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的可执行性研究

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的可执行性研究

一、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中的可执行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常素华[1](2020)在《宽带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Ubiquitous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UP-Io T)的发展,我国国家电网开始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宽带微功率(Broadband Micro-Power,BMP)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对用电信息更高效地采集。为了开发出商用BMP协议栈,推动BMP无线通信系统的产业化,必须对BMP通信设备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确保各厂商所生产BMP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因此,本文对BMP协议的一致性测试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并实现BMP协议的协议一致性测试用例集和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首先对BMP协议和现有协议一致性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针对现有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案覆盖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混合有限状态机(Hybrid Finite State Machine,HFSM)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案,提高了对BMP测试项的覆盖率。其次对BMP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并基于测试和测试控制表达法第三版(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TTCN-3)和Qt完成了BMP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该测试系统可自动化兼容对被测实现(Implementation Under Test,IUT)的三种测试模式,包括高性能虚拟机(Quick Emulator,QEMU)模式、虚拟射频(Virtual RF Board,V-RFB)模式和真实射频(Real RF Board,R-RFB)模式,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此外,测试系统中收发模块的实现,提高了测试脚本的编辑效率。最后验证了BMP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正确性,并对已实现的BMP通信设备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经过反复对代码的修改和优化,测试用例通过率最终达到100%。本文对BMP协议一致性测试用例集和测试系统的实现,为BMP协议栈的研究提供了一致性测试手段,推动了BMP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商业化,助力国家电网BMP无线通信系统项目的更快完成。

姚姜源[2](2015)在《基于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网络协议测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形式化方法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是确保协议可靠性的基本手段。当前,一些新型互联网协议中存在不同的并行组件,而传统形式化方法难以描述这些特点,本文针对基于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网络协议测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指出单一组件模型难以描述多组件的协议,而现有的多组件模型也难以描述组件间共享数据的情况;软件定义网络是带有并行多组件的新型互联网协议的典型代表,但尚缺少采用形式化方法的黑盒测试。本文研究了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建模框架,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模型:为了描述并行组件间采用共享数据通信的情况,提出了读取外部变量的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为了描述多级流水线结构,提出了流水线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其同级组件间存在共享变量读写,跨级组件间存在单向消息传递;将消息传递与网络拓扑结合,提出了信息表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定义使用路径的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方法。首先生成内部变量的定义使用路径,然后使其可执行化并生成外部变量的定义使用路径。该方法是启发式方法,可用于变量无限取值的模型并避免状态空间爆炸。本文提出了基于可达图的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层次化测试生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变量取值有限的模型,其使用自底向上的可达图生成缓解状态空间爆炸,同时使用自顶向下的测试序列生成确保可执行。将前述两种测试生成方法分别应用于源地址验证协议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流水线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方法。首先将模型转换为数据图并找到数据路径;然后生成数据路径上的组件状态机的前导序列并组成测试序列。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系统覆盖模型的测试集,并有效控制了测试生成的时间和空间开销。将本方法应用于Open Flow交换机的一致性测试,发现了协议实现中的错误和协议中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信息表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方法。对于设计缺陷,用模型检测工具根据模型生成反例;对于实现错误,综合运用组件部分组合、拓扑对称化简和拓扑模拟执行生成扩展测试序列。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设计缺陷和实现错误,而且在与网络拓扑结合的同时,减缓状态空间爆炸的风险。

