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右倾的原因及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的原因及影响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岩帝[1](2021)在《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文中研究表明"新保守主义"是几近同时发轫于日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股政治思潮。就日本而言,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三位政治强人,不但先后扮演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理论旗手"、"践行者"等关键角色,而且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次第发挥了"启动"、"推进"、"提速"等重要作用。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不但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而且内含"修宪"政治诉求;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不但从核心内容和运作模式入手进行了"保守两党制"顶层制度设计,而且从基本涵义和政策架构视角阐释了"普通国家论"政治理念;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不但以错误历史观为思想基础、以"修宪"为政治夙愿,而且以"美丽的国家"为目标追求。日本新保守主义及其启动的政治右倾化对40年来日本政局走向和东亚格局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孙岩帝[2](2020)在《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及其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泽一郎通过提出和践行"保守两党制"和"普通国家化"两大政治理念,确立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理论旗手"的地位;通过推动"保守两党制"和"普通国家化"相关法案出台、分化重组在野党、强化日美同盟、开展联合国外交、影响狭隘民族主义抬头等,又扮演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强有力推手"的角色。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及其强力推进的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不但深刻影响了近30年来日本政局的基本走向,而且业已成为日本新老保守势力共同的政治诉求和奋斗目标。对小泽一郎思想理论的持久引领作用、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给未来日本政治走向和中日关系走势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准确的评估。

孟东洽[3](2020)在《小泉政府以来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东亚地区也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变,地区秩序正处于重大而深刻的转型和变化之中,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发展趋势尤为令人注目。自小泉执政以来,为实现其“正常国家”、“政治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推行了一系列保守化的对外战略,推行价值观外交、否认侵略历史、强化日美同盟、实施“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等,日本外交政策不断走向保守。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日本外交政策不断保守化并发展至如此令人忧心的地步?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又将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自小泉执政以来,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发展经历了,保守化程度相对较高和保守化程度相对缓和以及保守化程度急剧转型上升的三个阶段,并且呈现出政治精英主导性、战略目标明确性、军事政策激进性、发展态势曲折性的基本特征。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以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框架,凝练出身份、规范、认知三个变量,分析论证了小泉政府以来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发展的动因。追求国家“身份”的转变是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根本成因,其谋求“正常国家”、“政治大国”以及东亚“主导者”的身份决定了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必然性;“规范”是一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塑造了日本保守外交政策持续发展的温床,等级制观念、武士道精神、和平主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日本外交政策的未来走向;决策者认知是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重要因素,日本决策者在历史修正主义国家利益观、威胁认知与零和博弈意识以及积极和平主义理念下,制定了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对外战略,导致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不断发展。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对自身、周边国家及地区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自身而言,尽管有利于自民党长期执政,保证了政治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助长了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在双边关系上,最重要的是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恶化,加剧了两国的战略博弈,激化了双方的领土争端,严重伤害了两国民众的民族情感,从而撼动了两国友好发展的根基。就地区层面而言,不仅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还阻碍了东亚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局势稳定出发,加强中日双方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沟通,缓和“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市场,彰显中国负责任友好大国的形象,进而对缓和日本外交政策的保守化趋势产生有利影响。

张育侨[4](2020)在《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以权力转移理论为视角》文中认为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安全保障战略步入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追求“正常国家化”的日本,以何种战略目标、基于何种战略理念、来制定与调整安保战略,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性的焦点问题;安倍晋三高调宣称“日本回归”,是回归战后初期“重经济、轻军事”的吉田路线,还是回归二战时期“军国主义”的老路,再次成为东亚国家关注日本安全保障的固定话题;是谋求自主还是追随强大盟友,坚持大陆还是海洋战略,又一次成为研究与评判日本安保战略的逻辑原点。日本在安保领域正在处于历史性的“安全复兴”之中,日本安保战略自安倍二次执政以来经历的变革,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一般,在长期的积累之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良。权力转移理论基于权力政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国际体系中,崛起国实力会不断增长,原霸主国实力会相对衰落,当崛起国实力与原霸主国实力出现持平时,最有可能引发战争。在这一过程中权力的消长带来安全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国家安保战略的调整。随着理论的发展,权力转移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国际体系层面的具体现象,也同样适用于地区层面与国内政治。其中国际体系层面的力量对比变化、地区层面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国内政治权力的更替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安保战略。