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文化调查问卷

恩施土家族文化调查问卷

问:恩施年俗调查报告
  1. 答:杀年猪是恩施土家人一年值得庆贺的事,杀了猪不仅可以过个好年,也是平时待人茄伏拍接客和全家人一年油水的保障。恩施土家人杀年猪,先要看日子,然后请屠夫。屠夫将猪杀死后,要在猪鼻子上划一刀再刨洗,意为我厅芦破了你的猪相,投生再不会变成猪遭杀戮了。
    过去有的地方将猪杀死后,要拖到堂屋门背后盖上蓑衣藏起来,一些人扮成抢猪的样子,查找闹腾一阵子后,主家与屠夫再把猪拖出来刨洗。其原因据说是祖上很穷,交不起富家的租粮,每年年猪被富家抢走抵了租。有一年刚杀猪,抢猪的人就来了,便把猪藏起来,才有猪肉过年。土家人将有无年猪杀,杀几头或多少斤肉作为贫富的象征。
    猪刨洗干净后,屠夫将其分割成块。若家里有成了亲或定了亲的儿子,要“打”肘子,一般用后腿,儿子多的人家前后腿都用。家景好的人家打条肘,即带脊背打下来,份量重一些。家景差的打圆肘,不带脊背,份量自然轻一些。这些肘子是为儿子给丈人拜年准备的礼物。有肘子吃,是土家族有女儿人家的一大骄傲,说谁家吃了肘子,便知道颤羡谁家的女儿放了人家。
    杀了猪,主家要招待屠夫和亲朋好友吃一餐,一般不用猪的正身肉,只用不好收拾的“项圈”肉(猪脖子)和打肘子剩下的边用肉。吃这一餐有个名称,叫吃“刨汤”。
    屠夫和亲朋好友走后,主家开始腌制腊肉。腌前要打红锅,即将铁锅烧红,将猪肉有皮的一面在红锅上烙,这样一是整干净肉皮中的毛脚子,二是以后再食用时,用热水一泡一刮就干净了,煮起来也容易熟。对肉的腌制很有讲究,将生盐炒熟,拌上花椒粉,在盆或缸中放一层肉,抹一层花椒粉盐。腌制七天左右,再起缸挂在灶前或火塘上熏炕。讲究的人家要专打柏树枝或用花生、葵花、核桃壳烧火熏炕。这样炕出来的腊肉味道格外香美。
问:你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了解多少?有哪些文化习俗?
  1. 答:我对土家族的了解目前仅限于网上,还没有去土家族相关景区看过。土家族虽然说是很大程度上被汉族同化,但他们文化习俗中与汉族不同的部分还挺多。
    首先是语言方面,土家族虽然很久以前久因与汉族杂居而使用汉语,但还是有土家族自己的语言。据说土家语属藏缅语族,目前仅有湖南的几个土家族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再说土家族的饮食特色,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者歼吧?我一直认为这是土家的传统食物,就像新疆的馕一样,但我认识的土家人告诉我他们那里不吃这个,他们家甚至没人会做酱香饼,因此在说土家饮食时还是将酱香饼排除。
    土家一般吃三餐,农忙吃四餐,就是在原有的三餐前加一顿“过早”。土家饮食习惯以酸辣为主,也很喜欢豆制品。
    再说下土家服饰,每当关注一个民族时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民族文化,其次就是民族首谨冲服饰,土家的民族服饰不算出名,因为头上都有银饰,我总是将他们的民族服饰与苗族搞混,不过土家女装为短衣大袖,这与苗族不同,男装为对襟短衫。
    接着说一下土家族特有的习俗,我觉得土家习俗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哭嫁”,“哭嫁”顾名思义,就是女方在出嫁前的七到,开始哭泣,越临近婚期便哭的越狠,直到哭的口干舌燥为止,据说土家晌旁人会把哭嫁哭的好坏作为衡量女主才德的标准。
    土家人还喜欢唱山歌,流传比较广的有哭嫁歌,劳动歌,摆手歌等。其中与摆手歌相配的摆手舞是土家流行的比较古老的集体舞,它包含了七十多个动作,据说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有关。一边盛大的聚会上,总会有摆手舞的身影。
  2. 答:我觉得我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当中,当地的人民都非常喜欢群居在一起。而不喜欢单独的居住。当地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个习俗就叫做哭嫁,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我们就要边哭着边嫁出去。在土家族里面的婚姻恋宏唤爱是比较自由的,只要是双方相爱,然后征得了对方父母的同老逗意,就可以在老师的见证下结婚了蔽含凯。
  3. 答:了解的不是特别喊慎多,而且土家族有很多当地的文化习俗,比如土家族的女生在看到心仪的对亩敏象时,往往就会送对方一条亲手编织的郑耐敬手链,以此来示好。
  4. 答: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携毁,辅以红薯、马铃薯等。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伍者。其它较有特点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腔隐薯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杂粮置于坛中密封,少则半年,多则二、三年,久之成酒。待客人到来时,取置堂案正中,以细竹通节为竿,插坛底,堂中置案,两旁分放鸡、鸭、鱼、肉等,各置筷子一双,而不设坐,由主妇开坛,主人请客人上前依次轮流咂酒,后举筷而食,彼此不以为嫌,边吸边食,边唱边跳,载歌载舞。
