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新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种中药新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s of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titumor metastases(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锋[1](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吴桐[2](2021)在《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面临的巨大挑战。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异常激活是促进肺癌转移的关键机制。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TDEs)在EMT和癌症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作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其形成过程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发挥与细胞膜脂筏密切相关。中药白英(Solanumlyratum Thunb.)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白英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其中所含甾体生物碱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前期研究表明,白英总碱(total alkaloids from Solanum lyratum,TAS)具有显着抗 NSCLC药效,并证明其中所含的甾体生物碱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该机制可凝集细胞膜脂筏胆固醇,调控TDEs的生成和功能,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此基础上,结合TDEs在肿瘤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提出开展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外泌体,介导EMT抑制其促NSCLC转移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本论文分为两部分,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AS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物质基础,并结合TDEs与细胞膜脂筏的密切联系,从细胞活性和分子机制两方面,对白英甾体生物碱介导EMT抑制NSCLC转移进行深入研究。1.白英总碱的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对中药白英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明确TAS抗肿瘤物质基础。方法:采用ODS、硅胶柱色谱和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TAS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HPLC-ESI-Q-TOF-MS、红外光谱、1D和2D NMR以及现有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英中分离鉴定了 3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29个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1~28,31),1个苯丙酰胺类化合物(29),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30)和2个脂肪烃类化合物(32,33)。其中化合物1~16为新化合物,均为甾体生物碱,命名为 Solalyraine J、Solalyraine K、Solalyraine L、Solalyraine M、Solalyraine N、Solalyraine O、Solalyraine P、Solalyraine Q、Solalyraine R、Solalyraine S、Solalyraine T、Solalyraine U、Solalyraine V、Solalyraine W、Solalyraine X、Solalyraine Y,化合物30~33为首次从白英中分离得到。2.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A549细胞外泌体抑制肿瘤转移研究目的:研究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TDEs抑制NSCLC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分离所得的其中6个新甾体生物碱:GS1、GS2、GS3、GS4、GS5和GS6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A549细胞外泌体,并通过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技术鉴定所分离TDEs;通过体外迁移、侵袭和粘附实验,研究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TDEs对A549细胞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N-cadherin、E-cadherin和 Vimentin 以及 p-JAK2、JAK2、p-STAT3、STAT3 的表达水平。结果:处理 48 h 后,GS1、GS2、GS3、GS4、GS5 和 GS6 对 A549 细胞抑制作用较弱,但有明显抑制趋势,故根据前期结果及文献报道,选定GS2进行后续实验研究。超速离心法分离所得的A549细胞外泌体呈凹陷的半球形或茶托状囊泡形态,外泌体中标记蛋白CD9、TSG101的表达均呈阳性;GS2干预前后,A549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粒径主要集中在50~80nm;处理48h后,A549细胞上清中外泌体浓度较未干预时增加了 1.75倍。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外泌体组相比,GS2处理后的A549细胞外泌体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能力(P<0.001,P<0.001,P<0.001),显着上调 EMT 标志蛋白 E-cadherin(P<0.01),下调 N-cadherin 和 Vimentin(P<0.001,P<0.001)表达,并且下调 p-JAK2 和p-STAT3 的表达(P<0.01,P<0.01)。结论:白英甾体生物碱GS2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活性,GS2的干预使A549细胞外泌体有了显着体外转移抑制活性,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和EMT过程来调控外泌体抑制NSCLC转移。

季炳武[3](2020)在《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方法,对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肿瘤进展、生存质量、凝血功能和生存率等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价,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查相结合的方式,检索CNKI、VIP、万方,以及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有关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检索,选择文献,提取文献中质量合格的相关数据,并交叉核对。以临床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肿瘤进展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凝血功能和生存率等相关指标变化等为结局测量指标,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170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59例,单纯化疗组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按照WHO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评价标准(WHO标准)的比较:合并效应量RR=0.80,95%CI=(0.71,0.89),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0,P<0.0001),表明试验组在近期疗效(WHO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按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的比较:RR=0.74,95%CI=(0.62,0.87),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P=0.005),表明试验组在近期疗效(RECIST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2.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肿瘤进展率的比较:按照WHO标准的比较:RR=1.18,95%CI=(1.10,1.26),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3,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肿瘤进展率(WHO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按照RECIST标准的比较:RR=1.18,95%CI=(1.08,1.28),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4,P=0.0001),表明试验组在肿瘤进展率(RECIST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的比较:RR=0.39,95%CI=(0.25,0.60),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3,P<0.0001),表明试验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4.