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一、护骨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顾建忠[1](2021)在《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少数民族瑶族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分布,了解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瑶族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确定山茶籽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1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选取广西地区,瑶族妇女,612例,取5ml血液样本,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的提取,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血液样本的碱性磷酸酶,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跟骨骨密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激素。方法2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将5月龄,96只雌性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山茶籽提取物组(Ts),苯甲酸雌二醇组(E2)。分别在第4、8、12、16周各取六只,麻醉后,对大鼠股骨取材,进行HE染色,测量骨钙,骨磷,骨密度以及相应的雌激素。结果:(1)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0岁之后P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密度降低,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升高,雌二醇和孕酮降低(P<0.05);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5岁之后Xx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降低,骨密度提高,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降低,雌二醇和孕酮升高(P<0.05)。(2)去卵巢组的镜下骨组织疏松,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低于其他3组(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去卵巢组与其他三组比较,血清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明显升高,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绝经后妇女含P基因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提前预防;含Xx基因的妇女骨密度高,不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山茶籽提取物可以提高骨密度以及雌二醇,山茶籽提取物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黄长安,喻景弈[2](2020)在《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骨标志物硬化蛋白、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护骨素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病人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骨标志物硬化蛋白(SOST)、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护骨素的变化及与骨密度的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PMOP病人(PMOP组)、同期健康妇女9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CEACAM1、SOST、P1NP及护骨素水平,及与骨密度值的关系。结果 PMOP组病人的血清SOST(0.55±0.18)、P1NP[(48.62±6.74)ng/mL]及护骨素水平[(118.62±12.35)ng/mL]显着的高于对照组[(0.20±0.15),(37.30±5.26)ng/mL,(93.34±6.72)ng/mL](t=14.171,12.561,17.058,均P<0.001);CEACAM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5.73±1.62)pg/mL比(9.60±2.50)pg/mL,t=-12.324,P<0.001]。PMOP组病人的股骨颈骨密度[(0.76±0.13)g/cm2]、腰椎骨密度[(0.83±0.14)g/cm2]、股骨颈T值(-2.51±0.50)、股骨颈T值(-3.36±0.84)显着的低于对照组的[(0.90±0.15)g/cm2,(0.96±0.18)g/cm2,(-1.96±0.30),(-2.26±0.38)](t=-6.691,-5.408,8.948,11.319,均P<0.001);PMOP组病人的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SOST、P1NP及护骨素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血清CEACAM1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638,-0.670,-0.618,0.699,均P<0.001)。PMOP组病人的腰椎骨密度与血清SOST、P1NP及护骨素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血清CEACAM1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594,-0.718,-0.630,0.682,均P<0.001)。结论 PMOP病人血清CEACAM1、SOST、P1NP及护骨素的水平变化与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EACAM1呈正相关,SOST、P1NP及护骨素均呈负相关。

