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

一、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桦桦[1](2021)在《风力发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四川电力公司的风力发电厂建设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公司主要采用人工维护的方式进行风电电站的日常运维管理。由于缺乏专用的管理软件,逐渐出现了管理效率较低、数据集中度不高、人工工作量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司提出了研发风力发电信息系统的任务。本文对风力发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及实现。首先对国内外的风电电站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随后,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调查目前的风电电站信息管理现状及业务流程,提出系统的开发目标,并研究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软件设计技术和流程,并按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顺序,逐渐构建系统的技术和功能方案。按照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果,对系统进行开发实现,选择.NET平台的C#开发技术,对系统中的信息管理、计费管理、统计管理和查询管理功能进行了开发实现,并展示其功能运行界面。最后,通过分析软件系统的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法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VTest工具对系统的性能进行验证。通过测试,得到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开发目标,满足了公司的风力发电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管理要求。本文设计和实现的风力发电信息系统是基于四川电力公司的风电电站业务管理需求进行组织实施,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公司的风电电站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管理的工作量。同时系统的研发基于高度可靠的.NET平台开发技术,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与可靠性,对于其他地区的风电电站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解玺洁[2](2021)在《基于NI平台的磁共振谱仪界面设计与定位像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因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考古探究、食品质检等领域而深受关注,关于其核心部件谱仪的研发也日渐引起重视。目前传统的谱仪开发往往只注重于硬件功能的实现而忽视软件界面应用部分,谱仪端只接收扫描控制台的序列参数文件并解析生成指定波形、采集信号传给重建计算机,且互不兼容的扫描仪和软件版本,阻碍了脉冲序列的优化和创新。同时,对于谱仪研制及MRI脉冲序列设计过程而言,功能调试时往往相互交叉,但两个领域开发门槛高,需要多学科融合的知识储备,对用户有较高要求。本文的设计界面基于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NI)平台,采用Lab VIEW编程语言,面向MRI脉冲序列开发、谱仪研发和扫描操作人员,实现序列编辑、仿真、波形调试和验证功能,开发出集可视化脉冲序列编辑界面、病人信息管理界面、扫描控制界面、图像重建界面和系统调试界面于一体的多功能磁共振谱仪。可视化脉冲序列编辑界面不仅实现两大类序列梯度回波和自旋回波的设计,对平面回波快速序列进行了编辑和仿真,而且还可以设计出满足特定临床需求的混合序列。通过谱仪端扫描控制和系统调试界面进行脉冲波形扫描并回采验证,同时也可在图像重建界面得到成像验证。此外,借助平台优势,本设计的脉冲编辑环境生成独立应用程序,根据协议封装格式,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即可嵌入其他任何平台进行脉冲编辑和扫描验证。根据实际的临床需求,采用自动化智能仪器领域常用的欧拉角到方向余弦的转换、旋转矩阵计算等,实现扫描中的定位像功能,满足应用中任意截面的选择。为验证系统功能,本文从调试界面回采脉冲编辑环境生成的波形,并用示波器进行测试,分析表明我们系统开发的可视化序列编辑界面生成的波形与设计预期相符合。此外,为验证系统稳定性,测试了不同扫描参数的成像结果,并对其可重复性统计了信噪比的量化结果,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实现了任意截面选择的定位像功能。

边庆平[3](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霍俞柯[4](2020)在《基于Android的书刊印刷企业业务信息管理APP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Android开源技术的成熟使得印刷企业通过移动端系统进行信息管理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满足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时获取数据的需求,有助于扩展PC端系统服务,提高信息管理的灵活性与及时性。本文以书刊印刷企业为研究对象,业务信息管理为研究方向,基于对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将ERP管理系统与移动APP技术相结合,设计书刊印企的Android移动端应用与Web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端与PC端系统的配合使用,实现企业的业务信息管理,具体内容如下:Android移动端应用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注册、客户信息管理、计价基础信息管理、计价单管理、二维码识别与生成五个功能模块。基于C/S结构、MVC框架模式,使用Java技术实现客户与计价业务等功能的信息维护工作。本文首先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构建用例模型,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和手段对移动端应用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其次通过E-R模型与数据表格完成数据库分析工作。接着基于二维码的编码与解码原理,提出并分析二维码在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最后通过客户端界面的设计思想、并结合功能模型、动态模型及界面效果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Web管理系统主要包括PC端的计价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与送货业务管理三个功能模块。基于B/S三层结构,结合用例模型、E-R模型及动态模型进行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渝波[6](2020)在《电网智能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继电保护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目标是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异常和故障,发出告警信息。近年来,继电保护信息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如何将故障信息发布给终端用户是其在技术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针对所在供电公司TS8000继电保护故障信息主站系统使用不便的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故障信息Web发布系统,将主站系统的故障信息采用Web服务发布给用户,提高了TS8000系统的可用性。