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结构层次分析

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结构层次分析

一、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层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诚[1](2020)在《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数据中心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促使服务器电路板集成度越来越高,热流密度趋于密集化,释放的热量急速增加,有统计表明,单个电子元器件工作温度每提高10℃,其因为散热不良导致的热失效概率上升至少一倍,为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持续稳定运行要求,就需要及时对其运行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平衡。数据机房基础设施的能耗主要由电子设备、空调系统、电源系统等组成,其中空调系统能耗占比仅次于IT设备,大约占数据中心全部能耗的40%。而为有效的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必须优化改进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多联机具备区域化高效制冷能力,优势表现为密度大、占空间小、不会产生显着的损耗,能够更好运用到机房空调领域,本文经过对多联机系统设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数据机房内的全年冷负荷在没有重大改造的前提下,全年基本持平,机房空调不会出现低负荷和部分负荷运行的情况。同时对三类主流热管技术(重力、液相动力和气相动力)的应用对比分析,重力热管在应用时有安装条件的限制,这种蒸发器在下,冷凝器在上的结构形式往往影响了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的行业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却无法满足应用条件。液相动力热管是通过冷媒泵做功产生的驱动力,推进循环工质在换热器之间流动,在冷媒泵的驱动力作用下,热管系统内部循环工质可以克服重力势能的影响,但是其设计时因为增加了冷媒泵和切换阀门,所以相应增加了成本、切换故障以及冷媒泄露的概率。经过综合比较,本文认为,采用气相动力热管循环,既能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能耗,也能够避免重力热管和液相动力热管面临的突出问题。所以本文着手开发的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集成运用直流变频、兼顾多联和气相动力热管技术,主要取得的成果有:(1)基于行业设计标准和规范,开发设计一拖三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样机;(2)在焓差试验室模拟不同室外环境温度条件进行性能试验及研究。

郭兆明[2](2020)在《基于嵌入式的VRV中央空调智能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VRV(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中央空调广泛应用在别墅、商场和小型办公楼等场所,这种一拖多空调通过制冷剂管把各个房间的蒸发器连接在一起,当房间负荷改变时,直接影响到其它房间蒸发器出口过热度的稳定特性。另一方面,VRV中央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过热度是影响空调能效比和安全运行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实现各房间蒸发器过热度的精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作了如下的工作:首先,分析了VRV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重要热交换环节的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过热度的数学模型,针对电子膨胀阀控制蒸发器过热度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性、强耦合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带有前馈补偿的模糊PID控制器,以过热度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通过模糊推理在线整定的PID控制器参数,解决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时变性问题,实现了对本房间过热度的精准控制;其次,针对不同房间负荷变化产生相互影响的耦合现象,将本房间以外的制冷剂总流量的变化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前馈补偿器,修正电子膨胀阀开度。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其他房间负荷和工况变化对本房间的干扰,实现了在其他房间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本房间的过热度快速稳定在预定值不受影响。此外,本文还解决了一拖多VRV中央空调系统不同房间相互耦合,难以快速、精准控制的问题;然后,对所设计的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模拟了多种VRV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房间的工况和负荷改变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过热度控制方法可行、有效,可以针对存在耦合的房间进行精准的过热度调节。最后,在此基础上将控制方法工程化实现,设计了基于STM32的VRV中央空调系统过热度控制器,完成了硬件电路及PCB板设计,开发了过热度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前馈补偿软件,在实验室VRV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部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TM32的VRV中央空调系统过热度控制器运行稳定,控制算法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复杂干扰和耦合情况下的房间过热度精确控制,可满足VRV中央空调实际控制需求,有效地保障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胡小妍[3](2020)在《酒精精馏塔温度内模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馏是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酒精精馏塔中酒精的产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其反应过程中塔内温度的不稳定相互耦合,使产出的酒精不纯或产出量少,直接影响工厂酒精的产量和质量,且精馏塔作为多输入多输出对象,内在机理复杂,控制要求多,控制难度大。本课题酒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精馏塔中温度耦合现象和提高酒精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题以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的精馏塔为研究背景,将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艺的分析,将精馏塔的塔顶出口温度和塔釜出口温度作为被控对象,由于精馏过程内在机理复杂,控制要求多,且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和强耦合的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所以首先建立精馏塔近似数学模型,并分析其温度控制系统的耦合程度,再对精馏塔塔顶塔釜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仿真,控制系统的温度显示出较强的耦合现象,因此采用前馈解耦的控制方式,对控制系统两端温度进行解耦仿真控制,结果显示控制效果明显。最后通过内模解耦的控制方式,解决模型不确定的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解耦效果。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采用实验系统作为本系统的控制器和温度对象仿真单元,设计了单回路控制模块、解耦模块实现对温度的内模解耦控制。然后采用监控组态软件作为本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以实现对采集数据和控制界面的实时显示,并完成采集数据的记录。结果表明,在实验平台上运行稳定,且解耦效果显着,达到预期效果,并投入实际精馏塔中应用测试,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解耦能力强。