张忠岩,李玉波,祁同宁,常韬[3](2020)在《3D打印聚乳酸树脂肱骨结合生物活性涂层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及抗菌能力》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韧性和生物相容性,但生物惰性限制了聚乳酸树脂种植体植入体内后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因此,提高聚乳酸树脂的生物活性、改善骨结合性能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材料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聚乳酸树脂及其结合不同生物活性涂层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分析其抗菌能力。方法:3D打印聚乳酸仿生肱骨试件,并在其表面分别制备壳聚糖-α-β-GP温敏水凝胶涂层与壳聚糖纳米颗粒涂层。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3D打印聚乳酸仿生肱骨(空白组)、含壳聚糖-α-β-GP温敏水凝胶涂层3D打印聚乳酸仿生肱骨(水凝胶组)与含壳聚糖纳米颗粒涂层3D打印聚乳酸仿生肱骨(纳米颗粒组)表面,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情况,检测细胞黏附斑、护骨素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及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分泌量。将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分别接种于3种试件表面,观察试件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接种8 h,纳米颗粒组细胞黏附数量多于水凝胶组、空白组(P <0.05),水凝胶组多于空白组(P <0.05);②纳米颗粒组、水凝胶组培养2,4,6,8 d的细胞增殖活力高于空白组(P <0.05);③培养6 d后,纳米颗粒组、水凝胶组的细胞黏附斑及护骨素基因与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 <0.05),纳米颗粒组高于水凝胶组(P <0.05);④培养8 d后,纳米颗粒组、水凝胶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白细胞介素6分泌量高于空白组(P <0.05),纳米颗粒组高于水凝胶组(P <0.05);纳米颗粒组p-p65蛋白水平高于水凝胶组(P <0.05),水凝胶组高于空白组(P <0.05);⑤纳米颗粒组对抗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的能力强于水凝胶组、空白组(P <0.05),水凝胶组强于空白组(P<0.05);⑦结果表明,3D打印聚乳酸肱骨结合-α-β-GP温敏水凝胶和壳聚糖纳米颗粒生物活性涂层均可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与抗菌因子的分泌,提高抗菌能力,该作用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吴一鸣,杨震,秦利[4](2018)在《血清鸢尾素和护骨素表达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国内外关于鸢尾素及护骨素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GDM患者血清鸢尾素、护骨素的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探讨GDM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定期产检的孕妇140例。根据妊娠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GDM孕妇70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NGT)孕妇70例(正常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度、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初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60/ΔG60)、血清鸢尾素、护骨素等指标;对血清鸢尾素及护骨素与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GDM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清鸢尾素水平[(417.26±113.95)ng/m L]明显低于正常组[(530.62±150.76)ng/m L],护骨素水平[(2224.76±881.47)pg/m L]明显高于正常组[(1148.15±700.13)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HOMA-IR、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敏感度、ΔI60/ΔG60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空腹血清鸢尾素与HOMA-IR、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呈负相关(r=-0.179、-0.258,P<0.05),与胰岛素敏感度呈正相关(r=0.212,P<0.05);护骨素与HOMA-IR呈正相关(r=0.219,P<0.05),与胰岛素敏感度、ΔI60/ΔG60呈负相关(r=-0.290、-0.1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鸢尾素(OR=0.994,95%CI:0.9900.998)、护骨素(OR=5.802,95%CI:2.83511.873)是GD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鸢尾素、护骨素与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妊娠孕妇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护骨素水平升高会增加GDM的风险。

罗娟,熊丰[5](2018)在《儿童青少年骨量累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胎儿和新生儿出生后骨的发育被认为是骨矿物质累积(即骨量累积),主要由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的进行骨形成、骨吸收来完成。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累积、骨骼发育以及成年早期峰值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在青春期达到峰值骨量的95%[1]。成年早期达到的骨量峰值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关键因素。Clark E M等[2]在对6 213例平均年龄9.9岁的儿童长达24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骨含量每下降1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将增加89%。因此,了解影响骨量累积的因素至关重要。骨量累积整个过程与遗传、激素、维生素、

李永頔,唐正龙[6](2016)在《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护骨素蛋白含量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护骨素蛋白含量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新生清洁级健康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颅骨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使用含不同浓度甲状旁腺激素的培养液进行连续培养,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对不同时间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及护骨素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所有组别的成骨细胞吸光度值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同一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医院(P<0.05)。培养液中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为10-8mol/L条件下,各时点的吸光度最高。观察各组成骨细胞中护骨素的表达情况,可见,其与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无显着相关性,但空白对照组中护骨素与actin信号比显着高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护骨素蛋白分泌水平下调。

