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紫泥泉养羊场球虫的调查

石河子紫泥泉养羊场球虫的调查

一、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绵羊球虫种类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海荣[1](2020)在《青贮、黄贮及添加甜叶菊茎秆改善绢蒿饲草品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提高紫泥泉种羊场附近温性气候主导下的荒漠类草地上的优良牧草-绢蒿的利用率,本试验分析了其分布和产量特征,并通过青贮、黄贮及添加甜叶菊茎秆的方法来改善绢蒿饲草的品质,为绢蒿饲草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绢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种羊场附近天然草地的分布情况以及产草量特征,同时测定绢蒿和其它主要牧草禾草、苔草的营养品质动态变化情况。将绢蒿分为青绿时期和枯黄时期分别研究。在绢蒿青绿时期通过添加2%、5%、10%的蔗糖、104 cfu/kg、105 cfu/kg、106 cfu/kg乳酸菌混合剂以及30%、40%、50%番茄皮渣与绢蒿一起青贮,分别在第0天、7天、15天、30天和60天时取样,测定不同添加剂青贮的NDF、ADF、CP、pH值的变化以及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枯黄期添加甜叶菊秸秆进行黄贮,添加量为0%、10%、20%、30%同时添加将20‰的纤维素酶。不同处理的黄贮在第0天、15天和30天时取样测定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在第30天时取黄贮样加水浸提24h,做小鼠饮水试验,观察小鼠对不同浸提液的采饮情况。结果:1.绢蒿在8月和10月达到两个产草高峰,并且绢蒿的营养品质在高峰期也较好,而此时的绢蒿利用率均非常低下,主要是因为夏季牧群转场,且绢蒿的苦味和挥发性气味在夏季达到了较高的积累量,致使牲畜不采食或极少采食。秋季枯黄期绢蒿的保有率高,气味有所减少,但粗纤维含量升高,因此利用率依旧低下,导致了饲草资源的浪费。2.添加蔗糖、乳酸菌混合剂和番茄皮渣均能够使青绿时期绢蒿的发酵品质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综合评定,蔗糖中以2%蔗糖的添加量效果最好,其能够使绢蒿青贮的pH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保证发酵环境,同时对绢蒿的营养品质保存较为优良。添加乳酸菌组,以105cfu/kg最好,过高的乳酸菌含量使得绢蒿本身的糖不足够支撑发酵,造成乳酸菌的浪费。添加番茄皮渣的青贮效果最为理想,不同比例的添加量均能很好的降低青贮酸度值(pH在4.1左右),同时较为完整的保存绢蒿的营养品质,其中以40%番茄皮渣的添加量最优。3.甜叶菊与纤维素酶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保存枯黄时期绢蒿的营养素品质,同时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纤维素酶可以有效的降低枯黄期绢蒿中的NDF、ADF的含量,但纤维素酶对绢蒿黄贮的发酵品质影响不大,主要由甜叶菊主导绢蒿黄贮的酸度值。小鼠对于添加了甜叶菊的绢蒿黄贮浸提液的接受度均较未添加甜叶菊的绢蒿黄贮浸提液高,其中,公鼠对于20%甜叶菊添加量的绢蒿黄贮浸提液接受度最高,而母鼠则对20%和30%甜叶菊添加量的绢蒿黄贮均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因此,甜叶菊确实能够改善或影响枯黄期绢蒿的不良气味,以20%甜叶菊的添加量最优。结论:通过青贮、黄贮及添加甜叶菊秸秆的方法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绢蒿饲草的营养品质。

王晶晶[2](2019)在《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适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最佳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和定时输精技术,为提高规模化羊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繁殖效率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材料,分别采取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CIDR栓+PGF2α和两次肌注PGF2α三种方法对试验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母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分别采集经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母羊在埋栓前1d、埋栓第7d、埋栓第13d(撤栓0h)和撤栓/PMSG肌注48 h的外周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的质量浓度,分析试验母羊在同期发情处理前后外周血中生殖激素含量变化情况;采用常规人工授精、子宫颈口深部输精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三种不同输精技术,分别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四个时间点对试验母羊进行鲜精输精,分析比较不同输精技术和不同输精时间对母羊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比较分析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CIDR栓+PGF2α处理组和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72内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率,表明母羊的发情时间均集中在同期发情处理后的24-48h;72内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组(87.5%)和CIDR栓+PGF2α处理组(92.5%)同期发情率显着高于两次肌注PGF2α处理组(65%)(P﹤0.05),ELISA检测孕酮海绵栓+PMSG法处理四个时间点的母羊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撤栓/PMSG肌注48h试验羊外周血中E2、FSH、LH含量显着高于埋栓前1天、埋栓第7天、埋栓第13天(撤栓0h)(P﹤0.05),激素含量的波动与该时间点的发情表现一致;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在同期发情母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常规人工授精、宫颈口深部输精和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处理的母羊受胎率分别为37.50%、43.75%和63.75%,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经孕酮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24h、36h、48h和72h分别对试验母羊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的受胎率分别为55.00%、57.50%、90.00%和52.50%,48h组的受胎率显着高于72h组(P<0.05)。