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圆柱形和球形电容

如何找到圆柱形和球形电容

一、柱形和球形电容的求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伯远[1](2021)在《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现代无线设备对天线的要求日益精细与苛刻。其主要表现为:1、无线设备小型化的趋势使天线的可用空间日趋缩减;2、由于无线设备所需性能日益复杂,其必须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这使得天线的可用空间进一步受到了其他模块的挤压;3、为追求极致的空间利用率与美观性,天线所处区域及平台愈发不规整,使得天线需要与无线设备及其内部模块协同设计;4、在外部条件愈发不利的情况下,对天线的工作频带、方向图形状等指标的要求反而愈发严格等等。这迫使天线研究者们不断开发结构复杂且功能强大的天线,并对不同无线设备的天线进行定制化。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DRA)是一种以介质块为主体的三维谐振与辐射结构。其以优异的设计自由度、丰富的工作模式,以及在毫米波乃至光频段的低耗高效而闻名。其可满足无线系统在异形化、集成化、小型化、高频化、多样化等方面的需求,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然而,为了建立对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基本物理认知并构建具有代表性的电磁模型,经典的介质谐振器天线理论多是基于平面地板上的矩形、圆柱、半球形、三角、椭球等等规则介质块来建立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基础解析理论的发展,但也同时限制了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自由度、性能、应用领域等。基于此,本文旨在对设计自由度优异且性能天花板极高的非常规型介质谐振器天线进行研究。该类天线或几何形状多变,或包含多种材料,这使得该类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经典介质谐振器天线理论的能力边界。因此,需对这些非常规型DRA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在摆脱规则形DRA理论束缚的同时,针对该类DRA的研究也有助于加强对三维谐振式介质辐射体的物理认知。基于此,本文对该类天线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1、开展了对凹凸弧面上的共形DRA这类基础的几何形变型非常规DRA之自然谐振模式的研究。首先,提出了适用于弧面共形DRA的电磁模型,在同时考虑模型复杂度与准确性的前提下,为其提出了一组复合型电磁边界条件,并推导出该电磁模型下的DRA模式解析解。而后,研究了弧面地板效应对该类DRA辐射方向图的影响,并提出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方向图综合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思想,提出了基于面积分方程下的子结构介质特征模理论的设计方法,并论述了其较传统特征模理论在DRA问题上的优越性。该方法能够精确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精确获取异形DRA本身的谐振特性,亦可分析有限大地板及加载结构等的作用与贡献。2、对层叠DRA这类基础的多材料复合型非常规DRA之均质化问题进行了更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为其设计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首先,从均质化公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出发,指出了近二十年间流行的等效电容模型之不足。而后,基于等效媒质理论,提出了保留简洁性但大幅提升了准确性的均质化公式。最后,从DRA的谐振特性及模式理论出发,提出了精确性更优的均质化方法。3、基于Cartesian多极子理论,从新的角度对异形DRA的自然谐振模式进行了研究。相比于传统的基于直观说理和定性分析的解释方法,该新方法能够从多极子的角度定量地指出DRA在经受开孔、切削等形变时,其谐振模式之特性的变化本质上是模式多极矩量的变化。而后,基于Cartesian多极子分析,提出了针对异形DRA的新设计思路,并以此设计了一系列磁电多极子复合型单向辐射的DRA。4、提出了在已知辐射波束之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于介质复合与几何形变型非常规DRA中人为合成相应的高阶谐振模式的设计思路。首先,分析了该类非规则形DRA之合成模式与常规DRA中规则模式的联系与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而后,分别基于几何形变与介质复合,演示了人工谐振模式的合成与调控方法。最后,以宽辐射波束为目标,设计了一系性能上佳的DRA。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有文献中对几何形变及介质复合型非常规DRA在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方面的不足,结合模式理论与多极子分析对该类DRA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传统的基于单一材料的规则形DRA及非常规型DRA之谐振特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指出了而二者的联系与差异。而后,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天线指标需求,设计了多款性能优秀的天线实物,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在应用于实际问题时的可行性。

舒五,蒋卓[2](2021)在《集成式油位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探析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Honeywell GTCP331-500B型APU滑油指示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系统关键部件之集成电容式油位计和RTD探测计的构造、工作原理,描述了开尔文四线检测法。将理论分析应用于民用航空器APU滑油指示系统的故障处理过程之中,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民用航空器APU维修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

