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的饲养和管理

雏鸭的饲养和管理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论文文献综述)

符臻鸣,王恒毅,杨生明,杨海明[1](2019)在《“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的技术简述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黄翼竹[2](2017)在《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文中提出2001年我国进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此次改革适度地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值,空出10%-12%的课时量给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列的层次布局。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提升,也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前言、文献研究、环境分析、开发过程及结果。本研究以临武鸭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中学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践。主要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秉承《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编制校本课程的大纲、设置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实验、调查、实地参观等教学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在生活中运用临武鸭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和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能力,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促进中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提供基础和方向。最后以学生、教师的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实施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能够给该校的生物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该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临武鸭养殖知识、实践能力及学习生物兴趣的提高,为当地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刘健,王鑫磊,冯广鹏,赵振东[3](2016)在《骡鸭制种模式与养殖管理技术》文中提出通过对骡鸭制种模式、养殖管理技术要求与疫病防控技术要求论述,以期为骡鸭的生产和养殖提供帮助。

朱雪松[4](2015)在《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文中指出2015年11月710号第六届兽医大会在福州举行,执业兽医技术讲座也如约而至,本次讲座分为猪病技术诊疗专场、禽病技术诊疗专场、牛羊病技术诊疗专场、水生动物技术诊疗专场、宠物技术诊疗专场以及政策法规专场、马兽医专场、动物福利论坛和新增的兽医实验室检测九个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疫病研究、疫病防控、政策法规、动物福利等多方面进行了报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本刊记者整理了部分精彩报告以飨读者,本期首先带来禽病诊疗技术专场的部分精彩报告。

庄国宏[5](2008)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常见鸭病发生与死亡》文中研究表明8月1日~3日,由泰山禽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主办,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山东诸城信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六和集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鸭病高级培训班"在风景秀丽的泰山脚下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知名企业、学者、专家、技术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五位行业顶尖专家做了精彩的技术讲座,本刊对专家讲座内容在近期进行了刊登,敬请关注。

张丽[6](2008)在《河北省鸭肝炎病毒BD-Ⅰ株的分离鉴定及弱毒株培育》文中指出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本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河北省保定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个病毒分离株,命名为BD-Ⅰ株。该分离株经病理学检查、理化特性实验、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该法能从DHV-Ⅰ中扩增到506bp的条带。经敏感性、特异性检测,证实为DHV-Ⅰ的特异性条带,而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鸭瘟病毒(DPV)、番鸭细小病毒(MPV)、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鹅细小病毒(GPV)均为阴性。最低检测浓度到128倍稀释的鸭肝毒(相当于500ELD50)。RT-PCR对河北保定地区的发病鸭群的13份鸭病毒性肝炎病料进行检测,其检出率为76.92%(10/13)。因此,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诊断。作者对实验室分离的鸭肝炎病毒经过鸡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鸡胚尿囊液毒不同含毒量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4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D-Ⅰ-40株在500ELD50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4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D-Ⅰ株经过鸡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杨余山[7](2005)在《浆膜炎对肉鸭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综合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宜良县近几年来发生的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对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发现其流行特征主要表现为:7日龄以上鸭群均可发病,尤以15-20日龄左右最为常见,死亡率约为10-7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剖检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全身性败血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病原菌从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及血液中容易分离,特别是脑组织极易分离。本研究对分离到的38个菌株进行了详细的生理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甘露醇,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过氧化氢酶阳性,能液化明胶。药物敏感试验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RA)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左旋氧氟沙星、硫酸安普霉素等药物敏感,对链霉素、柱晶白霉素等不敏感。经玻片凝结试验确定其血清型为Ⅰ型。应用疫苗、中草药、西药对传染性浆膜炎进行防治,选取350只随机分设6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进行动物临床试验,配合雏鸭自然发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其中1组(鸭浆宁Ⅰ号)、2组(鸭浆宁Ⅱ号)、3组(鸭浆宁Ⅰ号+疫苗)、4组(鸭浆宁Ⅱ号+疫苗)、5组(疫苗)、6组(西药+疫苗)、7组(空白对照组),进行2次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3、4、5、6组死亡率分别为8%、6%、8%、4%、10%、13%、22%,1、2、3、4组与7组差异极显着(P<0.01),4组与1、2、3、5差异不显着,4组与6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试验4组在防治传染性浆膜炎效果最佳。同时,对传染性浆膜炎自然发病雏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治愈率达70%以上。不同试验组对肉鸭生产及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采用“中草药+疫苗”对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预防,从养鸭前的准备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RA综合防治,效果明显,有实用推广价值。

