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

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

一、一个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论文文献综述)

涂燕茹[1](2020)在《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文中指出近年来,贵州省园林绿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贵州省内丰富的乡土木本园林绿化植物开发较少,品种缺乏,且有些常见品种频繁使用,导致百城一面的景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随着“乡土热”的发展趋势,人们开始追求乡野情怀、渴望回归自然,为避免贵州省木本园林植物应用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提高省内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堪踏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区域区划进行研究,提出各区划区木本园林植物推荐应用策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有乡土木本植物136科、638属、2837种,分别有乔木1380种,灌木902种,半灌木59种,木质藤本496种。而贵州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所应用的木本植物共496种,分属93科、245属,已用种类仅占资源总种数的17.26%,其中乔木304种,灌木141种,半灌木6种,木质藤本45种。2)根据现有各种自然和社会人文区划,结合全省城镇发展规划,确定了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域区划原则,以自然因素主导一级区划、人文因素主导二级区划,分别将各区划依据要素叠加处理,通过自然与人文区划指标的系统耦合,将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划分为23个三级地方特色景观区划体系。3)构建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园林应用筛选的AHP结构模型体系。该体系包含C1观赏价值、C2生态价值、C3适应能力、C4应用潜力4个准则层及F1株型、F2枝干、F3叶等28个指标层。应用该体系优选出贵州省乡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共计803种,分别有乔木467种,灌木226种,半灌木10种,木质藤本100种。4)对贵州省23个三级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园林植物分别进行筛选推荐。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立足各区划区自然条件及园林植物现状,根据其生长类型(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季节景观(春、夏、秋、冬)、区域特色和经济利用4个方面推荐有应用潜力的植物种类,并对区划区所辖市县进行市(县)树市(县)花推荐参考。

史宏伟[2](2020)在《观果树种在天津城区公园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观果树种属于园艺作物中的观赏植物,其果实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相比普通园林树种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其花、果还可起到香化、果化城市景观、强化四季变化效果、增加天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天津城区公园进行多次走访,记录观果树种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种类、生长状况、配置形式等。将观测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整理与研究,以期为天津观果树种应用方面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调研结果结合园艺学、风景园林学、园林生态学等学科得出成果如下:一、对天津城区公园现有观果树种的种类、应用数量、生长状况、配植形式、重复率进行调查并总结与分类,得到种类共78种,含35科、50属。二、对观果树种在绿化中应用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与总结,优化天津城市景观,打造更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化环境。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常用的50种观果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充分发掘优质的品种,使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优势。四、选取综合评分高的观果树种进行推广栽植,针对选取的典型公园,将观果树种的栽植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园林要素,提出其具体的优化配植应用方法,结合其花、果、叶皆可赏的特点丰富景观中的植物配植类型,打造四季有景可观的绿化环境。

贾晓宇[3](2020)在《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方法与技术研究 ——以福州公园绿地为例》文中提出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资源危机逐渐加深、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然而在当下,城市中的植物景观普遍存在着维护量大、维护成本高等的诸多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低维护植物景观的呼声日益高涨。低维护植物景观,旨在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及建植、管护技术,解决植物景观目前普遍存在的后期维护量过大、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其近自然的设计方法,能够使植物景观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社会效益;同时,其自然野趣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望,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低维护植物景观极大的节约了能源资源、节省了人工,是实现节约型园林的有力举措,是实现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未来植物景观发展的目标,对于社会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低维护植物景观,并利用案例分析法,在对国内外典型景观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特点。第二,基于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特点,运用实地调查法,以福州市公园绿地为例,通过对各类型公园绿地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与观察,对适合营造低维护植物景观的区域类型,即“低维护区域”类型进行提取和分析;记录不同区域维护程度较低、效果较好的植物种类,为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建提供植物材料选择的依据;总结低维护区域的总体特点;发现目前低维护区域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低维护区域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各低维护区域类型的景观营造方法。第四,从建植和管护技术两个方面,建立了福州市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技术。最后,针对目前各区域类型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文提出的营造方法和技术,提出优化建议并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维护植物景观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具有粗放管理特点的植物而营造出的能按照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进行自主生长、繁殖,并通过简单管理即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较好景观效果并发挥生态效益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特点是植物组成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外来植物为辅;种植方式是近自然式;群落结构单一但是比较稳定;景观风格呈现出自然野趣的特点。(2)福州市公园绿地中适合营建低维护植物景观的区域类型,即“低维护区域”类型,包括边界区域、分隔区域、护坡区域、洼地区域、滨水区域、桥下区域六种。在这些区域中共使用了131种植物,乔木23种,灌木18种,草本植物65,野生植物16种。这些区域具有景观功能弱、所处位置偏、人为干扰低、生态环境好的特点。目前存在着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植物景观效果不佳、土壤裸露问题严重、养护管理工作缺乏四个方面的问题。(3)根据低维护区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土壤营造方法、地形营造方法、植物选择方法和群落营造方法来研究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并提出了各低维护区域类型的景观营造要点,进行设计探索,推荐了几种具体的植物群落模式。