徐伟[3](2021)在《基于SLM梯度多孔钛口腔种植体结构设计及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钛及其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而成为口腔种植体首选材料。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致密Ti-6Al-4V种植体长期植入后存在毒性Al、V离子析出的风险;同时其弹性模量(120GPa)显着高于人体皮质骨(15GPa),植入后会造成“应力遮挡”效应,从而易引发种植体周围炎。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多孔Ti种植体梯度结构设计思路,以整形氢化脱氢(HDH)Ti粉为原料,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工艺制备了不同孔隙率梯度多孔纯Ti制件,系统研究了孔隙率对梯度结构制件孔隙结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细胞及血液相容性等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针对目前常用多孔结构高强度-低模量匹配性不足的问题,如类骨小梁结构,点阵梯度结构等,采用三周期极小曲面法设计了Primitive、I-WP、Diamond及Gyroid4种不同类型曲面结构,Ansys模拟结果表明,相同孔隙率下Gyroid结构具有最高渗透率以及较均匀应力分布,更适合作为种植体梯度结构基本单元。基于Gyroid结构单元,设计了平均孔隙率为20-80%的7种不同梯度结构,其平均孔径在300-775μm之间,口腔环境中静力学模拟表明随着孔隙率增加,种植体最大等效应力及周围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应变均逐渐增加。当平均孔隙率在20-50%范围内时,平均孔径在300-550μm之间,满足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需求;口腔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在75-280MPa之间,低于钛材料屈服强度的50%;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等效应变分别在2-45MPa和800-2800με之间,骨组织处于骨塑建活跃状态。建立了Gyroid基梯度多孔纯Ti制件的SLM制备工艺,以氢化脱氢(HDH)Ti粉为原料,研究了颗粒整形工艺参数对粉体特性以及SLM工艺参数对制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球磨过程可改善不规则HDH Ti粉的颗粒形貌,在球料比5:1,转速200r/min,球磨4h的球磨工艺下HDH Ti粉流动性得到显着提高,其Carr流动性指数为77.74g/cm3,较原始粉末提高了19.5%。球磨改性后粉体在不同打印参数下显微组织均由细小马氏体α’组成,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在950-980MPa与9.5-17.5%之间。当激光功率175 W、扫描速度600mm/s、扫描间距0.09mm时,所制备的纯Ti制件具有最佳性能,抗拉强度为985.4MPa,延伸率为17.3%,超过了ASTM B381锻造Ti-6Al-4V合金水平。基于优化的梯度结构及SLM工艺参数,制备了平均孔隙率为20-50%的梯度多孔制件,其屈服强度在477.5-206.1 MPa,弹性模量在20.7-8.6GPa,屈弹比可达到0.022-0.024,较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提高了18-33%。当平均孔隙率为30%时,梯度多孔制件的弹性模量为14.6GPa,与人体皮质骨弹性模量基本相当,屈服强度为351.5 MPa,约为人体皮质骨的1.7倍。进一步系统研究了不同孔隙率梯度结构制件的耐腐蚀性能、渗透性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随着孔隙率增加,梯度多孔制件的渗透率由0.143×10-9 m2增加到1.945×10-9 m2;腐蚀电流密度由4.3×10-9 A/cm2增加到 7.2×10-8 A/cm2;阻抗由560.9 kΩ/cm2降低为 210.7 kΩ/cm2。不同孔隙率梯度多孔制件的浸提液培养MG-63细胞1-5天后,细胞增殖率在99-103%之间,依据ISO标准,其毒性级别为0-1级。孔隙率为20-50%的梯度结构制件与MG-63细胞共培养1-5天后,随着孔隙率的增加,细胞骨架没有明显变形,制件上细胞数量显着增多;其体外溶血率在1.44-2.76%之间,低于医疗器械溶血试验小于5%要求。不同孔隙率梯度结构制件浸提液注射小鼠体内1-3天后,小鼠未产生呼吸困难、运动减少等全身毒性症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综合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备的平均孔隙率为30%的Gyroid梯度多孔纯Ti制件不仅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基本相当,屈服强度是人体皮质骨的1.7倍,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渗透性、细胞及血液相容性,使其在口腔种植体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唐楚馨[4](2021)在《球头立体编码的球铰链回转角度测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密球铰链是实现三自由度回转运动的球面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机床、汽车底盘、高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等领域。为了实现精密球铰链三维回转方向辨识和回转角度的测量,解决球铰链难以实时得知自身运动状态和回转位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随机编码策略的新型测量方案,实现了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度的测量。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伪随机编码的原理,在球头上设计立体编码,用电涡流传感器阵列识别编码,探头扫过球头时,获得与球头形貌特征对应的连续变化的输出信号,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传感器输出信号组合与球铰链回转角度之间的模型关系,实现球铰链回转方向辨识和回转角度测量。前期课题组采用电涡流法实现了球头二维回转精度的测量,但分辨率和精度偏低,不能满足精密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本课题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拓展和新的尝试。针对现有电涡流法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本课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基于伪随机编码原理在球头设计并实现三维立体编码,通过球面图案的尺寸及沟槽深度的合理配置保证了球头上任意位置立体编码的唯一性,从而形成绝对编码;利用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确定传感器和球头表面形貌特征的最佳匹配方式;对回转角度算法模型进行优化,重新构建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值与球铰链回转角度值之间的拟合关系;重新设计并研制三自由度回转角度标定装置,增加了原样机绕球铰杆自身回转角度的测量,实现了三维回转角度的测量。实验测试表明,单轴测量时,绕三个轴的回转角a,b,c的测量均方差为分别为2′34″、6′47″、12′44″;三轴组合测量时,a,b,c的测量均方差为分别为22′32″、25′58″、30′17″。

