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蛋白测定在判断单纯性血尿预后中的意义

尿微蛋白测定在判断单纯性血尿预后中的意义

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判断单纯血尿预后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卉[1](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中医理论探讨了“清法”理论渊源,儿童血尿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目的:主要应用代谢组学核磁技术,动态监测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大鼠在尿液出现改变的不同时间点,其尿液代谢物变化与血液生化、肾组织病理、细胞因子的联系规律,从而筛选出标志性代谢物组群,并通过观察中药清法(金水清)在不同时间对模型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最终确定血尿湿热证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无创性判断血尿儿童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提供依据,并确定最佳干预时间。方法:一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制作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每周固定时间留取尿液分别检测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用NMR技术检测代谢尿,在4、6、8、10、12周末随机处死6只大鼠,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液NF-κB、TGF-β1,生化仪测BUN、Scr、Chol、TG。二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水清早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复制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于第5、7、9周,给予金水清合剂灌胃治疗,每日1次,至第12周末,在6、8、10、12周末随机处死5只大鼠,同一阶段检测,12周末加用电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阶段(实验一、实验二)1模型组大鼠第4周出现湿热症状。第5周起模型组体质量较对照组增长速度放缓,第7周起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迟缓(P<0.05),第11周最为明显(P<0.01)。2尿液分析显示模型大鼠血尿出现在第6周(P<0.05),蛋白尿出现在第8周(P<0.05)。3生化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肾功能及血脂均出现升高,模型组血Scr、TG和Chol增高有差异性(P<0.05)。4细胞因子显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升高(P<0.05)早于TGF-β1第10周升高(P<0.05)。5肾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出现系膜细胞、系膜基质明显增生,在实验第8、10、12周逐渐加重。免疫荧光示模型组第十二周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 A沉积++。6尿液代谢物筛选出与湿热证模型相关的14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这类物质从第5周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差异表达(P<0.05),通过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发现模型大鼠涉及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氨基酸、糖类代谢、肠道菌群和胆碱代谢等6条通路相应代谢物的异常表达逐渐加重。第二阶段(实验三、实验四)1治疗后大鼠湿热证表现有所好转,尤其以金早组改善明显,大鼠体重有所追赶,造模第11-12周,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增加(P<0.05)。2尿液分析显示造模第6周,尿红细胞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开始降低,第10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第10周开始降低,第12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尿蛋白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9周开始降低,第11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显示BUN各治疗组治疗后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大鼠Scr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造模第8周,模型大鼠TG和Chol均增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金中组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4细胞因子血液ELISA检测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不再上升,第10周下降(P<0.05),第12周,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GF-β1第8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在第10周即较模型组下降,1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减少,金早组、金中组均明显,其光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模型组大鼠肾脏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阳性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其中以金早组减轻明显,其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显示模型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TGF、VEGF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5肾组织病理光镜显示模型组出现典型Ig A肾病表现,金早组在实验10周开始改善,金中组在实验第12周稍有改善,金晚组无明显改善。电镜示模型组系膜基质增生,部分系膜区可见小块电子致密物沉积,治疗组金早组改善明显,金晚组无明显改变。6尿液代谢组学显示模型组总体趋势表达下调的物质共计13种,表达上调的物质共计1种,三个治疗组可回调14种代谢物,其中金早组(第5周)早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13个代谢物,金中组(第7周)中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7个代谢物,金晚组(第9周)晚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4个代谢物(P<0.05)。血尿湿热证涉及8个代谢途径紊乱,经金水清治疗后有回调趋势。7通过ROC曲线对代谢物预测出现血尿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3种代谢物联合与之相关性较高,AUC达到最高0.848(敏感性81.6%、特异性71.1%,P<0.001),阳性似然比为2.82。结论:推断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三种代谢物联合时可以作为判断早期血尿改变的生物标志物。中药清法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儿童孤立性血尿预后。尿液代谢物筛查可以作为一种预测肾脏病变及判断血尿治疗节点的良好方法,根据代谢物改变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准确把握儿童血尿的治疗时机提供了动物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刘兴林[2](2019)在《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中医对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ein purpuranephritis,HSPN)本虚标实之病因病机的认识拟定紫癜I号方加减应用,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通过检测分析早期肾脏损害相关临床指标,观察中医药治疗HSPN的临床疗效,以科学客观阐述祖国传统医学治疗HSPN的疗效,使早期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指标客观化、标准化。方法:我们以江西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此次课题。临床观察80例此类儿童,一共分为2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0名中药治疗患儿、40名西药治疗患儿,中医治疗组服用中药基本方即为紫癜I号方加减,西药治疗组以西药治疗为主。记录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诱因、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将测量分期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中药组HSPN患儿治疗有效率在4周、8周时高于西药组,统计学比较P<0.05,尿MAlb、TGF-β1、ECP 3组数据都在4周、8周、12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尿NAG仅在第4周时存在统计学意义,4组试验检测表明,中药组较西药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紫癜I号方在HSPN的治疗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且价格经济、副作用少,疗效显着,临床上值得推广。在课题中研究发现,MAlb、尿NAG、TGF-β1、ECP数值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病变程度,可作为早期诊断、预防HSPN的重要指标。