中央农广校开发处[8](2002)在《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连载)》文中认为 三、育雏 (一) 开水 刚孵出的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要先开水后开食。开水时可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以浸没鸭的爪子为宜,让雏鸭在浅水中站立10分钟左右,雏鸭受冷水刺激,变得活跃起来,一面饮水,一面活动,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排出。如在水面上放少量浮萍,效果更佳,如外界气温不超过14℃,要加点热水。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深秋开水时可往

中央农广校开发处[9](2002)在《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文中研究说明 4周龄以内的小鸭称为雏鸭。培育良好的健壮雏鸭,对日后青年鸭的成活率及成鸭的生产力和利用价值均有很大的好处。为此,必须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要求。 一、雏鸭的生理特点 1、调节体温的能力差 因为雏鸭绒毛稀短,不能抵御低温环境,所以雏鸭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差,应创造合适的环境温度。

黄平光[10](1989)在《农村实用养禽技术讲座 第三讲 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文中提出 基本要求本文所说的肉用种鸭,包括北京鸭、Z1系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狄高鸭等。这些鸭的体型硕大,不善游走觅食,不宜放牧饲养,必需圈在一定范围内集中饲养。鸭舍要宽敞、通风和干燥,切忌低矮、拥挤和潮湿,每平方米面积所养种鸭2—2.5只。饮水器侧边要有水沟排水,因鸭饮水时会溅出不少的水,极易弄湿地面。鸭舍的一侧要有清洁的水面,作种鸭配种的场所。水质必需清洁,以免配种时沾污生殖器,引起受伤(虫咬)或发炎。水面窄

二、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论文提纲范文)

(1)“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的技术简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田整备与水稻栽种
    1.1 稻田的选择和整备
    1.2 水稻的选择和种植
    1.3 防逃网的建设
    1.4 鸭舍的搭建
2 鸭的饲养管理
    2.1 役用鸭种的选择
    2.2 雏鸭的驯水与下田
    2.3 饲料的投喂
    2.4 病虫害的防疫与控制
    2.5 日常管理
    2.6 鸭子的出田
3 总结

(2)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顺应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校本课程与STSE教育理论概述
    第一节 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一、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三、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节 STSE教育概述
        一、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
        二、环境(Environment)教育
第三章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分析
        二、临武鸭的生物学特征
        三、临武鸭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一、学校环境分析
        二、学生需求分析
第四章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第一节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性质
        二、“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目标
        三、授课计划的编制
    第二节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二、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内容
    第三节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说明
        二、教学实施安排
        三、开发实施教学案例
    第四节 以课“临武鸭”为例的生物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
        一、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课程自身的评价
第五章 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节 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产生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二、对教师的影响
    第二节 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的开发积极性和能力有待加强
        二、生物学校本课程内容需丰富化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学生需求问卷调查表
    附录 2: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附录 3: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内容(部分展示)
致谢
作者简介

(3)骡鸭制种模式与养殖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骡鸭制种模式
    1.1 杂交方式
2 骡鸭的饲养方式
3 养殖管理技术要求
    3.1 育雏期的管理要求
4 疫病预防要求

(4)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论文提纲范文)

毕英佐:家禽疫病的防控重点是重大疫病
张国中:禽流感的防控要根据流行株及时更换疫苗
马兴树:鸡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重点是求本防治
    1.流感。
    2.新城疫。
    3.传染性支气管炎。
    4.传染性喉气管炎。
    5.粘膜型鸡痘。
    6.大肠杆菌病。
    7.传染性鼻炎。
    8.慢性呼吸道病。
    9.霍乱。
    10.鼻气管鸟杆菌病。
    11.鸡曲霉菌病。
    12.比翼线虫病。
    13.维生素A缺乏。
黄瑜:鸭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

