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一、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志宏,王伟成[1](2022)在《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支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儿子是高龄失智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儿媳和女儿在照顾中的比例相当。社会照顾中,保姆的比例最高。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结构存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和城乡间的差异,他们是否依靠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照顾,与高龄失智老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同居人口数、基本生活自理以及地区因素有密切关系。

田笑,车莹,褚彦钧,吕莹,仝其根[2](2021)在《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现状饮食需求分析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适合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的食品缺乏问题尤其突出。通过对高龄老年人面临的社会和健康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其对食品营养、食物状态、食品包装特性的需求,并在食品原料、色香味、组织状态、加工方式的选择及食品套餐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王振旭[3](2021)在《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达1.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1.9%。在中等或低死亡率的假设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上升到3.37-4.0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9%-26.9%。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面临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问题,如我国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已经分别达到590万(5.1%)和2390万(20.8%),与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病例的增加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锰(Manganese,Mn)是人体健康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是RNA聚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等酶的组成成分及活化剂,但高浓度锰摄入会导致锰中毒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量的锰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在早期会影响神经行为功能,进一步则会发展成类似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被认为是AD临床前期的一种综合征。研究表明,MCI可能与高水平锰暴露有关。高浓度的锰暴露会对海马结构造成影响,并作用于铜的稳态,进而使神经细胞产生变性,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因此,探索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人)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敏感性。初步探讨锰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氧化应激或脂代谢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中 8个长寿地区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共有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本研究。该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态等;身体测量收集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等;血样本生化检测收集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Plasma cholesterol,CHO)等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评分来判断认知功能是否受损,总分为30分,将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另一种是按受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组≤19分、受教育年限1~6年组≤22分和受教育年限≥6年组≤26分,否则定义为认知正常。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血锰水平。根据老年人的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别是Q1组(<8.69μg/L)、Q2组(8.69~10.71μg/L)、Q3组(10.71~13.39μg/L)和 Q4组(≥13.39μg/L)。本研究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学分析。血锰水平为偏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认知得分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通过卡方检验(针对分类变量)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受损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对哑变量进行设置,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以最低分位数组(Q1)作为参考组,计算高分位数组(Q2、Q3和Q4)相对最低分位数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以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为因变量,血锰的内暴露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模型1为单因素分析,不纳入协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吸烟、饮酒、食用坚果、ADL失能、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或心血管疾病和中心性肥胖等混杂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在不同的年龄组分别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使用SAS 9.4软件进行列联相关系数分析血锰暴露水平、SOD、MDA、TG和CHO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用Processv 3.2 by Andrew F.Haye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SOD、MDA、TG和CHO的中介效应。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共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4.5±11.4岁,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有911名、620名、523名和369名,所占比例分别为37.60%、25.59%、21.58%和15.23%。男性有1155名,所占比例为47.67%,女性有1268名,所占比例为52.33%。未接受教育的老人所占比例为52.99%,老人的吸烟率为17.41%,老人的饮酒率为17.39%,ADL失能率为17.95%;36.4%的老人患有高血压;5.06%的老人患有糖尿病;7.01%患有的老人患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36.36%的老人患有中心性肥胖。2.血锰水平:男性和女性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03 μg/L和11.06μg/L;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25μg/L、10.51 μg/L、10.60μg/L和11.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认知功能情况:在2423名调查对象中,MMSE平均得分为23.9分,其中女性为21.8分,低于男性的26.2分。65~79岁、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老人MMSE平均得分分别为28.4分、25.7分、20.8分和14.3分。共673例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27.78%,其中女性为73.11%,高于男性的26.89%。4.