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结构与河流水力学研究新进展

排水结构与河流水力学研究新进展

一、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邸宇测[1](2018)在《某水库侧堰式溢洪道水力特性及挑流鼻坎体型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泄洪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泄洪功能,在整体枢纽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泄水建筑物是否正常运作,关系到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危。而侧堰式溢洪道在近几年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应用较多,目前对侧堰式溢洪道研究重点在溢流堰的过流能力、消能形式等方面。由于高水头、地形条件限制,因此大坝的泄洪消能等问题被学者们所关注。对侧堰式溢洪道而言,出口挑流消能由于消能效果好、施工方便、投资低等优势被经常釆用。论文以某水库侧堰式溢洪道为研究对象,该水库存在下游河谷狭窄,部分岸坡结构不稳定等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溢洪道的水力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对侧堰式溢洪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校核洪水位下的流场特性,并对比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验证数模结果的正确性。针对挑流鼻坎挑射距离过短等问题对侧堰式溢洪道挑流鼻坎进行优化,确定了收缩比(出口宽度b与进口宽度B的比值)分别为0.6、0.4、0.3三种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较优的挑流鼻坎形式。结论如下:(1)方案一(收缩比为0.6),优点在于末端水深较浅,不需要加高挑坎墙高,但挑射距离增加不够明显;(2)方案三(收缩比为0.3),优点在于挑射距离有明显的增加,但挑流鼻坎边墙水深急速增加,边墙高度需要大幅度增加;(3)方案二(收缩比为0.4)介于两者之间,挑射距离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且挑流鼻坎段内的水深变化有增加但较方案三的水深浅,需要适当增加边墙高度。通过对挑射距离及施工工程量等因素考虑,将优化方案二(收缩比为0.4)作为较优方案进行模型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二正确性及合理性。此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相关的实际工程提供借鉴依据。

况曼曼,黄国兵,王芳芳,吴比[2](2016)在《窄缝消能工水翅扩散降雨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窄缝消能工冲击波水翅扩散降雨对岸坡稳定及岸上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窄缝消能工在不同来流Fr数、收缩比及底板挑角等参数条件下的水翅横向扩散降雨特性,揭示了不同参数对降雨区域形态及降雨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翅降雨区域形态对窄缝底板挑角变化较为敏感,水翅产生雨强递减速率随着收缩比增大而增大,随着底板挑角增加(-10°0°)而增大;最大降雨强度位置距窄缝出口纵向距离随着Fr数增加而增大。试验参数值选取范围主要考虑的是工程常用范围,可为深入研究窄缝消能工急流冲击波与水翅扩散问题提供参考。

姚莉,杨文利[3](2015)在《侧壁齿坎窄缝消能工的流态及消能》文中研究说明本世纪以来,由于一批高坝和超高坝的建设,泄洪消能问题面临严峻挑战。窄缝消能工已较好地运用于"高水头、大流量、窄峡谷"等特点的水利工程。本文在传统窄缝消能工的基础上,对一种侧壁齿坎窄缝消能工的流态和消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壁齿坎收缩式消能工射流水舌存在着3种流态:"非工作"流态、"临界"流态和"工作"流态;②能工在"临界"流态时的水流佛氏数Fr远比传统窄缝消能工相应的Fr低,③于侧壁齿坎窄缝消能工的分层作用,其消能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窄缝消能工。在本文研究的条件下,其消能率比传统的窄缝消能工增加约5%。