本文所研发的系统采用ASP.NET Web技术开发实现,通过从主站系统中读取故障信息,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将其中的故障报告、通讯状态、设备事件、录波文件、图形信息和设备参数按类型分别管理,建立故障信息Web服务系统。首先介绍了继电保护信息化和本系统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随后分析了公司TS8000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电网故障信息Web发布系统开发的详细需求,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采用信息管理技术对Web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并对系统的模块进行结构划分和开发实现。最后,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模拟测试分析,依据测试结果评判系统的研发效果。本文系统可以对TS8000平台中的子站系统功能及主站系统功能中比较重要的故障数据进行内部发布,发布方式为Web服务模式,从而可以将继电保护管理业务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和集成发布,提高公司的继电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李辉[7](2019)在《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行业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这一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水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全过程的管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厂生产管理方式和管理软件未能解决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且难以整合、排产计划未能与合同及现场进度有机结合、二三维转化容易出现错漏等问题,且存在着仓储中构件寻找困难、操作数据时略有卡顿、排产计划不够科学灵活等问题。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解决了信息沟通不畅且难以整合问题;实现了合同、构件生产计划、现场生产进度的有机结合,解决了排产计划未能与合同及现场进度有机结合问题;实现了图纸二三维一体化,解决了二三维转化容易出现错漏问题;对三维仓储进行了研究及实现,降低了在仓储中寻找特定构件的难度;对数据库优化进行了研究及实现,提高了数据库查询等操作的执行速度;对组合赋权法在生产任务优先度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辅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排产计划。以上研究解决了邯郸市曙光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其生产、管理效率和竞争力,能够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科学化管理的发展,因此,研究、设计、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杨洋[8](2019)在《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配电网开关设备的管理业务中包括了各类基础设备、台区信息以及部分设备状态信息等。传统的基于手动管理的业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电力部门的发展需求。所以如何采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配电网开关设备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各地电力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按照供电公司的业务管理需求,基于.NET平台技术以及Visual Studio工具、SQL Server数据库等设计和实现了一套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配电网开关设备的相关电气知识。随后,对公司目前的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业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和考察,根据业务的具体管理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研究,分析各个功能的具体用例结构,并对系统的性能开发要求进行了概述。第三,针对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按照软件设计的方法开展系统的功能方案设计,确立了系统的总体技术模型和网络拓扑结构,并对系统的内部功能进行详细的组件结构和类结构设计,简要阐述系统的数据库选型及逻辑、物理设计。第四,按照配电网开关设备的技术方案设计,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并简要整理了系统的技术选型。最后,对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评价了系统的实际表现,得到系统性能表现符合预期,功能达到了公司提出的开发要求。本文研究的配电网开关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业务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维护与管理,为电网管理人员提供更为高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四川电网公司的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业务效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国内电力系统中其他地区的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信息化改造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张莹莹[9](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赵龙国[10](2019)在《基于BIM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隧道施工理论的优越性也日渐凸显。针对隧道动态施工信息分析及管理仍然只是从不同数据类型和结构方面进行设计的现状,为了避免因数据异构性而造成的信息共享困难,实现隧道动态施工过程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隧道信息化施工的巨大优势,本文将BIM的IFC标准引入隧道施工反馈分析领域,通过对现阶段隧道施工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IFC标准进行了隧道领域实体的扩充,并形成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的创建方法,进而提出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分析反馈模式,探讨工程信息与模型的集成和交互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完成“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的编程工作。