(4)从建植和管护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福州市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技术,具体可以分为栽植密度、移植时期、种子混播技术、限根技术、建植材料、节水技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以及杂草防治,为降低植物景观的维护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皇甫玉龙[4](2019)在《秋色叶树种在长沙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秋色叶树种凭借自身色彩多样、观赏特点众多、景观季相效果明显、易于成景等造景优势,在众多植物造景材料中独树一帜。城市绿地中的秋色叶树种景观是园林景观特色的重要体现,开展城市秋色叶树种调查与景观评价工作,对于丰富和完善城市秋季景观,形成城市园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长沙市15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秋色叶树种种类、秋季叶色物候期表现以及景观类型方面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5处城市绿地中的秋色叶树种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调查,长沙市15处城市绿地中应用秋色叶树种共计80种,隶属39科61属,其中乔木55种,灌木21种,藤本4种;红色叶树种25种,橙色叶树种11种,黄色叶树种44种;常见秋色叶树种有16种,只占总数的20%,其中复羽叶栾树、银杏、鸡爪槭、日本晚樱、紫薇的应用频度达到了80%以上;在初秋10月份变色的树种有30种,在仲秋11月上中旬变色的树种有35种,在晚秋11月下旬以后变色的树种有12种,在仲秋色叶期结束的树种有11种,在晚秋色叶期结束的有35种,色叶期持续到冬季的有31种,平均色叶持续期在30d左右;形成了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以及垂直绿化等八类植物景观类型,其中以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应用地最为普遍,缺少成规模风景林的营造。(2)从美学特性、生态特性和服务功能特性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沙市秋色叶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0个秋色叶植物群落进行评价,得到各个植物群落景观质量的排序和分级。40个秋色叶树种景观样地中,I级景观质量的植物群落共有3个,占总数的7.5%;II级景观质量的植物群落23个,占总数的57.5%;III级景观质量的植物群落10个,占总数的25%;IV级景观质量的植物群落4个,占总数的10%。其中,被评为I级的景观和Ⅱ级的景观共26个,占样本总数的65%,说明长沙市秋色叶树种景观整体质量较好,在各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经典优质的秋色叶树种景观还是比较匮乏。(3)通过对长沙市园林中秋色叶树种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秋色叶树种景观的综合评价结果,指出了秋色叶树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是秋色叶树种多样性较低;二是是乡土树种资源未得到重视;三忽略了秋色叶树种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四是栽后养护管理不到位;五是秋色叶树种的文化内涵有待挖掘。(4)针对秋色叶树种在长沙市园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丰富秋色叶树种种类;二是开发乡土秋色叶树种为主,适度引种优秀外来品种;三是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植物配置;四是加强栽培管理养护;五是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宣传秋色叶树种。

乐音[5](2019)在《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为最大限度提升绿化覆盖率,立体绿化凭借其占地少、见效快且绿化覆盖率高等优点引起了广泛重视,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绿化美化道路景观。长沙市于2017年初启动了第二轮“三年造绿”,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道路立体绿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归纳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沙市二环内主要道路的立体绿化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植物种类组成、应用频率、观赏特性、应用形式和种植方式等,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所用藤蔓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进行优化设计,为相关道路立体绿化工作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归纳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主要有墙面绿化、边坡绿化、棚架绿化、栅栏绿化、桥体绿化、花坛式绿化和柱体绿化;种植方式有攀附式、悬垂式、花箱式、嵌植式、斜坡片植式和塑造修整式。(2)以长沙市16条道路的立体绿化为调查对象,选取80个样点进行调研,得出共用植物83种,隶属42个科;乔木7种、灌木23种、藤本15种、草本35种和竹类3种,其中藤蔓植物25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植物仅有13种;按照观赏特性分析,以观花植物为主,占比49.40%,观叶植物为辅,偶有观果植物。(3)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类型主要有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公交站台、渠化岛、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立体绿化景观效果最好的是韶山路,其次是芙蓉路,应用形式频率较高的为棚架绿化和桥体绿化,种植方式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攀附式和悬垂式。(4)利用层次分析法,以藤蔓植物为代表从观赏价值、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种类选择评价模型,对25种藤蔓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缺少Ⅰ级植物种类,Ⅱ级植物有8种,Ⅲ级5种,Ⅳ级5种,Ⅴ级6种,Ⅵ级1种,且无Ⅶ级。综合评分排名前5的有:爬山虎、五叶地锦、三叶地锦、凌霄和常春油麻藤。(5)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功能价值、社会效益、观赏特征及生态质量四个方面建立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对3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可得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整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属中间等级,且景观类型综合质量排序为渠化岛>公交站台>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立交桥>路侧绿带>分车绿带。最优立体绿化配置模式为“上垂下攀”式。(6)总结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及景观构建原则,提出优化提升策略有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推广“上垂下攀”的植物配置模式、控制时令花卉的应用和加快立体绿化融入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等,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陈雪[6](2019)在《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立体绿化是改善当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节能、增强建筑生态性能的有效手段。办公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比突出,由于其使用人群庞大且持续时间长,营造良好的办公与休憩空间显得十分重要。研究立体绿化在办公建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目前,深圳市正在大力建设“森林城市”,立体绿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在深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此大背景,本文以深圳市作为研究范围,在基于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理论研究及相关政策的总结分析下,首先对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资料的全面查阅,发现各项目的优点与不足,从其中学习到能够用于指导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的理念与技术。其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发放、相关专业人员访谈以及与立体绿化设计施工公司交流等多种方式,掌握深圳市目前办公建筑的立体绿化建设基本情况,总结出其突出的问题,分别是立体绿化与建筑设计脱节、植物选择不合理以及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三大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案例研究与现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对深圳市气候条件的分析,得出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应遵循当地气候环境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筑风荷载、日照情况、办公建筑布局与垂直空间打造、建筑立面等多个角度讨论了立体绿化与建筑协同设计的方法;从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美学原则、以及日照强度几个角度探讨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合理配置的方法;通过designbuilder热工模拟,探讨了不同形式立体绿化对建筑热工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资料的收集整理,针对其建成后的管理与建设成本控制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以南海意库1号楼为例,将提出的设计策略运用到实际项目的立体绿化改造中,为以后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提供参考。

