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

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

一、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黄会奇,邱烈祥[1](2021)在《党和政府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事业和促进科技的进步,根据四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要,陆续制订了一系列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在构建从上到下的图书馆网络系统、促进全国图书资源的协同利用、增加老少边穷地区图书馆的数量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和政府又积极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转型。

卫玉婷[2](2021)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佀咏梅[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民生建设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日益成熟,不仅丰富了文化民生建设的内容,也推动文化民生建设在多方面展开,取得了卓越成绩。同时,由于时代和实践的局限,文化民生建设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措施,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民生建设展现出来的重大意义,并系统总结文化民生建设的经验,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是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的需要;不仅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而且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民生建设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具有特定的现实需要、理论依据和历史前提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在动力。虽然经典作家没有提出“文化民生建设”这一概念,但是经典作家的思想中一直包含着文化民生建设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的需要理论、文化发展的人民主体性思想是文化民生建设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致力于推动文化民生建设,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地位,并通过文化民生建设对民众进行文化启蒙,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的历史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并不断丰富文化民生建设的内容。文化民生建设从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出发,在文化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为民族凝聚精神力量,构筑民族精神家园,进而孕育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并培育高素养的国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归宿。在文化民生建设的实践中,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公共性与公平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注重群众的文化娱乐休闲需要、引导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并以人民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文化是否繁荣兴盛作为文化民生建设效果的评判标准。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在深入推进中逐步建立了动力机制、评价反馈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文化民生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改革赋予动力。文化体制改革不仅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也解放了作为文化发展主体的人,激发了人在文化创造和享受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保证文化民生建设的成效以及建设的深入推进,探索建立了文化民生建设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多方参与,形成文化民生建设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为保证人们在文化民生建设中的各项权利,出台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文化民生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各项机制的配合互动为推动文化民生建设提供了保证。但是,文化民生建设要出实效,还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载体,探索具体推进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探索运用文化惠民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信息化事业作为文化民生建设的载体,并以这些载体为基础,通过植入政治仪式、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利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利用文化新业态等具体形式,推进文化民生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基本文化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多元文化需要得到有效满足、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党的文化民生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民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文化民生建设的区域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文化民生建设的有效供给不充分、主体需求释放不充分、法律保障不充分;文化民生建设理论指导实践的力度不足、内容创新力度不够、资源整合不深入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对文化民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文化民生建设水平、思想多元化对文化民生建设的冲击以及文化人才队伍的质量影响文化民生建设效果。因此,要继续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文化民生建设的预判力、引领力和整合力,培养适应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需要的高质量文化人才队伍,改革文化民生建设的财政投入路径,并且要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意义深远、经验丰富。在理论上,党的文化民生建设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在实践上,文化民生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于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表现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机统一,以党的领导统领文化民生建设,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民生建设协调推进,以经济发展奠定文化民生建设的基础,通过文化民生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保障;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并积极运用市场的力量,吸收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民生建设;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尤其是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提高文化民生建设的水平;始终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回归文化育人化人的本质,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党的文化民生建设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决定了对文化民生建设的研究没有终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需要加强对新时代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特点的研究,并深入研究文化民生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探索文化民生建设的规律。通过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的理论研究推动文化民生建设的实践深入,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智赋能赋力。

崔晓琰[4](2021)在《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司莉,陈辰,郭思成[5](2021)在《中国图书馆学的应用实践创新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领域不仅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而且促进了应用实践领域的发展。向世界讲好图书馆学应用实践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正确认知和了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文献调研、事实数据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相关的制度政策、标准工具、成功实践和特色服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图书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具体包括:(1)490项制度、政策、法规和文件;(2)379项标准规范,以及颇具中国特色的信息组织工具与索引工具;(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推动、引导及服务全民阅读活动等的成功实践;(4)显示中国图书馆学蓬勃发展的特色馆藏服务、学科化知识服务、数字人文服务和政府信息服务。最后提出中国图书馆学应用实践的发展建议:在世界图书馆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增强影响力;落实图书馆制度政策的实施保障,强化执行力;开展图书馆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增强标准效力;因地制宜采纳图书馆"中国方案",彰显辐射能力;弘扬图书馆在特色领域的服务优势,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图3。参考文献70。

