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以太网挑战 SDH

城域以太网挑战 SDH

一、城域以太网挑战SDH(论文文献综述)

曹立晨[1](2012)在《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P化大趋势下,IP业务呈现出需求迅速增长、应用不断丰富的发展态势,传送网的业务接口从先前的2M、155M业务接口演化到目前的FE、GE、10GE等接口,Ethernet已经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网络接口,运营商也在加快网络转型的步伐。如何顺应业务ALL-IP的发展趋势,成为传送网面临的重要挑战,一个高质量、配置灵活、具有高生存性的传送网络成为迫切需求,也是传送网络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本论文全面研究了目前国内主要运营商网络IP化的进程和方式及其对城域传送网带来的影响、现阶段传送网主流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面向全工P化的城域传送网演进策略分析和组网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城域传送网的具体特点,提出面向全工P的城域传送网演进方案。

李爽正,翟慧,王学武,徐文凯[2](2008)在《城域网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子商务更是网络应用的典型热点。人们对信息业务量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将有力地推动通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结合新业务的特点和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对宽带城域网组网技术的产生背景和传输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城域网网络现状和前景做了分析。

侯自强[3](2008)在《城域以太网正在成为城域网主流》文中指出面对互联网挑战电信业正在进行电信转型,宽带业务是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关键,宽带网需要适应业务转型的需求,通过网络技术转型为业务转型提供基础。城域网是网络技术转型的重要环节。电信运营商希望汇聚网和城域网即能支持面向广大消费者的

吴疌[4](2008)在《PBT技术在上海电信城域网中的组网应用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宽带接入技术和电信新业务的发展使得原有的、主要针对窄带数据业务市场的电信城域网面临严峻的考验,虽然在城域网核心层已经找到了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接入层的汇聚依然缺乏全面的解决方案。尽管业界已经提出了MPLS、RPR和Q-in-Q等技术方案,但是它们不是对网络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是需要通过复杂的系统进行管理,无法完全满足一个大型的多业务的城域网的运营要求。PBT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以太网传输技术,它结合了以太网和MPLS的优点,能够为城域网提供了一种新的、扁平化的、低成本的融合架构,对未来城域网的组网模式将会造成很大的改变。本文试图提出一种依靠PBT技术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城域网的汇聚层的组网,并结合该技术在上海电信城域网的实际使用情况,探索出一套能够适应未来城域网需求的组网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BT,着重分析了PBT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技术演进、原理和特点、实现方式和类似技术的比较等,并对上海电信某郊县局利用PBT技术组建新一代城域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包括该网络的目的和意义、需求分析、组网方案和实际的应用情况,还讨论了PBT技术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半年多的设计和建设,该网络已经正式投入商用,一共有4个以太网环和20个边缘节点,承载的业务主要有NGN中的AG回传业务和宽带VPN专线业务。该网络是世界上率先使用PBT技术构建的环形城域以太网之一,在业务规模和多样性上属于很有代表意义的试商用网络。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该网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要求,相对于该郊县局之前的完全基于三层交换机作为汇聚层的城域网来说,新建设的网络实现了50ms的冗余保护和点对点的VPN业务,在节省了光纤资源的同时没有对带宽造成过大的影响,充分地证明了基于PBT技术的环形城域以太网已经能够满足开展电信业务的要求,对今后运营商部署类似网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承治[5](2008)在《发展中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描述了电信级以太网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在比较了SDH和以太网间差异的基础上,从借鉴SDH同步技术、SDH环网保护技术和SDH、ATM面向连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发展中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