赵瑾[7](2019)在《宝鸡市城镇5种乡土绿化树种抗旱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干旱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树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适应和抗御缺水环境的能力,发掘乡土树种中优良的抗旱性树种,对于形成稳定良好的城市绿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苦皮藤(C.angulatus)、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臭檀(Evodia deniellii)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5种宝鸡市乡土树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树种苗高、地径、萎蔫指数、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含量、叶绿素a/b(Chla/b)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蒸腾速率(Tr)、光响应曲线等指标,计算和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树种的抗旱性差异,为宝鸡市城镇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其中南蛇藤、苦皮藤、臭檀的胁迫症状较为明显;苦皮藤的苗高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74%;南蛇藤的地径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25%,火棘的苗高、地径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少。(2)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5种树种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b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南蛇藤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为48.79%;臭檀的叶绿素a/b值下降幅度最大,为26.19%;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较高的为爬山虎,分别为5.84μmol·m-2·s-1和6.68μmol·m-2·s-1;火棘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9;臭檀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为12.46μmol·m-2·s-1;南蛇藤的暗呼吸速率较高1.61μmol·m-2·s-1;苦皮藤的表观量子效率较高为0.0696μmol·m-2·s-1。(3)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5种树种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苦皮藤的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倍数最大为48.48倍;臭檀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146%;苦皮藤的可溶性糖增加倍数最大为1.58倍。(4)本试验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5种树种的抗旱能力大小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爬山虎>火棘>臭檀>南蛇藤>苦皮藤,其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3、0.52、0.31、0.30、0.28,该结果与植株干旱胁迫的植株形态变化相一致。

郭阳[8](2019)在《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植物景观是体现住宅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植物种类的选择是景观营造的基础。不同绿地类型植物景观的配置、植物与各景观要素的有机配合对植物景观营造也尤为重要。本调查选择晋城市具有代表性的鼎秀华城小区和德源新城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进行研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晋城市生态环境特点,提出相应整改建议,为今后晋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植物配置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从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生长状况4个方面对晋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出鼎秀华城小区的绿化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具代表性。这一小区共有绿化植物14科38种,其中乔木23种,灌木14种,草本1种;观花植物和观树姿植物最多,均为17种;小区中,春季开花植物最多,以红色系花为主;生长状况较好的乔木有14种,灌木有9种。(2)对3种不同绿地类型的群落结构和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可知,2个小区均以公共绿地的群落结构的植物配置最为丰富,主要群落结构有“乔-灌-地被”、“乔-乔-地被”、“乔-地被”、“灌-地被”4种,主要植物配置模式有银杏-早熟禾、银杏-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球-早熟禾、雪松-早熟禾、蜀桧-龙柏球+金叶女贞球+黄杨球-早熟禾、龙柏球+黄杨球+大叶黄杨+红叶小檗-早熟禾、紫薇-小叶黄杨-早熟禾、紫叶李+黄杨球+大叶黄杨-早熟禾等;道路绿地主要群落结构有“乔-灌-地被”、“乔-乔-地被”、“乔-地被”3种,主要植物配置模式有国槐-早熟禾、国槐-紫薇+樱花-月季+早熟禾、紫叶李+碧桃-月季+早熟禾,龙柏球+金叶女贞球+大叶黄杨球-早熟禾等;宅旁绿地植物群落配置则相对简单,其群落结构以“乔-灌-地被”、“灌-地被”2种为主,主要植物配置模式圆柏-小叶黄杨+红叶小檗-早熟禾、龙柏球-早熟禾、龙柏球+黄杨球+大叶黄杨+红叶小檗-早熟禾、大叶黄杨+高杆女贞+红叶小檗-早熟禾等。(3)从微地形、水景、建筑小品、园灯园椅4个方面对不同园林要素植物配置进行调查与分析可知,德源新城与鼎秀华城无论从群落结构还是植物配置上有很大不同,均以规则式配置为主,通过植物的空间排列,与硬质景观造型搭配,形成主次有序、层次鲜明的景观效果,充分体现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理念。(4)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存在树种选择相似、配置模式单一,乡土树种重视不够、优势品种利用率不高,绿地指标不合规范、管理水平层次不一等问题,并总结了各群落结构适宜的树种,对不同绿地类型植物配置提出建议。适宜的上层群落植物有15种,中层群落植物17种,下层群落植物4种。公共绿地应以“乔-灌-地被”、“乔-乔-地被”、“乔-地被”、“灌-地被”4种群落结构为主,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水平较高;道路绿地应以“乔-灌-地被”、“乔-乔-地被”、“乔-地被”3种为主,植物配置相对简单,应适当增加花灌木类植物的应用;宅旁绿地以“乔-灌-地被”和“灌-地被”2种为主,一般以常绿植物和绿篱植物的简单搭配为主,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张玲[9](2019)在《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绿地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多年生地被植物因其资源丰富、生态效益良好、观赏价值高等优点,成为公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材料,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结合地被植物相关基础理论,对重庆主城区21个综合性公园的多年生地被植物进行普查,选取128个典型性样地进行重点调查,围绕多年生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观赏特性、应用频度、生长势、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应用质量进行综合等级评定,探讨了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旨在为今后重庆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种类共计170种(含品种),分属72科,130属。其中,灌木类地被植物77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77种、藤本地被13种、蕨类2种、竹类1种;44.12%的物种集中分布于百合科、木犀科等13科;以常绿地被为主,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4:1;多年生乡土地被共68种,占比为40%,但在公园绿地中实际应用量偏少。