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方射甘散治疗哮喘临床观察

风方射甘散治疗哮喘临床观察

一、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朱璞玉[1](2014)在《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理论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作为经方,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临床出现变证的理论基础,是融理、法、方、药于一炉,提高临床辨证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文献收集与整理法,纳入符合标准条件文献457篇,其中医案213篇,临床观察类文献337篇,选取大样本、设计合理实验研究类文献152篇。通过统计各病种在临床观察和医案、个案报道出现的频数,总结出射干麻黄汤可治疗的具体病种,并按降序排列。通过分析实验研究文献,整理出射干麻黄汤治疗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统计除典型的寒痰阻肺证外,其他症状出现的频数和加减药物的频数,总结出射干麻黄汤证临床可能出现的兼证。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出现的兼证和射干麻黄汤及加减药物治疗的机理,并通过类方比较加深理解。结果:通过对射干麻黄汤文献的收集整理,历代医家主要对射干麻黄汤方证的病因病机、功效、适应症及加减化裁研究较多,其方证病机多为痰饮郁结、肺气上逆,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之功。临床以咳嗽、气逆喘促,喉中痰鸣有声为主要症状。可有寒饮停肺、肺郁水停,痰热壅肺、表寒肺热、肺热肠结,肺阳虚、肺脾肾阳虚,肺阴虚、心肺阴虚、肺肾阴虚,痰瘀阻肺等不同兼证和变证,均以原方加减化裁。现代文献结果射干麻黄汤可以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部感染、COPD等肺系疾病。射干麻黄汤主要通过(1)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凋亡,(2)对精氨酸酶I基因(arg-1)的调控,(3)对肥大细胞(MC)的抑制,(4)对免疫系统的调节,(5)对气道上皮分泌的抑制,以及对机体脏腑和阴阳的调节发挥对肺系疾病的治疗作用。结论: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之功,主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寒痰阻肺证。咳嗽气逆喘促,喉中痰鸣有声是本方证的临床证候特征,可根据不同的兼证而加减。目前射干麻黄汤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癌等肺系疾病,其治疗机理主要有抗炎、抑制上皮细胞分泌、免疫调节等作用。

王莹[2](2014)在《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着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整理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整理,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整理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CNKI(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整理、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着。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1.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着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代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着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着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整理发掘,整理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着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②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着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结果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着较少,重点整理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整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燥热。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着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燥热,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着《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整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整理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着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着,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燥热、土湿,卢朋着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着。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整理。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方式,分类整理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着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结论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着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代开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着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着,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着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着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着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整理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整理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原文的思想理论,把肺系咳嗽病证相关内容,归类铺排,上述研究以前虽有学者进行,但不够系统,多无文献出处等标引。因此,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发掘考证了民国以前历代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论述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时期分段整理与评述,这一工作为过去从所未有;论文还对现代部分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经验,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临证特点、医案医话、验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集成,这是论文第二个创新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也积累资料,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不易寻找,故在论文附录部分,从横向的角度,把资料分门别类,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附录于后供读者参考,以期能为中医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使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本研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岭南医学文献的收集困难仍然会有漏失,文献的缺失对于岭南诊治咳嗽病证的岭南特色的凝练也构成影响。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收集、积累岭南论治咳嗽病证的一手文献,希冀能从中进一步凝练岭南医学诊治咳嗽病证的理论创见。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整理岭南历代医家诊治各病证的学术源流,以探讨岭南医学有别与中原医学的学术创见与特点,是凝练岭南医学特色的可行方法之一。相信该领域的研究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所进展。

孙立亭[3](2011)在《蜂房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文中指出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i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ai Fabricius的巢,又名露蜂房、蜂肠、野蜂房、马蜂窝等。《神农本草经》曰:"露蜂房,味苦平。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名医别录》曰:"露蜂房,味咸有毒。主治蜂(风)毒、毒肿。……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

