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园林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内蒙古园林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一、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道日敖[1](2019)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庭园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空间,这里是农业实践相关的知识得以传播,家庭可以通过它提高收入和维持生计。本文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地区,选择11个蒙古族聚居村落的381户,对其庭园植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在该旗选择2个汉族聚居村落作为对比分析,为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科学管理、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11个蒙古族聚居村落的庭园以及庭园植物种类都有所差别,这与庭园是否使用电井、围栏、庭园管理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共记录101种,隶属31科78属,其中包括蔬菜植物共26种,瓜果植物共有21种,粮食作物共10种,观赏花卉18种,纤维用植物有5种、薪炭用植物有6种、材用植物有6种,以及其他用途类植物,野生食用植物共11种,野生饲用植物10种。当地庭园植物菊科为最多,其次为茄科;草本植物占总数的70.29%,表明当地庭园植物中以草本植物为主。(2)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当地名共记录120条。其中蒙古语单词构成的当地名有40条,由蒙古语词组或复合词构成的当地名有36条,拥有植物命名的专用词汇。由汉语词汇等借用名构成的当地名有44条。在植物名称使用中较少出现异物同名和同名异物现象。当地名的命名方法包括根据颜色、形态、气味或味道、生长环境等命名。(3)对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不同自然环境的村落庭园植物种类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山丘区的庭园户均物种数最高,低山丘陵地区户均物种数最少。产生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受地貌、生产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影响。(4)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管理者年龄在3443之间的农户92户,庭园平均种植物种数量最低,为12.39,其次为年龄在64以上的农户庭园平均种植物种数量最多,为12.67,庭园管理者年龄大多在4453之间,占总户数的35.69%。从庭园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看,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庭园管理者有5户,庭园平均种植物种数量为13.80,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庭园管理者有197户,在该农户在当地占据大多数,庭园平均种植物种数量为12.36,而接受过大专或大学的农户有20户,庭园平均种植物种数为17.20,从家庭人口来看,平均人口大于等于5口的家庭为20.65%。小于等于三人的为47.79%。人口密度对庭院植物的种植情况有着一定的影响。(5)在所调查的381户蒙古族庭园当中由丈夫单独管理的有22户,占总户数的5.77%,妻子一人管理的庭园有300户,占78.74%,由夫妇共同管理的庭园有42户,占11.02%,妻子与婆婆一起管理的有15户,占3.94%,单独由家里的老人在管理的庭园有2户,占0.53%。阿鲁科尔沁旗所调查的13个村落的庭园植物种类受庭园管理水平的影响。总之,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种类,仍处在庭园植物发展阶段,需通过科学技术、合理管理使其进一步发展完善。

