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巍,宋潇,肖纯,江云飞[1](2022)在《2019年黑龙江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19年黑龙江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指导全省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发放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样本,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抗体,按规定时间在黑龙江省室间质评回报系统反馈检测结果,经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466家单位的平均参加率为99.79%,其中,优秀441家,占94.84%,良好11家,占2.37%,合格7家,占2.79%;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合格率为95.48%,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合格率为99.79%。结论全省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整体水平较高,但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符合率较低的地区有必要开展市级梅毒室间质评工作。

黄学东,杨翠丽,候晓芹,李冬冬,胡静,牛倩[2](2021)在《自身抗体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梅毒相关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7月于我院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可溶性抗原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狼疮抗凝物(LA)检测且结果阳性的患者140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且上述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的健康对照者107例,收集血清样本进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当TRUST阳性而TPPA阴性时认为TRUST为假阳性结果,分析不同类型自身抗体导致TRUST假阳性的情况。结果病例组中TRUST阳性患者有17例(12.14%),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0%)((印)P(正)<0.05)。17例TRUST阳性患者的ANA均为阳性,其中,ANA单阳性者5例、ANA+ENA双阳性者8例、ANA+ENA+ACA+LA均阳性者4例。17例患者中1例经TPPA和临床确诊为梅毒患者,其TRUST滴度为1∶8;其余16例患者经TPPA验证均为TRUST假阳性,其TRUST滴度分别为1∶1阳性15例和1∶2阳性1例。结论自身抗体如ANA的存在可导致TRUST试验出现低滴度(≤1∶2)假阳性,因此,在诊断梅毒相关疾病时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其他血清学检测结果,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水平。

齐结华,张春利,吴守乐,宦宇,陈宇,乐江漫,蔡徐山[3](2021)在《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方法收集经化学发光法(CLIA)筛查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S/CO值≥1.0的548例孕妇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免疫印迹法进行复检。以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为标准,计算单一方法检测及多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并建立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结果 548例孕妇血清样本中,免疫印迹法阳性494例、阴性43例、不确定11例(后续研究剔除这11例样本);TRUST阳性295例、阴性253例;CMIA阳性(S/CO值≥1.0)490例、阴性(S/CO值<1.0)58例。以免疫印迹法结果为标准,CLIA/TRUST/CMIA(+/-/-)、CLIA/TRUST(+/-)、CLIA/TRUST/CMIA(+/-/+)、CLIA/TRUST(+/+)和CLIA/TRUST/CMI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2.4%、82.2%、97.4%、100.0%和1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LIA/TRUST/CMIA(+/-/+)组合中CMIA的最佳S/CO临界值为2.31,此时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100.0%。根据以上结果建立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先采用CLIA初筛,如结果呈阴性则报告阴性,如呈阳性则加做TRUST;TRUST阳性报告阳性,阴性则采用CMIA复检;复检阳性且S/CO值≥2.31则报告阳性,复检阴性或虽呈阳性但S/CO值<2.31则加做免疫印迹法检测,最后根据免疫印迹法结果出具报告。结论结合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建立了孕妇梅毒筛查流程,可在减少免疫印迹法复检的同时,提高孕妇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杨慧欣[4](2021)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吉林省产妊娠合并梅毒的感染率与高发地区接近,但控制情况明显不如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且胎传梅毒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长春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病例分析,了解其感染率情况、临床特征及胎儿丢失情况,以及影响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为吉林省控制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及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长春某妇产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5743例孕产妇及45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按照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是否发生胎儿丢失采用1:4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n)和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和R(v3.4.4)软件。结果:1.该院2013~2018年共收治住院产妇125743例,妊娠合并梅毒总感染率为0.36%(455/125743);各年份年均感染率分别为:0.35%(57/16134)、0.26%(52/20244)、0.34%(43/12595)、0.32%(65/20545)、0.31%(55/17768)和0.48%(183/38457)。2013~2018年妊娠合并梅毒的感染率在0.3%上下波动,低值在2014年为0.16%,峰值在2018年为0.48%,呈现上升趋势(P for trend<0.05)。2.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53岁,中位年龄为28(24,31)岁;25~2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为173例,占比38.02%(173/455),35~53岁年龄组人数最少为64例,占比14.07%(64/455);无职业者占多数,为334例,占比73.41%;城镇分布以城市居多63.96%(291/455)。3.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期特征:怀孕1次及≥3次者最多均为155例(34.07%),合并贫血例数最多134例(29.4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异常诊断发生率最高的是脐带缠绕,为22.86%(104例);其次为胎膜早破16.48%(75例);孕期接受抗梅毒治疗者为19.78%(90例);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低滴度患者(RPR≤1:8)占比73.63%(335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APOs)总次数为246,其中早产发生占比12.09%(55例)最多,其次为低出生体重11.65%(53例)。4.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发生胎儿丢失69例,总发生率为15.16%;胎儿丢失在2013~2018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9.82%(17/57)、46.88%(15/32)、11.63%(5/43)、16.92%(11/65)、7.27%(4/55)和9.29%(17/183);峰值在2014年为46.88%,之后出现大幅降低,低值在2017年为7.27%,2013~2018年胎儿丢失的发生率呈下降线性趋势(P for trend<0.05)。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期未治疗(OR=2.87;95%CI:1.14~7.26)、RPR高滴度(OR=1.37;95%CI:2.02~7.69)、CRP升高(OR=2.35;95%CI:1.21~4.55)、HB降低(OR=5.38;95%CI:2.24~12.93)及RDW降低(OR=8.30;95%CI:2.73~25.24)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相关因素。结论:1.2013~2018年长春市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低年龄、无职业和城市人口居多;初产妇及孕期未接受抗梅毒治疗的患者居多;围产期异常诊断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高。2.2013~2018年长春市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孕期未接受抗梅毒治疗、RPR高滴度(RPR>1:8)、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降低,会增加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风险。