黄绍书,冯俊杰[5](2021)在《用电阻定义式求特殊电容器直流电阻》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子线路工程及其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对电容器的直流电阻进行计算.然而,对一些特殊形状的电容器的直流电阻计算,普遍采用的电流密度法是比较麻烦的.本文根据电阻定义式,结合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简洁关系,简单明了地对球冠形电容器、柱冠形电容器和正多棱柱形电容器等的直流电阻进行了计算,并给出相应的定量表达式.

廖川[6](2019)在《可调中央电极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及i-t曲线研究》文中提出硅可与包括可见光在内的很多辐射发生反应,且相对于其他半导体材料其成本有天然的优势,因此硅基探测器在航空航天、医疗、工业探伤、安全检测、核辐射监控、高能物理实验中有大量应用。当其应用于强辐射环境特别是高能物理实验中,探测器将遭受严重位移损伤,因此硅探测器的抗辐射加固受到广泛关注。对探测器而言抗辐射加固有两种方式:1.掺入特性杂质;2.设计新探测器结构。本文基于探测器结构设计,对探测器抗辐射加固展开研究,其主要内容为:为研究探测器抗辐射加固,本文针对位移损伤从微观损伤,到器件宏观性能破坏,进行了详细介绍。包含:损伤机制→非电离能损失归一化→形成的缺陷→缺陷堆积所致的宏观性能破坏。并基于此研究位移损伤对中央电极可调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的破坏。本文基于泊松方程,对三维沟槽探测器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可保证探测器在同一电压下,同时全耗尽的探测器单元结构-中央电极可调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并运用TCAD-slivaco验证了本文的设计方案;为了研究所设计结构的电学特性,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了探测器单元的电场电势特性,并由此给出了最小中央电极长度与电极间距间的关系,以及遭受Φeq=1x10166 neq/cm2的位移损伤后的最大电极间距;考虑到探测器结构的增长对噪声的影响,研究了漏电流、几何电容与探测器结构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由此给出了探测器单元最大体积与噪声的关系;为了研究探测器单元不同位置处在位移损伤后的电荷收集效率(CCE)特性,本文建立了辐射损伤后的CCE模型,并观察了遭受Φeq=1x10166 neq/cm2的位移损伤后不同区域的CCE变化。为了研究衬底对三维沟槽类探测器探测性能,本文基于最小电离粒子(MIP)入射探测器阵列模型,根据Ramo定理,研究了对电信号影响较为重要的两个参数(电场、比重场)随沟槽深度的变化;为定量研究沟槽深度变化对探测器电荷收集性能的影响,结合有限元思想,基于三维电场分布及三维比重场分布,建立了载流子漂移的3维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模拟信号产生过程;基于本文所建立的载流子漂移模型,本文模拟了不同沟槽深度下,MIP诱导产生的i-t曲线,给出了沟槽深度变化对探测器电荷收集性能影响的定量描述。