【结论】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使用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和CIDR栓+PGF2α处理均取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孕酮阴道海绵栓+PMSG处理后的48h是开展人工输精的最佳时间,进行腹腔内窥镜子宫角定时输精可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王开胜[3](2017)在《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新疆外引绵羊育种实践表明,湖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较为易感,其感染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同为引进品种的杜泊羊对该病的抗病力较强,同时杜泊羊与湖羊的杂交一代绵羊也很好地表现出其父本杜泊羊较强抗病力的特性。研究证明,绵羊MHC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一定相关性,其中,OLA-DRB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MHCⅡ类分子的DR亚区则是MHC抗性/易感性研究主要区域之一。绵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杂合度较大,从而表现为其遗传变异程度较高。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基因分型研究的基础上,对湖羊、杜泊羊及杜湖F1代绵羊的MHC基因多态性与其对支原体肺炎的抗性/易感性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此研究在遗传学方面对新疆引进绵羊品种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方法对新疆引进品种杜泊羊、湖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进行PCR-RFLP多态性分析,以确定其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抗性、易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型。本研究选择了绵羊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低且兼具父母本遗传特性、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的杜湖F1代羊为研究对该病易感与抗性基因的最佳群体,因此,挑选出候选易感、抗性基因型绵羊个体进行分组,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测量实验羊体温,观察其临床症状,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评分;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感染前后各组绵羊细胞免疫因子(TNF-α、IFN-γ、IL-1β、IL-2)和体液免疫因子(IL-4、IL-6、IL-10)蛋白表达变化;采用qRT-PCR检测ELISA细胞免疫因子和体液免疫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从而验证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和易感性候选基因型与该病的关联性。结果:(1)绵羊支原体肺炎易感群体湖羊、抗病力较强的杜泊羊群体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均可被SacⅠ、HaeⅢ、SacⅡ、MvaI和BsaHⅠ五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出多态性。三群体绵羊的SacⅠ、SacⅡ、MvaI和Bsa HⅠ酶切位点均由双等位基因控制,分别表现出3种基因型。HaeⅢ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三群体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对绵羊支原体肺炎较易感的湖羊群体有7个等位基因,表现出15种基因型;抗病力较强的杜泊羊群体和杜湖F1代绵羊群体均受到6个等位基因控制,分别表现出14、11种基因型。绵羊支原体肺炎抵抗力较弱的湖羊群体与抵抗力较强的杜泊羊和杜湖F1代绵羊群体MHC-DRB1外显子2在Mva I与HaeIII酶切多态中差异极显着(P<0.01),Mva I bb、HaeIII ee基因型均出现在绵羊支原体肺炎抵抗力较弱的湖羊群体,而抵抗力较强杜泊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则以MvaI cc、Hae III d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提示Mva I cc、HaeIII dd基因型可能与绵羊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在对杜泊羊、湖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MHC-DRBl多态性及其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易感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得出与该病抗性关联的基因单倍型,从杜湖F1代绵羊群体中挑选出可能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相关的HaeIII dd和Mva I cc基因型健康绵羊各5只,分别为A组和B组,易感关联HaeIII ee基因型健康绵羊5只,为C组。人工感染绵羊支原体肺炎前后的结果显示:3组绵羊体温变化显示出起伏的变化,A组(HaeIII dd基因型)和B组(Mva I cc基因型)绵羊的体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C组(HaeIII ee基因型)在1 d内的体温差极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C组绵羊的感染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而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经对3组绵羊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进行分析,A组和B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抗性强于C组,即HaeIII dd和Mava I cc基因型绵羊的抗性明显强于Hae III ee基因型绵羊。(3)为了探明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3个基因型组杜湖F1代绵羊体内免疫因子的应答情况,对其血清中的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在感染后,TNF-α、IFN-γ、IL-1β、IL-2四个免疫因子的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组和B组绵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出现峰值时间早于C组,且持续时间较长。(2)体液免疫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IL-4、IL-6、IL-10三个免疫因子的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组和B组的三个免疫因子的出现峰值时间早于C组,且持续时间较长。