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果蔬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入世”后我国果蔬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果蔬产业“入世”后面临严峻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19)在《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文中指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哈萨克斯坦“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弊病日益暴露,产业转型、产业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加之哈国内不断发现新的大型油田,这为能源经济结构的形成奠定客观基础。同时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是作为苏联工业体系中的一环存在的,独立后丧失了原先的经济联系,许多大型的工业综合体纷纷破产,科研人才和熟练技工移居他国,这也在侧面上加剧了哈国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自2012年开始,哈国官方出台诸多改革举措,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成效并不十分显着。“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友好交往持续升温。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正式提出“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并与哈方就深入推进中哈产能合作,将中国优势产能与哈国产业转型需求对接达成了重要共识。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得益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发展主张,日益密切的经贸、政治关系,以及哈国内政局平稳过渡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前景令人乐观。诚然,两国关系目前仍然面临诸如地缘博弈加剧、金融支持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及哈国内舆论环境复杂等情况影响,然而随着中哈交往走向深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

冀昱格[2](2018)在《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研究》文中指出农业安全作为国家产业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及国土安全等多领域息息相关,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事”。作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保障自身农业持久、稳定发展对中国和俄罗斯至关重要。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高速增长、消费者饮食习惯改变和自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中俄两国农业仍面临安全问题。2017年FAO公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和俄罗斯食品安全指数为63.20和66.20,在评测的113个国家中排名第45位和41位,不仅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且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两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弹性指数为61.10和71.00,排名第66位和23位。由于国情和生产环境不同,中国和俄罗斯农业安全形势不同,但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两个邻国,中俄地缘接近,农业生产条件及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两国在农业领域深度合作是提高自身农业安全度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在中俄农业安全、农业合作方面的多种观点,界定了农业、农产品的研究范围和农业安全、农业合作及农业深度合作的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接着运用对比分析比较中俄两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发现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均面临一些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农业发展瓶颈,如人口、耕地、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等,为保障各自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双方存在相互合作降低农业风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两个层面论证了中俄两国具有开展农业深度合作的可行性,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农业投资合作、农业科技合作及劳务合作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发现两国农业合作依然处在一个较低水平,没有完全发挥各自农业生产要素禀赋优势。为加快实现中俄农业深度合作,提升自身应对农业安全风险能力,双方应从农业合作领域、合作形式、合作环节和贸易结构四个方向优化两国农业合作路径,并完善相应保障措施。通过对中俄农业安全及农业合作的分析得出:(1)中俄农业合作是缓解两国农业安全问题的途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及现代农业发展,中俄两国需要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合作,整合国际、国内两种农业生产资源,提升自身农业安全度。(2)中俄两国具有开展农业深度合作的有利条件。理论上,中俄农业合作可以加强国际分工,相互引进本国农业发展中所急需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自身农业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农业安全。实际中,中俄农业对外合作政策的调整与对接促进了两国农业大规模合作;俄罗斯在土地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合作时可以作为输出国;中国在农业劳动力、农业开发资金方面占据优势,可以实现对俄输出;两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方向不同,具有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空间;两国农产品结构差异较大,完全可以将本国优势农产品持久、稳定的输送给对方;两国农业合作规模持续提高和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扩张可以为中俄两国加深农业合作奠定基础。(3)中俄农业合作领域窄、产业链短和农产品贸易合作层次低、以产业间为主且稳定性差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双边农业合作规模扩大和合作水平提升。(4)农业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多个行业,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因此,我们不能仅解决农业合作中某个环节、某个领域的问题,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在合作领域方向上,逐步加强农业投资与技术合作,实现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及科技“三位一体”发展;在合作形式上,由种植养殖为主转向农产品加工为主;在合作环节上,由单一环节合作转向全产业链合作;在贸易结构方向,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5)基于农业具有政治属性,中俄两国政府应不断完善两国农业合作机制,建立农业生产和对外合作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农业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推进跨境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并减免进出口农产品和农业物资的关税与数量限制。目前,为保障中俄农业安全和深化双边农业合作,两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优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运输等多个农业合作领域的合理分配,缓解由于耕地、劳动力、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农业安全问题,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投资规模,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优化国内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应对农业安全风险的能力。但截止论文完成之际,中俄农业合作规模小、领域窄和层次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希望本论文的探索性研究成果能为两国政进一步深化双边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吾斯曼·吾木尔[3](2016)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文中认为从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程度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为提高应变能力,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中国应大力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和谐、共赢、互助的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农产品贸易战略,以便获取区域市场开放的利益和贸易创造的利益,通过优势互补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我国主动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是东牵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联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辐射30多个国家,是世界性的战略增长极,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条经济走廊。