胡丽华,黄佳,杨波,潘露[5](2021)在《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和验证方法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传统策略、逆向策略、双检策略这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和验证方法进行评估,探讨适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选择该院确诊的251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00例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手术者为对照组,术前感染4项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阴性。特异性抗体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ICT)检测,非特异性抗体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检测,评价传统策略、逆向策略、双检策略的性能。用TPPA、FTA-ABS和WB进行验证,比较各种策略间检测性能差异。结果采用CLIA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传统策略、逆向策略和双检策略的灵敏度分别为99.60%、100.00%、100.00%,准确度分别为99.72%、100.00%、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367;χ2=2.002,P=0.368)。采用ICT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传统策略、逆向策略和双检策略的灵敏度分别为97.61%、98.01%、100.00%,准确度分别为98.29%、98.58%、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57;χ2=5.696,P=0.058)。CLIA和ICT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3种策略的特异度均为100.00%。TPPA与WB比较,Kappa值为0.959,TPPA与FTA-ABS比较,Kappa值为0.854。结论双检策略及CLIA初筛的逆向策略性能较好,CLIA初筛的逆向策略适用于大型实验室,小型实验室可采用ICT+TRUST的双检策略,TPPA是首选的验证方法,WB可用于进一步确认。

尹唯思[6](2021)在《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心病及治疗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我院由2013-2020年期间梅毒血清学(TPPA)阳性并完善冠脉造影及相关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68例,抽取同期(入院时间相同及住院时长相近)梅毒血清学阴性合并冠心病患者471例中以1:1行倾向性配对(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PSM),最终提取出63例作为对照,组间对比分析时控制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e GFR、血脂异常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分析梅毒阳性+冠心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的造影冠脉血管的结果(开口病变、单支、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死亡情况、无MACE事件的生存分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直径出现增宽、根部钙化增厚、凝血功能(PT、APTT、PLT)等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组内根据患者入院时快速血浆凝集反应(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的滴度水平进行分组,分别比较组间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预后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中,冠脉开口狭窄比例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支多支血管病变情况较对照组的并无统计学差异。(2)梅毒血清学阳性合并冠心病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较单纯冠心病组更多,且事件发生的终点更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后不良。(3)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出现更多主动脉根部钙化及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直径扩大等病变未见统计学差异。(4)梅毒+冠心病实验组的APTT值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梅毒血清学阳性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抗体滴度差异之间并无相关性。由此可见,梅毒是对于患者的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预后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患有梅毒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相关的症状或合并冠心病,其长期预后及治疗应该得到更加足够的重视。