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改善KPS生存质量有效率的比较:RR=0.74,95%CI=(0.65,0.8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3,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改善KPS生存质量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KPS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WMD=6.71,95%CI=(4.44,8.99),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改善KPS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影响的比较:(1)凝血酶原时间(PT):WMD=-0.15,95%CI=(-0.34,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P=0.14),表明试验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WMD=0.52,95%CI=(-0.52,1.56),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P=0.33),表明试验组对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3)血小板计数(PLT):MWD=-24.97,95%CI=(-41.08,-8.8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4,P=0.002),表明试验组对血小板计数(PL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4)纤维蛋白原(FIB):WMD=-1.37,95%CI=(-2.17,-0.58),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8,P=0.0007),表明试验组在改善纤维蛋白原(FIB)方面优于对照组。(5)D-二聚体(DD):SMD=-0.53,95%CI=(-0.89,0.17),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4)。表明试验组在改善D-二聚体(DD)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在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肿瘤进展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KPS生活质量改善率等方面同单纯化疗相比更有优势;在凝血功能指标(PLT、FIB和DD)方面较单纯化疗可能有优势,因纳入研究的文献偏少以及存在发表性偏倚,结果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目前关于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试验质量低,总体样本量偏小,导致其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上的应用证据强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本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可能受限。

李城[4](2020)在《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观察发现,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现有的治疗方案,预后和结局均较差。因此,探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是结肠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oxidase-like2,LOXL2)参与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LOXL2最初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分泌蛋白,分布于细胞外,主要功能是催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对生理上维持ECM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病理上促进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研究发现,LOXL2也参与了细胞内的反应,可以调控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缺氧等,在肿瘤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是目前LOXL2在结肠癌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认LOXL2在临床结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结肠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确切作用与具体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LOXL2在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使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LOXL2在结肠癌患者的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通过LOGpc在线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提示,LOXL2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水平可用于对处于Ⅱ期~Ⅲ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接下来,我们对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IHC检测和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的表达分布呈正相关;应用肿瘤细胞或重组LOXL2蛋白(rLOXL2)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普通成纤维细胞被激活为CAFs;同时Transwell结果提示,肿瘤细胞或rLOXL2激活的CAFs可以进一步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在结肠癌防治方面,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双黄连所含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得到“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三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并配伍组成双黄连组分中药。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此为研究基础,先是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法,应用CCK-8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对双黄连组分中药各组分进行剂量和比例的优化,得到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配方;然后通过肿瘤小鼠模型,进一步证实双黄连组分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面,我们制备皮下荷瘤小鼠和肺损伤合并肿瘤血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对皮下肿瘤组织和肺转移灶的Western Blotting和IHC染色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表达;我们收集双黄连组分中药孵育的CAFs的培养上清,将其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CT26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我们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与LOXL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对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IH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提示,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组织中LOXL2的蛋白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双黄连组分中药对与CAFs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水平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LOXL2在结肠癌中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生长增殖及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来源的LOXL2能够激活CAFs,活化的CAFs又可以反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显着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双黄连组分中药不仅可以在体内、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还可以通过干预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活化间接地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LOXL2表达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李伟良[5](2020)在《健脾化痰方干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抗转移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联合系统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健脾化痰方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收治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病房符合西医诊断符合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医证型为脾虚痰瘀,经多学科评估为肝转移灶不可切除或无法达到NED的CRLM患者47例。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系统治疗: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1200mg/m2/d持续静脉输注46~48h。