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质》总目录2002年第20卷

《新疆地质》总目录2002年第20卷

一、《新疆地质》2002年第20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雨[1](2019)在《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代匠作则例记载了种类繁多的彩画作颜料,但其中大量名目都难以索解,致使研究者对清代彩画颜料的认知长期局限于当代彩画匠师的经验性知识,而针对彩画实物的科学检测结果也无从与清代文献记载印证。在清代的匠作知识体系中,官式彩画应当使用哪些颜料?营造工程中实际使用了哪些颜料?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些颜料?它们对建筑彩画的最终面貌有何影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本文以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为研究对象,以匠作则例为核心文献材料,首先考释颜料名实,在此基础上,还原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材料构成,并厘清每种颜料的贸易来源与应用状况,以及颜料在营造活动中的流通过程。研究基于二重证据法展开,所使用的主要实物材料,是1978-2018年间针对清代建筑彩画及相关彩绘文物的科技考古数据,共统计文物案例127个(其中笔者分析案例33个)。文献材料则以52种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和清代官修政书为主,同时结合海关档案、税则等中外贸易史料,解决有关进口颜料的问题。在遴选相关匠作则例并完成文献学基础工作之后,本文分别统计了清代匠作则例和清代档案史料中出现的颜料名目,以及科学检测案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种类。通过比对上述两份清单,结合其他文献史料,解决了天青、梅花青、紫艳青、硇砂绿、洋青、鱼子金等20余种颜料的名实对应问题;进而对30余种颜料的性状、来源、应用范围等信息作了尽可能详实的考证,以对既有认识作出修正和补充。进口颜料在清代中国的来源、贸易与应用,是本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大量贸易档案、笔记等一手材料,梳理出清代中国进出口颜料贸易的整体图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smalt、人造群青、巴黎绿、普鲁士蓝等几种最重要的进口颜料展开深入研究,详细考证了每种颜料进入中国的渠道与时间,中文名称演变与确立的过程,并逐一厘清其应用范围、使用方式及贸易状况。研究发现,清代皇家营建活动中颜料的流通与使用,要依次经历采办-贮存-支领-制备-施用-奏销几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清中期以来,进口颜料在建筑彩画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至清晚期已占据压倒性优势。以成本较低的进口颜料来替代则例规定的昂贵物料,逐渐成为普遍的变通做法,但始终未曾见载于官修则例。颜料的选择,是技术、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这一选择又会影响建筑彩画的最终样貌。因此,仅从文化角度解释建筑彩画的用色问题是不够的,颜料在物质层面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经济和技术因素,同样值得研究者关注。