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保战略调整同样基于国内外的权力转移现象。安倍首相率领的执政联盟占据了国会中的大多数议席,其个人的执政理念与政策实施得到有效贯彻,安倍政府营造的社会保守化氛围为其安保战略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国内环境;日本所在的东亚地区,中国综合实力的超越与朝鲜核导开发的现实威胁为其安保战略改变提供了地区动因;美国国家实力的相对衰落与非西方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国际权力对比变化,成为了安倍政府调整安保战略的国际体系要素。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将日本的安保战略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在国内层面,安倍政府多重路径推动修改和平宪法,以谋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并修改安保法制强化自身防卫力量;在地区层面,日本将安全指向对准中国与朝鲜,通过调整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强化日美同盟来提高军事威慑力,以应对现阶段的外部威胁,并以期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安全角色;在国际层面,安倍政府提出“积极和平主义”的安保理念与“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安保布局,主动为美国分担责任,降低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从而减缓美国的相对衰落,并开展更广泛的安保合作,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安全进程中来。安倍政权全方位调整日本安全保障战略,以“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的种种行为不仅涉及到日本国家发展走向,也关系到战后建立起的地区与国际秩序。安倍政府通过修宪以及修订新安保法制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爱国心”,实现了对国家主义的回归,进一步加速了日本国内的总体保守化。在地区层面,日本通过渲染中国威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间打入楔子,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行为挤压了中国的战略发展空间,影响了中国的远海战略,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安倍政府调整安保战略并没有使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稳定,反而使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其行为加剧了朝鲜反制引发的对抗风险,同时加剧了美国受到日本牵连的担忧,破坏了原有的安全合作机制。在国际体系层面,日本调整同盟体制减缓了美国的相对衰落,但其一系列疏离同盟体制的行为也使同盟的摩擦在所难免。在与非西方国家加强安全合作的过程中,日本加速了国际军备的平衡,在国际安全进程中充当了“引领者”的角色。

姚雪[5](2019)在《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文中认为安倍晋三是日本的当权政治家,代表日本自民党成为日本现任内阁总理大臣,他的历史观影响日本在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发展方向。自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发动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审判、“慰安妇”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持模糊态度,其对于历史问题的右倾保守主义观念,不仅受到来自东亚邻国的强烈谴责,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抨击。安倍的历史观,特别是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解,代表了日本大部分新一代保守派政治家对战争历史的认识和态度。同时,安倍的历史观也会通过他的相关言行、制定和贯彻内外政策等方式影响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的理解,伤害曾饱受日本法西斯暴行蹂躏民族的情感,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安倍的言论、着作以及政治活动等,归纳出安倍的历史观表现为否定东京审判、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传统、声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以及坚持侵略未定论;安倍家族的右翼思想以及安倍本人的教育背景是其历史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安倍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完全继承其外祖父岸信介的历史观。安倍在步入政坛后,日本整体右倾的政治环境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安倍的历史观逐渐成熟,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矛盾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安倍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在自民党新一代保守主义政治家中颇具代表性,其右翼历史观也体现在新保守主义的实践中。

郭菁[6](2019)在《试析安倍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自安倍第二次执政之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更为突出。如今,安倍政府的政治右倾化问题已不仅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时波及到了周边国家。其执政以来积极推动修宪运动,对周边国家及东亚地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其不断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增加了中国与他国外交的成本与困难,也对中日经贸关系造成了损伤。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在一个节点突然爆发出来。其经历了二战后政治右倾化的初步产生,冷战后政治右倾化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政治右倾化的进一步加剧三个阶段。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他始终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制造领土争端加强军备力量、修改和平宪法突破军事束缚。这三者之间表现为层层递进的关系,最终的目标都是打破二战后《日本国宪法》对其的束缚,使日本成为一个“普通国家”。安倍政府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个人层面:安倍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的从政经历。二,国内层面: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三,国际层面:日美同盟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周边国家崛起的警惕之心。日本政治右倾化在国内社会右倾化的影响之下,有着不断加剧的倾向。但面对来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日本应有所收敛,以增强中日经贸合作来缓解美国的冲击,使中日关系保持平稳状态。为了应对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影响,中国应该提早做出预案。为了遏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应该增强与韩国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要注重中日民间交流,在日本国民面前树立一个和平友好的大国形象,防止日本社会右倾化进一步加速政治右倾化的发展。

