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部门负责人的积极作用

重视部门负责人的积极作用

一、要重视发挥部主任的积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义[1](2021)在《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新时代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四有好老师”的务实行动。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影响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集体备课作为备课的创新形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集体备课是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分为不同的教研室,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来制定教学设计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集体备课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应用。一方面,初中英语集体备课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互助合作的教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师集体备课、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及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现状,笔者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Q中学的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了32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代表性地选取了5位教师进行访谈,并对初一初二英语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讨论,通过本研究,将力求回答和解决以下三大问题。(1)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如何?(2)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如何?(3)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如何?笔者从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三大方面总结出了Q中学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Q中学集体备课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信念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与认识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力求为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引起学校管理者和一线英语教师的重视,以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一线落实落地,发挥集体备课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刘珍珠[2](2021)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危机管理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加之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危机,危机爆发往往对师幼合法权益与幼儿园发展造成损害。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危机管理,提升管理危机的水平。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地区农村幼儿园起引导示范作用,其发展能够推进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头做好幼儿园危机的管理,它责无旁贷。而幼儿园是园长负责制,园长如何开展危机预防、应对、恢复等危机管理工作是必须引起关注的层面。本研究以D镇中心幼儿园Z园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分析法、观察法、对该园长与幼儿园教职工的访谈、对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家长的问卷,获取Z园长危机管理的真实资料,探究Z园长开展危机管理工作的闪光点与困境处,立足于人类发展生态学,从微观、中观、宏观分析危机管理困境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结果发现:Z园长在幼儿园危机管理方面做到了居安思危,关注危机预防;参考政策,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内外兼顾,联合家长力量;与时俱进,融入新媒体技术;真心相待,营造友爱工作氛围。但是,现阶段Z园长危机管理的认知体系不完整,其危机管理行为与意识不同步,危机预防措施零散低效,危机应对迟延被动,危机恢复散漫随性。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启示,从微观、中观、宏观分析上述不足存在的原因,微观系统成因是Z园长危机管理素养有待提升,中观系统成因是幼儿园招聘制度不规范、班额过多、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幼儿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宏观系统成因是幼儿园危机自身特点、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主管部门支持不到位、危机管理软件资源不足。最后,基于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园长危机管理的策略。基于微观系统成因的策略是园长要提升自我,引领管理。基于中观系统成因的策略是教职工要增强意识,密切协作;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合作。基于宏观系统成因的策略是主管部门要重视引导,规范监管;幼儿园危机管理研究要博采众长,继续深入。

闫晶[3](2021)在《X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寻求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展,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业务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实物流和资金流密切相关。尽管采购与付款过程并不复杂,但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公司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需要重视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X公司是一家燃气企业。近年来,燃气事业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煤改气范围的逐渐扩大,燃气企业在收获了发展机遇的同时,内部管理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采购与付款环节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本文主要以X燃气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X公司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案。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X公司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现状。其次,指出公司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采购计划管理不合理,供应商管理存在漏洞,采购价格与计划价格存在偏差,且合同管理不规范,设备验收标准不明确,材料验收把关不严,退换货索赔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X公司的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找出了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文档,提出了完善的措施。最后,本文提出了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以弥补X公司在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有助于X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可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完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察应坤[4](2020)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山东实力派人物王鸿一联合了一批志趣相同者在北京创办了《村治月刊》,旨在全国推行以河北定县翟城村、山西村政为基本模式的“村本政治”。时人对此知识人群体以“村治派”称之。在王鸿一整合下,村治派不仅在学理上有吕振羽、梁漱溟、茹春浦等理论派人物鼎力加持,也获得了米迪刚、梁仲华、彭禹廷等地方自治力行者的实践响应,遂使村治思潮在全国渐成蓬勃之势。后在梁仲华、梁漱溟、孙则让苦心经营之下,村治派与其他团体相呼应,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运动纷纷兴起。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把“村治派”作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附庸来展开,未曾追溯村治派的起源,也没有考察它的发展历程,对于村治派的理论实践及其对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发挥的作用也没有专题的研究。