杨瑞[3](2015)在《基于EFSM的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开发过程中引入错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在软件产品中的错误,研究者和开发者们提出了许多软件质量保障手段,然而到目前为止,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软件测试是一项耗时且开销巨大的工作,使用自动化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代价。自动化测试已经成为当前软件测试发展的趋势,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创建软件的测试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模型以表达能力强、易于理解的特性使得在当前的测试研究领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中,测试数据的生成还存在许多挑战,并且通常和路径的可行性紧密相关,目前已经存在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基于EFSM模型的测试数据生成技术仍然很不成熟。此外,目前的研究中较少考虑最终的测试用例集优化问题,对于测试预言(Test Oracle)自动化生成的研究也还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FSM模型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ATGEM)。为了解决不可行路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来预测路径的可行性概率,使得在测试数据生成过程中尽可能避开不可行路径,提高生成的效率。为了生成能够触发可行路径的测试数据及相关的预言信息,我们通过开发可执行模型来获取运行时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并利用分散搜索(Scatter Search, SS)算法在排序后的候选路径集中挑选可行路径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可执行模型定义了模型的动态行为,并通过使用语义执行使得静态模型具有类似动态程序的执行能力。利用可执行模型可以获得运行时反馈信息计算适应度函数,就可以忽略不同数据类型带来的差异性问题,使得该适应度函数能够使用在多种数据类型中,因此适用范围较广。可执行模型带来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模型动态执行过程中自动化的生成预言信息。以往的研究表明,数量较少但较长的测试用例优于数量较多但较短的测试用例,更容易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因此,在ATGEM方法还利用以上几个子方法迭代来寻找一个具有较长路径和较小路径数量的较优可行路径集合。在提出以上的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时,虽然已经考虑了路径长度和可行性评估值的平衡问题,但仍然不够精确。由于路径的长度和可行性相互矛盾,找到较优可行路径集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优化平衡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的新方法ATGEMmot,并提出了两个对应的适应度函数来获取Pareto前沿解集。为了验证提出的ATGEM和ATGEMmop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将提出的两种方法应用于多个EFSM模型,用来检验两种方法中测试用例生成、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和路径集多目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并实际检验模型中的不可行路径的数量,分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ATGEM方法在路径可行性度量、生成较优可行路径子集、生成测试数据和预言信息达到指定覆盖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在测试数据生成方面,与现有方法相比,ATGEM方法在总体上具有更好的效率。ATGEMmop方法与ATGEM方法相比,除了时间效率上略有下降,其它指标上都占有优势,在生成具有较少数量、较长路径的较优测试用例集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杨瑞,陈振宇,张智轶,刘子聪,徐宝文[4](2014)在《一种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是使用最广泛的测试模型之一.由于不可行路径的存在,运用EFSM模型生成测试用例仍然是个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FSM模型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ATGEM).为解决不可行路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来预测路径的可行性,以尽可能避开不可行路径,提高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的效率.然后通过建立动态可执行模型来获取运行时反馈信息作为搜索算法的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实现测试数据和预言信息的自动生成.该方法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技术生成一个较优可行路径子集和对应测试用例来达到指定的覆盖准则,能够应用于多种数据类型的测试用例生成,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实验在多个EFSM模型上验证了ATGEM方法中测试用例生成和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测试用例生成效率,与现有方法相比,ATGEM中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高翔[5](2010)在《IKE协议健壮性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协议日趋复杂。协议复杂性的提高就意味着潜在的错误可能增多,而协议实现中任何错误和缺陷都将给系统的可靠性、健壮性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为了提高协议实现产品的质量,使之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对这些协议实现进行健壮性测试。