吴凡[3](2019)在《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与评估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符合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标准且属肝肾阴虚夹瘀证型的门诊及住院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病例例数均是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一般治疗(限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畅情绪等)和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降压。对照组以基础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方药,水煎剂,每日服用1剂,早晚2次温服,1疗程为4周,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随机血压、症状积分、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中医症状、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尿微量蛋白系列、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和肾血流情况等方面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观察2个疗程后,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前有所缓解,但以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要低于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在降压效果方面,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3.实验室指标中尿微量蛋白系列(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α1-MG、尿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以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或P<0.05),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病例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情况(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及血清胱抑素C(Cys C)比较,治疗组疗效占据显着优势(P<0.01或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血浆中ET-1、NO含量较治疗前改善(P<0.01),IL-6和hs-CRP水平较前下降(P<0.01),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着(P<0.01)。4.肾血流参数(叶间动脉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峰速度和阻力指数)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具优势,P<0.01,具有显着差异。结论: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改善肾血流速度及血流变状态,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肾功能,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安全可靠,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诊治提供了新证据。

刘明芳[4](2018)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与阴性过敏性紫癜(Hc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症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过敏性紫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导师所属医院收治的153例过敏性紫癜病人。根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及肾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27.45%。其中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均提示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1.28:1,多见于3-6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季节高发。消化道症状方面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在关节症状、肾损害表现及指标方面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过敏性紫癜反复次数方面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HP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且HP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较容易出现反复。

谢岚[5](2016)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肾脏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预防和减轻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循证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全面收集关于孟鲁司特医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经两名研究人员筛选与评价,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统计软件对所有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全面检索,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53篇,中文文献351篇,英文文献2篇。最终纳入11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其中Sheng-HuaWu采用正确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分配隐藏、双盲、无退出和失访,无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偏倚。其他十篇文献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无退出和失访,无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偏倚,但部分文献未涉及分配隐藏和盲法。整体文献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孟鲁司特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196/2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154/2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22(95%CI:1.11,1.33),P<0.0001]。其它指标,除尿白三烯E4[SMD=-0.86(95%CI:-2.14,0.42),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尿转铁蛋白[SMD=-0.75(95%CI:-1.15,-0.34)]、尿β2微球蛋白[SMD=-1.58(95%CI:-1.98,-1.18)]、血清β2微球蛋白[SMD=-7.22(95%CI:-8.12,-6.31)]、尿免疫球蛋白[SMD=-1.02(95%CI:-1.31,-0.73)]、尿微量白蛋白[SMD=-1.49(95%CI:-2.20,-0.79)]、尿α1微球蛋白[SMD=-0.35,(95%CI:-0.59,-0.1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总有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稳定。结论:现有证据证明,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应用孟鲁司特可一定程度地缓解肾脏损害症状,从而预防和减轻紫癜性肾炎的发生,不良反应较轻。但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试验进一步确定。

