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古丽娜尔·卡尔巴拉[1](2018)在《西葫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文中研究指明西葫芦种植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大棚种植的西葫芦,感染风险更高。主要侵害西葫芦的病虫害有炭疽病、银叶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枯病、白粉病、灰霉病以及蚜虫。要针对每种病虫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

黄新忠,曾少敏,张长和,林居宁,陈传聪[2](2016)在《苹果银叶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苹果银叶病是一种导致苹果等果树快速死亡的枝干、根系病害,典型症状为受害植株叶片呈现银灰色;病原菌为Stereum purpureum(Pers.)Fr.,以菌丝体在寄主枝干木质部或以子实体在病死枝或株上越冬,担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传播,并通过机械伤口侵染植株;发病轻重与品种、立地、气候、树龄、树势、伤口、施肥等因素关系密切。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有效治疗药剂有灰黄霉素、硫酸八羟基喹啉、蒜泥、R型乳油、施宝灵、链霉素、粉锈宁等,药剂使用时须地上部与地下部结合同步进行,方式包括树干注药、剥皮涂药、树盘浇药和树体喷药等4种。

燕汝菊[3](2014)在《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西葫芦银叶病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秋冬茬西葫芦生产的重要病害,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导致叶片失绿发白,使受害的西葫芦光合能力减弱,生长受阻,严重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因此,西葫芦银叶病应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控制和延缓银叶反应症状的表现。西葫芦从定植开始,选用1.8%复硝酚钠5 000倍液、0.4%低聚糖1 000倍液或0.01%芸苔素1 500倍液喷雾,每隔5 d左右用1次,连续使用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姚良琼,魏峰,强刚[4](2014)在《西葫芦白粉病的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西葫芦白粉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西葫芦白粉病的危害,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任献峰[5](2014)在《西葫芦银叶病与白粉病的区别诊治》文中研究表明病源西葫芦银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目前,对于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原因,公认的看法是由B型烟粉虱为害引起的。因此,只有彻底根除烟粉虱,防止其传播蔓延,才能控制银叶病。西葫芦白粉病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该病在1025℃均可发生,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情扩展;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病源时,极易暴发流行。区别银叶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叶脉附近出现雪花状白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出现明脉症状,没有霉层。在高温干旱和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大时,该病易大面积发生。

郝树芹,隋静,郑伟[6](2013)在《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西葫芦杂交种"硕丰"为试材,研究了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叶粉虱使西葫芦果实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也降低。在健康植株的果实中检测到醇类、酯类、烃类、杂环类、醚类、醛类等31种芳香物质,而在银叶病株的果实中只检测到20种,二者共有7种芳香物质。银叶粉虱引致的西葫芦银叶病可使果实褪绿,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降低。

李家春[7](2012)在《西葫芦银叶病与白粉病的区别及化学防治技术》文中认为2010年10月初,托克逊县设施温室种植的秋延晚茬西葫芦,叶片大量由绿色转为白色,很多农技人员诊断发病症状后初步判断是白粉病。笔者在仔细观察叶片发病症状后发现,症状部位既无霉层也无白粉层,初步断定非简单病害所致,排除白粉病发生的可能性,后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比较病症后断定为西葫芦银叶病,对症施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白粉病与西葫芦银叶病区别及西葫芦银叶病防治浅析如下。

史高川,杨印斌,张战备[8](2011)在《西葫芦新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对晋西葫芦1号、美国特早王、早青一代、碧玉、纤手2号等5个西葫芦品种在运城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产量、果实商品性状、开花结果习性及抗病性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晋西葫芦1号的早期产量和总产与对照早青一代有显着差别,且其果实商品性状、抗病性也明显优于早青一代,其瓜色较深,耐储运;美国特早王,早熟性好,但产量较低,可作抢早上市的品种;碧玉前期产量高,纤手2号长势旺、总产量高,二者瓜色淡,色泽亮丽,但在采摘和储运中易损伤。从商品经济综合考虑,晋西葫芦1号是运城地区替代早青一代的适宜品种。

郝树芹,刘世琦,张自坤[9](2010)在《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植株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硕丰早玉西葫芦杂交种为材料,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测定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烟粉虱诱导的发病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增加。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醇类、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18种物质,发病叶片检测到24种,两者共有物质9种,西葫芦发生银叶病后,叶片合成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多,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但数量减少。西葫芦银叶病引起叶片生理代谢紊乱,叶片挥发性物质变化。