在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C组绵羊体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降低(P<0.05),但其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升高(P<0.05)。这与C组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病情加重、病变显着的结果一致。表明A组(HaeIII dd基因型)与B组(Mva I cc基因型)表现为抗性,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反应,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羊抵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感染。(4)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3组绵羊的免疫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NFα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7天均达到峰值;IL-2 mRNA表达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感染后第14天水平最高;IFN-γmRNA表达水平呈现为先下降后升高,但低于感染前的水平;IL-4 mRNA表达显着升高,而IFN-γmRNA表达显着下降,IL-4/IFN-γ比值增高。C组的IL-4/IFN-γ比值的增高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说明C组的病情较A组和B组更加严重;感染后第7天开始,C组IL-6水平始呈上升趋势,且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IL-10 mRNA表达水平一直低于A组和B组。各免疫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说明了A组和B组表现出的抗性强于C组,说明A组(Hae III dd基因型)与B组(Mva I cc基因型)绵羊机体的免疫力及抗病力强于C组(Hae III ee基因型)。结论:(1)本研究分析了3个群体绵羊MHC-DBR1基因第二外显子5个核酸内切的PCR-RLFP分析数据,发现绵羊支原体肺炎高发的湖羊群体与低发杜泊羊群体在HaeIII与Mva I内切酶酶切多态上存在较大差异,提示HaeIII ee、MvaI bb基因型绵羊可能易感肺炎支原体肺炎,而Hae III dd、Mva I cc基因型绵羊可能对该病具有抗性。(2)对A组(Hae III dd基因型)、B组(Mva I cc基因型)和C组(HaeIII ee基因型)绵羊进行绵羊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结果表明,A组和B组绵羊在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中均优于C组,提示A组和B组绵羊对新疆本地气候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于C组。(3)绵羊肺炎支原体攻毒后,A组和B组绵羊的各免疫因子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与C组存在差异,C组绵羊体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降低(P<0.05),但其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升高(P<0.05)。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试验验证了抗性基因型(HaeIII dd、Mava I cc)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力及抗病力强于易感基因型(HaeIII ee)组绵羊。

毋亚运,常艳凯,郑双健,王璐,李东方,李鸽,张素梅,张慧正,李家奎,宁长申,张龙现[4](2017)在《西藏部分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西藏地区养殖业目前仍以放牧为主,肠道寄生虫病仍是危害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卢戈氏碘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对采自林芝、山南、日喀则地区的9种放牧家畜22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56%(1998/2256);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感染率为62.99%;而其它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为0.13%、隐孢子虫为0.75%、圆线虫为42.82%、鞭虫为5.01%、吸虫为0.71%、绦虫为2.79%、阿米巴原虫为44.81%、蛔虫为2.84%、结肠小袋纤毛虫为1.20%。25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占比为52.79%,其中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占比最高,高达34.40%。上述结果表明,上述西藏三个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同时也感染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人兽共患原虫,因此有必要加强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防控工作。

王利明,玛里亚木·艾合买提,王时伟,张伟信[5](2017)在《新疆库车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球虫是绵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能引起绵羊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尤其对羔羊危害较大。鉴于新疆南疆对绵羊球虫病的调查较少,作者等在库车县羊屠宰场随机从直肠采集350份本地羊粪便,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测定球虫的感染强度,用饱和盐水离心沉淀法分离粪便中的球虫卵囊,孢子化后依据形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总感染率100%,感染强度每克20258 600个;轻度感染羊占25.7%(90/350),中度感染羊占65.7%(230/350),重度感染羊占8.6%(2/350);该调查共鉴定出5种球虫,分别是苍白艾美尔球虫(Eimeria pallida)、浮氏艾美尔球虫(E.faurei)、小艾美尔球虫(E.parva)、绵羊艾美尔球虫(E.ovinoidalis)、错乱艾美尔球虫(E.intricata)。