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简称经济带沿线国家,下同)具有双边贸易发展的农业资源、地缘优势及政策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通过合适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方式,不断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充分实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我国来讲,这种选择对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型产品保障程度以及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发展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操作性问题,积极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以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分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问题。论文主要思路构想如下:(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在阐述双边贸易特征和贸易平衡状况基础上,从贸易不足、互补条件、竞争条件、贸易政治条件等四方面探讨双边贸易增长的条件;(2)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足”和“过剩”状况;(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从贸易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贸易模式等三方面分析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可能性,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路径选择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4)中国与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变化和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政策多变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寻找双边贸易波动的原因;(5)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6)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为了保证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出加速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必要措施。(7)本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的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波动中增长,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集中度较高。双边贸易中,我国处于逆差地位,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仍然偏低,贸易互补性强、竞争不激烈,具有贸易增长的政治条件等优势条件,今后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较大。(2)中国与经济带多数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属于贸易“不足”,为此我国应准定市场定位,重点市场战略布局调整到周边国家。(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依赖性强的产品类型多于进口,说明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大于进口。双边贸易中多数农产品类型体现为性质稳定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征。(4)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的变化对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各种优惠贸易安排具有促进作用。中国对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结构效应,说明中国出口、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之间匹配程度较高。(5)结合以上章节研究总结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贸易互补性、市场需求、国家关系和地缘优势因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未来应优先选择与中亚五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荷兰、德国及法国等国家,双方在水产类、谷物类、纺织纤维、果蔬类、乳蛋类及油籽类上的贸易合作。

张姝[4](2012)在《调整压力视角下的农业贸易开放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更加开放的市场、更加自由的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益处。但是,在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论:虽然根据经典贸易理论的阐述,自由贸易能给交易双方都带来收益,提高双方的福利水平,但现实的农产品市场开放谈判中政府往往更关注开放给国内相关行业造成的生产者损失,通常倾向于采取偏离经典自由贸易理论,限制进口数量和提高进口产品价格的保护政策。实际上,现实的情况和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来源于经典自由贸易理论所暗含的重要假设之一,即受冲击的部门可以迅速地、无成本地将其各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无障碍转移到其他具有竞争力和其他未被冲击的部门或行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并获取由贸易促进带来的更多获利机会和经济收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部门,这一假设很难完全成立,在面对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时,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低的流动性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无成本转向其他生产,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调整压力(adjustment costs)。由于调整压力往往是由生产要素所有者承担,因而贸易冲击在影响调整压力较大的产业时会损害生产部门的福利,甚至会威胁到该产业从业者的基本生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将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作为贸易开放和保护的理论依据,根据具体产业调整压力的大小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就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以调整压力角度考量我国农业贸易开放与保护,一般可以从进口和出口两个维度观察:作为主要进口产品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由于受到大量的进口冲击,需要根据产业所面临调整压力的大小给予适度保护;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面临出口频繁受阻的局面,需要对出口对象调整压力进行分析与测度以适度规避对方调整压力较大的行业,促进出口。因此对我国农业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的测度和分析将成为基于调整压力视角制定开放和保护政策的关键。同时,调整压力的实际承受主体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由于产品要素密集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承受的调整压力存在差异。而在所有投入要素中,集劳动力所有者、资本提供者和土地经营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农民,由于受教育水平、获取技术渠道缺乏及信息缺失等因素限制,在面临贸易引致的生产调整时流动的可能性十分有限。调整压力下,劳动力调整的就业挤出和就业吸纳尤其值得关注。因此在我国农业贸易不断开放的过程中,从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角度,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生产要素所面临的调整压力进行测度,甄别出不同产品和具体生产要素所面临的调整,从而以整体相对更小的代价对不同的行业或要素采取WTO规则许可的适度、有别的贸易保护和开放政策,将适度保护和合理开放相结合进而获得尽量大的贸易利益,就成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对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的测度假说在我国农业贸易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的基础,利用农业贸易和生产数据,分别从产品角度和生产要素层面对我国农业入世前后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进行实证测度,并着重考察贸易开放对我国农业就业劳动力的调整问题,希望从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视角对我国农产贸易的保护或开放进行探讨,讨论以最小调整压力促进贸易利益增长、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农业就业并获取贸易福利的贸易开放政策制定和选择。1、要对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进行测度,首先需要对调整压力的测度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选取我国入世前后1994-2009年农业24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S指数和GL指数作为代表指标,在前人验证方程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对平滑调整假说在我国农业的适用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回归方程中关键变量均在1%的水平显着,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在我国农业贸易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得到初步验证。