田茂[4](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缓解我国各大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存在专业技术复杂、施工作业面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建设工期紧张、建设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集成多个设备系统设计、采购、安装等环节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单个设备系统项目建设遇到的诸多难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发展的方向。本文综合分析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存在的系统风险、管理缺位、技术不足等问题,提出设备企业急需补强和提升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1)构建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风险识别的计量模型。通过判定风险程度等级识别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主要风险因素,基于模型计算,识别出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并进行重要性排序,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风险分析提供判据;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风险因子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撑和应用技术指导。(2)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投融资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建设成本最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标段划分方法策略。对比分析各种投融资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中的优势、劣势,提出投融资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中的适用性特征,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投融资策略分析提供依据,同时在投融资模式框架下,构建通信、信号、供电、机电等设备系统各标段最佳划分方式。(3)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型,提出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模式。将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分成准备阶段、制造阶段、安装阶段和运营移交四个阶段,结合各阶段主要工作的技术特征及工作要点,构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项目过程管理控制模型,提出全过程一体化的闭环控制方法,实现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和建设结果的动态反馈。(4)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联调联试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以测试、验收、评定为主要作业环节建立分专业、分系统、分阶段的技术体系方案。提出轨行区五大专业(车辆、信号、通信、供电、轨道)接口测试方案和车站区机电系统(综合监控、防灾报警、自动售检票、安全门、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等)的测试方案,并从被控专业、主控专业、信号传输专业、能量传输专业四个维度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联调联试最佳功能匹配策略;在综合调试技术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构建联调联试验收模型,对联调联试方案效果进行评价和验证,弥补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项目没有验收评定的不足。(5)构建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运营移交质量评价决策模型,系统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运营移交阶段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系统分析功能检查、内部筹备、建设缺陷整改、建设尾工处理等制约移交的关键因素,并根据运营移交时序,首次在运营移交中引入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的进度计划方法。通过多目标决策模型,计算验证多条线路的运营移交效果,为保证运营单位按期接管线路提供判据。

刘芮辰[5](2017)在《基于嵌入式的VRV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VRV中央空调系统在中小型商业建筑和别墅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舒适性高、可控性好等优点;各房间装置可以独立调节,能够准确满足不同房间对于热量负荷的要求。由于室内环境不同,室内空调末端装置对制冷剂的需求也不同,合理分配制冷剂流量对空调末端装置以及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有很大影响。目前环境形势恶劣,空调的节能设计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室内温度调节的不确定性,为了达到室内温度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本设计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介绍了VRV空调的工作方式,分析了VRV空调末端蒸发器的热交换原理。发现室内温度控制中存在非线性、滞后性和耦合性。室内末端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和风机实现冷媒流量控制和热量交换控制。模糊控制方法动态控制效果好,但稳态控制精确度较差,使用模糊控制方法应用在末端空调装置启动控制中。在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切换到PID控制。由于PID初始参数值无法根据室内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为此引入遗传优化方法,对PID参数值进行优化估计,使室内温度控制更加精确,避免发生动荡。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接下来在此基础上使用嵌入式技术进行VRV末端控制器开发。选择STM32处理器作为末端控制器主控芯片,使用uCOSII操作系统作为控制器运行平台,使用LCD触摸屏设定温度和显示温度。在嵌入式末端控制器上使用上一节设计的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器串口与计算机软件仿真模型进行通信,验证控制器温度控制效果,证明了控制器可以按照用户需要控制室内温度,并提高了温度调节能力。

