 回归分析
        4.6.2 假设检验
    4.7 消费者人口学特征在购买过程的调节作用
        4.7.1 性别的影响作用分析
        4.7.2 年龄的影响作用分析
        4.7.3 学历的影响作用分析
        4.7.4 收入的影响作用分析
        4.7.5 职业的影响作用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可持续营销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模型
        5.1.2 单向性关系结论
        5.1.3 循环性关系结论
    5.2 可持续营销建议
        5.2.1 基于内部隐性影响因素方面
        5.2.2 基于外部显性影响因素方面
        5.2.3 基于购买意向、购买行为和满意度关系方面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下的消费者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Ⅱ: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
致谢

(5)基于社会认知评价的“杭州丝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5 相关术语说明
    本章小结
2 “杭州丝绸”内涵的界定
    2.1 “杭州丝绸”的指代性
    2.2 产品范畴的“杭州丝绸”
    2.3 产地范畴的“杭州丝绸”
    本章小结
3 “杭州丝绸”认知评价影响机理质性分析
    3.1 研究设计
    3.2 “杭州丝绸”质性资料采集
    3.3 “杭州丝绸”数据编码
    3.4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
    本章小结
4 “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4.1 理论基础
    4.2 实证研究
    4.3 “杭州丝绸”认知评价体系说明
    本章小结
5 群体差异下的“杭州丝绸”认知评价
    5.1 产品知识
    5.2 关联信息
    5.3 产品表现
    5.4 服务表现
    5.5 品牌表现
    5.6 社会责任
    5.7 文化内涵
    本章小结
6 提升“杭州丝绸”整体评价的建议
    6.1 产品知识普及策略
    6.2 关联信息畅通策略
    6.3 产品开发改进策略
    6.4 服务提升策略
    6.5 品牌建设策略
    6.6 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
    6.7 文化内涵引领策略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目录
附录2 表目录
附录3 访谈素材原始语句列举
附录4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生态童装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童装的基本概述与设计原则
    2.1 生态童装的基本概述
        2.1.1 服装领域中生态的概念
        2.1.2 童装的概念及分类
        2.1.3 生态童装的概念
    2.2 生态童装的设计原则
        2.2.1 周期循环性原则
        2.2.2 环保性原则
        2.2.3 健康性原则
        2.2.4 可回收性原则
    2.3 生态童装设计流程
第3章 生态童装创新设计中材料选择原则及方法
    3.1 传统材料与生态材料的区别
    3.2 生态材料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
        3.2.1 安全性原则
        3.2.2 经济性原则
        3.2.3 环保性原则
        3.2.4 生态材料选择方法
    3.3 生态童装中两种新型常用材料的选择
        3.3.1 有机棉
        3.3.2 聚乳酸酯(玉米)纤维
第4章 生态童装款式创新设计
    4.1 传统童装与生态童装的款式区别
    4.2 生态童装款式廓形创新性设计
        4.2.1 外轮廓设计
        4.2.2 内轮廓设计
    4.3 生态童装款式舒适性创新设计
        4.3.1 领型设计
        4.3.2 袖型设计
        4.3.3 零部件设计
    4.4 生态童装款式安全性创新设计
        4.4.1 领部和风帽设计
        4.4.2 腰部和下摆处设计
        4.4.3 背部设计
第5章 生态童装功能性创新设计
    5.1 传统童装与生态童装的功能性区别
    5.2 生态童装机能性创新设计
        5.2.1 调节性机能设计
        5.2.2 趣味性机能设计
        5.2.3 保护性机能设计
    5.3 生态童装识别性创新设计
        5.3.1 色彩识别性创新设计
        5.3.2 材质识别性创新设计
        5.3.3 科技识别性创新设计
    5.4 生态童装实用性创新设计
        5.4.1 基础款变为星期款
        5.4.2 抗污染童装设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9)考虑消费者效用的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闭环供应链系统研究现状
        1.2.2 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现状
        1.2.3 闭环供应链协同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消费者效用理论
        2.1.1 边际效用递减
        2.1.2 消费者剩余
    2.2 闭环供应链理论
    2.3 闭环供应链协同
        2.3.1 协同原则
        2.3.2 闭环供应链协同实施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 研究案例的选择
    3.3 数据获取及分析
        3.3.1 数据获取方式
        3.3.2 访谈设计
        3.3.3 数据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研究结果
    4.1 中心案例描述
        4.1.1 初期阶段(1995年至2001年)
        4.1.2 成长阶段(2001年至2010年)
        4.1.3 稳定阶段(2010年至今)
    4.2 中心案例分析
        4.2.1 关注正向供应链的发展合作阶段
        4.2.2 形成闭环供应链的协同阶段
    4.3 多案例分析
    4.4 综合分析
        4.4.1 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模型框架
        4.4.2 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要素
        4.4.3 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结果一览表
    附录二 :R公司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效果打分问卷
致谢

(10)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2.1 水足迹理论
        2.1.1 水足迹的内涵
        2.1.2 水足迹的核算方法
        2.1.3 水足迹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2.1.4 纺织工业水足迹的界定
        2.1.5 纺织工业水足迹的计算模型
    2.2 脱钩理论
        2.2.1 脱钩理论的内涵
        2.2.2 脱钩理论的应用
    2.3 研究进展
        2.3.1 水足迹的研究进展
        2.3.2 纺织工业中水足迹应用的研究进展
        2.3.3 纺织工业水污染的研究进展