李园白[4](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倪士峰,刘惠,李传珍,骆蓉芳,赵桂仿,仝瑛[5](2009)在《蜂房药学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杨洋[6](2010)在《周仲瑛防治支气管哮喘复发临床经验的应用研究 ——名老中医与西医对照治疗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是在导师王志英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和临床两方面探讨了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效应和作用机理。目的:1.总结、整理周仲瑛教授诊治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2.观察名老中医治疗方案对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治疗相对照。以体现中医中药控制哮喘复发的优越性。3、开展哮喘患者经治疗后生存质量的调查,与西药对照组作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临床观察60例处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病人,分为队列一和队列二,队列一40例病例,暴露于名老中医辨治方案进行干预,队列二20例病例,暴露于西药干预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哮喘症状的改善,观察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阳离子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E、IgA、IgG、IgM的变化,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对自我健康的关心共5个维度的变化。结果:在改善哮喘症状方面中医组优于西医组(p<0.05或p<0.01)。在实验室指标上,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生存质量比较上,中、西医组对AQLQ生存质量的各维度(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对自我健康的关心)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中医组较西医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提示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能够有效的降低气道高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消除气道慢性炎症,改善缓解期潜在的气道阻塞,最终达到防止哮喘复发的目的。

张德新[7](2007)在《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是由嗜酸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并由此导致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AHR),从而引起气道阻塞,气流受限。近二十年来,哮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组胺激发以及卵蛋白(OVA)致敏和攻击复制豚鼠哮喘模型,探讨五味地龙汤对豚鼠哮喘模型在体、离体气管平滑肌、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数量、肺组织形态学,以及血清白三烯B4(LTB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的影响,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等方面探讨其止哮平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有效的哮喘治疗药物提供依据。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动物:取体重200-300 g豚鼠,♀♂各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鄂)2004-0028。2.1.2药物制备:五味地龙汤组成::炙麻黄5g、地龙5g、鱼腥草10g、柴胡10g、葶苈子10g、射干10g、五味子10g、细辛5g、蜂房5g、甘草10g。小青龙汤组成:麻黄6g、白芍6g、细辛6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6g、半夏6g、五味子6g。将上两方加水煎煮三次合并后过滤,滤液水浴浓缩至五味地龙汤原生药含量为2.88g·ml-1,小青龙汤原生药含量0.86g·ml-1,低温(4℃)放置备用。临用时用蒸馏水稀释,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2.88g·ml-1,五味地龙汤中剂量组1.44g·ml-1,五味地龙汤低剂量组0.72g·ml-1。2.1.3主要试剂:磷酸组胺;卵白蛋白,Sigma公司(USA);氢氧化铝;豚鼠LTB4试剂盒,RapidBio Lab.California(USA);豚鼠IFN-γ试剂盒,RapidBio Lab.California(USA);豚鼠IL-4试剂盒,RapidBio Lab.California(USA)。2.2方法2.2.1动物模型复制2.2.1.1磷酸组胺激发致喘法:用于实验一观察五味地龙汤对豚鼠吸入组胺致喘的影响。2.1.1.2卵蛋白(OVA)致敏法:给豚鼠一次性腹腔注射10%OVA(含1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1.0ml致敏,并于第15d用1%OVA生理盐水喷雾吸入致喘,每次喷雾时间为30s,以后每隔1d喷雾一次,连续8d。用于实验二至实验六。2.2.2动物分组及指标检测2.2.2.1实验一五味地龙汤对豚鼠吸入组胺致喘的影响。取豚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抗原对照组、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中剂量组、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氨茶碱组,每组8只。其中药物处理各组分别ip相应药物均为3ml。氨茶碱组ip氨茶碱125mg·kg-1,抗原对照组ip相同量的生理盐水。30 min后,各组分别测定其引喘潜伏期及6 min内跌倒的只数。2.2.2.2实验二观察五味地龙汤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取豚鼠40只,动物分组同实验一。