杨兵[6](2016)在《变频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及可靠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变频多联机是目前中央空调市场主流的产品之一,近年的发展更是非常迅猛。目前多联机的可靠性方面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是从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设计及系统选型方面对多联机可靠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试验的方法,先进行控制及制冷系统设计,通过一些理论计算分析,再配合大量可靠性实验来验证。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控制、制冷系统、结构等几个方面展开可靠性实验,具体如下:控制策略:对于变频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其中对于可靠性影响最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及试验验证,主要有机组的启动、除霜的运转、对油的控制、相关的系统保护、压缩机的驱动的设计。除此之外控制逻辑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的设定主要是围绕以压缩机为主的制冷系统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没有回油,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通过试验证明控制的策略及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选型方面: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等主要部件。在这些部件里面,压缩机是设计的核心,系统的回路、控制的方案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压缩机而展开的。回路中的一些保护是以压缩机的运行范围而设定,压缩机的驱动要保证压缩机最大限度稳定运转,不过流、不退磁,控制逻辑是系统运行的大脑,其设定同样是围绕压缩机进行,保证系统没有回液,使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转,在系统缺少冷媒的时候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停机,不会使压缩机过热损坏。结构设计方面,通过软件进行应力分析,初步设计好结构之后,再进行应力、噪声等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对钣金、铜管等结构部件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从控制策略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并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确认。在控制策略方面采用了逐级递增的压缩机启动方式,系统能够有效稳定的启动,除霜的过程采用智能控制有效地避免误除霜,提升了除霜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定时回油循环,保证系统运转过程中压缩机不会缺油,对于压缩机的保护从温度、压力、电流三大方面进行,采用了先限、后降、再停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系统运转又能有效进行保护,提高可靠性;系统的零部件选型主要是采用不重新发明轮子的方式,选择市场经过大量应用的零部件,以保证可靠性。结构方案主要是从噪声、振动、应力三个方面进行,采用了先建模、测试、改善的方法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郭晓岩[7](2015)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是重要的能耗源,如何降低建筑物的综合能耗,提高其内部能源系统的使用效率,改善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对我国国民经济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运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建筑电气节能控制研究,降低建筑电气能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本文从谐波源识别和纯电容无功补偿的谐波抑制、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预测控制及解耦控制、建筑电气节能评价三个方面,开展建筑电气节能关键问题研究。为了减少谐波对建筑电气的危害,降低建筑电气的能耗,本文开展了谐波源识别和纯电容无功补偿的谐波抑制研究,然而,谐波治理的关键是如何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谐波电压、电流以及单次谐波含有率等谐波畸变率参数并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为此,建立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谐波源诊断方法,以畸变率实测数据为神经网络提供输入特征向量,实现对谐波干扰源的诊断分类。结果表明,网络输出值与期望值接近,最大误差为0.09%。同时,论文采用了纯电容无功补偿的谐波解决策略,经测试和分析发现,当系统中含有高次谐波时,使用常规的纯电容补偿作为无功补偿策略存在缺陷,为此提出在无功补偿回路中,采用电抗器与电容器串联的方法,改变其在谐波作用下的阻抗特性,使无功补偿回路不呈现容性,避免谐波的放大和谐振的产生。在谐波抑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预测控制及解耦控制结构的研究。分析可知,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复杂、时变的系统,其过程要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非线性、大滞后及强耦合关系,导致中央空调系统控制困难,因而造成电能大量浪费的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了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结构,构建了控制模型,该模型针对Tcm关于T的偏导不可求的问题,采用△t对NNC的权值进行调整,实现了单隐层三入单出结构,同时提出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中结构层记忆隐含层单元前一时刻的输出值,具有动态记忆功能,使预测输出与输入量有机结合,强化动态记忆功能,提高预测精度。