李玉婉[6](2016)在《地克珠利防控湖羊球虫病用药程序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球虫病(Coccidiosis)是危害养羊业健康发展的常见寄生虫病。病羊生长发育迟缓、繁殖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本研究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用药前后粪便样品进行检查,对球虫阳性样品中的球虫卵囊进行收集、培养和鉴定,探讨地克珠利防控湖羊自然感染球虫病及预防羔羊球虫病的用药程序及效果。1.探讨地克珠利对断奶湖羊自然感染球虫病的适宜用药次数、抗球虫和不同种球虫效果以及地克珠利对断奶湖羊的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期为肉羊球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对河南山森牧业有限公司经粪检确诊为自然感染球虫的90只50日龄湖羊断奶羔羊,按试验设计分7个用药组,分别按设计用药程序投喂地克珠利,另设1个不用药对照组;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计数法检查用药前后球虫卵囊并计数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对阳性样品的球虫卵囊进行收集、培养和鉴定,以用药前后的球虫卵囊减少率、卵囊转阴率、平均增重率等判定地克珠利的药效和增重效益。结果,按1mg·kg-1bw剂量地克珠利每天1次,连用2天且每隔14天用药一次对湖羊断奶羔羊自然感染球虫病治疗效果最好,用药后7、14、28、42、56 d卵囊转阴率分别为100%、81.82%、81.82%、54.55%、90.91%,卵囊减少率分别为100%、87.37%、98.38%、71.80%、99.38%;平均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增重效益最显着。用药前共查到10种绵羊球虫卵囊,用药后14d仅查到Eimera bakuensis(37.91%)、E.marsica(55.33%)、E.granulose(6.76%),表明地克珠利抗E.parva、E.ovinoidalis、E.ahsata、E.crandallis、E.granulose、E.punctata、E.pallida、E.weybridgensis 7种绵羊艾美尔球虫的效果良好。2.探讨地克珠利对泌乳母羊自然感染球虫病的适宜用药次数、抗球虫和不同种球虫效果以及母羊应用地克珠利对其羔羊球虫病的防治效果、增重和经济效益,为肉羊球虫病防控提供技术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河南山森牧业有限公司经粪检确诊自然感染球虫的24只围产母羊,按试验设计分3个用药组,分别按设计的用药程序投喂地克珠利,另设1个不用药对照组;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计数法检查母羊及其羔羊球虫感染情况,并计数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对阳性样品的球虫卵囊进行收集、培养和鉴定,以母羊用药前后的卵囊减少率、卵囊转阴率及羔羊感染球虫的OPG值、平均增重率等判定地克珠利的药效和增重效益。结果,按1mg·kg-1bw剂量地克珠利每天1次,连用2天对母羊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各用药一次对哺乳羔羊自然感染球虫病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28、35、42、49 d卵囊转阴率分别为100%、83.33%、100%、100%,卵囊减少率分别为100%、96.67%、100%、100%;哺乳羔羊的平均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增重效益显着。母羊用药前共查到5种球虫卵囊,用药14d后仅查到E.marsica(62.67%)、E.granulose(37.33%),表明地克珠利抗E.parva、E.ahsata、E.pallida 3种绵羊艾美尔球虫的效果良好。

刘生财[7](2015)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藏羊寄生虫区系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放牧绵羊的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草原养羊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直接影响绵羊生产性能和牧业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已有的调查表明,放牧家畜寄生虫病病原种类多,感染率高,往往呈混合感染。寄生虫感染牛羊等反刍兽后临床可见高度营养不良、渐行性消

阿曼吐尔·阿黑哈提[8](2015)在《伊犁周边地区羊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伊犁周边地区羊球虫感染动态,笔者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新麦克马斯特氏法(EPG),对伊犁周边地区部分羊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感染动态调查。结果显示,羊球虫3月平均感染率为75%,4月平均感染率为55%,5月平均感染率为37%。羊感染的球虫种类主要有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雅氏艾美耳球虫(E.ninaekohlyakimovae)、错乱艾美耳球虫(E.intricata)4种。调查表明,伊犁周边地区羊的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5.66%,最高感染强度为9500个/g粪(EPG)。

李春花,李静,赵其平,董辉,蔡进忠,黄兵,雷萌桐,韩红玉,朱顺海[9](2013)在《青海省祁连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96只绵羊进行了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70.8%,其中1岁绵羊感染率83.3%,2岁羊感染率76.7%,成年羊感染率46.7%;多为2~5种球虫混和感染;平均OPG值为154.1(20~1460)。显微镜下对孢子化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卵囊大小,显微照相,并列出了各种球虫的主要鉴别特征,绘制了卵囊形态图,进行虫种鉴定,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其中确定的有11种:小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parva)、类绵羊艾美耳球虫(E.ovinoidalis)、槌形艾美耳球虫(E.crandallis)、威布里吉艾美耳球虫(E.weybridgensis)、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浮氏艾美耳球虫(E.faurei)、卵状艾美耳球虫(E.oodeus)、巴库艾美耳球虫(E.bakuensis)、颗粒艾美耳球虫(E.granulosa)以及错乱艾美耳球虫(E.intricata),前4种为优势虫种;未定种一种。

程钢[10](2013)在《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文中指出石河子垦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过去60年的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是天山北麓乃至整个新疆绿洲发展的缩影。60年间,垦区在一片荒漠和天然绿洲中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农业区,发展成为一个南接天山、北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大型绿洲经济带,成为建国后新疆后开垦建设的最大的新绿洲之一。