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一、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论文文献综述)

狄英娜,高天鼎[1](2021)在《欣欣向荣的中国,一次次打了“公知”的脸》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动实践,更是以铁一般的事实,让人们认识到西方的月亮未必比中国的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平视西方、客观认识中国和世界。欣欣向荣的中国,人们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这是对"公知"膜拜西方、抹黑中国荒谬言论的最好回答。

王爱莲[2](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统一开设的一套用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与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是“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局限于高校范围或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领域,还关涉能否为国家持续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基本要求》”中的系列定位实则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发展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与核心内容。如何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保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以推进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功能实现,是课程建设必须应对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发课程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返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70多年的发展道路发现,与课程体系在规模数量等外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内涵发展还有不足,如表现出:“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教学困境、课程活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理论说服力不佳等问题。而通过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也发现,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内容既少且又比较零散。基于此,本文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路,尝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全文除导论、后记以外,共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理论概述。重在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内涵式发展”的学理认识、概念考证和原理挖掘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激发课程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主,同时协调外部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的课程发展模式,是课程发展思路与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第二章,历史沿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史就是课程外延与内涵相互掺杂、共同推进的历史。依据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颁布的课程指示与方案,大体可将课程建设史划分为五大阶段。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前的课程体系发展很不稳定。“52体系”是在全国推行的第一套课程方案,采取向苏联学习的方式,构建起课程发展的雏形;“61体系”则开启了“中国化”与“去苏化”的课程体系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的课程方案日益规范成熟,方案实践力度日益增强,并显现出方案更替的继承性和连贯性。其中,“85方案”融合了“两课”课程内涵;“98方案”对课程进行了统一地精简设置,更加体现课程权威性和丰富性;“05方案”下,课程规模继续扩张,并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独立办学机构组建等维度推动课程总体建设迈向新的台阶。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课程内生动力、提高教学实效等成为课程建设的紧迫课题。第三章,问题研判。基于“为什么”的考量,尝试站在客观立场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理性分析与问题研判。重点从历史诉求中分析为什么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并从现实关系与认识误区的研判中进一步理清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思路问题。在审思中,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采以理性态度,坚持“不唯书、不唯上”,而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课程发展的长足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不负重托与使命,推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四章,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学情特点,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基础。其中,党的领导是课程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为课程内涵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又可提供现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为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深厚的精神力量。而“00后”大学生(研究生多是“95后”)表现出的新风貌、新特点、新需求,以及他们成长成才中面临的困惑需要释疑解惑的事实,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学情基础。第五章,优化策略。重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怎么办”的问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大规律”和“八个相统一”原则,极力避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方向偏差与规律僭越,从原则规范上确保发展导向的科学性;其次,需从课程内部建设的重要环节着手,抓关键、厚基础、破瓶颈、保动力、强弱项,以锻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重点,夯实课堂教学建设的基础环节,彰显“内容为王”的发展旨要,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手段的动力支撑作用,弥补科学评价的发展不足,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发展与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最后,须强化对国家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和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盘活,形成国家、社会、高校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积极推进课程发展建设。

梁智亮[3](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开展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现实境遇、主要成果和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青年干部的概念范围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两方面研究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新时代青年干部“个体化”、“国际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并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现象,围绕“认知、选用、培育、监管”四个方面进行观点提取,剖析研究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进一步挖掘和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与关键点。第四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青年干部:“肯定作用”、“重视特点”、“加大投入”的认知态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标准,完善创新机制的选用举措;强化政治站位、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纪律作风,成就“心中四有”的培育路径;整合新旧机构、制定党纪党规、实施软硬兼顾的多重监管手段。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与关键要点。第五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论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逻辑紧密、环环相扣的党政组织建设工程。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科学指导,为广大青年干部顺利成长为“政治牢靠、作风过硬、能力出色”的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赵军[4](2020)在《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知识分子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与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与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彰显着民族精神的时代特色,还体现着时代精神的民族之魂。面对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多元文化、多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坚定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对于提高其思想道德觉悟和理论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文化、文化自信等基本概念入手,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和重要性,概括了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培育目标呈现意识形态的斗争异常尖锐、培育内容强调科学思维的深刻把握、培育过程注重借助新媒体的网络载体力量、培育主体彰显在青年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凝聚文化价值共识、培育健康文化心理、促进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功能,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理论和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西方学者文化决定论等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对中国文化系统的整体认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认同、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践行的基本要求;归纳了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依托、整体性与差异性相协调、文化观念培育与文化安全教育相契合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磅礴力量为培育内容;阐发了培育过程中关于文化态度与文化归属、文化判断与文化选择、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与文化担当、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五个”逻辑关系。通过对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的调研,看到了当前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的积极态势,但也认识到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在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环境上的不足,并对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提升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即提高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的主体自觉,加强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整体性构建,拓展多样化的文化自信培育阵地,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传播力度展现文化魅力,着力优化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环境。