傅云瑾[6](2008)在《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与成本函数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信管制理论分析和实践中,以电信网络成本测算作为切入点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和管制机构的选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基于PSTN的电信网络成本测算工具曾为互联互通、普遍服务、资费管制等政策制订提供有效依据。大多数电信业发达的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电信网络成本测算模型,随着互联网业务在全球的逐步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网络对传统电信管制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基于传统电信网的成本模型已不适用于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IP网络。建立IP网络成本模型为我国电信转型期的管制政策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本代理模型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种电信成本测算方法。这种方法以工程优化模型为基础,通过网元设置和网络优化测算电信业务成本,具有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特点。同时,这种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对历史成本数据的依赖,正在成为研究电信问题的一种新的仿真工具。本文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并得出了典型的IP网络成本函数,为我国管制理论分析和实践提供了仿真工具。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主要有:1、根据IP网络技术特点和设备组成,抽象出IP网络架构和网元成本参数体系,首次在国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全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为我国电信转型期管制经济分析奠定基础,为管制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工具。2、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和城乡差距大的国情,在成本函数中设置了一组对网络优化结构有影响的场景变量,包括城郊用户密度比,城郊面积比,地理因子等,采用柯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使得网络技术进步因子与场景变量的影响得到相当的分离,增强了该成本函数的可用性;3、提出了在网络成本代理模型基础上测算业务成本的框架,并对某城市宽带接入网进行仿真测算,初步验证了网络成本代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的内容和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第二章提出了IP网络代理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模型总体框架。第三章通过对IP网络结构和设备分析,建立了网元成本模型。第四章建立了仿真场景变量设计,提出了网络优化方法,设计了仿真流程。第五章对典型IP网络进行成本仿真测算,得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IP网络成本函数。第六章介绍了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在业务成本测算中的应用结果。通过对实际城市宽带业务成本和IP电话成本测算对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进行了验证。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薛莉,翟素平,刘恩慧[7](2007)在《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业务的发展及挑战》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业务的发展背景和标准化进程,分析了多种现有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技术,包括PWE3、VPLS和PBB-TE,并介绍了热点技术PBB-TE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

颜莉萍[8](2007)在《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融合了以太网的经济性、灵活性以及SDH的可靠性以及对服务质量严格保障等特点,能在光环网上优化数据业务传输的同时有效支持实时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下一代城域网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RPR MAC控制协议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公平性算法及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研究与改进,设计实现了具有国内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MXRPR01-7,该集成电路的设计对我国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的成果和结论有:1.深入研究分析协议中定义的公平性算法,针对其在带宽分配算法中存在的缺陷、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以及绕回保护倒换下算法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公平性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该算法解决了现有算法中上述缺陷,性能稳定,硬件实现代价小。2.弹性分组环协议中所定义源路由保护倒换倒换速度慢,丢包率高;绕回保护倒换非最佳路由,带宽利用率低;此外,弹性分组环协议视所有的链路故障均为双向链路故障,导致单向链路故障时环路具有不必要的链路带宽损失;针对这些问题,在深入研究分析弹性分组环两种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智能保护倒换方案,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高速、低丢包率、高带宽利用率的智能保护倒换,且在单向链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大的环路带宽利用率。3.在深入分析研究弹性分组环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的最终电路设计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完成了芯片的最终电路设计;利用多机通讯原理设计并实现了芯片的软件验证系统,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模块在FPGA系统验证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站点、大容量信号的实时监测问题;提出芯片样片测试方案,设计了样片测试系统;完成了芯片的系统级功能仿真、综合、后仿真、功能测试矢量生成和样片测试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芯片MXRPR01-7,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艳华[9](2007)在《城域以太网OAM子层功能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IP高速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为主的业务在电信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而传统语音业务的份额逐渐下滑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传统的城域网技术在传送新兴的数据业务上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而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领域中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现的简单性,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电信以太网已经成为下一代城域网最有价值的技术之一。以太网OAM为以太网的运行提供完善的QoS保障,它直接运行在链路层而不依赖于上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承载的具体业务类型,是以太网进入运营商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本文通过对以太网OAM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以太网OAM技术来提供运行维护保障的电信以太网组网方案,对该方案的实现作了描述,并对该方案中具体节点上的OAM功能子层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为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以太网OAM的定义、功能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然后以IEEE 802.1ag协议草案为基础分析了以太网OAM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扩展其报文结构对一些功能作了完善;接下来对城域以太网的组网方案做了分析,设计出了具有分层结构的城域以太网方案并作了具体的实现描述,最后通过软件实现了OAM子层功能并对其性能作了分析。

曹俏梅[10](2006)在《城域以太网的升级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传统城域以太网面临的挑战;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属性、特点、技术、MEF已通过的业务标准及解决方案(以西门子产品为例)。