进一步,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结构,该空调系统的控制部分主要由控制器和预测器两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预测器采用递归小波神经网络结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法,改善了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精度,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消除了静差,使系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另外,针对变风量空调系统非线性和温湿度控制存在严重的耦合的现象,本文在建立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理论方法,建立了控制器模型,该模型具有全局逼近能力,且具备拓扑结构紧凑、结构参数分离且收敛速度快的特点,构建了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器模型,该模型具有反应动态特性的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变量空调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方法,其中解耦控制器由神经网络完成,即由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得出的温度控制量和湿度控制量作为解耦控制器的输入,再结合耦合通道的输入,经过神经网络解耦后转变为两个单入单出的控制,降低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由于温度和湿度产生耦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使得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得到改善,取得了更显着的电气节能效果。为评价本文提出的谐波抑制和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同时也为了解决传统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建立了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个方面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判定矩阵,根据每个指标对上级指标至总目标的“贡献”大小,计算相对权重,从而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获得了量化的综合评价结果。另外针对BP算法在最小化求解过程中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小,得不到最优解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该模型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样本建筑进行评价,即对评价模型进行训练网络层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3层;网络输入层节点数与评价指标个数相对应,共包括三项大指标20项子指标,即输入层神经元个数20;隐含层节点数为8;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即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简化了评价过程,降低了误差率,评价软件性能稳定,可操作性强。

吴恒之[8](2013)在《智能大厦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交叉领域学科——智能建筑技术。目前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以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超高层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建筑设备数量众多,所以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成为了智能建筑应用领域的一个难点。而楼宇自控系统又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本文即结合实际工程对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楼宇自控系统进行了设计。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当前主流楼宇自控系统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层次,以及楼宇自控系统集成技术;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楼宇自控平台进行了选型,并对Apogee系统进行了分析。本文根据大厦的功能结构、业主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与行业的规范,结合“先进开放、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方便舒适”的设计原则,完成了楼宇自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监控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Apogee系统的应用设计,包括对管理平台、控制部分、传感和执行部分的设计。最后以大厦中典型的空调机组为例,对其组态界面和控制效果作了说明。该系统为提升大厦的建筑价值作出贡献,主要体现在:提升大厦的商业形象和经济效益,提高商业管理、物业管理的效率,增加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大厦的使用安全,改善室内的舒适度等。

傅思劼[9](2013)在《基于控制分析的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制冷剂流量(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VRF)空调系统由于其在节能方面和改善室内环境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正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普通变频空调系统相比,在VRF系统中,由于室外机通常只有一台,而室内机具有多台,各室内机之间运行相互影响,如何保证系统的精准控制成为了VRF系统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于VRF系统控制方面的研究,目前多采用仿真研究。然而由于VRF系统具有较强的耦合性,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一拖二/三系统的研究或复杂系统的性能研究,较少涉及系统控制分析,因此所建立的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一拖三以上系统的控制分析研究。本文以上海市某商务大楼VRF空调系统为仿真对象,以系统设计参数和设备性能参数为基础,在TRNSYS中建立了VRF空调系统仿真器,以进行系统控制分析仿真研究。由于系统仿真器的目的是进行控制分析研究和优化控制策略的开发,因此对于构成仿真器的部件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证精确的运算结果,又要保证合理的运算时间。根据研究需要,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适于进行控制分析仿真的系统部件模型和制冷剂、空气物性计算显式模型;同时设计了三种三重循环迭代的系统仿真算法,通过对其计算时间及计算结果的对比,确定了最佳的仿真算法,并以此构成系统仿真器的核心部分。本文提出了两种基本的系统控制策略,以实现对室内温度和蒸发器出口过热度的控制,并利用系统仿真器对这两种策略进行了控制稳定性对比仿真试验,确定了系统性能仿真试验所用控制策略。通过系统在夏季典型日和过渡季节典型日的性能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系统仿真器的合理性及通用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变化符合实际系统运行趋势。