期间,玛纳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垦荒者们从内陆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引进了优良生物物种,较显着地改变了流域的生物结构,与开发前相比,总生物量大大增加,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伴随着农业开发的进行,石河子绿洲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片荒漠和荒漠草原被开发成为耕地,人工绿洲替代了广袤的荒漠和天然绿洲,过去分散的古老绿洲斑块联结成片,绿洲面积大幅扩张;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绿洲外缘也出现了荒漠化的趋势,并带来了盐渍化、尾闾湖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污染、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开发改变了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增加,林地先减少后增加,总体保持平衡,牧草地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引起系统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0年间,石河子绿洲生态功能明显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14.64亿元增加到26.18亿元,52年间增加了78.81%,各项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持续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石河子绿洲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但总体上却呈下降趋势,目前已接近临界,绿洲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迫在眉睫。研究发现,过去60年来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主要是基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是绿洲存在和演变的关键因素,其利用方式和水平决定了绿洲农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但就绿洲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几近极限,今后该区绿洲农业开发的方向应该是:在进一步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绿洲农业生产结构与产业布局,增粮减棉,扩草兴牧,扩园植林,促进农牧结合,优化绿洲土地利用,实现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农业开发顺利进行,提出以下措施:创新农地制度,保障生态用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绿洲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兵地关系,实现垦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绵羊球虫种类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绵羊球虫种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青贮、黄贮及添加甜叶菊茎秆改善绢蒿饲草品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2.1 青贮保存青绿饲料营养品质研究现状
        2.2 纤维素酶改善干草品质研究现状
    3 蒿类牧草苦味物质种类及其去除(掩盖)研究现状
        3.1 蒿类饲草的主要研究内容
        3.2 蒿类饲草中苦味物质的主要来源
        3.3 蒿类植物苦味物质—挥发油及成分分类
        3.4 苦味物质去除(掩盖)的方法
    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绢蒿产草量动态及不同月份营养价值变化情况
        1 材料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紫泥泉种羊场绢蒿类天然草地型分类
        2.2 紫泥泉种羊场天然草地绢蒿产草量
        2.3 不同月份草地生产力特征
        3 讨论
        3.1 绢蒿类草地的分布及分类
        3.2 绢蒿产草量及营养品质变化
        4 小结
    试验二 青绿绢蒿青贮发酵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材料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添加剂青贮的发酵品质
        2.2 添加乳酸菌对绢蒿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2.3 添加蔗糖对绢蒿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2.4 添加番茄皮渣对绢蒿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乳酸菌对绢蒿青贮的效果的影响
        3.2 添加蔗糖对绢蒿青贮的影响
        3.3 番茄皮渣对绢蒿青贮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纤维素酶与甜叶菊联合施用降解粗纤维和苦味掩盖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绢蒿黄贮的发酵品质影响
        2.2 纤维素酶和甜叶菊的联合使用对绢蒿黄贮的营养品质及可溶性糖的影响
        2.3 添加甜叶菊对绢蒿黄贮苦味的影响
        3 讨论
        3.1 绢蒿黄贮发酵品质
        3.2 纤维素酶和甜叶菊的联合使用对绢蒿黄贮的营养品质及可溶性糖的影响
        3.3 添加甜叶菊对绢蒿黄贮苦味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发展现状
        2.2 同期发情的概念及原理
        2.3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2.4 同期发情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2.5 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
        2.6 定时输精技术
    3.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殖激素的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5 试验分组
        1.6 样品处理及激素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处理母羊同期发情率统计
        2.2 孕酮海绵栓+PMSG同期发情处理前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生殖激素含量出现变化
        2.3 同期发情处理的72h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母羊的发情率
        3 讨论
        3.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2 E2 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3 FSH、LH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3.4 P的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受胎率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及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专业名词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绵羊品种的地域分布