(6)河北省鸭肝炎病毒BD-Ⅰ株的分离鉴定及弱毒株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DHV的病原与分布
    1.2 DHV的病原学特征和理化特征
        1.2.1 DHV-I型
        1.2.2 DHV-II型
        1.2.3 DHV-III型
    1.3 DH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4 DHV的流行病学
    1.5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5.1 临床症状
        1.5.2 病理变化
    1.6 DHV的发病机理
    1.7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7.1 病毒分离和初步鉴定
        1.7.2 电镜检测
        1.7.3 中和试验(VN)
        1.7.4 琼脂扩散试验
        1.7.5 凝集试验
        1.7.6 荧光抗体技术
        1.7.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7.8 胶体金技术
        1.7.9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7.10 其他检测方法
    1.8 鸭病毒性肝炎免疫防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1.9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1.9.1 病毒提纯方法的优化
        1.9.2 适于基层应用的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1.9.3 分子生物学研究
        1.9.4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1.9.5 疫苗研制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毒株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中所需的主要试剂
        2.3.1 分离鉴定所需主要试剂
        2.3.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所需主要试剂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2.5 主要仪器
    2.6 鸭肝炎病毒BD-I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2.6.1 病毒分离及增殖
        2.6.2 兔抗DHV标准阳性血清及分离株高免血清制备
        2.6.3 细菌分离
        2.6.4 病毒毒价(ELD_(50))测定
        2.6.5 理化特性鉴定
        2.6.6 动物回归试验
        2.6.7 组织病理学检查
        2.6.8 交叉中和试验
        2.6.9 琼脂扩散试验
        2.6.10 病毒血凝胜测定
        2.6.11 病毒的形态观察
    2.7 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7.1 病毒的RNA提取
        2.7.2 引物设计
        2.7.3 RT反应
        2.7.4 PCR反应
        2.7.5 电泳鉴定
        2.7.6 特异性检测
        2.7.7 RT-PCR敏感性测定
        2.7.8 临床检测
    2.8 BD-I株致弱毒株培育
        2.8.1 BD-I株致弱毒株毒力测定
        2.8.2 免疫原性测定
        2.8.3 免疫后抗体消长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肝炎病毒BD-I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3.1.1 病毒分离
        3.1.2 细菌分离
        3.1.3 病毒毒价(ELD_(50))测定
        3.1.4 理化特性鉴定
        3.1.5 动物回归试验
        3.1.6 病理组织学检查
        3.1.7 中和试验
        3.1.8 琼脂扩散试验
        3.1.9 血凝性测定
        3.1.10 病毒的形态观察
    3.2 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RF-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2.2 对各种临床样品的检测
    3.3 弱毒株培育
        3.3.1 BD-I株致弱毒株毒力测定
        3.3.2 免疫原性测定
        3.3.3 免疫后抗体消长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发表论文

(7)浆膜炎对肉鸭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原
        2. 血清型与分类地位
        3. RA的特异性
        4. RA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
        5. RA的理化特性
        6. 发病机理
        7. 流行病学
        8. 症状
        9. 病理变化
        10. 免疫力
        11. 诊断
        12. 控制
        13. 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和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论文参考文献)

  • [1]“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的技术简述与应用[J]. 符臻鸣,王恒毅,杨生明,杨海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9(01)
  • [2]以“临武鸭”为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 黄翼竹. 黄冈师范学院, 2017(01)
  • [3]骡鸭制种模式与养殖管理技术[J]. 刘健,王鑫磊,冯广鹏,赵振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2)
  • [4]禽病诊疗技术讲座专家观点集锦[J]. 朱雪松. 兽医导刊, 2015(23)
  • [5]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常见鸭病发生与死亡[J]. 庄国宏. 北方牧业, 2008(15)
  • [6]河北省鸭肝炎病毒BD-Ⅰ株的分离鉴定及弱毒株培育[D]. 张丽.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7]浆膜炎对肉鸭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综合防治研究[D]. 杨余山.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9)
  • [8]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连载)[J]. 中央农广校开发处. 农民科技培训, 2002(02)
  • [9]雏鸭的饲养管理讲座[J]. 中央农广校开发处. 农民科技培训, 2002(01)
  • [10]农村实用养禽技术讲座 第三讲 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J]. 黄平光. 广西畜牧兽医, 1989(04)

标签:;  

雏鸭的饲养和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