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超声表现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超声表现

一、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牛超,李舒茵,武宇红[1](2011)在《20MHz和10MHz超声诊断黄斑水肿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20MHz、10MHz超声检查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就诊的36例(36眼)黄斑水肿患者,首先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黄斑区,发现黄斑区不同病变所致水肿后,用10MHz及20MHz超声探头探查,将所得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MHz超声对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检出率分别为97.2%、80.0%、88.2%,10MHz超声分别为47.2%、26.7%、23.5%,20MHz超声要显着高于10MHz超声,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008、0.001)。20MHz超声对合并视网膜前膜及黄斑裂孔的的检出率分别为50.0%、75.0%,10MHz超声分别为12.5%、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500)。结论 20MHz超声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好地探查到黄斑水肿发生时球壁形态的改变。将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10MHz及20MHz超声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黄斑水肿的诊断准确率。

杜新华,吴强,罗兰,李世玮,宋蓓雯,吴文芳[2](2011)在《B超检查在黄斑区微小病变诊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于白内障术前黄斑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从形态结构方面协助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法选取45例白内障术后经眼底摄片、OCT确诊的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患眼,将它们术前的B超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特征与OCT观察的黄斑中心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的改变相比较。结果 B超0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278.29±75.66)μm和(0.26±0.13)mm3,B超1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95.00±70.71)μm和(0.49±0.30)mm3,B超2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36.58±69.66)μm和(0.27±0.06)mm3,B超3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543.90±90.85)μm和(0.43±0.09)mm3。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厚度呈线性相关(F=44.849 P<0.01)。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体积呈线性相关(F=8.260 P<0.01)。结论随着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增加,B超的阳性率也增加。B超对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高,但对视网膜后极部弥漫性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低。提示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特别是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对于黄斑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视力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晓波,邹海东[3](2008)在《超声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国内外报道患病率差异较大(1.4%~43.1%)。AM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降低致盲率。A型、B型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AMD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二维图像上显示血流动力学信号,是AMD的可靠诊断方法。AMD患者睫状体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年龄的增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潘铭东,刘安,郑美英[4](2006)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A、B型超声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A、B型超声声像学表现。方法对25例(30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行A、B型超声检查。结果A型超声检查:病变部位呈高反射,不同阶段内反射不同。B型超声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黄斑区球壁局限性增厚、粗糙、隆起以及增厚,球壁形成层间透声裂隙。结论A、B型超声检查相结合是诊断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屈光间质混浊病人中可作为诊断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辅助依据。

李舒茵,郭希让,李建新,靳伟民[5](2001)在《后部眼球壁灰褐色隆起物声像学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后部眼球壁灰褐色隆起物——脉络膜血肿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声像学表现 ,以便对其进行声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对 FFA确诊为脉络膜血肿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 17例患者 B超检查所见 ,进行声像学分析。结果 :9例脉络膜血肿患者 ,B超检查表现为 :6例后极部球壁局限性增厚 ,随增益降低出现层间透声裂隙 ,增益越低透声裂隙越明显 ,裂隙中散在弱回声光点 ;3例病变范围大、隆起高 ,与浅层视网膜脱离相似 ,但其光带较厚 ,缺乏后运动 ,且膜下见细小弱回声光点。 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 5例表现为球壁半球形实性隆起物 ,3例为蘑菇形。肿物在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前缘光滑锐利 ,内回声前方多而强 ,向后渐少而弱 ,见脉络膜凹陷及后方声影 ,3例蘑菇形肿物均见头部周围及附近视网膜浅层脱离。结论 :脉络膜血肿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声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

李舒茵,郭希让,李蕴随,李建新[6](2000)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声像学特征。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 AMD、眼 B型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的 35例患者的 38只患眼的声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2 6只眼声像图见增厚球壁层间透声裂隙者 ,FFA检查显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 ;5只眼伴有小范围“脉络膜凹陷”、4只眼伴有裂隙后缘强回声光带者 ,FFA检查均表现为较大范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 ;4只眼 FF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肿者 ,其声像图表现为透声裂隙中出现弱回声光点 ;8只眼 FFA检查显示病变为瘢痕染色者 ,声像图表现为后极部球壁不均匀增厚 ,内侧缘回声不均 ,内回声无规律可循。 结论 AMD的声像学特征主要是增厚球壁层间透声裂隙。

二、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4)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A、B型超声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后部眼球壁灰褐色隆起物声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6)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20MHz和10MHz超声诊断黄斑水肿的对比分析[J]. 牛超,李舒茵,武宇红. 眼科新进展, 2011(12)
  • [2]B超检查在黄斑区微小病变诊断的应用[J]. 杜新华,吴强,罗兰,李世玮,宋蓓雯,吴文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01)
  • [3]超声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J]. 黄晓波,邹海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10)
  • [4]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A、B型超声表现[J]. 潘铭东,刘安,郑美英. 福建医药杂志, 2006(05)
  • [5]后部眼球壁灰褐色隆起物声像学诊断[J]. 李舒茵,郭希让,李建新,靳伟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03)
  • [6]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J]. 李舒茵,郭希让,李蕴随,李建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04)

标签:;  ;  ;  ;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超声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