(2)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观花类地被植物共计110种,占66.47%,花期主要集中于夏季,花色以红、白色系为主,蓝紫色系、复色系地被应用较少;观叶类植物以观叶色为主,共计33种,占比达19.41%,以杂色、红色系植物为主,缺少紫色及银色系地被植物。观果类、芳香类地被植物整体运用较少,但其开发利用前景良好。(3)通过对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可知:红檵木、麦冬为极常见种,应用频度值分别为78.94%、87.5%,远高于其他地被植物,常见种28种,少见种41种、罕见种42种,少见种及罕见种占比达73.45%,表明此类地被植物实际应用较少,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木本类地被植物重要值排名靠前的有红檵木、红叶石楠、春鹃、锦绣杜鹃等;草本类排名靠前的有麦冬、花叶冷水花、肾蕨等;藤本类地被植物爬山虎、油麻藤、粉团蔷薇排在前三;此类地被植物多为传统地被,在重庆公园绿地中使用面积较大,其重要性明显。(4)通过计算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平均生长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其生长势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生长势表现为优良的植物分别有40种、67种,仅有6种地被植物生长势较差,表明大部分地被植物在重庆公园绿地中生长状况良好。(5)在多年生地被植物造景方面:按种植形式可分为丛植、片植、色块、花境种植,其中片植及色块种植最为常见;主要造景手法以平面化造景手法为主,立体化造景相对较少;按绿地不同功能空间类型,可分为植物主景空间、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建筑小品周边绿地、广场绿地,总体上看,不同空间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各有侧重,整体观赏效果较好。(6)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准则层因子权重排序为:生态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开发应用潜力,指标层排序前三分别是覆盖能力、耐高温、耐阴性,说明地被植物选择应重点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地面覆盖能力;依据加权关联度将地被植物应用质量分为三个等级,I级有124种,II级有39种,III级有7种,锦绣杜鹃、四季桂、红檵木、南天竹、花叶冷水花、木春菊等应用质量优良,可在重庆公园中重点推广应用。(7)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种类相对集中,主要品种雷同,地被植物景观效果单一,忽视地被植物生态习性,后期养护工作有待加强等。在今后地被植物应用中应更加注重合理选择品种、优化景观配置、重视生态效益、加强养护工作。

贺奕尧[10](2018)在《南京地区主要垂直绿化树种光合特性与基本生态效益的研究》文中认为园林绿化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南京地区常见的13种垂直绿化树种,通过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响应曲线等参数,分析比较了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并换算得到固碳释氧量、降温增湿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基本生态效益的定量数据。可为南京城市垂直绿化树种的规划配置以及生态园林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供试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很大,大多数在夏季都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他三季树种间各有差异;大部分树种在夏季的蒸腾速率最大,冬季最低。2.供试树种日均固碳释氧能力排序为:常绿为常春油麻藤>扶芳藤>金银花>云南黄馨>蔓长春>常春藤>络石;落叶为紫藤>木通>爬山虎>藤本月季>美国凌霄>多花蔷薇。常绿垂直绿化树种年总固碳释氧能力排序为常春油麻藤>扶芳藤>金银花>云南黄馨>常春藤>蔓长春>络石;落叶垂直绿化树种年总排序为木通>紫藤>爬山虎>藤本月季>美国凌霄>多花蔷薇。年总固碳释氧量大致为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要高些。3.供试树种的整体降温增湿能力可以分为三档:常绿树种能力较强的有金银花、蔓长春;能力中等的树种有常春油麻藤、云南黄馨、络石;能力较弱的树种如常春藤。落叶树种能力较强的有美国凌霄、爬山虎;能力中等的树种有藤本月季、紫藤;能力较弱的树种有紫藤、多花蔷薇。4.常绿垂直绿化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落叶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则大多表现为秋季最高。5.根据供试垂直绿化树种的光响应曲线测算得出所测对象的LCP、LSP和AQY值,发现常春油麻藤和藤本月季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较大,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也较强,其余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弱。6.根据采集叶片样本提取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结合净光合速率对比发现,叶绿素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树种在弱光环境下有效吸收光能,光合能力越强。

二、一个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植物区系和植物区划研究
        1.2.2 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贵州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贵州省绿化发展概况
    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
        2.2.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储量
        2.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生长习性
        2.2.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观赏特性
        2.2.4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划
    3.1 区划原则
    3.2 区划依据
        3.2.1 自然地理区划
        3.2.2 生态系统
        3.2.3 植被区系
        3.2.4 林业发展区划
        3.2.5 行政区划
        3.2.6 民族聚落分布
        3.2.7 旅游资源分布
        3.2.8 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3.2.9 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发展状况
    3.3 区划方法
    3.4 区划结果
第四章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资源组成分析
    4.1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4.2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4.3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第五章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5.1 筛选原则
        5.1.1 地域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5.1.2 引种培育的可行性原则
        5.1.3 植物种类的价值性原则
        5.1.4 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2 筛选方法
        5.2.1 确定筛选指标
        5.2.2 建立判断矩阵
        5.2.3 一致性检验
        5.2.4 判断矩阵群的平均权重向量
        5.2.5 制定评分标准
        5.2.6 计算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
    5.3 结构模型
    5.4 权重确定
    5.5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分析
    5.6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筛选结果
第六章 基于区划结果的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策略
    6.1 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配置原则
    6.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建议
        6.2.1 贵州省城市(县城)市(县)树市(县)花分析
        6.2.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
    6.3 乡土木本植物开发应用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7.1.2 划分贵州地方特色景观区划
        7.1.3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7.1.4 各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推荐
    7.2 讨论与展望
        7.2.1 讨论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
附录2 贵州省地方特色木本植物调查问卷