董建华[6](2016)在《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012年06月至2014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断与治疗的90例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治疗前的(空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D-D二聚体、AT3、FDP、FIB、C3、C4、Ig A、Ig G、Ig M、ASO、幽门螺旋杆菌、支原体抗体、过敏原检测等,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入院后次日晨尿),双侧肾脏彩超等。依据儿科学教材关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将90例患儿按照检验结果分为两组:肾脏损害组和非肾脏损害组,采用ELISA法对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进行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定量检测,并持续随访半年,收集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入组共有HSP患儿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男女比例为1.19:1。年龄214岁,平均(7.2±2.4)岁。就诊时病程为3 d2个月,平均(6.8±4.4)d。其中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为肾脏损害组(HSPN组),按尿液检查结果又分为:血尿组、蛋白尿组、血尿蛋白尿组。男有16例(17.8%),女有14例(15.5%),男女比例为1.14:1。另外60例不伴有肾脏损害的为非肾脏损害组(HSP组),其中男33例(36.6%),女27例(30%),男女比例为1.22:1。肾脏损害发病率为33.3%,(x=0.003,P=0.554>0.05),HSP发生肾损男孩多于女孩。2.共有6例患儿行肾穿刺活检,为过敏性紫癜治疗组的6%,约占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19.8%,病理类型分别是IIa、IIb、IIIa。3.过敏性紫癜组急性期TM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组TM表达高于非肾脏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肾损伤组与非肾损伤组M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T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HP感染所致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TM表达高于HP感染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往往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该损伤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相关。2.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可以反应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3.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可帮助判断过敏性紫癜患人的病情情况、指导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4.肾脏中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呈正相关性,说明肾脏局部和外周血凝状态相平行。

王芳[7](2016)在《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文中认为背景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性疾病。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为HSP最严重的并发症。肾脏受损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而判断肾脏受损严重程度的金指标是肾脏穿刺术。在临床上,很多患儿及患儿家长不愿或不能接受肾脏穿刺术,这就为临床上评判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带来了难度。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bg)和尿蛋白定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判断肾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对上述三项指标及肾脏病理分级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目的通过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HSP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这三者与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为HSPN患儿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48例在郑州市儿童医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HSPN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级。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CysC、浊度法检测Fbg浓度和终点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各检测指标之间及各指标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a级及Ⅱa级以下12例、Ⅱb级12例、Ⅲa级17例及Ⅲb级及Ⅲb级以上7例。血清CysC、Fbg浓度和24 h尿蛋白定量在各肾脏病理分级患儿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均随病理分级严重程度增高而上升(P<0.05)。48例HSPN患儿血清CysC与Fbg及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51、0.63,P<0.05);Fbg与血清CysC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5);血清CysC、Fbg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66、0.64、0.68,均P<0.05)。结论1.HSPN患儿的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各肾脏病理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肾脏病理分级的加重,各指标值也随着升高。即在临床上如果主观和客观条件都不被允许做肾脏穿刺术,可根据这几项指标粗略判断肾脏受损严重程度。2.根据这四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血清CysC、Fbg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病理分级之间具有正相关。

莫樱[8](2015)在《小儿孤立性血尿诊治中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是指临床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改变及肾功能改变者,分为持续性(persistent)和再发性(recurrent)[1]。此名称为临床诊断,以往曾称为"无症状性血尿"、"单纯性血尿",由多种病因所致,多种肾脏病理类型表现,是儿科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小儿孤立性血尿常常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家长往往紧张焦虑,而医生如何诊断和治疗本

阴红[9](2015)在《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以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类型,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出现HEELP综合征、胎盘早剥、脑出血、肺水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儿生长受限等,甚至发生母婴死亡,孕产妇死亡率4.2/10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发病率9.4%,国外报道7%-12%,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约为5-10%,患有子痫前期的妇女远期很有可能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病变,迄今为止仍然是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子痫前期,已成为全世界妇产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一直以来都是病理产科研究的重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妊娠前并无高血压病史,发病时通常以血压升高和(或)尿蛋白阳性为主要表现。由于血压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所以蛋白尿就成为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蛋白尿的出现标志着肾脏的损伤,肾脏作为子痫前期疾病受累最为显着的器官之一,对肾脏功能及尿液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对于指导子痫前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有文献报道,尿蛋白水平是胎儿及孕妇预后的相关指标。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白蛋白是体内体液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其分子量为69000D,且又是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最小的一种蛋白质,其滤过的白蛋白在近曲肾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故正常情况下尿中是无法检测到白蛋白的,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结构与功能损伤,使尿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形成蛋白尿。正常妇女妊娠期因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流量(RPF)的增加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0mg/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因全身灌流量减少,肾血管痉挛,导致GFR和RPF下降,进一步造成肾功能损害,使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增多,形成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及尿蛋白的类型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随着病情加重,由选择性蛋白尿转变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损伤或肾小球和肾小管混合性损伤。