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帕金森症和原发性帕金森症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

血管性帕金森症和原发性帕金森症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

一、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瑾,李明辉,刘珂[1](2022)在《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100例,分别接受CT头颈部成像、颈动脉超声,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作为"金标准"。分析CT头颈部成像、颈动脉超声及联合诊断的脑部病变部位、改良Hoehn-Yahr分期、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类型阳性率并计算诊断价值。结果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方法判断改良Hoehn-Yahr分期0期、1期、2期、3期、4期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联合诊断、颈动脉超声、头颈部CT。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脑部病变部位皮质下白质、基底核、丘脑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动脉斑块类型脂质型、纤维型、钙化型、脂质纤维型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明显提升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具体表现在能明确病变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疾病分期上,推荐使用。

谈世东,强朝晖[2](2020)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和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血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28例血管性金森综合征,32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谱勒检查,以病变血管、血管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谱勒显示两者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各血管的异常率显着高于PD组(P<0.05)。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谱勒有助于鉴别PD和VD,为揭示二者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冀学红,岳术义,李瑞莲,许伟恒,冯志霞,李美杰,姚丽娜,纪利利,时伟,张丽娜,郭书琴,车雅男[3](2019)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S1、2型患者各15例分别作为VPS1、VPS2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30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入院后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测,对头颈部病变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帕金森病组、VPS1组与VPS2组病变部位、性质的差异,进而判断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VPS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显示,VPS2组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改变、中重度脑萎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PS1组[33. 3%(5/15)比53. 3%(8/15)、13. 3%(2/15)比40. 0%(6/15)],而二者皆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10. 0%(3/30)、13. 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VPS1组与VPS2组患者皮质下白质缺血改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 7%(7/15)比46. 7%(7/15)](P> 0. 05),但皆高于帕金森病组[6. 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VPS1组和VPS2组大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而VPS2组较VPS1组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T血管成像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联合诊断VPS的敏感度(83. 87%)、特异度(83. 33%)分别高于单独使用CT血管成像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VPS中,可以根据病变位置的定位以及血管硬化的程度与帕金森病相鉴别,同时也可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进行老年发病、隐匿性起病的分型诊断,临床意义较大。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4](2017)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由于冠心病等疾病生存率的提高,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75岁的患者已成为AHF的主要发病人群。老年AHF无论是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还是诊治、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很多不同之处[1]。目前,对老年AHF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1临床特征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AHF患者临床特征不同

