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宿舍上网123

校园宿舍上网123

一、校园寝室上网一二三(论文文献综述)

钟正林[1](2021)在《边城雨》文中研究表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书英站在珞珈山女生宿舍,读着书末的这个句子,视线里窗外的那棵芙蓉,轻尘般落在叶上织下晶亮茸毛的雨脚。想起七年前与守源在白岩山路上的那场雨。书里的小人儿也历经了一场雨,比自己早一百年呢,蒙昧了白塔下帮爷爷渡船的豆蔻心,让碧溪岨的老船夫嗟叹命运在母女俩身上覆辙而抱憾离去的夜雷雨,又在小说结尾留下漫长期待的揪心雨。

亓官石[2](2020)在《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形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有着相对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他们宿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也会影响校园安全。因此提出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进程,也有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本研究用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依据,首先总结和评述有关宿舍人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其次,以云南省四所独立学院的5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宿舍人际关系的概述,通过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指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基于这些理解展开了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到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呈现出较为良好的状态,但是在一些变量中存在着显着性差异,据此归纳出四种宿舍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思想观念差异造成的分歧、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的矛盾、生活琐事摩擦造成的冲突和“小团体”现象造成的排挤或对立。第三部分基于上述问题,应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家庭背景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阐述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在本论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首先,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求他们掌握交往原则、培养健康心态、提升沟通能力以及确立宿舍群体约定;其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对子女的帮助以及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第三,从健全宿舍管理体系、完善校内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以及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倡导高校发挥其教育管理作用。

袁维钟[3](2020)在《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湖南省X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高效率利用网络媒介,如何理性辩证地对待海量网络媒介信息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影响,如何高效地参与网络媒介制作和运行,已经逐渐变成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新的网络媒介技术是可以比较轻松的被掌握的,即便青少年的各项能力都没法发育完全。虽然说青少年的年龄远比家长小,但是他们使用网络的水平一般都是远超父母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对网络媒体的整体认识,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高职院校的青少年表现尤为明显。虽然国家培育各方面的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高职院校,,但是在高职院校完成学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够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相比较普通高中或者大学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价值观更加不成熟,更加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媒介信息的误导。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提升高职院校的高职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本文在针对湖南X学院的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当前X学院的高职生存在四个主要的问题:(1)学生自控力差;(2)缺少网络媒介素养相关的教育;(3)缺乏参与网络讨论当中的自信心;(4)缺乏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招募了10名小组成员组成了“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小组”,小组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小组成员的网络媒介素养知识储备、提高小组成员的自控力和参与网络媒介中的自信心与自媒体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综合地提升小组成员的网络媒介素养。本文对社会工作小组介入的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分析了小组工作介入的优势:活动多样化、强化主题。也指出了样本数量比较小、小组干预的时间比较短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政府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教育环境、社会和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重视高职生家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媒体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网络媒介平台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过滤、社会工作者提升高职生个人能力。

杨美琪[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基于农村异质性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近年我国的农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三农”问题也一直存在。所以构建一个农业现代化体系,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也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反复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报告中所提出的产业兴旺,具体是指发展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业融合要以农业为基础,在农业基础上衍生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村产业类型和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村产业融合,对推动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户增收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查找和阅读文献以及总结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可知,农村发展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从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入手的研究比较少,属于学术的前沿问题。本文丰富了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从异质性角度分析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实现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吉林省的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起到示范作用。本文以异质性的视角通过对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实现路径、对农户的收入影响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首先,针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收入现状分析产业融合的发展前景,找出产业融合和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的途径进行分析,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类型转移剩余劳动力、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再次,建立经济模型,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实证结果,结合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实际的现状,提出促进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第一,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偏低,但是总体一直处于向好的发展趋势;第二,吉林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大多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第三,农村产业融合对于农民增收有积极影响,为农村发展提供重要途径。通过实证和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议,第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第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三、优化政府扶持政策,第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步伐;第五,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