问: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1. 答: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男人包头巾,女人盘薯伏御发,男人穿对襟短衫收腰裤,白布裹围脚穿草鞋,女人穿短裙绣花鞋。土家人狩猎叫“赶杖”,丈夫叫“大爷噶”,妻子叫“媳妇子”,女人出嫁时要跳花鼓子“哭嫁”,老人过世要厅悄打丧鼓“跳丧”“跳撒尔荷”。土家人饮食习惯过年要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蒸肉糕,熬打巴糖,做糯米醪糟,煮苞谷老烧酒。土家人崇尚绿色生活,吃野菜烤柴火,玉米红薯土豆当主食,懒豆腐金数岩包银饭炕洋芋最为经典。
  2. 答:【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迹并、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虚渗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差州脊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3. 答:土家族人民勤恳耕山,善于渔猎,并在冬春季节“闹贺肆赶杖”(围猎)。主食包谷、稻米,土家族地区最普及的风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腊肉和唐馓。在服饰方面,女装为短衣大袖,右衽开襟,滚镶2~3层液轿花边,原着8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头缠2~3米长的青丝帕。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能见到土家族传统服饰。在住宅建筑方面,土家山乡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这是一种干栏式结构,楼下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作姑娘们的闺房,是织布、绣花、绩麻、做鞋之所。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山区地势不平拍隐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既通风,又防潮;既安全,又卫生。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过姑家女儿必嫁舅家(称为还“骨种”)的交错从表优先婚姻。还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纳弟媳的收继婚。男女原多对歌相爱结婚。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逐步受到财产的限制和父母的约束,直至建国前,盛行封建买卖婚姻。建国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多了起来,但在农村父母包办婚姻依然存在。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巫师)念经,道士开路。后来受汉族的影响,实行土葬。
    在节庆方面,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4. 答:土家族节日习俗:过年、赶年、过月半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 但“过年”的时间,则因姓氏、宗支、地袭巧域而异。如:酉水河西的彭姓和石堤彭、白、李、马、蔡、田六大姓为三月三;酉水乡龙头村田姓为四月八;可大、沙滩、酉水等乡李姓为七月初一。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铳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 田宣慰、杨宣慰以及马伏拍升键波的。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扬姓祭杨再思,李姓祭“天”字辈的三祖先,部笑镇分 彭姓和谢姓八部大王。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长达三、五日之久。
  5. 答: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巧洞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孝槐枯。丧葬基本是土葬,古代巴人也有火葬、悬棺葬、船棺葬的习俗。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明桐拜阶段。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恩施土家族文化调查问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