IKE协议作为一种在网络上应用广泛的安全协议,其实现产品是为数据提供安全服务的,如果异常处理能力不强,就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开展IKE协议健壮性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本文对协议健壮性测试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IKE协议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分析已有测试方法,选择应用于IKE协议健壮性测试的测试方法——远程测试方法。同时为解决目前协议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形式化描述技术对IKE协议进行形式建模,分别建立了主模式下数字签名验证方式服务器和客户端行为的EFSM模型,为测试集生成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分析现有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健壮性测试序列生成算法,之后使用逐状态测试法,设计测试用例,生成较完备且易于扩展的健壮性抽象测试集。特别的,在测试集生成过程中,采用基于参数的方法构造无效报文。最后,采用B/S模式的测试架构和模块化编程思想建立测试系统Ike-Robustness-Testing,完成测试。通过Openswan的实际测试,发现该协议实现的一些健壮性隐患,同时也验证了理论成果的有效性。

鲍亚军[6](2009)在《多点测试中直接测试控制器改进与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子网与网络中继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的测试,特别是性能测试与评价要求对多点(中继设备的多个端口或通信子网的多个观测点)同时进行观测且各点的测试数据可能具有并发性,对各点的测试过程要求能够协调控制。因此,ISO 9646为测试网络中继设备而定义的“回绕测试法”(Loop-back Test Method,LTP)和“穿越测试法”(Transverse TestMethod,TTM)都不能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为此,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SC-Netcom Lab)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协同多点并发穿越测试方法”(CMC-TTM-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ransverse TestMethod),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分布式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系统”(DCMC-TS-Distribu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est System)。这就是笔者硕士论文研究工作的大背景。DCMC-TS由上下两级结构组成,上级为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管理器(CMC-TM-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est Manager),下级为多个直接测试控制器(DTC-Direct Test Controller),二者间通过本地网络或被测对象网络实现互联。为了使DTC既可作为独立的单/双点测试设备,也可作为DCMC-TS中的下级单元,必须对现有的DTC进行功能扩展,使之能够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单个DTC最多涉及两个测试点的协调和控制,较容易利用传统的测试描述语言如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描述;但是,当涉及多点测试时,对由多个DTC构成的测试点间的协调控制,则需要认真研究。目前,典型的策略是通过对TTCN-3进行同步功能扩展,在为单个DTC描述的测试例时,直接在测试例中通过消息实现同步。笔者不对TTCN-3进行语法元素扩展,而利用TTCN-3编译器自动插入同步点和同步方式描述的策略。这一方式的优点是:任何利用标准TTCN-3描述的测试例都能够既用于单/双点测试,也能用于多点测试;多点测试中的DTC测试例的同步点的插入可在对测试例进行参数化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本论文反映的开发工作包括:为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对TTCN-3/C编译程序进行的功能扩展与修改、DTC-TM模块的实现、对DTC用户界面部分的实用化改进。笔者研究与开发的结果,对DTC的多点测试的功能扩展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与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管理器(CMC-TM)配合进行多点测试实验的测试系统雏形。笔者的初步测试实验表明:扩展改进后的DTC已经具备了支持协同控制下的多点测试基本功能,达到了设计与开发的目标。笔者相信,通过更为广泛的测试实验和对DTC进一步修改完善,可以尽快开发出具有协同控制能力的针对通信子网和中继设备的分布式多点并发测试样机系统。

沈含笑[7](2007)在《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为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SC-Netcom Lab)提出的“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MPC-TTM)和开发的“多端口路由器并发测试系统”(MPR-CTS)。以ISO9646为代表的传统的路由器测试方法“穿越测试法”(TTM),难以适应现代路由器多端口的特点。实验开发中的MPR-CTS分为两层结构:上层为多端口并发测试管理器(MPC-TM),下层为双端口测试器(TPT)。本论文的工作重点是双端口测试管理器(TPT-TM)的研究与开发。TPT-TM作为多端口测试系统下层测试管理器和独立的双端口测试管理器具有双重职责和双重功能:既是双端口测试系统中的统筹管理部件,也是整个多端口测试系统中的具体执行部件。为此,笔者将TPT-TM划分为四个模块:1、用户接口模块:作为独立双端口测试系统时通过用户界面提供与测试操作员交互接口以接受命令例如测试配置、测试例选择、日志模式选择等配置信息;显示子模块可以根据用户配置(测试结果显示模式/详细过程显示模式)动态显示测试过程信息。2、测试管理模块:可以根据预先选择的测试例序列或根据自动化控制理论动态选择测试例,并调用由测试支撑工具(包括TTCN-3/C编译器,C编译器、数据发生器)生成的相关可执行测试程序。3、日志模块:根据日志记录模式记录N-PDU和(N-1)-PDU,在测试报告的部分测试例结果为“不确定”(Inconclusive)时参考被测层PDU流记录和支撑层PDU流记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人工分析,得出补充结论。4、TPT & MPC-TM接口模块:当TPT作为多端口测试系统的下级测试器时通过TPT与MPC-TM之间的接口模块接受其控制并返回测试数据。该模块支持并发测试协调管理协议(Concurrent Testing Coordination & Management Protocol),通过对具体功能的设计证明了其可行性。