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必利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

噻必利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

一、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郝龙[1](2016)在《静心止动方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对比阿立哌唑及静心止动方治疗TD在改善抽动动作及精神、情绪方面的疗效,明确TD的中医病机——心神不安、肝风动摇、肺窍不利。2.对中、西药治疗TD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中西药治疗TD后全身包括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的症状进行比较,以弥补YGTSS评分对中药治疗TD评判的不足之处,完善中药治疗TD的疗效评价方法。3.对难治性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其高危因素。方法: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就诊的TD患儿中,选取年龄8-11岁,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候标准,病程在12个月以上,YGTSS评分在40-70分之间的难治性抽动患儿120例,入组前未使用过中、西药或就诊前6个月内未使用过中西药,所有入组患儿皆由家长签署获得广安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分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临床研究方法。给药方法:静心止动方均制成免煎颗粒形式,口服,每日两次;片阿立哌唑片有效成分5mg,口服,每日两次。静心止动方组予静心止动方+阿立哌唑片模拟剂,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片+静心止动方模拟剂,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疗程12周。观察方法:每例入组患儿填写高危因素调查表、YGTSS评分表、中医证候表;在第4周、8周、12周分别随访1次,随访期间填写YGTSS评分表、副反应量表、中医证候表;在治疗12周对每例患儿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统计方法:所有的统计分析检验均采用双侧假设检验,计量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计数指标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数据分析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实现,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研究共纳入120例受试者,A组、B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证型分布方面的无明显差异(P>0.05);2.安全性评价:B组安全性检查,疗后安全性检查异常者6例,占11.54%,均为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属轻微临床异常,停药后3天复查心电图正常;A组安全性检查,疗后未见异常。副反应:A组出现恶心1例,该患儿系首次服用中药,家长坚持用药,服药3剂后,上述症状消失,临床判断不属于不良反应;B组中,副反应4例,占7.6%,其中2例在服药24小时内出现头晕、嗜睡,坚持用药3天未再出现上述症状,属轻度不良反应;2例腹痛,家长坚持用药2天后未再出现,为不良反应轻度。3.YGTSS减分率:在治疗第4周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的次数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第8周在运动性抽动次数、频率、总的运动性抽动,以及发声性抽动次数、频率、总的发声性抽动改善方面,A组优于B组(P<0.05);治疗第12周减分率来看,在运动性抽动次数、干扰,以及发声性抽动次数、频率、总损害率方面,A组优于B组(P<0.05);4.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第4周,A组在改善情感、睡眠、遗尿、鼻咽部状况方面,疗效明显优于B组。治疗第8周,A组在改善情绪、情感、睡眠、多汗方面疗效明显优于B组。其中,情绪方面疗效更为显着,烦急易怒(P<0.001);治疗第12周,A组在改善心系、肝系、肺系症状方面,疗效更为突出。心系症状:敏感(P<0.0001)、易委屈(P<0.0001)、喜欢笑(P<0.0001)眠不实(P<0.0001)、肝系症状:烦急易怒(P<0.0001),患儿情绪显着改善;肺系方面:扁桃体肿大(P<0.0001),鼻咽部的症状得以缓解和改善。此外在改善抽动患儿反复口腔溃疡方面,A组疗效更为明显(P=0.0469);5.综合疗效评判:治疗第4周,A组有效20例(33.33%),无效40例(66.67%),B组有效23例(38.33%),无效37例(61.67%);治疗第8周A组有效56例(93.33%),无效4例(6.67%),B组有效49例(81.67%),无效11例(18.33%);治疗第12周,A组显效28例(46.67%),有效30例(50%),无效2例(3.33%),A组总有效率为96.76%,B组显效13例(21.67%),有效39例(65%),无效8例(13.33%),B组总有效率为87.67%,A组优于B组。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空气污染程度、病程(>12月)、开始年龄(>5岁)、监护人(父母)、学习主动、饭量、睡眠情况、小便、情绪波动(看电视时间长)对抽动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阿立哌唑、静心止动方均能改善难治性抽动障碍,但中药安全性更好,有效率更高,并且在改善抽动运动动作、发声性动作的次数、频率、中医症状以及综合疗效来看,静心止动方组优于阿立哌唑组。2.阐明了TD的中医病机为心神不宁、肝风动摇、肺窍不利,验证了“从心论治”抽动障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临床路径。3.对难治性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认为空气污染程度、病程(>12月)、开始年龄(>5岁)、监护人、学习主动、饭量、睡眠情况、小便、情绪波动(看电视时间长)对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