2、在对平滑调整假说适用性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贸易调整空间(TAS)模型和S指数,对中国土地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所面临的调整压力进行分析、测度和对比。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调整压力的测度分析为适度、合理的贸易保护提供了选择标准;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的调整压力分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规避高调整压力、高摩擦成本的品种和对象国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同时,进一步结合相对要素密集度,对农业生产中重要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所面临的调整压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具体产品中,劳动力要素所面临的调整压力要明显高于同一产业中投入的其他要素,面临更为严峻的调整压力。3、进而,本文将焦点集中于调整压力下农业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和就业吸纳。在所有投入要素中,农业劳动力作为重要投入要素之一,由于受教育水平、获取技术渠道缺乏及信息缺失等因素限制,在面临贸易引致的生产调整时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十分有限,因此农业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和就业吸纳更加引人关注。虽然前文中已经通过运用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劳动力要素遭遇贸易冲击时所承受的调整压力进行指数化的测度,但这种相对化、序数化的表示方法并不能对调整压力下农业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和就业吸纳绝对数量化的衡量,于是本文继续采用以标准劳动力为单位的劳动力调整压力绝对量的量化分析,尝试对贸易引致的劳动力要素调整压力进行可能的数量化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调整的就业综合效应在入世后呈现明显的收缩性调整压力下的就业挤出。通过影响因素贡献度分析发现,单位产品农业劳动量逐步的下降趋势同样是影响就业效应程度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作用因素,而且其贡献度在入世前后的对比中明显上升。因此,我国我国劳动力调整的就业综合效应“就业挤出”的趋势可能将长期持续。在农业贸易不断开放的过程中,考虑我国入世前后不同农产品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及其生产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农业就业劳动力所面临的调整和调整压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后过渡期的保护和缓冲政策,是决策者和公众都关心的问题。由于合理的市场开放政策与各品种和投入要素的调整压力直接相关,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农业具体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调整压力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为后过渡期内中国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目标和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和选择参考。

刘建芳[5](2012)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园艺产业迅猛发展,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改善农产品出口结构和弥补农产品贸易逆差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项优势产业。截至2010年中国入世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对接,成为全球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近十多年来,中国入世以及参与区域贸易谈判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的各项产业。作为农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园艺产业会受到贸易自由化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与重点。基于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事后分析和事前预测相结合,较全面地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一方面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事后角度实证分析了入世以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从事前角度模拟预测了未来区域及全球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我国园艺产业生产与贸易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可能有以下两点:(1)在研究框架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事后分析和事前预测相结合,从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未来可能达成的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以及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等方面,建立一个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影响分析的一般研究框架。(2)在研究方法上,根据研究目的对传统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运用,如构建变系数的混合截面模型和动态差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扩展的贸易效应分析,以及利用Splitcom软件分离园艺产品和更新GTAP基准方案进行叠加影响分析等。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在界定园艺产品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园艺产业生产与贸易现状,并回顾了入世后园艺产业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历程,为后续分析提供产业背景和数据资料。联合国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入世后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呈跳跃式增长。贸易自由化改革是否对园艺产品贸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截至2010年中国入世承诺才全部履行完毕,入世承诺的实施期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期重叠,所以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变系数混合截面模型,从关税削减角度分析了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协议对我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改革确实对中国各类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花卉、蔬菜和茶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但对果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出口。特惠贸易协定在过去20年间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鉴于中国参与的特惠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长,本文进一步针对现有的9个特惠贸易协定,从贸易政策内生角度构建了一个动态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单独就特惠贸易协定对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测度了近期中国园艺产品贸易潜力。实证结果显示,特惠贸易协定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的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且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出口;截至2010年,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随后,本文利用贸易政策模拟的前沿分析工具——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进一步就现有自贸区协定到2015年可能会对中国园艺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不建立自贸区,自贸区建成后中国花卉、蔬菜、茶叶以及园艺制品生产获益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但果品产业生产规模会萎缩;园艺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部分国产园艺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空间被进口品挤占,其中被挤占市场的蔬菜、花卉、茶叶以及园艺制品全部由内销转向了出口,但果品中仅部分产品转向了出口,更多的则是缩减了产出规模;蔬菜、茶叶以及园艺制品的贸易顺差增加,但果品和花卉顺差减少,园艺产业整体顺差增加。贸易自由化的步伐还在不断推进,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区域性及全球化贸易谈判。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除已签署协议并开始执行的9个特惠贸易协定外,中国正在参与谈判的特惠贸易协定有6个,还有3个正处于研究阶段。从当前园艺产品贸易状况可见,中国与正在谈判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园艺产品贸易关系不紧密,而与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成员具有密切的经贸关系。利用GTAP模拟未来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影响发现,建立中印自贸区、中韩自贸区以及中日韩自贸区都会促进中国的各类园艺产品产出增加,且自贸区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进口;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印度、日本和韩国的园艺产品贸易盈余还会进一步增加。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多哈回合是中国入世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该轮谈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历经波折至今尚未完成,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业谈判小组数次发布了不断修订的“模式草案”文本。在模拟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基础上,利用GTAP模拟实施最新“模式草案”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各类园艺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进出口价格均会趋于下跌,且进口价格下跌程度大于出口价格;各类园艺产品产出增加,其中园艺制品产出增幅最大,其次是蔬菜产品,花卉、果品和茶叶的产出增幅相对偏小;国内市场对进口品的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国产品;各类园艺产品的进出口规模都会扩大,且出口增幅明显大于进口,其中关税减让是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改善,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获益程度偏小。