最后依托甄峰岭2号隧道项目对本软件系统进行了相关应用,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进而优化施工方案,进一步指导施工,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1)在现有IFC标准实体定义的基础上,对IFC标准进行隧道领域实体的扩充,并以属性集的拓展的方式实现隧道动态施工专业信息的表达,实现了对IFC标准的数据描述领域的拓展,建立IFC标准的隧道结构基础数据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Revit参数化模型建立方法,创建IFC标准的隧道构件族库,最终完成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创建。(2)以现阶段隧道动态分析反馈技术为基础,结合BIM技术统一标准IFC,从系统需求与工程实际角度出发,对IFC数据三维图形交互、监测以及围岩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围岩分级技术、隧道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调整以及施工风险评估等功能模块与集成模型的交互方式,最后对Revit与ABAQUS之间模型数据交换流程及方法进行归纳,实现了系统原型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初步开发。(3)首先分析与探讨IFC标准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具体的功能需求,制订了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与技术路线。选择C#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为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各分析反馈功能模块的程序开发,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分析反馈集成模型研发了易于一线设计及施工管理人员使用的隧道施工动态分析反馈管理系统。(4)依托甄峰岭2号隧道项目对本文自主开发的基于IFC标准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进行应用。首先基于本文提出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的创建方法建立甄峰岭隧道关键区段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然后通过将上述隧道集成模型读入到基于IFC标准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对甄峰岭2号隧道典型区段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反馈,最终该典型区段施工方案得到了调整,围岩支护参数也获得了针对性的优化,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优化反馈效果,验证了本文系统的开发方法和程序的适用性。

二、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风力发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业务概述
        2.1.1 管理现状
        2.1.2 业务流程
    2.2 系统目标
    2.3 系统功能需求
        2.3.1 信息管理需求
        2.3.2 计费管理需求
        2.3.3 统计管理需求
        2.3.4 查询管理需求
    2.4 系统非功能需求
        2.4.1 性能需求
        2.4.2 其他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设计技术与流程
        3.1.1 设计技术分析
        3.1.2 系统设计流程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功能模型设计
        3.2.2 网络结构设计
    3.3 功能模块设计
        3.3.1 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3.3.2 计费管理功能设计
        3.3.3 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3.3.4 查询管理功能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概念结构分析
        3.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技术
        4.1.1 C#.NET技术
        4.1.2 SQL Server技术
        4.1.3 插件开发技术
    4.2 系统模块实现
        4.2.1 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2.2 计费管理功能实现
        4.2.3 统计管理功能实现
        4.2.4 查询管理功能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概述
        5.1.1 功能测试方法
        5.1.2 性能测试方法
    5.2 系统测试环境
    5.3 系统测试内容
    5.4 系统测试结果
        5.4.1 功能测试结果
        5.4.2 性能测试结果
        5.4.3 其他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NI平台的磁共振谱仪界面设计与定位像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MRI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谱仪界面和功能的总体分析
    2.1 磁共振成像系统
    2.2 开发平台
        2.2.1 硬件介绍
        2.2.2 LabVIEW程序
    2.3 软件需求分析
        2.3.1 总体设计需求
        2.3.2 界面和功能需求
    2.4 谱仪界面总体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视化脉冲编辑环境设计
    3.1 脉冲序列介绍
        3.1.1 自旋回波序列
        3.1.2 梯度回波序列
        3.1.3 平面回波序列
    3.2 参数介绍
        3.2.1 对比度参数
        3.2.2 分辨率参数
        3.2.3 系统参数
    3.3 多层成像技术
        3.3.1 顺序采集
        3.3.2 交错采集
    3.4 代码实现
        3.4.1 等待事件模块
        3.4.2 参数设置模块
        3.4.3 编辑绘图模块
        3.4.4 生成应用程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扫描界面设计
    4.1 信息管理
        4.1.1 LabSQL介绍
        4.1.2 数据库实现
        4.1.3 扫描方案
    4.2 扫描控制界面
        4.2.1 扫描列表状态设置
        4.2.2 扫描和文件存储
        4.2.3 系统调试界面
    4.3 图像管理和存储界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位像实现
    5.1 病人体位
    5.2 物理梯度计算
    5.3 验证方法
    5.4 代码实现
        5.4.1 定位线绘制
        5.4.2 旋转矩阵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展示
    6.1 界面设计
        6.1.1 脉冲编辑界面
        6.1.2 扫描界面
        6.1.3 调试和成像界面
    6.2 功能验证
        6.2.1 波形调试和验证
        6.2.2 扫描成像验证
        6.2.3 定位像功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Android的书刊印刷企业业务信息管理APP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相关技术简介
    2.1 Android平台
    2.2 系统开发结构
    2.3 开发平台与语言