二、城域以太网挑战SDH(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域以太网挑战SDH(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城域传送网IP化发展趋势
    1.1 业务的ALL IP
    1.2 业务IP化演进对城域传送网的承载需求
    1.3 业务网络的IP化发展趋势
    1.4 城域传送网的IP化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城域IP承载技术分析
    2.1 IP传送技术的发展
        2.1.1 传统光传送网面临的挑战
        2.1.2 城域IP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MSTP技术
    2.3 PTN和CE概述
    2.4 PTN分组传送网络
        2.4.1 PTN技术特点和分层结构
        2.4.2 T-MPLS技术
        2.4.3 PBT技术
        2.4.4 PTN同步技术
        2.4.5 PTN同步相关标准进展
    2.5 电信级以太网
        2.5.1 概述和发展现状
        2.5.2 标准进展
    2.6 城域波分和OTN技术
        2.6.1 城域波分技术
        2.6.2 OTN技术
    2.7 FTTx和PON技术
        2.7.1 FTTx
        2.7.2 PON的结构
        2.7.3 PON的优势
        2.7.4 PON的分类
        2.7.5 EPON技术特点
        2.7.6 GPON技术特点
        2.7.7 NG PON标准进展
        2.7.8 EPON标准进展
        2.7.9 GPON标准进展
第3章 天津移动城域IP传送网核心层建设方案
    3.1 城域网承载现状
        3.1.1 管道及光缆线路现状
        3.1.2 WDM传输系统现状
        3.1.3 核心层现状
        3.1.4 汇聚层现状
    3.2 组网技术的选择
    3.3 核心层组网方案
        3.3.1 业务需求
        3.3.2 OTNMR1及OTNMR2扩容方案
        3.3.3 OTNMR1升级扩容方案
        3.3.4 OTNMR2升级扩容方案
        3.3.5 OTNMR2加载ASON/GMPLS控制平面方案
        3.3.6 OTNMR2波道扩容方案
第4章 天津移动IP城域网接入层组网方案
    4.1 天津移动接入层接入层组网方案选择
        4.1.1 接入层现状
        4.1.2 带宽需求分析
        4.1.3 传输系统的选择
    4.2 天津移动PTN接入层组网方案举例
        4.2.1 天津移动PTN建设原则
        4.2.2 建设方案
        4.2.3 保护方式的选择
        4.2.4 PW和LSP的规划
        4.2.5 QoS策略
        4.2.6 收敛比的设定
        4.2.7 同步系统
        4.2.8 PTN设备选型及配置
第5章 其它城域IP传送网接入层技术及发展趋势和演进路线
    5.1 电信级以太网组网方案
        5.1.1 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
        5.1.2 增强型以太网的部署
    5.2 MSTP的应用分析
        5.2.1 MSTP的应用定位
        5.2.2 MSTP的应用场景
    5.3 FTTH和PON的部署
        5.3.1 国内FTTH发展现状与展望
        5.3.2 EPON/GPON应用现状
        5.3.3 传统固网运营商FTTB和EPON的演进
        5.3.4 移动运营商FTTx和PON的部署
    5.4 IP传送网发展趋势和演进路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PBT技术在上海电信城域网中的组网应用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度
    1.3 论文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电信级城域以太网技术
    2.1 概述
    2.2 PBB技术
    2.3 PBT技术
    2.4 T-MPLS
    2.6 小结
第三章 上海电信郊县城域网优化平面项目需求分析
    3.1 上海电信城域网的现状
    3.2 上海电信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3.3 对上海电信城域网的优化和改造
    3.4 多业务IP城域网建设模式分析
    3.5 郊县城域网优化平面的设计
    3.6 郊县城域网优化平面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 上海电信郊县城域网优化平面项目网络设计和实施
    4.1 设备概述
    4.2 相关技术术语
    4.3 设计思想概述
    4.4 网络详细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上海电信郊县城域网优化平面项目现网应用测试
    5.1 背景
    5.2 设备和测试仪表
    5.3 验证项目和结果
    5.4 测试总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6)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与成本函数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研究意义
        1.2.2 网络成本分析类型
        1.2.3 基于成本分摊的测算方法介绍
        1.2.4 成本代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贡献
第二章 建模思路与框架
    2.1 建模思路
    2.2 模型框架
    2.3 本文研究范围
第三章 IP网络网元成本模型建立
    3.1 IP网络基本架构
    3.2 IP骨干组网技术与设备分析
        3.2.1 组网技术
        3.2.2 设备分析
    3.3 IP宽带接入技术与网元分析
        3.3.1 主要宽带接入技术
        3.3.2 设备分析
    3.4 IP网络网元成本模型
        3.4.1 网络理论分析架构
        3.4.2 网元成本模型
第四章 IP网络成本仿真
    4.1 场景变量设计
        4.1.1 基本场景变量
        4.1.2 与用户分布相关的变量
        4.1.3 平均用户密度De
        4.1.4 城郊区域面积比R_S
        4.1.5 城郊用户密度比R_D
        4.1.6 与通信流量相关的变量
        4.1.6 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变量
        4.1.7 与技术因素相关的变量
        4.1.8 忙时集中度系数C_Busy
    4.2 网络优化与成本仿真
        4.2.1 接入网优化
        4.2.2 控制节点优化
        4.2.3 传输线路的优化
    4.3 仿真流程设计
        4.3.1 接入网优化流程
        4.3.2 控制节点优化
        4.3.3 传输线路的优化
第五章 仿真结果统计与成本函数回归
    5.1 变量赋值
        5.1.1 网元变量赋值
        5.1.2 场景变量赋值
        5.1.3 变量符号表示
    5.2 成本函数回归
        5.2.1 成本函数形式
        5.2.2 成本函数取值范围
        5.2.3 成本函数回归结果
        5.2.4 成本函数汇总
    5.3 网元变量影响的讨论
        5.3.1 网元价格变动对三部分成本函数的影响
        5.3.2 网元价格变动对总或本函数的影响
    5.4 成本函数系数分析
        5.4.1 系数符号的意义
        5.4.2 常数项的意义
第六章 成本代理模型验证与应用
    6.1 典型城市IP网络成本的验证
    6.2 IP成本代理模型应用成果介绍
        6.2.1 互联网接入业务或本实证测算
        6.2.2 IP电话成本实证测算
        6.2.3 成本测算结果分折
第八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一、ADSL接入回归系数校验
    二、LAN接入回归系数校验
    三、PON接入回归系数校验
    四、PON接入成本函数
    五、缩略词