秦瑜[6](2008)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减压气调保鲜库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设施园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果品蔬菜的产量持续增长,然而果蔬产量的增加,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果蔬发展的重要因素,果蔬采收后的腐烂变质严重,使果农菜农丰产不丰收,将严重挫伤农民发展果蔬业的积极性。因此,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问题是我国急待解决的大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贮藏保鲜方式,研究了各种保鲜方式的使用范围和效果,通过比较,提出了一种减压和气调相结合的新的保鲜贮藏的方法,并对减压气调保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论文内容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论文利用气调保鲜和减压贮藏的理论,提出了减压和气调相结合的保鲜方法,即采用了减压贮藏的原理,采用真空泵作为控制库内氧气的浓度的装置,同时利用气调保鲜的原理,对库内温度、相对湿度、氧气浓度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以及乙烯浓度含量等进行控制。论文分析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氧气浓度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以及乙烯浓度含量等因素对果蔬保鲜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减压气调保鲜库设计的控制量:温度、相对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浓度。二、设计了以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了8位A/D转换器ADC0809、编程I/O口扩展芯片8279、外部数据存储器6264芯片、程序存储器27256芯片、看门狗MAX183L芯片及8位D/A转换器DAC0832及8×8键盘、8位7段LED显示器等部件组成的减压气调保鲜库的测量、显示和控制系统,并给出了单片机与各个部件的接口电路,并利用MCS-51系列汇编语言编写了数据采集程序、键盘控制、显示等程序。三、利用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减压气调保鲜库设计的控制量:温度、相对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浓度等的模糊控制规则表,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模糊控制规则表进行了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给出了乙烯控制规则表的汇编语言的设计。论文所研究的基于模糊控制的减压气调保鲜库的设计,为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设计支持,对提高果蔬保鲜性能,以及如何在通用硬件平台的实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综合作用。

王慧青[7](2007)在《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关键。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查对策进行研究,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其调查对策进行专门研究,以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所裨益。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概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和调整的必要性进行概述,较全面地总结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第三章对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进行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第五章对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原则和调整方向进行探讨,主要指出利用循环型农业模式来发展湖南省的农业产业经济,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农村产业新格局。第’六章主要对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主要从思路、科技、农业经营体制、资金投入、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职能等方面对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论是当前湖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是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调整的范围包含: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创新点是结合湖南省的现状与条件指出了调整的具体方向和对湖南农业区域布局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张芹,唐运艳[8](2006)在《“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与泰国的果蔬产品贸易》文中认为阐述“早期收获”计划和零关税协议实施前后,广西与泰国的果蔬贸易情况,以及协议实施后给广西果蔬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推广果蔬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大力发展果蔬加工业以及做好果蔬市场体系建设等,以此提高广西果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金赛美[9](2006)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被视作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撑。无论是从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长远目标,还是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开展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问题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纵向的角度,梳理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演变的过程,探讨我国在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从横向展开的角度,剖析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结构和机制,把握其主要特征。在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一般理论。结合中外对比分析,在厘清相互间的现存差异性的同时,强调应尽可能地借鉴那些体现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共同特征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要求稳步推进WTO框架下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摘要如下: 导论部分对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相关范畴、研究的意义和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一般商品市场,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所谓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农产品市场的有机统一体。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问题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从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多分别从某一特定的视角分开进行,迄今尚未有从综合、系统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集中、深入研究的有效成果。结合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践的具体特征,试图综合运用农产品流通理论、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农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并尝试解决一些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研究中客观存在但却被忽略的重要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梳理了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产生形成以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统购统销到营销市场化为标志,到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定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来看,近年出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仍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完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主体