张洁[2](2018)在《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食物问题,所以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由于化学农药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故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使用植物杀虫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研究和使用植物杀虫最早的国家。利用植物资源防治害虫又是农业生产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途径。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就有用莽草、嘉草等植物防治害虫的记载:“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在前人的撰写的书籍中存在着诸多有关杀虫植物的记载,现在只是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植物源杀虫剂产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急需突破。为了发现具有较高的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本论文通过对先秦至清末现存的且所能查阅到的本草类、中医药、杂记类、农业类等书籍中记载的具有驱杀害虫功效的植物,在领域内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经考证后得出118科385种植物的驱杀害虫的活性,并记录了这些植物在当时的活性部位及应用方法,而后重点研究考察了这些植物在现代被应用于针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情况,其中包含了其活性部位、加工工艺、应用办法、复配方式。最后总结出一些现代民间仍在使用却未被或者很少被研究的的杀虫植物,筛选出的具有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可供领域内研究分析。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按其特点,将植物源杀虫剂发展状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先秦时代)。人类在此段时期经历了由石器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向铁器牛耕的传统农业转变,开始运用天然植物驱逐和消灭害虫,但都是作用于人体及卫生害虫的,并没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记载。(2)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萌芽期(秦汉至魏晋)。此段时期出现了本草类、药学类以及农业类书籍,并且第一次详细记载了驱逐和消灭害虫的植物和应用方法。(3)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隋唐宋元)。自唐开始,因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植物源杀虫药物也出现了新的种类和用途。此时期关于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的记载迅速增多,这些植物不仅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更多的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卫生害虫防治中,其中不少杀虫植物及使用方法一直沿用至今。(4)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与转型期(明清)。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不论在种类及应用方法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随着清朝末年化学类杀虫剂的传入,“新农药”、“新农具”、“新化肥”等农业生产要素使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产生了变革。化学类杀虫剂的使用逐渐超越植物源杀虫药物,开启了它的繁盛时代。(5)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期(民国至近代)。此时期我国走向了新农业的道路,化学类杀虫剂开始代替传统的植物源杀虫剂,并且被广泛使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书籍中记录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并按其发展规律进行断代分期,并总结出我国植物源杀虫剂每个时期的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特点,旨在对日后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扈顺,王永,王勇,张艳萍,刘燕,王葆生,杜刚强,廉勇,慕宗杰[3](2018)在《内蒙古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提出内蒙古野生蔬菜种类丰富,在野外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Java语言和My SQL Server 2008构建了内蒙古野生蔬菜植物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信息检索查询、数据存储、营养成分、图片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可快速检索野生蔬菜植物的分类名称、形态特征、生存环境、区系类型、食用部位、食用方法、栽培技术和植物照片等相关信息,初步实现内蒙古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信息服务智能化管理,为开展野生蔬食植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数据,也为开展野生蔬菜查询和咨询服务研究奠定基础。

卢超[4](2017)在《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由于野菜生长的地域广阔,具有良好的空气环境,而且种类多,污染少,因而食用野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新动向。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和发展,野菜资源由传统方式中的农民自采、自食,逐渐发展为农民采集,人工培育、工厂式加工,从而大量地供应市场或者出口。长沙地区生态环境良好,蕴藏野菜资源极其丰富,具备了开发、生产野菜产品的优势基础条件。在长沙地区,野菜已经被作为酒店餐馆里面供应的时髦菜,食用的野菜在供应的种类、产量以及供应的期限逐渐增加,所具备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本文的研究目就是探析当地野菜发展的瓶颈,存在的问题,创新地提出促进野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使本地区蕴藏丰富的野菜,进行产业化生产,提升利用价值,使绿色原生态的资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采收野菜的农户主要为女性,年龄层次在56-66岁之间,文化水平为小学或初中水平。采收的野菜香椿最多,为28.68%;胡葱比重次之,为19.31%。调查的两个镇用于自食的野菜量为8350 kg/年,百分比为43.70%;用于外卖的野菜采收量为10756kg/年,百分比为56.3%,占据更大部分。采收的5种主要野菜中香椿的收入最多,为18.6万元,为农民年收入的2.07%。对于野菜采收的品种、采收量、利用途径,和这些农户的收入水平、住所,以及劳动力数量这几种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农户对野菜的采收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产业化的程度很低。在此基础之上,挖掘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主要是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没有形成产业化等,探索性地提出促进野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是野菜产业化的源头是野菜生产者和种植的园区,利用现有本地的基础环境条件,以科技导向和规范化操作,促进野菜在各方面的综合运用,逐渐实现品牌化策略,增强多方面的研究,逐渐促进野菜产业化,促进野菜经济的发展,利于长沙地区经济极好地发展,并且为以后可能展开的相关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金华[5](2017)在《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山野菜作为药食同源的一种新型蔬菜,近几年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对山野菜不合理的采挖,使其野生环境遭到较大破坏,造成山野菜种群分布密度、生存范围逐渐缩小,无限制采摘的后果势必造成某些野生资源匮乏。开展黑龙江省6个积温带12个有代表性林区的主要山野菜种类及其分布、自然生境、营养成分、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旨在摸清我省主要山野菜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建立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信息系统及对山野菜的驯化、仿野生栽培等综合利用与保护山野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本次调查中,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共有18科35属36种。包括老山芹、柳蒿、展枝唐松草、紫苏、黄花菜等草本山野菜33种;龙牙楤木和刺五加木本山野菜2种;五味子藤本山野菜1种。其中以菊科和百合科种类最多,分别占调查种类的22.2%和19.4%。(2)龙牙楤木、刺五加、老山芹、柳蒿和展枝唐松草5种山野菜的分布密集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积温呈正相关,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3)初步确定了在本次调查中5种山野菜生长的生境条件范围。老山芹、柳蒿、展枝唐松草、龙牙楤木、刺五加5种山野菜的积温范围为1900-2950℃;老山芹、柳蒿海拔分布范围较广为100-1450 m、展枝唐松草分布在海拔100-550 m之间;龙牙楤木、刺五加分布在100-700 m;这5种山野菜均喜欢生长在微酸性、营养含量丰富的土壤中。(4)自然生境条件影响5种山野菜的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在本研究范围内,龙牙楤木、刺五加、老山芹、柳蒿和展枝唐松草5种山野菜的脂肪、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积温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积温含量呈正相关。刺五加、老山芹、柳蒿和展枝唐松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其含量与土壤中碱解N呈极显着负相关,此外,这四种山野菜的黄酮含量还分别与土壤速效K、速效P含量存在显着正相关性。龙牙楤木、刺五加和老山芹中含有特效活性物质—皂苷,龙牙楤木和刺五加的皂苷含量均与土壤全N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而老山芹皂苷含量与积温呈极显着正相关性。老山芹的香豆素类物质含量与全N和全P呈极显着负相关。(5)在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地区来源的山野菜其生育期有所差异。不同地区老山芹、柳蒿、刺五加的生育期相差不大,都在11天之内;不同地区展枝唐松草的生育期相差14天,其中东宁展枝唐松草生育期最长(为123天);龙牙楤木的生育期在134151天内,其中东宁、阿城龙牙楤木生育期最长(为151天)。(6)不同地区来源的龙牙楤木、刺五加、老山芹、柳蒿和展枝唐松草5种山野菜对同一栽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以东宁地区5种山野菜的适应性最好,其萌芽期最早且各形态指标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阿城、海林、七台河三个地区的山野菜。