肖希明,石庆功,唐义[6](2021)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制度供给》文中研究表明制度建设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发展推力。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梳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建设成果,运用访谈法调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需求现状。针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供给短板,建议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健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绩效评估制度、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协调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专门制度、形成持续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经费保障制度。

范冰玥[7](2020)在《面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元数据标准构建》文中认为在国际和国内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日渐频繁的背景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融合创新发展被提上日程,而工程的融合创新离不开统一的核心元数据标准支撑。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调查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元数据标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已有元数据标准和公共数字文化领域元数据标准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家访谈意见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需求的核心元数据标准,明确了标准的内容结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选取了18个核心元素,编制了样例等标准辅助文本部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结构,以期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实践和相关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项目“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研制”的研究成果。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梳理,并简要说明研究内容和方法,提出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元数据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概念,然后说明了研究依据的主要标准化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标准化需求、与国际公共数字文化标准接轨的需求和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统一元数据标准的基本要求。第四部分梳理了有关我国公共数字文化领域和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元数据标准,包括研制和应用中的标准,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元数据标准,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依据。第五部分首先构建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内容结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制定了命名域规则和扩展规则;然后阐释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核心元素的识别过程,并依元数据基本结构罗列元素集。第六部分“标准主体的其他部分”简要阐述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标准的辅助文本,包括适用范围、标准中引用的文件、标准提到的术语和定义、标准附的样例等内容。第七部分根据专家访谈的结果,对元数据标准的初稿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以提高标准的合理性与适用性。第八部分提出研究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就后续研究指出方向。

