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

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

一、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通[1](2020)在《基于知识工程的集装箱船绑扎系统智能设计及其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绑扎桥结构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目标和多约束的复杂课题,其设计过程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及设计规范等关键知识。目前其设计过程还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及设计规范等关键知识。此外,行业中有关集装箱和绑扎设备的大部分研究和使用的规范都与静态情况相对应,这与实际海运是不相符的,凸显出各船级社对绑扎桥结构设计规范的不完善和试验研究方法的空白。现如今,鉴于应用知识工程可实现知识的重用且能够提高结构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等优点,本文基于知识工程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绑扎系统智能设计和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展开了细致的研究。主要进行的工作分为以下部分:(1)基于知识工程(KBE,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和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绑扎桥的典型结构,进行数字化智能设计程序开发。构建了设计规范库、专家经验库、标准件库以及母型船绑扎桥数据库等多个知识库,实现了基于母型船的绑扎桥结构的推理设计。设计过程遵循CCS、LR和CSS规范,实现了对设计结果自我检测、自动检测报告生成和设计结果的3D展示。(2)基于知识工程理论、三维设计软件(UG NX)和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PATRAN),开发了绑扎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多目标优化平台。具有绑扎桥的有限元模型构建、静强度和模态分析以及在主机和螺旋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等功能。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与知识库,实现了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数据融合,能够开展绑扎桥结构的轻量化、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满足制造、人机工程学和安全性的要求。(3)对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绑扎桥和横舱壁的1/10缩尺模型开展了静强度和模态试验,测得了绑扎桥结构的变形、应力分布和模态等力学行为特征。构建了绑扎桥和船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横舱壁的不同建模范围对绑扎桥结构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探究了绑扎桥刚度与CCS、LR规范建议值之间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4)针对四层20-ft ISO货运集装箱堆垛和绑扎组件的缩尺模型,在典型的横摇和纵摇运动激励下,通过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激励幅值(角度)和频率、钮锁间隙、集装箱堆垛配重、绑扎方式(内绑扎和外绑扎)、绑扎组件的刚度等基本变量对钮锁载荷(分离力和剪切力)、绑扎力和集装箱堆垛变形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内绑扎方式相比,外绑扎更适合用于高堆垛和重积载的情况;不同的绑扎方式、绑扎力、钮锁载荷及钮锁间隙之间具有相互耦合的效应。(5)通过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获取了某20000TEU集装箱船绑扎桥和绑扎组件的刚度。将绑扎系统的等效刚度与LR、GL和ABS规范中的建议值进行了对比,探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构建了十一层集装箱单堆垛系统的试验缩尺模型和数值模型。在横摇和纵摇运动激励下,探究了钮锁间隙、绑扎刚度和集装箱堆垛配重方式等基本变量对高层集装箱堆垛变形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将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缩尺数值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和预测海上运输过程中集装箱堆垛的动态机械行为;集装箱开口端和闭口端刚度的差异会增加堆垛动态响应的复杂性;钮锁间隙是系统产生非线性动态响应的重要因素。(6)构建了绑扎桥和十一层集装箱堆垛缩尺模型的动态试验测试系统和数值模型。在横摇和纵摇运动激励下,探索了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绑扎桥结构的变形、应力和应变等非线性动态响应,得到了绑扎桥结构在典型运动激励下的动态特性,并将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钮锁的间隙效应是绑扎桥和集装箱堆垛产生非线性动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水平间隙会引起堆垛变形动态响应的显着增加;增加绑扎设备的刚度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归纳如下:(1)基于知识工程理论,构建绑扎桥设计专用知识库,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和混合知识推理方法,实现了绑扎桥结构的智能设计,提高了绑扎桥的设计效率。(2)根据Froude相似准则,构建了四层20-ft ISO集装箱堆垛的缩尺模型。探究了钮锁载荷、绑扎力和集装箱堆垛变形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发现了绑扎系统内部各变量的相互耦合效应,揭示了海运过程中集装箱的损坏及丢失产生的潜在原因。(3)基于混合相似原理,设计了某20000TEU集装箱船绑扎桥的缩尺模型,开展了绑扎桥与横舱壁的耦合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研究了十一层集装箱堆垛和绑扎桥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钮锁间隙的非线性效应是导致集装箱框架和绑扎系统产生超负荷的诱因,为绑扎桥结构和绑扎组件的设计、相关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溪子[2](2020)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15年“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至今,我国传统行业的转型以及各类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的带动作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都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绽放了新的活力,并呈现出辽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我国目前所有石化工程建设类企业来说,基本还都是沿用传统的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生产过程高能耗等痛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国内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行业领先者,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样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已拥有一大批专业的数字化应用软件,在其生产业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缺乏平台思维,这些应用相互独立;在专业与专业之间、应用与应用之间,数据交换困难而低效。在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为代表的所有石化工程建设类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基于石油炼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需求与设计。为A石油炼化工程建设企业面向未来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助力,力求将其打造成为炼油化工行业数字化企业与生态的新标杆,并为未来对石油炼化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清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企业”的概念作为全文的基础。引出“介观”价值分析法的概念和需求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作为下文中为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构建平台的理论支撑。(2)运用“介观”价值分析法,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环境分析,引出了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目前的信息平台在当下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接下来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提供了思路。(3)根据现存问题,初步确认了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目标。然后对平台进行了包括业务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在内的具体需求分析,为接下来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4)在上述所有研究的基础上,为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进行了具体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设计。