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简述

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简述

一、活血化瘀药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述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1)在《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项目通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三个部分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zDHHC9/RAS的调控机制,为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对文献进行综述RAS在结直肠癌中作用、西医相关研究现状及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辨证论治情况。2.实验研究:1)对比正常组织细胞与结肠癌细胞株中zDHHC9的表达;2)通过敲低、过表达zDHHC9检测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对RAS信号通路的影响;3)应用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结肠癌细胞株进行干预,观察其对SW620结肠癌细胞株生长、细胞周期、凋亡及细胞中zDHHC9的表达及RAS信号通路的影响。3.临床研究:1)回顾分析本院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zDHHC9的表达及RAS突变的情况,使用统计学分析zDHHC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MSI状态、生存期、治疗敏感性的关系。2)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结直肠癌气滞血瘀证患者,观察近期客观有效率及zDHHC9表达变化、中医证候评分等。结果:1.理论研究:1)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针对RAS相关抑制剂是一个富有前景的方向,越来越多的相关药物将被研发,但大多数还未有大数据证明临床的有效性,其毒副作用也尚不明朗,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针对RAS突变尚无特异性靶向药物;2)zDHHC9可能是人类的RAS蛋白的酰基转移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最为明显,RAS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受到棕榈酰酰基转移酶蛋白zDHHC9的催化和调控。进一步弄清在结直肠癌中zDHHC9是否作为RAS的棕榈酰酰基转移酶来调控RAS发挥其癌基因作用,对于明确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以及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3)中医治疗结直肠癌多采用扶正祛邪法,扶正多采用健脾补肾法,祛邪多采用活血祛瘀法。基于前期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方对于高表达zDHHC9的耐药结直肠癌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作用机制。2.实验研究:1)zDHHC9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有不同程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几乎不表达;2)CCK8实验及3D matrigel基质胶实验提示:zDHHC9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DHHC9敲低后可致RAS下游通路ERK磷酸化减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zDHHC9参与调控RAS蛋白在细胞膜的定位。3)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细胞的生长及zDHHC9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RAS下游ERK磷酸化有明显抑制,对其细胞周期及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3.临床研究:1)在不同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的zDHHC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0.001)和正常粘膜组织(P<0.001);在不同分期的肿瘤患者中,与Ⅰ、Ⅱ、Ⅲ期相比,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最高(P<0.01);在不同基因突变中,RAS突变患者以及全野生型的患者zDHHC9阳性表达率高,RAS突变患者明显高于BRAF突变患者阳性表达率(P=0.03);对于不同微卫星状态的肠癌患者,zDHHC9在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在MSI-H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低(P<0.01);从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上看,zDHHC9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阴性患者生存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DHHC9阳性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但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年龄之间的zDHHC9表达同样无统计学差异。2)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结直肠癌气滞血瘀患者:西医治疗组与中西医治疗组两组ORR以及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对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zDHHC9表达降低幅度中西医组大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西医组患者中,组织zDHHC9阴性患者客观有效率23.1%,组织zDHHC9阳性患者客观有效率更高,达到了 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中西医组病例中,治疗前KRAS/NRAS突变及全野生型患者血清zDHHC9表达类似,均高于BRAF突变型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KRAS/NRAS突变型患者的血清zDHHC9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BRAF突变型患者的血清zDHHC9表达最低,治疗后zDHHC9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zDHHC9在结直肠癌细胞株高表达,可调控RAS在细胞膜的定位以及下游信号ERK的表达,控制细胞增殖。2.活血化瘀方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zDHHC9表达、降低RAS下游信号ERK磷酸化水平有关。3.结直肠癌组织中的zDHHC9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Ⅳ期结直肠癌表达最高,MSS型结直肠癌阳性表达率较MSI-H高。4.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相比单纯西医可明显改善中医相关证候。高表达zDHHC9的患者治疗疗效更佳,治疗有效的患者zDHHC9下降明显。KRAS/NRAS突变人群有效率高,可能与高表达zDHHC9调控RAS信号通路有关。