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关系:按照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得到的血锰水平Q1、Q2、Q3和Q4组的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分别是21.9%(132/603)、27.2%(165/607)、31.8%(193/607)和 30.2%(183/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样本人群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46(1.04~2.05);65~7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和Q4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均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61(1.22~10.69)和3.10(1.06~9.05);10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2.41(1.06~5.48)。5.SOD、MDA、TG和CHO中介效应分析:SOD和MDA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2.5%;CHO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ab/c’|=6.9%;结论本研究是针对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性研究的首次探索,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的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存在差别,女性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男性,高龄老人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低龄老人。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存在相关。其中,65~7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高血锰更为易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血锰暴露水平可能增加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但尚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李贵艳[4](2021)在《对90岁及以上老人的身体行为研究 ——以麻阳长寿谷村为例》文中指出

李志浩[5](2021)在《高龄老人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及死亡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者)参与休闲活动对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失能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14年调查,并课题组参加了第八轮随访调查。休闲活动包括看电视或听广播、阅读书籍或报纸、打牌或打麻将、饲养家畜或宠物、园艺和参与宗教活动,参与每项活动的频率分为:“几乎每天”、“有时”或“从不”。认知功能和ADL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和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量表测量。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估计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ADL失能及死亡发生风险关联性。结果(1)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纳入10741名高龄老人(累计随访41518人年),随访期间发生认知功能受损共2894名,发病密度为69.7/1000人年。与“从不”相比,“几乎每天”(HR=0.50,95%CI:0.45-0.55)和“有时”(HR=0.71,95%CI:0.64-0.77)看电视或听广播者;“几乎每天”(HR=0.74,95%CI:0.65-0.86)和“有时”(HR=0.62,95%CI:0.51-0.76)打牌或麻将者;“几乎每天”(HR=0.74,95%CI:0.65-0.84)阅读书籍或报纸者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降低有关联。受教育程度(>1年、≤1年)与看电视或听广播、打牌或打麻将、阅读书籍或报纸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对接受1年及以上教育的研究对象降低认知功能受损风险的作用更强。(2)休闲活动与ADL失能:纳入12332名高龄老人(累计随访75737人年),随访期间发生ADL失能3696例,发病密度为48.8/1000人年。与“从不”相比,“几乎每天”(HR=0.74,95%CI:0.68-0.81)和“有时”(HR=0.81,95%CI:0.74-0.88)看电视或听广播;“几乎每天”(HR=0.66,95%CI:0.59-0.73)和“有时”(HR=0.75,95%CI:0.67-0.84)饲养家畜或宠物;“几乎每天”阅读书籍或报纸(HR=0.86,95%CI:0.75-0.99);“有时”打牌或麻将(HR=0.86,95%CI:0.76-0.97)和“几乎每天”参与园艺活动(HR=0.85,95%CI:0.74-0.97)均与降低ADL失能发生风险有关。(3)休闲活动与死亡:纳入30070名高龄老人(累计随访108329人年),随访期间死亡23629例,死亡密度为218.1/1000人年。与“从不”参与这些休闲活动相比,“几乎每天”看电视或听广播(HR=0.83,95%CI:0.80-0.86),阅读书籍或报纸(HR=0.85,95%CI:0.80-0.91),园艺(HR=0.87,95%CI:0.82-0.93),打牌或麻将(HR=0.89,95%CI:0.82-0.96),饲养家畜或宠物(HR=0.82,95%CI:0.78-0.86)和参与宗教活动(HR=0.85,95%CI:0.78-0.93)的死亡风险显着下降。结论(1)经常看电视或听广播、打牌或打麻将以及阅读书籍或报纸与降低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有关联;(2)经常看电视或听广播、饲养家畜或宠物与降低高龄老人ADL失能的发生风险有关联;(3)经常看电视和打牌或打麻将、饲养家畜或宠物或者参与宗教活动可能与降低高龄老年人群的死亡风险有关联。

于娜娜[6](2021)在《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为当今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失智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考验我国养老服务和设施的一大难题。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设施中却鲜有独立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只有个别养老设施会单独设立一层或一个区域用于接收失智老人。失智老人病情的特殊性,对其生存的空间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养老设施多以老人身体层面的舒适度为主,对其精神层面的忽视无法满足失智老人的多重需求。笔者以失智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症和行为症状表现为依据,结合相关的环境理论,分析其对护理空间的需求,明确相对应的环境干预目标。通过对多种失智症非药物干预疗法的分析归纳,筛选出三种主要以环境要素作为媒介的干预疗法,分别是:怀旧疗法,感官刺激疗法,蒙台梭利照护法,分别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攫取其中有利于失智老人身心健康,延缓病情发展的环境干预要素。基于失智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空间的需求维度,以失智老人作为第一视角,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将三种非药物干预疗法中的环境干预要素应用到失智老人的护理服务空间当中,并结合适老化、无障碍设计突显人文关怀。以帮助缓解失智老人特殊病症,延迟病情发展,建立支持性可延续的生活空间为目标,以提高空间运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配置,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为要务,对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要点,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期为我国失智老人护理性服务空间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思齐[7](2021)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现状;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探究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沈阳市养老机构的218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社会资本量表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测量。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抑郁及社会资本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一般资料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三者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插件的Model 4分析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抽样次数为5000次。