董重阳[7](2019)在《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证实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阐明其调控FoxO/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的机理;明确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相关调控机制及效应靶点。为蒙医药基于“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经典理论、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丰富蒙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内涵。方法:分组:6月龄SD系SPF级健康雌性未孕大鼠84只(体重25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蒙药蓝刺头高剂量组(Echinops-H)、中剂量组(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L),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造模: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去势)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1],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骨密度检测、子宫病理学检查验证造模成功。给药:术后90d,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按照方案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标本采集:末次灌胃后,腹主动脉穿刺采血离心血清;处死剔除双侧完整股骨、胫骨,右侧股骨、胫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左侧股骨、胫骨-196℃液氮贮存罐保存。指标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标骨钙素、护骨素等骨代谢相关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等氧化应激指标。采用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蛋白、破骨细胞抑制因子护骨素的基因表达。左侧股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p-p66(S36)、p66、β-catenin、Wnt2、FoxO3a蛋白表达。右侧股骨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离体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1.大鼠骨密度、骨形态学计量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股骨近端BMD和股骨总BMD均明显降低(P<0.05);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表达上,OVX组骨微结构骨小梁立体网状结构异常,骨体积分数(BV/TV)、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体积(TBV,trabecular volume)、骨小梁宽度(Tb.W,trabecular wid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Tb.Sp)增大(P<0.05)。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假手术组的BMD及骨微结构、骨形态计量学明显改善。2.大鼠骨组织学计量测定结果(HE染色):骨组织学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显着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低剂量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药蓝刺头中剂量组、淫羊蕾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其对抗骨质破坏效果显着。3.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较,模型组(OVX)大鼠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Echinops-H)、中(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H)、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Sham组的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血清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各剂量组、中药西药对照组、假手术组抗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大鼠β-catenin、Wn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FoxO3a表达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catenin、Wnt2 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FoxO3a蛋白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6.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组大鼠Runx2、OPG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OVX 组 PPAR-γ明显升高(P<0.05)。与 OVX 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Runx2、OPG 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PAR-γ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蒙药蓝刺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显着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蒙药蓝刺头能够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蒙药蓝刺头可以交叉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中FoxO的转录,上调Wnt的表达,促进模型大鼠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蒙药蓝刺头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高转换相关指标,抑制骨吸收。本研究表明:蒙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补暖补精-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促进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的机制实现;蒙医药“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实现。本研究丰富了蒙医“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理论的科学内涵,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了此理论与治法的效应途径。