贺小亚[5](2020)在《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特殊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是其完成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是使大学生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高度认同和自信的重要途径。当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既有许多十分有利的条件或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的形势或挑战,全面系统考察、深入分析研究这些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对于深化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四个自信”的形成与提出过程,概括了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基本含义进行了界定。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并比较系统考察了当下世界及中国发展的实际状况,认为,当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机遇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得到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党的建设突出强调“四个自信”取得明显成效,党和人民“四个自信”意识及其坚定性显着增强;以西方价值观为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无论是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还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及治理模式都已“黯然失色”。当然,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制约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当前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坚定性的因素仍严峻复杂;高校落实坚定“四个自信”教育还存在不少短板;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三个方面。针对当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出现的良好机遇和面临的严峻形势,论文提出并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要抓住我国发展的良好机遇顺势而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及时解答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坚定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批驳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坚定性的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等;二是要补好高校“四个自信”教育短板乘势而上,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用活新媒体新载体新方法、用畅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三是要遵循大学生自信形成规律因材施教,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徐乐,徐婷婷[6](2019)在《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不仅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下大学生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平台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四个方面对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柏敏[7](2019)在《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方东美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文艺理论思想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生命哲学体系。在他的着作中始终贯穿着生命精神,他吸收了西方柏格森的生命主义思想,以及怀特海的机体主义哲学,并在《易经》中体悟到“生生之德”的智慧。他认为宇宙生命与个体生命一体同化,上下贯注,个体生命分得宇宙生命的元创造力,并在逐渐的人格超升中实现最高的生命价值。在方东美看来美本质就是生命欲的体现,表现出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特点。方东美认为生命是有情之天下,其实质为不断的创进的生命冲动。天地之大美最关键的是普遍生命流衍所产生的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在论文中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方东美的生命美学观点,第一章阐述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基础,主要是西方思想中的生命思想和中国原始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的生命思想。第二章从方东美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方面来阐述。包括宇宙生命美学、个体生命美学、艺术生命美学这三个方面。在第三章中本人对于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地位、贡献和不足作出客观的评价。方东美在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的基础上研究西方哲学,并对于尼采、柏格森、怀特海等人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他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系的建设是以普遍生命为立论基础构建的理想蓝图,期望人们通过生命境界的提升,使自己的生命精神境界与天地境界相与挟化达到诗意栖居的审美境界。他把人的价值问题放到宇宙天地间来思考衡量。方东美先生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就是用生命哲学的观点来统摄中国传统哲学的全域,并以此为立场融摄西方哲学。方东美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是从原始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旁通统贯体悟出的。天地宇宙间因为拥有了生命才成其伟大,人在这天地间要参透宇宙变化的奥秘,上下与天地齐同,如此才能成就广大和谐的生命境界。