王岚岚[10](2010)在《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目前已经报道存在多种烟粉虱遗传群,其中,浙江本地烟粉虱非B型为中国本地的生物型,在浙江省分布存在,寄主植物种类比较少,且对植物的危害不是非常严重,所以一直没有引起重视。近年来入侵的B型烟粉虱由于其抗药性强并且是多种植物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每年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西葫芦银叶病作为B型烟粉虱引起的一种典型病害,给农业种植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国内外的科学家围绕着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弄清银叶病发生的真正原因。本文利用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在植物病虫害胁迫中的应用,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从不同角度系统的研究烟粉虱对西葫芦的危害,为西葫芦银叶病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毗虫啉溶液对烟粉虱进行防治,为西葫芦银叶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B型和浙江本地非B型烟粉虱分别寄生后的西葫芦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出现明显的银叶病症状,浙江非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外观特征上和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面积明显小于对照和非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而非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叶片生物量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尤其表现在叶片长度和周长。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也都显着小于对照,非B型烟粉虱寄生后西葫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都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光合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由于出现银叶病现象净光合速率下降,而非B型烟粉虱感染的西葫芦叶片虽然没有银叶病现象出现,但其光合作用的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破坏,表现为净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以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低于对照,但高于B型烟粉虱寄生后的西葫芦叶片。2)不同病害程度的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作用以及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葫芦银叶病叶片随着病害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各参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病害程度的叶片的鲜重差异显着,0级病害的叶片鲜重不同程度的高于感染银叶病的叶片。0级和1级病害的叶片含水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感染银叶病的西葫芦叶片的解剖学特征表现为,随着病害程度的加深,海绵组织松散,细胞数目减少,栅栏组织与上表皮之间的间隙增大,栅栏组织占叶片总厚度的比列减小,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的总厚度都随着病害程度的加深而变厚。3)不同密度的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的结果显示,寄生密度为10头和20头的西葫芦叶片20天后仍然没有出现银叶病的现象,寄生密度为30的西葫芦在第10天开始出现银叶病现象,寄生密度为50的西葫芦从第7天开始出现银叶病现象。进一步研究叶绿素荧光结果显示,B型烟粉虱寄生3天后,寄生密度为10,20,30的西葫芦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没有显着性变化,而寄生密度为50的西葫芦,初始荧光值(FO)显着高于对照,(Fv/Fm), Fm/FO和Fv/FO值,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以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显着低于对照。寄生10天后,寄生密度为30的西葫芦初始荧光(F0)明显低于对照和寄生密度为10的西葫芦叶片,寄生密度为20,30,50的三个处理的最大荧光(Fm)明显低于对照和处理密度为10的西葫芦叶片。随着密度的增加,Fv/Fm的值减小,并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着。寄生20天后,随着寄生密度的增加,Fv/Fm值明显降低。寄生密度为10的西葫芦叶片初始荧光(FO)明显低于寄生密度为50的西葫芦。最大荧光(Fm)结果显示,随着寄生密度的增加,最大荧光(Fm)值减小;寄生密度为30和50的2个处理明显低于对照,其中寄生密度为30的西葫芦Fm值明显低于对照和寄生密度为20的西葫芦,而与其它两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即使寄生密度很低,但长时间作用于寄主植物,也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各种合成途径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影响它的正常生理发育,影响银叶病的发生,因此,将寄生的B型烟粉虱密度控制在20头以内,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小。当西葫芦上寄生的B型烟粉虱密度高于30时,西葫芦较容易发生银叶病。4)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对西葫芦银叶病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施药后,B型烟粉虱的虫口密度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而变小,虫口减退率增加,超过药效时间后,虫口密度开始增加,虫口减退率下降。叶面喷药后B型烟粉虱虫口密度的减退速度较药剂灌根后虫口密度的减退速度快,其中喷药浓度为0.5g/L时,虫口减退率最高可以达到91.14%。叶面喷药后浓度为0.3g/L和0.5g/L时,吡虫啉溶液的药效可以持续10天左右。而药剂灌根后,药效反应较慢,虫口减退率最大达到80.14%,但是高浓度(0.3g/L和0.5g/L)的吡虫啉溶液灌根10天后,虫口密度仍然不断减少,在20天仍然有着较高的虫口减退率。病情指数结果显示,施药后的前3天,不同处理的西葫芦病情指数都没有太大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施药浓度之间的病情指数变化明显,其中以浓度为0.3g/L的病情指数最低。两种施药方式最佳使用浓度都为0.3g/L,药剂灌根的持续时间为20天左右,叶面喷药的持续时间为10天左右;当药剂浓度较低时,药效时间短,则要增加施药次数,这样会使昆虫的抗药性增强;浓度较高,药剂的残效期长,在昆虫的化学防治策略中都不提倡。

二、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西葫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葫芦炭疽病
2 西葫芦银叶病
3 西葫芦软腐病
4 西葫芦细菌性叶枯病
5 西葫芦白粉病
6 西葫芦灰霉病
7 西葫芦蚜虫