张耀旋[7](2019)在《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1991-2012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问题关乎我国的核心利益,不仅涉及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解决台湾问题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意义。而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对于我国完成两岸统一大业有着巨大影响。本文试对1991—2012年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从军事战略安全,交通运输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详细论述后冷战时期台湾在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对1991—2012年后冷战时期的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的梳理,分析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而分析日本对台政策的基本立场。从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和美日台合作的方面解析了日美安保再定义与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并从中日关系,两岸关系方面分析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得出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日本对台政策具有“持久性”、“追随性”和“自主性”、“清晰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警惕日本武力涉台风险,增强中国海洋实力;加强中日关系,构建中日命运共同体;加强两岸关系,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孙岩帝[8](2018)在《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文中认为“新保守主义”是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股政治思潮。撒切尔(1979年)、里根(1981年)和中曾根康弘(1982年)三位保守派政治强人几乎同时上台执政,以及英国保守党、美国共和党和日本自民党宣布成立“国际民主联盟”(IDU),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在三国正式产生,也开启了世界范围的政治右倾化进程。就日本而言,如果说中曾根康弘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小泽一郎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那么安倍晋三就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强有力“践行者”;而由中曾根启动、小泽和安倍加速推进的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不但深刻影响了日本政局走向和中日关系走势,而且对亚太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日本新保守主义及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就选题背景与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创新之处与不足等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为正文五章系统全面研究作了铺垫。第二章,集中就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与欧美国家的新保守主义更多反映在经济领域不同,日本的新保守主义突出体现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极具日本特质的民族主义。(2)中曾根能够成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既与执政期间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抬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重新确立、日本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等国内因素息息相关,也与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美同盟强化、中国快速崛起等国际背景密不可分。(3)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以“战后政治总决算”为口号,以谋求“政治大国”为目标,以修改“和平宪法”为核心,夯实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而其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则主要通过“公职”参拜靖国神社、防卫费突破GNP1%限制、强化日美同盟等来展开。无论理念层面还是实践方面,中曾根都吹响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号角,启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也从而确立了自己日本新保守主义“奠基人”的地位。第三章,集中就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本章通过探讨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政治右倾化”是战后以来日本政治演变的一个总趋势,尤其从1993年以来,其政治右倾化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渗透到了国家机构和国民意识层面。对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和认识。(2)小泽一郎在日本新保守主义演变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和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保守两党制”、“普通国家论”两大政治理念,承中曾根康弘之“上”、之“前”,启安倍晋三之“下”、之“后”。小泽虽然未曾登上首相宝座,但对其思想的影响力不宜低估。(3)小泽一郎通过提出“保守两党制”和“普通国家论”两大政治理念,确立了自己新保守主义理论旗手的地位;而其将这两大政治理念尤其“保守两党制”付诸实践并取得重要进展,又让自己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尽管小泽一郎已进入个人政治生涯的暮年阶段,但其两大政治理念早已成为日本保守势力共同的政治追求和奋斗目标,并将持久而深刻地影响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中日关系走势。对此,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第四章,集中就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与中曾根、小泽以理论见长不同,安倍是以实践见长。加之尚在首相任上并有望成为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作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强有力践行者,将成为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中的“标志性”政治人物。(2)作为新生代政治家,安倍能够成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关键人物,一方面缘于“政治DNA”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安倍内阁所处时代密不可分。即外祖父岸信介的影响、中日经济总量的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等,为安倍顽固践行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提供了政治空间。(3)鉴于安倍首相有望执政到2021年,尚有充足的时间供其推行新保守主义政策尤其“强军修宪”政策,故有必要密切关注安倍及其内阁的政治动向。因为“和平宪法”一旦被安倍彻底抛弃,日本将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迅速“向战前回归”。从鹰派大佬中曾根称赞他是“具有坚定信念的年轻政治家”、右翼教授中西辉正称其是“肩负着日本历史使命”的人来看,对安倍及其内阁的后续动作的确不能掉以轻心。第五章,重点就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异同点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本章通过探讨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中曾根、小泽、安倍三位政治强人,不仅在日本新保守主义延长线上分别扮演了“奠基人”、“理论旗手”、“践行者”的角色,而且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各自的关键作用。如果说中曾根和小泽侧重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建构,那么安倍则侧重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化和实践化。(2)三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建立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为目标;都主张通过“修宪”走向“普通国家”;都主张通过扩充军力建设“强大日本”;都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等。