附录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综合指数

(2)观果树种在天津城区公园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天津城市环境现状
        1.1.2 观果树种对天津城市环境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观果树种应用的基本理论
        1.4.1 生物学理论
        1.4.2 生态学理论
        1.4.3 文化艺术学理论
    1.5 观果树种在公园不同功能区的应用研究
        1.5.1 观果树种在公园入口区的应用
        1.5.2 观果树种在公园文化娱乐区的应用
        1.5.3 观果树种在公园体育活动区的应用
        1.5.4 观果树种在儿童活动区的应用
        1.5.5 观果树种在公园安静游览区的应用
    1.6 观果树种在公园中与各景观要素的关系
        1.6.1 观果树种与公园中建筑的关系
        1.6.2 观果树种与公园中水体的关系
        1.6.3 观果树种与公园中山体地形的关系
        1.6.4 观果树种与公园中园林小品的关系
        1.6.5 观果树种与公园中其他植物的关系
第二章 观果树种的概念及文化内涵
    2.1 观果树种的概念
    2.2 观果树种的分类
        2.2.1 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2.2.2 按果实的颜色进行分类
        2.2.3 按果皮的质地和结构进行分类
        2.2.4 按种子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3 观果树种的文化内涵
        2.3.1 观果树种的历史价值
        2.3.2 观果树种的寓意
        2.3.3 诗词绘画中的观果树种
        2.3.4 民俗中的观果树种
第三章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调查内容
        3.1.1 调查时间
        3.1.2 调查研究范围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对象及指标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天津城区公园观果树种使用种类
        3.2.2 调查公园中观果树种栽植重复率
        3.2.3 天津城区公园观果树种的生长状况
        3.2.4 天津城区公园观果树种的配置方式
第四章 天津市观果树种的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表的建立
        4.2.1 评价表建立的依据
        4.2.2 评价表的结构体系
        4.2.3 评价权重确定与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及结果
    4.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观果树种在天津城区公园的应用研究——以长虹公园为例
    5.1 长虹公园概况
        5.1.1 公园简介
        5.1.2 现存观果树种应用问题
    5.2 观果树种的总体应用
        5.2.1 主导思想
        5.2.2 观果树种应用原则
    5.3 观果树种在各功能区的应用
        5.3.1 入口广场区
        5.3.2 休闲娱乐区
        5.3.3 水上游乐区
        5.3.4 运动健身区
        5.3.5 植物园区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总结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方法与技术研究 ——以福州公园绿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低维护植物景观概念界定和特点提炼
    2.1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概念
        2.1.1 低维护
        2.1.2 低维护植物景观
    2.2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特点
        2.2.1 低维护植物景观案例
        2.2.2 低维护植物景观特点
    2.3 本章小结
3 福州市公园绿地低维护区域提取与分析
    3.1 福州市自然概况
    3.2 调查对象和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3 低维护区域的提取
        3.3.1 各公园绿地的低维护区域
        3.3.2 低维护区域植物种类统计
    3.4 低维护区域的分析
        3.4.1 低维护区域的类型总结
        3.4.2 低维护区域的总体特点
        3.4.3 低维护区域的现状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区域类型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4.1 营造原则
        4.1.1 生态性原则
        4.1.2 美观性原则
        4.1.3 经济性原则
    4.2 土壤营造方法
    4.3 地形营造方法
    4.4 植物选择方法
    4.5 群落营造方法
    4.6 不同区域类型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4.6.1 边界区域
        4.6.2 分隔区域
        4.6.3 护坡区域
        4.6.4 洼地区域
        4.6.5 滨水区域
        4.6.6 桥下区域
5 福州市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技术
    5.1 低维护植物景观建植技术
        5.1.1 栽植密度
        5.1.2 移植时期
        5.1.3 种子混播
        5.1.4 限根技术
        5.1.5 建植材料
    5.2 低维护植物景观管护技术
        5.2.1 节水技术
        5.2.2 肥料施用
        5.2.3 病虫害防治
        5.2.4 整形修剪
        5.2.5 杂草防治
6 低维护植物景观案例优化设计
    6.1 边界区域优化设计
        6.1.1 边界区域景观分析
        6.1.2 边界区域优化建议
    6.2 分隔区域优化设计
        6.2.1 分隔区域景观分析
        6.2.2 分隔区域优化建议
    6.3 护坡区域优化设计
        6.3.1 护坡区域景观分析
        6.3.2 护坡区域优化建议
    6.4 洼地区域优化设计
        6.4.1 洼地区域景观分析
        6.4.2 洼地区域优化建议
    6.5 滨水区域优化设计
        6.5.1 滨水区域景观分析
        6.5.2 滨水区域优化建议
    6.6 桥下区域优化设计
        6.6.1 桥下区域景观分析
        6.6.2 桥下区域优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秋色叶树种在长沙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秋色叶树种的定义
        1.3.2 秋色叶树种的分类
    1.4 相关概念
        1.4.1 秋季
        1.4.2 物候期
        1.4.3 变色率
        1.4.4 植物配置
        1.4.5 植物群落
    1.5 理论基础
        1.5.1 园林美学理论
        1.5.2 景观生态学理论
        1.5.3 景观社会学理论
        1.5.4 色彩心理学理论
    1.6 秋色叶树种在国内外城市的研究现状
        1.6.1 秋色叶树种在国外研究现状
        1.6.2 秋色叶树种在国内研究现状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方法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调查方案与景观评价方法
    2.1 研究地的基本概况
        2.1.1 城市概况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城市建设现状及目标
    2.2 调查方案
    2.3 调查地点的概况
    2.4 评价范围与对象
    2.5 评价方法
        2.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5.2 构造判断矩阵
        2.5.3 相对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2.5.4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景观单层评价因子的权重
        2.5.5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景观各层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
        2.5.6 制定评分标准
        2.5.7 综合评价及等级划分
第三章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3.1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科属分析
    3.2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生活型分析
    3.3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观赏特性分析
    3.4 长沙市主要秋色叶树种秋冬季节叶片物候期分析
    3.5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应用频度分析
    3.6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应用形式分析
        3.6.1 孤植
        3.6.2 对植
        3.6.3 列植
        3.6.4 丛植
        3.6.5 群植
        3.6.6 林植
        3.6.7 篱植