李蒙[2](2019)在《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癌目前是我国乃至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现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另一途径,与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乏氧是诱导VM形成的一个重要始动因素,而肿瘤干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参与VM形成。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和丹参可抑制肺癌类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LCs)VEGF、HIF-1α以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这些蛋白与VM形成机制相关。由此,我们推测川芎和丹参可能抑制肺癌CSLCs VM的形成,且在不同的氧环境下作用机制不同。目的:首先分离富集A549 CSLCs亚群,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然后观察A549 CSLCs促VM形成的作用;最后明确川芎和丹参单药组和两药配伍组分别对不同氧环境下肺癌CSLCs VM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旨在观察单味药及配伍后的作用效果,为中药的临床实践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选A549 CSLCs亚群,并通过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小鼠移植瘤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共同鉴定所分选的球细胞为CSLCs。(2)通过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检测A549 CSLCs三维小管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1、vWF观察A549CSLCs向内皮细胞诱导转化能力,从而判断A549CSLCs促VM形成的作用。(3)建立A549 CSLCs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常氧组和乏氧组,每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川芎组、丹参组、川芎和丹参(川丹)组以及恩度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各组vWF蛋白表达,CD31/PAS双染法检测各组VM形成,观察川芎和丹参对不同氧环境下A549CSLCs VM的作用。(4)ELISA法检测VEGF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MP-9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ACC1、HGF、c-MET、TWIST、VE-Cadherin、FAK、EphA2、Integrin β1、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川芎和丹参对不同氧环境下A549CSLCs VM作用的具体机制。结果:(1)无血清培养的A549细胞于第3天开始形成形态较规则的细胞球,随后细胞球逐渐增大,到第5天细胞球的折光性开始降低,连续传代2次,球体更加立体规整。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提示A549球细胞形成的单个克隆灶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其亲代细胞,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移植瘤形成实验发现A549球细胞较原代A549细胞更早成瘤,在30天观察时间结束时,5×105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80%;1×105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60%;1×104数量级A549球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原代细胞的成瘤率为0,说明A549球细胞较原代细胞更易成瘤。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第6h、12h和24h A549球细胞均比其原代细胞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A549球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的表达量高达80.4%。(2)观察EA.hy926、A549原代细胞、常氧A549CSLCs和乏氧A549CSLCs在三维培养体系中小管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与A549原代细胞相比,A549 CSLCs具有较强的小管形成能力,且在乏氧环境下更明显,小管形态更接近EA.hy926形成的小管。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氧环境比较,A549CSLCs在乏氧环境下CD31、vWF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在乏氧环境下A549CSLCs向内皮细胞转化的能力更明显。(3)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和川丹组可促进vWF蛋白表达,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乏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各组之间对vW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各组之间对vWF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CD31/PAS双染法结果显示,无论常氧环境还是乏氧环境,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可抑制VM的形成;不同氧环境比较,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ELISA法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对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均明显促进VEGF的表达(P均<0.01),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VEGF的表达有关。RT-PCR法检测VEGF的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能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对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VEGF表达普遍增高,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VEGF的表达有关。RT-PCR法检测MMP-9的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丹参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均能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P均<0.01);乏氧环境下,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氧环境比较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环境下各组MMP-9表达普遍增高,这可能与乏氧本身作为信号促进MMP-9的表达有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环境下,川芎组、川丹组和恩度组可抑制MACC1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HGF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c-MET的表达,丹参组和恩度组可抑制TWIST的表达,丹参组、川丹组可抑制VE-Cadherin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FAK的表达,川芎组和丹参组可抑制EphA2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Integrinβ1的表达;乏氧环境下,川芎组可抑制MACC1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HGF的表达,川芎组可抑制c-MET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TWIST的表达,丹参组可抑制VE-Cadherin的表达;川芎组、丹参组和恩度组可抑制FAK的表达,川芎组和恩度组可抑制EphA2的表达,川芎组和川丹组可抑制Integrin β1的表达。结论:(1)无血清培养法分离富集的球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2)A549CSLCs较A549细胞有更强的促VM形成能力,且在乏氧环境下促VM形成能力更强。(3)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均能抑制VM的形成,然而,无论常氧还是乏氧环境,川芎和丹参配伍对抑制VM的形成协同作用不明显。(4)川芎、丹参以及两者配伍在不同氧环境下对VM的抑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