刘念念[7](2019)在《有限域流场中近自由面气泡的演化过程及其载荷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气泡动力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比较典型的有:水下爆炸气泡、螺旋桨空泡、船舶气泡减阻及超声波空泡清洗技术。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气泡动力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浅水爆炸”或者“水池爆炸试验”等有限流域内的气泡动力学问题,在自由液面和流域壁面的联合作用气泡的运动变得十分复杂,目前对于有限流域内的气泡运动规律及其载荷特性的研究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基于此,本文基于不可压缩势流理论,建立了有限流域内的边界元气泡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电火花气泡实验和超声空泡实验方法,研究了有限流域内近自由面气泡的动力学特性,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并获得了气泡的运动规律和流场载荷特性,一方面揭示了有限流域条件下气泡的演化过程和力学机理,另一方面旨在为相关工程应用的优化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基础技术支持。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利用格林公式,推导了边界积分方法的基本方程,并通过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由气泡运动诱导的流场压力载荷。在前人研究中,通常假设气泡周围的流场为无穷大流域,对于有限流域内的气泡动力学问题,流场壁面边界对气泡运动的影响需要计及。据此,本文提出了有限流域内气泡与自由液面的耦合计算方法,针对改进数值模型中出现的边界积分奇异性处理与气-液-固三相交界点速度求解等技术难点,分别提出了修正的4π法则和节点分离技术进行处理,并通过开展电火花气泡实验充分印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当气泡与自由液面距离较近时,气泡在运动过程中会与自由液面产生强烈的非线性耦合作用,气泡在坍塌阶段会产生远离自由面向下的高速射流,同时在自由面处产生很高的水冢。在有限流域中,由于竖直壁面对气泡与自由面的影响明显,在气泡膨胀阶段会在自由面处出现“水裙”,而在无限流域中,这种特征通常在气泡后期的环状运动阶段才会出现。通过讨论不同浮力参数和距离参数条件下气泡与自由面的耦合特性,获得了由有限域底部壁面的压力载荷特性与气泡周围流场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限流域内气泡在自由面破碎及双气泡与自由面耦合的轴对称数值模型,研究了气泡破碎后形成的破碎兴波特性,并发现了有趣的流域“露底”现象。研究表明,在双气泡与自由面耦合过程中,靠近自由面的上气泡运动周期明显小于下气泡的运动周期,且膨胀的最大体积也小于下气泡,同时在自由面处观察到“皇冠”型水冢,这些特殊的物理现象在电火花气泡实验中都得到了相应的验证。通过分析流域壁面距离的影响,得到了能忽略壁面对气泡运动影响下的临界壁面距离。当船体结构遭受水下爆炸冲击波载荷而形成局部的破口毁伤后,气泡载荷会对破损结构形成二次打击。基于该工程应用背景,建立了计及自由面效应的气泡与不完整结构边界耦合的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气泡壁无限接近破口边界而导致数值发散的难点,提出了流场分割模型,分别对破口壁面上方和下方的流场区域进行单独计算求解。当浮力效应对气泡的影响较小时,自由面会诱导气泡产生向下的射流,而破口壁面会诱导气泡产生向上的射流,本文对不同特征参数下产生的向上射流、向下射流与对射流三种典型射流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气泡在上方自由面和下方破口平板联合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与射流载荷特性,初步解决了浅水爆炸中气泡对破损结构进行二次打击的计算问题。空化是造成船舶螺旋桨剥蚀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采用超声空化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场中空化气泡群的运动规律及声场压力载荷特性。研究表明,空化气泡群在超声流场中呈现层状分布特征,且气泡层的间距取决于超声波的频率。通过对比不同声波频率下气泡层间距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发现误差均不超过3%。追踪空泡的运动轨迹发现空泡之间存在吸引、排斥、相对稳定三种典型的运动状态,当空泡之间相互吸引并发生融合时,空泡体积增大,随之增大的浮力容易使空泡向靠近水面的气泡层跳跃。最后,借助红外温度计和红外相机探究了弹性材料在超声波流场中的破坏形式和机理,发现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弹性材料的破坏是通过热机制产生的,本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超声空化现象中空化气泡群的运动规律和力学机理,旨在为超声空化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黄绍书,王金霞[8](2017)在《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求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文中认为本文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出发,并基于非平行板电容器可以看作由若干个小型平行板电容器串联与并联的思想,给出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一种简易计算方法。

黄绍书,王金霞[9](2017)在《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简易求法》文中提出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出发,给出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一种简易求法.

