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适合园林养殖的特技龟

几种适合园林养殖的特技龟

一、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论文文献综述)

高金晶[1](2014)在《异地搬迁情景下农牧结合模式效益分析 ——以霍城县移民为例》文中指出异地扶贫搬迁是西部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搬迁安置在新疆霍城县的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移民发展农牧结合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移民发展农牧结合模式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效益进行对比评价,找出制约移民发展农牧结合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以期由点到面对新疆移民发展农牧结合提供可靠的定量化依据,为新疆异地搬迁移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提供有益参考。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霍城县移民局以及移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对搬迁移民的安置政策、生活生产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目前霍城县移民农牧结合生产主要模式有:“种植玉米+养殖育肥羊”模式、“种植苹果+养殖鸡”模式、“沼气池+育肥羊+温室大棚”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其次,为了进一步明确移民农牧结合生产方式的效益体现,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移民发展农牧结合和传统农牧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评价,得出霍城县移民发展农牧结合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三个方面阐述了移民搬迁前后的变化,以及农牧结合模式与传统的农牧生产方式效益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移民发展农牧结合模式对促进移民增加收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移民生活质量,完善农产品生态安全以及缓解生态压力有积极作用。此外,对于移民长久稳定安置、脱贫致富作用显着,并且有助于化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霍城县移民在现有的安置条件上发展农牧结合生产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但仍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移民发展农牧结合生产模式,同时也影响移民对发展农牧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的选择,如:农牧结合模式推行的资金压力;移民缺乏有效的信用机制以及有效的农牧生产纵向指导等需要完善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如建立健全的信贷机制;加大对移民区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力度;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移民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为新疆移民发展农牧结合模式的推广提供平台,为新疆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具体量化的参考。

沈茂英[2](2005)在《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 ——以岷江上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立足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围绕全面构建山区和谐社会、推进山区全面小康建设所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探索性、实用性研究。本文运用传统聚落研究法与社会调查法为基本研究手段,结合国际流行的参与式(PRA,RRA)方法、现代生态学的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法,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聚落为分析单元,构建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提出岷江上游聚落发展思路与管理对策。全文共分6大部分由14章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框架,包括第一章-绪论,提出立题依据与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聚落概念、结构与功能。梳理不同学科对聚落及聚落结构的理解与解释,讨论聚落体系及特征、聚落功能;第三章-聚落发展回顾、模式与管理手段。第二部分讨论山区聚落特征及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第四章-山区聚落特征研究,从山区聚落分布入手,分析山区聚落资源、社会、经济和民族人口属性特征,提出山区聚落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五章-山区聚落持续发展管理的内涵与评价。在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评价方法基础上,界定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内涵,初步提出山区聚落发展评价指标及运用。第三部分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聚落发展的区域背景、聚落演化机制及聚落分类,包括第六章-岷江上游聚落发展区域背景分析,第七章-岷江上游聚落空间演变机制和第八章-岷江上游聚落分类及基本特征。第四部分为微观案例研究,讨论不同区域聚落发展管理模式及聚落贫困问题,包括第九章-岷江上游湿润气候区聚落发展管理研究,第十章-干旱河谷气候区聚落发展研究,第十一章-北部高原气候区聚落发展研究,第十二章-聚落贫困及成因研究。第五部分提出聚落发展思路与管理对策,包括第十三章-聚落持续发展思路与管理政策,从聚落发展思路出发,提出聚落发展的经济对策、社会响应对策以及生态保护对策,并首次提出特殊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举措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对全文的讨论作简要总结,指出研究不足。主要结论:(1)界定乡村聚落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乡村聚落是乡村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设置单元,由6大要素构成,即城市以外的农村社会、有清楚的地域界限、地域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为此设立相应的社会组织、适应人口生存发展的建筑物及各类附属设施、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2)提出乡村聚落体系由“县城镇-中心镇(建制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散居村”6个层次组成。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聚落发展功能。(3)山区聚落普遍贫困,并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高度依赖,“靠山吃山”,形成山区聚落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属性。(4)聚落持续发展是农村聚落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和过程,可以通过调控管理聚落资源来实现。评价聚落持续发展的指标有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支撑指标和管理指标。(5)岷江上游属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通过对岷江上游典型聚落发展管理的系列案例研究发现:一是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农业在农户家庭经营中的地位逐步下降,非农业收入比重逐步上升。二是聚落劳动力非农化比例逐渐提高,农村劳动力开始“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并进一步加剧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河谷聚落、马路聚落等增多。三是不同海拔高度下,聚落集中程度及人口民族构成差异大,低海拔地区,聚落多分散、人口多汉族。四是聚落管理模式差异大,这与聚落组织结构及领导班子有关。五是聚落基础设施供给与社会福利,主要受聚落管理水平控制。六是庭园资源开发利用是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越低、非农产业越发达,庭园贡献越大。七岷江上游乡村聚落贫困十分普遍,有32%的行政村为省级重点贫困村。(6)在聚落发展思路上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自然村到中心村、劣势村到优势村的转变;二是从空间距离到时间距离的转变;三是从农产品生产自给自救向商品生产转变;四是从生存为主到生态为主的转变;五是从分散到聚集的发展转变。(7)岷江上游聚落发展对策,应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特色旅游、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工作。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聚落出行条件,让聚落居民走得出、看得见、听得到,以分享社会进步。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完善相关补助政策和补偿机制。对特殊聚落(古羌寨、藏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库区、旅游区聚落)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措施。