梁涛[10](2012)在《VRV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日益提高,各行各业对空调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如今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空调作为耗能大户,所以对于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VRV中央空调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VRV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了解到空调系统具有参数整定困难、慢时变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模糊自适应对模型的要求不高,对不确定性因素有较强的适应性,解决了控制系统中稳定性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使过热度达到理想的设定值,实现制冷剂流量的合理分配,提高空调的能效比。论文还通过实验平台搭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将模糊自适应方法应用在这个数学模型上,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组件搭建了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控制效果,对比了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及模糊自适应控制三种方案在各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控制效果,通过MATLAB仿真获得的实验数据,分析了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验证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过热度控制器的优越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了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可以实现过热度的最优控制,并且空调模型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改变时,仍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最大超调量不超过5%,稳态误差不超过1%,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比,验证了控制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二、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层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层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作内容
2 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2.1 设计要求
    2.2 系统方案优化
    2.3 热力循环计算
3 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主要设备
    3.1 耦合冷凝器
    3.2 蒸发器
    3.3 压缩机
    3.4 电子膨胀阀
    3.5 分离器
    3.6 制冷管道
    3.7 空气过滤器
4 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试验
    4.1 试验样机
    4.2 试验过程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总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嵌入式的VRV中央空调智能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多联机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VRV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建模
    2.1 VRV空调系统组成
    2.2 VRV中央空调系统机理模型
        2.2.1 蒸发器模型
        2.2.2 冷凝器模型
        2.2.3 压缩机模型
        2.2.4 电子膨胀阀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糊前馈补偿的VRV中央空调控制策略研究
    3.1 VRV中央空调多房间工作特性影响研究
    3.2 带有模糊前馈补偿的VRV中央空调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2.1 模糊PID主控制器设计
        3.2.2 模糊前馈控制器设计
    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VRV系统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
    4.2 控制器主要硬件选择和外围电路设计
        4.2.1 主控制器整流电路设计
        4.2.2 控制芯片电路设计
        4.2.3 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2.4 PCB设计
    4.3 控制器软件设计
        4.3.1 控制器软件开发环境
        4.3.2 控制算法软件设计
        4.3.3 A/D、D/A转换程序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实验设备介绍
        4.4.2 目标控制过热度实验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酒精精馏塔温度内模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精馏塔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
        1.2.1 精馏塔设备
        1.2.2 精馏塔过程控制的发展过程
    1.3 解耦控制在化工中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背景说明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精馏过程模型的建立与控制系统分析
    2.1 酒精精馏的工艺原理
        2.1.1 酒精的性质
        2.1.2 酒精的精馏过程
    2.2 精馏塔系统的控制目的
    2.3 精馏塔的扰动分析
    2.4 精馏塔被控变量的选择
    2.5 精馏塔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2.5.1 温度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2.5.2 温度控制系统的辨识过程
        2.5.3 辨识方法
        2.5.4 最小二乘法的辨识方法
    2.6 精馏塔的温度串级控制
        2.6.1 温度串级控制的系统分析
        2.6.2 温度串级控制的实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精馏塔温度的前馈解耦控制
    3.1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的耦合分析
    3.2 精馏塔温度的前馈解耦控制
    3.3 温度前馈解耦控制系统的模型失配问题
    3.4 精馏塔温度的前馈解耦控制系统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馏塔温度的内模解耦控制
    4.1 内模控制原理
        4.1.1 内模控制器的性质
        4.1.2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4.2 多变量的内模解耦控制
        4.2.1 内模解耦控制器的分析
        4.2.2 系统时滞条件分析
        4.2.3 系统非最小相位分析
        4.2.4 滤波器分析