结果:1.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得分范围8~29分,平均得分为(23.60±4.25)分。Mo CA总分小于26分则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结果显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共121人,占59.9%。2.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养老机构性质、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娱乐活动、慢性病种类数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P<0.01)、受教育程度(P<0.01)、是否参与娱乐活动(P<0.01)和慢性病种类数(P<0.01)。3.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现状: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得分范围为0~22分,平均得分为(6.38±4.35)分,其中轻度抑郁为37人,占18.3%;中重度抑郁为1人,占0.5%。4.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现状:本研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总体得分范围为52~101分,平均得分为(75.41±8.61)分。5.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81(P=0.000,P<0.01);认知功能得分与社会资本得分相关系数r=0.338(P=0.000,P<0.01),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总分与社会资本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01(P=0.000,P<0.01)。6.以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作为自变量,抑郁为中介变量,认知功能为因变量,并控制性别、年龄等因素运用SPSS 25.0插件process的Model 4做中介效应分析。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模型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认知功能的总效应c=0.167(95%CI:0.102,0.232;P<0.001),社会资本对抑郁的效应a=-0.202(95%CI:-0.267,-0.138;P<0.001),抑郁对认知功能的效应b=-0.402(95%CI:-0.531,0.274;P<0.001),间接效应(a*b)为0.081(95%CI:0.040,0.138);不包含零,表明该中介作用成立。加入中介变量抑郁后,直接效应c’=0.085(95%CI:0.021,0.150;P=0.01),说明抑郁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较低,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较高。2.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进行娱乐活动、慢性病种类。3.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得分呈显着负相关;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社会资本得分呈显着正相关;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与社会资本得分呈显着负相关。4.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李红[8](2021)在《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带残余寿的延长催生了大量的长期护理需求,与此同时生育率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以及老人独居比例的增加极大的降低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的可及性,我国面临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与不断短缺的护理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短缺的非正式护理资源以及高昂的正式护理费用给失能老人的健康福利以及经济基础带来了严重损害和冲击,要妥善解决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需要增强其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同时还需要建立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促健康、保民生是我国政府在国家治理和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2020年最新的两会均强调提高和完善民生保障的水平和力度。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16年开启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于2020年开启第二批试点政策,但目前的覆盖范围仍然很有限,全国660多个城市中仅有49个地区在开展试点工作,这还不包括未实施试点政策的广大农村地区,这说明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形势不可谓不严峻。要解决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要从微观上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展形势进行远期预测以准确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未来的整体态势,同时需要从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偏好出发,探讨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当个体处于失能状态需要寻求护理服务并选择护理模式时,他们不仅关注护理费用还关注自己的心理诉求(护理偏好)。两种护理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它决定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正式护理资源能否被有效利用。长护险的实施虽然能够有效分散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但它并不能对正式护理服务需求产生绝对性的引导作用,其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依赖于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程度。因此,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极大的影响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此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着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相对于2020年新公布的扩大试点政策,首批试点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己实行四年多的时间,其试点的政策效果亟待评估。对长护险试点政策进行评估不仅能够提高长护险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现代化公共政策升级和优化的内在要求。为了妥善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巩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发展成果,本文以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为选题开展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和长期护理费用均增长迅速。预测数据显示,2020至2060年我国失能老人总规模以及重度失能老人总规模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258~22877万人以及343~5522万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费用的波动范围为728~182335亿元。以上数据表明必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这也同样揭示了开展长护险政策试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正式护理和非正式护理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具体而言,非正式护理与家政服务利用以及入住养老院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在替代程度上,家政服务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效应大于养老院服务与非正式护理。