吴比[4](2015)在《窄缝消能工急流冲击波与水翅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收缩式窄缝消能工广泛适用于高水头、窄河谷、大流量的水电工程实践中,其理论和技术已日臻完善,消能机理和体型设计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部分采用窄缝消能设施的边孔泄槽泄洪时产生了水翅横向扩散、冲击岸坡现象,对下游岸坡的稳定以及岸两侧水工建筑物安全造成威胁。初步研究表明,急流冲击波的形成发展与水翅扩散特性密切相关。由于以往对窄缝水翅的危害认识不深,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本文拟以冲击波和窄缝水翅为研究重点,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窄缝体型和来流特征参数对水流冲击波及水翅特性的影响,揭示窄缝水翅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建立与窄缝体型、来流条件相关联的水流冲击波与水翅扩散特性关系,为采用窄缝消能设施的近岸泄槽防灾避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比各工况试验,进一步丰富了窄缝消能工水力特性的研究成果,得出了水力参数(来流弗汝德数Fr)、体型参数(窄缝收缩比β和窄缝挑坎挑角θ)和窄缝收缩段水面线、边墙及底板压力、水舌挑距的相关规律。(2)通过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给出了水力参数、体型参数和急流冲击波交汇点距离及水深的关系,并优化了急流冲击波波角计算式,使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绝对值降低到5%以内。(3)本试验首次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窄缝水翅产生的侧边雨量分布,并绘制了雨量等值线图及三维图,建立了急流冲击波与雨量分布的内在关系,给出了窄缝收缩段内急流冲击波交汇点位置和水流紊动对雨量分布的影响程度。

康迎宾[5](2014)在《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大江大河的截流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理论经验。相比于河道截流的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技术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ANSYS Workbench的新开发平台,兼容了包括流体和流场在内的很多模块。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进行了水电工程截流模型试验,提出了基于ANSYS的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数值模拟方法。根据模型试验规程的要求,以实际工程的截流为依据,进行截流模型试验研究。从模型的比尺确定、河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河道模型的率定,到试验过程设计、截流试验准备,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然后按试验工况详细整理了截流试验成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截流难度随截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分流能力的增强而降低,随下游尾水位的抬高而降低。在模型试验中,引入VDMS监测流场流态及表面流速分布,对截流控制性参数进行模拟,提出了分流因数的面积积分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龙口宽度、截流流量大小、导流洞进口分流条件、下游电站蓄水位及隧洞流态等因素与导流洞分流能力的关系。在截流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截流河道水流及其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ANSYS建立了具有自由表面的水流流动分析模型。本文以APDL模块建立几何模型,以ICEM CFD模块建立流场模型,在CFX-Pre模块中设置流场分析类型、定义边界条件、加载初始条件,通过CFX-Solver Manager实现流场分析计算,并采用CFD-Post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详细介绍了河道流场数值模拟的过程。仿真后处理模块可以实现流速、水深等水力学要素的可视化表达。通过与光滑壁面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进口附近的水面线位置较低,水流紊动强度较弱。在进行水电施工截流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时,将非恒定流离散化为恒定流进行处理。根据模型试验工况一的上下游水流参数(流量、水位、流速等),进行了四种龙口宽度的截流龙口水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用ANSYS Workbench的后处理模块,利用isoface和polyline求解截流期间不同龙口宽度的河段水面线高程。利用isoface和contour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龙口范围的流速分布及大小问题。采用纵横断面及水平剖面切割的方法去拾取、观察龙口范围内的流场。特别是通过使用等值面isosurface设置流速选项,利用水平面,结合等值线云图,取不同的流速值,观察流场中的位置,能够形象直观的描绘龙口流场内的流速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戗堤宽度对截流龙口的流速、水面变化等的影响,发现宽戗堤较窄戗堤,可以改善水流对戗堤端头的冲刷,同时也带来了龙口轴线下游流速增加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道截流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说明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截流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为水电施工截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张树山[6](2012)在《泄水建筑物及其检查情况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水利工程管理中,如何对泄水建筑物进行运用和管理是水利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对此,本文对泄水建筑物进行了概述,分析研究了如何对泄水建筑物进行检查,包括:溢洪道过水能力的检查,检查溢洪道有无阻水现象,泄水建筑物隐患的检查,闸门及启闭设备的检查。