RAS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型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5mg/m2,每2周一周期重复;RAS基因和BRAF基因野生型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西单抗单抗500mg/m2,每2周一周期重复。共4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治疗第二天开始应用中药健脾化痰方进行治疗,每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治疗8周后复查全腹部及胸部CT平扫+增强,评效肝转移灶实体瘤疗效情况;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情况;患者治疗前后的AFP,CEA,Ca199,Ca724,Ca125水平的变化;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体力状况评分;以及治疗后毒副作用相关的血液指标;随访1年:统计入组患者的总生存期、1年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时间。实验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造模接种后第3天,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各10支,A组:空白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连续21天;B组:模型组,不做处理;C组:中药小剂量组,给以中药1g/kg/d,灌胃连续21天;D组:中药中剂量组,给以中药2g/kg/d,灌胃连续21天;E组:中药高剂量组,给以中药4g/kg/d,灌胃连续21天;21天时处死各组实验裸鼠鼠。取出小鼠肝脏,观察移植瘤裸鼠肝脏转移瘤情况。切除肝脏转移瘤及部分肿瘤旁组织,(1)研究健脾化痰方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CAFs活化水平的影响。(2)研究健脾化痰方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TAMs活化,MMP-2表达及VM形成的影响。(3)Western Blotting检测健脾化痰方对裸鼠结肠癌肝移植瘤HIF-1αu VEGF、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部分:1.肝转移灶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基本相同,治疗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治疗组患者在服用中药复方8周后,健脾化痰方在改善肝转移瘤的疗效方面未能表现明显的临床优势。2.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进行分析,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24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健脾化痰方未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3.血清肿瘤标志物评价:在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EA无明显差异(Z=-0.548,P=0.314>0.05)、CA724、CA125、CA199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EA有明显差异(Z=-0.468,P=0.036<0.05)、CA724、CA125、CA199 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CEA、CA199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CA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对照组在治疗后CEA、CA199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C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CA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说明中药复方联合系统治疗组在改善CRLM患者CEA水平方面有优势,而对CA199,CA125,CA724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4.毒副反应评价:治疗组患者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影响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肾毒副反应两组也不存在显着差异。5.KPS评分比较: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KPS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结果显示Z=-2.236,P=0.04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改善5例,稳定17例,恶化2例,稳定率为91.66%,对照组患者改善0例,稳定22例,恶化1例,稳定率95.65%,说明对于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系统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6.PFS、OS、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随访1年内,P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疗组在PFS,OS均高于对照组(7.67vs6.09,10.73vs10.02);治疗组在1年生存率方面明显要高于对照组(54.16%vs30.43%,P=0.0024<0.05)实验研究部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健脾化痰方对裸鼠结肠癌肝移植瘤HIF-1α、VEGF、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看出,HIF-1α蛋白在模型组中高表达,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VEGF蛋白在模型组中高表达,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VEGF蛋白在模型组中高表达,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Akt蛋白在模型组和中药组中高表达,并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无明显的表达差异。预实验可证明健脾化痰方能够抑制肝转移瘤组织中VM的形成。可能通过对转移瘤肿瘤微环境中TAMs及CAFs的抑制作用而达到抗转移的目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去证明,课题组将在今后的实验中对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结论:临床研究证明,健脾化痰方联合系统化疗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健脾化痰方联合系统化疗能够降显着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CEA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显着提高患者1年的总生存率。这可能和中医药在调整患者脏腑功能,改善机体脾虚痰瘀的内环境,增效减毒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证明健脾化痰可能通过抑制肝转移瘤肿瘤微环境中CAFs活化水平,抑制TAMs活化从而抑制肝转移瘤的发展;可能通过改善肝转移瘤氧浓度,纠正肝转移瘤中低氧,酸性及乏营养状态而达到抑制HIF-1α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降低MMP-2表达及抑制VM形成来抑制肝转移瘤的发展。

张济周[6](2020)在《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项目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探讨三七对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饮片三七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肺癌的发病机理、三七的药用机制、血瘀与肺癌发病的关系及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进展。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得出三七在治疗肺癌上可能起作用;结合临床数据收集统计结果,进一步从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认证。3.细胞实验:1)筛选最佳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实验,并于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进行对比,从细胞水平研究三七粉对肺腺癌细胞系的作用及其对Cathepsin B的作用关系及机制。4.动物实验:用A549肺腺癌细胞进行皮下成瘤,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三七低剂量干预组、三七中剂量干预组、三七高剂量干预组,用三七粉低、中、高剂量进行瘤体干预实验,与正常肺组织及肿瘤肺组织进行对比,从动物水平研究三七粉对CTSB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结果:1.理论研究: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后,结果分析:1)中医认为血瘀与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存在一定的争议:“争对血瘀的病因治疗肿瘤”和“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扩散”;3)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发现cathepsin B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病相关,并确定其对应基因为CTSB。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对2组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三七粉治疗后可不同程度降低观察期患者体内CEA、NSE和CYFRA21的含量、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其中,CYFRA2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三项指标改善比较明显,CT结果无进展,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稳定,生活质量改善。