陈晓婉[6](2016)在《辽东地区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生长状况与林缘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辽东地区山野菜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的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同年龄、栽植密度、坡向、坡度、林分状况和郁闭度等环境条件对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生长的影响,并调查辽东地区现有林缘的辽东楤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对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的生长状况有显着影响: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的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大的趋势。栽植密度对两者的生长影响较大,刺五加的栽植密度为6600株/hm2时生长较好,其栽植密度不宜过疏或过密,应结合生产实际适当安排栽植密度;辽东楤木的栽植密度为1600株/hmm2和6100株/hm2时生长较好,在栽植中应适当紧密,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刺五加在南坡或平地的生长好于东北坡;辽东楤木在平地的生长好于南坡和东南坡。刺五加和辽东楤木在坡度较平缓时生长较好。刺五加在落叶松林下与红松混交的林分中生长状况较好。刺五加在裸地或郁闭度为0.5左右的林下生长较好;辽东楤木在裸地或郁闭度在0.25以下的林分中生长较好。另调查辽东楤木在落叶松林林缘0~6m内的分布情况,发现辽东楤木在距林缘O~1m、5~6m内分布较多,纵向分布总体较为均匀;辽东楤木在距林缘距离近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远距离较为分散,生长状况有一定差异,总体生长状况较好。