张翼飞[5](2020)在《成都市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与行为倾向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物质水平提升,休闲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休闲农业与体验经济的紧密结合,催生出如农业手工艺制作、种植采摘、农业科技展览等多种新式农业体验活动,继而释放出深厚的市场潜力;同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为休闲农业赋予了新的时代重任。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刺激下,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就业人数、游客数量均获得跨越式提升,游客体验价值给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心理学与管理学的重要交叉概念,体验价值体系的确认具有理论与现实两方面意义。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构建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体系,可以为休闲农业消费主体研究进行一些补充;探究体验要素对体验价值的影响,能够进一步确定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因素;将体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了解其在体验维度与游客行为倾向间、体验要素与游客行为倾向间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体验价值的重要性;从心理与现实两方面提出解决休闲农业体验性问题的对策,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证据。论文以体验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为指导,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实地调研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基础上,论述了休闲农业体验价值相关理论,分析了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休闲农业体验维度与游客体验价值、体验要素与游客体验价值作用关系模型,并进一步探究体验价值在体验维度与游客行为倾向间、体验要素与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结合休闲农业特征开发出对应量表,利用四川省成都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研究结果,从实际运作角度(如项目活动、标识景观等)与游客心理角度(如娱乐价值、逃避价值等)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体验价值的四个维度可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为审美价值、逃避价值、教育价值与娱乐价值;它们与游客行为倾向的直接效应均不显着,但可以通过体验价值的完全中介作用,对游客行为倾向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在体验要素方面,景观标识、项目活动与联合能够对游客体验价值产生显着正向影响,但人员服务与体验价值的关系并不显着,体验价值在项目活动、联合与行为倾向间能够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但在景观标识与行为倾向只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休闲农业现存体验性问题的建议:一、注重与休闲农业经营相关方的联合,政府统筹,从业者积极参与,利益相关方紧密配合,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二、抓住亲子游、家庭游的热潮凸显教育价值;通过“互联网+”、“高科技+”的方式丰富休闲农庄体验内容,提升游客娱乐价值与逃避价值;在统筹规划中按照自身特色进行农庄建设装修,维护周围自然人文景观,重视审美价值;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才能提高游客最终的体验价值。三、在日常经营中,促进体验要素的标准化,即根据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与竞争力水平,将各体验要素涵盖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延伸出一套具体的考察标准,来评价其是否达到要求;多样化,力求有新科技、新玩法、新思路的加持;异质化,用发展的眼光衡量前进方向,从自身所处环境特点与现有条件出发,打造出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旅游产品。

龚伯韬[6](2020)在《三级数字鸿沟 ——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鸿沟与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或将使得优弱势学生群体间的数字鸿沟趋向缩小。另一方面,互联网软硬件的持续更新换代却也造成了数字鸿沟内容的持续“升级”,而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更可能不断扩大互联网教育影响的优弱势群体差异进而加剧教育不平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已有研究多存重理论弱实证、重宏观轻中微观的研究偏向,重点关注互联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而较为忽视互联网对学生身心发展、家长家庭教育、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对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缺少系统性实证分析,对互联网获得、使用与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之异同与联系仍缺乏充分讨论,就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数字鸿沟与互联网“双刃剑”效应的影响亦缺少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5年面板型数据库为分析对象,采用数字鸿沟的绝对差距统计法、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以及一般多元线性回归、交互效应的多元回归、变化率的多元回归等量化分析方法,围绕“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群体差异”“互联网与学生身心健康”“互联网与学生人际互动”“互联网与学生学业成就”“互联网与家长家庭教育”“互联网与教师教育教学”六个方面,对互联网获得、使用与效应的异同与联系,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及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群体差异区别明显。总体上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群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各维度优弱势学生群体间的互联网获得的群体差距(一级数字鸿沟)渐趋弥合。但优弱势学生群体间互联网使用的群体差距(二级数字鸿沟)发生逆差,优势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时长较弱势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时长更短。第二,各类别互联网的教育影响效应样态迥异。学生互联网使用存在“过度”现象,对其身心健康、人际互动与学业成就整体发挥负向影响;学校信息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互动与学业成就发挥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家长互联网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升但对亲子互动发挥负向效应;教师信息化对不同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异质性较大,且存在显着的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以及学科差异;学生互联网使用效应、学校信息化效应、家长互联网使用效应、教师信息化效应随时间不断增强。第三,各维度互联网使用效应的群体差异性日渐缩小。由于一、二级数字鸿沟的不断变化,优弱势学生群体间时间成本的差异,学校与地区调节作用的转变以及学校信息化对优势群体负向效应的增强等多方面原因,优势学生群体承受各类互联网负向效应更小、弱势学生群体遭遇更大数字“厄运”的情况渐趋扭转,互联网使用对各维度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即第三级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缩小趋势。