蔡丽娟[7](2021)在《神经梅毒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既往研究发现神经梅毒患者可出现显着的脑萎缩,多种类型的痴呆也发现了脑萎缩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神经梅毒患者认知损害,旨在探索哪些脑区体积变化导致神经梅毒患者认知损害,以促进大家对神经梅毒认知损害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一共纳入16名右利手男性神经梅毒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53.000±10.66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6.94±3.214)年。同时筛选出与神经梅毒组年龄、性别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2名右利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神经梅毒患者已通过腰穿检查证实。每一位被试对象均使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认知评估,并采集全脑3D-T1结构图像。获取图像后,使用Dcm2nii软件将DICOM格式的文件转换为NIFTI格式,然后使用Free Surfer软件包进行形态学分析,并计算皮层区域和皮层下结构的定量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25.0:神经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脑区体积是否存在区别是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的,应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神经梅毒组各脑区体积变化与认知测评损害是否相关,继而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认相关脑区体积变化与认知损害有无因果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与神经梅毒组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组MMSE(21.560±5.416)与健康对照组MMSE(29.910±0.426),存在显着差异(p<0.001)。神经梅毒组全脑皮质平均体积(416560.359±48159.054 mm3)、皮质下灰质平均体积(51909.000±5370.149mm3)、左脑皮质平均体积(208096.553±24047.141 mm3)和右脑皮质平均体积(208463.806±25708.558 mm3)均较健康对照组萎缩(p<0.001)。左右大脑半球纳入研究的62个脑区及14个皮质下核团中,神经梅毒组除了左右楔叶、左右内嗅皮质、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和右侧苍白球体积外,其他脑区体积均较健康对照组萎缩。与神经梅毒认知损害相关且有因果关系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下回眶部(R2=0.259,p=0.044)、左侧额中回下部(R2=0.452,p=0.004)、右侧额下回眶部(R2=0.275,p=0.037)、右侧额中回下部(R2=0.437,p=0.005)、右侧额下回三角部(R2=0.292,p=0.031)、右侧海马(R2=0.276,p=0.037)、右侧壳核(R2=0.260,p=0.044)、左侧梭状回(R2=0.289,p=0.032)、右侧前喙扣带回(R2=0.333,p=0.019)、右侧后扣带回(R2=0.404,p=0.008)、右侧扣带回峡部(R2=0.539,p=0.001)、右侧中央后回(R2=0.277,p=0.036)、右侧缘上回(R2=0.265,p=0.041)、右侧楔前叶(R2=0.381,p=0.011)、右侧右中央前回(R2=0.398,p=0.009)和右侧枕外侧回(R2=0.258,p=0.045)共16个。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存在显着的脑萎缩,并导致广泛的认知损害。神经梅毒组全脑皮质体积和皮质下灰质体积均小于健康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皮层62个脑区中,共有14个脑区灰质体积萎缩与神经梅毒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关系,皮质下7组核团中,仅右侧海马和右侧壳核体积萎缩与神经梅毒患者认知损害有关,这与其他痴呆类型所涉及的脑区有部分重叠,也有其独特之处。