司志华[8](2016)在《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我们国家人口结构显着变化,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等各种因素,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未来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将持续升高。近些年,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溶栓和介入技术等先进治疗技术开展,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在逐渐下降,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据统计,致残率高达70%-80%[1],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治疗能够存活下来,但是遗留脑梗死后遗症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智力低下、植物状态、偏身麻木、视野缺损、失语、失读、精神症状、肢体瘫痪、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其中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的比例很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问题。对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病人,梗死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2,3],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这在偏瘫侧肢体更易观察到。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在行走时摔倒的机率较高,并发骨折的几率也相应升高,这将加大偏瘫肢体后续康复治疗的难度,同时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进一步下降。对于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出现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据大多数专家认为[4],是由全身和局部因素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全身因素主要是指脑梗死患者由于钙、磷代谢障碍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护骨素分泌减少等作用均可促进骨吸收、骨矿物质减少,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制动是引起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局部影响因素,脑梗死患者因长期卧床和运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3,4]。唐学阳等[5]认为脑梗死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患者肢体瘫痪,逐渐长期卧床不起、全身活动减少;其次瘫痪肢体制动,瘫痪肢体活动减少;最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降低,进而导致肢体骨骼失重。研究[6]发现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成人,坚持卧床1周不起,通过实验检测,可以观察到两种现象,即是骨形成减少和骨骼吸收增加,前者主要是由成骨细胞介导,后者由破骨细胞介导。上述研究表明,脑梗死后肢体骨质疏松的最重要原因是制动,由于肢体瘫痪,可能卧床时间较长,全身活动减少,或者瘫痪肢体的局部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肢活动明显减少,而运动活动的减少使骨骼组织失去了机械应力的刺激,当骨骼受到的机械应力刺激减少时可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进而导致骨骼组织容易被吸收,机体内骨量明显减少,最终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这种由肢体偏瘫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也称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7,8]。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预防和发现瘫痪肢体骨质疏松,同时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对于防止各种并发症,尤其是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是反应骨质疏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目前骨密度的测定,人们普遍采用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又称为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为是确诊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方法[2]。骨密度值还可以用来判断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小及作为评价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指标。对临床医师来说,它是一种常规的OP的检查方法,也是OP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参考的指标之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根据在骨骼组织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反应骨骼吸收的骨吸收生化标志物和反应骨骼形成的骨形成生化标志物两种。新骨的形成和旧骨的吸收、破坏,在人体骨骼系统中,是连续不断进行着的动态过程,骨骼组织不断适应变化的应力和牵拉力的过程,也是骨骼持续被改造的过程,而后者又造成了骨骼组织的周期性重建,骨骼组织的这种周期性重建对于修复缺损的骨骼组织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内骨吸收、骨形成的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逐渐发展为骨质疏松症,此时,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变化引起骨骼重建失平衡,可伴随产生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因此,对于OP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来说,检测这些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最新研究显示,尽管破骨细胞受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调节,但它们最终作用的效应因子却是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经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它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是这个家族中发现较晚的成员之一,OPG又被称为骨保护蛋白,1997年,在对大鼠小肠cDNA分析测序时Simonet [9]等首次发现OPG,它是含有40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由于其能提高松质骨的骨量,被人们命名为OPG。其后,其他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细胞系中,发现了滤泡树突状细胞受体-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样分子-1(TNFR-1),它们与1998年Yasuda[10]等人发现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经最终的氨基酸分析和基因测序,证实它们属于同一种蛋白质分子,由相同基因的编码。为方便人们研究,在2000年,美国骨矿研究协会(ASBMR)将这类分子统一命名为OPG[11]。OPG mRNA在人体组织和细胞系表达广泛,尤其是在骨骼、甲状腺、颅脑、胃肠道组织、肺脏、心脏、肾脏、肝脏等部位表达最高[12],其在人类的乳腺上皮细胞系和泌乳细胞系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13],多种细胞因子和钙调节激素参与了OPG表达的调节[14,15,16]。OPG与RANK(又称为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和RANKL(又称为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骨骼组织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活性,加速或延缓上述细胞的活化、分化过程,他们的生化作用主要是维持骨骼的吸收和形成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17,18]。发现OPG后,研究人员很快证实其生物学活性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导致其破骨活性降低,小梁骨含量增加,改善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19]。研究还发现,敲除护骨素基因后的鼠(OPG(-/-)),它的皮质骨和小梁骨骨量明显减少,最后出现OP[20];而OPG基因表达阳性的鼠(OPG(+/+)),骨组织表现为皮质骨和小梁骨骨量明显增加,骨骼变得硬化[7]。上述实验证明了OPG发挥生物学活性,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破骨细胞来实现的,显而易见,这种生物学作用对于骨密度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OPG与各种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老年性、药物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它的缺乏是导致上述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剂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等药物,高压氧治疗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但上述方法治疗效果有限,且有不同程度副作用,物理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近些年发展较快,也逐渐趋于成熟的一种方法。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给予积极的物理康复治疗,通过被动肢体活动对骨骼的影响及各种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对骨骼代谢生化标志物的调整,改善偏瘫肢体骨质疏松症[19,20,21]。神经肌肉促进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 NFT)是针对神经系统运动功能障碍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它由许多具体的康复技术组成,例如促进抑制和促进易化技术等。NFT的理论基础是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及神经发育学,采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及其它治疗手段,刺激运动和感觉神经,兴奋运动神经元,进而收缩软弱无力的骨骼肌,减轻肌肉痉挛程度(由于脊髓反射亢进所导致的肌痉挛),使肌肉活动变得可控制及具有协调性,进而达到运动神经功能重组的作用。本实验将对脑梗死大鼠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作为研究重点,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偏瘫上肢骨质疏松、护骨素水平的作用,并探讨通过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梗死后偏瘫肢体骨质疏松的可行性,为临床上骨质疏松的治疗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只老年雌性大鼠(Wistar),作为假手术组,其余老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并将神经功能评分为1-3分的30只大鼠(Wistar)作为脑梗死模型组,随机再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FT治疗组。在造模半月、1月、2月、3月时,对每组大鼠进行走平衡木(beam walking test,BWT)实验观察大鼠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测定偏瘫上肢近端骨密度(BMD)观察骨质疏松情况,同时观察了护骨素(osteoproteger in,OPG)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半月起两治疗组大鼠瘫痪肢体的B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1月起常规治疗+NFT组BWT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造模第2月起,两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第3月时,常规治疗+NFT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造模半月起,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大鼠血清OPG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造模第2月时,两治疗组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第3月时,常规治疗+NFT组血清OPG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1.神经肌肉促进术能够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瘫痪上肢的骨密度水平,预防骨质疏松;2.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的护骨素水平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常规治疗可使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大鼠血清护骨素持续升高,加用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后升高趋势更明显;3.神经肌肉促进术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大鼠瘫痪上肢的骨密度,可能与血清OPG的表达上调有关。