用卵蛋白致敏法造模。于造模后第23d麻醉动物,放血处死,取出气管段,按离体气管装置进行描记。记录各组动物抗原攻击后离体气管条收缩曲线高度的差值。2.2.2.3实验三观察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BALF中EOS和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取豚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小青龙汤组,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每组8只。哮喘豚鼠模型复制同实验二。喷雾引喘当天开始,各引喘豚鼠分组ig给予相应药物3ml治疗,每日一次,连续8 d。其中哮喘模型组只致敏不给药,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动物。于第23 d麻醉动物,分离颈动脉,取颈动脉血静置2 h以上,以3000 r·min-1离心10 min,取血清,放置低温冰箱中备用。实验过程中观察豚鼠一般情况,将麻醉取血后的动物进行肺泡灌洗(BAL),回收BALF,染色后进行EOS计数,并用肉眼和光镜观察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学变化。2.2.2.4实验四、五、六分别观察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LTB4、IFN-γ、IL-4的影响。实验动物分组、造模、处理同实验三。按LTB4、IFN-γ、IL-4等相关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检测上述血清指标。2.3统计学方法各组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3结果3.1实验一:五味地龙汤对豚鼠吸入组胺致喘的影响。给药前各组豚鼠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中剂量组、氨茶碱组豚鼠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豚鼠哮喘潜伏期也有延长(P<0.05)。3.2实验二:五味地龙汤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中剂量组、氨茶碱组收缩曲线高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P<0.01),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收缩曲线高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3.3实验三: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BALF中EOS和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3.1 BALF中EOS计数结果:哮喘模型组BALF中EOS数明显增加。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青龙汤组的EOS与哮喘模型组EOS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与正常对照组E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3.2肺组织肉眼形态观察:正常对照组:肺颜色淡红,肺组织柔软而有弹性,表面光滑。哮喘模型组:肺过度膨胀,部分肺组织颜色变深,呈暗红色,质稍硬,表面有瘀点、呈颗粒状。药物治疗组肺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肺组织颜色稍暗,膨胀不明显,无瘀斑瘀点。3.3.3光镜观察:模型组见支气管粘膜上皮局灶性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灶状浸润,其内夹少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腔内可见部分黏液及渗出物,黏膜下平滑肌显着增生肥厚。地塞米松组:气管管壁结构正常,受损黏膜上皮逐渐恢复,黏膜下层炎性水肿减轻,管腔基本干净。支气管管腔结构完整,受损黏膜上皮逐渐修复,管腔完整,无炎性渗出。小青龙汤组:气管黏液上皮杯状细胞增生,黏膜下层见轻度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管腔内见炎性渗出物。管腔内见少许脱落的上皮细胞,粘膜增生,基层轻度肥厚。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气管管壁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减轻,水肿明显消失。管腔炎性渗出物明显减少。支气管管壁结构基本正常,黏膜上皮逐渐修复,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减轻,管腔恢复正常。无炎性渗出。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气管结构层次清楚,受损黏膜上皮细胞逐渐恢复,管腔内仍有部分炎性渗出物。支气管管壁结构完整,增生肥大的平滑肌上皮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管腔渗出物逐渐吸收。3.4实验四: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LTB4的影响。各组豚鼠血清LTB4含量与哮喘模型组血清LTB4含量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LTB4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5实验五: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小青龙汤组、地塞米松组血清IFN-γ含量与哮喘模型组血清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小青龙汤组血清IFN-γ与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1);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血清IFN-γ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3.6实验六: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五味地龙汤大剂量组、五味地龙汤小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血清IL-4含量与哮喘模型组血清IL-4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青龙汤组血清IL-4含量,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4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与哮喘模型组血清IL-4含量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4.1以卵蛋白致敏和攻击,诱发豚鼠气道变态反应,可以成功复制豚鼠哮喘模型。