(7)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业务的发展及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标准化进程
    (1) MEF
    (2) IETF
    (3) IEEE/ITU
3 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技术
4 PBB-TE发展探讨
5 面临的挑战

(8)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
        1.1.1 城域网的起源和发展
        1.1.2 城域网的特征
    1.2 现有的一些城域网技术
        1.2.1 基于SDH 的MSTP 技术
        1.2.2 城域以太网技术
        1.2.3 WDM 技术
    1.3 弹性分组环技术
        1.3.1 弹性分组环技术的提出
        1.3.2 协议分层和拓扑结构
        1.3.3 帧格式
        1.3.4 业务类型
        1.3.5 分组交换结构
        1.3.6 MAC 队列结构
        1.3.7 弹性分组环MAC 关键技术
        1.3.8 弹性分组环特点总结
    1.4 弹性分组环技术发展历程
        1.4.1 弹性分组环标准化进程
        1.4.2 弹性分组环产业化进程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贡献
第2章 弹性分组环MAC 公平性研究
    2.1 RPR 公平性算法介绍
        2.1.1 RPR 公平性评价准则
        2.1.2 RPR 公平性算法工作机理
        2.1.3 RPR 公平性算法实现
    2.2 RPR 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2.2.1 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
        2.2.2 绕回保护倒换时公平性算法的问题
    2.3 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改进公平性算法(LEMFR 算法)
        2.3.1 非平衡流下速率振荡问题分析
        2.3.2 绕回保护倒换下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2.3.3 现有的一些改进公平性算法
        2.3.4 LEMFR 算法
        2.3.5 仿真验证
        2.3.6 LEMFR 算法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研究
    3.1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概述
        3.1.1 绕回保护倒换
        3.1.2 源路由保护倒换
        3.1.3 RPR 保护倒换协议存在的问题
        3.1.4 RPR 保护倒换性能研究现状
    3.2 单向链路故障下的改进源路由保护倒换
        3.2.1 改进的源路由保护倒换方案
        3.2.2 理论分析
        3.2.3 仿真验证
    3.3 集成保护倒换
        3.3.1 方案简述和问题分析
        3.3.2 集成保护倒换路由算法及倒换方案
        3.3.3 仿真验证
        3.3.4 集成倒换方案适用性
    3.4 小结
第4章 弹性分组环MAC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4.2 RPR MAC 专用芯片概述
        4.2.1 芯片概述
        4.2.2 芯片总体设计方案
    4.3 RPR MAC 专用芯片设计
        4.3.1 物理层接口
        4.3.2 客户端接口
        4.3.3 外部转发缓存接口
        4.3.4 环路数据判决模块
        4.3.5 本地业务整形调度控制模块
        4.3.6 前传调度模块
        4.3.7 RPR 公平性操作模块
        4.3.8 拓扑保护控制模块
        4.3.9 其他接口和模块
        4.3.10 节点数据同步处理
    4.4 芯片设计难点及主要参数设计
        4.4.1 芯片水线流控机制设计
        4.4.2 基于动态堆栈的异步FIFO
        4.4.3 整形器整形参数的计算
        4.4.4 芯片内/外部缓存容量设计
        4.4.5 复位电路设计
    4.5 RPR MAC 专用芯片仿真与验证
        4.5.1 功能仿真与验证中的难点
        4.5.2 RPR MAC 芯片功能仿真
        4.5.3 RPR MAC 芯片FPGA 验证
    4.6 RPR MAC 专用芯片实现
        4.6.1 RPR MAC 芯片后端设计
        4.6.2 MXRPR01-7 芯片特征参数
        4.6.3 RPR MAC 芯片样片功能测试