3.细胞实验:1)转染后针对cathepsin B的小干扰RNA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cathepsin B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中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并筛选出CTSB最佳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干预实验:三七含药血清处理后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上升,且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凋亡能力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七含药血清能够下调A549细胞中CTSB mRNA表达,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4.动物实验:1)荷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高表达状态;2)三七干预组与荷瘤模型组相比瘤子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具有剂量依耐性,不同组间瘤子体积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七干预后不同组瘤体的CTSB mRNA的表达量及CTS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三七干预后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不同程度延长小鼠总生存期,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理论研究、临床回顾性分析及体内外实验证实三七能够作用于CTSB基因、下调肺癌细胞cathepsin B(CTS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D-二聚体、改变血液粘度等方式抑制肺癌生长,实现抗肿瘤作用,为临床三七(粉)运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郭鹏飞[7](2020)在《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的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文献综述小檗碱(BBR)广谱抗肿瘤的药理学特点及其作用机制(MOA)的研究概况,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其作用靶点,接着整合肿瘤的显着性突变基因(SMG)并筛选出小檗碱抗肿瘤的候选基因,建立“成分-靶点-疾病-功能”的多层次综合网络模型并对候选基因参与的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同时预测小檗碱对新的肿瘤分型的干预和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角度探讨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通过对文献的精准挖掘和筛选、运用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以及基于网络推理的靶标预测结果来整合小檗碱的作用靶标,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探讨。1.文献综述小檗碱广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通过对HIT数据库和57本期刊中的中药化学成分-肿瘤相关的药理学文献进行爬虫批量下载,获取其中有关小檗碱抗肿瘤的药理学文献并进行靶标、通路和机制等的信息的总结和归纳;以关键词“berberine[title]and cancer”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下载并且收集所有的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和整理。整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1)总结小檗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2)对小檗碱抗肿瘤的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归纳已有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的药理学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涉及小檗碱作用与肿瘤的多个蛋白和多条通路以及蛋白和通路趋势变化的研究内容,并将这些蛋白映射到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名称的标准化,删除重复的靶标后,最后得到来源于文献整理且经实验验证的小檗碱抗肿瘤的靶标。以上的内容都经过Office 2007进行整理汇总。2.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对小檗碱广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分析在小檗碱治疗肿瘤作用机制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中,我们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和系统药理学精确的预测方法对小檗碱和癌症的靶标进行全方位的预测。首先,通过ChEMBL、Binding DB、PubMed、HIT和STITCH五个数据库收集小檗碱的已知靶标。其中,对于STITCH数据库的靶标来源来说,本研究只保留具有实验证据且数值大于0.7作为筛选标准。基于网络模型(bSTDNBI)方法对小檗碱的靶标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只保留前20个作为候选的靶点。然后,进一步进行文献挖掘以及利用公共网络数据库平台(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ICGC Data Portal)构建多种肿瘤类型SMG的数据库。接着,运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确定小檗碱抗肿瘤的核心靶点并构建“靶点-功能”网络说明靶标涉及的生物学过程。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而获得靶标参与的信号通路,再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结合药理学文献进行机制的探讨。通过系统药理学的计算方法(Fisher’s exact)预测小檗碱抗肿瘤的适应症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工具Circos Plot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基于上述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我们选择小檗碱抗肿瘤候选适应症排名前三的肿瘤类型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的子网络图来更具体的说明小檗碱治疗肿瘤的分子机制。结果:1.文献综述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分析结果完成对HIT数据库和57本期刊6000篇文献的挖掘,从中检索小檗碱抗肿瘤较为全面的内容。通过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最后完成了对404篇小檗碱与肿瘤相关的药理学文章中信息的整理和筛选。通过对文献(数量>3)的分类,最后总结出来小檗碱抗肿瘤相关的8种分子机制:细胞死亡、细胞侵袭和转移、细胞周期、细胞生长、转录因子、炎性因子、血管生成、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通过进一步的挖掘其中机制的内容,发现涉及28种肿瘤类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卵巢浆液性癌(SOC)、胃腺癌(STAD)、大肠腺癌(CRAC)、乳腺癌(BRCA)、子宫内膜异位体(UCEC)、髓母细胞瘤(MBL)、急性髓样白血病(AML)、皮肤黑色素瘤(CM)、肺鳞状细胞(SQCC)、甲状腺癌(THCA)、肺腺癌(LUAD)、肾透明细胞瘤(CCSK)、头颈部鳞状细胞瘤(HNSCC)、小细胞肺癌(SCLC)、低度神经胶质瘤(LGG)、膀胱癌(BLCA)、食道癌(EC)、前列腺腺癌(PRAD)、肝癌(HCC)、神经母细胞瘤(NB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胰腺腺癌(PAC)、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以及收集到238个小檗碱抗肿瘤的已知靶标。2.中药系统药理学的分析结果通过数据挖掘,总共得到小檗碱预测的靶标20个、已知的靶标275个、且预测靶标当中有5个是已知的靶标(包括CASP3、TP53、CASP9、NFKB1和MAPK1)。预测和已知靶标合并删除重复项后,最后总共得到小檗碱289个靶标。而肿瘤的显着性突变基因删除重复项总计收集到804个:GBM(79)、SOC(86)、STAD(186)、CRAC(116)、BRCA(218)、UCEC(208)、MBL(24)、AML(36)、CM(250)、SQCC(147)、THCA(32)、LUAD(197)、CCSK(118)、HNSCC(171)、SCLC(61)、LGG(50)、BLCA(174)、EC(102)、PRAD(88)、HCC(181)、NBL(27)、CLL(41)、PAC(21)、MM(24)、ALL(12)、NSCLC(11)、DLBCL(10)和PA(21)。经过“成分-靶标”网络的分析,最后得出51个候选靶标参与小檗碱治疗肿瘤的相关机制。功能富集结果表明小檗碱抗肿瘤和51个候选靶标参与8种分子功能:细胞增殖、细胞死亡、细胞能量代谢、遗传物质的复制、免疫相关性、基因的稳定性和突变、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侵袭和转移。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标主要富集于 56 条通路(PLvalue<0.05):PI3K-Akt(2.03E-12)、p53(2.66E-09)、HIF-1(3.89E-09)、Fox0(4.88E-09)、VEGF(5.72E-07)、MAPK(2.45E-06)、Ras(6.42E-06)、Jak-STAT(9.90E-04)、mTOR(1.50E-02)、AMPK(1.88E-02)and NF-kappaB(3.97E-02)信号通路等。