史亚楠[5](2015)在《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均属于中医学老年颤证的范畴。老年颤证的主症为头或肢体颤振、肢体拘痉、少动、颈背僵直。开展这两种疾病的证候研究对于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6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姿势反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运动症状,以及一系列非运动症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VP)是一组具有类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尤其是基底节部位的多发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肌强直、运动迟缓、小碎步,静止性震颤很少出现。起初人们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否为独立的综合征存在争议。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病理学研究、神经影像学发展,VP已被证实为是由血管性脑损害,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以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引起独立的综合征。该病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目的:研究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中医证候与合并疾病、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颈动脉超声的相关性,并对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以便于比较这两种疾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诊断为颤证或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颈动脉B超的特点。所采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在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满足者采用秩和检验;分类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理论频数<5但≥1者,采用校正X2统计量,理论频数<1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数资料及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1. 颤证患者证候特点一般资料分析:各证候组之间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候组之间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候组之间起病年龄、病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与并发疾病及中医症状体征的相关分析:痰热动风证与脑梗塞呈正相关。气血不足证与自汗呈正相关,痰热动风证与自汗呈负相关,肝肾不足证与心慌呈负相关。(P<0.05)3.中医证候与头部MRI、颈动脉超声的关系:痰热动风证或血瘀动风证组、肝肾不足证或气血不足证,这两组之间在头部MRI多发腔梗的有无、颈动脉斑块的有无、斑块的性质和数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4.老年颤证患者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心神、肾、筋骨、肝、心、脾。(P<0.01)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筋骨、经络、肝、肾、心神、脾、心。实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动风、湿、寒、阳亢、血瘀、气滞、热。(P<0.01)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阳亢、痰、湿、动风、血瘀、热、寒、气滞。虚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虚、阴虚、气虚、阳虚、精亏、津亏。(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津亏、精亏。PD患者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心神、筋骨、肝、肾、心、脾。(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筋骨、经络、肝、肾、心神、脾、心。VP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肾、心神、肝、筋骨、脾、心。(P<0.01)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筋骨、肝、经络、肾、心神、脾、心。PD实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动风、阳亢、血瘀、寒、热、气滞。(P>0.05)热积分小于痰、湿积分,痰积分大于阳亢、热积分,血瘀积分小于动风积分。(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痰、阳亢、动风、血瘀、寒、热、气滞。VP实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寒、动风、湿、气滞、阳亢、血瘀、热。(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动风、阳亢、湿、血瘀、热、寒、气滞。PD患者虚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虚、气虚、阳虚、阴虚、精亏、津亏。(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津亏、精亏。VP患者虚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津亏。(P>0.05)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津亏。PD、VP患者的病位证素、实证证素、虚证证素积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颤证患者的证候要素中,痰、动风与MRI多发腔梗呈正相关,寒与MRI示多发腔梗呈负相关。(P<0.05)5.PD、VP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PD组患者的年龄为67.20±1.830岁,VP组患者的年龄为72.77±1.374岁。PD组患者的起病年龄为60.54±10.563年,VP组患者的起病年龄为69.9±7.87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的病程为6.64±6.93,VP患者的病程为2.80±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PD、VP两组患者并发疾病的比较:PD患者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腰椎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高于VP组患者。VP患者的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焦虑状态的患病率高于PD组患者。其中VP组患者的脑梗塞、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分布方面:PD组肝肾不足证、气血不足证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5.7%(23人),多于VP组肝肾不足证或气血不足证的患者(11人,36.7%)。VP组痰热动风证或血瘀动风证组的患者占63.3%(19人),多于PD组痰热动风证或血瘀动风证的患者所占比例34.3%(12人)。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中医症状方面,PD组患者的头或肢体震颤、肢体拘痉、抑郁、焦虑、健忘、睡眠障碍、心慌、胸闷、气短、自汗的症状的发生率高于VP组患者。VP组患者的步态慌张或不稳、言语謇涩、便秘、尿频、纳差、燥热(或忽冷忽热)、口干、头晕、乏力、盗汗症状的发生率高于PD组的患者。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PD、VP两组患者之间西医症状、体征的比较:PD组患者的静止性震颤的发生比例高于VP组患者,VP组患者的意向性/姿势性震颤的发生比例高于PD组患者(P<0.05)。PD组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高于VP患者,肌力异常、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发生率稍高于VP患者。VP组患者步态障碍、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病理征、闭目难立征的发生率高于PD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PD、VP两组患者头部MRI:VP组MRI示有多发性腔梗所占的比例(79.3%)高于PD组患者(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组患者侧脑室旁病灶所占的比例明显多于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PD、VP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VP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的比例(76.2%)稍多于PD组患者(72.2%);VP组患者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斑块所占比例(41.2%)大于PD组患者(23.1%),以及最大斑块长度、厚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颤证患者中痰热动风证与脑梗塞呈正相关。颤证患者中气血两虚证与自汗呈正相关,痰热动风证与自汗呈负相关。(2)PD组患者的肝肾不足证或气血不足证候所占的比例较大,VP组患者痰热动风证或血瘀动风证所占的比例较大。(3)老年颤证患者中常见的病位证素是筋骨、经络、肝、肾,常见的实证证素是阳亢、痰、湿、动风,常见的虚证证素是阴虚、血虚。PD与VP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无明显差异。老年颤证患者的证候要素中,痰、动风与MRI多发腔梗呈正相关。(4)PD组患者的起病年龄小于VP患者,平均病程较VP患者长。VP组患者合并脑梗塞、高血压的情况明显多于PD患者。(5)PD组患者的静止性震颤的发生率较VP组多,VP组患者的意向性/姿势性震颤的发生率较PD组多。(6)VP组患者头部MRI示多发腔梗的发生率大于PD组患者。VP组患者侧脑室旁病灶所占比例明显多于PD组患者。