周鹭[8](2019)在《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培育国家意识是增强社会成员国家认知认同的现实诉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的群体之一,其“国家意识”不仅关系到对国家的认知认同,还关系着承担国家的时代使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育大学生的国家意识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国际视域下,全球化浪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现象,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塑造与强化造成极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国家意识的重要性,中央重要政策文件也多次强调“国家意识”。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是指从世界国与国关系的视野下,国家、社会组织、个人等对大学生国家内部的认知认同意识、国家在国际上的定位认知认同意识、肩负国家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符合国家、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和行为。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进行理论分析,包括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内涵,并分别对爱国主义与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进行辨析,解析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内在构成,阐述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第二部分:从历史发展视角归纳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基本历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以正式文件出台的形式专门对大学生国家意识进行培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这一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主要经历了回归发展阶段、完善发展阶段、提升发展阶段和全新发展阶段。通过对其基本历程的梳理,总结出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主要经验。第三部分: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结合国家实力的变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分析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机遇;结合全球化的发展、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国家间冲突来分析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挑战;结合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新要求。第四部分: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四个主体提出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对策。从国家来看,要从顶层设计、修订教材、创设平台等方面引领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从社会来看,要从舆论导向、营造氛围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从高校来看,要从高校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主导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从大学生个人来看,要自觉重视增强国家意识和主动抵制错误思想的渗透加强国家意识的自我教育。

雷怡君[9](2019)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关心青年的成长,重视青年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针对新时代青年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新时代青年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提供了强大的青年人才理论支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交叉法等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文章主要由绪论、主体、总结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为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前沿动态,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分析,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找到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新思路、新内容。文章主体部分由第二到五章构成。本部分从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入手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从青年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上,论述习近平青年教育有关论述的内容框架;从方向性、体系性、实践性、生动性上分析习近平青年教育有关论述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论述习近平青年教育有关论述的重大价值;从思想层面、实践层面、合力层面探讨如何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用于指导青年教育的实践。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系统地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刊编辑部,李玲[10](2019)在《传统文化如何“活”起来》文中研究说明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瑰丽的文化成果。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中国文化都曾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但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地开展,世界文化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崇洋媚外的思潮日渐增长,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尤其在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媒介形式的革新,浅显易懂的流行文化

二、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论文提纲范文)

(1)欣欣向荣的中国,一次次打了“公知”的脸(论文提纲范文)