    2.4 UML建模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移动端系统需求分析
    3.1 登录模块
    3.2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
    3.3 计价管理模块
        3.3.1 书刊计价原理
        3.3.2 计价基础信息管理
        3.3.3 计价单管理
    3.4 数据库分析
        3.4.1 概念结构
        3.4.2 逻辑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二维码及应用的需求分析
    4.1 QR码概述
    4.2 QR码的编码与解码原理
        4.2.1 编码原理
        4.2.2 解码原理
    4.3 QR码在移动端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移动端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结构
    5.2 客户端界面设计
    5.3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登录模块
        5.3.2 客户信息管理模块
        5.3.3 计价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5.3.4 计价单管理模块
        5.3.5 二维码识别与生成模块
    5.4 开发环境搭建
    5.5 本章小结
6 WEB系统分析与设计
    6.1 WEB系统需求分析
        6.1.1 计价管理模块
        6.1.2 采购管理模块
        6.1.3 送货管理模块
        6.1.4 数据库分析
    6.2 WEB系统设计与实现
        6.2.1 系统结构
        6.2.2 计价管理模块
        6.2.3 采购管理模块
        6.2.4 送货管理模块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电网智能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继电保护信息化
        2.1.1 基本结构
        2.1.2 层次划分
    2.2 ASP.NET Web开发技术
        2.2.1 .NET平台
        2.2.2 ASP.NET
        2.2.3 C#.NET
    2.3 SQL Server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1.1 TS8000平台结构
        3.1.2 存在的不足
        3.1.3 系统开发目标
    3.2 系统逻辑结构分析
    3.3 系统功能需求
        3.3.1 故障报告管理需求
        3.3.2 通讯状态管理需求
        3.3.3 告警事件管理需求
        3.3.4 动作事件管理需求
        3.3.5 录波报告管理需求
        3.3.6 图形监视管理需求
        3.3.7 设备参数管理需求
    3.4 Web数据订阅需求
    3.5 系统性能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框架设计
    4.2 系统拓扑设计
    4.3 Web数据订阅功能设计
        4.3.1 Web数据订阅功能框架
        4.3.2 Web数据订阅功能流程
    4.4 系统模块类结构设计
        4.4.1 故障报告管理模块
        4.4.2 通讯状态管理模块
        4.4.3 告警事件管理模块
        4.4.4 动作事件管理模块
        4.4.5 录波报告管理模块
        4.4.6 图形监视管理模块
        4.4.7 设备参数管理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5.1 逻辑设计
        4.5.2 物理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5.1 开发环境
    5.2 Web数据订阅功能实现
        5.2.1 订阅消息监听功能
        5.2.2 消息链表管理功能
        5.2.3 订阅数据管理功能
    5.3 功能模块实现
        5.3.1 故障报告管理功能
        5.3.2 通讯状态管理功能
        5.3.3 告警事件管理功能
        5.3.4 动作事件管理功能
        5.3.5 录波报告管理功能
        5.3.6 图形监视管理功能
        5.3.7 设备参数管理功能
    5.4 系统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功能测试
        5.4.3 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相关技术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2.2.1 安全性
        2.2.2 用户体验
        2.2.3 可扩展性
    2.3 相关技术介绍及选择
        2.3.1 BIM
        2.3.2 WebGL
        2.3.3 SVG
        2.3.4 RBAC
    2.4 系统环境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3.3 数据库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功能详细设计
    4.2 数据库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5.1 基于WebGL的 BIM可视化
    5.2 基于SVG的 CAD可视化及二三维一体化
    5.3 细粒度RBAC权限管理方法在权限管理中的应用
    5.4 三维仓储
    5.5 数据库优化
    5.6 组合赋权法在生产任务优先度计算中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6.1 登录界面
    6.2 企业信息实现
    6.3 合同信息实现
    6.4 图纸管理实现
    6.5 原材料管理实现
    6.6 设备管理实现
    6.7 生产管理实现
    6.8 模具管理实现
    6.9 仓储管理实现
    6.10 物流管理
    6.11 质量管理
    6.12 文档管理
    6.13 用户信息
    6.14 工厂管理
    6.15 本章小结
第7章 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测试方法
    7.3 功能测试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8)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配电网开关设备概述
    2.2 系统业务分析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1 基础设备管理功能需求
        2.3.2 台区管理功能需求
        2.3.3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2.3.4 图形操作功能需求
    2.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3.2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3.3.2 台区管理模块设计
        3.3.3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3.3.4 图形操作模块设计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逻辑设计
        3.4.2 数据库物理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研发技术概述
        4.1.1 .NET平台技术
        4.1.2 C/S网络技术
        4.1.3 SQL Server数据库
    4.2 系统功能实现