    4.3 精馏塔温度内模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
        4.3.1 内模解耦控制器的设计
        4.3.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模型近似
        4.3.3 精馏塔温度内模控制系统的设计
    4.4 精馏塔温度内模解耦控制系统的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解耦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内模控制在实验平台的实现
        5.1.1 CS5000 精馏塔实验装置
        5.1.2 DCS系统架构
        5.1.3 控制系统组态
        5.1.4 测试曲线
        5.1.5 OPC客户端数据读取
    5.2 内模控制在实际装置的应用
        5.2.1 画面组态实现
        5.2.2 报警与报表组态实现
        5.2.3 实际应用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专业技术文献综述
        1.2.3 管理技术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定义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风险识别技术
    2.1 建设一体化风险识别的方法研究
        2.1.1 建设一体化风险定义
        2.1.2 建设一体化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2.2 建设一体化风险识别的前提条件
        2.2.1 建设一体化风险分类原则
        2.2.2 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和职责分析
    2.3 建设一体化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识别
    2.4 建设一体化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计算
        2.4.1 风险因子权重值计算
        2.4.2 风险因子重要性值计算
        2.4.3 结果计算一致性检验
        2.4.4 风险因子风险程度值计算
        2.4.5 风险程度算例分析
    2.5 建设一体化风险因素的成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标段划分技术
    3.1 标段划分的前提条件
        3.1.1 典型投融资模式结构
        3.1.2 典型投融资模式分类
        3.1.3 典型投融资模式SWOT比较
    3.2 基于投融资模式的标段划分研究
        3.2.1 设备系统标段划分原则
        3.2.2 设备系统典型标段划分模式
        3.2.3 设备系统划分标段特征分析
    3.3 基于PPP模式的标段划分实例分析
        3.3.1 采用PPP模式优势分析
        3.3.2 标段划分优势分析
    3.4 标段划分的相关策略建议
        3.4.1 建设单位发包策略建议
        3.4.2 承包单位竞标策略建议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过程控制管理技术
    4.1 过程控制的前提条件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4.2.1 生命周期各阶段任务划分设计
        4.2.2 生命周期各阶段重点任务分析
        4.2.3 生命周期各阶段任务实例
    4.3 基于PDCA理论的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4.3.1 PDCA控制模型构建
        4.3.2 PDCA控制环节分析
        4.3.3 PDCA控制实例分析
    4.4 过程控制的保障措施分析
        4.4.1 组织保障措施
        4.4.2 合同保障措施
        4.4.3 技术保障措施
        4.4.4 进度保障措施
        4.4.5 成本保障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联调联试技术
    5.1 联调联试的前提条件
        5.1.1 联调联试阶段划分设计
        5.1.2 联调联试组织结构分析
        5.1.3 联调联试接口关系分析
    5.2 联调联试的关键测试项目构建
        5.2.1 联调联试逻辑关系分析
        5.2.2 联调联试实施时序分析
        5.2.3 联调联试主要测试项目分析
    5.3 联调联试的验收方法研究
        5.3.1 联调联试验收模型构建
        5.3.2 联调联试验收算例分析
    5.4 联调联试的匹配策略研究
        5.4.1 主控专业匹配策略
        5.4.2 被控专业匹配策略
        5.4.3 信号传输匹配策略
        5.4.4 能量传输匹配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运营移交技术
    6.1 运营移交的前提条件
        6.1.1 运营筹备的阶段划分
        6.1.2 运营移交的组织与管理
        6.1.3 运营演练方案的策划与设计
    6.2 运营移交的关键因素建立
    6.3 运营移交的关键线路研究
    6.4 运营移交的评价模型构建
        6.4.1 多目标决策的主要特征
        6.4.2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评价模型构建
        6.4.3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评价要素分析
        6.4.4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评价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嵌入式的VRV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VRV中央空调系统
    2.1 VRV空调系统概述
    2.2 VRV空调工作原理
    2.3 制冷工作特性
    2.4 VRV空调系统关键部件
        2.4.1 蒸发器物理模型
        2.4.2 压缩机物理模型
        2.4.3 电子膨胀阀物理模型
    2.5 空气换热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VRV空调系统末端控制策略
    3.1 控制方法介绍
        3.1.1 PID控制算法
        3.1.2 模糊控制算法
        3.1.3 遗传算法
    3.2 VRV空调末端复合控制算法设计
        3.2.1 模糊控制设计
        3.2.2 遗传PID设计
    3.3 VRV空调末端控制策略系统仿真
        3.3.1 系统仿真结构图
        3.3.2 系统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VRV空调末端控制器嵌入式开发
    4.1 嵌入式系统
    4.2 VRV末端控制器硬件设计
        4.2.1 STM32最小系统电路
        4.2.2 温度测量电路
        4.2.3 显示屏电路
        4.2.4 串口电路
    4.3 VRV末端控制器软件设计
        4.3.1 操作系统
        4.3.2 嵌入式开发环境
        4.3.3 LCD触摸屏设计
        4.3.4 控制策略实现
    4.4 VRV末端控制器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变频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及可靠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变频多联机系统的特点