郑世燕[10](2017)在《电容器能量的3种求法》文中研究指明分别利用电容器的能量公式、电场的能量公式以及电荷系的静电能公式求出一般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

二、柱形和球形电容的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柱形和球形电容的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非常规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
        1.2.2 非常规型介质谐振器天线的方向图调控
        1.2.3 非常规型介质谐振器天线之研究难点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方法
    2.1 本征模理论
        2.1.1 准简正模式
        2.1.2 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单模近似解析解
        2.1.3 圆柱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单模近似解析解
    2.2 笛卡尔多极子分析
    2.3 基于面积分方程的介质特征模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弧面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
    3.1 弧面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谐振模式的解析解
        3.1.1 基本TE~Z与TM~Z模式
        3.1.2 复杂混合模式的解析解
        3.1.3 性能对比
    3.2 基于子结构特征模理论的弧面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设计
        3.2.1 共形地板效应
        3.2.2 基于子结构特征模分析的 DRA 设计方法
        3.2.3 宽波束综合
        3.2.4 带宽拓展
        3.2.5 实物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均质化
    4.1 准静态电容模型
        4.1.1 矩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1.2 弧面共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2 等效媒质理论
    4.3 基于谐振的均质化方法
        4.3.1 矩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3.2 弧面共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4 数值实验与误差分析
        4.4.1 矩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4.2 弧面共形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多极矩分析与综合
    5.1 多极子分析的有效性验证及其应用实例
        5.1.1 基于体极化电流的多极子分析
        5.1.2 基于面感应电流的多极子分析
    5.2 单向辐射型介质谐振器天线
        5.2.1 侧射型
        5.2.2 端射型
    5.3 大有效带宽的单向端射型介质谐振器天线
        5.3.1 工作原理
        5.3.2 馈电结构影响及地板效应
        5.3.3 性能对比与实物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模式综合
    6.1 非常规介质谐振器中的复杂模式
    6.2 几何形变型宽波束介质谐振器天线
        6.2.1 双模融合型
        6.2.2 三模融合型
    6.3 介质复合型宽波束介质谐振器天线
        6.3.1 并列型
        6.3.2 层叠型
    6.4 性能对比与实物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集成式油位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探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系统关键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物理构造
    (二)传感器工作原理
        1. 电阻温度测量原理
        2. 开尔文(Kelvin)检测原理
        3. 油位测量工作原理
二、APU滑油量指示系统故障案例应用
    (一)传感器故障方面的应用
    (二)非传感器故障方面的应用
三、结束语