屈俊涛,李辉[2](2011)在《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项目设计到施工环节,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也是突出的,物的状态、特性又决定了危险源存在的不可抗性,因此,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李彬[3](2008)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建设学校主体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讨》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挖孔灌注桩,简称人工挖孔桩,也叫挖孔墩。人工挖孔桩具有造价低,质量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单桩承载力比较高,施工无噪音,无泥浆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占用场地小,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等优点,所以人工挖孔桩作为建筑物基础,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昆明、大理等地也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地基基础方案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往往需要工程实践经验。人工挖孔桩的性质与其他形式的基础一样,对施工方法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施工事项必须与分析和设计过程一并考虑,设计工程师必须了解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全过程,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地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但在大理等湖盆地区,人工挖孔桩的实践经验还少,还缺乏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归纳。目前,人工挖孔桩的设计还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状态,人工挖孔桩施工、检测、沉降观测等方面的规律在大理等湖盆地区还缺乏系统总结。所以本文结合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主体建筑工程实践,通过人工挖孔桩设计、施工、检测、沉降观测等过程的分析,对人工挖孔桩与人工换土浅基础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比较,并对人工挖孔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其目的是探索人工挖孔桩能否在大理地区的地质条件下广泛地应用。论文从不同的地基、基础类型在大理洱海周缘的洪积物堆积区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希望得出对人工挖孔桩在该地区的应用有较为可信的依据,意义在于便于推广应用。本文结合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主体建筑工程实践,阐述了人工挖孔桩设计、施工要点,介绍了桩基检测及沉降观测结果,对人工挖孔桩与人工换土浅基础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比较,并对人工挖孔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人工挖孔桩竖向承载能力高,桩径和桩深可随承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调整;且在挖孔过程中,可以核实桩侧土层情况。2.人工挖孔桩桩身质量较易控制,可彻底清除孔底虚土,且采取溜槽、串筒或套管下料、人工振捣的方法浇筑桩芯混凝土,容易满足设计要求。3.人工挖孔桩造价低。人工挖孔桩成孔机具简单,适应狭窄场地,不产生机械费用,仅产生人工费,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由于挖孔和浇筑混凝土可多孔同时进行,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食堂人工挖孔桩,与学生宿舍换土垫层上浅基础设计方案的比较,在同等条件下,人工挖孔桩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明显低得多。4.人工挖孔桩基础沉降量小。与人工换土浅基础型式比较,人工挖孔桩基础沉降量明显小。5.人工挖孔桩特别适用于湖盆地区的冲洪积扇裙的中间地段。对于湖盆地区,在山下通常形成冲洪积扇裙,冲洪积扇裙水平方向上依次分为Ⅰ段(锥顶相)、Ⅱ段(扇形相)和Ⅲ段(滞水相)。Ⅱ段为中间过渡地段,深部为角砾、粉土、含砾粉质粘土等为主组成的坡洪积物;浅部为粘土、粉土、含砾粉质粘土等为主组成的洪积物,常夹砾石、砂、软粘土透镜体,地形变化大时土质变化更大,地基不均匀,地下水位较低。引进人工挖孔桩技术,克服了砾砂夹层和淤泥质土层对沉桩的不利影响,由于边挖边打钢筋混凝土护壁,不会造成缩孔、断桩或桩底虚土现象,确保了桩身质量和桩的承载力,为建筑物安全提供了基础保证。因此,在湖盆地区的冲洪积扇裙的中间地段Ⅱ段(扇形相),最适合推广使用人工挖孔桩。

李永安,李强,张慧,孙东江,曹运动,吴绍祖[4](1995)在《塔里木及其周边古地磁研究与盆地形成演化》文中研究说明在综合研究前人古地磁成果基础上,对新藏公路、中巴公路沿线、康苏、托云及库尔干等地进行了以古地磁为主的综合地质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库尔干,康苏,托云,中巴公路沿线的奥依塔格、明铁盖,新藏公路沿线的库地、麻札、康百瓦—红柳滩、奇台达坂、甜水海、岔沟口、空喀山口、库尔那克堡和班公湖等地区有关地质年代的古地磁新成果。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同位素测年等新的研究成果,对地层划分进行了修正。根据收集的塔里木地块数百个古地磁数据及本次研究成果,按新的地层划分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统计,获得了塔里木地块综合古地磁极34个,建立了塔里木地块震旦—第三纪综合古地磁极移曲线。为探讨塔里木地块古环境、古气候变迁和油气开发提供了古地磁依据。通过对塔里木磁性地层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对侏罗—白垩纪地层界线划分、二叠—三叠纪地层界线划分进行了探讨,并对泥盆纪、震旦纪地层磁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在前人同位素研究基础上,补作了少量同位索研究工作,获得了新藏公路新生代火山岩、花岗岩及托云地区火山岩测年成果,为地层划分及构造演化探讨提供了依据。据航磁资料,塔里木地块划分成三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巴楚—塔克拉玛干地体;库鲁克塔格地体和阿克苏—车尔臣河地