包括平台构建的主体原则、整体框架结构,以及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系统和其他支持系统在内的子框架设计,制定了每个系统所需实现的业务与功能。本文通过对价值分析和需求分析相关理论的研究,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平台需求分析,从而实现了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对于未来探索新形势下石油炼化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张小鹏[3](2020)在《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目前有很多产品设计相对成熟,这些产品拓扑结构相似,但由于不同的功能需求,要求相关的几何参数不同,需要重新设计,为了提高此类产品的设计效率,参数化设计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参数化设计技术是在基本不改变产品拓扑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修改几何参数值来实现新产品的快速设计,从而提升产品投放市场的效率。本项目组应浙江温州某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的需求,研究编制了“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并交付企业使用。该平台集参数化设计和工程分析自动化于一体,显着提高了阀门的设计效率。本文主要研究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参数化设计与建模,以浮动式球阀为例开发了阀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完成的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通过在企业实际调研,对同类型阀门进行研究,制定阀门设计的一般流程,明确阀门设计的具体参数、使用条件和要求及相关设计标准。最后提出阀门参数化设计的整体方案,该方案符合现代CAD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阀门的设计与校核过程,当用户输入设计的已知参数时,能够自动计算出密封比压、密封力、强度校核等内容,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到Excel表格中。然后,通过零件来源的不同以及尺寸间关系图将阀门的尺寸进行分类和排序,提炼出需要用户输入的主参数,用户使用本平台设计阀门时,通过输入阀门的性能参数和部分主要参数,系统自动计算出其他参数,最终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最后,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图模板,然后将浮动式球阀的三维图转化为二维工程图,当模型三维尺寸发生变化时,二维工程图将由于关联性而实现自动更新。最后运用SolidWorks提供的API进行工程图视图的调整,包括视图比例调整、视图位置调整及尺寸标注位置的调整。本文在Visual Studio 2010(以下简称VS2010)环境下,以SolidWorks 2016为二次开发对象,利用SQL Server 2014数据库存储阀门设计中所需查询的信息数据库,并采用C++语言开发出了阀门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SolidWorks的一个插件安装到电脑中,并通过对实际三维模型的运行实例,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玮[4](2019)在《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行业标准也越来越规范,智能化建筑实现的功能也更加强大。但随着智能化行业的技术标准统一,智能化建筑的准入门槛更低,各类建筑智能化中小型企业不断的进入市场,行业竞争越演越烈,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缩小,智能化建筑企业亦在不断的更替。任何企业都面临着无比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建筑智能化行业生存压力也尤为突出。因此江西大正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急需适应行业的变化,建立健全企业发展战略,扩大企业发展优势,集中和优化企业资源,论文最终任务是为企业制定一套符合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战略。建筑智能化对于整体建筑来说,是一个品质提升项,也是目前整体建筑不可或缺的建筑项目,它具有提升建筑的品质和建筑管理功能。建筑智能化对于整体建筑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性。因为建筑智能化的行业潜力巨大,智能化行业技术在不断创新,国家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过程包括立项、报批、设计、投标、发包、施工、移交、维护等多个环节。其过程周期较长、交叉施工单位多、使用材料种类多、使用功能性多,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智能化是个很特殊的行业。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理论为研究依据,结合整个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现状,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推理演绎法来制定本单位的发展战略。论文首先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借鉴了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对于建筑智能化行业进行了外部环境宏观分析及行业环境分析,并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主要业务、公司资源等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企业及员工的调研,最终制定出目前契合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目标的企业战略,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简单来说,中小型企业不能改变市场发展路径,所以需要不断的适应市场机制并集中资源和扩大竞争力才能得以发展,企业战略必须适应整个大环境,并在企业实施发展战略中需要注意控制风险,做好对行业发展变化、公司组织架构、主体业务、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方面的风险管控措施。

周兴宇[5](2019)在《基于CBR与物元化模型的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农业装备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面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加快产品整体流程速度,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生产企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在产品设计中90%的设计行为属于适应性设计和变型设计,即通过对已有产品的修改来满足新的设计需求。因此,实现已有产品设计知识的重用,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质量。大豆排种器作为大豆播种机的核心工作部件,直接影响着大豆播种机的作业性能,其设计过程中包含大量的设计信息、规则和经验,但排种器的设计研发一直采用传统的经验或实验设计方法,工作效率低,设计周期长。因此,研究排种器的设计重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2017YFD0700100)为依托,为实现大豆排种器设计知识的重用,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分析大豆排种器设计特点,综合运用知识工程原理及数字化设计建模、虚拟仿真和验证技术,开发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设计重用系统总体框架与流程根据当前大豆排种器设计模式与排种器设计特点,提出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总体框架,将设计重用系统划分为用户与管理层、交互界面层、功能层和数据资源层四个层次;确定包括知识库、模型库、实例检索、实例调用与修改、虚拟仿真与改进五个部分的排种器设计重用流程,为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构建提供清晰的思路。(2)知识表示与知识库构建在对大豆排种器设计知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排种器设计知识分类与表示方法。将排种器设计知识划分为实例类知识、规则类知识和资料类知识。采用物元化表达形式和关系矩阵对实例类知识进行表示,综合运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方法、图片表示法等多种方法对规则类和资料类知识进行表示;研究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目标、组成结构及建库过程,进而构建包含物元化数据库和信息库的大豆排种器知识库,为排种器设计知识的重用奠定基础。(3)模型库与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研究与知识库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层次关系的模型库及适用于设计重用的模型构建方法。确定模型库的组织结构、模型编码规则及构建要求;研究装配体驱动层次划分、参数类别划分与命名方法、模型构建流程,提出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的设计方法,将设计规则与约束关系蕴含于实例模型中,通过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及参数驱动程序编写,实现通过交互界面驱动模型变异变型设计。(4)实例检索策略研究研究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实例检索策略,提取排种器关键参数作为检索参数;根据设计重用需求与检索参数特点,将检索参数划分为基本参数、匹配参数和评价参数。采用界面引导与程序判断的方法实现基本参数的匹配,从而缩小实例检索范围;利用改进的最近邻算法对匹配参数和评价参数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实现实例的相似性计算与优劣程度评价。综合运用AHP法和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检索参数权重,通过加权相似度的计算确定实例的可重用性。