(3)三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不同点在于:中曾根和小泽认为象征天皇制最适合于日本,而安倍主张恢复天皇的战前国家元首地位;在日美同盟的目标指向上,中曾根强调“(前)苏联威胁”,而小泽和安倍强调“中国威胁”;中曾根和安倍均持错误的历史观,而小泽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历史,该道歉时就道歉”;中曾根上台前和上台后“修宪”主张有所不同,而小泽和安倍始终“表里如一”、力推“修宪”。第六章,重点就日本新保守主义及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日本新保守势力秉持的错误历史观,源于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炮制的“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英美同罪史观”等错误观点。对日本右翼知识精英兜售的战争翻案谬论,必须及时予以回应。(2)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背后,隐藏着重新染指台湾、阻挠两岸统一、遏制中国崛起等阴险的战略图谋。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3)日本新保守势力制造和升级钓鱼岛争端,旨在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掠夺东海巨量能源。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撰着的宗旨有二:一是,通过对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三位政治强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系统研究,弥补既有相关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二是,通过对日本新保守主义开启的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进行全面探讨,准确把脉日本当前的政治动向和正确预测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为党和政府对日外交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王卓[9](2017)在《论当前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绥靖性》文中指出在国际关系学界,绥靖政策即指20世纪30年代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主义者对纳粹德国侵略行为的纵容,1938年英、法炮制的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也为该政策的破产以及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该政策从历史的角度讲,含有较多的贬义意味。本论文试图从绥靖政策中抽拣出绥靖性的含义,结合绥靖性的外交历史实践,分析当前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带有绥靖性的表现、原因以及影响,构成该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绥靖政策的概述以及绥靖性的界定,国外有很多学者认为绥靖政策只是一种外交政策,无好坏之分,从一定程度上将绥靖与妥协相混淆。而本篇论文主要将绥靖性与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相联系,指出绥靖与妥协的的本质差别,得出绥靖是对危险者的姑息纵容这一结论,若一国政策明显具有绥靖性则说明实施该项政策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当前美国对日政策的绥靖性主要表现在美国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纵容。日本右翼势力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守性政策,如在历史观、在自我定位上的右倾化,并在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中不断摆出强硬姿态。当前的美国政府面对安倍政府政治右倾化加速发展的势头不仅没有进行遏止,反而姑息纵容日本的右翼势力,听任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在日本的战争历史问题上所持有的“模糊”表态,扶助日本走向政治与军事大国,支持日本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等。而探究美国政府对日政策带有绥靖性的背后,可以发现以下原因:首先,美日之间较为紧密的同盟关系这一历史原因;其次,美国力图使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扮演重要帮手这一现实原因;最后,美国认为对日实施绥靖性政策对美国国家利益有利而无害以及美国自信能够控制日本的主观考量。作者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上绥靖性外交实践的阐述,以及当前美国对日绥靖性政策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美国当前的对日政策与二战前的绥靖政策在实施政策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目的这四个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当前美国的对日政策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发展已造成消极影响,而且也严重阻碍了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美国应以史为鉴,警惕日本政治右倾化以及军国主义的复活,做出理性的战略选择。

戴宇[10](2016)在《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特征与机制——解读中野晃一的《右倾化的日本政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有悖日本战后和平主义的措施,遂使日本的右倾化问题成为人们所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学者中野晃一所着的《右倾化的日本政治》一书,就以"新右派转换"为关键词,通过简要回顾和梳理1955年保守合同以后的日本政治史,解读和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经纬和现状,进而认为,以"新右派联合"为主体,以政治主导、波浪式发展、"新右派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政治右倾化是非常严重的。书中的一些论述对人们思考和把握日本当下的右倾化问题很有启发。

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曾根康弘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轫
    1.中曾根康弘开启了“日本新保守主义时代”
    2.中曾根康弘新保守主义的阐述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启动
二、小泽一郎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系统化
    1.“保守两党制”:政党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及其执着尝试
    2.“普通国家论”:国家战略目标的重新设定及其现实追求
三、安倍晋三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
    1.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2.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第一,“公职”参拜靖国神社。
        第二,修改《教育基本法》。
        第三,强推“密保法”。
        第四,“解禁集体自卫权”。
        第五,推进“修宪”进程。
        第六,加快“强军”步伐。
        第七,强化“日美同盟”。
        第八,推行围堵中国的“价值观外交”。
四、结论

(2)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一)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理念
    (二)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理念
二、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一)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实践及其影响下的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1.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实践
        2.“保守两党制”理念及其实践影响下的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二)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实践及其影响下的日本国家战略调整
        1.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实践
        2.“普通国家论”理念及其实践影响下的日本国家战略调整
三、简短结论