(3)基于SLM梯度多孔钛口腔种植体结构设计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口腔种植体概述
        2.1.1 牙齿及牙槽骨
        2.1.2 牙种植体
        2.1.3 骨结合理论
    2.2 梯度多孔Ti支架设计理念
        2.2.1 多孔Ti支架设计要求
        2.2.2 多孔Ti支架主要设计方法
        2.2.3 设计参数对多孔支架性能的影响
    2.3 梯度多孔Ti支架制造技术
        2.3.1 传统制造技术
        2.3.2 增材制造技术(AM)
        2.3.3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
    2.4 SLM制备梯度多孔Ti支架国内研究进展
    2.5 研究内容与意义
    2.6 技术路线图
3 梯度多孔结构模型构建及仿真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及建模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元结构对多孔制件力学性能及渗透性的影响
        3.3.2 孔隙率对Gyroid梯度结构制件力学性能及渗透性的影响
        3.3.3 不同孔隙率Gyroid梯度结构制件口腔环境中性能模拟
    3.4 本章小结
4 氢化脱氢(HDH)钛粉SLM成形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球磨参数对粉体特性的影响
        4.3.2 打印参数对单道熔池形貌和宽度的影响
        4.3.3 HDH Ti粉SLM成形工艺窗口
        4.3.4 SLM成形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SLM成形Gyroid梯度多孔制件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致密度和显微组织
        5.3.2 室温渗透性及力学性能
        5.3.3 室温腐蚀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SLM成形Gyroid梯度多孔制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多孔制件浸提液急性全身毒性
        6.3.2 多孔制件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
        6.3.3 多孔制件体外溶血率
        6.3.4 MG-63细胞与多孔制件共培养后细胞相容性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球头立体编码的球铰链回转角度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球铰链回转角度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光学测量原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基于磁效应测量原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基于其他测量原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基于涡流效应的角位移测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涡流智能球铰链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智能球铰链位姿表示方法
    2.3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4 电涡流式智能球铰链
        2.4.1 基于电涡流效应的智能球铰链样机设计
        2.4.2 电涡流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处理方式
    2.5 球头立体编码设计理论
        2.5.1 伪随机编码原理
        2.5.2 伪随机编码球头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量原理的测试研究及标定装置结构设计
    3.1 引言
    3.2 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指标测试
    3.3 涡流传感器对沟槽的识别测试
    3.4 球头立体编码参数设计
        3.4.1 纬向沟槽设计
        3.4.2 经向沟槽设计
    3.5 标定实验装置结构设计
        3.5.1 电涡流传感器夹具
        3.5.2 三自由度回转角度标定装置设计
        3.5.3 感应同步器安装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4.1 引言
    4.2 人工神经网络引入
        4.2.1 RBF神经网络
        4.2.2 ELM神经网络
    4.3 ELM神经网络与RBF神经网络精度对比测试
        4.3.1 基于等效磁荷模型的理论值测量方案
        4.3.2 基于电涡流效应的测量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平台构建及实测数据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软件模块设计
        5.2.1 数据采集模块
        5.2.2 UI界面设计
        5.2.3 PI、RPI转台的驱动控制
    5.3 标定装置对心
    5.4 实验测试
        5.4.1 单轴实验数据采集
        5.4.2 单轴实验数据分析
        5.4.3 三轴组合测量实验数据采集
        5.4.4 三轴组合测量实验误差分析
    5.5 实验误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6.2 课题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用电阻定义式求特殊电容器直流电阻(论文提纲范文)