李丽红[3](2018)在《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现代期刊文献、书籍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近30年食管癌的中医治法及方剂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对其方剂的用药特点、配伍特色进行归纳分析,从多角度探讨医家对治疗食管癌的基本认识,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拓展其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通过学术网站(CNKI、万方医学网、读秀、维普等)检索现代文献和收集图书馆藏书中治疗食管癌的方剂经过筛选加工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软件集成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主要证型分别为痰气交阻型、痰瘀互结型、脾虚痰滞型、热毒伤阴型、痰瘀毒聚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亏型、脾肾两虚型等。筛选出治疗食管癌处方466首,药物465味。频次大于等于50次的高频药物32味。药物四气的使用频次以温为主,五味的使用频次以苦为主,归经的使用频次以脾为主。得出药物(使用频次≥10)类别20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并总结出高频配伍组合10组。结论:食管癌以素体脾胃虚弱为本,以痰湿、瘀血、热毒、癌毒为标,以气机失调为关键,以上相互搏结日久而发病。本病辨证论治是根本,扶正与祛邪并重,治法以补虚固本,降气化痰、解毒散结、破血消症、活血化瘀,滋阴清热贯穿始终。配伍特点以药物配伍以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补气药配伍燥湿化痰药;清热药配伍滋阴药;活血化瘀药配伍理气药;化痰药配伍理气药;补虚药配伍抗癌解毒药;活血化瘀药配伍清热解毒药;化痰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八类为主。组方特点:补消兼施,扶正为本;调畅气机,通降为主;寒热并用,阴阳共调。用药特点以甘温为主,苦降为辅。方剂主要以内服为主,外用较少,剂型主要以汤剂为主,散剂与丸剂以体质虚弱,病程缠绵的患者使用为多。

黄良文,刘建民,袁淮涛[4](2014)在《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关,而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肿瘤患者血瘀状态的确切作用,因而其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用于抗肿瘤转移,其作用可能机制在于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等方面。但是,改善患者血瘀状态是否能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尚存争议,在某些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作用,对这一问题需要警惕。