陈剑兵[10](2006)在《影响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带肉果蔬汁是纯天然的果蔬汁,可最大限度地保存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膳食纤维及其它营养素,且口感较好,是果蔬汁饮料中的珍品。因其高营养价值,带肉果蔬汁倍受青睐,其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在今后将成为果蔬汁的主流产品。而流变特性是带肉果蔬汁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带肉果蔬汁进行流变学的研究,能改善果蔬制品的加工工艺,提高果蔬制品的质量。 本实验选取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水果(柑桔、苹果)和蔬菜(胡萝卜、芹菜、百合)原料,采用超高压均质技术这门食品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来处理这些原料.以制成带肉果蔬汁,并研究了这些带肉果蔬汁的流变特性。主要包括:研究不同的均质压力对带肉果蔬汁pH值、果肉颗粒、可溶性固形物和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各因素(包括均质压力、汁液温度、果蔬浓度、果肉颗粒粒度、果蔬原料成分组成等)对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通过实验发现带肉果蔬汁为非牛顿流体,均质压力、温度、浓度、颗粒粒度及原料成分对带肉果蔬汁流动特性方程和表观粘度都有一定影响:温度对带肉果蔬汁表观粘度的影响符合阿伦纽斯方程:浓度对带肉果蔬汁表观粘度的影响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通过曲面回归,对各种不同原料的带肉果蔬汁分别回归得到了一个包含均质压力(芹菜汁的为果肉颗粒粒度)、汁液温度、果蔬浓度的粘度方程,以预测其表观粘度值。 本研究探明了各种因素(均质压力、汁液温度、果蔬浓度、果肉颗粒粒度、原料成分组成)对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机理,在带肉果蔬汁制品的生产和开发、超高压均质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以及食品流变学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果蔬产业“入世”后面临严峻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果蔬产业“入世”后面临严峻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单一性能源产业——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现状
    2.1 能源储备丰富
    2.2 能源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2.2.1 支撑经济增长
        2.2.2 吸收主要投资
    2.3 “繁荣”背后的隐患
        2.3.1 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2.3.2 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3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转型的路线与困境
    3.1 实施路线
        3.1.1 对内:“工业创新发展规划”与“2050”发展战略
        3.1.2 对外:依托欧亚经济联盟
    3.2 面临困境
        3.2.1 前苏联时期产业布局的遗留问题
        3.2.2 “玉兹风气”——部落意识的隐形阻力
        3.2.3 科研投入不足与人才流失
        3.2.4 欧亚经济联盟的局限性
4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一带一路”与哈国产业转型的交汇点
    4.1 内在动因
        4.1.1 发展政策契合
        4.1.2 产能转移与产业互补
        4.1.3 政治互信加深
    4.2 重点领域
        4.2.1 第一产业:农业
        4.2.2 第二产业:机械制造业
        4.2.3 第三产业:旅游业
    4.3 前景展望
        4.3.1 经贸往来日趋紧密
        4.3.2 产能合作方兴未艾
        4.3.3 哈国加入世贸组织
        4.3.4 哈国政权平稳过渡
5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5.1 “中亚战略”地缘博弈
    5.2 营商环境期待完善
    5.3 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5.4 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5.5 舆论环境多元复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研究范围界定
        2.1.1 农业的研究范围界定
        2.1.2 农产品的研究范围界定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农业安全的内涵界定
        2.2.2 农业合作的概念界定
        2.2.3 农业深度合作的概念界定
3 中俄农业安全分析及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3.1 中国农业安全分析
        3.1.1 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
        3.1.2 部分粮食作物进口依存度偏高
        3.1.3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且质量偏低
        3.1.4 农业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3.2 俄罗斯农业安全分析
        3.2.1 农业劳动力不足
        3.2.2 耕地利用率低且不均衡
        3.2.3 部分农产品自给率低
        3.2.4 农业生产物质基础薄弱
    3.3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3.3.1 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3.3.2 提高食品安全的需要
        3.3.3 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4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4.1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理论依据
        4.1.1 农业安全理论
        4.1.2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4.1.3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4.1.4 产业内贸易理论
    4.2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现实基础
        4.2.1 中俄对外农业合作政策的调整与对接
        4.2.2 农业生产要素互补性强
        4.2.3 农产品结构互补性强
        4.2.4 农业合作规模持续提高
        4.2.5 农业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5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5.1 贸易合作层次低
    5.2 农业合作领域窄
    5.3 农业合作产业链短
    5.4 产业间贸易为主且稳定差
6 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实现路径
    6.1 在深化贸易合作基础上加强投资与技术合作
    6.2 种植养殖为主转向农产品加工为主
    6.3 单一环节合作转向全产业链合作
    6.4 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
7 安全视域下推动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保障措施
    7.1 完善中俄农业合作机制
    7.2 建立农业生产和中俄农业合作的风险预警机制
    7.3 加大农业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7.4 推进跨境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7.5 减免进出口农产品和农业物资的关税与数量限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对象界定及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2.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平衡分析
    2.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3.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本概述
    3.2 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4 实证结果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模式优化潜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5.1 贸易保护的影响
    5.2 优惠贸易安排的影响
    5.3 国内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
    5.4 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
    6.1 基于贸易平衡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2 基于市场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3 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4 基于贸易模式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
    7.1 中国方面的措施
    7.2 双边合作的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调整压力视角下的农业贸易开放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说明
        1.3.3 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