40多年间,中国使7.7亿人脱贫
14亿多人的全面小康,在中国如期实现
面对世纪疫情“大考”,交出满意“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力量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事关”的战略定位
        (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科学论断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现实思考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成果梳理
        (二)研究内容综述
        (三)研究现状总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构成
    二、内涵式发展
        (一)内涵式发展的语义分析
        (二)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探源
        (三)内涵式发展的理路拓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
        (一)概念反思
        (二)理论内涵
        (三)基本特点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关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局的稳固
        (二)关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解决
        (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建设的方向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沿革
    一、“52体系”阶段
        (一)“52体系”的课程雏形
        (二)“52体系”的课程发展
    二、“61体系”阶段
        (一)“61体系”的课程建设
        (二)“61体系”的曲折发展
    三、“85方案”阶段
        (一)“85方案”前的课程恢复
        (二)“85方案”的课程部署
        (三)“85方案”的课程发展
    四、“98方案”阶段
        (一)“98方案”的课程部署
        (二)“98方案”的课程发展
    五、“05方案”阶段
        (一)党的十八大以前的课程建设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课程新发展
    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是课程建设的历史前提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四)保持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问题研判
    一、历史维度的发展诉求问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提高教学实效
        (三)激发内生动力
        (四)促进改革创新
        (五)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二、现实维度几个基本关系的处理问题
        (一)思政课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二)“高效教”与“有效学”的关系
        (三)内生动力和外力扶植的关系
        (四)内容守正与方法创新的关系
        (五)思政课教师特殊性和高校教师一般性的关系
    三、主观维度的思想误区问题
        (一)对“关键课程”地位的认识不足
        (二)对课程发展建设的不自信态度
        (三)对课程内涵式发展的模糊认识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思想保证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为学理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有利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支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底气支撑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文化源泉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
        (二)浸润革命文化的精神养料
        (三)获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资源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学情
        (一)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
        (二)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依循“三大规律”
        (三)遵循“八个相统一”
    二、优化课程内部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以锻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重点
        (二)紧抓课堂教学建设的基础环节
        (三)彰显“内容为王”的发展旨要
        (四)激发科学研究的有效动力
        (五)注入现代信息技术新活力
        (六)补齐科学评价的发展短板
    三、获取外部环境的支持与保障
        (一)依靠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
        (二)依托社会环境的有利氛围
        (三)挖掘高校平台的育人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干部的定义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
    三、研究综述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梳理研究
        (二)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三)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研究
        (四)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关于青年干部队伍教育途径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演变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实践经验总结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人的青年成长经历
第二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
    一、当前青年干部自身特性及其影响分析
        (一)个体化意识凸显
        (二)国际化视野开阔
        (三)创新化追求提升
        (四)信息化氛围盛行
    二、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
        (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四)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地位与作用
        (一)肯定青年干部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作用
        (二)重视青年干部的特点及成长规律
        (三)加强青年干部工作的投入力度
    二、新时代青年干部选拔与使用机制建设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三)创新完善选用机制
    三、新时代青年干部培养与教育机制建设
        (一)心中有党: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站位
        (二)心中有民:增强青年干部的使命意识
        (三)心中有责:激发青年干部的担当精神
        (四)心中有戒:提升青年干部的纪律作风
    四、新时代青年干部监督与管理机制建设
        (一)整合新旧机构合力监管
        (二)制定党规党纪兜底监管
        (三)实施软硬兼顾导向监管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二)传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三)拓宽与升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密切联系新时代青年干部群体的后备力量与亲密盟友
        (二)提升新时代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三)顺应与丰富新时代青年干部工作的标准要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4)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
        2.1.1 文化
        2.1.2 文化自信
        2.1.3 青年知识分子
        2.1.4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
    2.2 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特征
        2.2.1 培育目标呈现意识形态的斗争异常尖锐
        2.2.2 培育内容强调科学思维的深刻把握
        2.2.3 培育过程注重借助新媒体的网络载体力量
        2.2.4 培育主体彰显在青年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2.3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功能
        2.3.1 凝聚青年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共识
        2.3.2 培育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文化心理
        2.3.3 促进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觉
        2.3.4 坚定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
    2.4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4.2 中国共产党人文化理论和文化自信重要论述
        2.4.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
        2.4.4 西方文化决定论及相关理论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分析
    3.1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要求
        3.1.1 中国文化系统的整体认知
        3.1.2 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认同
        3.1.3 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践行
    3.2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原则
        3.2.1 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
        3.2.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2.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依托
        3.2.4 整体性与差异性相协调
        3.2.5 文化观念培育与文化安全教育相契合
    3.3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
        3.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3.3.2 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支撑
        3.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磅礴力量
    3.4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逻辑理路
        3.4.1 文化态度与文化归属
        3.4.2 文化判断与文化选择
        3.4.3 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
        3.4.4 文化认同与文化担当
        3.4.5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分析
    4.1 调研基本情况
        4.1.1 调查方法
        4.1.2 调查过程
    4.2 调研结果与分析
        4.2.1 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的调研分析
        4.2.2 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情感认同的调研分析
        4.2.3 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积极践行的调研分析
        4.2.4 青年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比较、接纳、认同的调研分析
    4.3 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的积极态势
        4.3.1 青年知识分子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不断得到增强
        4.3.2 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文化怀有深厚情感
        4.3.3 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文化发展与繁荣充满信心
        4.3.4 青年知识分子能够积极投身参加社会文化实践
        4.3.5 青年知识分子能够辩证地接纳和包容西方外来文化
    4.4 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4.4.1 培育对象的文化认知迷茫
        4.4.2 培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够
        4.4.3 培育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4.4.4 培育环境的营造未能协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5.1 青年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有待提升
        5.1.1 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5.1.2 青年知识分子从众心理导致主体意识缺失
        5.1.3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阅历不丰富导致社会责任感不足
    5.2 培育力量的整体作用力仍需加强
        5.2.1 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5.2.2 文化自信培育体系不够完善
        5.2.3 教育者自身的培育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5.3 融媒体网络载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5.3.1 融媒体网络载体建设的融合力不足
        5.3.2 融媒体网路载体队伍建设薄弱
        5.3.3 融媒体网路载体主流文化价值引领不到位
    5.4 西方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冲击
        5.4.1 以普世价值为外衣的精神迷惑
        5.4.2 以新干涉主义为内容的文化霸权
        5.4.3 以多种文化形态为手段的价值渗透
    5.5 社会因素的影响
        5.5.1 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5.5.2 社会尚存落后文化及消极文化思维
        5.5.3 家庭教育中文化培育功能的弱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6.1 提高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主体自觉
        6.1.1 在国家民族认同中培养文化根源意识
        6.1.2 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增强文化守护意识
        6.1.3 在文化碰撞与选择中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6.2 加强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整体性构建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6.2.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6.2.4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
    6.3 拓展多样性的文化自信培育阵地
        6.3.1 夯实中国文化自信的利益基础
        6.3.2 筑牢中华文化自信的思想防线
        6.3.3 探索现代新颖的文化自信培育方式
        6.3.4 形成科学的文化自信培育常态
    6.4 增强传播新时代文化力度展现文化魅力
        6.4.1 正面宣传引导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力
        6.4.2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提高文化吸引力
        6.4.3 创作优秀的精神产品增强文化感染力
        6.4.4 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6.5 优化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环境
        6.5.1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激发联动效应
        6.5.2 发挥社会大众传媒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
        6.5.3 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6.5.4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
        2. 国内相关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
一、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一) 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内涵
        1. ‘“四个自信”的形成与提出
        2. 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
        3. 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基本含义
    (二) 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时代价值
        1.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2. 增强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免疫力的迫切需要
        3.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良好机遇
    (一) 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先进性进一步显现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二) 党的建设突出坚定“四个自信”并取得显着成效
        1. 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明显增强
        3. 全社会干部群众“四个自信”不断增强
    (三) 以西方价值观为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
        1. 西方社会曾引以为豪的“普世价值”已黯然失色
        2. 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弊端积重难返
        3. 西方治理理念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三、影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制约性因素
    (一) 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坚定性的因素仍严峻复杂
        1.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较量有时还十分尖锐
        2. 中国发展崛起还会受到一些国家的阻挠和遏制
        3. 复兴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重大矛盾风险和挑战
    (二) 高校落实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还有短板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还不充分
        2. 新媒体新载体新方法运用还不娴熟
        3. 全员全程全方位格局还未形成
    (三) 大学生自身发展存在薄弱环节
        1. 大学生马列功底不深、易受各种错误思潮影响
        2.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行为容易反复
        3. 大学生认知能力局限、理想信念容易动摇
四、当前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 抓住我国发展的良好机遇顺势而为
        1.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2. 注重对影响“四个自信”坚定性的理论及现实问题的解疑释惑
        3. 有针对地批驳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坚定性的错误思潮观念
    (二) 补好高校“四个自信”教育短板乘势而上
        1.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用好
        2. 把新媒体新载体新方法用活
        3. 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用畅
    (三) 遵循大学生自信形成规律因材施教
        1.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2. 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
        3. 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1 加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 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加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正确认识
    2.2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3 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3.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发挥高校文化教育灯塔作用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3.3 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平台, 拓展培育文化自信渠道
    3.4 加强自我教育, 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4 结语