周昕欣[5](2013)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形成,具有高侵袭和高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MM因其持续增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在近二十年中成倍增长。到目前为止,对MM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生物治疗、放疗、化疗和肿瘤疫苗,然而,只要MM发生转移,几乎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唯一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药物达卡巴嗦,其完全缓解率尚未超过5%。这可能是由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引起,引起多药耐药最主要的机制是肿瘤细胞凋亡通路障碍。因此,如何解决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进而提高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凋亡是现代医学丞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认为,中药在抗肿瘤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抗耐药性和减毒增效方面更具有显着优势。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业内学者认同“肺主皮毛”理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肺主管体表皮肤、粘膜、汗腺、发须等生理功能上的皮毛,而是对抗病邪时与“肌表”相似,是呼吸道和皮肤免疫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免疫反馈机制,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肺与皮毛在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有人观察到湿疹性皮炎患者发病前后均患有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患者64%患有皮肤疾病,临床同一药物既可治疗肺系病变,也可治疗皮肤疾患。有学者总结治疗肺癌最常用的中药有26味,本研究中有7味中药构成组方,其中白术、茯苓、甘草、浙贝母和莪术5味中药属于此26味中药之中,且肺癌治疗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补气方剂,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使用频次最多,已有学者证明四君子汤加减对肺癌治疗疗效确切。培土生金也称补脾益肺,是治疗肺脾两虚证的一种治法。按五行相生规律肺金与脾土为子母关系,按虚则补其母的治则,运用培土生金之法,健脾胃可以益肺气,待脾气充实,健运复职,土旺则金自生,肺虚之候自去。脾肺同属太阴,主行于人身胸腹,两经密切相连,经气相通,气血相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肿瘤抗原的存在,肺癌和黑色素瘤表达共同的黑色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MAGE)MAGE-1和MAGE-3,提示这两种疾病可能有相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综上,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两个层面支撑,精选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剂,酌加治疗肺癌有效的药物,可能对治疗皮肤肿瘤有效。且现代药理学证明,贝母苷甲抑制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样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转移均具有抑制作用。莪术挥发油对多种癌细胞既有直接破坏作用,又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抗癌作用,莪术醇通过非依赖Caspase途径来介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同样发现莪术水提波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的转移,可能与其能够抑制B16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以及降低B16的侵袭性和运动能力有关。半枝莲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明显下降,其提取物抗肺癌A549细胞生长。因而,本研究在四君子汤基础上,酌选浙贝母、莪术和半枝莲组成加味四君子汤治疗MM。Bcl-2和Caspase是公认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是凋亡抑制基因,对凋亡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可以促进MM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s被激活后能促进凋亡,其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尤为重要,引起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 MMP)是一个能够水解某些蛋白成分的蛋白家族,因其需要Ca2+、Zn2+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其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其中MMP2、MMP9研究的较为深入,MMPs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的各种蛋白成分,破坏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组织学屏障,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在肿瘤迁移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MMP被认为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主要的蛋白水解酶。转录因子核因子NF-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是由五种不同蛋白(p50, p52,p65/RelA, RelB, c-Rel)组成的二聚体。通常NF-κB二聚体与抑制蛋白IκB相结合,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当多种刺激激活IκB激酶诱导IκB蛋白水解后,NF-κB的DNA结合结构域和核定位序列暴露出来,使NF-κB转位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转录。有大量文献已明确NF-κB (p65)是Bcl-2、MMP2和MMP9正性转录调控因子,而Bcl-2的低表达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途径和受体途径使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升高。本研究首先建立体外B16MM模型,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利用MTT法确认加味四君子汤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最佳作用剂量;其次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B16MM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再次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B16MM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最后研究可能参与调节上述蛋白表达的信号分子NF-κB的活性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明确加味四君子汤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体外MM模型的制备。2.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给药。3.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即MTT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增殖的影响。4.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凋亡的影响。5.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B16MM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6.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mRNA表达;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检测促进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7.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检测促进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检测转录因子核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8.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Trans AMTM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1.成功建立了体外MM模型。2.成功制备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3.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抑制B16MM细胞增殖,作用12,24,48h,与同时间段空白对照组和血清对照组相比,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16恶性黑色素细胞增殖,中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24,48h抑制率为50.22%,53.81%,且48h与24h相比没有显着性变化。4.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B16MM细胞凋亡,各组凋亡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97±0.62)%,血清对照组(3.12±0.71)%,低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7.10±0.95)%,中剂量中药组(19.70±0.98)%,高剂量中药组(25.21±1.03)%,顺铂组(21.31±1.00)%,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随着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剂量升高,B16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降低。但顺铂组迁移能力低于中剂量中药组,高于高剂量中药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16细胞侵袭能力,各组穿过8μm含BD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的细胞个数分别是78.5±3.3个,80.3±3.5个,70.6±3.0个,44.6±1.8个,38.8±1.2个,41.5±1.5个,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24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方法检测Bcl-2、Caspase3、Caspase9、MMP2、MMP9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cl-2mRNA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mRNA表达,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B16MM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mRNA表达降低,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MP2和MMP9mRNA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cl-2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B16MM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后,NF-κB (p65)活性降低,除空白对照组与血清对照比较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加味四君子汤对治疗肺癌有效的药物对B16MM细胞有作用。2.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凋亡促进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来实现促进B16MM细胞凋亡,抑制B16MM细胞增殖。3.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是通过下调MMP2和MMP9表达来实现抑制B16MM细胞迁移和侵袭。4. NF-κB(p65)是介导加味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抑制B16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迁移侵袭和促进凋亡的信号分子。

吴秋玲[6](2013)在《对活血化淤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为世人瞩目,但目前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肿瘤存在争议,在此做一探讨。1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认识我国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字的记载。而在《灵枢.刺节真篇》里也有"筋瘤""肠瘤""昔瘤"等记载。有关"癌",《卫

王朋,张慧玲[7](2012)在《活血化瘀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肿瘤的发生、增殖到转移过程中不同的病理阶段均存在着血瘀证,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现代研究,随着《血瘀证诊断标准》[1]的确立,活血化瘀治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辨