本论文为TPT的联机调试与集成和相关的测试试验提供了可用的初步软件系统框架,为整个项目的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张旭[8](2007)在《基于E-LOTOS的协议抽象测试套自动生成系统》文中提出协议测试是用来保证协议实现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协议一致性测试是测试被测协议实现与协议规范要求的一致性的,是协议测试的基础。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测试系统的构造和测试集的生成。在测试系统的构造方面,力求开发具有完备测试能力和运用测试工具的测试环境;而对测试集生成技术的研究主要通过协议的形式化描述自动或半自动地生成一致性测试集。在协议一致性测试过程中,测试集的生成决定了测试的质量,是测试执行的基础,是整个协议测试的核心。本文通过对E-LOTOS标准和TTCN-3的详细研究,结合国内外有关协议一致性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E-LOTOS形式描述语言的TTCN-3协议抽象测试套自动生成平台。该平台拥有两种生成方法:基于协议语法树的生成方法和基于协议有限状态机的生成方法。平台以协议的E-LOTOS描述为输入,最终输出TTCN-3核心语言格式的协议测试套。通过对BGP-4协议的研究,给出了BGP-4协议状态机的E-LOTOS描述,并应用抽象测试套自动生成平台为BGP-4协议状态机生成了测试套。

余霞[9](2007)在《BACnet协议一致性自动测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协议测试成为网络协议工程学中研究的热点。随着BACnet协议是楼宇自动控制网络中ISO的国际标准(ISO 16484-5),市场上BACnet协议产品数量的日益增长,对BACnet协议进行一致性测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协议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一致性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和模型。然后,在深入研究BACnet协议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BACnet应用层状态变迁的规则,并以扩展有限状态机为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协议状态机生成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协议一致性声明自动生成测试状态机。接着,介绍了BACnet协议的EPICS文件的内容,讨论了其在一致性测试中的作用。通过分析BACnet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内容,不仅给出了测试规则的设计方案,而且也给出了由EPICS提供的事实和测试规则匹配产生的测试集的设计方案。最后,本文对BACnet协议一致性测试集描述方法——BTS-Script的语法规则进行了定义。提出了基于选取测试集中的测试例来自动生成测试脚本的一种方法,并分析了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徐娟[10](2006)在《MPLS及其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人把MPLS看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网络新技术之一,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人包括IETF中的网络安全专家Steve Bellovin和网络运行专家Randy Bush等人。但无论怎样,作为目前已被ITU、IETF和其他标准化机构的作为建议标准或征求意见的标准(RFC),因此,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选择了对MPLS技术进行研究并把它作为路由器协议实现的测试对象的原因是:实验室开发的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系统需要MPLS的测试控制数据;对MPLS的研究可作为实验室有关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工作的参考。因此,本论文讨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对MPLS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以及对MPLS测试集规划和典型测试控制数据描述。 本论文第2章重点分析讨论了MPLS的提出背景、相关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工作原理;从未来三网合一的需求、高效传输与交换、服务质量保障与安全问题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MPLS的不足,某些观点可供SUPANET研究工作的参考。 在第3章对路由器测试技术进行概要介绍的基础上,第4章以双端口测试系统为背景对MPLS通用测试集(GTS-Generic Test Suite)的规划原则和命名问题进行了讨论,第5章以标签分发协议(LDP)为对象,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一致性测试集规划,利用TTCN-3测试描述语言对典型的测试例进行了描述。由于缺少实际测试环境,本项研究仅利用TTCN-3编译程序进行了语法语义检查。第6章描述了多端口并发测试例并简要地讨论了并发测试例的定义问题。 尽管由于客观原因,笔者定义的测试控制数据尚未用于实际的测试,但笔者相信本论文反映的工作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中的可执行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中的可执行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宽带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协议一致性测试
        1.2.2 BMP协议演进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BMP协议与一致性测试方法
    2.1 BMP协议概述
        2.1.1 BMP系统应用场景
        2.1.2 BMP协议机制
    2.2 协议一致性测试
        2.2.1 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2.2.2 基于TTCN-3的协议一致性测试
    2.3 协议一致性测试集生成方法
        2.3.1 FSM
        2.3.2 等价类划分法
        2.3.3 边界值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MP协议一致性测试用例集设计
    3.1 BMP功能分析
    3.2 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案