4.2哮喘发病与风、痰等因素密切相关。外风伤肺,内风扰肺,外风引动内风、痰浊,是哮病发作的根本原因。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风、痰、气、瘀、虚、肝肺功能失调是哮喘发作期的基本病机特点。治疗当以祛风止哮,降气化痰与调理脏腑并重。4.3五味地龙汤有祛风止哮、化痰平喘作用,用于治疗哮喘疗效确切。4.4五味地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4.4.1对气道变态反应的影响。不同剂量的五味地龙汤能对致敏豚鼠在体、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使豚鼠哮喘潜伏期延长。还能明显升高哮喘动物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哮喘动物血清IL-4的水平。提示五味地龙汤可能通过升高哮喘豚鼠血清IFN-γ的水平、降低血清IL-4的水平等,调节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比例,进而调节免疫平衡,抑制IgE合成,发挥解痉平喘作用。4.4.2对气道炎症的影响。五味地龙汤能减轻哮喘豚鼠气道EOS浸润,减少炎性介质LTB4的释放,降低血清中IL-4水平、升高血清中IFN-γ的水平,间接调节Th1/Th2细胞平衡等,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其在抗气道炎症作用方面部分相当或接近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提示其解痉平喘作用途径在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方面具有优势。4.4.3对气道重塑的影响。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局灶性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灶状浸润,黏膜下平滑肌显着增生肥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气道重塑病理。经五味地龙汤治疗,气管管壁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减轻,水肿明显消失,增生肥大的平滑肌上皮细胞基本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五味地龙汤具有抑制哮喘豚鼠气道重塑,从而发挥平喘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气道EOS浸润,减少炎症介质分泌、释放,减轻炎性渗出,抑制杯状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抑制气道重塑。4.5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的止哮平喘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并且部分作用优于传统止哮方剂小青龙汤,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王伟[8](2007)在《蜂房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蜂房(Nidus Vespae)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蜂房分布广泛,价廉易得,祖国医学以蜂房用药历史悠久,历代多为外用药,较少内服。《中国药典》中记载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杀虫,止痛”的作用。《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蜂房药液具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等作用,并能促进创口早期愈合”。在综述了蜂房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蜂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考察了蜂房的抗炎活性。从中药蜂房的甲醇提取液中,经溶剂分步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ODS中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和反复重结晶等手段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3个化合物,分别为:2β,3α-4-乙酰基-7-[(2-乙酰氨基)乙基]-3-羟基-2-(3,4-二羟基苯基)苯并恶嗪(1)、8-羟基喹啉-4-酮(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对苯二酚(4)、对羟基苯甲酸(5)、原儿茶酸(6)、咖啡酸(7)、阿魏酸(8)、山柰酚(9)、芦丁(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1)、正十六烷酸(12)和β—谷甾醇(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8,10,12-13为首次从蜂房中分离得到。本文对蜂房甲醇提取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小鼠耳肿胀的抗炎活性测试,其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蜂房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李志强,王一飞[9](2005)在《蜂房的临床应用与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内有关文献,选择关于蜂房临床应用的文献。将其对临床的应用及进展进行总结与展望,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临床应用范围,为进一步进行新药开发提供资料。蜂房应用广泛,价格便宜,可把蜂房开发为肿瘤,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疾病新药。