冯健[8](2012)在《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指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及不同来源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期、手术及化疗前后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选取腹部恶性肿瘤患者235例(包括胃癌38例、小肠癌6例、结肠癌44例、直肠癌6例、肝癌28例、胆囊癌23例、胆管癌30例、胰腺癌60例);120例健康体检者,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1986年)》,比较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血瘀证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来源的腹部恶性肿瘤血瘀证的发生率;2.观察235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液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WBV)高切、低切、血液粘度(PSV)、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及周围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与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将腹部恶性肿瘤分为早期组和中晚期组,与120例健康体检者分组比较。3.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行手术治疗114例,化疗27例。测定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及化疗后的PLT、PT、APTT、TT、FBG、D-D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发生率高低顺序依次为胰腺癌、直肠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小肠癌、胆囊癌;2.腹部恶性肿瘤组血液PLT、PT、APTT、TT、FBG、D-D、WBV-H、WBV-L、 PSV、ES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显着增高,HCT、PU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部恶性肿瘤早期观察组血液PLT、APTT、TT、FBG、D-D、WBV-H、 WBV-L、PSV、ES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增高,PU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恶性肿瘤中晚期观察组血液PLT、 PT、APTT、FBG、D-D、WBV-H、WBV-L、PSV、ESR水平较早期观察组显着增高,HCT、PU水平较早期观察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血液PT、APTT、TT、FBG、D-D水平较手术前有显着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液PLT、FBG、D-D水平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较健康人容易发生血瘀证;血瘀证发病率高的腹部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始终伴随着腹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且在肿瘤早期就已经出现,随着肿瘤的发展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手术治疗后短期内可以加重腹部恶性肿瘤的血瘀证;有效的化疗可以改善腹部恶性肿瘤的血瘀证。这些结论都有助于临床上早期发现腹部恶性肿瘤的血瘀证,了解血瘀证在腹部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预防血栓形成或出血提供临床参考指标,为腹部恶性肿瘤的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吴秋玲[9](2011)在《水蛭、斑蝥对肿瘤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恶性肿瘤的患者,绝大多数死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转移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防治肿瘤的根本所在。自从“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的假说提出之后,肿瘤血管生长的调节机制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可能是多靶点、多层次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血管生成抑制剂,尤其从中药中筛选出可以抑制新生血管、阻断肿瘤转移途径的新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研究选择了虫类药物中抗肿瘤作用明显的水蛭和斑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目的探讨中药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水蛭、斑蝥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水蛭、斑蝥对小鼠移植肉瘤(S180)血管形成的影响。从血管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微血管密度(MVD)等角度出发研究抑制血管生长的机理,从抗血管生成方面进一步探讨水蛭、斑蝥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防止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为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应用CAM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水蛭、斑蝥的含药血清对CAM血管形成以及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观察水蛭、斑蝥对小鼠移植肿瘤的影响。实验分在体实验研究和离体实验研究两部分:1.在体实验研究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鸡胚尿囊膜微血管生长(血管数目和血管面积)的影响;进行水蛭、斑蝥水煎浓缩液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抗转移观察,观察S180腹水瘤小鼠瘤体重量、肿瘤抑制率等。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MMP)的表达、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等指标。2.离体实验研究观察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体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采用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光吸收值(OD值),测定含药血清对HUVEC活力的影响。结果1.发育6日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较适用于研究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于血管面积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组相比较,有显着的抑制新血管生成的能力(P<0.01),水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一定作用但不显着((P=0.0814);斑蝥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和血清组相比较,抑制新生血管数的能力较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和血清组之间没有差异(P=0.8530)。水蛭高低剂量组有一定抑制血管面积的作用,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4008,0.4173,0.7647,0.8449);斑蝥高低剂量组有抑制血管面积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5,0.0006);低剂量组有一定抑制血管面积的作用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1325,0.1192)。空白对照组和血清组之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9003)。水蛭和斑蝥的高剂量组相比有差异,斑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065)。2.与对照组比较,水蛭高低剂量组和斑蝥高低剂量组对小鼠移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瘤重明显减轻,(P=0.0118,0.0013,0.0001,0.0002);水蛭高低剂量和斑蝥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1。水蛭、斑蝥对S180瘤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显示:斑蝥高低剂量组、水蛭高剂量组微血管数目减少较明显(P=0.0252,P=0.0024和P=0.048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在S180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各用药组对VE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斑蝥高低剂量组和水蛭高剂量组对VEGF的表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45,0.0420,0.0023)。实验结果还显示对照组MMP-9呈高表达,而水蛭、斑蝥高低剂量组MMP-9呈低表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1,0.0016,0.0224,0.0078)。3.与对照组相比较,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各组对体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定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斑蝥高、中、低剂量组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5.7706E-09,0.003534,2.3148E-06),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呈很好的剂量依赖关系;水蛭高中剂量组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1.2854E-05,0.025)。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未经处理的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呈梭形状,完整,未见凋亡细胞。而斑蝥高、中、低剂量组细胞体积皱缩变小,甚至细胞破裂或死亡,细胞密度明显下降。水蛭高中剂量组亦可见明显的细胞体积缩小,甚至细胞破裂或死亡,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结论1.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水蛭、斑蝥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降低S180肉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降低S180肉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3.水蛭、斑蝥可一定程度抑制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虫类中药水蛭、斑蝥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是抑制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MMP-9的表达,降低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来实现的。这为中药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抗肿瘤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徐大钊[10](2011)在《胃癌平方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抑癌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平方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抑制增殖以及观察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形态学变化、酶活性的改变、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胃癌平方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机制,为胃癌平方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MT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增殖抑制率,应用光镜酶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电镜技术,观察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形态学变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平方各浓度组、西药组(DDP组)以及中西药结合组24h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胃癌平方组随着浓度的提高其抑制率也显着提高;(2)HE染色光镜观察胃癌平方组部分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形态,长梭形细胞变圆或卵圆形,核染色质密集,浓缩。DDP组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形态,胞浆几乎看不到,核浓缩,染色质边集、浓缩。胃癌平方组联合DDP组镜下形态与DDP组相似,但核更为浓缩、深染;(3)电镜下胃癌平方组、DDP组以及中西药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超微机构明显,微绒毛及突起明显减少,伪足消失,线粒体空泡化,核染色质凝集,可见凋亡小体;(4)酶细胞化学法显示,胃癌平方组、DDP组以及中西药结合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质膜标志酶Mg2+-ATP酶和内质网标志酶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结论:1胃癌平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作用。2胃癌平方具有降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质膜标志酶Mg2+-ATP酶和内质网标志酶G-6-P酶的酶活性作用。3胃癌平方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凋亡作用。4胃癌平方具有降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侵袭及转移的能力。5胃癌平方联合顺铂对比单纯用胃癌平方、顺铂,在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降低酶活性等方面收到了更为明显的优势,这提示我们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6胃癌平方抑癌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值,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质膜标志酶Mg2+-ATP酶和内质网标志酶G-6-P酶的酶活性,降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侵袭及转移的能力来实现的。