失能程度并不影响家庭照料与正式护理的替代关系,这是由于正式护理的成本较高,超过了很多中等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开展长护险地方试点之后,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将被长护险有效分散,失能老年人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将通过对正式护理服务的利用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通过优化失能老人的护理结构从而改善他们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开展可能会通过对失能老人就医与护理的分流而治有效减少老年护理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最后,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长护险试点政策的积极效果可能有三点:一是能够提高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减少社会性入院过度挤压医疗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三是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将在第五章对此进行一一验证。第三,长护险试点政策效果显着。开展长护险降低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能够使得失能老年人每月门诊费用以及看门诊次数分别减少316元和0.819次,使得失能老年人年住院费用以及年住院次数分别减少5262.1元和0.464次。其次,开展长护险提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的慢性病个数减少0.136个、使得他们的健康自评得分减少0.128(健康自评赋值越小,健康水平越高)。最后,开展长护险改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结构,提高了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被照料的可能性提高了 8.75%、非正式护理使用的可能性减少了20.9%。第四,对比长护险首批十五个试点城市的发展实践发现我国长护险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试点地区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长护险基金的筹资主力仍为医保基金结余,没有体现出个人和单位的缴费责任;在待遇给付方面,只有少部分地区(四个)真正秉承了试点指导意见中“鼓励居家护理以及社区护理的”的理念;失能评估标准五花八门的现状不利于未来长护险的统一和发展,由于广州、成都、荆门以及青岛市的失能评估办法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因此未来长护险的失能评估办法应该重点借鉴这四所城市的经验。第五,对比分析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实践认为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加快和完善长护险相关的法制建设。第六,政策建议。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家庭护理向社会护理的转变,由于我国家庭护理基础越来越薄弱,长护险试点政策无疑保障了老年人在失能状态下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解决了因社会性入院引发的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同时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这些结论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数据支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实现了以下改进工作:一是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更加科学的界定了长期护理需求的概念,并综合国内十五个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等级评估办法,创新性的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界定失能老人的失能状态和失能等级。这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的精确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对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时,本文在科学界定长期护理需求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失能群体存在的异质性特征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类预测。这对准确、合理的判断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总体规模和整体态势以及揭示长护险试点政策开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供了最新的本土化数据支撑;三是在讨论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时,本文率先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失能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影响,工具变量法的使用能够精准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通过准确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为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现实依据;四是在对长护险地方试点进行政策评估时,精准识别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十一个首批试点城市长护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率先讨论了开展长护险与失能老年人护理结构、护理服务可及性的关系。这对长护险扩大试点政策以及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汪晟炜[9](2021)在《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自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测算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性别和城乡两个维度的自评健康期望寿命(Self-rate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SRHLE)和自理健康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探讨其在性别和城乡两个维度中存在的差异,并通过分析自评和自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江西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采用模型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性别和城乡两个维度测算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自评和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及比较不同人群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并使用分解法分析年龄段死亡率和健康率对不同人群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的影响;另外,以是否自评、自理健康分别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共调查了2731名60岁以上老年人,回收2713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9.3%。参与调查的人口平均年龄为70.06±7.75岁,多为60~69岁,高龄老人相对较少,其中男性1308人,女性1405人;1492人为城市人口,1221人为农村人口。参与调查的老年人中,81.05%的老年人是自评健康的,90.20%的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无论自评还是自理,男性健康率总体好于女性,城市好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率呈下降趋势。2、江西省60岁以上男性人群SRHLE为15.81岁,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LE)为19.13岁,SRHLE占LE的比值为0.83(15.81/19.13);60岁以上女性人群SRHLE为16.98岁,LE为22.03岁,占比为0.77(16.98/22.03)。60岁以上男女性相比,SRH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加,SRHLE及占LE比值均有所降低。60岁以上男性人群ALE为17.15岁,占比0.90(17.15/19.13);60岁以上女性人群ALE为19.06岁,占比0.87(19.06/22.03)。60岁以上男女性相比,A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加,呈现趋势与SRHLE一致。3、从性别、城乡两维度看,江西省60岁以上城市男性人群SRHLE为17.50岁,LE为20.07岁,SRHLE占LE比值为0.87(17.50/20.07);60岁以上城市女性对应指标分别为18.99岁、23.10岁和0.82(18.99/23.10)。江西省60岁以上农村男性人群SRHLE为13.51岁,LE为18.96岁,SRHLE占LE比值为0.71(13.51/18.96);60岁以上农村女性对应指标分别为15.26岁、21.84岁和0.70(15.26/21.84)。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SRHLE分性别、分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江西省60岁以上城市男性人群ALE为18.26岁,ALE占LE比值为0.91(18.26/20.07);60岁以上城市女性对应指标分别为20.09岁和0.87(20.09/23.10)。