刘亚坤[7](2006)在《冲击波与收缩式消能工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坝工技术的提高和我国300m以上超高坝水电工程的建设,高水头、大流量、窄河谷的泄洪消能问题日益突出,收缩式消能工的研究得到更多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Ippen理想冲击波理论进行了修正,对窄缝、宽尾墩等收缩式消能工的水力特性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首先,本文放弃了Ippen冲击波理论所作的冲击波后动水压力与静水压力相同的假定,研究了水平底坡上渠道边壁突然转折、且转折段长度不大时的冲击波特性,这时波后不再满足静水压力分布假定;引入了动水压力修正系数,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方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采用实测水深比、波角和控制方程,推算得到动水压力修正系数;研究表明,计及动水压力修正系数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相对差的根方差比Ippen理论计算结果的相应根方差小得多。 第二,进行了底坡对冲击波影响的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具体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渠道有底坡后,边墙转折引起的冲击波波角不再是常数,而是沿波前逐渐减小;波后的水深也不再是常数,而是沿波前逐渐增大。 第三,以一维非均匀流模式为基础,对一级直线边墙窄缝中的水流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给出了任意体型窄缝主要水力参数包括窄缝内水面曲线,水舌下缘挑距,水舌上缘挑角和挑距,窄缝内底板压强,冲击波交会点和最大冲坑深度的计算公式,所给出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都在工程设计的许可范围内;给出了一级直线边墙窄缝体形参数包括收缩比,边墙折角,挑坎高度和挑坎的竖向挑角的选择范围。 第四,从理论上给出了宽尾墩后冲击波交汇点上游任意点的水深与流速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宽尾墩临界收缩比的理论表达式,并对一些已建工程的临界收缩比与实际采用的收缩比进行了比较。 第五,试验观测了陡槽末端加设分流墩后水流流经分流墩后的水流图案。由于水流流经分流墩时,两侧水体升高形成薄的水墙,这两侧水墙斜交撞击后,大部分水体离散成独立的大小不一的水质团,由于水体的大量离散,大大降低了水体对河床的冲击力,因此在陡槽末端加设分流墩后的冲坑深度远远小于相同工况常规挑流消能形成的冲坑深度。 最后,结合一实际工程,设计了一种兼使水流转向及挑流的消能装置一转向冲击墩,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所建议的转向冲击墩挑流方案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比原设计采

水利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8](2005)在《水利科技发展前沿》文中认为为深入探讨水利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凝练我国水利科技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和建议,同时也为“十一五”重大科技的立项做准备,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正式启动了水利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到2004年底形成了“水利科技发展前沿”的初步成果。本文从13个不同领域对这项初步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杨首龙[9](2001)在《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金菊良[10](2000)在《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深刻认识遗传算法(GA)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交叉”这一GA思想的精髓,把GA 的基本原理、分析技术和先进算法较完整地引入水资源工程领域,研制开发了适用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GA 具体实施方案,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为改进标准遗传算法,完善了基于二进制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AGA),提 出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和基于整数编码的单亲遗传算 法(IPGA)。2.用IPGA 可求解大规模资源最优分配问题。3.建立了基于AGA 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基于AGA 的门限回归模型、基于 AGA 的双线性模型、基于AGA 的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基于RAGA 的投影 寻踪分类模型、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基于RAGA 的投 影寻踪门限自回归模型和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并把这些 模型成功地用于地下水位预测、海温预测、海洋冰情预测、河道洪水预 测、低温冷害预测、年径流预、江淮旱涝序列预测、日径流预测、洪水灾 情评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洪水分类、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气候区 划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4.用AGA 求解天然河道水面曲线、均质土坝渗流三段法计算问题、梯形明 渠临界水深计算问题和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计算问题,简便、通用且 精度高。5.以上结果说明,GA 在处理实际水资源工程复杂优化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某水库侧堰式溢洪道水力特性及挑流鼻坎体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泄洪建筑物的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侧堰式溢洪道水力特性模型试验
    2.1 基本资料
    2.2 模型设计及制作
    2.3 侧堰式溢洪道模型试验
    2.4 设计方案试验小结
第3章 侧堰式溢洪道水流数值模拟
    3.1 数学模型
    3.2 网格划分
    3.3 侧堰式溢洪道水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侧堰式溢洪道挑坎体型优化
    4.1 侧堰式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优化方案
    4.2 优化方案一(收缩比为0.6)数值模拟计算
    4.3 优化方案二(收缩比为0.4)数值模拟计算
    4.4 优化方案三(收缩比为0.3)数值模拟计算
    4.5 侧堰式溢洪道优化方案模型试验
    4.6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窄缝消能工水翅扩散降雨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设计及量测方法
    1. 1 模型设计
    1. 2 试验条件及组次
    1. 3 量测方法
2 研究成果及分析讨论
    2. 1 降雨范围
    2. 2 降雨强度
3 结论