范杰,付萍,付绪梅[10](2004)在《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1998年2月-2003年6月,笔者采用自制蜂房射干散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第五版《内科学》中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5

二、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理论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搜集及检索范围
    1.2 纳入标准
    1.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 古代医家对射干麻黄汤的研究
    2.1 方药组成、药量与主治
    2.2 功效及适应症的研究
3 现代对射干麻黄汤的研究
    3.1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种类
    3.2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机理研究
        3.2.1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
        3.2.2 射干麻黄汤治疗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炎症的作用机理
        3.2.3 射干麻黄汤证与其他肺系疾病的关系探讨
    3.3 射干麻黄汤适应证与兼证
    3.4 射干麻黄汤证及兼证的理论探讨
4 结论
    4.1 射干麻黄汤的药物组成
    4.2 射干麻黄汤的功效与适应症
    4.3 射干麻黄汤兼证的加减
    4.4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病种
    4.5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机理
参考文献
在读研期间参与的学术交流及发表的文章
致谢

(2)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岭南概念的界定
    3. 研究现状
        3.1 咳嗽的病名源流
        3.2 《黄帝内经》论咳嗽病的病因病机
        3.3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肺系咳嗽病证
第一章 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
    1.1 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1.1.1 按病位辨证,外感分寒热,内伤分虚实
        1.1.2 按病程分治,新感重祛邪,久病重调补
        1.1.3 与《金匮要略》关系密切
        1.1.4 小结
    1.2 刘昉《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1.2.1 按症状命名辨治咳嗽
        1.2.2 按病因命名辨治咳嗽
        1.2.3 《刘氏家传方》论治咳嗽
        1.2.4 小结
    1.3 释继洪《岭南卫生方》瘴疾咳嗽兼证治疗药方
        1.3.1 瘴气所感途径由口鼻而入
        1.3.2 瘴疾咳嗽兼证治疗
第二章 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文献整理
    2.1 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三因门咳嗽专篇
        2.1.1 论外感咳嗽病因有六
        2.1.2 劳嗽一证也属咳嗽范畴,但与咳嗽略异
        2.1.3 按五脏辨证论治咳嗽配以方药
        2.1.4 诊治咳嗽注重对痰湿处理
    2.2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治疗咳嗽草药
    2.3 刘渊《医学纂要》论治外感、内伤咳嗽喘证
        2.3.1 论成人咳嗽
        2.3.2 论成人喘证
        2.3.3 论小儿咳嗽
        2.3.4 论小儿喘证
        2.3.5 小结
    2.4 陈复正《幼幼集成》论小儿咳嗽
    2.5 何梦瑶《医碥》论咳嗽强调火热致病
        2.5.1 强调火热致病
        2.5.2 论喘哮
        2.5.3 小结
    2.6 潘名熊《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
        2.6.1 《评琴书屋医略》论咳嗽
        2.6.2 《叶案括要》论咳嗽
        2.6.3 小结
    2.7 程康圃《儿科秘要》八症六字说论治咳嗽
    2.8 陈珍阁《医纲总枢》诊治咳喘主张中西汇通
        2.8.1 论喘证
        2.8.2 论哮证
        2.8.3 论咳症
        2.8.4 论嗽症
        2.8.5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论述与验方
    3.1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对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病脉证治注解
        3.1.1 论肺痿
        3.1.2 论咳逆(咳嗽)
        3.1.3 论上气
    3.2 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
    3.3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论治流感并呼吸道感染咳嗽
    3.4 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
    3.5 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
    3.6 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专篇
第四章 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
    4.1 钟耀奎
        4.1.1 喘嗽论述
        4.1.2 咳喘顺丸
        4.1.3 钟耀奎治验医案
    4.2 陶葆荪
        4.2.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识
        4.2.2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验方
    4.3 沈炎南
        4.3.1 止咳汤治验医案
        4.3.2 肺痨病咳嗽诊治
    4.4 刘仕昌
        4.4.1 咳嗽病诊治
        4.4.2 肺炎咳嗽诊治
    4.5 文子源
        4.5.1 善治小儿咳喘,治法灵活多样
        4.5.2 疏肺理脾蠲痰诊治慢性咳嗽
        4.5.3 文子源治咳嗽方系列
    4.6 黎炳南
        4.6.1 百日咳及小儿咳嗽诊治医案
        4.6.2 组制专方,善治哮喘顽症
    4.7 何炎燊
        4.7.1 阴虚外感咳嗽诊治
        4.7.2 灵活应用前人方药诊治咳嗽
        4.7.3 马脾风咳逆气喘急症救治案
    4.8 邓铁涛
        4.8.1 鉴别外感咳嗽与杂病咳嗽
        4.8.2 咳嗽病位与名称
        4.8.3 咳嗽诊治医案及验方
        4.8.4 研制“活肺通片”
    4.9 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
        4.9.1 岑鹤龄治慢性咳嗽
        4.9.2 董岳琳诊治咳嗽医案及验方
        4.9.3 甄梦初铁破汤治疗肺病
        4.9.4 关汝耀外感咳嗽治验医案
        4.9.5 罗元恺肺肾咳嗽方
    4.10 治咳百年潘高寿
    4.11 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治疗咳嗽院内制剂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4)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5)蜂房药学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本草论述
2 成分研究
    2.1 无机成分
    2.2 有机成分
        2.2.1 小分子化合物 一般认为蜂房主要含蜂蜡、蜂胶 (树脂) 和蜂房油3种。
        2.2.1.1 蜂胶
        2.2.1.2 蜂蜡
        2.2.1.3 其它小分子化合物
        2.2.2 大分子化合物
3 药理作用研究
    3.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2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3.3 抗炎作用
    3.4 抑菌作用
    3.5 抗病毒作用
    3.6 抗溃疡作用
    3.7 抗癌作用
    3.8 麻醉镇静作用
4 临床应用
    4.1 治疗恶性肿瘤
    4.2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4.3 治疗痛风
    4.4 治疗肺系疾病
    4.5 治疗皮肤病
    4.6 治疗顽固性感染
    4.7 牙科疾病
    4.8 治疗小儿遗尿
    4.9 其他
5 小结及展望
    5.1 加大成分研究力度
    5.2 加大新药研发力度