        2.1.2 农产品及分类
    2.2 理论综述
        2.2.1 重商主义的保护理论
        2.2.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2.3 新贸易保护理论
        2.2.4 其他贸易保护理论
        2.2.5 受保护产业的选择标准
    2.3 文献回顾
        2.3.1 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与保护研究
        2.3.2 贸易开放引致的调整压力研究
        2.3.3 贸易开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要素影响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
    3.1 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与格局变化
        3.1.1 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变化分析
        3.1.2 农产品贸易对象分布变化分析
        3.1.3 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3.2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
        3.2.1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产生机理
        3.2.3 调整压力的测度方法:平滑调整假说
    3.3 调整压力与贸易方向
        3.3.1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与调整压力
        3.3.2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与调整压力
    3.4 个别要素调整压力绝对量分析:以劳动力要素就业效应为例
    3.5 本章小结
4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实证分析一: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农业部门的检验
    4.1 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农业部门适用性:基于S指数的模型检验
        4.1.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4.1.2 实证结果分析
    4.2 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农业部门适用性:基于GL指数的再检验
        4.2.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实证分析二: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调整压力
    5.1 产品角度调整压力的测度方法
        5.1.1 贸易调整空间(Trade Adjustment Space-TAS)
        5.1.2 边际产业贸易指数S index
    5.2 贸易引致的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调整压力实证分析
        5.2.1 产品间年度变化分析
        5.2.2 加入WTO前后对比分析
    5.3 贸易引致的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调整压力实证分析
        5.3.1 产品间年度变化分析
        5.3.2 出口市场对比分析
        5.3.3 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选择
    5.4 产品的相对要素密集度与生产要素角度的调整压力
        5.4.1 结合相对要素密集度的生产要素调整压力测度方法
        5.4.2 土地、资本、劳动力要素调整压力
    5.5 本章小结
6 贸易引致的调整压力实证分析三: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与就业吸纳数量分析
    6.1 分析方法和数据
    6.2 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与吸纳数量分析
        6.2.1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挤出
        6.2.2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吸纳
        6.2.3 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综合效应分析
        6.2.4 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综合效应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6.2.5 劳动力要素调整的就业综合效应影响因素贡献度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政策涵义及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5)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理论基础
        1.2.1 贸易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回顾
        1.2.2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贸易协定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中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及贸易自由化历程
    2.1 园艺产业生产发展现状
        2.1.1 生产现状及特点
        2.1.2 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园艺产业贸易发展现状
        2.2.1 贸易现状
        2.2.2 贸易结构
        2.2.3 贸易壁垒
    2.3 入世给中国园艺产业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2.4 域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园艺产业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2.4.1 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特惠贸易协定
        2.4.2 中国特惠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
        2.4.3 特惠贸易协定中有关园艺产品市场开放的规定
    2.5 本章小结
3 入世后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
    3.1 有关贸易自由化影响的争论
    3.2 实证方法与数据说明
        3.2.1 模型构建
        3.2.2 研究对象选取
        3.2.3 数据来源说明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3.1 花卉
        3.3.2 蔬菜
        3.3.3 果品
        3.3.4 茶叶
    3.4 贸易效应分析
        3.4.1 贸易效应的理论基础:关税同盟理论
        3.4.2 扩展的贸易效应分析
    3.5 结论与启示
        3.5.1 主要结论
        3.5.2 几点启示
4 特惠贸易协定对中国园艺产品贸易的影响
    4.1 特惠贸易协定的贸易影响研究回顾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2.1 研究假设
        4.2.2 固定效应模型扩展
        4.2.3 应用模型构建
    4.3 研究对象及数据说明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实证结果
        4.4.2 结果分析
    4.5 贸易潜力分析
        4.5.1 贸易潜力指数
        4.5.2 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4.6 结论与启示
        4.6.1 主要结论
        4.6.2 几点启示
5 现有区域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5.1 区域贸易自由化影响的研究回顾
    5.2 中国与已签约自贸区成员间的园艺产品贸易现状
    5.3 实证方法与研究方案
        5.3.1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5.3.2 产品与地区分组
        5.3.3 模拟方案设计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5.4.1 生产变动
        5.4.2 国内市场供需变动
        5.4.3 对外贸易变动
    5.5 贸易效应分析
        5.5.1 贸易创造效应
        5.5.2 贸易转移效应
    5.6 结论与启示
        5.6.1 主要结论
        5.6.2 几点启示
6 未来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6.1 区域贸易自由化影响预测的研究回顾
    6.2 中国与正在谈判(研究)自贸区成员之间的园艺产品贸易状况
    6.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案
        6.3.1 研究对象选取
        6.3.2 研究方案设计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
        6.4.2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
        6.4.3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6.5 结论与启示
        6.5.1 主要结论
        6.5.2 几点启示
7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
    7.1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农业影响研究述评
    7.2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
        7.2.1 多哈回合的发展历程
        7.2.2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最新成果
    7.3 模拟方案设计与说明
        7.3.1 模拟方案设计
        7.3.2 模拟操作说明
    7.4 模拟结果与分析
        7.4.1 国内市场价格变动
        7.4.2 国内市场园艺产品供需变动
        7.4.3 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动
        7.4.4 福利和贸易条件变动