牟光福,覃勇荣,黄冬阳,杨晓清,姚宗理[7](2016)在《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广西丰富的野菜资源,丰富和弘扬特色饮食文化,促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广西常见野菜的种类、分布、食用部位、食用方法、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人们对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较多,但从野菜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角度出发,兼顾各地居民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进行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少;对野菜营养成分、食用价值研究较多,但对野菜食用安全的研究重视不够;对野菜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研究较多,但对野菜食用推广的研究较少,导致某些可食用野菜在很多地区不能充分利用,因而造成资源浪费。针对广西野菜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张睿[8](2016)在《南京郊区四种野菜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野菜植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耐瘠薄、寒冷和干旱,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特别是一些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的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的含量高于一般栽培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急待开发的宝贵资源,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南京方山地区采集的菊花脑、香椿、马兰头和蒲公英等四种天然和人工栽培野菜作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烹饪方式对野菜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为野菜的开发利用和科学食用提供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天然野生的这四种野菜相比较于人工栽培的而言,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要低很多,粗纤维、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C的含量,天然野生和人工栽培野菜之间没有显着差异。(2)四种野菜的矿质元素含量与人工栽培野菜中同类元素的含量相比较,野菜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栽培蔬菜。(3)四种野菜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铜和铅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天然野生的野菜与人工栽培野菜相比,重金属含量明显要高很多,已超出安全食用标准。(4)水煮对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对脂肪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溶于水中。蒸制对营养元素的影响和煮相似,但矿物质不会因蒸而遭到损失。炒制对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蛋白质因高温而严重变性,油脂热聚合物和过氧化脂类含量升高;微波烹调由于加热较快,时间较短,相对而言,营养损失较小。

郑清岭,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张晓艳,丁梦军[9](2016)在《内蒙古地区十六种常见野菜叶片营养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内蒙古地区常见的16种野菜为试材,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其新鲜叶片氨基酸、纤维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以期为这些野菜开发及食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6种野菜中,苦荬菜、紫花山莴苣富含蛋白质和粗脂肪;巴天酸模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宝盖草富含氨基酸和淀粉;野菊、播娘蒿富含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刺菜富含纤维素;宝盖草、紫花地丁富含淀粉和类胡萝卜素;反枝苋、藜富含维生素C。

敖特根白音,李运起,韩艳华,阎子盟,杨学举,马天宜[10](2015)在《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着重综述了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主要种类和特点;针对目前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野生蔬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二、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庭园植物研究现状
        1.1.1 国外庭园植物研究现状
        1.1.2 国内庭园植物研究现状
    1.2 阿鲁科尔沁旗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
2 问题的提出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相关问题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拟解决的相关问题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
    4.2 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4.2.1 访谈方法
        4.2.2 证据标本的采集与鉴定
        4.2.3 调查时间和地点
        4.2.4 研究路线图
5 研究地区与民族
    5.1 研究地区概况
    5.2 研究民族概况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及管理者概况
        6.1.1 调查嘎查(村)的选择
        6.1.2 庭园布局
        6.1.3 庭园围栏
        6.1.4 庭园灌溉情况
        6.1.5 庭园管理者
    6.2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分析
        6.2.1 庭园植物种类组成
        6.2.2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的命名特征
        6.2.3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用途分析
    6.3 阿鲁科尔沁旗不同村庄庭园植物对比
        6.3.1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不同村落庭园种植植物比较
        6.3.2 蒙古族聚居村落庭园与汉族聚居村落庭园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
    6.4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地区庭园管理者对庭园植物种类的影响
        6.4.1 庭园管理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人口及对种植庭园植物种类的影响
        6.4.2 庭园管理者性别对种植庭园植物种类的影响
7 讨论
8 结论
9 阿鲁科尔沁旗庭园植物的栽培与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庭园植物调查表
附录2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汉族庭园植物调查表
附录3 关键信息报告人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国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2.1 医药业的发展与利用杀虫植物的开始
        2.1.1 巫医祭祀文化的盛行
        2.1.2 医药业与利用药用植物的开始
    2.2 先秦时代植物源杀虫药物应用的孕育期
        2.2.1 天命主宰思想下的农业文化
        2.2.2 先秦时期的农业害虫
        2.2.3 利用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2.3 小结与讨论..刀耕火种文明中农业害虫的防治
第三章 本草学的出现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3.1 中医药学的奠定与缓慢发展
        3.1.1 《神农本草经》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3.1.2 其他药物书籍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3.2 农书的出现与害虫的防治方法
        3.2.1 虫灾与利用杀虫植物的新起点
        3.2.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虫灾
        3.2.3 农业害虫防治的突破——祭祀到捕杀
    3.3 小结与讨论-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农业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利用
第四章 农业经济高度繁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
    4.1 经济文化空前繁盛与医药学的大发展
        4.1.1 官修本草书籍的盛行
        4.1.2 本草类书籍中的杀虫植物
    4.2 农书的鼎盛期与其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4.2.1 隋唐宋元时期的虫灾及防治
        4.2.2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书及其农业思想
        4.2.3 隋唐宋元时期农书中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应用
        4.2.4 隋唐宋元时期园艺及杂记类书籍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4.3 小结与讨论-农业文化的繁盛与杀虫植物应用
        4.3.1 农书的兴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4.3.2 经济中心南移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类型的转变
第五章 古代医学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及转型期
    5.1 封建社会医药学与本草学的鼎盛期
        5.1.1 本草类书籍的兴盛与杀虫植物多元化
        5.1.2 西方医学传入对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影响
    5.2 农书与农业虫害的防治
        5.2.1 明清时期的虫灾
        5.2.2 各类农书的兴盛
        5.2.3 治蝗专着的兴盛与蝗虫防治方法的多样化
    5.3 小结与讨论-西方新农业技术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影响
        5.3.1 害虫防治方法多样性
        5.3.2 中西方农业技术的融合
第六章 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
    6.1 化学类杀虫剂的兴盛
    6.2 《中国土农药志》的意义及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7.2.1 对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的总结归纳及应用分析
        7.2.2 对杀虫植物的筛选结果
    7.3 创新点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内蒙古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信息系统的构建
        2.1.1 总体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2.1.2 信息系统主要查询项目
        2.1.3 数据来源与分类
    2.2 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2.2.1 数据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概述
        2.2.2 信息系统的检索功能概述
        2.2.3 信息系统的维护功能概述
        2.2.4 建立信息系统的总体概述
3 讨论