江西省60岁以上农村男性人群ALE为16.62岁,ALE占LE比值为0.88(16.62/18.96);60岁以上农村女性对应指标分别为18.64岁和0.85(18.64/21.84)。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ALE分性别、分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城乡维度分层,无论自评还是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占比,对于同种性别人群,60岁以上城市人群均大于农村人群。4、健康期望寿命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女性-男性)主要来自死亡率差异,健康率的差异会缩小这一差值;对于同种性别的老年人群,城乡老年人SRHLE差异(城市-农村)主要来自自评健康率,而ALE的差异死亡率和自理率的贡献相差无几。5、自评和自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其他慢性病(除高血压、糖尿病外的慢性病)、视力状况、需要照顾、平均每周锻炼次数、焦虑或抑郁、记忆力下降或痴呆、就业情况11个因素与自评健康有关;年龄、平均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焦虑或抑郁、视力状况、记忆力下降或痴呆、糖尿病、其他慢性病、饮酒、健康体检、就业状况10个因素与自理健康有关。结论: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健康期望寿命较高但低于全国发达地区的水平。60岁以上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健康状况较其他人群处于劣势。年龄、患病情况、心理状况、健康行为和就业状况等因素与自评、自理健康有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与自评、自理健康的关联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制定政策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最大化地维护健康公平性。

程鹏[10](2020)在《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伊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约2.5亿60及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9%。老年人口规模以及增速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高龄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料问题愈发严峻,成为制约我国老年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虽然正处在老年人照料设施快速发展与集中建设的时期,但在高龄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料方面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设施实践也处在起步阶段,专门类型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在数量和服务上较先进国家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论文着眼于认知症老人,即患有不同程度认知症的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提出建设专门面向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以满足其长期照料需求,填补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类型体系上存在的空白;并进一步分析该类型老年人照料设施在我国的建设策略;及其在建筑设计上的要点。首先,论文从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工作出发,结合护理学领域相关资料,总结其自身特征;并对其长期照料工作进行分析,明确其长期照料需求、以及长期照料目标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以及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从老年人长照政策、体系以及设施建设三个维度,对比我国大陆地区的发展现状,系统地分析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其次,论文总结北京市既有老年人照料设施在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前文分析,从设施建设、设施设计、设施规模、护理形式和空间环境五个维度对未来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提出具体策略;并进一步对具体的设施建筑设计提出多方面的具体设计要点。最后,论文通过天恒集团天陶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设计实践,将所提出的设施建设策略和具体建筑设计要点具体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为我国未来在城市地区开发建设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提供借鉴。

二、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支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二)变量
    (三)研究方法
    (四)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的筛选
四、分析结果
    (一)高龄失智老人和高龄非失智老人的照顾结构比较
    (二)不同特征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结构状况
    (三)高龄失智老人照顾结构的回归分析
五、结论和建议

(2)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现状饮食需求分析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现状
    1.1 我国高龄老年人人口现状
        1.1.1 我国人口年龄划分
        1.1.2 我国高龄老年人比例及变化趋势
        1.1.3 日本高龄老龄化现状
    1.2 我国高龄老年人社会问题
        1.2.1 失能
        1.2.2 孤独感
        1.2.3 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导致的社会脱节
        1.2.4 老年痴呆问题
    1.3 我国高龄老年人消化系统健康问题
        1.3.1 牙齿
        1.3.2 胃病
        1.3.3 肠道疾病
2 我国高龄老年人饮食需求及建议
    2.1 匮乏的老年人食品
    2.2 对食品营养的需求
    2.3 对食品感官的需求
        2.3.1 食品的色香味
        2.3.2 食品的组织状态
    2.4 对食品包装的需求
    2.5 高龄老年人食材推荐与套餐设计
        2.5.1 食材推荐
        2.5.2 套餐设计设想
3 结语

(3)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内容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3.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人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是否受损的血锰水平
    3.3 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3.4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
    4.2 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情况
    4.3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4.4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4.5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
    4.6 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系的研究意义
    4.7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锰内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龄老人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及死亡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1.2 认知功能受损
    1.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4 休闲活动
    1.5 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ADL失能和全因死亡的关系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框架
第二章 高龄老人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高龄老人休闲活动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高龄老人休闲活动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特色与创新点