1 特殊电容器电阻的计算
    1.1 球冠形电容器
    1.2 柱冠形电容器
    1.3 正多棱柱形电容器
2 结语

(6)可调中央电极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及i-t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探测器的制备
        1.1.1 单晶硅的制备
        1.1.2 硅探测器的制作
    1.2 硅探测器原理
        1.2.1 硅探测器工作原理
        1.2.2 电容
        1.2.3 漏电流
        1.2.4 信噪比
    1.3 硅探测器的分类
        1.3.1 二维硅探测器
        1.3.2 三维硅探测器
        1.3.3 几种不同材料的半导体探测器
    1.4 选题依据
第2章 位移损伤对硅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2.1 微观损伤
        2.1.1 损伤机理
        2.1.2 非电离能量损失归一化假设(NIEL)
    2.2 缺陷的分类
        2.2.1 缺陷簇
        2.2.2 点缺陷
        2.2.3 缺陷的测试方法
    2.3 宏观性能变化
        2.3.1 漏电流
        2.3.2 空间电荷转型
        2.3.3 电荷收集效率
第3章 中央电极可调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
    3.1 设计理论
        3.1.1 模型简介
        3.1.2 平行电极处电极间距与全耗尽电压的关系
        3.1.3 柱形电极处电极间距与全耗尽电压的关系
        3.1.4 设计验证
    3.2 电场电势性能研究
        3.2.1 优化验证
        3.2.2 中央电极变化对电场电势特性的影响
        3.2.3 辐照损伤影响
    3.3 中央电极长度所受限制
        3.3.1 漏电流
        3.3.2 几何电容
        3.3.3 限制模型及分析
    3.4 电荷收集性能研究(计数率)
        3.4.1 平行电极处
        3.4.2 圆形电极处
    3.5 小结
第4章 i-t曲线模拟
    4.1 比重场及电场特性研究
        4.1.1 比重场特性研究
        4.1.2 电场特性研究
    4.2 模型建立
    4.3 matlab计算结果及分析
        4.3.1 (b)单元感应电流的模拟
        4.3.2 (a)单元感应电流的模拟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有限域流场中近自由面气泡的演化过程及其载荷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下爆炸气泡
        1.1.2 气枪震源高压气泡
        1.1.3 空化气泡
    1.2 气泡动力学研究进展
        1.2.1 理论解析
        1.2.2 实验研究
        1.2.3 数值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工作总结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改进的气泡动力学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边界元模型的基本理论
        2.2.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2.2.2 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
        2.2.3 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2.2.4 边界条件与参数无量纲化
    2.3 环状气泡动力学模型
        2.3.1 涡环模型基本理论
        2.3.2 涡环诱导速度势的计算
    2.4 间接边界元法求解气泡运动载荷
    2.5 改进的有限流域内气泡动力学模型
        2.5.1 边界积分奇异性处理
        2.5.2 气-液-固三相交界点速度的求解
        2.5.3 收敛性分析与模型有效性验证
    2.6 时间步长与数值计算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限流域内近自由液面气泡的动态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气泡与自由面耦合的特征分析
        3.2.1 流场压力与壁面压力变化分析
        3.2.2 近壁面影响下自由面“水裙”现象
    3.3 特征参数对气泡与自由面运动的影响
        3.3.1 浮力参数的影响
        3.3.2 自由面距离参数的影响
        3.3.3 流域壁面距离参数的影响
    3.4 气泡及其破碎兴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3.4.1 气泡破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3.4.2 破碎兴波特性和流域“露底”现象分析
        3.4.3 流域壁面对破碎兴波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限流域内双气泡与自由液面的非线性耦合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4.3 双气泡与自由液面耦合的总体特征分析
    4.4 特征参数对气泡运动与载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4.4.1 气泡-气泡距离的影响
        4.4.2 气泡-垂直壁面距离的影响
        4.4.3 气泡-自由面距离的影响
        4.4.4 浮力参数的影响
    4.5 不同尺度比下的气泡运动及其载荷特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自由液面气泡与破口壁面的耦合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数值处理方法与计算模型验证
        5.2.1 流域分割模型
        5.2.2 开域自由面和刚性壁面的积分方程修正
        5.2.3 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5.3 三种典型射流的特征分析
        5.3.1 自由液面主导的向下射流
        5.3.2 破口壁面主导的向上射流
        5.3.3 自由液面和破口壁面诱导的对射流
    5.4 特征参数对气泡运动的影响分析
        5.4.1 气泡-自由面距离的影响
        5.4.2 气泡-破口距离的影响
        5.4.3 浮力参数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化气泡群的运动特性与声场压力分布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装置和实验流程
    6.3 空泡群在声场中的总体分布特征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空化气泡的受力分析
        6.4.2 空化气泡的半径测量及气泡层间的距离估算
        6.4.3 空化气泡的运动轨迹分析
    6.5 声场压力作用下PDMS材料的破坏机理研究
        6.5.1 声场压力载荷的分布特性
        6.5.2 PDMS材料的破坏形式与机理分析
        6.5.3 弹性模量与特征距离对PDMS材料破坏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求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平行板电容器
2 球冠形电容器
3 柱冠形电容器
4 推论

(9)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简易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平行板电容器
2 球冠形电容器
3 柱冠形电容器
4 结束语

(10)电容器能量的3种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平行板电容器
2 球形电容器
3 圆柱形电容器
4 孤立导体电容器
5 结束语

四、柱形和球形电容的求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 马伯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集成式油位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探析及应用[J]. 舒五,蒋卓.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3]基于SLM梯度多孔钛口腔种植体结构设计及应用基础研究[D]. 徐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4]球头立体编码的球铰链回转角度测量研究[D]. 唐楚馨.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用电阻定义式求特殊电容器直流电阻[J]. 黄绍书,冯俊杰. 大学物理, 2021(05)
  • [6]可调中央电极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及i-t曲线研究[D]. 廖川. 湘潭大学, 2019(02)
  • [7]有限域流场中近自由面气泡的演化过程及其载荷特性研究[D]. 刘念念.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8]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求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J]. 黄绍书,王金霞. 物理与工程, 2017(06)
  • [9]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简易求法[J]. 黄绍书,王金霞. 物理通报, 2017(06)
  • [10]电容器能量的3种求法[J]. 郑世燕. 物理通报, 2017(01)

标签:;  ;  ;  ;  ;  

如何找到圆柱形和球形电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