        4.6.4 RPR MAC 专用芯片的应用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城域以太网OAM子层功能研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以太网简介
        1.1.1 以太网的主要特点
        1.1.2 以太网的主要标准
        1.1.3 城域以太网的主要应用
    1.2 城域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内容简介及章节安排
    1.4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OAM技术概述
    2.1 OAM 的定义及功能需求
    2.2 常见的OAM技术介绍
        2.2.1 ATM OAM介绍
        2.2.2 SDH OAM 介绍
    2.3 以太网OAM技术
        2.3.1 以太网OAM发展现状
        2.3.2 以太网OAM在网络层次中的位置
第三章 以太网OAM关键技术
    3.1 相关概念
    3.2 连接故障管理技术
        3.2.1 连通性检查
        3.2.2 环回测试
        3.2.3 链路追踪
        3.2.4 故障上报及告警抑制
        3.2.5 MEP的自动发现
    3.3 保护倒换技术
        3.3.1 保护倒换的目的
        3.3.2 保护倒换技术
    3.4 性能管理技术
        3.4.1 性能管理的指标
        3.4.2 性能管理方法
    3.5 以太网OAM帧结构
        3.5.1 以太网的帧结构
        3.5.2 以太网OAM 协议的帧结构
第四章 电信级城域以太网方案设计
    4.1 基本思想
        4.1.1 传统以太网的局限性
        4.1.2 电信以太网业务平台
    4.2 设计实现描述
        4.2.1 总体描述
        4.2.2 报文格式封装
        4.2.3 边缘路由器的MAC地址学习
        4.2.4OAM 技术在该方案中的应用
        4.2.5 网络管理
        4.2.6 业务接口
    4.3 组网方案性能分析
第五章 OAM子层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相关技术
        5.1.1 VxWorks操作系统
        5.1.2 Socket技术
        5.1.3 综合接入技术
    5.2 设计与实现
        5.2.1 总体实现介绍
        5.2.2 数据结构设计
        5.2.3 功能模块及状态机设计
        5.2.4 任务循环
    5.3 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语

(10)城域以太网的升级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传统城域以太网面临的挑战
2 电信级以太网
    2.1 电信级以太网的特点
    2.2 电信级以太网中的技术
    2.3 MEF已通过的业务标准及规范
    2.4 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
3 结束语

四、城域以太网挑战SDH(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D]. 曹立晨.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2]城域网技术的研究[J]. 李爽正,翟慧,王学武,徐文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3)
  • [3]城域以太网正在成为城域网主流[J]. 侯自强. 中国新通信, 2008(07)
  • [4]PBT技术在上海电信城域网中的组网应用和研究[D]. 吴疌. 复旦大学, 2008(03)
  • [5]发展中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J]. 吴承治. 现代传输, 2008(01)
  • [6]IP网络成本代理模型与成本函数仿真研究[D]. 傅云瑾.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7]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业务的发展及挑战[J]. 薛莉,翟素平,刘恩慧. 电信科学, 2007(10)
  • [8]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D]. 颜莉萍. 清华大学, 2007(08)
  • [9]城域以太网OAM子层功能研究及其实现[D]. 张艳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1)
  • [10]城域以太网的升级和优化[J]. 曹俏梅. 邮电设计技术, 2006(10)

标签:;  ;  ;  ;  ;  

城域以太网挑战 SDH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