(5)实例修改方法研究采用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与详细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用排种器进行修改,给出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实例修改的物元表达模型与修改流程。根据大豆排种器设计知识,编写实例修改程序,通过对设计要求与检索到的相似实例参数进行对比,利用系统内置规则给出推荐修改参数,结合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实现实例模型的初步修改;运用工程离散元方法对初步修改后的实例进行虚拟仿真,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设计人员结合专业知识对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设计。(6)系统集成与测试建立设计重用系统交互界面,研究交互界面与知识库、模型库接口的建立方法以及检索算法的实现。实现实例检索、实例模型调用与修改等功能,完成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构建,并对系统进行测试。(7)样机试验为进一步验证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的可用性与实用性,对重用并改进后的排种器进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在7km/h作业速度下,合格指数98.0%、重播指数1.2%、漏播指数0.8%、变异系数9.7%、破损率0%。改进后的排种器作业性能得到了提高。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可快速获取与设计需求相似的已有实例并进行修改,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同时为其他类农机装备的智能化设计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

梅建恩,赵福春,赵万生,王军旗,夏蔚文,艾全胜[6](2017)在《基于分布式网络数控技术控制的新型数控电火花穿孔机》文中指出在已有工艺技术三轴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基础上,利用最新的信息化、分布式网络数控技术,整合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加工穿透检测、伺服控制、智能工艺、实时监控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开发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数控系统控制的四轴、五轴及以上数控高速电火花穿孔加工机床,使我国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有质的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与当今国际水平相当,可取代该类进口的装备,明显提高我国国防装备工业的加工能力。同时,该机床将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装备,在航空航天、军工、造船、纺织、汽车、模具制造等行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陈静[7](2016)在《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勘探行业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各种钻井逐渐涌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愈加明显,传统的设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改进当前的石油钻探设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同时运用STEP标准的中性文件描述并提取产品信息,最终设计一个石油钻机井架的设计开发系统,将产品的设计特征和产品设计经验和规则一体封装,设计多个满足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同需求的功能模块,从而提高产品整体的设计效率。具体内容为: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分析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整合石油钻机井架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约束并设计相关参数,创建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及整体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基于UG平台的二次开发设计。以C++语言作为编制设计语言,结合UG/Open API实现基于UG平台的二次开发设计。利用UG/Open MenuScript提供的脚本语言,修改UG界面菜单,同时为菜单添加响应。利用UG/Open UIStyler实现用户对话框自定义设计,通过UG/OpenAPI接口启动UG建模程序,自动生成模型,实现石油钻机井架模型的快速设计。实现STEP中性文件信息的提取与存储。分析STEP标准中性文件的语法结构以及数据提取的基本原理,构造词法分析器,实现信息的提取,形成单一数据源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库的实现。采用SQL Server作为存储数据库,利用SQL语言对石油钻机井架的信息数据进行增删、查找操作。建立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该系统将参数化建模技术、UG的二次开发技术、STEP标准的中性文件信息提取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设计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多个功能窗口,实现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信息输入与提取,石油钻机井架产品零部件及整体结构模型的快速设计,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以及在数据库中导入、查询和修改信息的功能。

聂良涛[8](2016)在《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文中认为铁路选线设计的本质是在对铁路线路经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主要技术标准,布置出线路构造物三维空间位置的一个决策过程。传统的二维环境下的中心线选线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诠释这个过程。如果能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现代测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航测影像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等,建立虚拟地理环境模型,选线工程师在该虚拟地理环境中,通过概略分析线路经行地区的地形地貌、既有设施、大型不良地质等地理信息,结合选线专业知识,采用实时布设线路三维构造物的方式进行实体选线,实现“所选即所见”,将会是一种理想的选线设计模式。本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从选线地理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表达显示为一体的信息建模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出发,将虚拟现实技术、多源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实现了选线系统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微机平台立体显示系统、大屏幕立体投影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集成,为选线地理信息一体化处理提供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研究了从多源空间信息集成、信息融合建模、建模景观生成、景观的实时绘制、绘制场景的三维立体显示整套建模支撑技术,为构建基于信息利用的数字化选线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了开展铁路数字化选线采用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在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中,引入了触摸交互式技术,为开展基于交互式触摸屏幕的三维数字化选线提供研究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选线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在综合分析当前开放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SRTM数据和Google Maps影像获取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所需的DEM和DOM的方法,并进行了算法实现。通过自动计算瓦片URL地址,采用libcurl库函数和多线程下载技术,实现了Google Maps影像瓦片快速下载,并基于分治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全局非线性、局部线性的Google Maps影像变换算法,实现与SRTM数据的快速配准。从而使得网络地理信息直接服务于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工作模式的数字化选线系统,解决了在线路前期规划阶段航测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难以开展数字化选线设计的难题。(3)针对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GPU的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金字塔模型和四叉树分割,针对呈强带状分布的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设计了分层分块方案,并进行分层分块构TIN,解决了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的构网问题。基于GDAL技术,实现海量影像快速处理,集成分块TIN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实现了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该算法综合采用了金字塔模型、四叉树分割、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LOD)、多级纹理(MipMap)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技术,对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海量DEM和DOM数据处理成分块分区多层次多细节LOD三角网数据块,建立了高效率地形分页数据库。