    2 新疆绵羊品种及其培育
        2.1 新疆绵羊品种
        2.2 新疆绵羊引进品种的繁育
        2.3 杜泊羊、湖羊及其杂交后代的繁育
    3 新疆引进品种的绵羊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3.1 绵羊支原体肺炎及其发病机制
        3.2 治疗手段
        3.3 遗传学方面的探索
    4 MHC在畜禽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4.1 MHC的特性
        4.2 MHC与畜禽抗病性的相关性
    5 展望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 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2 PCR-RFLP酶切分型
        2.3 DNA PCR产物回收及测序结果
        2.4 MHC-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频率统计
        2.5 群体遗传结构稳定性检验
        2.6 群体遗传参数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杜湖F_1代绵羊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病症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感染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2.2 羊临床症状观察及其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2.3 羊体温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关系
        2.4 肺脏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基因型杜湖F_1代绵羊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免疫因子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中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
        2.2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TNF-α 浓度水平变化
        2.3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FN-γ 浓度水平变化
        2.4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1β 浓度水平变化
        2.5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2 浓度水平变化
        2.6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4 浓度水平变化
        2.7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6 浓度水平变化
        2.8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10 浓度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支原体感染与TNFα 的关系
        3.2 支原体感染与INFγ 的关系
        3.3 支原体感染与IL-1β 的关系
        3.4 支原体感染与IL-2 的关系
        3.5 支原体感染与IL-4 的关系
        3.6 支原体感染与IL-6 的关系
    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基因型杜湖F_1代绵羊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免疫因子mRNA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7种免疫因子的PCR电泳结果
        2.2 标准品的溶解曲线
        2.3 攻毒前后血清中7种免疫因子mRNA表达变化
    3 讨论
        3.1 ALI/ARDS的适用性
        3.2 TNF-α、L-1β mRNA水平
        3.3 IL-2、IFNγ、IL-4、IL-4/IFNγ mRNA水平
        3.4 IL-6、IL-10 mRNA水平
        3.5 7种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其蛋白水平表达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获成果及发表的文章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西藏部分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寄生虫的检测与其种类鉴别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2.2 不同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2.3 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情况
3 讨论

(5)新疆库车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粪便样品
    1.2 药品和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虫卵计数
    2.2 感染强度测定
    2.3 种类鉴定
3 结果
    3.1 感染强度
    3.2 球虫种类
4 讨论
    4.1 感染强度
    4.2 羊球虫的流行率
    4.3 球虫感染情况
    4.4 球虫的危害
    4.5 球虫的预防

(6)地克珠利防控湖羊球虫病用药程序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 羊球虫
        1.1 概述
        1.2 羊球虫的种类
        1.3 国内外流行情况
        1.3.1 国内流行情况
        1.3.2 国外流行情况
        1.4 羊球虫病的诊断
        1.4.1 临床特征
        1.4.2 剖检变化
        1.4.3 实验室诊断
    2 羊球虫病的防治
    3 地克珠利
        3.1 地克珠利抗畜禽球虫病
        3.2 地克珠利抗羊球虫病
试验一 地克珠利防控断奶湖羊自然感染球虫病用药程序及效果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及试验用品
        1.1.1 主要试剂与配制
        1.1.2 主要器材
        1.2 试验药物及用法用量
        1.3 供试动物
        1.4 粪便样品的采集
        1.5 球虫卵囊的检查、计数及种类鉴定
        1.5.1 球虫卵囊的定性检查
        1.5.2 球虫卵囊的定量检查
        1.5.3 卵囊的收集与培养
        1.5.4 球虫种类鉴定
        1.6 试验设计
        1.7 疗效考核
        1.7.1 临床症状观察
        1.7.2 球虫卵囊检查
        1.7.3 增重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药后临床观察结果
        2.2 地克珠利的抗球虫效果
        2.2.1 用药前后OPG值