陆晓燕[8](2020)在《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互联网+”战略的贯彻执行,公共文化服务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在逐渐深入。公共图书馆以其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资源丰富等特性,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自然而然也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阵地。武汉市作为经济与文化发展实力排在前列的中部城市,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快速,在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数字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网络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促进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来研究武汉市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释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相关概念和运用的理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组织结构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概况,表现为:注重智能数字设备的引进、逐步整合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数字服务内容、打造多元化的数字服务平台、创立数字服务品牌;同时,分析了受众对于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相关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第三部分,在前文调查的基础上,剖析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分析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和浙江网络图书馆这两个典型案例,总结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应坚持人本服务理念、注重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五部分,分别从政府、图书馆和社会力量的角度提出对策。政府方面应树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均等化的服务标准;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图书馆方面应提升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水平;加强数字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提升用户粘性;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推广。社会力量方面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创新服务模式。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柯玉宏[9](2020)在《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明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关乎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和民族自信。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的文化氛围逐步达到了高潮,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是全民阅读的重要主体,更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图书馆理应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精准化、高效率的服务。本研究首先从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展开讨论,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及网络信息,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方法和研究思路。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理论,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现状、实践举措,从服务现状找出政策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问题视角出发,多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对策的建议举措,以保证服务的高效化。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中除了执行常规功能,还应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启迪民智,促进学习型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对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养、营造全民学习氛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原则,对内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自信,对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链,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此来促进国家、社会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闵桃[10](2020)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与世界记忆工程对接的国家工程,是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认定、管理、保护和开发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0年,受世界记忆工程和国内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在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正式启动。至2018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已选出四批142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成功申报12项《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13项《世界记忆名录》,构筑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工程为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提供了途径和平台,促进了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发展,并有意识地发掘档案文献遗产内涵及价值,塑造文化品牌,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引发社会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广泛关注,有关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直接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且工程开展近二十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梳理,为即将开展的工程新阶段做准备。故本文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设为题,梳理分析遗产工程过去近二十年的实践活动。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时代背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既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要求,又是世界记忆工程全面实施的体现。第二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实践活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围绕档案文献遗产的确定、保护与利用开展工作,建立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认证体系,组织了相关的整理研究项目和宣传、出版、文艺创作等开发利用活动,来保护和传承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活动的分析与展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定位偏差、组织建设不足、活动内容不平衡等问题,需从工程定位、组织功能、发展规划、合作交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二、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党和政府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创建与初步发展时期
    1.1 设立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机构,加强基层图书馆体系建设
    1.2 制订以为人民群众及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
    1.3 制订了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方针政策
    1.4 制订全国图书馆协作协调发展的方针
2 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时期
    2.1 成立图书馆间的协作机构,调整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机构
        2.1.1 为加强图书馆馆际交流和协作,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各省市图书馆学会分会
        2.1.2 调整和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机构
    2.2 制订一系列相关的图书馆文件和法规
        2.2.1 公共图书馆方面
        2.2.2 高校图书馆方面
        2.2.3 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
    2.3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 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
    3.1 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
    3.2 国家颁布了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3.3 促进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政策
    3.4 推进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 21世纪大发展时期
    4.1 图书馆服务规范的构建
    4.2 图书馆的评估定级
        4.2.1 公共图书馆的评估
        4.2.2 高校图书馆的评估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5 小结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民生概念的界定
        (三)文化民生建设的界定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的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文化民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文化民生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三)文化民生建设是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发展的人民主体性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历史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民生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民生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的文化民生建设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历程与内容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历程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文化民生建设
        (二)十五大到十八大的文化民生建设
        (三)十八大以来的文化民生建设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目标层次
        (一)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基本原则
        (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四)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五)公共性与公平性相统一
    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重点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三)提升公民的知识水平与技能
        (四)注重群众的文化娱乐休闲需要
        (五)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发展
    五、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评判标准
        (一)人民利益标准
        (二)生产力标准
        (三)文化发展繁荣标准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一、建立健全文化民生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在改革中建立文化民生建设的动力机制
        (二)在实践中建立文化民生建设的评价反馈机制
        (三)在推进立法中建立文化民生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
    二、创新文化民生建设的载体
        (一)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四)发展健康的网信事业
    三、探索提升文化民生建设效果的具体方式
        (一)植入政治仪式
        (二)融合地方文化资源
        (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四)利用文化新业态
    四、文化民生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二)群众的多元多样文化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三)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
        (四)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问题与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民生建设不平衡
        (二)文化民生建设不充分
        (三)文化民生建设创新不足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的问题归因
        (一)对文化民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文化民生建设水平
        (三)思想多元化对文化民生建设的冲击
        (四)文化人才队伍质量影响文化民生建设效果
    三、进一步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文化民生建设的领导
        (二)培养高质量的文化民生建设人才队伍
        (三)改革文化民生建设的财政投入路径
        (四)用好全媒体传播体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意义与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理论意义
        (一)文化民生建设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二)文化民生建设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文化民生建设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认识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实践意义
        (一)文化民生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现
        (二)文化民生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文化民生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民生建设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有机统一
        (二)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民生建设协调推进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
        (四)坚持普及与提高相互促进
        (五)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互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5)中国图书馆学的应用实践创新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保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1.1 总体特征分析
        1.1.1 数量分布
        1.1.2 主题分布
        1.1.3 颁布主体分布
    1.2 各阶段特征分析
        1.2.1 稳步发展期(1978—2006)
        (1)主题分布特征
        (2)颁布主体分布特征
        1.2.2 快速发展期(2007—2020)
        (1)主题分布特征
        (2)颁布主体分布特征
2 推进图书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标准及工具
    2.1 标准规范的建设
        2.1.1 数量与趋势
        2.1.2 主题分布
    2.2 相关工具的研制
        2.2.1 广泛使用的信息组织工具
        2.2.2 影响深远的索引工具
3 中国图书馆学推动的实践创新
    3.1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
    3.2 推动、引导及服务全民阅读活动
    3.3 古籍保护计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4 创新中国特色图书馆服务模式
    3.5 构建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
    3.6 特殊群体服务与人文关怀
    3.7 借助图书馆评估促发展
4 中国图书馆学推动的特色领域服务
    4.1 特色馆藏服务
    4.2 学科化知识服务
    4.3 数字人文服务
    4.4 政府信息服务
5 中国图书馆学应用实践研究及发展建议
    5.1 在世界图书馆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增强影响力
    5.2 落实图书馆制度政策的实施保障,强化执行力
    5.3 开展图书馆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增强标准效力
    5.4 因地制宜采纳图书馆“中国方案”,彰显辐射能力
    5.5 弘扬图书馆特色领域服务优势,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