基于Oracle OCI技术解决大规模地形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和调度问题,采用四叉树组织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形块,利用数据预取与多线程调度,根据视点位置动态调度数据块,实现了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与快速漫游。(4)提出了一种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对地质不良区域对象与三维地形表面融合建模方法的研究,将不良地质对象信息以矢量边界识别、栅格图像融合和动态属性提示的方式进行建模,实现了铁路选线系统中不良地质信息的动态交互式三维影像表达,有助于辅助选线工程师开展环境选线、地质选线。针对树木、道路、水系、房屋等多种地物模型进行分类建模研究,集成边界模型、实体模型建立了铁路虚拟环境地物建模方法,分别研究了与地形弱关联的地物和与地形强关联的带状、面状地物与三维地形环境的融合建模方法,实现了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及其在铁路三维地理环境中的快速表达。研究了几种增强场景真实感的自然现象模拟方法,提高了选线系统虚拟环境场景的逼真度。最后集成数字地形,数字地质,数字地物,数字自然现象等信息,建立了一个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5)研究了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RLBIM)技术。通过对构成铁路线路结构物与设备的基本结构单元进行划分形成基元,分类建模,建立了铁路标准构造物与轨道部件基元模型库。研究了铁路基元模型的数字化建模与模型处理技术,针对基元模型几何造型、渲染、模型标准化、LOD简化、模型存储及应用给出了一整套解决流程,为实现基于虚拟环境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基元模型服务。采用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描述铁路线路BIM的实体对象、属性信息和关联关系。通过对铁路线路BIM模型结构分析、模型信息自动统计计算,基于基元模型库和铁路线路构造物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实现了铁路线路BIM模型快速建模。通过对铁路线路构造物实体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动态融合建模的研究,实现了铁路构造物三维实体实时动态建模。RLBIM技术的研究为开展铁路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6)基于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集成铁路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和铁路标准构造物及轨道部件的基元模型库,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开发完善了“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系统采用实时布设线路构造物的方式,实现了基于真实感地理环境下的三维实体选线技术。

李智杰[9](2015)在《基于BIM的智能化辅助设计平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方案已在建筑领域中大量存在并得到广泛应用,对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财富和经验积累加以有效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辅助设计平台并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辅助设计或建筑设计辅助教学,可为建筑设计人员从已有的数字化设计案例中获取建筑知识、学习设计经验和设计规范、激发设计灵感、辅助建筑设计构思、重用部分设计等提供工具支持,使得建筑设计及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和愉悦,是提升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BIM是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筑的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BIM模型是BIM技术的核心,随着BIM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BIM模型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并提高设计质量。案例推理(CBR)是一种智能化设计理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以往类似问题的求解经验(即案例)进行推理来解决当前问题,利用该理论建立基于BIM的智能化辅助设计平台的关键问题是模型的特征选取与表达、分类与检索方法的构建。BIM模型的一种重要特征是隐含有大量的建筑空间关系信息,而目前广泛采用的以关键词作为检索条件的方法仅仅适用于语言能够描述的情况,建筑空间关系则难以用语言刻画,因此研究建筑空间关系的计算机表达方式是对BIM模型进行有效检索的前提。图论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间关系的数学及计算机理论,建筑学科以图论为基础产生了空间句法理论用来表达建筑空间关系并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图论建立属性关系图可为建筑空间关系提供计算机表达方式。利用属性关系图开展BIM模型分类与检索研究的难点在于构建运行速度快、准确率高的非精确图匹配方法,而这同时也是计算机学科进行图数据分类和检索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建筑设计方案的知识再利用为研究目标,以CBR理论为指导,以BIM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BIM模型中隐含的建筑空间关系信息,运用图论和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建筑空间关系的图模型形式化表达和自动提取算法,将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分类与检索问题转化为图匹配问题,进而研究相适应的基于图核和图嵌入的非精确图匹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功能气泡草图的BIM模型检索方法和原型系统的构建,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空间关系可以通过构造属性关系图模型进行形式化表达,由此产生的量化信息有利于在计算机中进行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智能信息处理。本文借助图论和空间句法理论构造了融合空间句法的属性关系图模型(SSARG),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空间关系相关属性的形式化表达——建筑空间属性关系图模型(ASARG)及其自动提取算法,进而利用Revit API和C#语言在Revit平台上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ASARG的提取和属性计算的相关插件,最后给出了基于XML的BIM图匹配测试库的建立方法和相应的BIM图匹配测试库——BIMGM,为BIM模型分类与检索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2.结构模式识别领域中图匹配方法复杂度高,并且缺乏描述图拓扑性质的相关变量,难以满足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分类与检索所需的图匹配或通用图匹配的速度要求。本文在SSARG和ASARG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图核用于非精确图匹配,通过构造空间句法核和基于最短路径的空间句法核隐式地将图数据空间映射到特征向量空间,使得图之间的相似性度量转化为特征向量空间中的点积,进而利用SVM实现图数据的分类。与其他图匹配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复杂度低且分类识别率较高,为仅有拓扑属性的BIM模型或图数据提供了性能较好的基础图匹配方法。3.统计模式识别领域具有丰富的数学工具,而结构模式识别领域却很难对其加以利用,难以满足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分类与检索所需的图匹配或通用图匹配的精度要求。本文借鉴图嵌入的基本思想,在SSARG和ASARG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拓扑特征与领域特征的图嵌入方法、基于多尺度特征的图嵌入方法和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的图嵌入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将结构模式识别问题转化为统计模式识别问题,进而可以利用统计模式领域拥有的丰富数学方法实现非精确图匹配。与其他图匹配方法相比,上述方法均采用的是统计的方法并有效利用了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构造的图拓扑特征,因此算法复杂度较低且分类识别率高,为具有拓扑属性和领域属性的BIM模型或图数据提供了性能较好的基础图匹配方法。4.BIM模型中隐含有大量的建筑空间关系信息,而传统的BIM模型检索方法却未加以有效利用,并且缺乏相应的检索接口。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气泡草图的BIM模型检索方法并构造了原型系统。通过手绘和矢量功能气泡草图实现检索条件输入,进而提取草图中建筑空间的拓扑和领域属性等信息构造ASARG模型,借助基于图嵌入的特征提取方法将ASARG转换到特征向量空间,最后通过构造特征向量空间中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实现了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的检索方法。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构造了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构建基于功能气泡草图的BIM模型检索提供了关键技术。本研究为基于BIM的智能化的辅助设计平台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也为海量建筑信息的智能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方法。