(7)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经历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专着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生命美学的定义
第一章 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思想基础
    一、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思想
        (一)儒家思想中的生命思想
        (二)道家思想中的生命思想
        (三)佛教思想中的生命思想
第二章 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内容
    一、生生不息的宇宙审美观
    二、广大和谐的人生审美观
        (一)人性以善为美
        (二)生命具有广大和谐之美
        (三)实现生命之美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是生命
        (一)艺术具有无言之美
        (二)艺术的灵魂是生命精神
        (三)中国艺术的生命特色
第三章 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评价
    一、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学术地位
    二、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学术贡献
        (一)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二)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阐释
    三、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的不足之处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一章 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理论分析和时代价值
    一、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内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内涵界定
        (二)相关概念辨析
    二、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内在构成
        (一)大学生对国家内部认知认同意识
        (二)大学生对国家在国际上的定位认知认同意识
        (三)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三、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
        (一)满足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诉求
        (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认知认同的客观需要
        (三)升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现实需求
        (四)强化大学生在国际视域下肩负责任的时代要求
        (五)应对全球化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基本历程及主要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基本历程
        (一)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回归发展阶段
        (二)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完善发展阶段
        (三)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提升发展阶段
        (四)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主要经验
        (一)坚定原则: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二)拓宽场域:将国家意识培育纳入高校课程与开展社会实践形成教育合力
        (三)挖掘内容:不断深入开发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素材
        (四)拓展渠道:与时俱进丰富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渠道
第三章 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
    一、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机遇
        (一)国家实力的增强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鼓足了底气
        (二)国际竞争的加剧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激发了动力
        (三)国际交流的频繁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增添了活力
    二、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全球化模糊了大学生对国家边界的认识
        (二)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公民身份的认知认同
        (三)全球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了大学生对国家内部的认知认同
        (五)国家间冲突诱发了大学生的非理性爱国表达
    三、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面临的新要求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第四章 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对策探析
    一、国家引领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一)顶层设计,完善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制度安排
        (二)修订教材,吸纳国家意识进大学教学教材
        (三)创设平台,拓展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空间
    二、社会助力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一)舆论导向,加强国家意识的正确引导和宣传
        (二)营造氛围,以良好氛围滋养大学生国家意识
    三、高校主导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一)推进国家意识培育融入课程教学
        (二)推进国家意识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三)推进国家意识培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四、大学生加强国家意识的自我教育
        (一)大学生自觉重视增强国家意识
        (二)大学生主动抵制错误思想渗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