卢福恭[6](2010)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及证候与运动症状关系初探》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信息及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部分的资料采集,分析VPS中医证候与UPDRS量表运动部分及一般资料的关系,同时进行VPS与帕金森病(PD)证候的初步比较。资料与方法:临床收集符合VPS或PD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91例,其中VPS组50例,PD组41例。详细询问病史和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采集UPDRS-Ⅲ分值及修订H-Y分期等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1.进行VPS组、PD组及所有收录病例性别、年龄、中医证候、H-Y分期资料的统计。2.进行VPS组内证候间年龄、发病年龄、病程、UPDRS-Ⅲ评分,H-Y分期资料的比较以及VPS中医各证候与UPDRS-Ⅲ各项间相关性分析。3.进行VPS组与PD组间相同证候时年龄、发病年龄、UPDRS评分,H-Y分期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50例VPS患者、41例PD患者共计91例。根据199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以下简称“重庆标准”)分为5个证候:肝肾不足证29例,其中VPS组14例,PD组15例,气血两虚证22例,其中VPS组12例,PD组10例,血瘀动风证19例,其中VPS组12例,PD组7例,痰热动风证16例,其中VPS组7例,PD组9例,阴阳两虚证5例,其中VPS组54例,PD组0例。本研究一般资料的统计情况为:VPS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8岁,男性患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中医证候以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及血瘀动风证为多,H-Y分期主要集中在2、3、5期。P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3.2岁,中医证候以肝肾不足证为多,H-Y分期主要集中在1期。比较50例VPS患者各证候间年龄、发病年龄及病程发现,各证候间患者的发病年龄及病程无明显差异,说明发病年龄及病程不是影响其中医证候的主要原因,而在比较证候间年龄差异时发现,血瘀动风证年龄小于痰热动风证、气血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相互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不能排除年龄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比较50例VPS患者各证候间UPDRS-Ⅲ分值发现,肝肾不足证与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与血瘀动风证间UPDRS-Ⅲ分值有显着差异,血瘀动风证UPDRS-Ⅲ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四组,血瘀动风证运动功能的影响较其他四型低。比较H-Y分期间UPDRS-Ⅲ分值时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运动功能损伤情况越重。对证候与UPDRS-Ⅲ各项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气血两虚证与静止性震颤间存在明显正相关,与其他各项间无明显相关,其余四项与UPDRS-Ⅲ各项间无明显相关。比较50例VPS患者与41例PD患者的病程与发病年龄情况发现,VPS组的病程比PD组短,发病年龄比PD组大,但是其H-Y分期及UPDRS-Ⅲ分值却比PD组要高。当证候为气血两虚证时,VPS组的发病年龄比PD组高;其H-Y分期亦较PD组高。当证候为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或气血两虚证时VPS组与PD组间UPDRS-Ⅲ分值有统计学意义。当H-Y分期为A期(0-1.5期)、B期(2-2.5期)时,VPS组的UPDRS-Ⅲ分值明显高于PD组。结论:1、VPS中肝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的运动功能损害情况较血瘀动风证严重。2、VPS各中医证候与UPDRS-Ⅲ各项间除气血两虚证与静止性震颤呈正相关外余无明显相关。3、VPS的病程比PD短,发病年龄比PD大,其H-Y分期及UPDRS-Ⅲ分值却比PD组要高。4、气血两虚证时VPS的H-Y分期及UPDRS-Ⅲ分值均较PD组高,当证候为动风证时,VPS组的UPDRS-Ⅲ分值要高于PD组。

张俊霞,徐沙丽,金俏,侯倩,才鼎[7](2021)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VP)的发生率约占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 PD)的2%12%[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脑卒中及脑白质损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伴发的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显着下降,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专家共识[1]指出, 采用PD药物治疗VP帕金森样运动症状的疗效欠佳。但有证

王伟,王亚,徐琳[8](2021)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37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运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a wall thickness,IM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19%(33/37),对照组为70.27%(27/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运动检查、精神行为情绪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运动检查、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显着降低,以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IMT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阻力指数、IMT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可提高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控制病情,改善颈动脉血液参数和血液流变学。