(4)窄缝消能工急流冲击波与水翅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布置
    2.2 试验工况
    2.3 试验参数
        2.3.1 收缩段水面线
        2.3.2 收缩段压力
        2.3.3 水舌
        2.3.4 冲击波
        2.3.5 水翅
第三章 窄缝收缩体型的一般水力特性
    3.1 收缩段水面线
        3.1.1 θ=0°时水面线
        3.1.2 θ= ?5°时水面线
        3.1.3 θ= ?10°时水面线
        3.1.4 收缩段水面线综合分析
    3.2 收缩段压力特性
        3.2.1 θ= 0°时压力分布
        3.2.2 θ= ?5°时压力分布
        3.2.3 θ= ?10°时压力分布
        3.2.4 收缩段压力分布综合分析
    3.3 水舌
        3.3.1 θ=0°水舌挑距
        3.3.2 θ= ?5°水舌挑距
        3.3.3 θ= ?10°水舌挑距
        3.3.4 水舌挑距综合分析
第四章 窄缝收缩体型的急流冲击波及水翅扩散特性
    4.1 窄缝急流冲击波
        4.1.1 窄缝急流冲击波交汇点水深
        4.1.2 窄缝急流冲击波波角
    4.2 窄缝水翅扩散特性
        4.2.1 θ= 0°时降雨分布
        4.2.2 θ= ?5°时降雨分布
        4.2.3 θ= ?10°时降雨分布
        4.2.4 水翅扩散综合分析
    4.3 急流冲击波特性及水翅扩散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截流实践与模型试验
        1.2.1 截流实践及发展
        1.2.2 截流模型试验
    1.3 截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截流研究现状
        1.3.2 截流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试验理论及方法
    2.1 物理模型试验理论
        2.1.1 相似原理
        2.1.2 量纲分析
        2.1.3 流体运动相似理论
    2.2 数学模型
        2.2.1 质量守恒方程
        2.2.2 动量守恒方程
        2.2.3 能量守恒方程
        2.2.4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2.2.5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2.3 小结
3 截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设计
        3.1.1 模型比尺的确定
        3.1.2 河道模型设计与制作
        3.1.3 河道模型率定
    3.2 模型试验
        3.2.1 试验过程设计
        3.2.2 截流试验准备
        3.2.3 试验成果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影响截流分流因素
        3.3.2 截流控制技术
        3.3.3 截流模型试验新技术的应用
    3.4 小结
4 截流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
    4.1 截流河道水流数值模型
        4.1.1 河道几何建模
        4.1.2 河道水流流场构建
        4.1.3 流场边界条件
    4.2 河道水流数值模拟
        4.2.1 河道水流流速
        4.2.2 河道水面线
        4.2.3 自适应网格
    4.3 考虑糙率的河道水流仿真
    4.4 小结
5 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5.1 截流龙口建模
        5.1.1 龙口几何模型
        5.1.2 定义模型边界
    5.2 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5.2.1 初始龙口分析
        5.2.2 龙口50m宽分析
        5.2.3 龙口40m宽分析
        5.2.4 龙口20m宽分析
    5.3 宽戗堤龙口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泄水建筑物及其检查情况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泄水建筑物基本情况概述
2 泄水建筑物的检查情况
    2.1 溢洪道过水能力的检查
    2.2 检查溢洪道有无阻水现象
    2.3 泄水建筑物隐患的检查
    2.4 闸门及启闭设备的检查