二、活血化瘀药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述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化瘀药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术语缩写注释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R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2.针对靶向RAS的研究
    3.ZDHHC9的前期研究
    4.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zDHHC9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Westen Blot检测人结肠癌细胞株以及正常人体组织对照组细胞系中zDHHC9的表达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实验二: zDHHC9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及RAS通路的激活情况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构建细胞系
        2.2 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内ZDHHC9及RAS蛋白表达
        2.3 Western Blot检测zDHHC9及相关蛋白表达
        2.4 qPCR检测转染后结肠癌细胞中zDHHC9的表达
        2.5 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敲低zDHHC9后增殖能力变化
        2.6 3D matrigel基质胶实验观察结肠上皮细胞zDHHC9过表达后细胞生长情况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实验三: 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细胞内zDHHC9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的培养及其药物处理
        2.2 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2.3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
        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回顾性分析结结直肠癌zDHHC9表达、RAS状态等情况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生物样本采集
        2.3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4 ELISA法检测
        2.5 PCR检测基因RAS等突变情况
        2.6 结直肠癌TNM分期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临床研究二: 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zDHHC9达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分组
        2.4 治疗方案
        2.5 安全性评估
        2.6 观察指标
        2.7 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和血清蛋白检测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管生成拟态是肺癌复发转移的关键环节
        (一) 血管生成拟态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二) 肿瘤干细胞对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和川芎、丹参抗血管生成的机制概述
        (一)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二) 川芎和丹参抗血管生成机制的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549类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富集和鉴定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血管生成拟态模型和乏氧模型的建立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A549类干细胞样细胞促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川芎和丹参对不同氧环境下A549类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实验五 川芎和丹参对不同环境下A549类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方案
    1 文献来源
    2 方剂选录标准
        2.1 方剂纳入标准
        2.2 方剂排除标准
    3 数据的规范化
        3.1 药物名称规范
        3.2 药物炮制规范
        3.3 药物分类规范
        3.4 证型规范
    4 数据分析和挖掘
第二部分 资料统计与分析
    1 食管癌高频证型统计与分析
        1.1 痰气交阻型
        1.2 痰瘀互结型
        1.3 脾虚痰滞型
        1.4 热毒伤阴型
        1.5 痰瘀毒聚型
        1.6 气滞血瘀型
        1.7 气阴两亏型
        1.8 脾肾两亏型
    2 食管癌用药频次统计与分析
        2.1 高频药物用药频次统计与分析
        2.2 药物四气频次统计与分析
        2.3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与分析
        2.4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与分析
    3 药物类别统计与分析
        3.1 补虚药分析
        3.2 清热药分析
        3.3 活血化瘀药分析
        3.4 化痰止咳平喘药分析
        3.5 平肝熄风药分析
        3.6 拔毒化腐生肌药分析
        3.7 其他特殊药物分析
    4 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4.1 用药模式分析
        4.2 关联规则分析
    5 剂型统计与分析
        5.1 丸剂
        5.2 粉剂散剂
第三部分 讨论
    1 治法
        1.1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
        1.2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1.3 清热解毒甘寒养阴
        1.4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1.5 理气散结化痰破瘀
        1.6 扶正补虚抗癌解毒
        1.7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1.8 健脾化痰滋肾通关
    2 组方特点
        2.1 补消兼施扶正为本
        2.2 调畅气机通降为主
        2.3 寒热并用阴阳共调
    3 常用配伍组合
        3.1 半夏茯苓
        3.2 白术茯苓
        3.3 旋覆花代赭石
        3.4 半夏甘草
        3.5 半夏代赭石
        3.6 黄芪茯苓
        3.7 半夏陈皮
        3.8 半夏白术
    4 虫类药
    5 剂型
        5.1 汤剂
        5.2 丸剂
        5.3 粉剂散剂
第四部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瘀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1.1 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传统医学依据
    1.2 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现代医学依据
2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根据
    2.1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相关理论基础
    2.2 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肿癌转移的机制
        2.2.1改变血流学状态, 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 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2.2.2 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
        2.2.3 有利于抗癌化疗药物发挥作用
        2.2.4 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5)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实验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实验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对活血化淤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血瘀证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的认识
3 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应用的思考