通过费氏检验(Fisher’s test)得出小檗碱与肿瘤类型 HCC(q<1.0 × 10-5;-Log10(q)=19.25)、LUAD(q<1.0×10-5;-Log10(q)=9.35)、BLCA(q<1.0×10-5;-Log10(q)=9.31)、CM(q<1.0 × 10-5;-Log10(q)=9.29)、HNSCC(q<1.0 × 10-5;-Log10(q)=8.52)、SQCC(q<1.0 × 10-5;-Log10(q)=6.74)、EC(q<1.0 × 10-5;-Log10(q)=6.66)、UCEC(q<1.0 × 10-5;-Log10(q)=6.52)、PRAD(q=1.15 × 10-5;-Log10(q)=6.32)、BRCA(q=1.33 × 10-5;-Log10(q)=6.26)、CCSK(q=2.30 × 10-5;-Log10(q)=6.02)、CLL(q=0.55 × 10-3;-Log10(q)= 4.64)、STAD(q-1.76 ×10-3;-Log10(q)=4.14)、SCLC(q=5.33 × 10-3;-Log10(q)=3.65)、NBL(q=1.29×10-2;-Log10(q)=3.27)、LGG(q=1.67 × 10-2;-Log10(q)=3.16)、CRAC(q=3.21 ×10-2;-Log10(q)=2.87)and SOC(q=3.36 × 10-2;-Log10(q)=2.85)具有显着性。其中,CM、HNSCC、SQCC、UCEC、CCSK、CLL、SCLC、NBL and LGG 目前还没有生物学实验验证,需待进一步的验证。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综述和中药系统药理学的方法,从系统层面揭示了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潜在作用靶标、信号通路、肿瘤适应症等,进而通过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功能”多层次网络模型去深层次的说明小檗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初步阐明小檗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多个常见突变基因的协同表达有关。这有助于理解和评价天然药物单体在治疗复杂疾病中利用“多靶标-多功能-多通路”的潜在优势,为促进中药系统药理学在探索中药活性成分抗癌的复杂机制提供线索和思路,也能够为药物的重定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药物的临床研究做出一定的理论借鉴。

张亮[8](2019)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以下简称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肝癌诊疗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中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肝脏功能。既往研究表明,虚、毒、瘀是发生肝癌的主要病机,扶正活血解毒法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法则。为此,国家名中医钱英教授开发了槲芪方用于治疗肝癌,王学江等对该方做了防治肝癌的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对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但是,对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对用活血药物是否促进肝癌转移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拟对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肝癌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和槲芪方中的活血药对肝癌转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以此法组方的“槲芪方”临床治疗的有效靶点,方与法中的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相关指标的作用,为建立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为阐明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治疗如何应用活血药物的问题提供研究思路。方法: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系统评价:联合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公开发表的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英文研究,内容为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发表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扶正”、“活血”、“解毒”、“瘀”、“毒”、“肝癌”等为检索词,干预措施为治疗组应用扶正、活血、清热解毒法中药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近期有效率、生存期、生活质量、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疗效百分率、临床症状方面进行系统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局异质性,采用森林图或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资料的分布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297例患者病历资料,对照组为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槲芪方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半年,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肝癌分期:A期(早期)、B期(中期)、C期(晚期)和D期(终末期)。统计数据根据患者的肝癌分期情况进一步分层,A期、B期的患者被分为A+B层,C期、D期患者分为C+D层。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存期、复发转移率、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肝功能等重要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槲芪方应用对肝癌预后的影响。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活血药物的选择依据是有明确的中药活血作用,在临床治疗肝癌中为常用药,在槲芪方中出现。丹参是代表性的治疗肝癌、肝硬化的药物,近年对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选择了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为研究药物,用肝癌细胞系huh7为干预对象,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溶液干预huh7人肝癌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CCK-8实验、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TGFβ 1、snail和Wnt通路的分子标志物等指标,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对于肝癌转移的影响。结果: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的系统评价:共检索出622篇文献,查重剩余530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排除346篇,通过阅读具体文献内容排除160篇,最终纳入研究可供Meta分析的文献24篇,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有3篇被评为B级,21篇被评为C级,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12个月生存率漏斗图呈现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西医对照组比较,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AST、AFP水平、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纳呆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肝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累积生存率显示,治疗组分别为80.4%、69.8%、58.5%、55.7%,对照组分别为81.1%、64.7%、52.1%、42.3%,治疗组累积生存率在6个月时间节点以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槲芪方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7.3月(95%CI,15.8-18.7月),对照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6.1月(95%CI,14.7-17.5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4月(95%CI,8.3-14.5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月(95%CI,3.3-4.9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槲芪方加减治疗组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肝癌复发、转移率比较,肝癌1年、2年累积复发率在治疗组分别为56.4%、64.9%,对照组分别为90.3%、95.7%,肝癌1年、2年的累积转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28.7%、38.3%,对照组分别为64.5%、74.2%。两组各时间点累积复发、转移率相比,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显示槲芪方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肝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了 11个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嗜肝病毒感染史、基线AFP水平、巴塞罗那分期、Child-Pugh分级,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槲芪方的应用(P<0.05,HR=0.44)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P<0.05,HR=0.33)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2)肝癌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分别为7.0(5.0,11.0)和 7.0(3.0,9.0),对照组分别为 14.0(10.0,19.5)和 16.0(12.0,20.0),治疗组与对照组24周、48周中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56.9%、67%,对照组分别为12%、11.6%,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能够改善哪些症状体征,结果显示: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在形体消瘦、大便溏泄等证候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治疗24周、48周时分别比较舌象变化,结果显示:舌质暗在治疗组分别为12.1%、4.1%、3.3%,对照组分别为22.3%、24.8%、24.1%。