张星星[7](2019)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生活居住场所、情感交流空间和宣传教育阵地,对其如何高效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化的不断深入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根据本学校的客观实际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在落实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都形成固有的习惯,总是会把精力和重点都放在教学上,忽视了学生公寓这一重要的场所。所以对公寓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较少。论文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实地调研、亲身参与、调查走访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通过翻阅专业方面的图书、相关的期刊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公寓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流动性大、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公寓卫生较差,公共区域保洁度低;学生公寓配套设施不完善;学生管理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提高公寓管理的智能优化;学生公寓内进行垃圾分类;加强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注重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舒适、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公寓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大学期间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覃信飞[8](2019)在《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宿舍管理研究 ——以G县3所农村寄宿制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近年来对农村学校的教育非常重视,加强了对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财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自从推行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政策以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义务教育目前从曾经有学上向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农村初中也从非寄宿制向寄宿制的转变。随着绩效管理在全国各单位普遍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宿舍管理工作已成为了政府考核学校的内容之一。在G县,政府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考核,学生宿舍管理方面的内容占了学校管理考核评价权重的7%,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实施寄宿制,这虽然解决了学生求学住宿方面的困难和减轻了学生在校读书的家庭经济负担,但这也给学校增加不少工作压力和管理难度。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宿舍管理也暴露出以下问题:管理效果不理想;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师和管理员对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对学校实行的管理满意度不高。调研得出其主要原因: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存在问题;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校宿舍管理方式不科学,缺少激励机制,监督执行力不足;硬件设施条件不完善,生活服务质量不高;家庭教育管理缺失。提出解决策略:一、学校层面: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改变学生宿舍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教育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二、政府层面: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的经费投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管理督导和完善宿舍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宿舍管理人员的人事聘用与管理;加强社会治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三、家庭层面:家长需时常关注小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良好家风家教的打造。

李秀英[9](2019)在《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重要领域,也是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是每个大学生无法回避的人际关系领域。然而,在现实大学生活中,寝室是发生人际冲突最多的场所。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科技网络日益创新,学习生活节奏紧张加快,一种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校园暴力特殊形式——冷暴力开始在大学校园蔓延。寝室冷暴力局限于大学生4-6人的小空间内,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长期性让大家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但是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同“温水里的青蛙”一般,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现状、表现及特点等亟待学术界进一步去研究与探索。本文重点围绕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表现及特点、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三大方面的问题展开。通过对12名大学生的个案访谈资料,分析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发生过程,包括冷暴力的开始时间点、开始的原因,当事人对冷暴力的察觉与处理等;归纳了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三种关系模式,即一对一的“摔跤”模式,三对一的“斗地主”模式和完全分散的“孤岛”模式;归纳了两所高校的学生寝室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包括寝室设置,个人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及价值观,以及家庭背景等社会因素。同时,经过基于访谈资料的初始条目收集、两次试调查、条目确定等环节,最终编制了含19个条目的《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34.4%的大学生体验到至少一个冷暴力项目,平均体验到1.36个项目,标准差3.08;(2)大学生寝室冷暴力更多的反映在学生自我感受上,而非明显的他人冷暴力行为上;(3)遭遇冷暴力的大学生总体冷暴力体验水平较高,体验到4项以上项目的占36.1%;(4)寝室冷暴力体验水平方面无性别差异,但在体验部分内容方面,存在男生与女生的不同;(5)家庭收入与寝室冷暴力体验有关,收入中等以下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程度要更高;(6)是否有集体住宿经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寝室冷暴力体验无显着性差异;(7)人际交往能力水平越低遭遇寝室冷暴力的风险越大等等。通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优势,从个案的生态系统分析制定总体的干预方案,从学生、班级以及学校三个层面探讨社会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具体介入寝室冷暴力的策略与路径。