寇月姣,张国胜[9](2014)在《血清护骨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护骨素(OPG)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不同亚组间血清护骨素水平与血清脑钠肽水平比较。结果不同心力衰竭亚组间血清护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力衰竭亚组间血清护骨素水平与血清脑钠肽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5)。结论血清护骨素水平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心力衰竭越严重,血清护骨素水平越高,血清护骨素对慢性心力衰竭风险及预后有预测意义。

梁晓东,褚以德[10](2014)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护骨素、胎球蛋白A与心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仍然很高,其发生与过多的骨钙化在血管调节中的变化相关,护骨素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具有抗破骨细胞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血管钙化调节因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高水平的护骨素与血管钙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胎球蛋白A是磷酸钙的一种有效的系统性抑制剂,可防止钙磷沉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其水平和普遍性与严重的血管钙化相关。护骨素及胎球蛋白A可作为标记物,在长期血液透析

二、护骨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骨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分析
        2.2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2.3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结果
        2.4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2.5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2.6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超声骨密度的结果
        2.7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症模型
        3.2 骨质疏松症与雄激素的关系
        3.3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的关系
        3.4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受体-α的关系
    4 小结
第二部分 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鼠骨组织形态结构
        2.2 大鼠骨钙、骨磷检测结果
        2.3 大鼠骨密度检测结果
        2.4 大鼠血清护骨素检测结果
        2.5 大鼠血清雌激素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植物性雌激素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3.2 植物性雌激素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3.3 骨质疏松症的判定
    4 小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植物性雌激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骨标志物硬化蛋白、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护骨素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EACAM1、P1NP及护骨素检测方法
    1.3 SOST mRNA检测方法
    1.4 骨密度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EACAM1、SOST、P1NP及护骨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股骨颈、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
    2.3 POMP组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与血清
3 讨论

(3)3D打印聚乳酸树脂肱骨结合生物活性涂层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及抗菌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章特点—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方法
        1.4.1 3D打印聚乳酸肱骨试件的制备
        1.4.2 壳聚糖-α-β-GP温敏水凝胶的制备
        1.4.3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
        1.4.4 复合涂层3D打印仿生肱骨试件的制备
        1.4.5 3D打印仿生肱骨试件的表征
        1.4.6 成骨细胞的培养
        1.4.7 成骨细胞的分化
        1.4.8 抗菌能力检测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各组试件表征结果
    2.2 各组细胞黏附计数结果
    2.3 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结果
    2.4 各组护骨素和细胞黏附斑蛋白表达水平
    2.5 抗菌因子分泌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
    2.6 各组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
    2.7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检测结果
    2.8 抗肠沙门氏菌能力检测结果
3 讨论Discussion