(6)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制度供给(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建设成果
    1.1 宏观指导制度进一步丰富
    1.2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专门制度出台
    1.3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成为重点
    1.4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
    1.5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构建破题
2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制度需求
3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重点制度供给策略
    3.1 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
    3.2 健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绩效评估制度
    3.3 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协调管理制度
    3.4 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专门制度
    3.5 形成持续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经费保障制度
4 结语

(7)面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元数据标准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0.2.1 关于制定元数据标准规范必要性的研究
        0.2.2 关于元数据标准规范编制项目相关研究与实践
        0.2.3 关于元数据标准规范设计原则相关研究
        0.2.4 关于元数据标准规范设计流程相关研究
        0.2.5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研究创新之处
        0.4.1 确定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标准的完整结构
        0.4.2 选取适用于18个核心元素并制定扩展规则
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公共数字文化相关概念
        1.1.2 元数据相关概念
    1.2 理论基础
        1.2.1 桑德斯标准化七项原理
        1.2.2 松浦四郎标准化十九项原理
2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的元数据标准需求分析
    2.1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标准化需求
        2.1.1 各机构资源类型多样
        2.1.2 各机构资源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不一
    2.2 与国际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元数据标准接轨的需求
    2.3 文旅融合的需求
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现状
    3.1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研制现状
        3.1.1 我国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标准研制现状
        3.1.2 我国数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研制现状
        3.1.3 我国数字文化馆元数据标准研制现状
    3.2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应用现状
    3.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存在的问题
        3.3.1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的不足
        3.3.2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元数据标准与需求的差距
4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正文部分
    4.1 元数据标准的基本结构
        4.1.1 元数据标准内容结构
        4.1.2 元数据标准语义结构
        4.1.3 元数据标准的句法结构
        4.1.4 元数据命名域规范
        4.1.5 元数据扩展规则
    4.2 元数据标准的核心元素
        4.2.1 核心元素识别
        4.2.2 核心元素列表
5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标准的辅助文本部分
    5.1 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部分
    5.2 标准的规范性一般要素部分
    5.3 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部分
    5.4 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部分
6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核心元数据标准的评估
    6.1 元数据标准的评估结果
    6.2 元数据标准的修改结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
    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
        (二) 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论文组织结构
        (一) 组织结构
        (二) 创新点
第二章 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现状调查
    一、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发展历程
        (一) 初创阶段: 2002年至2011年
        (二) 深化阶段: 2012年至2015年
        (三) 发展阶段: 2016年至今
    二、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概况
        (一) 注重智能数字设备的引进
        (二) 逐步整合数字文化资源
        (三)建设特色数字服务内容
        (四) 打造多元化的数字服务平台
        (五) 创立数字服务品牌
    三、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受众调查结果分析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
        (二)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使用情况
        (三)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
        (四)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宣传推广
        (五) 问题与建议
第三章 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问题
    一、数字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缺乏运营
    二、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三、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质量不高
    四、宣传推广力度不强
    五、数字文化服务模式落后
第四章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案例与启示
    一、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
        (一) 创建开放协作的服务平台
        (二) 广泛的社会参与
        (三) 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
    二、浙江网络图书馆
        (一) 建设基础深厚
        (二) 统一的服务平台
        (三) 宣传推广形式多样
    三、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 坚持人本服务理念
        (二)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
        (三)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五章 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对策
    一、加强政府引导,提供持续保障
        (一) 树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二)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均等化的服务标准
        (三) 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
    二、强化图书馆内功,全面提升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水平
        (一) 提升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水平
        (二) 加强数字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提升用户粘性
        (三)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推广