(4)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野菜的定义
        1.2 野菜的特点
        1.3 野菜开发利用的方向
        1.4 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的方法
    2 生态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2.1 区域概况
        2.2 气候
        2.3 地形、水资源和植被
    3 区位条件调查
    4 栽培及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5 长沙市野菜资源销售前景
    6 政策带动
    7 长沙地区野菜资源调查
    8 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8.1 调查方法
        8.2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及存在问题
    1 野菜开发利用趋势
        1.1 市场效益可观
        1.2 野菜市场潜力巨大
    2 野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不足,野菜资源被破坏
        2.2 野菜资源利用率不高
        2.3 野菜的研究极为欠缺
        2.4 工艺和野菜成品单调
        2.5 缺少大型的支撑企业
第四章 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对策
    1 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野菜资源的规划和保护
    2 加强野菜的引种驯化研究
    3 加强对野菜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的研究
    4 增加栽培野菜的面积,实行标准化生产
    5 重视野菜加工,提升野菜的附加值
        5.1 完善野菜加工
        5.2 进行综合性开发、充分利用野菜资源
    6 逐步品牌化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1 结论
    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5)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1.2.2 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2.3 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中国山野菜研究的基本现状
        1.2.5 黑龙江省山野菜研究的基本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种类、分布及自然条件的调查
        2.2.2 自然生境对五种山野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2.2.3 同一环境对不同地区5种山野菜物候期和形态指标的影响
        2.2.4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方法
    2.3 试验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种类、分布及自然条件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
        3.1.2 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的种类、分布的调查与分析
        3.1.3 主要山野菜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3.1.4 主要山野菜的分布密集程度与自然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3.2 自然生境对五种山野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3.2.1 自然生境对老山芹营养成分的影响
        3.2.2 自然生境对柳蒿营养成分的影响
        3.2.3 自然生境对展枝唐松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3.2.4 自然生境对龙牙楤木营养成分的影响
        3.2.5 自然生境对刺五加营养成分的影响
    3.3 同一环境不同来源的五种山野菜物候期和形态的调查与分析
        3.3.1 同一环境不同来源的五种山野菜物候期调查与分析
        3.3.2 同一环境不同来源的5种山野菜主要形态指标调查与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山野菜资源分布与自然生境关系的讨论
    4.2 关于山野菜营养成分与自然生境相关性的探讨
    4.3 关于不同来源的山野菜在同一环境下生长发育的探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辽东地区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生长状况与林缘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刺五加的研究现状
        1.2.1 刺五加的习性与分布
        1.2.2 刺五加食用药用价值与安全性调查
    1.3 辽东楤木的研究现状
        1.3.1 辽东楤木的习性与分布
        1.3.2 辽东楤木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保健价值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
    2.2 研究材料及方法
第三章 刺五加生长状况影响因子分析
    3.1 刺五加生长状况综合影响因子分析
    3.2 刺五加生长状况影响因子单因素分析
        3.2.1 年龄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2.2 栽植密度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2.3 郁闭度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2.4 坡向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2.5 坡度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2.6 林分状况对刺五加生长状况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辽东楤木生长状况影响因子分析
    4.1 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综合影响因子分析
    4.2 辽东楤木生长状况影响因子单因素分析
        4.2.1 年龄对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4.2.2 栽植密度对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4.2.3 郁闭度对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4.2.4 坡向对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4.2.5 坡度对辽东楤木生长状况的影响
    4.3 辽东楤木林缘分布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野菜资源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1.2区内开发利用现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野菜食用安全重视不够
    2.2缺少对野菜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的研究
    2.3缺少对野菜食用推广的研究
3建议和对策
4展望