二、《新疆地质》2002年第20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地质》2002年第20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1.3.2 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1.3.3 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4 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5 其他相关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4.1 建立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颜料史研究框架
        1.4.2 考释匠作知识体系下清代彩画颜料的名实问题
        1.4.3 弥补清代官式彩画材料及工艺的认识之不足
        1.4.4 揭示西方进口颜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
        1.4.5 推进清代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材料
        1.5.1 “纸上之材料”:彩画颜料相关文献
        1.5.2 “地下之材料”:清代彩画及彩绘文物中的颜料遗存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2.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2.1.1 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2.1.2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整理与汇释
        2.1.3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编目与提要
    2.2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2.2.1 画作工料类
        2.2.2 物料价值类
        2.2.3 具体工程类
    2.3 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2.3.1 工程做法/内庭工程做法
        2.3.2 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2.3.3 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2.3.4 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2.4 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2.4.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2.4.2 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2.4.3 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2.5 小结
第3章 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3.1 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3.1.1 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3.1.2 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3.2 名与实: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3.2.1 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3.2.2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3.3 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1978-2018
        3.3.1 蓝色系颜料
        3.3.2 绿色系颜料
        3.3.3 红色系颜料
        3.3.4 黄色系颜料
        3.3.5 白色系颜料
        3.3.6 黑色系颜料
        3.3.7 金属质颜料
        3.3.8 胶料及辅料
    3.4 小结
第4章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基于双重证据的颜料名实考
    4.1 天然矿物颜料
        4.1.1 石青/天青
        4.1.2 梅花青/南梅花青
        4.1.3 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艳青
        4.1.4 朱砂/银朱
        4.1.5 箭头砂/箭头朱砂
        4.1.6 马牙砂/马齿砂
        4.1.7 水花朱
        4.1.8 红土/片红土/南片红土/铁红
        4.1.9 陀僧/密陀僧
        4.1.10 包金土/土黄/黄土
        4.1.11 无名异/土子
        4.1.12 云母
    4.2 有机质颜料
        4.2.1 靛蓝/广靛花/靛水/煮蓝/蓝靛
        4.2.2 洋蓝
        4.2.3 黄栌木/黄芦木/黄卢木
        4.2.4 烟子/南烟子/松烟/烟炱
        4.2.5 墨/香墨/徽墨/松墨
        4.2.6 紫胶/紫矿/胭脂虫红
        4.2.7 五倍子/五棓子/乌棓子
        4.2.8 紫粉
    4.3 合成颜料
        4.3.1 铜绿/锅巴绿/氯铜矿
        4.3.2 铜青
        4.3.3 硇砂大绿/硇砂二绿/硇砂三绿/硇砂枝条绿
        4.3.4 西绿
        4.3.5 黄丹/漳丹/淘丹/铅丹
        4.3.6 定粉/官粉/铅粉/铅白
        4.3.7 洋青/大青
        4.3.8 人造群青/佛头青/人造绀青
        4.3.9 普鲁士蓝/洋靛
        4.3.10 巴黎绿/漆绿
    4.4 金属质颜料
        4.4.1 黄金/红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4.4.2 黄飞金/红飞金
        4.4.3 黄泥金/红泥金
        4.4.4 鱼子金
        4.4.5 银箔/银粉
    4.5 胶料和辅料
        4.5.1 水胶/广胶
        4.5.2 贴金油
        4.5.3 青粉/土粉
        4.5.4 轻粉
        4.5.5 松香
        4.5.6 硇砂/硵砂/黑卤砂
        4.5.7 剉草/锉草
        4.5.8 油艌灰
    4.6 小结
第5章 彩画颜料的生产与贸易版图:1644-1902
    5.1 从胭脂红到洋青:西方颜料进入中国
        5.1.1 贸易档案中的颜料进口数据
        5.1.2 宫廷与民间对西洋颜料的接纳
    5.2 清前期的颜料贸易:以广州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
        5.2.1 粤海关、十三行与西洋颜料
        5.2.2 广州外销画中的颜料
        5.2.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颜料贸易(1635-1834)
    5.3 1840年以来的颜料贸易:通商条约、海关与沿岸贸易
        5.3.1 19世纪欧洲的对华颜料贸易
        5.3.2 19世纪美国的对华颜料贸易
        5.3.3 近代进出口颜料贸易路线与重要集散地
    5.4 几种重要的进口颜料:来源、贸易与应用
        5.4.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Smalt
        5.4.2 再造青金石: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5.4.3 来自德国的“中国蓝”: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5.4.4 危险的绿色:巴黎绿(Emerald Green)
        5.4.5 从“各作泥腊”到“呀囒米”:胭脂虫红(Cochineal)
    5.5 清朝与亚洲国家之间的颜料贸易
        5.5.1 与日本间的颜料贸易
        5.5.2 与朝鲜间的颜料贸易
        5.5.3 与琉球间的颜料贸易
        5.5.4 与东南亚诸国间的颜料贸易
    5.6 小结
第6章 清代营造活动中彩画颜料的流通与使用
    6.1 彩画颜料的流通
        6.1.1 颜料的采买
        6.1.2 颜料的贮存
        6.1.3 颜料的支取与奏销
    6.2 彩画颜料的制备
        6.2.1 天然矿物颜料
        6.2.2 人工合成颜料
    6.3 彩画颜料的施用
        6.3.1 单色做法
        6.3.2 调色做法
        6.3.3 混色做法
        6.3.4 衬色做法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使用状况:历时性综述
    7.2 颜料对建筑彩画及营建活动的影响
    7.3 匠作则例对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7.4 结语:颜料的身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与彩画作颜料相关的匠作则例目录(52 种)
附录B 清代匠作则例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C 清代档案史料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D 实物分析检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统计(1978-2018)
附录E 清代物料价值则例中所见颜料价值统计
附录F 清代彩画作未刊则例补遗
    F-1 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
    F-2 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
    F-3 工部核定则例
    F-4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
    F-5 崇陵工程做法册
附录G 工部与内廷画作则例用料对比
附录H 清代贸易文献中颜料类商品税则辑录
    H-1 酌定奉天通省粮货价值册
    H-2 1858 年中英协定税则
    H-3 1902 年中英协定税则
    H-4 1844 年中美协定税则
    H-5 1844 年中法协定税则
    H-6 1858 年中法协定税则
    H-7 1903 年厦门内地税关税目
    H-8 1903 年重订苏省水卡捐章
    H-9 《粤海关志》税则
    H-10 常税则例
附录I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颜料贸易信息辑录
附录J 《中国旧海关档案》中进出口颜料贸易信息辑录(1859-1871)
附录K 几种重要进口颜料的海关贸易数据统计
    K-1 Smalt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2 人造群青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3 普鲁士蓝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4 胭脂红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K-5 巴黎绿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94-1902)
附录L Winterthur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的颜料XRF分析数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管理活动中, 人与物的潜在影响
2 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2.1 优化施工计划和实施技术方案
    2.2 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
    2.3 认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3 系统危险辨识与安全生产
    3.1 井下系统危险辨识
    3.2 井下系统危险控制安全管理模式
    3.3 系统危险源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4 小结