        1.1.2 直流变频多联机的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频多联机系统可靠性研究理论基础
    2.1 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方向
    2.2 变频多联机系统主要部件计算模型
        2.2.1 直流变频压缩机模型
        2.2.2 冷凝器模型
        2.2.3 蒸发器模型
        2.2.4 电子膨胀阀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及主要部件选型
    3.1 变频多联机系统组成及原理
    3.2 直流变频多联机主要部件设计与选型
        3.2.1 压缩机的设计与选型
        3.2.2 换热器设计与选型
        3.2.3 电子膨胀阀设计与选型
        3.2.4 油分离器设计与选型
        3.2.5 气液分离器模型与计算
        3.2.6 四通阀设计与选型
        3.2.7 管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流变频多联机试验装置及控制策略
    4.1 焓差实验台测试原理与要求
        4.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4.1.2 温度测试装置
        4.1.3 静压测试装置
        4.1.4 空气流量测试装置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1 TIMS测试用软件
        4.2.2 合肥通用所测试软件
        4.2.3 应力应变测试
    4.3 测试内外机安装
    4.4 控制策略
        4.4.1 启动控制
        4.4.2 内外机控制
        4.4.3 除霜控制
        4.4.4 回油控制
        4.4.5 轮换控制
        4.4.6 相关保护控制
        4.4.7 变频压缩机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频多联机可靠性实验
    5.1 变频多联机可靠性验证方案
    5.2 直流变频多联机系统可靠性实验研究
        5.2.1 超高温制冷启动及运行
        5.2.2 低温制冷实验
        5.2.3 除霜实验
        5.2.4 非正常实验
        5.2.5 长联管性能衰减实验确认
        5.2.6 模块组合时可靠性确认
    5.3 直流变频多联机结构可靠性实验研究
        5.3.1 直流变频多联机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5.3.2 运输实验
        5.3.3 直流变频多联机噪声特性研究
        5.3.4 电控可靠性测试项目
        5.3.5 电控发热实验
        5.3.6 高温制冷重载运行
        5.3.7 压缩机冻机后启动
        5.3.8 高温情况下频繁启停实验
        5.3.9 电控关键零部件温升实验
        5.3.10 电源谐波与纹波测试
        5.3.11 高转速下掉电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电气谐波抑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的研究现状
        1.3.3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结构
第2章 谐波源识别和纯电容无功补偿谐波抑制
    2.1 谐波抑制标准
    2.2 谐波评估及实例分析
    2.3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谐波源诊断方法
    2.4 纯电容无功补偿的谐波抑制测试及分析
        2.4.1 变压器主要非线性负载UPS测试与分析
        2.4.2 纯电容无功补偿投入前后与变压器侧谐波变化
        2.4.3 纯电容器投入的谐振分析
    2.5 补偿策略
    2.6 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
    3.1 中央空调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控制
        3.1.1 系统控制流程
        3.1.2 自适应预测控制器结构
        3.1.3 控制器模型
        3.1.4 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改进
    3.2 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3.2.1 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结构
        3.2.2 控制器模型
        3.2.3 预测器结构与算法
        3.2.4 仿真结果分析
        3.2.5 系统控制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解耦控制
    4.1 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结构
        4.1.1 控制器模型
        4.1.2 预测器结构与算法
        4.1.3 解耦控制的参数优化
    4.2 变风量空调解耦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2.1 变风量空调房间数学模型
        4.2.2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
    5.1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5.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1.2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建筑电气节能综合评价指标的描述
        5.1.4 建筑电气节能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5.2 建筑电气节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2.2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等级
        5.2.3 建筑电气节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
        5.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的建立
        5.3.2 BP模型训练
    5.4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
        5.4.1 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5.4.2 混沌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5.4.3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的建立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价系统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进一步的工作
    6.1 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智能大厦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选题内容与意义
    1.4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楼宇自控系统与设计方法
    2.1 楼宇自控系统