        3.2.1 BMP协议特点分析
        3.2.2 测试用例集设计方案分析
    3.3 BMP测试用例集设计
        3.3.1 BMP测试用例集设计示例
        3.3.2 测试用例详细执行步骤示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MP一致性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4.1.1 用户需求
        4.1.2 业务需求
        4.1.3 开发需求
    4.2 测试系统架构设计
        4.2.1 一致性测试系统实现方案
        4.2.2 一致性测试系统架构设计
    4.3 测试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3.1 主控UI界面
        4.3.2 设备模拟模块
        4.3.3 测试系统接口
        4.3.4 测试模式兼容模块
        4.3.5 收发函数模块
    4.4 测试脚本的实现示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BMP一致性测试系统验证与应用
    5.1 BMP测试系统自测
        5.1.1 编解码模块验证
        5.1.2 测试系统接口验证
        5.1.3 测试模式兼容验证
    5.2 BMP测试用例执行
    5.3 验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MAC帧头格式及测试值填充
附录 B 自动化兼容三种测试模式的测试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基于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网络协议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
    2.1 引言
    2.2 一致性测试概述
    2.3 基于单组件状态机的测试
        2.3.1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测试
        2.3.2 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的测试
    2.4 基于多组件模型的测试
        2.4.1 基于通信有限状态机的测试
        2.4.2 其他多组件测试
    2.5 软件定义网络的测试
        2.5.1 软件定义网络的形式化模型及其验证
        2.5.2 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平面的测试
        2.5.3 软件定义网络数据平面的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建模框架
    3.1 引言
    3.2 多种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模型关系
    3.3 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
        3.3.1 模型定义
        3.3.2 一致性关系
        3.3.3 模型示例
    3.4 流水线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
        3.4.1 模型定义
        3.4.2 模型示例
    3.5 信息表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
        3.5.1 模型定义
        3.5.2 应用示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定义使用路径的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
    4.1 引言
    4.2 测试生成
        4.2.1 定义使用路径
        4.2.2 M-EFTG算法
        4.2.3 PETG算法
    4.3 测试实践
        4.3.1 源地址验证协议测试生成
        4.3.2 源地址验证协议一致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可达图的并行扩展有限状态机层次化测试生成
    5.1 引言
    5.2 测试生成
        5.2.1 组件依赖图
        5.2.2 整体过程
        5.2.3 自底向上的可达图生成
        5.2.4 自顶向下的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
        5.2.5 讨论与比较
    5.3 测试实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流水线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
    6.1 引言
    6.2 测试生成
        6.2.1 整体过程
        6.2.2 数据图转换与数据路径搜索
        6.2.3 前导序列生成和测试序列组合
        6.2.4 TTCN-3测试例实现
    6.3 测试实践
        6.3.1 测试序列的规模与覆盖
        6.3.2 测试结果
        6.3.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信息表扩展有限状态机测试生成
    7.1 引言
    7.2 测试框架
    7.3 测试生成
        7.3.1 模型检测辅助测试生成
        7.3.2 基于组件部分组合与拓扑的测试生成
    7.4 测试实践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和进一步工作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EFSM的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描述
        2.1.2 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
        2.1.3 测试覆盖准则
        2.1.4 基于EFSM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过程
    2.2 序列生成研究现状
        2.2.1 状态识别序列生成
        2.2.2 测试序列生成
        2.2.3 序列可行性
    2.3 测试数据生成现状
        2.3.1 符号执行
        2.3.2 梯度下降算法
        2.3.3 基于搜索的方法
    2.4 测试Oracle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候选路径集生成及可行性度量方法
    3.1 ATGEM方法总体过程
    3.2 候选路径集生成
    3.3 可行性度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的可行路径集优化方法