(3)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建设学校主体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论文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第一篇 人工挖孔桩研究与应用现状
    第一章 人工挖孔桩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人工挖孔桩现状
    第三章 人工挖孔桩设计、施工、质量要求
        1.3.1 人工挖孔桩设计
        1.3.2 人工挖孔桩施工
        1.3.3 人工挖孔桩质量要求
第二篇 人工挖孔桩在云南建设学校主体建筑中的应用
    第一章 工程及岩土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3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2.1.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结论与建议
        2.1.5 附件
    第二章 人工挖孔桩设计
        2.2.1 桩型的选择
        2.2.2 选择桩的桩长、截面尺寸及配筋
        2.2.3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2.4 附件
    第三章 人工挖孔桩施工
        2.3.1 施工工艺方案
        2.3.2 施工技术要求
        2.3.3 施工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案
        2.3.4 施工注意事项
        2.3.5 人工挖孔桩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 桩端土承压板载荷试验、桩体质量检测及基础沉降观测分析
        2.4.1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结果
        2.4.2 低应变动力检测结果
        2.4.3 基础沉降观测分析
    第五章 技术经济评价
        2.5.1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2.5.2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2.6.1 结论
        2.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录C(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主体建筑桩基布置图及人工挖孔桩大样图)
附录D(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主体建筑深层平板静载荷试验试验点平面位置示意图、深层平板静载荷试验汇总表及p-s曲线)
附录E(云南建设学校新校区主体建筑桩身低应变检测平面图、部分桩身低应变检测附图及桩身质量检测评估表)

四、《新疆地质》2002年第20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D]. 刘梦雨. 清华大学, 2019(02)
  • [2]浅论系统因素与矿山安全管理[J]. 屈俊涛,李辉. 西部探矿工程, 2011(12)
  • [3]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建设学校主体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讨[D]. 李彬.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4]塔里木及其周边古地磁研究与盆地形成演化[J]. 李永安,李强,张慧,孙东江,曹运动,吴绍祖. 新疆地质, 1995(04)

标签:;  ;  ;  ;  

《新疆地质》总目录2002年第20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