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的特点论文

中国地震的特点论文

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1. 答:我国地处亚欧板块边缘,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运动相对活跃,因此地震发生频繁。
问:中国地震的特点有
  1. 答:(1)分布范围广。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国内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范围很广,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基本烈度大于7度的面积达31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2)活动频度高。我国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共1000多次,本世纪大于6级的破坏性地震就达500多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是92次,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左右。(3)强度大。全球地震释放能量以大震为主,我国累计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三,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伤无数,居世界第一;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万人,伤16万人,居世界第二;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多人,居世界第三。(4)震源浅。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我国发生的地震震源多在10---25千米之间,因而烈度高,破坏重,伤亡大。
  2. 答:
    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
    2.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
    3.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4.防御难度比较大。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地震灾害的预防比起其他一些灾害要困难一些。
    5.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等,还有滑坡、瘟疫等等,这些都属于次生灾害。
    6.持续时间比较长。
    7.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
    8.地震灾害的损害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的意识密切相关
  3. 答:纵观世界地震的主要震区,就会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引发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最突出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震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还严重影响铁路、公路、水运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
    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是:
    活动断裂的分布,与断裂活动是发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深大活动断裂,是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深大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比较频繁。
    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
    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震作用引发的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破裂、砂土液化和地面变形等,其次为地震塌陷、堰塞湖溃决等。
    我国的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强震频发、山地高峻、岩体破碎的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地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最为频发的地区。
    在大型—巨型滑坡中,50%以上是古地震或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它们在降水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再次出现复活。
  4. 答:01. 我国地震地质灾害
    总体特征
    活动断裂的分布与断裂活动是发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深大活动断裂是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深大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比较频繁。
    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
    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震作用引发的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破裂、砂土液化和地面变形等,其次为地震塌陷、堰塞湖溃决等。
    我国的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强震频发、山地高峻、岩体破碎的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地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最为频发的地区。
    青藏高原周缘大型滑坡分布
    据统计,在青藏高原周缘已发现的众多滑坡中,体积≥100×104m³的超过5000处,体积≥500×104m³的达1600余处,体积≥1000×104m³的近900处。
    在这些大型—巨型滑坡中,50%以上是古地震或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它们在降水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再次出现复活。
    典型古地震滑坡复活特征
    台湾岛和新疆的天山周边也是地震地质灾害高发区。
    华北地区虽然强震频度略低,但由于河流阶地或冲积平原分布广,存在有利于地震液化和软土震陷灾害的地质条件,总体上也属于灾害频发地区。
    福建东南沿海、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震级大小和频度偏低,但存在一些有利震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如海岸山地、滨海软土等)和降雨量大的特点,地震地质灾害也比较发育。
问:中国地震的特点有?
  1. 答:中国地震的特点有多,大,广,浅的四大特点。一是频次多。我国平均每年要发生20次5级地震,3点8次6级地震,0点6次7级地震。二是强度大。我国地震发生的震级大,伤亡重,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8级地震8次,7级地震63次,6级地震388次。
    三是分布广。我国百分之58的国土面积都处在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地震高风险区,其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其中19个省均发生过7级以上大震,约占全国省百分之60。四是震源浅。震源越浅就意味着地震的破坏力越强。百分之94以上的地震都是震源深度小于40公里的浅源地震。
    地震成因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2. 答:所有的断裂带,都与沉积区域相连,有断裂带的地方一定存在沉积区域,断裂带上是地震后造成的,这就是说,地震与沉积区域极其密切,另外,所有的能量物质都出自于沉积区域。石油,煤炭,天然气,铀矿等等,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陆地地震的能量,全部来自于沉积区域。不难发现,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地震。地发生在沉积区域的边缘,中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的周边,地震不断,所有陆地的地震无一不与沉积区域有关。
    地球内部存在着很多的能量物质,这些能量物质被人们用作热能、动力的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可燃冰,铀等,人们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进行人为的释放这些物质的能量,制造了机车,发电,发热,以及炸药,炮弹等等,都是根据物质的属性,让物质转变成能量。说到这里,难道这些物质的能量必须需要人为么?不是,只要人们能做到,大自然早就做好了,大自然是神奇的,人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做到让能量物质释放能量,那么,大自然也一样可以做到,那么,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就可以自然的释放能量,地球内部存在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可燃冰,铀等能量物质,他们会按照大自然自身的释放过程释放能量,这个能量的自发式释放能量的现象怎没有了?这难道不是地震,火山,海啸等等的现象?
    大自然是神奇的,人们能做到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物质开采出来,然后对其进行能量释放,制造成热,电,动力,同样,大自然自身也可以完成这个能量的释放,也可以有地热,雷电,动力,这就需要思考了,大自然自身所做的这些,雷电看到了,地热发现了,但可是,大自然自发释放的“动力”,怎就没有了呢?
    假如说,地震是板块运动挤压能量形成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注意看,地球内部能量矿物质自发释放的巨大动能去哪里了?巨大动能在地球表面产生的现象去哪了?
    肆无忌惮的宣传板块学说、板块挤压造成地震,被实锤,全部是骗子。
中国地震的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