本文将村治派从起源到巅峰再到沉寂的过程作一事实的梳理,以弥补、校正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及成见;同时将村治派置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长时段历史进程中,清理出它的学理主线,并与政党介入、宗教介入的社会改革相对比,以探求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三种思想指导下的乡村社会改革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而观察国家力量渗透和基层社会改革张力下的近代中国乡村问题解决之道。村治思潮产生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世纪初叶中国农村的衰败,本质上是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造成的,这也是任何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晚清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国内新局面,出台了若干地方自治政策,试图缓解社会危机,由此催生了三个区域的早期村治实验:河北翟城村治、山西村政和曹州府善后局设立。正是这种社会生态,促成了“村治派”的产生及其对中国农村出路的不懈探索。1929年,王鸿一联合米迪刚等人创办《村治月刊》,标志着村治派的正式形成。早在1922年王鸿一和米迪刚在推动实行西北垦殖时相识相知,并在“村落自治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这一认识上达成一致。米迪刚亲身参与并主导的翟城村治为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样本参考和理论借鉴。1924年,两人在北京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以村落为单位进行乡村改革,并提出了一套以村治实践为基础的建国方案,但在时局动荡之下,影响极为薄弱。1929年3月,在阎锡山、冯玉祥支持下,王鸿一集合米迪刚、吕振羽等一批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号召“实现革命主义、恢复民族精神”,创办了《村治月刊》,并以此为大本营研究村治学理、推行村治实践。众多学校、媒体、社团纷纷响应,一时间研究与推广村治成为全国潮流。民主政治的激进化是村治派主张的歧出。吕振羽由“改良”转向“革命”和彭禹廷由“民主”转向“封闭”是民主政治激进化的两个方向。“民主政治之如何确立”,是《村治月刊社宣言》里的重要内容,作为《村治月刊》的主编和主要理论旗手,吕振羽最初将“民主政治”定位为“三民主义的村治”,主张“非暴力的革命建设”,这与王鸿一“全民政治”和米迪刚“民主传贤”的主张是一致的。随着社会情境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吕振羽开始由“改良”转向“革命”,认为发动农民斗争、革命夺取政权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正确路径。彭禹廷提倡以“缩小的三民主义”在宛西实施地方自治,后在多重重压之下,转向了一种封闭的权威性地方自治,最后以失败告终。与彭禹廷将地方自治缩小在局部的、封闭的、独立的空间范围不同,吕振羽更强调在一种更广阔的社会整体解决方案中来解决农村问题。两者之于村治派的歧出,恰恰是两种相反方向民主政治主张的激进化,由此得出的行动逻辑和实践行为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后果。梁仲华和梁漱溟的倾力合作推动村治事业走向巅峰。在韩复榘的支持下,梁仲华和梁漱溟接续王鸿一开创的“村治”事业,先有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相继设立,再有邹平、菏泽、济宁等实验县开办,乡村建设运动浪潮持续高涨。梁仲华负责乡建工作的组织与具体的行政事务,梁漱溟从社会与人心问题的逻辑出发,对“研究”“训练”“实验”等各项乡建具体内容进行理论建构和路径设计。村治派的理论主张有了广阔的实践区域,并把社会影响力扩散到了全国政商学各界,国民政府内政部以村治派的社会改革实践为参考,进行了全国县政改革设计和区域实验。在这种政治力量收纳、社会力量欢迎的态势下,乡村建设浪潮在全国兴起。三次全国乡村讨论会的举办标志着乡村运动的大发展和高涨,村治派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声望日隆。但在这种蓬勃壮阔的表象下,现实行政力量与社会改革运动的纠葛也在其中暗流涌动并日益激化。在政权对乡村社会的强力渗透和控制下,村治派的社会改革最终归于沉寂。菏泽成为第二实验县后,孙则让主导的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带动社会改革卓有成效,这一模式很快被韩复榘在全省区域推广以实现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村治派所秉持的乡村改革的独立性全面消解。1932年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确立设置县政改革实验区,山东省政府在原来邹平实验县基础上加设菏泽为乡村建设实验县,并由王鸿一的学生兼同乡、时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的孙则让亲往家乡主持实验工作。孙不负众望,在应对黄河水灾的同时,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很快在地方治安、农村经济、乡村教育、地方自治等诸多方面取得显着成效。韩复榘从这一改革模式中看到了社会控制的极佳效果,遂令设立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其后在抗战形势下,又根据梁漱溟等制定的三年计划,于全省逐次设立行政专员公署。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施政区域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基层中间组织的设立,有效抑制了土豪劣绅、奉官为匪等恶劣势力在乡村社会的蔓延趋势。但此区域的扩大,更多体现了韩复榘主导的政府控制体系对基层社会的强力渗透。韩复榘被罢免后,新任政府主席沈鸿烈撤销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村治派成员各分西东,从此沉寂。作为村治派改革成效的参照,考察国民党政权控制下以纯行政力量推动或是宗教合作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改革,考察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包括没有获得政权的早期海丰农民运动和获得局部行政权力的陕甘宁边区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代乡村改革无论是在何种意识形态指导下,乡村改革最初阶段的成效与尊重当地民众伦理情感认同的程度呈正向关联关系;乡村改革中政治权力介入呈现加强态势,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追求目标或是共存,或是后者让位于前者。乡村建设运动激起了巨大的理论波澜。针对村治派的理论与实践,诸多批评纷至沓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很多受到王鸿一的启发和影响,特别是“反对欧化俄化,恢复民族精神”这一主张,是对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的承继和发扬。村治派对于“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和社会组织基础”的看法有着高度的认识一致性。当时的着名评论家孙伏园观察认为“乡村建设为时代大势和国家命脉延续所需”,并把乡村建设运动与近代挽救国运衰败的五次大运动作为相互承接的脉络加以叙述。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于三个思想流派:东方文化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左派经济学家。梁漱溟在与这三大派别的论辩中仍然坚持认为中国问题必须走理性解决之路即乡村建设道路,即坚持文化改造下的乡村建设路径,从正面培养公众意识,健全乡村团体组织,以新道德建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梁漱溟在这些论辩中所展现出的变革、理性、独立的理论品质,正对应了村治派一贯对于道德原则的坚持和扞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和拯救最终归于沉寂,但他们对农村社会的发现,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种有益尝试。村治派在“恢复民族精神,保持固有道德之乡村自治”这个大方向下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在长时间轴和多空间维度上呈现了近代知识人对于民族国家塑造的努力和创造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冲动。虽然这种努力和冲动未曾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调,但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更为理性地看到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改革的关键性法则。其一,尊重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为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其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总量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其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实现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家权力渗入与村落自主性之间的良性平衡。村治派对儒家伦理的坚守,在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中仍有其现实意义。如韦伯所言,革命的真正起因在于一种新精神的作用,“村治派”的主张在当时乡村社会边缘化的状态下提出,并抛开各种龃龉与桎梏而付诸实施,这是一种理性审视后逆流而上的奋勇行动。发现农民,认清乡土社会,这是王鸿一、米迪刚、梁漱溟等村治派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现代转型的最大启蒙。