陆慧[10](2019)在《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和治理研究 ——基于H市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年龄发展不成熟导致当今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现实中除中小学生外,中职生的校园欺凌问题其实也很严重,但常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中职生的校园欺凌现状,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定的治理策略。本文在2017年选取H市三所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案例研究法,梳理中职生校园欺凌发生的总体情况,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在学生中发生的比例,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旁观者的应对方式。根据问卷调查,结合部分老师、学生、家长的访谈调查,总结得出目前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有:第一、中职生校园欺凌普遍存在,其中以言语欺凌最普遍,网络欺凌呈新高;第二、不同社会层次和年龄的人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三、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不能很好的应对,老师和家长也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指导;第四、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又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详细剖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最后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统筹考虑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诸因素,提出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并在我校开展实施:一是重视提升学生的素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注重网络安全教育。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构建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形成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形成家校合力,包括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改变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寻求社会的支持,包括邀请民警、心理学家开展法制讲座和心理健康培训,建立学校同公安局、工商局、文化管理局等部门的多级联动机制,保证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实践证明,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共同治理,我校校园欺凌现象有所减少,特别是针对恶性的校园欺凌事件成效显着,因此这些措施对其他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校园寝室上网一二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寝室上网一二三(论文提纲范文)

(2)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问题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独立学院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归因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第一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宿舍人际关系概述
    第一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
        一、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计划性有待提升
        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自我意识较强
        三、兴趣广泛,多才多艺,自我表现能力较强
        四、竞争意识强,集体荣誉感及合作意识较弱
    第二节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一、宿舍管理制度完善,执行到位
        二、内部环境舒适优雅,风清气正
        三、成员交往动机端正,心态积极
        四、宿舍成员个性融合,求同存异
        五、成员人格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六、宿舍内务分工合理,集思广益
        七、成员积极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节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确保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
        五、有利于实现和谐良好的校园风气
第二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数据分析
        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不同变量中的差异性
    第三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差异造成的分歧
        二、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的矛盾
        三、生活琐事摩擦造成的冲突
        四、“小团体”现象造成排挤或对立
第三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宿舍成员的个人主观因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二、人格差异
        三、生活习惯的差异
        四、大学生欠缺沟通和交往能力
        五、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较低
    第二节 家庭背景因素
        一、家庭的经济状况及氛围的差异
        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三、大学生和家长互动的针对性不足
        四、家庭变故的作用
    第三节 学校教育和管理因素
        一、宿舍管理制度不到位
        二、课程或讲座体系有待完善
        三、教育管理者的作用未能发挥
        四、宿舍环境有待提升
第四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掌握交往原则
        二、培养健康的心态
        三、提升自身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四、确立宿舍内部的群体约定
    第二节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加强对子女的指导和帮助
        四、提升自身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节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
        一、健全宿舍管理体系
        二、完善校内教育体系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四、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访谈提纲
    附录三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湖南省X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网络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
    2.2 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
    2.3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问题研究
    2.4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研究
    2.6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探索研究
    2.7 文献述评
3 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基于X学校的调查
    3.1 X学校概括
    3.2 研究内容与设计
    3.3 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表现状况
    3.4 X学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社会工作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实践