(7)冲击波与收缩式消能工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急流冲击波
    1.3 收缩式消能工研究简介
        1.3.1 窄缝式挑坎
        1.3.2 宽尾墩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Ippen理想冲击波理论的修正
    2.1 概述
    2.2 理想冲击波理论
    2.3 考虑击波后非静水压力分布时冲击波的基本关系
    2.4 试验装置与试验结果
        2.4.1 试验装置
        2.4.2 流态
        2.4.3 试验结果
    2.5 参数K与ζ的关系
    2.6 对比计算
    2.7 动水压力修正后比值r的近似计算
    2.8 结论与讨论
3 底坡对冲击波的影响
    3.1 底坡对冲击波影响的理论分析
    3.2 陡坡上的冲击波试验
    3.3 陡坡上冲击波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3.4 本章结论
4 窄缝挑坎的一维水力计算与一级直线边墙窄缝体型参数的选择
    4.1 概述
    4.2 窄缝挑坎的水力特性计算
        4.2.1 窄缝挑坎内水流机械能损失的估计
        4.2.2 窄缝挑坎中水面曲线的一维近似计算
        4.2.3 窄缝挑坎的水舌挑距
        4.2.4 窄缝挑坎内的压强计算
        4.2.5 收缩段内冲击波交会点的确定
        4.2.6 窄缝挑坎挑流冲刷坑最大冲刷深度的估计
    4.3 一级直线边墙窄缝的设计
        4.3.1 已有的一些经验性意见
        4.3.2 (B_e/B_0)选择范围
        4.3.3 边墙折角α的选择范围
        4.3.4 窄缝出口竖向挑角Ψ_e
    4.4 结论
        4.4.1 任意体形窄缝主要水力参数的计算
        4.4.2 一级直线边墙窄缝的参数选择
5 宽尾墩的水力计算与水力设计
    5.1 概述
    5.2 宽尾墩的设计参数
        5.2.1 宽尾墩的临界收缩比
        5.2.2 宽尾墩设计参数间的关系
    5.3 宽尾墩下游水流特性
    5.4 本章结论
6 转向冲击墩的水力计算与模型试验
    6.1 概述
    6.2 分流墩的流态
    6.3 转向冲击墩的试验研究
        6.3.1 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6.3.2 第一类研究方案
        6.3.3 第二类研究方案
    6.4 转向冲击墩的水力计算
        6.4.1 转向冲击墩附近流场的平面几何关系
        6.4.2 最大转向角α_(max)
        6.4.3 水深比η与β的近似计算
        6.4.4 冲击墩上的动水压力
        6.4.5 大伙房水库非常溢洪道末端的转向冲击墩
        6.4.6 水力计算与模型试验的比较
    6.5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南一水库高坝溢流面窄缝消能
2 水东水电站宽尾墩——阶梯式坝面——戽池联合消能工
3 芹山水电站岸边溢洪道斜切双扩散鼻坎
4 安仁溪砌石双曲拱坝大差动齿坎消能
5 水口水电站
6 晋江及木兰溪河道模型试验
7 闽江河道模型试验