    7.5 结论与启示
        7.5.1 主要结论
        7.5.2 几点启示
8 全文总结与对策建议
    8.1 全文总结
    8.2 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8.3 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模糊控制的减压气调保鲜库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果蔬产业发展现状
    1.2 果蔬保鲜的发展现状
    1.3 现有果蔬保鲜方式
    1.4 单片机的发展及其主要应用
        1.4.1 单片机的特点
        1.4.2 单片机的应用
    1.5 模糊系统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减压气调保鲜库的研究分析
    2.1 与现有保鲜库的优势比较
    2.2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3 减压气调贮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2.3.1 温度
        2.3.2 相对湿度
        2.3.3 乙烯、氧气和二氧化碳
第三章 减压气调保鲜库的硬件设计和处理规则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环境参数的确定
        3.1.2 控制方案设计
    3.2 器件选择
    3.3 系统接口设计
        3.3.1 AT89C51 与8255 接口扩展芯片的接口电路
        3.3.2 89C51 与ADC0809 接口电路
        3.3.3 AT89C51 与DAC0832 接口电路
        3.3.4 AT89C51 与8279 显示及按键接口电路
        3.3.5 光电隔离
        3.3.6 AT89C51 与外部存储芯片的接口电路
        3.3.7 单片机看门狗
        3.3.8 采样保持电路
第四章 减压气调保鲜库控制规则的研究及程序设计
    4.1 模糊控制规则简介
    4.2 减压气调库控制策略的设计
    4.3 减压气调库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4.3.1 乙烯浓度的模糊控制算法
        4.3.2 温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3 湿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4 氧气浓度的模糊控制算法
        4.3.5 CO_2 浓度的模糊控制算法
    4.4 模糊规则控制的程序设计
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模拟
    5.1 MATLAB 程序仿真
    5.2 MULTISIM2001 硬件电路模拟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
    1.2.1 湖南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2.2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增收困难
    1.2.3 加入WTO后,湖南省农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2.1.1 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2.1.2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2.2.1 配弟—克拉克定理
    2.2.2 斯密顺序
    2.2.3 库兹涅茨
    2.2.4 钱纳里标准结构
    2.2.5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2.2.6 主导产业理论
    2.2.7 资源禀赋理论
2.3 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2.3.1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2.3.2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3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的必要
3.1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3.1.1 粮食继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
    3.1.2 农业结构有新的调整,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3.1.3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3.2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3.2.1 传统农业结构效率低
    3.2.2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缺乏
    3.2.3 农产品出口份额少
    3.2.4 调整步伐缓慢
    3.2.5 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3.2.6 支持保护政策落实难
    3.2.7 调整的主体错位与缺位
3.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3.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由湖南省的省情决定的
    3.3.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3.3.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3.4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3.3.5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4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分析
4.1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
    4.1.1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4.1.2 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
    4.1.3 农业技术力量较强
    4.1.4 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4.1.5 农业耕地基本稳定
4.2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限制条件
    4.2.1 资源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2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3 农业规模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4 农业投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5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调整方向
5.1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5.1.1 坚持粮食安全原则
    5.1.2 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
    5.1.3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5.1.4 坚持增强竞争优势的原则
    5.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5.1.6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5.2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5.2.1 利用循环型农业模式来发展农业经济
    5.2.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5.2.3 调整农产品产品结构
    5.2.4 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5.2.5 调整农业技术结构 6 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6.1 拓宽思路,提高起点
    6.1.1 解放思想,冲破束缚
    6.1.2 更新观念,促进发展
6.2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
    6.2.1 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
    6.2.2 要着力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6.3 不断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6.3.1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双层经营进行有机整合
    6.3.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
6.4 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6.4.1 加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力度
    6.4.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龙头"建设
6.5 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5.1 政府公共服务部门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5.2 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
    6.5.3 大力拓宽获取信息的途径
    6.5.4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
6.6 转变政府职能,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证
    6.6.1 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职能
    6.6.2 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证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与泰国的果蔬产品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与泰国果蔬计划实施前的贸易现状
    (一) 广西与泰国水果生产、价格、贸易情况
    (二) 广西与泰国蔬菜生产、价格、贸易情况
二、早期计划实施对广西与泰国的果蔬贸易的影响
    (一) “早期收获”计划及零关税协议的实施对广西水果的冲击
        第一, 对水果生产的挑战。