    4.1 案主需求评估
    4.2 介入目标
    4.3 介入过程
    4.4 介入效果评估
    4.5 介入反思
5 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
    5.1 政府营造良好的高职生网络媒介教育环境
    5.2 社会和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5.3 重视高职生家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5.4 媒体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5.5 网络媒介平台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过滤
    5.6 社会工作者提升高职生个人能力
6 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基于农村异质性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路线及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影响路径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户收入现状
    3.1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及前景
    3.2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吉林省农户收入的现状
    3.4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案例
第四章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实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成都市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与行为倾向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中的休闲农业
        1.1.2 体验经济盛行下的休闲农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休闲农业
        2.1.2 体验价值
        2.1.3 体验维度
        2.1.4 体验要素
        2.1.5 行为倾向
    2.2 理论基础
        2.2.1 体验经济理论
        2.2.2 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
        2.2.3 “认知-情感-行为”理论
    2.3 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相关作用机理
        2.3.1 体验维度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影响
        2.3.2 体验要素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影响
        2.3.3 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的中介作用
第三章 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概述
    3.1 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条件
        3.1.1 自然条件
        3.1.2 经济条件
        3.1.3 社会条件
    3.2 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3.2.1 发展概况
        3.2.2 发展特点
        3.2.3 发展类型
    3.3 成都市休闲农业现存发展问题
        3.3.1 特色不显着
        3.3.2 创新不足导致同质化严重
        3.3.3 缺乏系统性规划
        3.3.4 经营管理滞后
        3.3.5 服务水平偏低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4.1.1 假设提出
        4.1.2 模型构建
    4.2 量表开发
第五章 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模型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数据收集
        5.1.2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3 观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体验维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2 体验要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3 体验价值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4 行为倾向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体验价值维度相关的信效度检验
        5.3.2 体验要素相关的信效度检验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适配度检验
        5.4.1 体验维度相关结构适配度检验
        5.4.2 体验要素相关结构适配性检验
    5.5 中介效应检验与分析
        5.5.1 体验价值在体验维度与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5.5.2 体验价值在体验要素与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体验维度对体验价值的影响
        6.1.2 体验要素对体验价值的影响
        6.1.3 体验价值的中介作用
    6.2 管理启示
        6.2.1 多方联合,实现共赢
        6.2.2 重视各体验维度,解决体验性问题
        6.2.3 促进体验要素标准化、多样化与异质化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相关研究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6)三级数字鸿沟 ——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述评
        (一)“数字鸿沟与教育”文献的计量分析
        (二)数字鸿沟的定义、成因与影响
        (三)数字鸿沟与互联网的教育影响
    二、问题与假设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技术框架
第一章 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群体差异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学生群体间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差异
        (二)家长群体间互联网获得与使用的差异
        (三)教师信息化的群体差异
    三、小结
第二章 互联网与学生身心健康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互联网与学生身体健康
        (二)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
    三、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与学生人际交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互联网与亲子互动
        (二)互联网与朋友互动
        (三)互联网与师生互动
        (四)互联网与生活体验
    三、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与学生学业成就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互联网获得、使用与学业成就
        (二)学校信息化与学业成就
    三、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与家长家庭教育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家长互联网使用与学生互联网获得、使用
        (二)家长互联网使用与亲子互动
        (三)家长互联网使用与学生学业
    三、小结
第六章 互联网与教师教育教学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核心变量
        (三)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教师信息化与职业发展
        (二)教师信息化与课堂教学
        (三)班主任信息化与家校合作
    三、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一、现实困境:当下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鸿沟的“升级”:特殊时期的线上教育诉求
        (二)教育不平等的凸显:常规教学对直播班的呼唤