        2.2.2 卵囊转阴率
        2.2.3 卵囊减少率
        2.3 球虫种类鉴定和地克珠利抗不同种球虫效果
        2.3.1 鉴定绵羊13种艾美尔球虫检索表
        2.3.2 虫种种类鉴定
        2.3.3 地克珠利抗不同种球虫效果
        2.4 不同用药方法抗球虫增重效果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二 地克珠利防控泌乳母羊及羔羊球虫病用药程序及效果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及试验用品
        1.1.1 主要试剂与配制
        1.1.2 主要器材
        1.2 试验药物及用法用量
        1.3 供试动物
        1.4 粪便样品的采集
        1.5 球虫卵囊的检查、计数及种类鉴定
        1.5.1 球虫卵囊的定性检查
        1.5.2 球虫卵囊的定量检查
        1.5.3 卵囊的收集与培养
        1.5.4 球虫种类鉴定
        1.6 试验设计
        1.7 疗效考核
        1.7.1 临床症状观察
        1.7.2 球虫卵囊检查
        1.7.3 增重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药后临床观察结果
        2.2 不同用药方法的抗球虫效果
        2.2.1 不同用药方法用药前后OPG值
        2.2.2 卵囊转阴率
        2.2.3 卵囊减少率
        2.3 绵羊球虫种类鉴定和地克珠利抗母羊不同种球虫效果
        2.3.1 绵羊球虫种类鉴定
        2.3.2 地克珠利抗不同种球虫效果
        2.4 不同用药方法抗球虫增重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7)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藏羊寄生虫区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1.2 试验动物
    1.3 体外寄生虫检查
    1.4 体内寄生虫的检查
    1.5 弓形虫病检查
    1.6 住肉孢子虫检查
    1.7 球虫检查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藏羊寄生虫感染情况
    2.2 艾美耳球虫
    2.3 体外寄生虫
3 讨论与小结
    3.1 藏羊寄生虫种类与优势虫种
    3.2 肉孢子虫寄生情况
    3.3 球虫感染情况
    3.4 流行特点
    3.5 防治建议

(8)伊犁周边地区羊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粪便样本采集
    1.2 仪器设备
    1.3 虫卵检查方法
        1.3.1 饱和盐水漂浮法
        1.3.2 新麦克马斯特氏法
    1.4 判断标准
        1.4.1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1.4.2 新麦克马斯特氏法
2 试验结果
    2.1 虫卵鉴定结果
    2.2 2012年3-5月羊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2.2.1 3月羊球虫感染情况
        2.2.2 4月羊球虫感染情况
        2.2.3 5月羊球虫感染情况
    2.3 感染强度的调查
        2.3.1 不同阶段羊球虫感染的EPG变化
        2.3.2 3个月伊犁周边地区育肥羊场球虫感染的EPG动态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9)青海省祁连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1.2 试验动物
    1.3 方法
        1.3.1 粪样的采集
        1.3.2 粪样检查
        1.3.3 卵囊的收集与培养
        1.3.4 虫种鉴定
2 结果
    2.1 球虫感染情况
    2.3 各种球虫形态描述
3 讨论与小结

(10)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绿洲与绿洲农业研究
        1.3.2 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1.3.3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系统论
    2.2 农业生态学
    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2.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3.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2.3.3 生态系统服务的特性
        2.3.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
        2.3.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2.4 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2.4.1 公共物品
        2.4.2 外部性
        2.4.3 市场失灵
第三章 石河子垦区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特征
    3.1 石河子垦区地形地貌特征
    3.2 石河子垦区水资源特征
    3.3 石河子垦区气候条件及特征
    3.4 石河子垦区生物资源概况
第四章 石河子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4.1 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况
        4.1.1 汉代—新疆屯垦的肇始
        4.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屯垦的持续
        4.1.3 隋代—新疆屯垦的维持
        4.1.4 唐代—新疆屯垦的兴盛和古石河子地区屯垦的开启
        4.1.5 五代和两宋时期玛纳斯河流域的社会生产形态
        4.1.6 元代屯垦与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4.1.7 明代—新疆屯垦活动的消寂
        4.1.8 清代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开发
        4.1.9 民国时期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开发
    4.2 建国后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
        4.2.1 创办军垦农场(1950—1954)
        4.2.2 国营农场发展壮大(1955—1966)
        4.2.3 停滞徘徊阶段(1967—1975 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农业开发
        4.2.4 兵团撤销(1975 年 4 月—1981 年 12 月)
        4.2.5 稳步发展时期(1982 年至今)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
    5.1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演变