张钟元[5](2020)在《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则其内部控制问题更加关键。随着国内外关于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演化,资金内部控制的一般管理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但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内部控制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四分有其一的比重,作为建筑业主体的建筑施工企业,其资金内部控制的优劣对于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特殊的行业特征—工程项目往往规模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经济活动较为复杂,施工建设每项工程均不相同。施工地点往往不在企业本埠,而是遍布全国各地,相对于本埠来说资金的内部控制难度较大。H建筑企业作为A建筑安装企业在外埠注册的分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手段欠缺等诸多问题。本文以H建筑公司为研究对象,总结回顾国内外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结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对H建筑公司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H建筑公司作为某国有改制企业的分公司,其资金内部控制思想较为陈旧,随着企业外埠工程业务的发展与企业市场竞争力滞后矛盾的深化,资金的内部控制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为出发点,将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通过战略层顶层设计前置管理,从业务活动入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流程与权限管理落实资金内部控制目标。通过对H建筑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分析原因,制定解决对策,以期对建筑业外埠分公司资金的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王媛媛[6](2020)在《恽逸群时政评论研究(1935-1949)》文中研究表明恽逸群是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中的名记者、名政论家和优秀的新闻战士。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投身上海新闻界,在新声通讯社当记者。从1935年起,先后担任过上海《立报》和香港《生活日报》的编辑和主笔。与范长江、夏衍等人一道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并担任学会秘书主任。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到华中解放区担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编委、社长兼总编辑及《大众日报》总编辑。从1932年奉党的指示进入上海新闻界到1949年解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他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时政评论写作上独树一帜,留下了许多“名标青史”的佳作。恽逸群的时政评论主要创作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风云激荡的战争年代,紧扣时代主题和现实的需要,有的放矢,题材广泛,充分发挥了评论的教育指导作用。恽逸群善于用评论鼓舞民众斗志,广泛动员民众参与抗战;揭露日寇的残暴行为,痛斥民族败类和汉奸妥协投降的言行;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答疑解惑;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提倡记者的道德和业务修养。恽逸群的时政评论在写作上极具个性特色,其尖锐犀利的语言和明快幽默的文风历来被人所称道。他的时政评论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的指导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新闻工作者也有深刻的启示:新闻评论写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服务大局的需要;增强受众意识,做读者的良师益友;评论要以深刻的思想见解启发激励读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评论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和读者喜闻乐见的评论精品。

董凤辉[7](2020)在《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课堂问题行为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中表现最为突出。这种现象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效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有效解决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来说意义重大。本研究以范县区域初中为例,通过对初中留守学生的随机取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维的视角分析、揭示导致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探究改善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帮助初中留守学生逐渐消除课堂问题行为,规范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比非留守学生更加突出,其具有普遍性、差异性、阶段性等鲜明的特点。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外向性、内向性两类,前者包括惹人注意的行为、扰乱秩序的行为、攻击性行为、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类型;后者包括注意力分散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过敏行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抗拒行为等类型。究其原因,从学生层面看主要是性格方面的缺陷、自我控制力不足及寻求关注的需要,从教师层面看主要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课堂教学管理不当,及师德和责任心不足;从家庭层面看主要是家庭功能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及家校合作的缺陷。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发挥教育合力,从学生层面看,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关注学生成长,满足学生需求;从教师层面看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留守学生,提高管理能力,增强干预效果,加强师德教育;从家庭层面看,要强化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功能;改进隔代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家校合作,实现家校互动。

欧阳蓉[8](2020)在《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内地开办西藏班,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教育的关怀,还体现了全国各个地区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民族地区发展发展和教育的支持。截止至2019年,内地西藏班已经为西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4.6万各行各业人才,这一项举措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南昌十七中作为首批开办西藏班的学校之一,西藏班开办至今已过去三十五年,学校西藏班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调整优化阶段。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经验主要有: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藏班教育的首要位置、针对藏族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十分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同时,还有这样一些管理经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怀、重视校际间的西藏班管理经验交流、尽力为藏班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尽管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管理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针对藏班学生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不足;二是藏生对学校文化的内化不足;三是西藏班教职工的压力大;四是学校办学经费不够充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给出了一些提升建议:第一,党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西藏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第二,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发针对藏生的校本课程,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第三,深化文化建设,创新藏班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方法;第四,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有水平的西藏班干部教师队伍,为西藏班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最后,要多方筹措,着力解决西藏班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余旺鸿[9](2020)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 ——基于江西分宜县级融媒体的实地调研》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中共中央作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县级广电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研究比较前沿,现有的研究大多是省市级以上的媒体,讨论县级的媒体较少,并且细致的案例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想通过对我国以及江西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实地调查,总结出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本调研报告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案例分析进行。