郑婷[8](2020)在《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文中提出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经典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全身性以及全球分布等特点,主要通过性接触、胎盘、血液及体液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200万例新发梅毒患者散布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梅毒发病率高达35.6251/10万,且近10年梅毒发病率年平均增长超过13.37%。梅毒如此高的发病率,要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形势,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梅毒。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目前血清学检测在临床诊断梅毒并监测疗效方面应用较广泛。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al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等;另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等。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均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其中,哪一种试验方法检测梅毒快速准确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试验。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门诊及病房进行梅毒检测的389例(年龄0岁-90岁)(去除重复住院及复诊病例)患者血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由实验室技能熟练人员用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若同一样本的方法学间检测结果不一致,以TPPA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分析阳性例数在性别、年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389例梅毒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TPPA、TP-ELISA及RPR法筛查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4.58%(329例)、86.12%(335例)及70.18%(273例)。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TP-ELISA灵敏度为99.09%,特异度为90.00%,符合率为98.21%;RPR灵敏度为77.20%,特异度为86.67%,符合率为93.04%。TP-ELISA检出阳性率最高,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P-ELISA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ELISA、RPR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其中男性阳性92例,阳性率占23.65%,女性阳性243例,阳性率占62.47%。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男女阳性率之比1:2.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TPPA、TP-ELISA及RPR法检出的不同年龄段梅毒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其中以15~30岁和60~75岁阳性率较高。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TPPA、TP-ELISA及RPR3种梅毒检测试验进行比较,得出一种梅毒的筛检方法:使用TP-ELISA进行梅毒初筛,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RPR进行检测,当RPR结果不确定时,采用TPPA作为确证试验。2.不同性别梅毒感染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3.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率有差别,15~3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段阳性率较高。

温路路[9](2020)在《宜黄县妊娠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新生儿结局》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病例,探讨2015-2018年宜黄县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新生儿结局。对宜黄县妊娠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筛查孕妇梅毒、阻断母婴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018年宜黄县54例梅毒感染孕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宜黄县进行产前检查的27000名孕产妇,其中梅毒血清学试验胶体金法和TRUST试验均阳性的患者人数为54人,发病率为2.0‰。妊娠梅毒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职业、孕产史等因素有关。梅毒感染阶段、规范治疗率、产妇血清学滴度、治疗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讨论:了解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利于控制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同时,必要的产前检查和规范治疗能够积极有效的减少妊娠梅毒的发生。

魏然[10](2020)在《基于Tp重组蛋白建立荧光素酶免疫吸附系统用于神经梅毒诊断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对HIV阴性梅毒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神经梅毒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估以血清学试验作为进行腰椎穿刺术指征的可行性。2.构建以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Tp0435和Tp0574为特异性抗体的荧光素酶免疫吸附系统,并评价该方法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意义,为探索神经梅毒诊断新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145例住院接受脑脊液检查的HIV阴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确诊53例为神经梅毒患者,92例为非神经梅毒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TP血清学试验、血液生化检查等资料,分析神经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血清TRUST对神经梅毒的预测价值。2.从GenBank获取Tp0435和Tp0574基因序列,以TpNichols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其全基因片段;构建pNLF1-N-Tp0435和pNLF1-N-Tp0574真核表达体系,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至He La细胞,提取细胞裂解液。以protein G包被96孔板,经孵育后依次加入待测样本、细胞裂解液及荧光素酶底物,建立Tp0435-LISA和Tp0574-LISA方法,通过检测荧光值确定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别对神经梅毒患者和梅毒患者血清、脑脊液进行检测,初步评价Tp0435-LISA和Tp0574-LISA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血清TRUST滴度、神经系统症状、CSF氯化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与神经梅毒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血清TRUST是神经梅毒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血清TRUST滴度升高,非神经梅毒患者随之减少。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RUST的最佳临界值为1:8,能筛查出77.4%的确诊神经梅毒病例。2.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483bp和1318bp大小目的片段;pNLF1-N-Tp0435和pNLF1-N-Tp0574真核表达体系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证实插入的基因为Tp0435和Tp0574。3.建立的Tp0435-LISA方法检测20例神经梅毒和43例梅毒血清和脑脊液,敏感性分别为8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1.4%和97.7%;建立的Tp0574-LISA方法检测20例神经梅毒和43例梅毒血清和脑脊液,敏感性分别为9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55.8%和69.8%。4.对63例梅毒脑脊液样本进行Tp特异性抗体检测,CSF-Tp0435-LISA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7%、阴性似然比为0、阳性似然比为43.48%;CSF-Tp0574-LISA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9.8%、阴性似然比为0、阳性似然比为3.31;CSF-TPPA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58.1%、阴性似然比为8.61、阳性似然比为2.27;CSF-FTA-ABS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5.1%、阴性似然比为0、阳性似然比为2.87。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SF-VDRL和CSF-Tp0435-LISA的Kappa值=0.964,提示二者具有极高一致性;CSF-VDRL和CSF-Tp0574-LISA的Kappa值=0.621,提示二者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1.性别和血清TRUST滴度可作为预测神经梅毒发生的辅助指标,血清TRUST对神经梅毒具有一定的筛查能力,滴度≥1:8的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增加,可将此临界值作为对HIV阴性梅毒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的血清学指征,减少对血清TRUST<1:8的梅毒患者行腰椎穿刺术。2.成功构建真核表达体系pNLF1-N-Tp0435和pNLF1-N-Tp0574,建立的Tp0435-LISA和Tp0574-LISA对神经梅毒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较好的特异性。血清Tp0435-LISA和Tp0574-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对预测神经梅毒具有重要意义。3.CSF-Tp0435-LISA的各项诊断能力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TP特异性抗体试验,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新型诊断技术,CSF-Tp0574-LISA、CSF-TPPA、CSF-FTA-ABS三种Tp特异性抗体试验具有高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可用于神经梅毒的排除诊断。