(8)南京郊区四种野菜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野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 我国野菜资源的特点
        1.2 我国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野菜的营养成分
        2.1 野菜营养成分的评价指标
        2.2 野菜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3 野菜的重金属污染
        3.1 野菜中重金属污染的分析
        3.2 野菜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4.1 选题意义
        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野菜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粗纤维、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测定结果
        2.2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种野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烹饪方式对野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不同烹饪方式对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影响
        2.2 不同烹饪方式对矿质元素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内蒙古地区十六种常见野菜叶片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项目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菜叶片氨基酸、纤维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
    2.2 野菜叶片糖类、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分析
3 讨论
    3.1 野菜叶片营养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
    3.2野菜叶片糖类、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营养保健功能

(10)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概况
    1.1 野生蔬菜分类
    1.2 野生蔬菜分布
    1.3 野生蔬菜的特点
        1.3.1营养价值高
        1.3.2药用价值好
        1.3.3无公害、无污染
        1.3.4风味独特,食用方法多样
2 我国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
    2.1 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
    2.2 待开发利用野生蔬菜情况
    2.3 野生蔬菜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与保护欠合理
        2.3.2普通野菜介绍较多,特殊种类研究较少
        2.3.3加工制品种类少,档次不高
        2.3.4野菜基础研究不够
        2.3.5人工栽培技术滞后
        2.3.6野生蔬菜食用缺乏指导
3 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策略
    3.1 规模引种,建立产品生产原料基地
    3.2 合理开发和保护野生蔬菜资源
    3.3 加速人工栽培、改造技术,注重深加工研究
    3.4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野生蔬菜的基础研究
    3.5 积极开发新野菜品种
    3.6 注意野菜的识别和使用方法及安全性
4 结语

四、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庭园植物研究[D]. 道日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2]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D]. 张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3]内蒙古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J]. 扈顺,王永,王勇,张艳萍,刘燕,王葆生,杜刚强,廉勇,慕宗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18(01)
  • [4]长沙地区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卢超.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5)
  • [5]黑龙江省主要山野菜资源调查及分析[D]. 王金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4)
  • [6]辽东地区刺五加和辽东楤木生长状况与林缘分布研究[D]. 陈晓婉.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7]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J]. 牟光福,覃勇荣,黄冬阳,杨晓清,姚宗理. 天津农业科学, 2016(04)
  • [8]南京郊区四种野菜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分析[D]. 张睿.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9]内蒙古地区十六种常见野菜叶片营养成分分析[J]. 郑清岭,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张晓艳,丁梦军. 北方园艺, 2016(01)
  • [10]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J]. 敖特根白音,李运起,韩艳华,阎子盟,杨学举,马天宜.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6)

标签:;  ;  ;  ;  ;  

内蒙古园林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