唐一飞[10](2013)在《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智能三坐标测量检测规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产品的制造不仅依赖于高精密的加工设备,也需要高精密的检测设备。如今,三坐标测量机作为一种高精密的测量仪器已经成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CMI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对三坐标测量检测规划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多色集合理论(Polychromatic Sets Theory,PST)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着名的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家Pavlov教授通过数十年的科研实践,在航空工业领域中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系统理论。该理论具有透明性,概念清楚,易于理解;易于计算机语言表达,方便计算机编程;具有兼容性;算法复杂性简单,能向复杂系统拓展等一系列优点。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系统的基础上,对智能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的相关技术应用多色集合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介绍了检测规划的常用方法内容,通过从三维CAD系统中获取到的零件测量信息,应用多色集合理论,对零件测量信息建立PS层次结构模型,为后期检测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研究了零件放置方式及基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针对单个特征的测头选择推理方法和零件整体的测头优化选择,根据零件的测量信息模型,结合测头的选择经验,建立了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采用多色集合理论中的围道布尔矩阵建立的问题的约束模型,直观地描述了问题的约束条件,选择合理的测头类型、尺寸以及测量方向;根据建立的测量信息模型生成了采样策略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针对每一个特征获得了合理的测量点数,并采用均匀分布法和Hammersley序列采样法确定了采样点的分布。论文采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检测规划模型,将零件的特征信息同检测规划知识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彼此之间产生关联;然后,主要利用多色集合理论中的着色的逻辑运算,并结合模糊数学进行决策推理获得合理的规划结果。本课题所设计的面向CAD/CAM的零件检测规划原型系统,是在PRO/E实体设计平台上利用Visual Studio2008进行开发的。系统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进行管理,最后设计了的用户界面并验证了相关技术。

二、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工程的集装箱船绑扎系统智能设计及其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集装箱运输及系固概述
        1.2.1 船舶货物运输
        1.2.2 甲板上集装箱的装载和布置
        1.2.3 甲板上集装箱绑扎设备
    1.3 知识工程在船舶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知识工程原理
        1.3.2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设计研究
    1.4 集装箱船绑扎系统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绑扎桥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开发的CAX框架流程
    2.3 知识库构建
        2.3.1 规范设计库
        2.3.2 规则检查库
        2.3.3 模型库
        2.3.4 材料库
    2.4 基于知识的绑扎桥结构智能设计
        2.4.1 装配体参数化设计
        2.4.2 结构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绑扎桥多目标优化
    3.1 引言
    3.2 知识库的构建及知识表示
        3.2.1 知识模板库
        3.2.2 参数化图形模板库
        3.2.3 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
    3.3 基于知识的绑扎桥结构多目标优化
        3.3.1 基于知识的绑扎桥结构设计
        3.3.2 绑扎桥结构数值模拟
        3.3.3 基于知识的绑扎桥结构多目标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绑扎桥与船体结构耦合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绑扎桥和船体结构耦合数值模拟
        4.2.1 数值模型构建
        4.2.2 静强度分析
        4.2.3 模态分析
    4.3 绑扎桥相似畸变模型构建
    4.4 绑扎桥结构的静强度试验
        4.4.1 试验方案
        4.4.2 试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4.5 绑扎桥结构的模态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装箱堆垛结构动态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20英尺ISO海运集装箱缩尺模型构建
    5.3 四层集装箱单堆垛的动态响应研究
        5.3.1 试验研究对象
        5.3.2 试验方案及数值模型
        5.3.3 试验、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结果
    5.4 十一层集装箱堆垛动态响应研究
        5.4.1 绑扎桥和绑扎组件的刚度
        5.4.2 试验方案及数值模型构建
        5.4.3 试验、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绑扎桥结构的动态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方案及数值模型构建
    6.3 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
        6.3.1 激励的幅值
        6.3.2 激励的频率
        6.3.3 间隙效应
        6.3.4 绑扎杆刚度
        6.3.5 有效负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性
    7.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2.1.2 “数字化企业”的概念
    2.2 “介观”价值分析法
    2.3 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
    2.4 需求分析
        2.4.1 常见的用户需求分析理论
        2.4.2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
        2.4.3 需求分析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环境分析及问题识别
    3.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现状
        3.1.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现状
        3.1.2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组织结构
        3.1.3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IT水平现状
    3.2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环境分析
    3.3 问题发现
        3.3.1 现有平台欠缺大数据意识
        3.3.2 现有平台缺乏层次性
        3.3.3 现有平台缺乏统一性
        3.3.4 现有平台缺乏交互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1 平台设计目标
    4.2 平台需求分析原则
    4.3 平台需求获取
        4.3.1 非结构型访谈法
        4.3.2 调查问卷法
    4.4 平台需求分析
        4.4.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分解
        4.4.2 业务需求
        4.4.3 功能需求
        4.4.4 非功能需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5.1 平台构建原则
    5.2 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5.3 平台子框架设计
        5.3.1 办公自动化系统
        5.3.2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
        5.3.3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5.3.4 其他支持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CAD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发展概述
        1.2.2 参数化设计发展概述
        1.2.3 国内外阀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4 工程图快速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安排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阀门数字化设计平台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
    2.0 引言