舌下静脉延长曲张比例治疗组分别为21.5%、22.0%、23.1%,对照组分别为21.6%、25.6%、29.5%。患者舌质暗、舌下静脉延长曲张状态是瘀血的客观表现,槲芪方能够降低暗舌比例,延缓患者舌下静脉延长状态的进展,有明确的活血作用。(3)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治疗组分别为54.0(50.5,56.0)和 53.0(51.0,56.0),对照组分别为 45.0(39.3,44.8)和 43.0(36.8,45.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血清肝脏生化功能比较显示:谷氨酰转肽酶(GGT)在治疗组分别为42.6(24.7,76.8)U/L和36.1(25.8,69.4)U/L,对照组分别为70.8(39.6,131.7)U/L 和 62.9(35.6,138.3)U/L;白蛋白(ALB)在治疗组分别为 41.1(37.0,45.5)g/L 和 42.7(38.8,45.4)g/L,对照组分别为 38.4(34.3,42.6)g/L和39.2(33.9,42.4)g/L;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甲胎蛋白(AFP)在治疗组分别为 5.1(2.3,32.5)ng/ml 和 5.2(2.5,24.3)ng/ml,对照组分别为14.4(2.8,261.0)ng/ml和 18.0(3.3,307.4)ng/m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提高患者ALB水平,降低GGT和AFP水平。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0,0.3125μ M,0.625μ M,1.25μM,2.5μM,5μM,10μM,20μM,40 μM,80μM,160 μM)丹参酮ⅡA处理huh7肝癌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huh7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当药物浓度达到160 μ M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细胞干预浓度在160 μ M时会影响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加药组肝癌细胞生长缓慢,划痕缩小面积与原面积比值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直观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肝癌增殖、转移相关因子TGF 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TGF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药组方联合现代医学手段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2.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降低甲胎蛋白水平等,有明确的临床疗效;3.槲芪方中活血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uh7肝癌细胞的EMT(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产生影响而实现的。意义: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的临床疗效特点,探索了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及活血药物抗肝癌转移作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抗肝癌的临床应用,为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方案提供依据。

孙建[9](2019)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名古方六君子汤与二陈汤的合方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抗肿瘤效果、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方对AP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卡氏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AP方案治疗,连续使用两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其中医积分、卡氏评分、近期抗肿瘤客观疗效、肿瘤相关标记物、体重等相关指标的改变,同时观察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近期抗肿瘤有效率、稳定率分别为治疗组40%、96.7%,对照组为30%、93.3%,显示治疗组的抗肿瘤客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学指标下降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CEA含量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A125含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自汗的中医症状积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卡氏评分的改善率及稳定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指标如血清BUN、ALT和AST含量升高的发生率,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的下降率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3%、4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六君二陈汤联合A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定的抗肿瘤效果,可显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增效作用趋势;2.六君二陈汤可显着缓解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所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减毒作用趋势。

潘磊[10](2019)在《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风”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联系及风药治疗肺癌的内在机理;总结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方法与规律,为临床应用风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回顾历代医家对“风药”理念的认识,概述风药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纳入风药的范围进行界定;(2)对“风邪致癌”、“风药抗癌”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风药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在机制。2.统计分析:对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伍用风药治疗肺癌的验案方剂、经验方等进行筛查收集,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4.0对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西医治疗、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中风药应用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使用Weka3.8.3对不同条件下方剂中使用的各风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一共得到1076首现代方剂,共涉及454味中药,17个门类;总计18177味次,其中风药有164味(16类),共计6976味次(占所有药物味次综合的38.4%);以发散祛风药使用味数(19味)最多,其次是祛风解毒药(14味)和祛风除湿药(13味);风药类型以健脾息风药应用频次最高,总味次的18.1%,其次是祛风润燥药(13.8%)、祛风化痰药(11.1%)、养阴息风药(8.17%)、祛风解毒药(7.78%)、搜风通络药(5.91%)等,高频风药分别为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杏仁、地黄、桔梗、北沙参、神曲、蚤休、山药、露蜂房、蜈蚣、夏枯草、白芍、鳖甲、壁虎等。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有白术-黄芪,黄精-黄芪,黄精-白术-黄芪,白术-蚤休-黄芪,北沙参-鳖甲,淫羊藿-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术,蟾皮-黄芪,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升麻-黄芪,露蜂房-蚤休-黄芪,龙骨-牡蛎,天南星-半夏,桔梗-杏仁、蜈蚣-全蝎等;其它药物类型中药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补虚药(14.35%)、清热药(12.24%,其中清热解毒药在所有清热药中的占比为67.10%)、化痰止咳平喘药(9.75%)等。结论:1.风药有广义狭义之分,从治风的角度考虑,应取其广义。2.风邪的致病特点与肺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肺脏易受风邪外侵和内熏最终产生癌变的病理基础,且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可表现为不同的风邪夹杂症状;风药治疗肺癌所发挥功效的主要机制除风药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外,还主要在于开通玄府。3.针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不同西医治疗史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法等,常用风药类型及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有一定差异,但皆以健脾息风、祛风润燥、祛风化痰、祛风解毒、养阴息风等风药类型为主。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之间最为常见的配伍类型为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类风药之间的配伍,其次是相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以及各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4.风药应用贯穿肺癌治疗全程,还常配伍(药用频率从高到低)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其它类型中药,以达协同抗癌之效。