当前临床上尿蛋白的测量主要以24小时尿蛋白为主,但是测定存在操作费时,尿液标本保存、处理过程复杂,标本采集不标准,干扰因素多,患者依从性不佳等缺点,而且因为尿液标本中可能混有阴道分泌物等杂质,受此干扰因而出现假阳性的检验结果,并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变化多端,各个阶段可能进展迅速,患者的病情在一天内就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波动和恶化,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至少需要耗费24小时甚至48小时才能够得出结果从而藉此判断患者的病情,所以临床医生需要一个更加灵敏、快速的指标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和判断,以便对高危及危重患者给予更加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微量蛋白尿,又称为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 h之间。既往文献表明,微量蛋白尿是反映肾脏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有学者认为,子痫前期出现大量尿蛋白前,会经历微量蛋白尿过程,因此尿微量蛋白水平可能是早期诊断子痫前期的有效指标。由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有时间差异,同时尿液浓度以及尿量等因素可能影响尿蛋白的检测结果,但是人体的每日内生肌酐排泄率是相对恒定的,因此利用随机尿样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近年来广泛在临床各领域用于对尿蛋白水平的评估。因为随机尿白蛋白单项检测结果不能精确反映24小时的尿蛋白排泄率,而检测尿肌酐消除了尿液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对尿标本检测的影响,所以测定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24 h尿蛋白排泄状态,具有简单、方便、省时、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各个领域广泛用于检测肾脏疾病的尿液蛋白定量。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妇产科学会明确推荐使用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的诊断。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11年推出的《糖尿病标准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了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检测,而美国肾脏病协会早在2002年发布的《慢性肾脏病与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就明确提出了推荐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用于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作为检测尿蛋白排泄量的方法。美国抗高血压联盟和加拿大妇产科学会更详细规定了尿白蛋白/肌酐作为诊断标准的参考值,他们把24h尿蛋白定量>300 mg或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mmol作为诊断子痫前期标准之一。我国目前尚无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由于子痫前期病因不明确,病情可能迅速进展并恶化,子痫前期首发症状往往并无特异性,可能仅表现为单纯高血压或单纯蛋白尿,有些重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实验室检验指标异常,譬如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亚临床阶段的表现,更有部分患者重症发病前并无高血压或蛋白尿的临床表现,使临床医生早期对病情的判断造成困难。如何建立一种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方法,已成为子痫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环节。本课题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小榄人民医院就诊及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584例次,同期门诊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2125例,追踪妊娠结局,其中87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过分析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旨在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测、病情监测、预后估计提供一种简单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从本研究出发,可通过检测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常规、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血糖、血脂值判断病情,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在多中心选取孕妇,找到一条经济可行的可以提高诊断识别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方法。本文分二章,分别阐释如下:第一章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不同孕周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1.目的:测定不同孕周正常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析比值随着孕周增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程度加重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2.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及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584例,同期在我院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2125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69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3例,慢性高血压患者37例,以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正常孕妇87例,无病理妊娠结局的正常孕妇2038例。所有正常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孕妇分别按孕周20周前,20-27+6周,28-35+6周,36周后分组。所有孕妇测定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结果:(1)子痫前期组高于其他各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组、慢性高血压组、以后高血压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重度子痫前期组中孕期显着高于晚孕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晚孕期显着高于中孕期;以后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组,慢性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不同孕期无显着性差异。(3)子痫前期组在不同孕期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显着增高,表现在轻重度组之间及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组,慢性高血压组,以后高血压组之间在不同孕期均无显着性差异。正常组在不同孕期均显着低于以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章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1.目的:测定正常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其他化验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2.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单胎孕妇,追踪妊娠结局,87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剔除发生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后纳入2038例正常妊娠妇女。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及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584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69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3例,慢性高血压患者37例。所有孕妇测定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异常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测定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胰岛素、C肽、血脂。