    三、整合社会力量,创新服务模式
        (一) 采用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
        (二) 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创新服务模式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重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分析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5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1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
        1.5.2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可行性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进城务工人员概述
        2.1.2 公共图书馆概述
        2.1.3 公共图书馆政策法规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2 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
        2.2.3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3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梳理及实践举措
    3.1 公共图书馆政策梳理
        3.1.1 做好新形势下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政策
        3.1.2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政策
        3.1.3 公共图书馆应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
    3.2 实践举措
        3.2.1 为进城务工人员阅读采取“特殊廉价”措施
        3.2.2 为进城务工人员调整阅读时间或送书上门
        3.2.3 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特殊的服务区
    3.3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现有政策梳理
        3.3.1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服务的政策
        3.3.2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政策
        3.3.3 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政策
    3.4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重大举措
        3.4.1 多形式线下活动
        3.4.2 打造特色品牌“重庆市农民工服务联盟”
        3.4.3 紧跟时代创新服务
    3.5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实践成效
        3.5.1 构建网络化服务阵地
        3.5.2 坚持减少过程程序
        3.5.3 多元化服务方式
        3.5.4 持续保障发展动力
第4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问卷调查与访谈
        4.1.1 问卷设计与抽样
        4.1.2 访谈
        4.1.3 数据整理
        4.1.4 问卷与访谈分析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资源整合的特色性服务不够
        4.2.2 数据运用服务不充分
        4.2.3 服务政策宣传普及不够
        4.2.4 图书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4.3.2 内部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4.3.3 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4.3.4 服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第5章 加强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支持
        5.1.1 完善图书馆法,增强依法服务意识
        5.1.2 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职责
        5.1.3 优化发展持续动力保障
    5.2 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馆员素质
        5.2.1 促进公共图书馆联盟创新
        5.2.2 建构一站式服务模式
        5.2.3 提升馆员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5.3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力度
        5.3.1 多方式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阅读、学习
        5.3.2 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5.3.3 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5.3.4 多形式扩大宣传面
    5.4 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5.4.1 搭上5G快车
        5.4.2 提供移动阅读新方式
        5.4.3 创新数字化文化服务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情况调查
    附录二:图书馆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依据
    二、概念解析
    三、学术回顾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缘起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传统
        一、中国古代的档案文献保护措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文献保护工作
        三、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程
    第二节 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
        一、世界记忆工程概况
        二、世界记忆工程影响
第二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工程组织
        三、工程任务
    第二节 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构筑
        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评选
        二、多层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
        一、整理研究
        二、宣传展览
        三、出版发行
        四、文艺创作及品牌塑造
第三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新平台
        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三、档案文献遗产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第二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缺憾与展望
        一、工程缺憾
        二、工程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和政府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J]. 黄会奇,邱烈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
  • [2]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 卫玉婷. 安徽大学, 2021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研究[D]. 佀咏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研究[D]. 崔晓琰. 西藏大学, 2021
  • [5]中国图书馆学的应用实践创新及发展研究[J]. 司莉,陈辰,郭思成.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03)
  • [6]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制度供给[J]. 肖希明,石庆功,唐义. 图书馆论坛, 2021(08)
  • [7]面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元数据标准构建[D]. 范冰玥. 武汉大学, 2020(04)
  • [8]武汉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 陆晓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D]. 柯玉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10]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D]. 闵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文化部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