    4.1 问题提出
    4.2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4.3 方法具体实现
        4.3.1 编码方法
        4.3.2 适应度函数设计
        4.3.3 基于NSGA-Ⅱ的多目标的较优路径集生成
        4.3.4 Permutation交叉及变异算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散搜索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5.1 问题提出
    5.2 可执行模型
    5.3 运行时信息反馈
    5.4 测试数据及预言信息生成
        5.4.1 分散搜索算法框架
        5.4.2 方法具体实现
        5.4.3 交叉及变异算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评估及分析
    6.1 实验目标模型
    6.2 ATGEM方法实验评估和分析
        6.2.1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6.2.2 可行性度量及测试用例生成实验分析
    6.3 ATGEM_(MOP)实验分析
        6.3.1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6.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实验有效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5)IKE协议健壮性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操作系统健壮性测试研究
        1.2.2 协议健壮性测试研究
        1.2.3 IKE协议健壮性测试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协议健壮性测试基础理论
    2.1 术语定义及协议测试理论概述
        2.1.1 术语定义
        2.1.2 协议测试理论概述
    2.2 健壮性测试的内容
    2.3 抽象测试方法
        2.3.1 本地测试方法
        2.3.2 分布式测试方法
        2.3.3 协作测试方法
        2.3.4 远程测试方法
    2.4 测试集理论
        2.4.1 测试集结构
        2.4.2 测试用例说明
    2.5 协议形式化描述技术
    2.6 协议健壮性测试流程
    2.7 小结
第三章 IKE协议的形式化描述
    3.1 IKE协议分析
        3.1.1 IKE协议概述
        3.1.2 IKE报文格式
        3.1.3 基于数字签名验证的主模式交换
    3.2 IKE协议的形式化描述
        3.2.1 扩展有限自动机模型
        3.2.2 客户端行为的形式化描述
        3.2.3 服务器行为的形式化描述
    3.3 小结
第四章 抽象测试集生成
    4.1 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4.2 基于U方法的测试序列构造算法
    4.3 一种改进的测试序列生成算法
    4.4 IKE协议测试集生成
        4.4.1 测试序列生成
        4.4.2 高强度负载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4.4.3 长延迟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4.4.4 无效报文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测试系统设计
        5.1.1 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
        5.1.2 测试系统的系统结构
    5.2 测试系统的实现与执行
        5.2.1 测试系统的环境配置
        5.2.2 一个实际的测试用例
        5.2.3 测试用例的执行
    5.3 测试效果
    5.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6)多点测试中直接测试控制器改进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传统的测试法只关注对单个或一对端口的测试
        1.1.2 通用多点测试法与分布式多点测试系统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
        1.2.1 国内的研究性测试系统
        1.2.2 国外相关测试工作和系统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多点测试新需求与解决思路
    2.1 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系统工作总结
        2.1.1 TPT系统结构详解
        2.1.2 TPT系统工作总结
        2.1.3 TPT系统相关工作总结
    2.2 多点测试对现有测试器的要求
        2.2.1 测试执行
        2.2.2 多点协同
        2.2.3 同步支持
        2.2.4 直接测试控制器的提出
    2.3 DCMC-TS坝叮试系统概述
        2.3.1 DCMC-TS系统的提出
        2.3.2 DCMC-TS结构介绍
    2.4 多点测试协同并发管理协议讨论
        2.4.1 多点测试协同并发管理协议介绍
        2.4.2 多点测试的需求
        2.4.3 对协议的改进
    2.5 同步点机制分析
        2.5.1 同步点的背景
        2.5.2 同步点的属性
        2.5.3 同步点的类型
        2.5.4 同步点的插入位置
        2.5.5 同步点插入时机
第3章 DTC的改进与实现
    3.1 多点测试协同并发管理协议的实现
        3.1.1 协议实现方案比较
        3.1.2 协议实现结构
        3.1.3 协议实现
    3.2 同步点机制实现
        3.2.1 同步点的定义
        3.2.2 同步点的插入
        3.2.3 同步点的实现
    3.3 对DTC的其他改进
        3.3.1 DTC独立测试模式和联合测试模式
        3.3.2 多点测试协同并发管理协议模块的处理
        3.3.3 DTC性能测试数据的实时显示
        3.3.4 DTC测试记录文件的传送
        3.3.5 TTCN-3编译器的易用性改进
        3.3.6 DTC测试数据生成
    3.4 DTC的面向方面分析
        3.4.1 面向方面介绍
        3.4.2 用面向方面的观点分析DTC
第4章 性能测试实验与分析
    4.1 吞吐率测试实验设计
        4.1.1 吞吐率测试介绍
        4.1.2 吞吐率测试实验设计