徐云龙[2](2011)在《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偏头痛相关文献的整理,以及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初步评价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48例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病人被纳入本临床试验,通过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在本试验中48例偏头痛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患者服用偏头痛颗粒剂(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方),每日1袋,分为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患者服用偏头痛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袋,分为每日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疗效的统计学分析,本试验初步证明偏头痛颗粒剂(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方)在缓解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的症状、体征上起到明显作用。在对偏头痛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25.00%),对两组疗效观察得出,其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治疗偏头痛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改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29.17%),对两组改善中医证候观察后得出,其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控制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改善偏头痛伴随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在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上,能明显改善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其疗效确切,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马越[3](2010)在《养血平肝法治疗偏头痛血虚肝旺证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并且为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典型性(有先兆性)偏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偏盲、闪光、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表现,常有多种诱发因素,如天气变化、疲劳、月经期、精神因素等。目前西医多使用氟桂利嗪等治疗。本人导师自拟养血平肝方治疗偏头痛,该方由天麻、钩藤、蔓荆子、枸杞子、白芍、川芎、川牛膝、白蒺藜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止痛的效果。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养血平肝方对偏头痛(血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为该方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养血平肝方组为治疗组,西比灵组为对照组,一个疗程14天。治疗前、治疗后12小时、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分别随访进行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同时记录头痛等级评分,头痛治疗效果,远期是否再发作。偏头痛诊断参照1988年全国国际头痛协会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偏头痛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西药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治疗30例,治疗组为养血平肝方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以自拟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头痛是否消失观察疗效。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判定养血平肝方对偏头痛(血虚肝旺证)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治疗65例偏头痛患者,中医辨证皆血虚肝旺证者。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7%,所有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7%(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评分于治疗后12小时,7天,14天均有明显改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次症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服药后90天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养血平肝方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复发率较低,可以较好的控制头痛的发作,但伴随症状改善程度与西药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王芳[4](2009)在《针刺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双侧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及其对TCD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初筛合格的观察者60例,就诊时单号为治疗组共30例,双号为对照组共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0~49(30.08±5.25)岁;病程6个月~20年(4.3±1.21)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1~50(31.80±4.34)岁;病程6个月~18年(3.9±1.3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着性,具有可比性。就诊时每位患者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自己的头痛程度打分并记录。对照组取太阳、风池、头维、百会、率谷、列缺、合谷、足三里。太阳、风池、头维、率谷、列缺、合谷、足三里采用直刺法,百会采用平刺法。留针40分钟。治疗组常规取穴同对照组。另外,取双侧头部血管舒缩区,局部消毒后,用消毒毫针从此区的上端刺入,沿皮向眉尾方向刺至发际。行快速捻针手法。针感为局部胀麻并向周围扩散即止。留针40分钟。疗程为7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及TCD血流速度变化。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头痛症状,VAS评分。结果:治疗组TCD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双侧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可以明显改善脑血流速度。2.针刺双侧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显着。3.针刺双侧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松柏,吴国营[5](2008)在《2000至2008年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就2000年至2008年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概述和分析。中医运用辨证分型论治为主,以及推拿,针灸等其他疗法。西医从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偏头痛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治疗。

苏江[6](2008)在《硫必利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硫必利(别名:泰必利)系含甲砜基的邻茴香酰胺衍生物,为一非依赖性新型神经精神安定药,具有抗精神运动行为障碍、镇痛、镇吐及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及精神运动行为障碍等病症,笔者就其相关作用综述如下。

彭卫东[7](2004)在《偏头痛的临床药物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忠,杨建忠,吴家胜[8](2003)在《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30例与对照组(尼莫地平合用颅痛定治疗)28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

朱海英,沈明,吴海群[9](2001)在《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文中认为偏头痛临床上常见 ,多系非器质性头痛 ,治疗药物甚多 ,本文简述近几年来治疗偏头痛的 15种药物情况 ,对其疗程、疗效及注意事项作了阐述