二、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黑龙江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参评对象
    1.2 质评样本
    1.3 质评方法
    1.4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黑龙江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参加梅毒血清学实验室质量评价情况
    2.2 黑龙江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国家级室间质量评价情况
    2.3 梅毒血清学实验室质量评价结果
    2.4 全省梅毒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参加情况及考核结果
3 讨论

(2)自身抗体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样本收集:
    1.3 检测方法及试剂:
    1.4 结果判定
        1.4.1 TRUST检测结果判定:
        1.4.2 TPPA检测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TRUST检测结果分析:
    2.2 TPPA验证及TRUST滴度分析:
3 讨 论

(3)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
        1.2.2 抗TP抗体筛查试验
        1.2.3 抗TP抗体确证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比较
    2.2 CLIA、TRUST、CMIA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2.3 CMIA/TRUST/CLIA(+/-/+)筛查TP阳性的效能
    2.4 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的制定
3 讨论

(4)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梅毒概述
        1.1.1 梅毒的起源
        1.1.2 梅毒的病原学特征
        1.1.3 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自然病史
        1.1.4 梅毒的传播途径
        1.1.5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1.1.6 梅毒的治疗和预后
    1.2 梅毒的流行现状
        1.2.1 国外梅毒流行现状
        1.2.2 国内梅毒流行现状
        1.2.3 吉林省梅毒流行现状
    1.3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
        1.3.1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现况
    1.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与胎儿丢失
        1.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流行情况
        1.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意义和目标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定义及诊断标准
    2.4 研究变量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6.1 倾向性评分匹配
        2.6.2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2013~2018 年该院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
    3.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孕产史和月经史情况
        3.3.1 孕产史特征
        3.3.2 月经史特征
    3.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合并疾病及异常诊断
        3.4.1 合并疾病情况
        3.4.2 围产期异常诊断情况
    3.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3.6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APOS及胎儿丢失情况
        3.6.1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APOs发生情况
        3.6.2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发生情况
    3.7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均衡性比较
    3.8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相关因素分析
        3.8.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3.8.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孕产史特征分析
        3.8.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月经史特征分析
        3.8.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8.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期异常诊断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8.6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生化学指标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9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4.1.1 流行现状
        4.1.2 人群特征
    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及异常诊断情况
    4.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胎儿丢失
    4.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职业情况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抗梅毒治疗情况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RPR检测结果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CRP指标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HB及RDW指标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5 局限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表

(5)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和验证方法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的性能比较
    2.2 3种检测策略对不同阶段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检出能力
    2.3 3种检测策略对对照标本的排除能力
    2.4 3种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比较
3 讨论