        (三)各级数字鸿沟并存:互联网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二、研究结论: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与变化
        (一)起点、过程、结果:一二三级数字鸿沟的联系
        (二)“过度”的数字资本:互联网的教育效应与效度
        (三)“意外”的公平结果:数字效应群体差异的变化
    三、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方法、数据与视角的分析局限与突破
        (二)展望:家庭、学校与国家的数字风险与应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等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等院校公寓管理的定义
        2.1.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点
    2.2 高等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相关内容规定
        2.2.1 高等院校公寓管理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
        2.2.2 寓服务于学生管理
        2.2.3 建章立制规范学生公寓管理
    2.3 高等院校公寓管理的基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
    3.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简介
        3.1.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3.1.2 宿舍改造方案
        3.1.3 宿舍改造圆满完成
        3.1.4 迎新工作及新生住宿安排工作
    3.2 加强公寓管理队伍建设
        3.2.1 管理队伍概况
        3.2.2 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
        3.2.3 监督检查
        3.2.4 工作总结
    3.3 开创“学生处致各系一封信”的管理新措施
        3.3.1 2017 年“一封信”情况
        3.3.2 2018 年“一封信”情况
    3.4 公寓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工作
        3.4.1 宿舍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3.4.2 住宿学生信息反馈检查制度
        3.4.3 加强值班管理
    3.5 学生组织与宿舍文化建设
        3.5.1 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3.5.2 举办寝室文化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公寓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4.1.2 有些学生公寓公共区域保洁度低
        4.1.3 学生公寓的配套设施待完善
        4.1.4 学生管理不够全面深入
        4.1.5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
    4.2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公寓管理队伍建设尚需提高
        4.2.2 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2.3 学校的发展与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4.2.4 宿舍管理中没有联合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4.2.5 公寓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的优化对策
    5.1 智能优化公寓管理
        5.1.1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5.1.2 实行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5.2 在学生公寓进行垃圾分类
        5.2.1 工作目标
        5.2.2 实施步骤
        5.2.3 奖惩措施
        5.2.4 其他工作说明
    5.3 加强公寓文化建设
        5.3.1 建立学生活动室
        5.3.2 公寓内开展第二课堂
        5.3.3 公寓内开展读书会
    5.4 注重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5.4.1 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和聘用条件
        5.4.2 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
        5.4.3 完善工作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宿舍管理研究 ——以G县3所农村寄宿制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重视
        1.1.2 曾工作学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引发选题兴趣
        1.1.3 已有的学校管理经验和个人兴趣
    1.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1.2.1 权变管理理论
        1.2.2 激励理论
        1.2.3 寄宿制学校
        1.2.4 农村初中
        1.2.5 学生宿舍管理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情况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观察法
        1.5.4 问卷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G县3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宿舍管理概况
    2.1 G县教育简介
    2.2 调查研究的三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概况
        2.2.1 G县 A中学及其宿舍管理简介
        2.2.2 G县 B中学及其宿舍管理简介
        2.2.3 G县 C中学及其学生宿舍管理简介
第3章 G县3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宿舍管理效果不理想
    3.2 宿舍管理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3.3 教师和宿管员对宿舍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
    3.4 学校宿舍管理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4章 问题原因分析
    4.1 学校管理方面
        4.1.1 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待优化,管理缺少权变
        4.1.2 学校管理机制缺少激励性,管理监督执行力不足
        4.1.3 学生宿舍管理方式不科学
    4.2 学校硬件条件需完善、对学生的生活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4.3 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
    4.4 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第5章 解决对策
    5.1 学校层面
        5.1.1 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5.1.2 改变学生宿舍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
        5.1.3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效率
        5.1.4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教育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
    5.2 政府层面
        5.2.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的经费投入
        5.2.2 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管理督导、完善宿舍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5.2.3 完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宿舍管理人员的人事聘用与管理
        5.2.4 加强社会治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
    5.3 家庭层面
        5.3.1 家长需时常关注小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5.3.2 加强良好家风家教的打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与获奖情况
致谢

