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

“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

一、“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桥[1](2020)在《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已经遍布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式IT服务层出不穷,全球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ICT技术的发达促进了产业链横向拓宽和纵向延长,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生产模式已从过去的链状关系演变成现在的网络状关系,产业链复杂而专业分工程度高。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独自完成全产业链各个模块的任务,必须通过跨公司甚至跨行业合作才能完成产品价值的创造,能力开放便成为了未来企业发展重要的业务模式。面对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电信运营商必须准确评估自身特色优势,牢牢把握价值网络的某一环节,在促进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赢得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以中国移动为案例,从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其能力开放演化历程,并构建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的三个阶段其产业链复杂度不断提升,新的参与主体不断加入,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定位也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数字赋能方式逐渐从以结构赋能为主转向资源赋能。同时随着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产业链的发展,参与主体的价值共创模式由服务主导逻辑向顾客主导逻辑迁移,价值创造由加法效益逐渐转变为乘法效益,在受益主体范围和受益程度上都有所体现。另一方面,ICT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电信运营商过去拥有着网络通信能力与用户大数据等关键资源,在未来ICT技术继续升级、产业链维度继续拓宽拓深的趋势下,中国移动应以网络大连接能力和用户大数据、万物互联大数据等关键资源为抓手,深入参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电信运营商不应盲目追求绝对的主导,唯有发挥自身独有能力融入价值链的某一环节,才能实现自身与整体产业链条的价值最大化。

王维国[2](2013)在《基于双边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所有权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则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NTT DoCoMo i-Mode, Vodafone Live!都是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有墙花园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全球3G网络的建设和3G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终端设备厂家和一些应用提供商也开始打造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以提高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从而形成了运营商主导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终端设备厂家主导的应用平台、应用提供商主导的应用平台等多种模式。而各种不同的平台模式,涉及到终端用户、终端厂家、电信运营商、应用提供商(包括广告提供商等)等各个角色在整个业务链上的位置、控制权、话语权及利益分配,对整个社会福利、产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苹果Apple Store平台、谷歌公司倡导的开放系统平台、Facebook及人人网等应用服务平台及其代表的商业模式,对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平台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并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如何评价不同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是否有最佳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以终端设备厂家或应用提供商为核心的平台对移动互联网将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产业从业者和电信管理者非常关心的课题。本文从研究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不同主导模式入手,通过对代表性的不同模式的平台架构进行实例分析,总结了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权属性和所有权结构。然后以所有权属性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所有权结构的平台收益模型,并进行了不同主导模式和所有权结构的平台收益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双边市场研究的最新进展。从应用和行业方面看,双边市场主要涉及传媒、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从理论研究上看,主要涉及到定价、竞争、规制和网络外部性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平台及所有权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2)对中国移动梦网(代表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平台、苹果Apple Store(代表终端设备厂家主导模式)平台、Facebook(代表应用提供商主导模式)、谷歌开放系统平台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平台架构的“技术模块”、“市场模块”及其收益模式等方面,总结归纳出移动互联网平台所有权的五个属性,包括“服务控制所有权”、“业务定价所有权”、“收益分配所有权”、“客户信息所有权”、“通信控制所有权”,并针对每种主导模式的平台进行了所有权结构的分析。(3)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收益模型。在平台收益模型中,引入了终端收益、网络流量收益、广告收益及其他收益形式,从而拓展了目前双边市场理论建立的平台效益模型。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平台在新收益模型下的定价问题。(4)对不同主导模式和所有权结构的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数学仿真和实例分析。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下的平台定价、平台利润和社会福利,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研究结论。针对双平台竞争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不同收益模式竞争平台的比较研究和不同服务质量竞争平台的比较研究,并进行了数学仿真和实例分析。与目前已有的双边市场应用研究,尤其是在电信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相比,本文有以下创新:(1)本文提出并总结了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权属性”,和基于不同所有权属性而形成的平台“所有权结构”,而已有的涉及平台所有权方面的研究大多简单将平台所有权划分为“买方所有”、“卖方所有”、“第三方所有”等形式。(2)拓展了已有的双边市场平台收益模型,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收益模型。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引入了多个平台收益变量,从而建立了适合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收益模型。(3)对不同主导模式和所有权结构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指出平台差异化、网络外部性、市场双边的客户数量等是提高平台竞争力、提高平台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关键因素。

魏江[3](2012)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3G建设的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得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服务。鉴于桌面互联网产生以来,互联网独特的传播模式和技术特性在新闻传播、信息传播领域乃至日常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掀起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革命,已经到来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必将在新的层面、深度和广度上影响人类社会、新闻生产与信息传播环境。本研究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媒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媒体形态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介绍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概念、技术特征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特别以世界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日本电信运营商NTTDoCoMo的移动媒体业务发展和战略进行探讨。第三章具体阐释我国当前3G和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移动媒体发展,论述关于国内三大运营商主导的移动媒体形式: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手机小说等以及广电CMMB媒体的发展,对其传播形式和产业链进行详细阐述分析。第四章介绍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系统的移动媒体发展战略。第五章阐述移动媒体兴起后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新闻报道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当前基于移动媒体平台(包括其主要应用)发生的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对当下的社会、新闻环境、新闻采编播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主要影响第六章2009年末的“手机涉黄”问题和2011年初曝光的“手机流量门”事件折射出移动互联媒体的规制疏漏,本部分以此为切入口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移动媒体的规制难题,探索新兴媒体的媒介伦理道德问题。。