(6)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心病及治疗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梅毒分类、症状及分期
    2.2 梅毒导致心血管疾病原理及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2.3 梅毒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2.4 梅毒的治疗及相关心血管症状的治疗。
    2.5 总结
第3章 方法与试验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神经梅毒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认知测评
    2.3 图像采集与处理
        2.3.1 磁共振图像采集
        2.3.2 图像处理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神经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脑灰质体积的比较
    3.3 神经梅毒组脑灰质体积变化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3.4 神经梅毒组相关脑区体积变化与认知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4 讨论
    4.1 前额叶皮质参与逻辑推理
    4.2 颞叶多个区域参与认知
    4.3 扣带回参与行为结果学习和情景记忆
    4.4 顶叶后皮质参与多项认知过程
    4.5 中央后回、壳核参与社会认知
    4.6 中央前回参与工作记忆
    4.7 枕外侧回参与视觉认知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梅毒
    参考文献
致谢

(8)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2.2 样本采集及保存
        2.2.1 样本采集
        2.2.2 样本保存
    2.3 仪器设备与试剂
        2.3.1 TPPA所用试剂盒
        2.3.2 TP-ELISA使用仪器及所用试剂盒
        2.3.3 RPR所用试剂盒
    2.4 试验方法
        2.4.1 RPR试验
        2.4.2 TP-ELISA试验
        2.4.3 TPPA试验
        2.4.4 注意事项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3.2 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例数在性别上的分布特征
    3.3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例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征
    3.4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判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宜黄县妊娠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新生儿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筛查试剂
        2.2.3 诊断标准
        2.2.4 治疗
    2.3 随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孕产妇婚育史
    3.3 丈夫或配偶感染情况
    3.4 临床资料
    3.5 围生期与分娩期
    3.6 新生儿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宜黄县梅毒感染孕妇的人口学特征
    4.2 孕产妇婚育史
    4.3 丈夫或配偶感染情况
    4.4 临床资料
    4.5 围生期与分娩期
    4.6 新生儿情况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点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基于Tp重组蛋白建立荧光素酶免疫吸附系统用于神经梅毒诊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梅毒血清学试验及相关影响因素在神经梅毒中的预测价值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神经梅毒危险因素分析
        1.2.3 血清TRUST滴度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研究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基于Tp0435和Tp0574的荧光素酶免疫吸附系统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本来源
        2.1.2 不同病期梅毒诊断标准(同第一部分)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Tp0435、Tp0574基因扩增
        2.2.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的结果
        2.2.3 重组质粒pNLF1-N-Tp0435、pNLF1-N-Tp0574 测序鉴定
        2.2.4 Tp0435-LISA的诊断效能评价
        2.2.5 Tp0574-LISA的诊断效能评价
        2.2.6 Tp0435-LISA、Tp0574-LISA与其他CSF Tp特异性抗体试验比较
        2.2.7 Tp0435-LISA、Tp0574-LISA与 VDRL一致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及疫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黑龙江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 孙巍,宋潇,肖纯,江云飞.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2(01)
  • [2]自身抗体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 黄学东,杨翠丽,候晓芹,李冬冬,胡静,牛倩. 四川医学, 2021(09)
  • [3]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探讨[J]. 齐结华,张春利,吴守乐,宦宇,陈宇,乐江漫,蔡徐山. 检验医学, 2021(07)
  • [4]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杨慧欣. 吉林大学, 2021(01)
  • [5]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和验证方法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胡丽华,黄佳,杨波,潘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10)
  • [6]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心病及治疗预后的回顾性研究[D]. 尹唯思. 吉林大学, 2021(01)
  • [7]神经梅毒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关系的研究[D]. 蔡丽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D]. 郑婷. 河南大学, 2020(02)
  • [9]宜黄县妊娠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新生儿结局[D]. 温路路.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基于Tp重组蛋白建立荧光素酶免疫吸附系统用于神经梅毒诊断的初步研究[D]. 魏然.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