    2.1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框架
        2.1.1 需求分析
        2.1.2 模块划分
        2.1.3 参数化设计模块运行框架
        2.1.4 系统开发工具
    2.2 参数化设计技术
        2.2.1 参数化设计技术简介
        2.2.2 自顶向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2.3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2.3.1 SolidWorks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2.3.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形式
        2.3.3 SolidWorks自顶向下参数化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阀门设计与计算技术
    3.1 浮动式球阀原理及结构特点
        3.1.1 浮动式球阀工作原理
        3.1.2 浮动式球阀的密封原理
        3.1.3 浮动式球阀结构特点
    3.2 浮动式球阀关键结构计算
    3.3 计算与校核程序的设计
        3.3.1 计算校核程序
        3.3.2 浮动式球阀设计计算书的设计
    3.4 计算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
    4.1 引言
    4.2 零件设计参数的确定
        4.2.1 参数的定义
        4.2.2 参数化模型的尺寸管理
        4.2.3 零件的分类及尺寸排序
    4.3 三维参数化模板的建立
    4.4 建立应用程序和人机交互界面
        4.3.1 添加菜单栏
        4.3.2 界面设计
        4.3.3 模板的备份处理技术
    4.5 错误处理
        4.5.1 编辑框范围的限定
        4.5.2 程序错误处理
    4.6 运行实例
    4.7 本章小结
第5 章基于SolidWorks的工程图智能生成与应用
    5.1 工程图模块的组成结构及开发方法
    5.2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工程图模板
        5.2.1 制定属性标签
        5.2.2 工程图模板的定制
        5.2.3 材料明细表的定制
    5.3 浮动式球阀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制作
    5.4 工程图生成及调整技术
        5.4.1 视图比例的调整
        5.4.2 视图位置的调整
        5.4.3 尺寸标注位置的调整
    5.5 SolidWorks工程图转换成CAD
        5.5.1 视图比例问题
        5.5.2 字体乱码的解决方法
        5.5.3 映射文件的设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阀门参数化CAD系统的实现
    6.1 引言
    6.2 插件运行环境及安装说明
    6.3 系统运行过程
        6.3.1 登录界面
        6.3.2 壁厚计算模块
        6.3.3 设计与校核模块
        6.3.4 参数化设计模块
        6.3.5 工程图模块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浮动式球阀尺寸间关系表
附录C 浮动式球阀零件示意图

(4)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1.2.2 企业发展战略层次分析
        1.2.3 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1.2.4 分析理论与工具
    1.3 研究宗旨和方法
        1.3.1 研究宗旨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过程
第2章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2 行业环境分析
    2.2 内部环境分析
        2.2.1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概况
        2.2.2 公司组织构架
        2.2.3 公司人力资源
        2.2.4 公司主要业务
        2.2.5 公司的资源分析
        2.2.6 公司核心竞争力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分析与制定
    3.1 公司愿景
    3.2 公司发展思路、目标与方向
        3.2.1 公司发展思路
        3.2.2 公司发展目标
        3.2.3 公司发展方向
    3.3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分析
        3.3.1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3.3.2 公司业务层发展战略框架
        3.3.3 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4.1 调整组织结构
    4.2 加强市场营销
    4.3 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4.4 管理创新
    4.5 人力资源保障
    4.6 优化采购机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展战略实施的风险管控
    5.1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风险
    5.2 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战略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CBR与物元化模型的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2.1 排种器设计现状
        1.2.2 设计重用技术研究现状
        1.2.3 CBR技术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预期成果
2 系统总体方案
    2.1 排种器设计特点
    2.2 当前排种器设计过程
    2.3 排种器设计重用框架
    2.4 排种器设计重用流程
        2.4.1 知识库
        2.4.2 模型库
        2.4.3 实例检索
        2.4.4 实例调用与修改
        2.4.5 虚拟仿真与改进
    2.5 开发软件平台
        2.5.1 三维模型开发平台选择
        2.5.2 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2.5.3 数据库的选择
    2.6 核心问题
3 排种器知识库构建
    3.1 知识库相关理论
        3.1.1 知识库的概念、特征与功用
        3.1.2 知识库的类型
        3.1.3 知识库构建相关技术
    3.2 排种器设计知识特点、分类及表示
        3.2.1 排种器设计知识特点
        3.2.2 排种器设计知识分类
        3.2.3 排种器设计知识的表示
    3.3 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知识库总体设计
        3.3.1 知识库的构建目标
        3.3.2 知识库的组成结构
        3.3.3 知识库的构建过程
    3.4 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3.4.1 物元化数据库的构建
        3.4.2 信息库的构建
    3.5 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知识库的管理
        3.5.1 物元化数据库的管理
        3.5.2 信息库的管理
4 排种器模型库构建
    4.1 模型库构建概述
        4.1.1 模型库的组织结构
        4.1.2 模型编码规则
        4.1.3 模型构建要求
    4.2 模型构建方法
        4.2.1 模型参数化设计
        4.2.2 CATIA参数化设计
        4.2.3 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设计方法
    4.3 程序驱动参数化模型设计的实现
        4.3.1 模型构建流程
        4.3.2 模型参数驱动层次分析
        4.3.3 参数类别划分、命名及关联关系
        4.3.4 参数化模型构建
        4.3.5 人机界面设计与模型驱动实现
5 实例检索与修改
    5.1 检索策略与方法
    5.2 检索参数类别划分
    5.3 检索总体框架
    5.4 检索算法
        5.4.1 基本参数匹配
        5.4.2 匹配参数的相似度算法
        5.4.3 评价参数的相似度算法
        5.4.4 权重计算
        5.4.5 加权相似度计算
        5.4.6 算法流程
        5.4.7 算例分析
    5.5 实例修改
        5.5.1 当前实例修改过程与方法
        5.5.2 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实例修改
6 技术集成与交互式界面设计
    6.1 总体设计
    6.2 人机界面建立
        6.2.1 型号浏览界面
        6.2.2 类型选择界面
        6.2.3 实例检索界面
        6.2.4 实例修改界面
        6.2.5 信息浏览界面
    6.3 系统实现
7 系统测试与实例分析
    7.1 设计需求与作业对象参数确定
        7.1.1 设计参数确定
        7.1.2 作业对象物理参数测定
    7.2 实例检索
    7.3 实例修改
    7.4 重用排种器离散元仿真分析
        7.4.1 离散元仿真软件
        7.4.2 仿真参数设定
        7.4.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7.5 改进设计
        7.5.1 排种器型孔结构分析
        7.5.2 排种器型孔结构改进
        7.5.3 改进结果仿真分析
    7.6 样机试制及试验验证
        7.6.1 样机试制
        7.6.2 试验材料
        7.6.3 试验仪器与设备
        7.6.4 试验方法
        7.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石油钻机井架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1.2.2 UG二次开发的应用研究现状