        5.1.1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耕地的发展演变
        5.1.2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水资源利用演变
    5.2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
        5.2.1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垦区绿洲产业结构演变
        5.2.2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产业结构演变
        5.2.3 石河子垦区绿洲种植业生产结构与作物种群结构演变
        5.2.4 石河子垦区畜牧业生产结构与畜群结构演变
        5.2.5 石河子垦区林业生产结构演变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6.1 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规律
        6.1.1 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
        6.1.2 人工绿洲替代荒漠、戈壁
        6.1.3 沙漠替代人工绿洲
    6.2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6.2.1 土壤次生盐渍化
        6.2.2 水源过度利用,河流断流,尾闾湖干涸
        6.2.3 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6.2.4 土地污染
        6.2.5 湿地减少
        6.2.6 水土流失加剧
        6.2.7 草场退化
        6.2.8 森林面积缩小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演变
    7.1 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
    7.2 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7.2.1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析
        7.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分析
        7.2.3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
        7.2.4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7.3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
    7.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7.4.1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
        7.4.2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7.4.3 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7.4.4 敏感性分析
    7.5 石河子绿洲生态经济协调度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布局及保障措施
    8.1 石河子绿洲生态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农业开发方向
    8.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布局
        8.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的基本原则
        8.2.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布局
    8.3 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保障措施
        8.3.1 创新农地制度,改善生态环境
        8.3.2 保障生态用水,维护绿洲生态平衡
        8.3.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8.3.4 创新绿洲农业技术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3.5 构建绿色 GDP 核算体系,推进资源合理利用
        8.3.6 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8.3.7 协调兵地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9.1 本文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四、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绵羊球虫种类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贮、黄贮及添加甜叶菊茎秆改善绢蒿饲草品质效果研究[D]. 孙海荣.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绵羊受胎率的影响[D]. 王晶晶.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3]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D]. 王开胜.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4]西藏部分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J]. 毋亚运,常艳凯,郑双健,王璐,李东方,李鸽,张素梅,张慧正,李家奎,宁长申,张龙现. 中国兽医科学, 2017(08)
  • [5]新疆库车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J]. 王利明,玛里亚木·艾合买提,王时伟,张伟信.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01)
  • [6]地克珠利防控湖羊球虫病用药程序及效果研究[D]. 李玉婉.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7]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藏羊寄生虫区系调查[J]. 刘生财.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6)
  • [8]伊犁周边地区羊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J]. 阿曼吐尔·阿黑哈提. 当代畜牧, 2015(03)
  • [9]青海省祁连县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调查研究[J]. 李春花,李静,赵其平,董辉,蔡进忠,黄兵,雷萌桐,韩红玉,朱顺海.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3(03)
  • [10]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D]. 程钢. 石河子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石河子紫泥泉养羊场球虫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