(7)活血化瘀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癌前病变
2 直接抗肿瘤
3 辅助手术, 预防或治疗手术并发症
4 辅助化疗, 增效减毒
5 辅助放疗增敏、防毒
6 抗转移作用
7 抗化疗耐药
8 免疫调节功能
9 活血化瘀药物还有抗炎、抗感染、镇痛的效果
10 讨 论

(8)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指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恶性肿瘤组
        1.2 健康对照组
    2 方法
        2.1 标本采集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检测指标
        2.6 数据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水蛭、斑蝥对肿瘤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小结
第二部分 水蛭、斑蝥对小鼠移植肉瘤(S180)血管形成的影响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水蛭、斑蝥含药血清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作用的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1.1 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认识
        1.2 血瘀证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关系
        1.3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2. 水蛭、斑蝥的古文献研究和其抗肿瘤的现代医学研究
    3. 抗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转移的研究
        3.1 肿瘤新生血管的特点
        3.2 研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意义
        3.3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
        3.4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
    4. CAM实验方法的选择
        4.1 选择CAM模型的意义
        4.2 载体的选择
        4.3 观察方法的选择
        4.4 鸡胚绒毛尿囊膜给药时间的选择
        4.5 鸡胚绒毛尿囊膜给药方法的选择
    5. 实验指标的选择
        5.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选择的意义
        5.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选择的意义
        5.3 微血管密度(MVD)选择的意义
        5.4 免疫组化VEGF、MVD和MMP-9之间的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图片
附录二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致谢

(10)胃癌平方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抑癌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胃癌的病因病机
    2 胃癌的中医治疗
    3 中医药防治胃癌机制的实验研究
    4 问题与思考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细胞抑制率的测定及标本制备
4 观察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与分析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活血化瘀药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述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D]. 李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川芎和丹参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和机制研究[D]. 李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食管癌的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D]. 李丽红.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1)
  • [4]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J]. 黄良文,刘建民,袁淮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6)
  • [5]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周昕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对活血化淤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思考[J]. 吴秋玲. 时珍国医国药, 2013(02)
  • [7]活血化瘀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王朋,张慧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4)
  • [8]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指标的临床研究[D]. 冯健.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3)
  • [9]水蛭、斑蝥对肿瘤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D]. 吴秋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10]胃癌平方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抑癌机理的实验研究[D]. 徐大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