赵群峰,裘银虹,汤义平,陈文斌[10](2001)在《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泰必利和镁制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 72例 ,用泰必利和镁制剂 (10 %门冬氨酸钾镁 )作治疗组 ,另随机抽取相应患者 6 9例为对照组 ,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 93.1% ,对照组为78.3% ,两组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泰必利和镁制剂治疗偏头痛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二、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静心止动方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一、综述部分
    西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一、抽动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二、流行病学
        1. 国外研究现状
        3. 国内研究现状
        三、病因与病理机制
        3.1 中枢递质异常
        3.2 免疫因素
        3.3 社会心理因素
        3.4 微量元素
        3.5 出生情况
        四、药物治疗
        4.1 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
        4.2 针对共患病的治疗
        4.3 难治性病例的治疗
        参考文献
    中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概况
        1. 中医病名渊源
        2. 中医病因
        3. 中医病机
        4. 中医内治法
        4.1 脏腑辩证论治
        4.2 气血津液辨证治疗
        5. 中医外治法
        5.1 推拿疗法
        5.2 耳穴压豆法
        5.3 针灸疗法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7. 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二、临床研究部分
    (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疗效判定
        4. 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二) 实验结果
        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 病程、YGTSS评分及开始年龄
        3. 安全性评价
        4. 疗效评价
        5. 难治性抽动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
        2.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
        3. 静心止动方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 从心肝肺论治抽动障碍
        5. 抽动障碍的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4 结语
临床研究
    1 试验方法
    2 试验流程
    3 一般资料
    4 治疗结果
讨论
    1 立法思想的确立
    2 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方取效机理
    3 疗效分析
    4 体会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养血平肝法治疗偏头痛血虚肝旺证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偏头痛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一、病名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偏头痛分证论治
        三、评价与展望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一、偏头痛的病因
        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三、偏头痛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实施方法
        三、观察项目
        四、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五、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研究结果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养血平肝方方药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三、本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第三部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针刺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西医学认识
    2.中医学认识
    3.血管舒缩区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与入选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5)2000至2008年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标准
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西医的发病机制
        2.2.1 血管源学说
        2.2.2 神经源学说
        2.2.3 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
3 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中药治疗
        3.1.1. 1 肝阳上亢型
        3.1.1. 2 凝血滞型
        3.1.1. 3 痰湿上扰型
        3.1.1. 4 瘀血阻络型
        3.1.1. 5 清窍失养型
        3.1.2 物理疗法
    3.2 西医治疗
        3.2.1 急性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治疗
        3.2.1. 1 一般镇痛药。
        3.2.1. 2 抗头痛药物。
        3.2.2 预防偏头痛的药物
4 思考与展望

(7)偏头痛的临床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盐酸氟桂嗪 (西比灵)
2 尼莫地平
3 泰必利
4 盐酸氟西汀
5 维生素K
6 东莨菪碱
7 养血清脑颗粒
8 太极通天液
9 复方丹参液

(9)偏头痛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维拉帕米
2 蝮蛇抗栓酶
3 地奥心血康
4 舒马曲坦
5 氟桂利嗪与阿斯匹林
6 碳酸锂
7 丙戊酸钠
8 消炎痛
9 硫必利和山莨菪碱
10 赖氨匹林和甲氧氯普胺
11 氢麦角碱
12 维生素K
13 泰必利和镁制剂
14 Eletriptan[16]
15 太极通天液

(10)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结果 (见表1) 。
    2.2 副作用
3 讨 论

四、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静心止动方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D]. 郝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 [2]平肝熄风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临床研究[D]. 徐云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1)
  • [3]养血平肝法治疗偏头痛血虚肝旺证的疗效评价[D]. 马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4]针刺血管舒缩区配合传统取穴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D]. 王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5]2000至2008年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综述[J]. 蔡松柏,吴国营. 中国医药指南, 2008(24)
  • [6]硫必利的临床应用[J]. 苏江. 华夏医学, 2008(03)
  • [7]偏头痛的临床药物治疗[J]. 彭卫东. 航空航天医药, 2004(03)
  • [8]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J]. 李忠,杨建忠,吴家胜.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03)
  • [9]偏头痛的药物治疗[J]. 朱海英,沈明,吴海群. 海峡药学, 2001(03)
  • [10]泰必利与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J]. 赵群峰,裘银虹,汤义平,陈文斌. 临床荟萃, 2001(01)

标签:;  ;  ;  ;  ;  

噻必利镁制剂治疗偏头痛72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