(4)血清鸢尾素和护骨素表达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1.2.2 生化指标的采集测定
        1.2.3 血清鸢尾素、护骨素的测定
        1.2.4 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功能的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及空腹血清鸢尾素及护骨素的比较
    2.2 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2.3 血清鸢尾素及护骨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GDM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5)儿童青少年骨量累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维生素D受体基因
2 Ⅰ型胶原基因
3 钙敏感受体基因
4 雌激素受体基因
5 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
6 白细胞介素-6基因
7 载脂蛋白E基因
8 降钙素受体基因
9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
1 0 护骨素基因
1 1 SOX6基因

(6)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护骨素蛋白含量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情况比较
    2.2 大鼠护骨素蛋白表达情况
3 讨论

(7)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蒙医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1. 氧化应激与雌激素缺乏
        2. PMOP与Fox O/Wnt-β-catenin通路
        3. 中医药与PMOP
        4. 蒙医药与PMOP
        5. 蒙药蓝刺头与PMOP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蒙药蓝刺头对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
        2.3 造模是否成功的判定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概况
        3.2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去卵巢术前术后体质量变化
        3.3 骨密度(BMD)测定结果
        3.4 骨形态学计量(Micro-CT)骨微结构测定结果
        3.5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
        3.6 各组大鼠骨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
        3.7 血清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蒙药蓝刺头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
        1.1 造模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设备与器材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2.3 造模是否成功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阴道上皮角化实验结果
        3.2 造模术后4周BMD检测结果
        3.3 造模术后8周子宫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
        3.4 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3.5 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3.6 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
        4. 讨论
        4.1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4.2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4.3 传统蒙医学“骨枯症”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理论契合点分析
        4.4 蒙医药传统疗法防治“骨枯症”的理论探讨
        4.5 蒙药蓝刺头的选药依据
        4.6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鼠模型选择依据
        4.7 实验中药对照和阳性对照药选择依据
        4.8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5. 结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全文总结及研究结论
        1. 全文总结
        2. 本研究结果表明
        3. 结论
        4. 研究不足之处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抗氧化应激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1. 氧化应激反应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1 氧化应激概述
        1.2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性
        1.3 抗氧化剂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2. FoxO/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2.1 叉头框蛋白Fox O与骨质疏松
        2.2 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探讨蒙医药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1. 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3.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4. 骨枯症发病机制与骨质疏松现代研究中寻找共同点是制定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
        4.1 从蒙医对骨枯症发病机制方面判定
        5. 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
        6. 蒙医传统疗法对“骨枯”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7.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1. 蒙药蓝刺头概况
        2. 蒙药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3. 蒙药蓝刺头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3.1 毒性试验
        3.2 镇痛作用
        3.3 保肝作用
        3.4 抗炎作用
        3.5 抗氧化作用
        3.6 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4.1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内容
        4.2 蒙药蓝刺头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4.3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致谢
个人简介

(8)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英文文章 Ⅰ
英文文章 Ⅱ
综述3
    参考文献

(9)血清护骨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护骨素、胎球蛋白A与心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病变 (血管钙化) 的现状
2 护骨素及胎球蛋白A生理由来及作用
    2.1 护骨素及其作用
    2.2 胎球蛋白A及其作用
3 护骨素和胎球蛋白A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 展望

四、护骨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D]. 顾建忠.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2]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骨标志物硬化蛋白、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护骨素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J]. 黄长安,喻景弈. 安徽医药, 2020(09)
  • [3]3D打印聚乳酸树脂肱骨结合生物活性涂层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及抗菌能力[J]. 张忠岩,李玉波,祁同宁,常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6)
  • [4]血清鸢尾素和护骨素表达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J]. 吴一鸣,杨震,秦利.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09)
  • [5]儿童青少年骨量累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罗娟,熊丰. 儿科药学杂志, 2018(06)
  • [6]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护骨素蛋白含量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效应[J]. 李永頔,唐正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6)
  • [7]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 董重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D]. 司志华. 山东大学, 2016(11)
  • [9]血清护骨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J]. 寇月姣,张国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
  • [10]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护骨素、胎球蛋白A与心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 梁晓东,褚以德. 中国临床研究, 2014(10)

标签:;  ;  ;  ;  ;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