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分析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情况与建设模式,并以江西分宜县作为个案,结合媒介管理、媒介营销等相关理论,从组织架构、平台建设、新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SWOT矩阵,最后总结出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通过对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个案研究,本调研报告最后总结出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内容同质化、专业人才队伍匮乏、运营模式短板突出、对外传播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优质化内容产出来改善新闻内容质量方面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来解决人才队伍方面的问题;完善自身造血机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来应对运营模式与盈利方面的问题;发挥地域个性特色,提升公众参与度来提高传播能力不足的问题;整合多元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来提升服务意识方面的问题。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江西省分宜县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有着独到之处,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但是其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集团化、服务化、技术化、短视频化是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可见趋势。

穆冠章[10](2020)在《淄博市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人所在的学校是典型的乡镇初中,整个学校笼罩在浓厚的工业氛围当中。C初中整体发展比较好,但是近年来随着当地的工业持续扩展,在教师进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学生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初中学校的教师配置严重不足,学生质量越来越差,各年级难以实现正常开课和基本管理。低年级教师缺编尤为严重,不得不借助代课教师等社会力量开展工作。当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氛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学校内部管理,级部的管理差异都对学校年级管理的对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相关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综合展开研究探讨,针对性的改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才能促进年级管理的系统性健康发展。加强年级主任的管理自主权,调动年级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特殊生态对于年级管理造成的损失,促进年级回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保障特殊生态下的学生受教育权。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该生态之下的年级管理的现状来找到相应的策略。论文的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理由,该问题的提出,源于三个方面:年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者本身的实践具备研究基础;C初中有区别于一般乡镇和县城学校的年级管理的特征。此类研究能够完善相关的教育管理理论,促进年级管理团队理论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提高年级管理效率进而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减小城乡差距,为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做出贡献。本次研究的对象为C初中的年级管理,采用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追踪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第二部分,对年级管理、偏远、工业重镇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简要阐述年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文献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合层级制管理理论,扁平化管理,民主与和谐管理、非正式管理理论等相关的管理学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奠定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针对C初中的年级管理现状,对生态内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详细调查之后开展数据分析。以分析为基础,结合与部分教师、年级主任和分管副校长交流的结果,分析特殊生态下年级管理影响因素的特点。第四部分,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C初中的年级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展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表现在职教师整体数量无法满足年级基本的开课要求;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配置结构不合理,代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人心浮动,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失,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二是构成级部管理内容之一的学生的负相关变化。包括学生数量和质量负相关变化;学生零用钱数量和父母监管的负相关变化;学生自控时间和学习成绩的负相关变化;学生装备数字化程度和应用于学习的负相关变化;学生乡镇性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负相关变化。三是年级主任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表现在;年级主任的产生缺乏科学的遴选机制;年级主任的权利和职责不相匹配;与其他学校职能部门比较,年级主任负担过重过杂;学校缺乏鼓励机制,年级主任缺乏成就感;职能部门职责范围不清,经常把任务转化到年级。四是学校管理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表现在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机械主义盛行阻碍了年级工作的发展;过度迎检干扰了年级的正常管理和教学秩序;各自为政,整体配合与协调性差,让年级工作难以适从。外部因素包括工业发达对于地区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表现在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暴发户心态发酵,轻视文化的观念横行;流动人口增多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快节奏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第五部分是淄博市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改进策略研究。分别内部人的因素、意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展开思考。其中构成年级的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需要自我提高认识和自我管理;年级的制度要宽严相济、专项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分别评价、团队管理要结合制度管理和非正式组织管理方法综合运用;学校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年级主任制度建设包括年级主任的产生需要科学机制、年级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明确年级主任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于年级主任的专门培训、建立专门的考核激励机制;职能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策环境。