比较各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各项辅助检查的差异,对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各项辅助检查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Losig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以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和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得出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和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最佳诊断值。3.结果:(1)以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组比正常妊娠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年龄、血糖、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显着增高,白蛋白、总蛋白、红细胞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2)重度子痫前期组比其他病理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增高,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子痫前期组比妊娠期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酸显着增高,白蛋白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二分类Losig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周、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红细胞、血糖、肌酐、总蛋白是以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在妊娠期高血压前期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7,P=0.002;与其他生化指标无相关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尿酸、D二聚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0.37,0.35,0.61,0.12,0.33,0.31,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3,<0.001,<0.001:与白蛋白、总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0.40,-0.1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5)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预测以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敏感度0.78,特异度0.63,最佳值为1.46 mg/mmol。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敏感度0.89,特异度0.61,最佳值为1.44mg/mmol;轻度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敏感度0.97,特异度0.96,最佳值为10.48mg/mmol;重度子痫前期(24h尿蛋白≥2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敏感度0.97,特异度0.88,最佳值为39.84mg/mmol;重度子痫前期(24h尿蛋白≥5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敏感度0.95,特异度0.87,最佳值为94.91 mg/mmol。结论(1)有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倾向的孕妇在中孕期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即开始升高,子痫前期患者发病早、病情重者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建议中孕期开始定期监测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早期发现有发病倾向的高危孕妇。(2)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期与24小时尿蛋白呈正相关,较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敏感,可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3)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与24小时尿蛋白呈高度正相关,可用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谢鹏[10](2015)在《26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I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HSPN临床特点,明确各实验室指标与HSPN不同临床分型、尿蛋白的关系,并探讨影响HSPN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的因素,为临床诊治疾病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经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268例患儿,对其临床特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病理分级、治疗方案等)和肾脏疾病检查(尿常规、尿四蛋白、尿12h Addis计数、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肾功能、肾脏彩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SPN临床特点;按不同临床类型和尿蛋白程度分组,对各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经肾活检确诊伴有蛋白尿的HSPN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统计尿蛋白持续时间。结果:1.268例HSPN中,男性166例,女性102例,男女比例为1.63:1,平均发病年龄(8.8士3.1)岁。中位病程14(12-15)天。皮疹反复的有189例(70.5%);消化道受累(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的有193例(72.0%);关节症状的有116例(43.3%)。发病后1周内发现尿检异常的有106例(39.6%);发病后1周-1月间发现尿检异常的有154例(57.46%)。临床分型为孤立性血尿型的有32例(11.94%);孤立性蛋白尿型的有92例(22.39%);血尿和蛋白尿型的有153例(57.09%);肾病综合征型的有23例(8.58%)。2.4种临床分型相比,孤立性蛋白尿型病程最短,而血尿和蛋白尿型发病年龄最大。3.有蛋白尿的临床分型微量白蛋白(Alb)升高更明显。4.利用24h尿蛋白定量来评估尿常规中蛋白定性的灵敏度为97.83%,漏诊率为94.32%。尿蛋白与血尿、白细胞尿、肾脏形态、皮质回声、血肌酐呈正相关,与尿素氮无相关性。不同程度尿蛋白中,各尿微量蛋白检出率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Alb和IgG检出率均高于D2-MG和THP。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24h尿蛋白定量有独立影响的因素是尿RBC、IgG、Alb、尿WBC和性别。6.25例经肾活检确诊伴有蛋白尿的HSPN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在1.4月~11.3月不等,中位时间为5(3.6~5.7)月。其中5例(占20%)3个月内转阴,14例(占56%)于3-6个月转阴,而6例(占24%)转阴时长大于6个月。结论:1.本资料HSPN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8.8岁,肾脏损害多在病程1个月内发生,血尿和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单一检测手段均不能有效反映HSPN各临床分型,而多种指标联合检测才能准确评估肾脏损伤及严重程度。3.尿常规中蛋白定性是HSPN尿蛋白良好的筛查指标。4.HSPN尿蛋白水平与血尿、白细胞尿、血肌酐、肾脏形态、皮质回声具有相关性。5.尿蛋白伴尿白细胞增多可适于判断HSPN患儿肾脏损伤程度及活动性。6.HSPN患儿随尿蛋白水平升高时,尿微量蛋白中以Alb和IgG升高更明显。7.HSPN患儿尿RBC、IgG、Alb、尿WBC、性别是影响24h尿蛋白定量的独立因素。8.HSPN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与病初临床类型、病理分级和治疗情况无明显相关性,但仍需大样本量及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二、尿微量蛋白测定对判断单纯血尿预后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微量蛋白测定对判断单纯血尿预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清法理论探源
    2 儿童血尿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3 儿童血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三 清法对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细胞因子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实验四 清法对幼龄大鼠IgA肾病湿热证模型生物标志物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讨论
    1 病证结合的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
    2 清法方药对孤立性血尿细胞因子调节机制
    3 儿童孤立性血尿尿液生物标志物筛选
    4 研究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的概况