(9)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教育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青年教育思想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思想
    2.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现实基础
        2.2.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
        2.2.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国内背景
        2.2.3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个人因素
第3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
    3.1 青年教育的任务
        3.1.1 立德树人
        3.1.2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青年教育的内容
        3.2.1 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青年政治观教育
        3.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青年价值观教育
        3.2.3 以“文化自信”为目标的青年文化观教育
        3.2.4 以“德法兼修”为原则的青年法治观教育
        3.2.5 以“美丽中国”为指引的青年生态观教育
    3.3 青年教育的方法
        3.3.1 强化青年理论武装
        3.3.2 重视基层实践锻炼
        3.3.3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第4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及时代价值
    4.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
        4.1.1 坚定的方向引领
        4.1.2 科学的体系建构
        4.1.3 突出的实践风格
        4.1.4 生动的语言艺术
    4.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4.2.1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新篇章
        4.2.2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教育观
        4.2.3 提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支撑力
        4.2.4 指明了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基本方向
第5章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路径
    5.1 以“中国梦”作为青年教育的主线
        5.1.1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的思想基础
        5.1.2 将青年之梦融入壮阔的中国梦
    5.2 以“重实践”支撑青年教育的落实
        5.2.1 引导青年投身伟大奋斗的实践
        5.2.2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 以“同心圆”发挥青年教育的合力
        5.3.1 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
        5.3.2 发挥传统教育与新媒体的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四、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论文参考文献)

  • [1]欣欣向荣的中国,一次次打了“公知”的脸[J]. 狄英娜,高天鼎. 红旗文稿, 2021(19)
  •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 王爱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梁智亮. 暨南大学, 2020(04)
  • [4]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赵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1)
  • [5]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研究[D]. 贺小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新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 徐乐,徐婷婷.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06)
  • [7]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 柏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国际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D]. 周鹭. 西南大学, 2019(12)
  • [9]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D]. 雷怡君.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10]传统文化如何“活”起来[J]. 本刊编辑部,李玲. 时代邮刊, 2019(07)

标签:;  ;  ;  ;  ;  

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