二、要重视发挥部主任的积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重视发挥部主任的积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备课
        2.1.2 集体备课
        2.1.3 教师专业发展
        2.1.4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2 集体备课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已有研究述评
    2.3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研究
        2.3.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
        2.3.3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2.4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2.4.3 已有研究述评
    2.5 集体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5.1 国外相关研究
        2.5.2 国内相关研究
        2.5.3 已有研究述评
    2.6 研究基础
        2.6.1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2.6.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3.3.3 非参与式观察法
    3.4 研究过程
        3.4.1 文献资料收集
        3.4.2 研究工具编制
        3.4.3 研究数据采集
        3.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情况
        4.1.1 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
        4.1.2 集体备课的实施流程
        4.1.3 集体备课的具体活动案例
    4.2 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4.2.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4.2.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4.2.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4.3 访谈结果讨论
        4.3.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4.3.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4.3.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 研究的主要启示
        5.2.1 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5.2.2 激发工作动机,强化学习共同体意识
        5.2.3 倡导教学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5.2.4 加强专业引领,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
        5.2.5 把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与研究方法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3 初二英语备课组独立备课阶段教学设计
    附录4 初二英语备课组集体研讨后教学设计
    附录5 初一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附录6 初二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致谢

(2)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危机管理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社会关注幼儿园危机事件的呼唤
        1.1.2 乡镇中心幼儿园是推进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1.1.3 园长管理幼儿园危机是发展幼儿园与保障幼儿权利的必然要求
        1.1.4 研究者自身的经历与研究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核心概念解读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已有文献评析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个案研究
        2.3.2 资料收集方法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思路
    2.6 研究效度
    2.7 研究伦理
第3章 D镇中心幼儿园Z园长危机管理个案调查
    3.1 Z园长危机管理的开展背景
        3.1.1 D镇中心幼儿园概况
        3.1.2 D镇中心幼儿园硬件情况
        3.1.3 D镇中心幼儿园行政组织情况
        3.1.4 D镇中心幼儿园组织成员情况
        3.1.5 Z园长的成长历程
    3.2 Z园长危机管理的开展现状
        3.2.1 Z园长危机管理的闪光点
        3.2.2 Z园长危机管理的困境
第4章 Z园长危机管理现有困境的归因
    4.1 微观系统成因
        4.1.1 Z园长危机管理理念与素养有待提升
    4.2 中观系统成因
        4.2.1 D园招聘制度不规范,限制危机管理效果
        4.2.2 D园班额过大,加大危机管理难度
        4.2.3 D园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4.2.4 幼儿家长素质参差不齐
    4.3 宏观系统成因
        4.3.1 幼儿园危机自身的特点
        4.3.2 教育大背景带来挑战
        4.3.3 主管部门的引导与支持工作不到位
        4.3.4 危机管理软件资源不充足
第5章 优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危机管理的策略
    5.1 基于微观系统的优化策略
        5.1.1 园长:提升自我引领管理
    5.2 基于中观系统的优化策略
        5.2.1 教职工:增强意识,密切协作
        5.2.2 家长:更新观念,加强合作
    5.3 基于宏观系统的优化策略
        5.3.1 主管部门:重视引导,规范监管
        5.3.2 幼儿园危机管理研究:博采众长,继续深入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X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2.1.2 内部控制评价及方法
        2.1.3 流程管理
        2.1.4 风险管理
    2.2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概述
        2.2.1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含义和目标
        2.2.2 采购与付款相关的业务流程
第三章 X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1 X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X公司简介
        3.1.2 X公司的组织结构
    3.2 X公司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现状
        3.2.1 X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3.2.2 采购相关部门岗位职责
        3.2.3 X公司采购物资分类
        3.2.4 X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主要流程
第四章 X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X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1 采购计划存在的问题
        4.1.2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4.1.3 验收环节存在的问题
        4.1.4 付款环节存在的问题
    4.2 X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2.2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4.2.3 缺乏整体的风险意识
        4.2.4 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4.2.5 内部审计职能的缺失
第五章 X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5.1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优化思路
    5.2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5.2.1 采购计划编制环节优化方案
        5.2.2 采购环节优化方案
        5.2.3 验收环节优化方案
        5.2.4 付款环节优化方案
    5.3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5.3.2 提高整体风险意识
        5.3.3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5.3.4 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的监督评价机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村治思潮的时代背景及起源
    第一节 20世纪初农村危机与地方自治政策推出
        一、农村衰败无序:近代“中国问题灼点”
        二、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规约颁布:一剂良药还是虚幻泡影?