魏湾信,韩守玲[3](2002)在《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金头龟 能捕蛇。背、腹两甲坚硬,收缩时两甲边缘咬合严紧,遇毒蛇攻击,就用双甲把毒蛇夹住,越夹越紧,直至把蛇夹得窒息而死。金头龟还会看家。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科协养龟场把几只金头龟散养在院中,见有陌生人进门时,金头龟就用腹板把地面拍打得啪啪响,向主人报警,同时也把在院中自繁自育的一群小龟呼唤到身边给以保护。

张洪钦,董延涛[4](2001)在《几种适合庭院养殖的观赏龟》文中指出

二、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论文提纲范文)

(1)异地搬迁情景下农牧结合模式效益分析 ——以霍城县移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3.3 对已有的文献的简要评述
        1.3.4 研究展望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异地搬迁
        2.1.2 农牧循环经济
        2.1.3 农牧结合
        2.1.4 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互惠共生原理
        2.2.2 产业关联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理论
第三章 霍城县移民安置概况
    3.1 霍城县资源概况
        3.1.1 霍城县自然资源概况分析
        3.1.2 霍城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2 霍城县移民安置现状
        3.2.1 移民搬迁背景
        3.2.2 移民安置规划方式
        3.2.3 生活生产资料安置现状
        3.2.4 资金政策扶持方式
    3.3 霍城县移民发展农牧结合的基础和优势
        3.3.1 发展农牧结合的基础
        3.3.2 发展农牧结合的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霍城县移民农牧结合模式发展现状
    4.1 霍城县移民农牧业发展现状
        4.1.1 种植业发展现状
        4.1.2 养殖业发展现状
    4.2 霍城县移民农牧结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4.2.1 “种植玉米+养殖育肥羊”模式
        4.2.2 “种植苹果+养殖鸡”模式
        4.2.3 “沼气池+育肥羊+温室大棚”模式
    4.3 农牧结合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4.3.1 移民迁出地成本收益分析
        4.3.2 “种植玉米+育肥羊”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4.3.3 “种植苹果+养鸡”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4.3.4 “庭院沼气池+育肥羊+温室大棚”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民传统生产与农牧结合生产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5.1 效益评价的内容
        5.1.1 评价的程序
        5.1.2 评价的原则
        5.1.3 评价方法
    5.2 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权重的确定
    5.3 霍城县移民传统农牧业与农牧结合对比评价结论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社会效益分析
        5.3.3 生态效益分析
    5.4 霍城县移民发展农牧结合需完善的问题
        5.4.1 农牧结合模式推行的资金压力
        5.4.2 移民缺乏有效的信用机制
        5.4.3 移民缺乏有效的农牧结合纵向指导
        5.4.4 移民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且能力较弱
第六章 霍城县移民发展农牧结合生产对策
    6.1 建立健全的信贷机制,促进农牧结合生产发展
    6.2 加大对移民区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力度
    6.3 完善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6.4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移民生产经营方式
    6.5 加大移民农牧结合纵向发展扶持力度,提高综合效益
    6.6 加强移民搬迁的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霍城县移民安置情况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 ——以岷江上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山区聚落发展与管理研究现状述评
        2.1 国外乡村聚落发展研究
        2.2 国内聚落发展管理研究
        2.3 小结
    3. 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社会学理论
        3.2 区域经济理论
        3.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3.4 生态经济理论
        3.5 社区发展理论
    4. 研究方法
    5. 论文基本框架与创新点
第二章 乡村聚落概念、结构与功能
    1. 乡村聚落概念
        1.1 乡村聚落概念演变与发展
        1.2 殊途同归的乡村聚落解释
        1.3 小结
    2. 乡村聚落结构
        2.1 人文地理视野下的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结构
        2.2 生态经济学视野下的乡村聚落结构
    3. 乡村聚落体系及特征
    4. 乡村聚落功能
第三章 乡村聚落发展回顾、发展模式与管理方法
    1. 聚落发展演变
    2. 现代乡村聚落发展模式
    3. 现代聚落持续发展调控方法
        3.1 聚落发展的制度管理
        3.2 聚落发展的规划管理
        3.3 参与式项目管理
        3.4 社区林业、社会林业
        3.5 聚落信贷资源供给管理
    4. 管理分析工具—参与式农村评估
第四章 山区聚落发展特征研究
    1. 山区聚落分布概况
    2. 山区聚落基本特征
        2.1 山区聚落资源特点
        2.2 山区聚落经济特征
        2.3 社会组织特征
        2.4 聚落文化特征
        2.5 山区聚落人口民族特性
    3. 山区聚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内涵与评价
    1.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
        1.1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1.2 可持续发展特征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2.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2.2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
    3. 山区聚落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
        3.1 对山区聚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3.2 聚落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
        3.3 山区聚落总体发展现状评价