    5.3 研究意义
    5.4 展望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1.2 国内失智老人养老现状
        1.1.3 我国相关背景政策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分析
        1.2.2 国内失智老人养老空间现状分析
        1.2.3 国外相关研究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框架
        1.4.3 研究人群及空间界定
        1.4.4 创新点
第2章 失智老人及疗愈性空间的基础研究
    2.1 失智老人行为特征及症状表现
        2.1.1 失智症定义及病因分类
        2.1.2 失智老人生理、心理特征
        2.1.3 老人的人体工学特征
        2.1.4 失智老人主要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
    2.2 疗愈性空间定义及概念界定
第3章 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理论研究
    3.1 失智老人护理空间需求维度及环境干预目标
        3.1.1 失智老人空间需求的八个维度
        3.1.2 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的环境干预目标
    3.2 疗愈性空间对于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的必要性
        3.2.1 非药物干预疗法在失智老人护理治疗中的重要性
        3.2.2 失智老人非药物干预疗法在本文中的范围界定
    3.3 失智老人非药物干预疗法在疗愈性护理空间中的设计介入
        3.3.1 怀旧疗法在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的介入
        3.3.2 感官刺激疗法在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的介入
        3.3.3 蒙台梭利照护法在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的介入
第4章 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策略及实践
    4.1 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总体设计方向
        4.1.1 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平面布局
        4.1.2 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动线布局
    4.2 私密空间疗愈性设计
        4.2.1 卧室的灵活性设计
        4.2.2 记忆空间的融入性设计
        4.2.3 其他半私密性空间设计
    4.3 公共空间疗愈性设计
        4.3.1 起居室的居家化设计
        4.3.2 餐厨空间的开放体验性设计
        4.3.3 卫浴空间的识别导向性设计
        4.3.4 走廊的意义化设计
        4.3.5 多功能活动室的灵活多元性设计
    4.4 补充空间疗愈性设计
        4.4.1 护理空间的融合通透性设计
        4.4.2 过渡空间的居家一体化设计
        4.4.3 室外花园的支持引导性设计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7)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6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
        2.2.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2.3 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研究评述
    2.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进展
    2.5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实践文献评述
        2.5.1 长期护理保险国内试点经验总结文献评述
        2.5.2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讨文献评述
    2.6 小结
第3章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1.1 引言
        3.1.2 理论模型
        3.1.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3.1.4 实证方法
        3.1.5 实证结果分析
        3.1.6 小结
    3.2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2.1 Markov模型简介
        3.2.2 失能转移矩阵及失能率的计算
        3.2.3 失能规模预测
    3.3 长期护理费用预测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性分析
    4.1 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现状
    4.2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证方法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敏感性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3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5.3.1 基准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5.4.1 基准结果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
    5.5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5.5.1 基准结果分析
        5.5.2 稳健性检验
    5.6 小结
第6章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践分析
    6.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政策的发展实践
        6.1.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基本情况
        6.1.2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渠道
        6.1.3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结构
        6.1.4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待遇水平
        6.1.5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评估办法
    6.2 长期护理保险地方试点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结构有待完善
        6.2.2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方式定位出现偏差
        6.2.3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制建设非常薄弱
    6.3 小结
第7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7.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1.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1.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1.3 日本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演变过程
        7.1.4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2.1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2.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2.3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7.2.4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3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经验借鉴——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
        7.3.1 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
        7.3.2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7.3.3 加快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自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健康期望寿命的定义
    1.2 60 岁以上人群自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国内研究现状
    1.3 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2.4 调查内容