    第二节 村治实验的萌芽
        一、早期翟城村自治
        二、山西村政
        三、曹州府善后局的设立
第二章 村治派的形成
    第一节 米迪刚对翟城村治的主导及其实践理论的总结
        一、翟城新政:旧文化网络和新法团主义的较量
        二、村为起点“民主传贤”:中国社会修缮良法
        三、“井”字结构新村布局:社会公共空间营造
    第二节 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
        一、“民族自信力”:民族自救运动的发动机
        二、儒家伦理:揭橥民族文化重心
        三、“村本政治”:中国民族出路
    第三节 王鸿一与米迪刚的合作及村治派大本营的设立
        一、实行西北垦殖: 纾困内地边疆农村民生
        二、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乡村改革共和建国
        三、出版《村治月刊》:研究学理推行村政
第三章 村治派的歧出:民主政治的激进化
    第一节 由“改良”到“革命”: 吕振羽村治思想转向
        一、三民主义的村治:非暴力的革命建设
        二、村治理想的破灭:转向国家视角
        三、革命夺取政权:发动农民斗争
    第二节 从“民主”到“封闭”:彭禹廷领导下的宛西自治
        一、自卫、自治、自富:民众自治共同体的内聚
        二、不顾官厅、不顾法律、不顾手续:地方自治的封闭
        三、“再造权威性自治”:局部地方专制的失败
第四章 走向巅峰:乡村建设浪潮的兴起与高涨
    第一节 梁仲华主持下的村治派大集结
        一、“思想阐发”与“人才储育”: 河南村治学院
        二、“研究”“训练”“实验”: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三、组织与行政:梁仲华乡建工作的事功
    第二节 梁漱溟领导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一、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梁漱溟思想的逻辑出发点
        二、乡村开出新组织:邹平实验县的改革设计
        三、“政”“教”“富”“卫”合一:邹平实验实施及七大成效
        四、玄学的理论与妥协的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纠葛
    第三节 全国乡村运动大联合
        一、成立联合组织为各地乡村工作人员一致诉求
        二、三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的举行
        三、有限度的联合与有限度的影响
第五章 政治权力强力渗透下村治派的沉寂
    第一节 村治派主导社会改革独立性的消解
        一、民众自卫训练:菏泽实验模式社会改革的有效性
        二、从社会改革到社会控制:韩复榘设立山东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
        三、全域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逐次分区设置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下的乡村社会改革实验
        一、纯以行政力量促进农村建设:江宁和兰溪实验
        二、基督教和国民党行政的乡村建设合作:黎川实验
    第三节 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
        一、适应性动员:前期海丰农民运动政治策略
        二、“三三制”:陕甘宁边区改革资源总量控制框架
第六章 批评与回应:围绕村治派理论的争议
    第一节 批评箭靶:村治为解决中国问题唯一办法
        一、一脉相承之认识: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
        二、进入主流视野:乡村建设是时代大势所需
    第二节 东西之间:梁漱溟与其他派别的论战
        一、融合东西方还是中国文化坚守:与东方文化派的辩论
        二、农业工业孰先孰后:与自由主义西化派的交锋
        三、阶级的融合还是斗争:与左派经济学家的论争
结语
    一、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
    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
    四、儒家伦理固本开新:村治派中国乡村现代性出路的理论建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贡献
第2章 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1.2 内部控制的目标
        2.1.3 内部控制的原则
        2.1.4 内部控制的要素
    2.2 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2.1 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2.2.2 资金内部控制的原则
        2.2.3 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
        2.2.4 建筑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特点
第3章 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H建筑公司简介
    3.2 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的现状
        3.2.1 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3.2.2 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现状
        3.2.3 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现状
    3.3 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 资金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不足
        3.3.2 未对资金风险进行评估与归纳
        3.3.3 资金的内部控制活动薄弱
        3.3.4 资金内部控制缺乏明确的信息传递渠道
        3.3.5 资金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3.4 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未构建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环境
        3.4.2 未建立资金内部控制涉及关键风险点的识别与归纳机制
        3.4.3 资金内部控制涉及关键风险点的控制要求不明确
        3.4.4 信息化沟通渠道与沟通机制不健全
        3.4.5 日常定期监督机制与专项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第4章 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资金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4.1.1 公司完善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建设
        4.1.2 优化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
        4.1.3 建立人才库,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及激励机制
        4.1.4 明确牵头部门,梳理完善资金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
    4.2 识别与评估影响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
        4.2.1 识别与评估影响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4.2.2 归纳影响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4.3 规范影响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活动
        4.3.1 明确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将筹资、投资与绩效考核相关联
        4.3.2 规范银行账户、资金与票据使用
        4.3.3 规范采购及付款业务的资金内部控制活动
        4.3.4 规范销售及收款业务的资金内部控制活动
    4.4 提升资金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
        4.4.1 广开言路,建立信息化沟通渠道
        4.4.2 建立健全沟通举报机制和举报人保护机制
    4.5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4.5.1 健全日常定期监督机制
        4.5.2 健全专项监督机制
第5章 结论