        2.1.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1.2 楼控系统的结构形式
        2.1.3 楼控系统的结构层次
        2.1.4 楼控系统的集成技术
    2.2 楼控系统的设计
        2.2.1 楼控系统的设计方式
        2.2.2 楼控系统的设计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需求与方案确定
    3.1 系统设计的要求
        3.1.1 设计对象
        3.1.2 设计内容
        3.1.3 设计依据
        3.1.4 系统需求
    3.2 楼宇自控系统选型
        3.2.1 系统选型原则
        3.2.2 楼控系统选型
    3.3 Apogee 系统介绍
        3.3.1 Apogee 系统组成元素
        3.3.2 Apogee 系统网络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空调监控设计
    4.2 冷热源监控设计
        4.2.1 冷源监控设计
        4.2.2 热源监控设计
        4.2.3 水环冷热源监控设计
    4.3 送排风监控设计
    4.4 给排水监控设计
    4.5 照明监控设计
    4.6 电梯监测设计
    4.7 监控点位设计
    4.8 Apogee 系统设计
        4.8.1 管理平台设计
        4.8.2 控制部分设计
        4.8.3 硬件选型结果
    4.9 软件组态与测试
    4.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系统监控点位汇总表

(9)基于控制分析的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VRF 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1.2.2 VRF 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VRF 空调系统部件的数学模型
    2.1 压缩机模型
    2.2 换热器模型
        2.2.1 蒸发器模型
        2.2.2 冷凝器模型
    2.3 电子膨胀阀模型
    2.4 其它部件模型
        2.4.1 气液分离器模型
        2.4.2 制冷剂管路模型
    2.5 热力参数和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2.5.1 制冷剂计算模型
        2.5.2 空气计算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RF 空调系统动态仿真器的建立
    3.1 TRNSYS 软件平台
    3.2 仿真对象的建立
    3.3 部件模型的连接
        3.3.1 制冷循环模型的建立
        3.3.2 系统仿真器的 DECK 文件
    3.4 数据文件的处理
    3.5 动态仿真器的调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RF 空调系统控制策略分析研究
    4.1 控制策略分析
        4.1.1 控制策略
        4.1.2 仿真试验
    4.2 系统性能仿真试验
        4.2.1 夏季典型日仿真试验
        4.2.2 过渡季节典型日仿真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情况

(10)VRV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2.1 压缩机建模及其转速控制研究现状
        1.2.2 节流装置建模与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VRV 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
    2.1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工作原理
        2.1.1 压缩机
        2.1.2 蒸发器
        2.1.3 冷凝器
        2.1.4 膨胀阀
    2.2 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2.2.1 制冷过程
        2.2.2 空气热交换原理
    2.3 小结
第三章 模糊和自适应控制理论
    3.1 模糊控制
        3.1.1 模糊数学基础知识
        3.1.2 模糊控制系统
        3.1.3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3.2 自适应控制
        3.2.1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
        3.2.2 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
        3.2.3 自适应系统的分类
    3.3 模糊自适应控制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央空调过热度控制器的设计
    4.1 引言
    4.2 中央空调过热度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4.2.1 被控对象的分析
        4.2.2 输入、输出变量及模糊规则
        4.2.3 控制器的构造
        4.2.4 自适应律的设计
    4.3 小结
第五章 实验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介绍
    5.3 模型的建立
    5.4 实验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层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带自然冷却型变频多联式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D]. 陈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基于嵌入式的VRV中央空调智能控制器设计[D]. 郭兆明. 沈阳工业大学, 2020
  • [3]酒精精馏塔温度内模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D]. 胡小妍.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2)
  • [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D]. 田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5]基于嵌入式的VRV空调末端控制器设计[D]. 刘芮辰.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6]变频多联机系统控制策略及可靠性试验研究[D]. 杨兵. 东南大学, 2016(03)
  • [7]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关键问题研究[D]. 郭晓岩. 东北大学, 2015(07)
  • [8]智能大厦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恒之. 湖南大学, 2013(05)
  • [9]基于控制分析的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仿真[D]. 傅思劼.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2)
  • [10]VRV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研究[D]. 梁涛. 沈阳工业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VRV空调系统控制器结构层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