        3.6.8 立体绿化
第四章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景观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评价结果
        4.1.1 长沙市秋色叶树种景观质量分析
        4.1.2 不同应用形式秋色叶树种景观质量分析
    4.2 秋色叶树种景观实例分析
    4.3 秋色叶树种景观应用当中的问题
        4.3.1 树种多样性较低
        4.3.2 乡土树种资源未得到重视
        4.3.3 忽略秋色叶树种的生物、生态学习性
        4.3.4 栽后养护管理不到位
        4.3.5 秋色叶树种的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4.4 解决对策及建议
        4.4.1 丰富秋色叶树种种类
        4.4.2 开发乡土秋色叶树种为主,适度引种优秀外来品种
        4.4.3 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植物配置
        4.4.4 加强栽培管理养护
        4.4.5 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对秋色叶树种进行宣传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立体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相关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立体绿化
        2.1.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
    2.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的作用及意义
        2.2.1 协助道路交通
        2.2.2 改善城市环境
        2.2.3 优化道路景观
        2.2.4 有益身心健康
    2.3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2.3.1 墙面绿化
        2.3.2 边坡绿化
        2.3.3 棚架绿化
        2.3.4 栅栏绿化
        2.3.5 桥体绿化
        2.3.6 花坛式绿化
        2.3.7 柱体绿化
    2.4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种植方式
        2.4.1 攀附式
        2.4.2 悬垂式
        2.4.3 花箱式
        2.4.4 嵌植式
        2.4.5 斜坡片植式
        2.4.6 塑造修整式
        2.4.7 贴植式
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研究地概况
        3.1.1 长沙市概况
        3.1.2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状
    3.2 调查地点的选取
        3.2.1 道路立体绿化景观分类
        3.2.2 调查范围及样点的选取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及组成分析
        3.4.2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4.3 不同景观类型立体绿化分析
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藤蔓植物综合评价
    4.1 评价对象和方法
        4.1.1 评价对象
        4.1.2 评价方法
        4.1.3 评判人员
    4.2 计算步骤及公式
        4.2.1 构建层次指标体系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3 计算综合评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立体绿化植物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3.2 植物种类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5.1 评价对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2.2 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设计
    6.1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6.1.1 个别植物种类应用频繁
        6.1.2 立体绿化总量较少
        6.1.3 立体绿化技术落后
        6.1.4 后期植物养护管理不善
        6.1.5 规划布局的系统性缺乏
    6.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构建
        6.2.1 植物景观构建原则
        6.2.2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
    6.3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优化提升策略
        6.3.1 丰富植物种类尤其藤蔓植物
        6.3.2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
        6.3.3 控制时令花卉应用
        6.3.4 引进立体绿化新技术
        6.3.5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6.3.6 结合道路功能统筹长远规划
        6.3.7 加快道路立体绿化融入城市绿地系统
    6.4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6.4.1 立交桥
        6.4.2 人行天桥
        6.4.3 地下通道
        6.4.4 公交站台
        6.4.5 渠化岛
        6.4.6 分车绿带
        6.4.7 路侧绿带
7 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现有植物名录表
附录B 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单元照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3.4 研究趋势总结及论文研究方向确立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相关理论
    2.1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体系
        2.1.1 屋顶绿化
        2.1.2 垂直墙面绿化
        2.1.3 阳台走廊绿化
    2.2 立体绿化技术要点
        2.2.1 屋顶绿化技术要点
        2.2.2 垂直墙面绿化技术要点
        2.2.3 阳台走廊绿化技术要点
    2.3 建筑立体绿化功能与作用
        2.3.1 生态效益
        2.3.2 经济效益
        2.3.3 景观效益
        2.3.4 康养效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案例研究
    3.1 案例解析
        3.1.1 康索乔圣地亚哥大厦—独特的“双层绿墙”
        3.1.2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花园般的建筑
        3.1.3 市中豪亚酒店—生长中的“绿色皮肤”
        3.1.4 米兰垂直森林—城市之肺
        3.1.5 深业泰然大厦—退台花园
        3.1.6 深圳建科大厦—典型的低能耗建筑
    3.2 立体绿化案例总结
    3.3 案例分析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现状
    4.1 立体绿化有关政策
    4.2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现状概述
        4.2.1 深圳市气候特征
        4.2.2 调研范围
        4.2.3 调研对象
        4.2.4 调研内容
    4.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基本情况
        4.3.1 调研样本情况整理
        4.3.2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位置及技术分析
        4.3.3 立体绿化植物分析
        4.3.4 现状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总结
    4.4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问卷分析
        4.4.1 问卷受访人群及问题设置
        4.4.2 问卷结果分析
    4.5 现状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
    5.1 影响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的因素
        5.1.1 深圳地区建筑气候
        5.1.2 深圳地区的办公建筑文化背景
        5.1.3 深圳地区办公建筑空间布局组合形式
        5.1.4 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相关人群因素
        (1)建设者
        (2)使用者
        5.1.5 设计策略方向建立
    5.2 办公建筑与立体绿化协同设计
        5.2.1 基于气候条件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
        5.2.2 办公建筑体型、布局与立体绿化的协同
    5.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植物选择
        5.3.1 适宜性原则