        4.1.3 吞吐率测试实验过程
        4.1.4 吞吐率实验结果分析
    4.2 时延测试实验设计
        4.2.1 时延测试介绍
        4.2.2 时延测试实验设计
        4.2.3 时延测试实验过程
        4.2.4 时延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本文部分术语缩写的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笔者工作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问题
第2章 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和双端口测试管理器
    2.1 MPR-CTS的提出
    2.2 TPT的体系结构
        2.2.1 TPT测试执行部分
        2.2.2 测试集支撑工具
        2.2.3 编解码器与支撑层适配模块
        2.2.4 测试管理模块与相关调度模块/工具
        2.2.5 TPT与MPC-TM的接口
第3章 TPT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功能设计
        3.2.1 用户接口模块
        3.2.2 测试管理模块
        3.2.3 TPT & MPC-TM接口模块
        3.2.4 测试过程显示、测试记录与测试报告生成模块
        3.2.5 日志记录模块
        3.2.6 数据文件系统
第4章 用户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接口模块的作用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界面显示
        4.2.2 系统配置模块
        4.2.3 用户配置模块
        4.2.4 执行模块
        4.2.5 测试过程动态显示模块
        4.2.6 测试结果生成与日志记录模块
    4.3 功能小结
第5章 测试管理模块及测试控制技术研究
    5.1 自动化测试管理模块
    5.2 自动化测试方法的讨论
        5.2.1 自动化测试的评判参数
        5.2.2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分级体系
        5.2.3 如何构建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5.3 自动化测试管理模块的设计
        5.3.1 自动化测试管理模块的结构
        5.3.2 函数描述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5.3.3 自动化测试控制模块中其它部分的实现
第6章 日志记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1 PDU流的获取与记录
        6.1.1 测试环境与PDU流程
        6.1.2 PDU流向
    6.2 PDU流的处理与记录
        6.2.1 从编解码器获取PDU流
        6.2.2 日志记录格式
    6.3 TPT-TM获取PDU控制流程
第7章 TPT与MPC-TM接口研究
    7.1 TPT与MPC-TM的关系
    7.2 TPT与MPC-TM的连接
        7.2.1 TPT与MPC-TM的网络结构
        7.2.2 Socket简介
    7.3 TPT与MPC-TM的通信协议
    7.4 TPT & MPC-TM接口模块功能与协议分析
        7.4.1 TPT与MPC-TM建立网络连接
        7.4.2 TPT向MPC-TM发送路由器信息
        7.4.3 MPC-TM与TPT之间发送可用测试集
        7.4.4 MPC-TM向TPT发送TPT编号
        7.4.5 MPC-TM向TPT发送测试内容
        7.4.6 MPC-TM向TPT发送控制消息
        7.4.7 TPT定时向MPC-TM发送Ping消息
        7.4.8 断开连接消息
    7.5 TPT & MPC-TM接口模块状态变化
    7.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基于E-LOTOS的协议抽象测试套自动生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测试集生成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1.4 本文中涉及的标准、开发工具及技术
    1.5 本文的组织和安排
第二章 协议一致性测试
    2.1 协议工程学概述
    2.2 协议一致性测试
        2.2.1 一致性测试概论
        2.2.2 一致性测试过程
        2.2.3 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三章 研究基础
    3.1 形式描述语言
    3.2 E-LOTOS语言
    3.3 测试套描述语言 TTCN-3
        3.3.1 核心语言
        3.3.2 测试例
第四章 测试套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概述
    4.2 E-LOTOS词法、语法分析
        4.2.1 词法分析
        4.2.2 语法分析
    4.3 基于协议语法树的测试例生成
        4.3.1 测试序列的生成
        4.3.2 TTCN-3测试套的生成
    4.4 基于 FSM的 ATS自动生成
        4.4.1 图的形成
        4.4.2 UIO序列的生成
        4.4.3 前导序列的生成
        4.4.4 测试序列的生成
        4.4.5 测试套的生成
    4.5 两种生成方法的对比
第五章 BGP-4协议在系统上的应用
    5.1 BGP-4协议
    5.2 BGP-4的E-LOTOS描述
        5.2.1 BGP-4模块描述
        5.2.2 状态、输入/输出事件的定义
        5.2.3 过程及函数描述
    5.3 BGP-4协议测试套生成
    5.4 生成测试套的分析与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BGP-4有限状态机的E-LOTOS的完整描述
致谢

(9)BACnet协议一致性自动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协议测试的基本概念
    1.2 BACNET协议简介
    1.3 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一致性测试模型
        1.3.1 协议一致性测试
        1.3.2 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一致性测试的概念
        1.3.3 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一致性测试的模型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基于规则的协议状态机的自动生成