        1.2.3 STEP标准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参数化设计
        2.1.1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2.1.2 参数化设计的方法
    2.2 UG的二次开发技术
        2.2.1 UG二次开发简介
        2.2.2 UG的二次开发工具
    2.3 STEP标准
        2.3.1 STEP标准简介
        2.3.2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
    2.4 数据库技术
        2.4.1 数据库简介
        2.4.2 SQL Server数据库
第三章 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
    3.1 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方案及总体架构
    3.2 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
        3.2.1 分析关键零部件结构并提取主要变量
        3.2.2 建立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模型
        3.2.3 输入零件系列数据生成零件库
    3.3 石油钻机井架整体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3.3.1 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3.3.2 产品几何特征参数化建模
        3.3.3 修改参数并生成新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UG二次开发技术的石油钻机井架设计
    4.1 开发语言以及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简介
    4.2 基于UG/Open的石油钻机井架的二次开发
        4.2.1 开发环境的搭建
        4.2.2 实现UG菜单功能定制
        4.2.3 用户对话框自定义设计
        4.2.4 基于UG/OPENAPI的参数化模型自动生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与存储
    5.1 STEP中性文件
        5.1.1 STEP中性文件的结构
    5.2 STEP中性文件中的实体属性定义分析
    5.3 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与存储
        5.3.1 词法分析器的构造
        5.3.2 实体语句数据提取模块
    5.4 数据提取与存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6.1 系统整体设计
    6.2 用户登录模块
    6.3 零部件信息输入和提取模块
    6.4 参数化设计模块
    6.5 STEP信息查询模块
    6.6 数据库维护模块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3.2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3.3 实现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相关技术
        1.3.4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
        1.5.1 论文技术路线图
        1.5.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的关键技术
    2.1 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选择
    2.2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硬件系统集成技术
        2.2.1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构成
        2.2.2 数字地形信息采集系统
        2.2.3 立体投影平台
        2.2.4 交互式触控系统
    2.3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软件实现支撑技术
        2.3.1 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
        2.3.2 真实感景观生成技术
        2.3.3 虚拟场景实时绘制技术
        2.3.4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
    3.1 引言
    3.2 网络地理信息资源分析
        3.2.1 高程数据
        3.2.2 影像数据
    3.3 Google Maps的影像瓦片下载
        3.3.1 Google Maps的数学原理
        3.3.2 瓦片URL地址分析
        3.3.3 多线程下载策略
    3.4 Google Maps瓦片与高程数据配准
        3.4.1 快速配准算法
        3.4.2 瓦片拼接及重投影
    3.5 实验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
    4.1 面向GPU的铁路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1.1 地形建模算法分析
        4.1.2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4.1.3 基于海量离散点的大型带状数字地形建模方法
        4.1.4 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2 三维工程地质环境建模
        4.2.1 地质不良区域对象建模
        4.2.2 三维数字地质体建模
    4.3 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
        4.3.1 地物分类方法
        4.3.2 地物几何建模方法
        4.3.3 真实感地物建模方法
        4.3.4 地物与地形的融合方法
    4.4 数字自然现象模拟
        4.4.1 天空模拟
        4.4.2 雨雪模拟
    4.5 小结
第5章 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
    5.1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建模
        5.1.1 基元模型数据结构组成
        5.1.2 基元模型分类编码方法
        5.1.3 基元模型几何建模技术
        5.1.4 基于3DSMAX的模型渲染
        5.1.5 基元模型处理关键技术
    5.2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库管理系统
        5.2.1 基元模型库层次结构
        5.2.2 模型库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3 铁路线路构造物建模
        5.3.1 线路表面模型建模技术
        5.3.2 面向对象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关系模型
        5.3.3 基于基元模型库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建模
    5.4 铁路线路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
        5.4.1 方法选择
        5.4.2 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套合
        5.4.3 铁路构造物过渡段几何建模方法
    5.5 小结
第6章 RLBIM与虚拟地理环境实现技术
    6.1 RLBIM在数字化选线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6.1.1 RLBIM模型结构设计
        6.1.2 RLBIM模型建模关键技术
        6.1.3 RLBIM模型实现
    6.2 基于航测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1 高程、影像数据获取
        6.3.2 影像与高程数据的匹配
    6.4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和线路基元模型的铁路实体选线技术
        6.4.1 线路初始中心线设计
        6.4.2 面向构造物布置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
        6.4.3 铁路实体选线效果漫游
    6.5 案例实验与验证
    6.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他成果与获奖

(9)基于BIM的智能化辅助设计平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应用价值
    1.4 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CAAD
        1.4.2 BIM
        1.4.3 基于CBR的智能设计
        1.4.4 空间句法
        1.4.5 图匹配
        1.4.6 小结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结构
2 基于CBR的智能设计方法
    2.1 引言
    2.2 智能设计的典型方法
    2.3 CBR的理论基础及原型系统
        2.3.1 CBR的基本内容
        2.3.2 CBR的优缺点
        2.3.3 基于CBR的智能设计原型系统
    2.4 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与检索
        2.4.1 基于关键词的建筑设计方案检索
        2.4.2 基于内容的建筑设计方案检索
        2.4.3 基于关键词和基于内容检索的区别
    2.5 基于内容的BIM模型检索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2.5.1 特征选择与描述
        2.5.2 相似性度量
    2.6 本章小节
3 BIM模型与建筑空间关系
    3.1 引言
    3.2 BIM
        3.2.1 BIM的概念
        3.2.2 BIM技术的特点
        3.2.3 BIM核心建模软件
    3.3 空间关系