    (1)小泽一郎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
    (2)小泽一郎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强有力推手”。
    (3)小泽一郎是日本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重塑的“总设计师”。

(3)小泉政府以来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外交政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外交政策及相关概念界定
        二、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内涵
    第二节 外交政策的建构主义分析框架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架构
        二、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
    第三节 外交政策的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下本文的变量因素
        一、身份:身份是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动因
        二、规范:规范是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三、认知:决策者认知是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表现
        一、否认侵略历史意图摆脱战后体制
        二、激化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三、强化安保体制以谋求实质修宪
        四、强化日美同盟并谋求对美平等性
        五、接触与遏制的两面性对华外交
    第二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发展阶段
        一、保守化程度相对较高阶段(2001-2006)
        二、保守化程度相对缓和阶段(2006-2010)
        三、保守化程度急剧上升阶段(2010-至今)
    第三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特点
        一、政治精英主导性
        二、战略目标明确性
        三、防卫政策激进性
        四、发展态势曲折性
第四章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身份:日本国家身份转变决定了其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必然性
        一、战败国到“正常国家”身份的转变
        二、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身份的转变
        三、东亚地区“主导者”身份遭遇挑战
    第二节 规范:规范塑造了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发展的温床
        一、等级制观念下对国家地位的执着追求
        二、武士道精神下对国家武装实力的推崇
        三、和平主义规范的弱化为军事发展“松绑”
    第三节 认知:决策者认知推动了日本保守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历史修正主义下的国家利益观
        二、威胁认知和零和博弈意识的强化
        三、“消极和平主义”向“积极和平主义”的转变
第五章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国内效应
        一、有利于自民党的长期执政
        二、助长了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加剧中日两国的战略竞争
        二、激化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
        三、伤害中日两国的民族情感
    第三节 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一、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二、阻碍了东亚一体化建设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以权力转移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既有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日本安保战略方面
        (二)权力转移理论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权力转移理论的概要与发展
    1.1 权力转移理论的基本概要
        1.1.1 权力转移理论的概念起源
        1.1.2 权力转移理论的核心内容
    1.2 权力转移理论的发展
        1.2.1 国内层面的权力转移
        1.2.2 国际层面的权力转移
    1.3 权力转移理论与安保战略调整的逻辑关系
        1.3.1 国内层面的权力交替与安保战略调整
        1.3.2 地区层面的极化出现与安保战略调整
        1.3.3 国际体系的力量变化与安保战略调整
    1.4 小结
第二章 冷战后日本安保战略的历史演变
    2.1 冷战结束至新世纪安保战略的“再构建”
        2.1.1 90 年代日本安保战略的形成
        2.1.2 90 年代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
    2.2 新世纪前十年安保战略的“再调整”
        2.2.1 21 世纪初日本安保战略的扩展
        2.2.2 21 世纪初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
    2.3 小结
第三章 安倍二次执政后日本安保战略调整的背景
    3.1 安保战略形成的国内条件
        3.1.1 决策首脑——安倍晋三首相
        3.1.2 权力精英——日本自民党
        3.1.3 社会环境——总体保守化
    3.2 安保战略改变的地区动因
        3.2.1 中国的东亚崛起
        3.2.2 朝鲜的核导危机
    3.3 安保战略调整的国际体系要素
        3.3.1 美国国家实力的相对衰弱
        3.3.2 非西方国家实力相对崛起
    3.4 小结
第四章 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保战略构想
    4.1 摆脱战后体制的安保战略目标
        4.1.1 修改和平宪法的战略目标
        4.1.2 构建安保法制的战略基础
    4.2 东亚地区中的安全角色构想
        4.2.1 国家安保战略的安保顶层设计
        4.2.2 日美同盟体制的安保战略根基
    4.3 全球视域下的安保战略构想
        4.3.1 积极和平主义下的安保战略理念
        4.3.2 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安保战略布局
    4.4 小结
第五章 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保战略实践
    5.1 国内安保战略构想的“宪法松绑”
    5.2 地区安保战略构想的“安全合作”
    5.3 全球安保战略构想的“海外扩展”
        5.3.1 积极和平主义下的自卫队海外拓展
        5.3.2 俯瞰地球仪外交下的广泛安全合作
    5.4 小结
第六章 安倍二次执政后日本安保战略趋势与影响
    6.1 日本安保战略的发展趋势
    6.2 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的影响
        6.2.1 对日本国内政治的影响
        6.2.2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6.2.3 对国际体系格局的影响
    6.3 中国的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5)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学术界研究情况综述
        2、国外学术界研究情况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选题的研究思路
        2、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安倍历史观的内容与表现
    (一)安倍历史观的内容
    (二)安倍历史观的表现
        1、否定东京审判
        2、声称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传统
        3、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
        4、坚持侵略未定论
二、安倍历史观的形成原因
    (一)安倍历史观形成的家族及个人因素
        1、家族因素
        2、教育及个人因素
    (二)安倍历史观形成的国内国际因素
        1、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2、国际因素
三、安倍历史观评析
    (一)安倍历史观的特征