        5.3.2 多样性原则
        5.3.3 季相原则
        5.3.4 艺术美原则
    5.4 基于DESIGNBUILDER模拟的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形式选择建议
        5.4.1 模拟对象
        5.4.2 模拟思路
        5.4.3 建筑模型建立以及热工参数的确定
        5.4.4 模拟结果分析
        5.4.5 立体绿化形式选择建议
    5.5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
        5.5.1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要点
        5.5.2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内容
        5.5.3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6 基于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的建设实践
        5.6.1 南海意库1 号楼实践项目概况
        5.6.2 南海意库1 号楼立体绿化基本情况
        5.6.3 南海意库1 号楼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5.6.4 南海意库1 号楼改造策略
        5.6.5 小结
    5.7 本章小结
结语
    再思考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宝鸡市城镇5种乡土绿化树种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
    1.2 乡土树种概念与研究
        1.2.1 乡土树种概念
        1.2.2 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研究
        1.2.3 乡土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1.2.4 乡土树种抗旱性研究
    1.3 植物的抗旱机制
    1.4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4.1 形态指标
        1.4.2 生长指标
        1.4.3 生理指标
        1.4.4 生化指标
    1.5 抗旱性研究和评价方法
        1.5.1 抗旱性研究方法
        1.5.2 抗旱性评价方法
    1.6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环境
        2.1.2 气候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1.4 植物资源种类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测定内容和方法
        2.3.4 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2.3.5 数据处理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干旱胁迫对5种乡土树种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3.1 干旱胁迫下树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3.2 干旱胁迫下树种生长的变化
    3.3 干旱胁迫下树种形态的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干旱胁迫对5种乡土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4.1 干旱胁迫下树种光合指标的变化
    4.2 干旱胁迫下树种光响应曲线的变化
        4.2.1 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的变化
        4.2.2 暗呼吸速率(R_d)的变化
        4.2.3 光补偿点(LCP)的变化
        4.2.4 表观量子效率(AQY)的变化
    4.3 干旱胁迫下树种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4.4 干旱胁迫下树种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
    4.5 干旱胁迫下树种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
    4.6 干旱胁迫下树种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
    4.7 干旱胁迫下树种叶片含水量的变化
    4.8 小结
第五章 干旱胁迫对5种乡土树种生化特性的影响
    5.1 干旱胁迫下树种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5.2 干旱胁迫下树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5.3 干旱胁迫下树种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5.4 抗旱性综合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
        1.1.1 植物景观配置相关概念
        1.1.2 住宅小区绿地类型
        1.1.3 住宅小区景观要素
        1.1.4 住宅小区植物配置方式
    1.2 我国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鼎秀华城小区植物景观配置
        3.1.1 鼎秀华城小区绿化植物应用
        3.1.1.1 植物种类
        3.1.1.2 生活型
        3.1.1.3 观赏特性
        3.1.1.4 生长状况
        3.1.2 鼎秀华城小区各绿地类型植物群落配置
        3.1.2.1 公共绿地
        3.1.2.2 道路绿地
        3.1.2.3 宅旁绿地
        3.1.3 鼎秀华城小区不同园林要素植物配置
        3.1.3.1 水景与植物景观
        3.1.3.2 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
        3.1.3.3 园灯、园椅与植物景观
    3.2 德源新城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
        3.2.1 德源新城小区绿化植物应用
        3.2.1.1 植物种类
        3.2.1.2 生活型
        3.2.1.3 观赏特性
        3.2.1.4 生长状况
        3.2.2 德源新城小区各绿地类型植物群落配置
        3.2.2.1 公共绿地
        3.2.2.2 道路绿地
        3.2.2.3 宅旁绿地
        3.2.3 德源新城小区不同园林要素植物配置
        3.2.3.1 微地形与植物景观
        3.2.3.2 水景与植物景观
        3.2.3.3 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
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1 树种选择相似,配置模式较为单一
    4.2 乡土树种重视不够,品种利用率不高
    4.3 绿地指标不合规范,管理水平层次不一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晋城市住宅小区适宜的复层群落植物配置建议
        5.2.1 不同群落结构适宜树种建议
        5.2.2 不同绿地类型适宜植物配置建议
    5.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研究
        1.3.2 地被植物适应性及抗逆性
        1.3.3 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及造景应用
        1.3.4 重庆地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范畴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2.1 调查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物资源及绿化概况
    2.2 调研方法
        2.2.1 调查对象
        2.2.2 样地选择
        2.2.3 调查内容
        2.2.4 数据处理及指标计算
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及分类
        3.1.1 物种组成分析
        3.1.2 生活型组成分析
        3.1.3 乡土地被植物组成分析
    3.2 观赏特性分析
    3.3 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
        3.3.1 应用频度分析
        3.3.2 重要值分析
    3.4 生长势分析
    3.5 植物造景配置分析
        3.5.1 主要种植形式
        3.5.2 主要造景手法
        3.5.3 不同功能空间地被植物配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评价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灰色关联度
    4.3 评价体系的建立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4.3.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及一致检验
        4.3.4 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灰色关联度分析
        4.4.1 地被植物―理想种‖的构建和评分标准的确定
        4.4.2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刚化处理
        4.4.3 计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74]