    2.5 质量控制
    2.6 研究方法
        2.6.1 寿命表的编制
        2.6.2 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
        2.6.3 健康期望寿命差异的分解方法
        2.6.4 统计软件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2.7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1.2 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
        3.1.3 慢性病、焦虑或抑郁的患病情况
    3.2 自评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2.1 自评健康的分布
        3.2.2 自评健康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2.3 自评健康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3 自理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3.1 ADL单项自理健康率
        3.3.2 ADL自理健康率
        3.3.3 ADL自理健康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3.4 ADL自理健康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4 自评和自理健康期望寿命
        3.4.1 自评健康期望寿命(SRHLE)
        3.4.2 自理健康期望寿命(ALE)
第4章 讨论
    4.1 江西省老年人健康状况
        4.1.1 自评健康现状
        4.1.2 自理健康现状
    4.2 江西省老年人自评、自理健康影响因素
    4.3 自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
        4.3.1 自评健康期望寿命(SRHLE)
        4.3.2 自理健康期望寿命(ALE)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相关建议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6.1 局限性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节选)
附录2 江西省60 岁以上人群健康期望寿命表
综述 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0)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概述
        1.4.2 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概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认知症老年人特点及其长期照料工作
    2.1 认知症老年人的特征
        2.1.1 认知症老年人
        2.1.2 认知症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2.1.3 认知症老年人的精神特征
    2.2 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料需求
    2.3 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
        2.3.1 长期照料目标
        2.3.2 长期照料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照料体系与北京市老年人照料设施调研
    3.1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大陆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3.3 北京市老年人照料设施调研
        3.3.1 调研说明
        3.3.2 结果分析
    3.4 调研问题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与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料体系与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借鉴
    4.1 日本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与设施实践
        4.1.1 日本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4.1.2 日本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4.1.3 日本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4.2 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与设施实践
        4.2.1 台湾地区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4.2.2 台湾地区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4.2.3 台湾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4.3 日本和台湾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特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策略及建筑设计要点
    5.1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策略
        5.1.1 设施建设——在地化
        5.1.2 设施设计——专业化
        5.1.3 建筑规模——小型化
        5.1.4 护理形式——单元化
        5.1.5 空间环境——家庭化
    5.2 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要点
        5.2.1 规划设计
        5.2.2 建筑设计
        5.2.3 环境设计
    5.3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特点
        5.3.1 开发目标——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5.3.2 建筑类型——小规模的在地化设施
        5.3.3 功能与人员配置——保证专业的认知症老年人长期照料工作开展
        5.3.4 设施建筑——为认知症老年人创造安心的生活环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实践——天陶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
    6.1 项目背景
    6.2 项目建设理念
        6.2.1 在地化:基于既有住区的项目选址
        6.2.2 专业化:针对认知症老人的设施设计
        6.2.3 小型化:以住区为单位的建筑规模
        6.2.4 单元化:支持单元式照料的空间形式
        6.2.5 家庭化:居家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
    6.3 规划设计分析
        6.3.1 建筑布局
        6.3.2 功能布局
        6.3.3 绿化及景观
    6.4 建筑设计分析
        6.4.1 照料单元设计
        6.4.2 公共空间
        6.4.3 交通空间
        6.4.4 立面设计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支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丁志宏,王伟成. 兰州学刊, 2022(01)
  • [2]我国高龄老年人健康现状饮食需求分析及建议[J]. 田笑,车莹,褚彦钧,吕莹,仝其根. 农产品加工, 2021(13)
  • [3]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D]. 王振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对90岁及以上老人的身体行为研究 ——以麻阳长寿谷村为例[D]. 李贵艳.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5]高龄老人休闲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及死亡关系研究[D]. 李志浩.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6]失智老人疗愈性护理空间设计研究[D]. 于娜娜.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7]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李思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D]. 李红. 山东大学, 2021(11)
  • [9]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自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汪晟炜. 南昌大学, 2021(01)
  • [10]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程鹏.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标签:;  ;  ;  

老年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