    4. 山区聚落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指标设置及评价
        4.1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4.2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4.3 支撑能力评价指标
        4.4 管理能力评价指标
        4.5 对一个典型聚落的持续发展与管理能力评价
    5. 影响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岷江上游聚落发展背景
    1. 地理位置
    2. 自然条件
        2.1 地形复杂、地貌差异显着
        2.2 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严重
        2.3 气候差异变幅大
        2.4 土壤分布地带性特征明显
        2.5 水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区域性分布不均
        2.6 生物资源丰富 珍稀动植物品种多
        2.7 旅游资源分布广、品味高
        2.8 土地利用结构复杂、耕地质量低
    3. 岷江上游社会经济现状
        3.1 人口、劳动力构成与分布
        3.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
        3.3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 研究岷江上游聚落发展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岷江上游聚落发展及演化
    1. 岷江上游人口变化回顾
    2. 聚落空间分布现状与特点
    3. 聚落空间演化影响因素
第八章 岷江上游聚落分类与特征
    1. 聚落分类回顾
    2.岷江上游聚落分类及特征
        2.1 基于人口民族属性进行的聚落分类
        2.2 基于等级、组织结构和优势经济活动进行聚落分类
        2.3 基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进行的聚落类型
第九章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聚落发展
    1. 亚热带气候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黄家坪村案例
        3.1 村概况
        3.2 聚落形态及发展变化
        3.3 聚落组织及功能
        3.4 农业资源利用模式比较
        3.5 持续发展项目建设
        3.6 发展约束
    4. 照壁村案例
        4.1 村概况
        4.2 组织结构及功能
        4.3 聚落退耕还林活动
        4.4 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4.5 发展约束
    5. 庭院资源及开发
        5.1 庭院概念
        5.2 庭院选址
        5.3 庭院资源利用
    6.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干旱河谷气候区聚落研究
    1. 干旱河谷气候区概况
        1.1 区域范围及自然特征
        1.2 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特征
        1.3 聚落特征
    2. 高山聚落—萝卜寨案例
        2.1 萝卜寨概况
        2.2 萝卜寨传说
        2.3 组织结构及权能
        2.4 生计产业:雨养农作+畜禽饲养+森林生态
        2.5 劳动力资源利用
        2.6 未来萝卜寨:民俗旅游
        2.7 发展约束讨论
    3. 河谷聚落:桃坪羌寨与羌锋寨
        3.1 羌寨形态特征比较
        3.2 自然资源与社会特征比较
        3.3 资源利用特征比较
        3.4 农户社会经济分层
        3.5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历程比较
第十一章 高寒气候区聚落研究
    1. 高寒气候区概况
        1.1 区域范围
        1.2 农业资源
        1.3 区域农村经济特征
        1.4 聚落特征描述
    2. 典型聚落资源利用比较
        2.1 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2.2 聚落特征及发展现状
        2.3 资源构成与利用比较
    3. 影响聚落资源利用与管理的驱动因子分析
    4. 聚落发展管理讨论
第十二章 聚落贫困与成因研究
    1. 乡村贫困概况
    2. 乡村贫困成因解释
        2.1 不合理的政策及制度设计
        2.2 自然环境恶劣
        2.3 知识文化相对贫乏
        2.4 农业生产条件差抗风险能力弱
    3. 聚落贫困成因分析
        3.1 对聚落贫困的理解
        3.2 聚落发展类型
        3.3 聚落贫困类型及成因
第十三章 聚落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
    1. 聚落发展思路
    2. 聚落经济发展对策选择
        2.1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2.2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聚落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
        2.3 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 聚落社会发展措施与建议
        3.1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
        3.2 大力发展县城和重点小城镇,构建合理的聚落体系
    4. 聚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4.1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完善相关补助政策
        4.2 完善天然林工程相关补助政策
        4.3 推进流域补偿制度的建设试点工作
    5. 特殊聚落发展政策
        5.1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5.2 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高发区聚落发展对策
        5.3 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聚落发展对策
        5.4 水库库区及准库区聚落发展对策
第十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前景展望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后记

四、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论文参考文献)

  • [1]异地搬迁情景下农牧结合模式效益分析 ——以霍城县移民为例[D]. 高金晶.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2]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 ——以岷江上游为例[D]. 沈茂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05(01)
  • [3]适合庭院养殖的几种特殊技能龟[J]. 魏湾信,韩守玲. 河北农业科技, 2002(01)
  • [4]几种适合庭院养殖的观赏龟[J]. 张洪钦,董延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01(08)

标签:;  ;  ;  ;  ;  

几种适合园林养殖的特技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