(9)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
        2.1.1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与特点
        2.1.2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2.1.3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2.1.4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干预
    2.2 冷暴力的研究
        2.2.1 什么是冷暴力?
        2.2.2 不同情境中冷暴力的表现及特点
        2.2.3 冷暴力的后果及影响
        2.2.4 冷暴力的原因
        2.2.5 冷暴力的干预
    2.3 研究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核心概念界定
    3.2 理论依据
        3.2.1 社会交换理论
        3.2.2 生态系统理论
    3.3 研究内容及思路图
    3.4 研究方法
        3.4.1 个案访谈法
        3.4.2 问卷调查法
4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表现及特点
    4.1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事件的发生过程
        4.1.1 寝室冷暴力事件开始的时间点
        4.1.2 寝室冷暴力事件的起因
        4.1.3 当事人对冷暴力的觉察
        4.1.4 当事人对寝室冷暴力的应对
    4.2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事件中的关系模式与行为表现
        4.2.1 “摔跤”模式寝室冷暴力现象中的关系模式及行为表现
        4.2.2 “斗地主”模式寝室冷暴力现象中的关系模式及行为表现
        4.2.3 “孤岛”模式寝室冷暴力现象中的关系模式及行为表现
    4.3 寝室冷暴力遭遇者的情绪体验及受到的影响
        4.3.1 寝室冷暴力遭遇者的情绪体验
        4.3.2 寝室冷暴力对当事人的影响
    4.4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原因分析
        4.4.1 寝室设置
        4.4.2 个性因素
        4.4.3 家庭背景
5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状况
    5.1 全样本中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基本状况
        5.1.1 全样本中寝室冷暴力体验水平的基本状况
        5.1.2 全样本中寝室冷暴力体验内容的基本状况
    5.2 遭遇寝室冷暴力的大学生的冷暴力体验状况
        5.2.1 遭遇寝室冷暴力的大学生的冷暴力体验水平
        5.2.2 遭遇寝室冷暴力的大学生的冷暴力体验内容
    5.3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人口学差异
        5.3.1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性别差异
        5.3.2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年级差异
        5.3.3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民族差异
        5.3.4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的来源地差异
        5.3.5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在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
    5.4 寝室冷暴力相关因素的分析
        5.4.1 个体因素与寝室冷暴力体验的关系
        5.4.2 寝室设置因素与寝室冷暴力体验的关系
6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寝室冷暴力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6.1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6.1.1 大学生应对寝室冷暴力的现状
        6.1.2 社会工作干预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优势
    6.2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依据
        6.2.1 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新视角
        6.2.2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寝室冷暴力原因分析
        6.2.3 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社会工作干预的总方案
    6.3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方法
        6.3.1 个人层面——以受害者为案主进行个案工作干预
        6.3.2 同辈群体层面——小组工作方法介入
        6.3.3 家庭层面——寻求家庭资源的支持
        6.3.4 学校层面——社区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寝室冷暴力体验问卷试调查问卷
附录3 寝室冷暴力体验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10)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和治理研究 ——基于H市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中职生
        1.3.2 欺凌
        1.3.3 校园欺凌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1.6.4 案例研究法
2.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案设计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工具
    2.2 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
        2.2.1 校园欺凌的总体状况
        2.2.2 校园欺凌的行为类型
        2.2.3 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
    2.3 中职生校园欺凌存在的问题
        2.3.1 中职生校园欺凌普遍存在
        2.3.2 各方对校园欺凌存在认识偏差
        2.3.3 各方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
        2.3.4 学校管理不到位
3.中职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
    3.1 个人因素
        3.1.1 道德认知偏差
        3.1.2 情感体验缺失
        3.1.3 行为习惯不良
    3.2 家庭因素
        3.2.1 家庭交流缺乏
        3.2.2 教育方式不当
    3.3 学校因素
        3.3.1 学校管理因素
        3.3.2 教师因素
        3.3.3 学校氛围因素
    3.4 社会因素
        3.4.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3.4.2 文化暴力的影响
4.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
    4.1 提升学生素养
        4.1.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1.2 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4.1.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1.4 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4.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4.2.1 构建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
        4.2.2 形成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4.2.3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4.2.4 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4.3 形成家校合力
        4.3.1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
        4.3.2 明确家长的责任
        4.3.3 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
    4.4 寻求社会的支持
        4.4.1 开展法制讲座
        4.4.2 建立多级联动机制
5.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四、校园寝室上网一二三(论文参考文献)

  • [1]边城雨[J]. 钟正林. 青年作家, 2021(10)
  • [2]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D]. 亓官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提升高职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湖南省X学院为例[D]. 袁维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基于农村异质性的实证分析[D]. 杨美琪.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5]成都市休闲农业游客体验价值与行为倾向实证研究[D]. 张翼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三级数字鸿沟 ——互联网教育影响的群体差异[D]. 龚伯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7]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优化研究[D]. 张星星. 燕山大学, 2019(06)
  • [8]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宿舍管理研究 ——以G县3所农村寄宿制初中为例[D]. 覃信飞.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9]大学生寝室冷暴力体验研究[D]. 李秀英.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10]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和治理研究 ——基于H市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D]. 陆慧. 宁波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校园宿舍上网12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