二、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s of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titumor metasta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s of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titumor metastases(论文提纲范文)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2)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肺癌概述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3 中药白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4 外泌体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
    5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白英总碱的化学成分研究
    前言
    1 实验部分
    2 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A549细胞外泌体抑制肿瘤转移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基础
    1 古代文献对肺癌的记载
    2 肺与气血的关系密切
    3 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
    4 肺癌的治则治法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与展望
        3.1 文献研究质量评价
        3.2 不同试验存在的异质性
        3.3 发表性偏倚分析
        3.4 结果的适用性
        3.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赖氨酞氧化酶样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LOXL2概述
        2. LOXL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3. 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2. 双黄连制剂的临床及药理作用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组织样本
        2. 细胞系
        3. 抗体
        4. 试剂及耗材
        5. 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6. 药物配制
        7. 实验动物
        8. 仪器设备
        9. 公共数据库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实验
        2. 分子实验
        3. 动物实验
        4. 生物信息学分析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LOX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LOXL2在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1.2 LOXL2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1.3 LOX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1.4 LOXL2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 LOXL2的表达水平与与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
        2.1 IHC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LOXL2表达与CAFs分布情况
        2.2 R2:Genomics Analysis andisualization Platform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性
        2.3 LOXL2与CAFs的活化相关性研究
    3. LOXL2激活的CAF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4.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药效学及分子机制初探
        4.1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最优配比研究
        4.2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结肠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4.3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影响
        4.4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4.5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初探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健脾化痰方干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抗转移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现况
    1.2 基本概念
    1.3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健脾化痰方组方分析
    4.3 健脾化痰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4.4 健脾化痰方实验研究评价
    4.5 课题疗效评价及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
致谢

(6)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血瘀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1.1 “瘀”是体内一种状态(高凝状态)
        1.2 “致瘀”是一个致病过程(血栓形成)
        1.3 “瘀血”是病理结果(血栓栓塞)
        1.4 “瘀”与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1.5 活血化瘀法的中医溯源
        1.6 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的争议与思考
    2.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2.1 肺癌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肺癌的中医病因认识
        2.3 肺癌的中医主要病机认识
    3. 肺癌的中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食物治疗
        3.3 康复治疗
        3.4 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治疗
    4.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4.1 肺癌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4.2 肺癌的分期
        4.3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病因认识
    5. 肺癌的西医治疗
        5.1 手术
        5.2 放射治疗
        5.3 化学治疗
        5.4 靶向治疗
        5.5 免疫治疗
    6. 三七的研究进展
        6.1 三七的中医研究概述
        6.2 三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6.3 三七的前期基础研究
    7. 立项依据及意义
        7.1 肺癌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7.2 血瘀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7.3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肿瘤的相关性
        7.4 立项思路与科学假说
    8. 小结
第二部分 回顾性临床研究
    1. 目的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之处
    6. 典型病例举例1例
    7.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细胞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肺癌研究中“中医药治疗”介入的必要性
        3.2 实验中三七剂量组设定及其效量关系探讨
        3.3 三七粉与三七含药血清药效成分探讨
        3.4 三七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药用机制探讨
        3.5 CSTB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价值
        3.6 活血化瘀法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思考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研究伦理批件
    附录3: 三七质检报告
    附录4: 体力状态评分表