        2.3.4 提升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3.5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纺织工业发展概况与水资源问题
    3.1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概况
        3.1.1 行业定位
        3.1.2 发展历程
        3.1.3 子行业
    3.2 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
        3.2.1 水资源消耗问题
        3.2.2 水污染问题
    3.3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纺织工业水足迹核算
    4.1 水足迹的核算与分析
        4.1.1 蓝水足迹的核算结果
        4.1.3 初始灰水足迹的核算结果
        4.1.4 残余灰水足迹核算结果
    4.2 水足迹强度分析
        4.2.1 蓝水足迹强度分析
        4.2.2 初始灰水足迹强度分析
        4.2.3 残余灰水足迹强度分析
    4.3 水足迹生产率分析
        4.3.1 蓝水生产率分析
        4.3.2 初始水生产率分析
        4.3.3 残余灰水生产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纺织工业水足迹的影响因素
    5.1 影响因素分解分析法
    5.2 蓝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影响因素的贡献量
        5.2.2 影响因素的贡献率
    5.3 初始灰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影响因素的贡献量
        5.3.2 影响因素的贡献率
    5.4 残余灰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影响因素的贡献量
        5.4.2 影响因素的贡献率
    5.5 本章小结
6 纺织工业水资源消耗与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蓝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6.1.1 蓝水足迹强度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1.2 蓝水足迹生产率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2 初始灰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6.2.1 初始灰水足迹强度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2.2 初始灰水足迹生产率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3 残余灰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6.3.1 残余灰水足迹强度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3.2 残余灰水足迹生产率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6.4 纺织工业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6.4.1 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6.4.2 环境压力分析
        6.4.3 脱钩系数计算
    6.5 纺织工业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6.5.1 蓝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6.5.2 初始灰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6.5.3 残余灰水足迹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6.6 本章小结
7 纺织工业水污染与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7.1 指标选取说明
    7.2 水环境污染分析
        7.2.1 纺织工业的废水排放分析
        7.2.2 纺织工业的COD排放分析
        7.2.3 子行业的废水排放分析
        7.2.4 子行业的COD排放分析
    7.3 水污染强度及与行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7.3.1 水污染强度计算
        7.3.2 纺织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行业发展分析
        7.3.3 纺织工业COD排放强度与行业发展分析
        7.3.4 子行业的废水排放强度与行业发展分析
        7.3.5 子行业的COD排放强度与行业发展分析
    7.4 水污染压力分析
        7.4.1 纺织工业水污染分析
        7.4.2 子行业水污染分析
    7.5 水污染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7.5.1 纺织工业废水排放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7.5.2 纺织工业COD排放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7.5.3 子行业废水排放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7.5.4 子行业COD排放与行业发展的关联状态
    7.6 本章小结
8 纺织工业的发展路径与建议
    8.1 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8.2 纺织工业水资源消耗节约的建议
        8.2.1 纺织工业的水资源消耗及节水措施
        8.2.2 子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及节水措施
    8.3 纺织工业水污染防范的建议
        8.3.1 技术方面
        8.3.2 政策方面
    8.4 优化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8.4.1 技术方面
        8.4.2 政策方面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差异对中法消费者的环保认识与可持续服装消费行为的影响[D]. SU ELISE. 浙江大学, 2021
  • [2]与流行结合的服装可持续设计技术与产品研究[D]. 薛柏杉. 江南大学, 2021
  • [3]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周洁.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4]基于ABC态度模型的快时尚品牌可持续营销策略研究[D]. 黄茹倩.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5]基于社会认知评价的“杭州丝绸”研究[D]. 曹爱娟. 东华大学, 2020(03)
  • [6]生态童装创新设计研究[D]. 刘亚男.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考虑消费者效用的服装纺织品闭环供应链协同研究[D]. 王明慧.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路径研究[D]. 高妍.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服装的环保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