        4.2.1 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4.2.2 台区管理功能实现
        4.2.3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4.2.4 图形操作功能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概述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功能测试用例
        5.2.2 功能测试结果
    5.3 系统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构件空间信息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2.2.1 设计阶段
        2.2.2 生产运输阶段
        2.2.3 施工安装阶段
        2.2.4 运营维护阶段
        2.2.5 拆除回收阶段
    2.3 构件空间信息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3.1 数据库
        3.1.1 建筑信息模型
        3.1.2 地理信息系统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3.2 数字测量技术
        3.2.1 GNSS定位系统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2.4 摄影测量技术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3.3.1 自动识别技术
        3.3.2 追踪定位系统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4.2.2 设计阶段
        4.2.3 生产阶段
        4.2.4 装配阶段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4.3.2 构件施工装配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5.2.4 构件装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各章内容归纳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鸣谢

(10)基于BIM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现状
        1.2.2 BIM技术及IFC标准研究现状
        1.2.3 BIM数据与其他软件转换接口研究现状
        1.2.4 隧道施工分析反馈技术及系统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动态施工反馈理论
    2.2 BIM理论介绍
        2.2.1 BIM概念及特性
        2.2.2 BIM相关软件
    2.3 IFC标准体系
        2.3.1 IFC总体架构
        2.3.2 IFC实体类型
        2.3.3 IFC拓展机制
    2.4 IFC数据模型可视化技术
    2.5 BIM模型的有限元计算
3 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研究
    3.1 建模流程研究
        3.1.1 IFC标准对隧道信息模型的表达
        3.1.2 隧道信息集成模型建模框架
    3.2 IFC标准隧道领域扩充方法研究
        3.2.1 IFC标准实体扩展的思路
        3.2.2 IFC标准属性集扩展思路
    3.3 基于IFC标准的隧道结构数据体系
        3.3.1 基于IFC的隧道空间结构表达
        3.3.2 基于IFC的隧道物理元素表达
        3.3.3 基于IFC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表达
    3.4 隧道构件族库的建立
        3.4.1 族文件与类型代码命名
        3.4.2 隧道构件族库的构建
    3.5 隧道动态施工信息集成模型构建
        3.5.1 IFC标准领域层隧道实体定义
        3.5.2 族构件的拼装与工法模型库创建
        3.5.3 隧道构件实体与属性集拓展
        3.5.4 集成模型拓展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分析反馈技术研究
    4.1 IFC数据三维图形交互
        4.1.1 三维图形交互模块的基本需求
        4.1.2 IFC数据文件的解析与三维图形引擎
        4.1.3 IFC数据三维图形交互实现及系统集成
    4.2 基于IFC的监测数据管理与预警
        4.2.1 监测信息表达集成
        4.2.2 监测数据读写实现
        4.2.3 监测信息反馈预警
    4.3 基于IFC的围岩分级与工法推荐
        4.3.1 IFC标准围岩信息集成
        4.3.2 围岩分级与工法推荐
    4.4 BIM有限元计算及施工动态设计
        4.4.1 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转换
        4.4.2 IFC标准隧道施工动态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分析反馈系统开发
    5.1 系统方案设计
        5.1.1 系统开发流程
        5.1.2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的总体规划与技术路线
        5.2.1 总体功能框架
        5.2.2 技术路线
    5.3 开发平台选择
    5.4 程序实现
        5.4.1 系统的界面设计
        5.4.2 BIM模型操作模块
        5.4.3 BIM监测信息管理模块
        5.4.4 BIM围岩分级模块
        5.4.5 BIM模型有限元计算模块
        5.4.6 隧道施工动态设计模块
        5.4.7 BIM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块
        5.4.8 BIM分析报告生成模块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工程简介
    6.2 IFC标准隧道信息集成模型创建
    6.3 自动化监测硬件安装
    6.4 监测数据分析反馈
    6.5 围岩分级与工法推荐
    6.6 BIM模型有限元计算及锚固参数优化
    6.7 基于IFC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风力发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万桦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NI平台的磁共振谱仪界面设计与定位像的实现[D]. 解玺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Android的书刊印刷企业业务信息管理APP设计[D]. 霍俞柯.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电网智能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渝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D]. 李辉.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8]配电网开关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9]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BIM的隧道动态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D]. 赵龙国.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基于图形的信息管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