(2)苹果银叶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症状
2 病原菌
3 传播与侵染途径
4 影响发病因素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预防措施
    5.2 治疗方法
        5.2.1治疗药剂
        5.2.2用药方法
6 讨论
    6.1 关于病原菌问题
    6.2 关于前期诊断问题
    6.3 关于高效防治问题

(3)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及危害
2 发病原因与机理
    2.1 病毒性病害
    2.2 光照太强,叶温过高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2.3 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2.4 抑制剂引起银叶病
3 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3.1 抗病品种
    3.2 种子处理
    3.3 土地选择
    3.4 田间管理
    3.5 防治传播害虫
    3.6 钝化物质
    3.7 调节植物生长

(4)西葫芦白粉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及特征
    1.1 形态
    1.2 特征
2 侵染循环
3 发生规律
    3.1 气候
    3.2 栽培管理
4 危害症状
5 防治方法

(8)西葫芦新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实施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植物学性状
    2.3 产量
    2.4 抗病性
3 结论与讨论

(9)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2.2 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葫芦银叶病对叶片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2.2 西葫芦银叶病对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
3 讨 论
    3.1 银叶病对蛋白质和糖代谢的影响
    3.2 西葫芦银叶病对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
4 结 论

(10)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 烟粉虱的简介及其造成的危害
        1.1 烟粉虱的简介
        1.2 烟粉虱对植物体造成的危害
        1.3 烟粉虱的种型简介
    2 西葫芦银叶病的研究现状
        2.1 西葫芦的简介
        2.2 西葫芦银叶病研究现状
    3 光合作用在植物虫害胁迫中的研究和应用
        3.1 光合作用的概述
        3.2 光合作用在植物病虫害中的应用
    4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4.1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概述
        4.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病虫害胁迫中的应用
    5 西葫芦银叶病防治现状的研究
        5.1 农业防治
        5.2 生态控制
        5.3 物理防治
        5.4 生物防治
        5.5 化学防治
    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B型和浙江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银叶反应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B型和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2.2 B型和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光合作用的影响
        2.3 B型和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2.4 B型和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B型和非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
        3.2 生理生化指标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银叶病害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比较
        2.2 叶片生物量
        2.3 不同病害程度叶片含水情况比较
        2.4 不同银叶病害程度的光合作用的比较
        2.5 不同银叶病害程度的叶绿素荧光的比较
        2.6 不同银叶病害程度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2.7 不同银叶病害程度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3.1 银叶病对西葫芦光合,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2 西葫芦生理生化指标
        3.3 西葫芦叶片发生银叶病后的形态解剖学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密度B型烟粉虱对西葫芦银叶反应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葫芦感染不同密度B型烟粉虱后叶片出现银叶症状观察
        2.2 西葫芦感染不同密度B型烟粉虱3天后叶绿素荧光作用的比较
        2.3 西葫芦感染不同密度的烟粉虱10天后叶绿素荧光作用的比较
        2.4 西葫芦感染不同密度B型烟粉虱20天后叶绿素荧光参数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吡虫啉浓度对西葫芦银叶反应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虫口减退率的统计
        1.4 病情指数的统计方法
        1.5 防治效果的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吡虫啉叶面喷药后虫口密度变化情况
        2.2 不同浓度吡虫啉溶液灌根后虫口密度变化情况
        2.3 叶面喷药后不同浓度的病情指数统计
        2.4 不同浓度毗虫啉灌根后病情指数统计
        2.5 不同浓度吡虫啉溶液叶面喷药后对西葫芦银叶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2.6 不同浓度吡虫啉溶液灌根后对西葫芦银叶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葫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J]. 古丽娜尔·卡尔巴拉. 新农业, 2018(07)
  • [2]苹果银叶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黄新忠,曾少敏,张长和,林居宁,陈传聪.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2)
  • [3]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技术[J]. 燕汝菊.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8)
  • [4]西葫芦白粉病的研究[J]. 姚良琼,魏峰,强刚. 农业灾害研究, 2014(05)
  • [5]西葫芦银叶病与白粉病的区别诊治[J]. 任献峰. 乡村科技, 2014(05)
  • [6]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品质的影响[J]. 郝树芹,隋静,郑伟. 北方园艺, 2013(05)
  • [7]西葫芦银叶病与白粉病的区别及化学防治技术[J]. 李家春. 新疆农业科技, 2012(04)
  • [8]西葫芦新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J]. 史高川,杨印斌,张战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3)
  • [9]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J]. 郝树芹,刘世琦,张自坤.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0)
  • [10]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D]. 王岚岚.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  

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