(10)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基础
        1.1.1 水资源工程优化问题及其求解
        1.1.2 遗传算法及其优化特性
    1.2 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1 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2 遗传算法应用于水资源工程中常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案
    2.1 概述
    2.2 基于二进制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
        2.2.1 算法的计算原理
        2.2.2 算法控制参数的设置
        2.2.3 算法的理论分析
    2.3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
        2.3.1 算法的计算原理
        2.3.2 算法的理论分析
        2.3.3 算法的测试
    2.4 基于整数编码的单亲遗传算法
        2.4.1 IPGA 的计算过程
        2.4.2 IPGA 的理论分析
        2.4.3 计算实例
    2.5 小结
    参考文献
3 基于 AGA 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3.1 概述
    3.2 遗传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3.3 遗传门限自回归模型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3.4 遗传门限自回归模型在海洋水文预测中的应用
        3.4.1 在海温预测中的应用
        3.4.2 在海洋冰情预测中的应用
    3.5 小结
    参考文献
4 基于 AGA 的门限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4.1 概述
    4.2 遗传门限回归模型的建立
    4.3 遗传门限回归模型在河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4.4 遗传门限回归模型在低温冷害预测中的应用
    4.5 遗传门限回归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4.6 小结
    参考文献
5 基于 AGA 的双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5.1 概述
    5.2 遗传双线性模型的建立
    5.3 遗传双线性模型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5.4 遗传双线性模型在江淮旱涝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5.5 遗传双线性模型在日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5.6 遗传双线性模型在海洋冰情预测中的应用
    5.7 小结
    参考文献
6 基于 RAGA 的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及其应用
    6.1 概述
    6.2 基于 RAGA 的逻辑斯谛曲线模型
    6.3 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在洪水灾情评估中的应用
    6.4 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6.5 小结
    参考文献
7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模型及其应用
    7.1 概述
    7.2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及其应用
        7.2.1 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
        7.2.2 GAPPC 模型在洪水分类中的应用
        7.2.3 GAPPC 模型在小流域治理效益分类评价中的应用
        7.2.4 GAPPC 模型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7.3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3.1 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
        7.3.2 GAPPE 模型在洪水灾情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7.3.3 GAPPE 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7.4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门限自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7.4.1 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门限自回归模型
        7.4.2 应用实例
    7.5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7.5.1 基于RAGA 的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
        7.5.2 应用实例
    7.6 小结
    参考文献
8 AGA 在工程水力学中的应用
    8.1 概述
    8.2 AGA 在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中的应用
        8.2.1 计算天然河道水面曲线的新方法
        8.2.2 应用实例
    8.3 AGA 在均质土坝渗流计算中的应用
        8.3.1 计算均质土坝渗流问题的三段法及其求解
        8.3.2 应用实例
    8.4 AGA 在梯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计算中的应用
        8.4.1 梯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的计算方法
        8.4.2 应用实例
    8.5 AGA 在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计算中的应用
        8.5.1 计算溢流坝下游收缩断面水深的方法
        8.5.2 应用实例
    8.6 小结
    参考文献
9 结论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着
个人简历
通信地址

四、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水库侧堰式溢洪道水力特性及挑流鼻坎体型优化[D]. 邸宇测.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2]窄缝消能工水翅扩散降雨特性试验研究[J]. 况曼曼,黄国兵,王芳芳,吴比. 人民长江, 2016(04)
  • [3]侧壁齿坎窄缝消能工的流态及消能[A]. 姚莉,杨文利. 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 2015
  • [4]窄缝消能工急流冲击波与水翅特性试验研究[D]. 吴比. 长江科学院, 2015(06)
  • [5]水电施工截流模型试验及其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康迎宾. 武汉大学, 2014(06)
  • [6]泄水建筑物及其检查情况分析研究[J]. 张树山. 吉林农业, 2012(05)
  • [7]冲击波与收缩式消能工若干问题的研究[D]. 刘亚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
  • [8]水利科技发展前沿[A]. 水利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 2005
  • [9]泄水建筑物及河道水力学研究的新进展[J]. 杨首龙. 水利科技, 2001(S1)
  • [10]遗传算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金菊良. 四川大学, 2000(11)

标签:;  ;  ;  ;  

排水结构与河流水力学研究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