    2.1 协议状态机测试理论分析
        2.1.1 FSM 和EFSM 的形式化描述
        2.1.2 BACnet 状态机测试分析
    2.2 BACNET应用层状态机规则分析
        2.2.1 BACnet 状态机状态集
        2.2.2 状态机参数变量与谓词集合
        2.2.3 状态变迁
    2.3 基于规则的应用层状态机自动生成
        2.3.1 事实库
        2.3.2 规则库
        2.3.3 推理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EPICS 的测试集的生成
    3.1 EPICS 文件的作用
        3.1.1 EPICS 文件介绍
        3.1.2 EPICS 是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基础
        3.1.3 EPICS 的解析流程
    3.2 BACNET抽象测试集
        3.2.1 抽象测试集
        3.2.2 BACnet 测试集的组成分析
        3.2.3 BACnet 测试集中的测试规则
    3.3 测试集的组织
    3.4 本章小结
4 测试脚本自动生成的实现
    4.1 测试集的描述方法
        4.1.1 使用脚本语言的原因
        4.1.2 BTS 脚本语言
    4.2 测试规则匹配与添加删除
        4.2.1 推理匹配
        4.2.2 测试规则的添加与删除
    4.3 测试例的选取与修改
    4.4 测试脚本自动生成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MPLS及其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对 MPLS及测试技术的研究概况
        1.2.1 MPLS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MPLS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2.1 MPLS的提出背景与基本思想
    2.2 MPLS的协议层次结构与工作过程概述
    2.3 MPLS信控、管理平台的协议
    2.4 MPLS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
    2.5 MPLS技术分析
        2.5.1 未来网络的摇求
        2.5.2 从传输与交换看 MPLS
        2.5.3 MPLS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2.5.4 MPLS的安全机制
第3章 路由器测试技术
    3.1 协议测试的基本概念
    3.2 传统的 MPLS协议测试方法简介
    3.3 研究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的必要性
    3.4 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
第4章 MPLS通用测试集规划
    4.1 MPLS测试集规划的意义
    4.2 MPLS测试集规划过程
    4.3 MPLS测试集的层次结构设计
    4.4 MPLS测试集规划原则
        4.4.1 测试集划分原则
        4.4.2 测试组划分原则
        4.4.3 测试例划分原则
        4.4.4 测试步划分原则
        4.4.5 测试数据命名与编码规则
        4.4.6 测试数据命名缩写规则
    4.5 LDP协议一致性测试集规划
        4.5.1 发现测试组规划
        4.5.2 会话协商测试组规划
        4.5.3 标签分发测试组规划
        4.5.4 通知机制测试组规划
    4.6 MPLS性能测试集规划
    4.7 MPLS鲁棒性测试集规划
第5章 LDP协议测试集描述
    5.1 TTCN-3语言简介
    5.2 MPLS双端口测试环境
    5.3 双端口测试器的LDP协议测试控制数据定义
        5.3.1 数据类型定义
        5.3.2 测试数据模板定义
        5.3.3 测试配置定义
        5.3.4 测试行为定义
        5.3.5 测试控制定义
    5.4 LDP测试例的语法、语义检测
第6章 MPLS多端口并发测试例描述
    6.1 MP-CTDL语言简介
        6.1.1 MP-CTDL的整体结构
        6.1.2 MP-CTDL的关链特征
    6.2 MPLS吞吐率和丢包率测试
    6.3 用 MP-CTDL描述的 MPLS吞吐率和丢包率测试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1 LDP一致性测试集规划表
附录2 LDP协议测试示例

四、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中的可执行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宽带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研究与实现[D]. 常素华.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2]基于扩展并行多组件状态机的网络协议测试研究[D]. 姚姜源. 清华大学, 2015(07)
  • [3]基于EFSM的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关键技术研究[D]. 杨瑞. 南京大学, 2015(11)
  • [4]一种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J]. 杨瑞,陈振宇,张智轶,刘子聪,徐宝文.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05)
  • [5]IKE协议健壮性测试技术研究[D]. 高翔.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03)
  • [6]多点测试中直接测试控制器改进与实验[D]. 鲍亚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7]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的研究与开发[D]. 沈含笑.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8]基于E-LOTOS的协议抽象测试套自动生成系统[D]. 张旭. 内蒙古大学, 2007(06)
  • [9]BACnet协议一致性自动测试研究[D]. 余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10]MPLS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 徐娟.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测试集自动生成方法的可执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