    5.1 论文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恽逸群时政评论研究(193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恽逸群的家庭背景与记者生涯
    第一节 恽逸群的家世及所受的教育
    第二节 恽逸群的记者生涯及其代表性成果
第二章 恽逸群时政评论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第一节 对民众抗战的动员
    第二节 对日寇的揭露和对妥协投降的痛斥
    第三节 对群众生活的关切
    第四节 对新闻队伍建设的思考
第三章 恽逸群时政评论的写作特色
    第一节 深刻的思想性
    第二节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节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第四节 以笔为枪的战斗性
    第五节 尖锐犀利与幽默明快的语言
第四章 恽逸群时政评论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紧扣时代主题服务大局的需要
    第二节 增强受众意识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第三节 抒发独立见解启发激励读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
        (二)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研究
        (三)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四) 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题研究
        (五)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的研究
        (六) 文献综述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问卷效度与信度
        (三) 对象选取及实施
        (四) 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二)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三)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四)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
第三章 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 性格方面的缺陷
        (二) 自我控制力不足
        (三) 寻求关注的需要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二) 课堂教学管理不当
        (三) 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 家庭功能的缺失
        (二) 家庭教育的缺位
        (三) 家校合作的缺陷
第四章 提升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一、针对留守学生的策略
        (一) 重视自我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二) 培养自我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三) 关注学生成长,满足学生需求
    二、针对教师方面的策略
        (一)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沟通交流
        (二) 提高管理能力,加强有效干预
        (三)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责任心
    三、家庭方面的策略
        (一) 强化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功能
        (二) 改进隔代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三) 强化家校合作,实现家校互动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1.民族教育
        2.内地西藏班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内地西藏班发展概述与研究进展
    (一)内地西藏班发展概况
        1.内地西藏班产生的背景
        2.内地西藏班的产生及初办阶段(1984—1998 年)
        3.内地西藏班的调整及定型阶段(1999—2010 年)
        4.内地西藏班的优化阶段(2011 年至今)
    (二)关于内地西藏班的研究进展
        1.内地西藏班教育政策的研究进展
        2.内地西藏班学生民族认同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展
        3.内地西藏班办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4.内地西藏班课程与学科教学上的研究进展
        5.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三、南昌市十七中西藏班教育历程分析
    (一)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起步阶段(1985—1995 年)
        1.西藏班招生基本稳定在45人
        2.初步搭建起西藏班科层管理体制
        3.特别重视西藏班学生的人文关怀
        4.起步阶段就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成果
    (二)南昌十七中西藏班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8 年)
        1.西藏班招生数量扩大至70人
        2.西藏班的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三)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调整优化阶段(2009 年至今)
        1.西藏部科层管理架构的趋于成熟
        2.开始开发部分校本课程
        3.对西藏班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4.创新对西藏班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
    (一)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经验总结
        1.德育始终放在西藏班教育的首位
        2.针对藏族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3.学校教职工对藏班学生关爱备至
        4.卓有成效地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二)南昌十七中西藏班管理经验总结
        1.党和国家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怀
        2.重视校际间的西藏班教育经验交流
        3.尽力为西藏班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
五、西藏班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一)西藏班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针对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够
        2.藏生对学校文化的内化程度不足
        3.西藏班教职工的压力大
        4.西藏班教育经费不够充裕
    (二)提升西藏班教育与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1.党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西藏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
        2.针对西藏班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3.创新藏班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方法
        4.建设一支稳定而有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
        5.着力解决办学经费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 ——基于江西分宜县级融媒体的实地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研究
        1.3.2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
        1.3.3 关于融媒体的研究
        1.3.4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研究
    1.4 调研思路、方法与框架