        第二, 水果市场的挑战。
        第三, 对农民收入的挑战。
    (二) “早期收获”计划及零关税协议的实施给广西果蔬产品带来的机遇
        第一,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
        第二, 促进广西果蔬加工业及物流的发展。
        第三, 有利于促进广西优势果蔬产品的出口。
        第四, 有利于广西和泰国果蔬产业的经贸合作。
三、应对措施

(9)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各主体发育不全,市场竞争乏力
        (二) 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风险过大
        (三) 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中制度供需失衡,交易成本过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研究动态
        (二) 国外研究动态
    三、本文的体系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 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相关范畴
        (二) 论文结构
        (三) 研究方法
    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一章 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农产品统购统销到营销市场化
        (二) 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
        (二) 农产品市场主体不强
        (三) 农产品市场规则不完善
        (四)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通
        (五) 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不适
第二章 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类型
        (一) 农产品收购市场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 农产品零售市场
    二、我国新型农产品市场类型
        (一) 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 农产品拍卖市场
        (三) 农产品连锁超市
第三章 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一般理论
    一、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共同特征
        (一) “完备、发达”
        (二) “统一、开放”
        (三) “竞争、有序”
    二、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主要运行机制
        (一) 价格机制
        (二) 信息机制
        (三) 竞争机制
        (四) 管理机制
    三、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科学价值:利益原理与交易费用原理
        (一) 利益原理
        (二) 交易费用原理
第四章 国内外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对比研究
    一、欧盟模式中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 欧盟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征
        (二) 欧盟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经验借鉴
    二、东亚模式中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 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征
        (二) 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经验借鉴
    三、美国模式中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 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征
        (二) 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一、WTO框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
        (二) 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二、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战略思路选择
    三、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的对策
        (一) 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着力点
        (二) 加快农产品市场中的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三) 加强农产品市场法规和制度建设
        (四) 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农产品大市场
        (五) 全面溶入世界农产品市场运行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及科研一览

(10)影响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的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果蔬基础知识和果蔬产业的发展现状
        1.1.果蔬的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
        1.2.果蔬产业的现状和果蔬加工的发展趋势
        1.3.果蔬汁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
    2.食品流变学及果蔬汁的流变特性
        2.1.食品流变学
        2.2.非均质流体的流变特性
        2.3.果汁的流变特性
        2.4.果泥的流变特性
        2.5.液体食品流变性的测量
        2.6.国内外果蔬汁流变特性的研究情况
    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意义
第二章 超高压均质对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样品处理
        1.3.分析检测
        1.4.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pH值
        2.2.均质对带肉果蔬汁果肉颗粒显微结构的影响
        2.3.均质对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均质对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3.小结
第三章 其它因素对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样品处理
        1.3.流变测量
        1.4.成分含量的测定
        1.5.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温度和浓度对流动特性方程的影响
        2.2.温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2.3.浓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2.4.均质压力的影响
        2.5.果肉颗粒粒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2.6.营养成分对流变的影响
    3.小结
第四章 带肉果蔬汁流变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样品处理
        1.3.流变测量
        1.4.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3.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实验结论
    2.本论文取得的成果与创新点
    3.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表格索引
INDEX OF TABLE
插图索引
INDEX OF FIGURES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我国果蔬产业“入世”后面临严峻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D]. 刘阳.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2]安全视域下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研究[D]. 冀昱格.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01)
  • [3]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D]. 吾斯曼·吾木尔.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2)
  • [4]调整压力视角下的农业贸易开放与保护研究[D]. 张姝.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5]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园艺产业的影响研究[D]. 刘建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1)
  • [6]基于模糊控制的减压气调保鲜库系统的设计[D]. 秦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
  • [7]湖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D]. 王慧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2)
  • [8]“早期收获”计划下广西与泰国的果蔬产品贸易[J]. 张芹,唐运艳.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 [9]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研究[D]. 金赛美.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1)
  • [10]影响带肉果蔬汁流变特性的因素研究[D]. 陈剑兵. 南昌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入世”后我国果蔬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