    4.5 地被植物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1.1 物种应用方面
        5.1.2 景观造景方面
        5.1.3 生态效益方面
        5.1.4 养护管理方面
    5.2 优化建议
        5.2.1 合理选择地被植物,推广乡土及新优地被
        5.2.2 充分利用地被植物观赏特性,打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5.2.3 重视植物生态效益,提高绿化整体水平
        5.2.4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名录表
    附录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3 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中评价指标使用频率统计
    附录4 重庆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各指标得分表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10)南京地区主要垂直绿化树种光合特性与基本生态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历史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生态效益
        1.3.2 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2.2. 固碳释氧效应的研究进展
    2.3. 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进展
    2.4. 树种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2.4.1 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和日变化规律
        2.4.2 影响树种光合作用的因素
        2.4.2.1 光照强度
        2.4.2.2 二氧化碳的浓度
        2.4.2.3 温度
        2.4.2.4 水分和矿质元素
        2.4.2.5 树种叶片性状
        2.4.2.6 光合作用功能期
第三章 研究报告
    3.1. 研究地概况
    3.2. 研究方案
        3.2.1 试材选择
        3.2.2 研究方法
        3.2.2.1 光合日变化参数的测定
        3.2.2.2 Pn对光的响应曲线
        3.2.2.3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3.2.2.4 固碳释氧量的计算方法
        3.2.2.5 降温增湿量的计算方法
        3.2.2.6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季节测定期环境因子的日变化
        3.3.2 供试树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
        3.3.2.1 不同季节常绿垂直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2.2 不同季节落叶垂直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2.3 供试树种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差异
        3.3.2.4 小结与讨论
        3.3.3 供试树种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3.3.3.1 不同季节常绿垂直绿化树种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3.2 不同季节落叶垂直绿化树种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3.3.3.3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蒸腾速率的季节差异
        3.3.3.4 小结与讨论
        3.3.4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Pn对光的响应曲线分析
        3.3.4.1 供试常绿垂直绿化树种不同季节的Pn对光的响应
        3.3.4.2 供试落叶垂直绿化树种不同季节Pn对光的响应
        3.3.4.3 小结与讨论
        3.3.5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3.3.6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比较
        3.3.6.1 供试常绿垂直绿化树种色素含量比较分析
        3.3.6.2 供试落叶垂直绿化树种色素含量比较分析
        3.3.6.3 小结与讨论
        3.3.7 供试树种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3.3.7.1 单位叶面积常绿垂直绿化树种不同季节的日固碳量和释氧量
        3.3.7.2 同一季节供试常绿垂直绿化树种的日固碳量和释氧量比较分析
        3.3.7.3 供试落叶垂直绿化树种日固碳量和释氧量的季节差异比较
        3.3.7.4 同一季节供试落叶垂直绿化树种的日固碳量和释氧量比较分析
        3.3.7.5 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平均固碳释氧量比较
        3.3.7.6 南京市平均降雨情况
        3.3.7.7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释氧量分析
        3.3.7.8 小结与讨论
        3.3.8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降温增湿能力分析
        3.3.8.1 供试常绿垂直绿化树种日降温增湿量的季节差异比较
        3.3.8.2 单位叶面积常绿垂直绿化树种日增湿量的季节差异
        3.3.8.3 单位叶面积落叶垂直绿化树种日增湿量的季节差异
        3.3.8.4 单位叶面积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夏季的日蒸腾降温量
        3.3.8.5 单位土地面积常绿垂直绿化树种不同季节的日蒸腾降温量
        3.3.8.6 单位土地面积落叶垂直绿化树种不同季节的日蒸腾降温量
        3.3.8.7 单位土地面积常绿垂直绿化树种日增湿量的季节比较
        3.3.8.8 单位土地面积落叶垂直绿化树种同一季节的日增湿量
        3.3.8.9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年总增湿量和日均增湿量
        3.3.8.10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4.1. 主要结论
        4.1.1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的光合能力
        4.1.2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的蒸腾能力
        4.1.3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P_n对光的响应曲线分析
        4.1.4 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4.1.5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4.1.6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
        4.1.7 供试垂直绿化树种的降温增湿能力
    4.2. 讨论与展望
        4.2.1 讨论
        4.2.2 不足与展望
    4.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一个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D]. 涂燕茹. 贵州大学, 2020(03)
  • [2]观果树种在天津城区公园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 史宏伟.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方法与技术研究 ——以福州公园绿地为例[D]. 贾晓宇.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秋色叶树种在长沙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皇甫玉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5]长沙市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D]. 乐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6]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D]. 陈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宝鸡市城镇5种乡土绿化树种抗旱性研究[D]. 赵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8]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调查研究[D]. 郭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9]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D]. 张玲. 西南大学, 2019(01)
  • [10]南京地区主要垂直绿化树种光合特性与基本生态效益的研究[D]. 贺奕尧.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爬山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