(6)周仲瑛防治支气管哮喘复发临床经验的应用研究 ——名老中医与西医对照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一、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二) 隋唐时期
        (三) 宋金元时期
        (四) 明清时期
        (五) 现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 流行病学
        (二) 危险因素
        (三) 发病机制
        (四)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
    四、一般资料
        (一) 性别比较
        (二) 年龄比较
        (三) 病程分布比较
        (四) 症状比较
    五、研究结果
        (一) 疗效比较
        (二)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三)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四) 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比较
        (五) 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比较
        (六)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E、IgG、IgM比较
        (七) 哮喘控制测试(ACT)比较
        (八) 治疗前后复发次数比较
        (九)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六、生存质量调查
        (一) 日常活动受限和因回避刺激原而引活动受限比较
        (二) 哮喘症状比较
        (三) 心理状况比较
        (四) 对刺激原的反应比较
        (五) 对自身健康的关心比较
        (六) AQLQ生存质量特征比较
    七、讨论
        (一) 肺(脾)肾亏虚是哮喘缓解期的基本病机
        (二) 风痰伏肺是哮喘缓解期的主要病理因素
        (三) 哮喘缓解期的基本治则是扶正固本、祛风化痰
        (四) 组方分析
        (五) 疗效分析
        (六) 生活质量调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五味地龙汤对豚鼠吸入组胺致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五味地龙汤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BALF中EOS 和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LTB_4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血清IL-4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与结论
    1 对哮喘动物模型的评价
    2 哮喘的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
        2.1 哮喘的病因病机
        2.2 哮喘的治则治法
    3 五味地龙汤的组方依据与现代药理研究
        3.1 五味地龙汤的组方依据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五味地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探讨
        4.1 对气道变态反应的影响
        4.2 对气道炎症的影响
        4.2.1 对EOS的影响
        4.2.2 对LTB_4的影响
        4.2.3 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4.3 对气道重塑的影响
    5 结论
文献综述一 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哮喘的病名
    2 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论述
        2.2 现代医家认识
    3 哮喘的治则治法
    4 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
    5 哮喘的中医药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1 哮喘的病因
    2 哮喘的发病机制
        2.1 气道变态反应机制
        2.2 气道炎症机制
        2.3 气道高反应性机制
        2.4 气道重塑机制
    3 哮喘的防治
    4 结语
附图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致谢

(8)蜂房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Abbreviation Keys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蜂房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蜂房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立题依据
第二章 蜂房化学成分的研究与抗炎活性研究
    第一节 蜂房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二节 蜂房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第三节 蜂房抗炎活性研究
第三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实验仪器与材料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三节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图

(9)蜂房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现状
    1.1 治疗恶性肿瘤
    1.2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3 治疗痛风
    1.4 治疗肺系疾病
    1.5 治疗皮肤病
    1.6 治疗顽固性感染
    1.7 牙科疾病
    1.8 治疗小儿遗尿
    1.9 其他
2 结论

(10)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4 讨论

四、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理论及文献研究[D]. 朱璞玉. 暨南大学, 2014(03)
  • [2]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 王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3]蜂房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J]. 孙立亭.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05)
  • [4]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5]蜂房药学研究现状[J]. 倪士峰,刘惠,李传珍,骆蓉芳,赵桂仿,仝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05)
  • [6]周仲瑛防治支气管哮喘复发临床经验的应用研究 ——名老中医与西医对照治疗研究[D]. 杨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7]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张德新. 湖北中医学院, 2007(02)
  • [8]蜂房化学成分研究[D]. 王伟.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5)
  • [9]蜂房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 李志强,王一飞. 时珍国医国药, 2005(11)
  • [10]蜂房射干散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J]. 范杰,付萍,付绪梅. 湖北中医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风方射甘散治疗哮喘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