    附录5: 压力指数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的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一、中医肿瘤的病因病机
        二、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三、中药及其成分抗肿瘤的机制研究
    第二节 中药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中药系统药理学概述
        二、系统药理学在中药药物重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小檗碱抗肿瘤的机制
    第一节 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 文献信息的综述
        一、天然产物(植物药为主)成分-靶标数据集的构建
        二、文献信息的获取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整理的结果
        二、小檗碱抗肿瘤类型和靶标总结
        三、基于文献综述的分子机制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中药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小檗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文章的总体思路和框架结构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数据库的构建
        二、网络构建及网络分析
        三、KEGG通路富集分析
        四、基于Fisher's tset方法预测小檗碱抗肿瘤的适应症
        五、案例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小檗碱已知靶标和预测靶标的分析
        二、成分-靶点网络分析
        三、靶标-功能网络分析
        四、KEGG通路富集分析
        五、成分-靶标-疾病网络的分析
        六、Fisher's tset预测结果分析
        七、案例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 古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认识
        (二) 当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
        (三)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二 肝细胞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一) 单一信号通路
        (二) 多种信号通路协同作用
        (三)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一) 正虚和瘀毒互结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二) 槲芪方是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
        (三) 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二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槲芪方中活血药物提取物丹参酮ⅡA抗肝癌转移作用探索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全文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量表
附录2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3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9)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1 化疗
        1.2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1.3 免疫治疗
        1.4 单用中药治疗
        1.5 中药联合化疗
        1.6 中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1.7 小结
        参考文献
    2 益气化痰类中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化疗组(对照组)
        2.2 中药加化疗组(治疗组)
        2.3 合并用药记录
    3 观测指标及相关疗效评定标准
        3.1 近期客观疗效评定
        3.2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3.3 中医症状积分
        3.4 卡氏评分
        3.5 不良反应观察
        3.6 血液常规检测
        3.7 肝肾功能检测
        3.8 体重变化
    4 统计学方法
    5 观察结果
    6 讨论与分析
        6.1 肺癌晚期气虚痰湿中医证候分析
        6.2 气虚痰湿证的治法、方药及方解
        6.3 相关方药分析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6.4 观察结果分析
        6.4.1 临床疗效分析
        6.4.2 毒副反应分析
        6.5 创新点
        6.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风药概述
    1 风药的概念
    2 风药的范围与分类
二、风药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研究
    1 风邪致肺癌产生的病因病机
        1.1 基于风邪致病理论的肺脏生理病理
        1.2 风邪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2 风邪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现特点
        2.1 风-寒-湿与肺腺癌相关
        2.2 “风-热-毒”与肺鳞癌相关
        2.3 “风-燥-热毒”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
    3 风邪致病特点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3.1 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与“风为种子传播的媒介”
        3.2 肿瘤转移的潜伏性与“风气内伏”
        3.3 肿瘤的转移多变与“风善行而数变”
        3.4 常见转移部位与“风”的致病特点相关
    4 风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
        4.1 风药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的研讨现况
        4.2 从“风-玄府”视角看风药治疗肺癌的机制
三、风药抗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1 单味风药抗肺癌研究进展
    2 风药主方抗肺癌研究与临床应用举隅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2.2 三生饮
        2.3 阳和汤
        2.4 桑菊饮
        2.5 青蒿鳖甲汤
        2.6 升阳益胃汤
        2.7 独活寄生汤
        2.8 血府逐瘀汤
        2.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研究
    1 建立相关方剂数据库
        1.1 方剂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规范处理
        1.4 录入方法
        1.5 录入说明
        1.6 统计运算
    2 结果
        2.1 肺癌治疗常用方剂
        2.2 肺癌治疗常用风药
        2.3 不同病理分型风药应用
        2.4 不同TNM分期风药应用
        2.5 不同治疗方法风药应用
        2.6 不同并发症风药应用
        2.7 不同转移范围风药应用
        2.8 其它配伍药物及类型
讨论
    1 风药应用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
    2 风药应用因不同TNM分期而异
    3 风药应用因联合不同西医治法而异
    4 风药应用因不同转移范围而异
    5 风药应用因不同并发症而异
    6 治疗肺癌方剂中常用风药的组合规律探讨
        6.1 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型风药的配伍组合
        6.2 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6.3 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结论
创新性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治疗肺癌常用风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s of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titumor metastases(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D]. 吴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D]. 季炳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 李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健脾化痰方干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抗转移作用机制研究[D]. 李伟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D]. 张济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的小檗碱广谱抗肿瘤的机制研究[D]. 郭鹏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D]. 张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 孙建. 扬州大学, 2019(02)
  • [10]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D]. 潘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一种中药新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