        1、安倍历史观具有主观性特征
        2、安倍历史观具有矛盾性特征
        3、安倍历史观具有差异性特征
    (二)安倍史观是右翼历史观
    (三)安倍史观是新保守主义的具体体现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试析安倍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1章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历史演变
    1.1 二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产生
    1.2 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发展
    1.3 21世纪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
第2章 安倍政府政治右倾化加剧的原因
    2.1 安倍晋三对保守政治理念的继承
    2.2 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扩大
    2.3 国际体系内权力的变化
第3章 安倍政府政治右倾化的具体表现
    3.1 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
    3.2 制造领土争端加强军备力量
    3.3 修改和平宪法突破军事束缚
第4章 安倍政府政治右倾化的影响
    4.1 对日本国内的影响
    4.2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4.3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第5章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趋势及中国的应对
    5.1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发展趋势
    5.2 中国的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1991-2012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国内方面
        1.1 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1.2 日本对台政策
        1.3 日台关系研究
        1.4 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研究
        1.5 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研究
        2、国外方面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性与重难点
    五、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台湾在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一、历史上台湾在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二、后冷战时期台湾在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1、交通安全方面
        2、军事战略方面
        3、政治方面
        4、经济方面
第二章 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探索期(1991-1995)
        1、逐步转变海洋安全战略
        2、实现自卫队的海外派遣
        3、强化日本周边海域防御能力
    二、成长期(1995-2000)
        1、日本海洋战略意识的觉醒
        2、重新稳固日美同盟
        3、介入台海安全形势
    三、成熟期(2001-2008)
        1、新的海洋立国战略
        2、自卫队的海外干预
        3、涉台政策准备
        4、涉台军事力量部署
        5、日台军事安全合作
    四、新发展期(2008-2012)
        1、进一步扩大自卫队海外实力
        2、加快海洋权益争夺
        3、日本对台政策新阶段
    五、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对台政策的立场及形成原因
第三章 后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与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
    一、日美安保调整的背景
    二、日美安保再定义
        1、日美安保再定义与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转变
        2、日本海外派兵
        3、日本军备扩张
    三、日美安保框架下美日台军事合作
        1、美日台合作的“法律基础”
        2、美日台军事交流
        3、美日台军备合作
        4、美日台联合军演
    四、日美安保再定义与日本对台政策
第四章 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与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与日本对台政策
        1、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点
        2、“右倾化”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3、中日关系对日本的重要意义
    二、日本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
        1、助长“台独”势力、危害台海安全
        2、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与日本对台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1.4.1 学术价值
        1.4.2 现实意义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曾根康弘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轫
    2.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与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2.1.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
        2.1.2 中曾根康弘“新保守主义”的内涵
        2.1.3 日本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2.2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2.2.1 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2.2.2 中曾根康弘的“修宪”主张
        2.2.3 中曾根康弘的“鹰派”历史观
        2.2.4 中曾根康弘的安全观
    2.3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2.3.1 首开八一五“公职”参拜靖国神社的恶例
        2.3.2 首次突破防卫费不超过GNP1%的限制
        2.3.3 强化日美同盟与构建保守主义国际统一战线
    2.4 中曾根康弘: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2.4.1 吹响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号角
        2.4.2 启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泽一郎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化
    3.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3.1.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
        3.1.2 小泽一郎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3.2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3.2.1 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理念
        3.2.2 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理念
    3.3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3.3.1 “保守两党制”政治实践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3.3.2 “普通国家论”政治实践与日本国家战略调整
    3.4 小泽一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
        3.4.1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实际推手