        1.4.1 调研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与现状
    2.1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国家方针政策的主导驱动
        2.1.2 经济环境:县级广电市场占有率低
        2.1.3 社会环境: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1.4 技术环境: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
    2.2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现状
        2.2.1 最新进展情况
        2.2.2 功能分布情况
        2.2.3 管理部门情况
        2.2.4 技术、资金投入
        2.2.5 建设模式情况
第3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以江西分宜县为例
    3.1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组织架构
        3.1.1 外部推动:整合七大媒体资源
        3.1.2 内部促进:体制机制转型
    3.2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建设
        3.2.1 与省级平台共建共享“中央厨房”
        3.2.2 开发融媒体移动端“画屏分宜”
    3.3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生产
        3.3.1 重造全新生产流程,打造融媒产品
        3.3.2 组建“融创中心”团队,优化内容生产
        3.3.3 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增设自办栏目
    3.4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经营管理
        3.4.1 设立专业公司,拓展融资渠道
        3.4.2 全新绩效考核,培养融合型人才
    3.5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功能
        3.5.1 线上与线下联动,强化信息传播
        3.5.2 开设各类便民通道,拓展公共服务
        3.5.3 成立“三中心”,构建社会治理新平台
    3.6 小结
        3.6.1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发展沿革
        3.6.2 SWOT矩阵
第4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4.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自主创新性思维
        4.1.2 专业人才队伍匮乏,融媒体观念落后
        4.1.3 运营模式短板突出,自身“造血”功能低下
        4.1.4 对外传播能力不足,影响力相对较弱
        4.1.5 停留于信息发布层面,服务型意识淡薄
    4.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策略
        4.2.1 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优质化内容产出
        4.2.2 理论与实践结合,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4.2.3 完善自身造血机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4.2.4 发挥地域个性特色,提升公众参与度
        4.2.5 整合多元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4.3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趋势
        4.3.1 集约化
        4.3.2 服务化
        4.3.3 技术化
        4.3.4 短视频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淄博市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年级管理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六)研究过程
第一章 年级管理概述
    一、年级管理的含义
    二、年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年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层级制(科层制)管理理论
        (二)扁平化管理理论
        (三)系统管理论
        (四)非正式组织理论
第二章 淄博市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调查
    一、C 初中年级管理概况
        (一)C初中学校概况
        (二)学校实施年级管理的背景
        (三)学校年级管理的制度设计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工具与设计
        (三)调查实施
    三、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四、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五、C初中年级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校内部因素
        (一)年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二)构成级部管理对象的学生负相关变化
        (三)年级主任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四)学校管理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
    二、外部因素
        (一)工业发达对于地区文化氛围的影响
        (二)年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第四章 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改进策略
    一、保障年级教师基本数量配置
        (一)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教师编制
        (二)提高待遇,留住教师
        (三)年级教师提高精神追求
    二、助力年级学生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三)企业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三、加强年级主任制度建设
        (一)年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二)学校完善年级主任制度建设
    四、改善社会环境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二)乡镇政府联合公检法职能机构,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要重视发挥部主任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D]. 许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危机管理的个案研究[D]. 刘珍珠.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X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研究[D]. 闫晶. 河北大学, 2021(02)
  • [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D]. 察应坤. 山东大学, 2020(08)
  • [5]H建筑公司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钟元.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6]恽逸群时政评论研究(1935-1949)[D]. 王媛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D]. 董凤辉. 济南大学, 2020(05)
  • [8]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D]. 欧阳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 ——基于江西分宜县级融媒体的实地调研[D]. 余旺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10]淄博市C初中年级管理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研究[D]. 穆冠章.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重视部门负责人的积极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