        3.3.1 空间关系的研究内容
        3.3.2 空间关系的类型
    3.4 建筑空间及其关系
        3.4.1 建筑空间
        3.4.2 建筑空间关系
    3.5 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设计
        3.5.1 功能气泡图
        3.5.2 基于功能气泡图的BIM模型设计流程
    3.6 基于建筑空间关系的BIM模型分类类别
    3.7 基于空间句法和图理论的BIM模型建筑空间关系表达与提取
    3.8 基于非精确图匹配的BIM模型检索
    3.9 本章小结
4 通用的融合空间句法的属性关系图模型
    4.1 引言
    4.2 图论的基本概念
    4.3 空间句法
        4.3.1 从句法到空间句法
        4.3.2 空间分割方法
        4.3.3 空间句法变量
    4.4 融合空间句法的属性关系图SSARG模型
        4.4.1 节点属性
        4.4.2 边属性
    4.5 改进的标准图匹配测试数据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的建筑空间关系形式化表达与自动提取
    5.1 引言
    5.2 建筑空间属性关系图ASARG模型
        5.2.1 节点属性
        5.2.2 边属性
    5.3 Revit二次开发
        5.3.1 Revit软件
        5.3.2 Revit API
        5.3.3 二次开发
    5.4 Revit平台下ASARG的自动提取
        5.4.1 建筑空间信息的提取
        5.4.2 拓扑属性计算
        5.4.3 利用插件自动提取ASARG
        5.4.4 基于XML的BIM图匹配测试库建立方法
    5.5 基于BIM的自定义图匹配测试数据集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图核的非精确图匹配方法研究
    6.1 图核概述
        6.1.1 核
        6.1.2 图核
    6.2 最短路径核
    6.3 空间句法核
    6.4 基于最短路径的空间句法核
    6.5 支持向量机
        6.5.1 最优分类超平面
        6.5.2 广义最优分类超平面
        6.5.3 高维空间中的内积
        6.5.4 SVM
        6.5.5 常用核函数
    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基于图嵌入的非精确图匹配方法研究
    7.1 图嵌入概述
    7.2 基于拓扑特征与领域特征的图嵌入方法
        7.2.1 拓扑统计特征提取
        7.2.2 领域统计特征提取
        7.2.3 非精确图匹配算法
        7.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7.2.5 小结
    7.3 基于多尺度特征的图嵌入方法
        7.3.1 细节统计特征提取
        7.3.2 局部统计特征提取
        7.3.3 全局统计特征提取
        7.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7.3.5 小结
    7.4 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的图嵌入方法
        7.4.1 基于节点特征统计的图嵌入模型
        7.4.2 节点属性集合的构造
        7.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4.4 小结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功能气泡草图的BIM模型检索及其原型系统
    8.1 引言
    8.2 检索框架
    8.3 检索接.设计模块
        8.3.1 手绘功能气泡草图输入
        8.3.2 矢量功能气泡草图输入
    8.4 ASARG模型建立模块
    8.5 特征提取模块
    8.6 数据库构建模块
    8.7 相似性度量模块
    8.8 检索原型系统
    8.9 检索性能评价
    8.10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论文的创新点
    9.3 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来源索引
表格来源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1 标准图匹配测试库的XML文件实例
附录2 建筑空间信息提取的部分源代码
附录3 拓扑属性计算的部分源代码
附录4 BIM图匹配测试库建立的部分源代码

(10)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智能三坐标测量检测规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先进制造技术与三坐标测量机
        1.1.2 基于 CAD 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
    1.2 基于 CAD 的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多色集合理论
        1.3.1 多色集合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3.2 多色集合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内容与科学意义
        1.4.3 本课题章节安排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三维 CAD 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的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检测规划所包含的功能构成框架
        2.1.1 测量信息的生成与获取
        2.1.2 确定工件的放置及建立零件坐标系
        2.1.3 测头选择及测量方向的确定
        2.1.4 测量点数量的确定及分布
        2.1.5 路径规划及仿真
        2.1.6 执行检测并分析测量结果
    2.2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2.2.1 零件测量信息建模
        2.2.2 测头及测量方向的选择
        2.2.3 采样策略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零件测量信息及检测规划建模分析
    3.1 建模的目的及现有建模方法
    3.2 多色集合的数学表达
    3.3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零件测量信息建模
        3.3.1 零件测量信息的表达
        3.3.2 基于零件测量信息的 PS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与描述
    3.4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测头优化选择建模
    3.5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采样策略分析建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数学模型的测头选择方法与采样策略研究
    4.1 工件的放置及找正
    4.2 测头优化选择
        4.2.1 确定候选集测头
        4.2.2 单个特征的测头优化选择
        4.2.3 零件整体的测头优化选择
        4.2.4 测头方向的选择
    4.3 采样策略的优化选择
        4.3.1 采样策略的生成
        4.3.2 采样点分布研究
    4.4 实例分析
        4.4.1 被测零件检测规划技术分析
        4.4.2 进行测头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Pro/E 的检测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Pro Engineer 5.0 二次开发
    5.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5.3.1 系统结构
        5.3.2 系统设计流程图
        5.3.3 系统的主要界面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工程的集装箱船绑扎系统智能设计及其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 李春通.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2]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D]. 李溪子.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D]. 张小鹏.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4]江西大正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玮.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基于CBR与物元化模型的大豆排种器设计重用系统研究[D]. 周兴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1)
  • [6]基于分布式网络数控技术控制的新型数控电火花穿孔机[A]. 梅建恩,赵福春,赵万生,王军旗,夏蔚文,艾全胜. 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17
  • [7]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D]. 陈静.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
  • [8]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D]. 聂良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8)
  • [9]基于BIM的智能化辅助设计平台技术研究[D]. 李智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7)
  • [10]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智能三坐标测量检测规划技术研究[D]. 唐一飞.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CAD智能工程数据库集成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