张归玲,李诗卉,李葭,阎肃,谢彦,吴宏宇,高璐月,覃媛媛,张佳璇,李丽,胡颖,刘城霞,张顺,江晶晶,王剑,方纪成,朱文珍[9](2020)在《RSNA2019中枢影像学》文中指出RSNA2019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RE)、静息态磁共振成像(f-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成像(DWI、DTI、DKI等)和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的创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②功能序列及血管检查技术对血管内取栓的评价,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及ASPECTS评分在评价卒中预后的作用;③脑肿瘤良恶性、类别、分级和真假性进展的鉴别,对治疗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及异质性;④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图像质量提高的方法;⑤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周穗云[10](2019)在《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诊断的意义以及黑质强回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诊断的意义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检查(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原发性震颤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经颅超声检查,测量记录受试者两侧的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回声强度及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比值(Ratio of total area of hyperechoic substantia nigra to total area of mesencephalon,S/M)。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的SN强回声面积,中脑总面积,S/M比值,SN回声强度,SN高回声阳性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N面积和S/M 比值诊断PD的最佳临界点,计算诊断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中脑总面积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的SN强回声面积和S/M 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的SN回声强度等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N高回声阳性率为81.9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N高回声面积诊断PD的AUC面积为0.816,诊断的最佳阈值为0.21cm2,此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0.6%,73.2%,78.5%,74.9%。S/M 诊断 PD 的 AUC 面积为 0.845,诊断的最佳阈值为7.28%,此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1%,78.5%,80.2%,76.7%。结论经颅超声检查能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脑黑质异常强回声,且操作方法简单无创,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中等,可为PD的临床筛查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二部分 黑质强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分析经颅超声检查时黑质强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高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超声检查,并根据黑质强回声情况将其分为黑质强回声组(n=86)和黑质正常回声组(n=19)。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PD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III)和 Hoehen-Yahr 分期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另外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on-motor symptom questionnaire,NMSQ)、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onomic,SCOPA-AU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汉密尔顿抑郁情绪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情绪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嗅觉障碍问诊等评估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的黑质强回声与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1.黑质强回声组中男性/女性比例、年龄和发病年龄均明显高于黑质正常回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强回声组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黑质正常回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以及PD家族史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黑质强回声组和黑质正常回声组两组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黑质强回声组中H-Y分期≥Ⅲ期的比例高于黑质正常回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黑质强回声组患者的NMSQ、MoCA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PSQI评分与黑质正常回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强回声组患者的SCOPA-AUT评分高于黑质正常回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强回声组患者的嗅觉障碍比例高于黑质正常回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发病年龄以及嗅觉障碍是黑质强回声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PD患者黑质强回声的阳性率要高于女性,发病年龄较晚以及存在嗅觉障碍的PD患者的黑质强回声的阳性率要高于发病年龄较早以及不存在嗅觉障碍者,有吸烟史的PD患者黑质强回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患者的运动症状与黑质强回声无明显的相关性,但黑质强回声可能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图像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判断血管性帕金森改良Hoehn-Yahr分期结果比较
    2.2 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脑部病变部位比较
    2.3 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2.4 头颈部CT、颈动脉超声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
    2.5 特征分析
3 讨论

(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病史比较
    2.2 颈动脉CDFI检查结果
    2.3 TCD检查结果
    2.4 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3)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相关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结果比较
    2.2 各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
    2.3 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P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4)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特征
2 分类
    2.1 心脏衰竭
    2.2 血管衰竭
3 病因及诱因
    3.1 高血压
    3.2 糖尿病或高血糖
4 临床表现
    4.1 症状
    4.2 体征
5 诊断
    5.1 快速评估
    5.2 实验室检查
6 治疗
    6.1 急诊处理
        6.1.1 氧疗和药物治疗
        6.1.2 无创正压通气 (NPPV)
    6.2 住院治疗
    6.3 出院前评估
7 预后
8 展望

(5)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颤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选例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医证素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统计分析
    结果
        1 老年颤证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2 老年颤证患者证候要素的分布
        3 老年颤证患者不同证类(PD/VP)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颈部动脉血管的分析与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三
附录
    附录一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附录二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标准
    附录三 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附录四 中医证素标准
    附录五 临床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介

(6)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及证候与运动症状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医对颤证的认识
        1. 古代中医对颤证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对颤证的认识
    综述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2. 影像学改变
        3. VPS的诊断
        4. VPS与PD的鉴别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8)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37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比较
    2.3 两组的颈部血流参数比较
    2.4 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3 讨论

(9)RSNA2019中枢影像学(论文提纲范文)

脑卒中
    1.深度学习在脑卒中的应用
    2.功能成像在脑卒中的应用
    3.血管内取栓术在大动脉阻塞的应用
    4.其他
脑肿瘤
    1.肿瘤与基因
    2.肿瘤的鉴别
    3.肿瘤治疗的评价
    4.肿瘤的预后
儿童
脑白质病
认知与记忆
图像分析方法(非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非卒中)
运动障碍
结构成像
急诊放射学
癫痫
对比剂
血管与介入
创伤性脑损伤
扩散/灌注

(10)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诊断的意义以及黑质强回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诊断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黑质强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价值[J]. 沈瑾,李明辉,刘珂.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2)
  • [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分析[J]. 谈世东,强朝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05)
  • [3]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冀学红,岳术义,李瑞莲,许伟恒,冯志霞,李美杰,姚丽娜,纪利利,时伟,张丽娜,郭书琴,车雅男. 中国医药, 2019(10)
  • [4]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2)
  • [5]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D]. 史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6]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及证候与运动症状关系初探[D]. 卢福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张俊霞,徐沙丽,金俏,侯倩,才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10)
  • [8]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37例[J]. 王伟,王亚,徐琳. 环球中医药, 2021(10)
  • [9]RSNA2019中枢影像学[J]. 张归玲,李诗卉,李葭,阎肃,谢彦,吴宏宇,高璐月,覃媛媛,张佳璇,李丽,胡颖,刘城霞,张顺,江晶晶,王剑,方纪成,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20(03)
  • [10]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诊断的意义以及黑质强回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D]. 周穗云.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血管性帕金森症和原发性帕金森症的颈动脉彩色超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