        3.4.2 日本新保守主义的一面旗帜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倍晋三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
    4.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与从政生涯
        4.1.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
        4.1.2 安倍晋三的从政生涯
    4.2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4.2.1 安倍晋三的“美丽国家”之内涵
        4.2.2 安倍晋三的“修宪”主张
        4.2.3 安倍晋三的右翼历史观
    4.3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4.3.1 “公职”参拜靖国神社
        4.3.2 修改《教育基本法》和《国民投票法》
        4.3.3 强推“密保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
        4.3.4 加快“强军修宪”步伐
        4.3.5 强化“日美同盟”和推行围堵中国外交
    4.4 安倍晋三: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者
        4.4.1 “摆脱战后体制”的右翼政治强人
        4.4.2 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中的转折性人物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
    5.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之比较
        5.1.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相同点
        5.1.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不同点
    5.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之比较
        5.2.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相同点
        5.2.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不同点
    5.3 中曾根、小泽、安倍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价
        5.3.1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启动者
        5.3.2 小泽一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推动者
        5.3.3 安倍晋三: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提速者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1 日本新保守势力错误的历史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1.1 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的战争翻案谬论
        6.1.2 日本新保守势力的战争翻案行径
    6.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2.1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具体行径
        6.2.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主要原因
    6.3 日本新保守势力制造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3.1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
        6.3.2 日本新保守势力使钓鱼岛问题尖锐化
        6.3.3 日本新保守势力不断挑起钓鱼岛争端的主要原因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9)论当前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绥靖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二、论文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绥靖性政策及其历史实践
    第一节 绥靖性政策概述
        一、绥靖性政策的阐述
        二、绥靖与妥协的比较
    第二节 绥靖性外交政策的历史实践
        一、一战后英国“扶德抑法”政策的实施
        二、三十年代英法美默认日本侵华
        三、二战前夕英、法、美、苏绥靖德意法西斯
第二章 当前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绥靖性表现
    第一节 美国对日绥靖集中体现在其政治右倾化的发展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含义
        二、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发展
        三、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发展
    第二节 当前美国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绥靖性表现
        一、在日本历史问题上“模糊”表态
        二、扶助日本走向军事大国与政治大国
        三、支持日本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第三章 当前美国政府对日政策带有绥靖性的原因
    第一节 美国对日政策带有绥靖性的历史原因
        一、美日同盟的形成——美国对日绥靖性政策初具雏形
        二、美日同盟的强化——美国对日政策绥靖性倾向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美国力图使日本在亚太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致力于使日本充当其亚太战略的政治棋手
        二、致力于使日本充当其亚太地区的战略基石
        三、致力于使日本充当其亚太战略的经济支点
    第三节 美国姑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观考量
        一、认为日本政治右倾化有利而无害
        二、自信对日本具有绝对控制力
第四章 当前美国对日政策与二战前绥靖政策的相似性及其影响
    第一节 当前美国对日政策与二战前绥靖政策的相似性
        一、实施绥靖的主体都是承受力较强的大国
        二、实施绥靖的对象都是危险国家
        三、实施绥靖的方式都是非理性的纵容
        四、实施绥靖都以制衡战略对手为目的
    第二节 当前美国带有绥靖性对日政策的影响
        一、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影响
        二、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J]. 孙岩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及其实践[J]. 孙岩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小泉政府以来日本外交政策保守化的动因研究[D]. 孟东洽. 山东大学, 2020(03)
  • [4]安倍二次执政后的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以权力转移理论为视角[D]. 张育侨. 吉林大学, 2020(08)
  • [5]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D]. 姚雪. 渤海大学, 2019(01)
  • [6]试析安倍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影响[D]. 郭菁. 吉林大学, 2019(10)
  • [7]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下的对台政策(1991-2012年)[D]. 张耀旋. 武汉大学, 2019(08)
  • [8]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D]. 孙岩帝. 吉林大学, 2018(12)
  • [9]论当前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绥靖性[D]. 王卓.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10]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特征与机制——解读中野晃一的《右倾化的日本政治》[J]. 戴宇. 国外社会科学, 2016(05)

标签:;  ;  ;  ;  ;  

日本政治右倾的原因及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