    2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3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3.1 关于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3.2 关于病理分型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4 研究及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就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第一部分 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祖国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1.1 紫癜性肾炎病名的研究
        1.2 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HSPN的认识
        2.1 HSPN常见病因
        2.2 过敏
        2.3 HSPN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疗效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治疗组
        2.2 西医对照组
        2.3 采样方法
        2.4 本次课题实验观察内容(见附表3)
        2.5 观察指标
        2.6 技术路线
        2.7 测验方案
        2.8 操作步骤
        2.9 统计学方法
    3 一般资料分析
    4 实验测试数据分析
        4.1 中药组同西药组4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2 中药组同西药组8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3 中药组同西药组12 周时总体疗效对比
        4.4 尿微量蛋白对比
        4.5 尿NAG测量值对比
        4.6 两组TGF-β-1 测量值对比
        4.7 两组ECP测量值对比
    5 安全性相关指标检测
    6 安全性比较
    7 脱落病例
    8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方面对HSPN的讨论
        1.1 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治疗认识
        1.2 关于紫癜Ⅰ号方讨论
        1.3 紫癜I号方单味药药理作用
    2.西医方面对紫癜性肾炎的讨论
        2.1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2.2 HSPN病理改变
        2.3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
        2.4 HSPN相应的西医治疗
        2.5 紫癜性肾炎的愈后
        2.6 关于HSPN早期实验指标的讨论
        2.7 紫癜性肾炎预防
    3.对紫癜性肾炎中西医合并认识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问题与展望
    1.结论
    2.问题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3)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前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观察标准
        1.6 观测指标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试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研究结果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2.中医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3.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病机探讨
        3.1 肝肾阴虚为本
        3.2 瘀血为标
    4.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治法探讨
    5.方药组成特点
        5.1 理法方药分析
    6.中药分析
        6.1 单味中药分析
    7.本课题结果分析
        7.1 对改善血压的疗效分析
        7.2 对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结果分析
        7.3 实验室指标分析
        7.4 安全性分析
    8.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的作用机制
    9.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4)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主要药品及仪器
    4.实验方法
    5.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一般资料分析
    2.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析
讨论
    1.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2.幽门螺杆菌阳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过敏性紫癜
    1.2 紫癜性肾炎
        1.2.1 概述
        1.2.2 病因
        1.2.3 发病机制
        1.2.4 流行病学
        1.2.5 临床分型
        1.2.6 病理分级
        1.2.7 临床表现
        1.2.8 临床诊断
        1.2.9 治疗
        1.2.10 预后
    1.3 Meta分析
    1.4 应用软件(Review Manager 软件)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图
    2.2 临床问题分解
    2.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3.1 文献类型
        2.3.2 研究对象
        2.3.3 纳入标准
        2.3.4 排除标准
    2.4 检索策略及方法
        2.4.1 数据库选择
        2.4.2 检索策略
    2.5 观察结局指标
    2.6 文献分析
    2.7 文献质量评估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3.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主要指标
        3.3.2 次要指标
        3.3.3 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结局指标的临床意义
    4.2 孟鲁司特对 HSP 患儿肾脏的保护性机制
    4.3 孟鲁司特的优势
    4.4 孟鲁司特的不良反应
    4.5 异质性分析
    4.6 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儿孤立性血尿诊治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孤立性血尿的诊断问题
2小儿孤立性血尿的治疗问题
3小儿孤立性血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9)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不同孕周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章 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述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尿蛋白
    三、辅助检查异常意义
    四、结语
    五、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证明

(10)26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尿微量蛋白测定对判断单纯血尿预后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D]. 李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 刘兴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滋阴潜阳、固肾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吴凡.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D]. 刘明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5]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D]. 谢岚. 兰州大学, 2016(11)
  • [6]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D]. 董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7]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的相关性[D]. 王芳.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8]小儿孤立性血尿诊治中的几个问题[J]. 莫樱. 广东医学, 2015(13)
  • [9]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D]. 阴红.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10]26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D].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尿微蛋白测定在判断单纯性血尿预后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