朱庭蕙[4](2012)在《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增值业务是具有典型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产业,它一方面满足了终端用户对移动通信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为运营商和产业链各方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并且,两方面的正反馈效应显着。在我国移动通信业现时的发展情况下,无线增值业务的作用和地位凸显,3G的商用使无线增值业务的增长态势蔓延。在任何经济问题中,定价都是核心问题。从双边平台的视角对无线增值业务定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第一章提出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回顾了双边市场和平台理论、网络外部性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第三章探讨了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的发展和定价行为,对其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用户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无线增值业务的发展、平台结构、定价方式、价格结构和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第四章是基于网络外部性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了平台利润与最优接入费、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企业盈利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关系,并通过模型证明了无线增值业务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第五章通过“移动梦网”“联通在信”“天翼空间”等案例论证了前文研究内容。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无线增值业务市场具有典型的双边平台形态,其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用户有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一边用户的效用不仅与该边用户的效用相关,而且与另一边用户的效用相关;第二,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不以任何一边的利润最大化为前提,价格结构不对称,严重倾斜于最终用户一边,通过最终用户补贴SP/CP,存在最优接入费,使得平台利润达到最大化;第三,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负相关,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增强降低了接入费,无线增值业务双边用户交叉网络外部性越强,对SP/CP收取的平台接入费越低,即平台给予SP/CP的补贴越高;第四,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提高,能够激励SP/CP开发更多平台应用软件,并吸引更多最终用户参与平台,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促成两边用户的平台交易,从而提高了平台的总体盈利,推动了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不断发展。

郭彦玲[5](2012)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手机短信作为无线数据通讯的一个基本业务,为人们相互间交流提供了新的手段,人们能够通过手机短信向服务提供商(SP)定制和接收自己喜欢的短信娱乐节目或信息,享受SP的各种服务。移动短信信息业务(移动梦网业务)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满足了很多用户的信息需要,起到了吸引用户在网的作用。但是,移动梦网业务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移动运营商缺乏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对业务服务质量监控力度不足,部分用户满意度不高,如何规范移动梦网业务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规范移动梦网业务发展,中国移动公司要求各省分公司建立数据业务管理平台,从技术层面对移动梦网业务进行规范,以实现对移动梦网SP、业务、鉴权、订购关系以及计费各个层面管理和掌控。本文就是对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介绍了移动梦网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短信业务的四个发展阶段;然后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网络结构,以及短信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对短信系统和移动梦网系统的概念和体系结构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短信网关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系统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数据业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然后对实现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包括CMPP通信协议的改进和业务流程的重构和计费管理模块功能实现。目前宁夏移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对于移动梦网短信业务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管理作用。利用此平台可以实现对用户、业务及梦网品牌的数据深入挖掘和分析,也完成了对新业务的综合快速支撑和信息运营开放价值链的支撑功能,为宁夏移动短信移动梦网业务的良性和规范发展夯实了基础。

车文[6](2011)在《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以诺基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手机互联网联姻的不断普及,手机己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从日本NTT DOCOMO于1999年2月率先推出了名为I-mode的移动电话上网服务并取得巨大成功开始,手机市场移动互联网应用就引起了手机终端厂商、运营提供商等的极大关注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进行开发。诺基亚——移动通讯的巨人,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厂商。源自芬兰,从1991年开始全面进军移动终端产业,从在通信领域中几乎为零的品牌资产到进入世界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第五位,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开创了一个品牌发展史上的奇迹。销售量已连续几年居全球第一,2006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7%,是摩托罗拉的两倍多。被国际品牌咨询委员会评为世界第五大最有价值品牌,是前十名中唯一的非美国公司。从2007年起,诺基亚正式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同年8月,推出全新的互联网服务品牌——OVI,同时,诺基亚还推出在线音乐商店、全球手机联网游戏等一系列互联网服务。从产业链的角度看,OVI为广告商、广告客户、潜在客户、内容提供商、精灵开发者建立了起一种新型的、非常自然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其盈利模式,为未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参与者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梁敏[7](2011)在《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据统计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已经突破8亿,预计2011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整体规模将达到2.2亿户,用户数呈现惊人增长。可以预见,未来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越来越多的交易将通过移动支付来实现和完成。而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移动支付距离广大用户的生活依然比较遥远。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移动支付案例和方案的研究,理清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脉络,找出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问题,并从可操作的层面,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移动支付的未来进行判断。首先,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定义和分类、技术和业务、产业链构成、运营模式等。其次,详细的介绍了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规模。然后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案例研究,向国外移动支付学习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问题。最后,结合银联阵营、运营商阵营、第三方支付阵营为代表的具体方案,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未来国内移动支付发展方向,给出作者的看法。’

黄甫山[8](2011)在《移动通信长尾价值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长尾理论因解释了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诸多现象、洞悉了新经济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移动通信运营商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积极参与基础研发、平台建设、产品创新以及推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要避免被管道化,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挺立潮头,移动运营商就必须关注并应用长尾理论。本文作者以移动运营商的视角,对长尾理论进行了学习并应用,结合MBA课程所学,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的观察研究得到本论文。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创新点,介绍了长尾理论,以及与长尾理论针锋相对的80/20法则。并将长尾理论进行延伸、扩展,由此得到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移动用户长尾、移动通信渠道销售长尾、移动梦网业务长尾、MM应用程序长尾、物联网应用长尾等。第二章从移动通信经济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移动通信行业处处皆长尾。第三章、第四章研究了移动通信最重要的长尾:用户长尾。本文将目光聚焦在长尾的尾部:低端客户。通过分析低端用户的数量、范围经济性、以及对新业务的贡献,得出一个结论:低端用户很重要。同时,本文也对移动通信业现行的中高端客户政策进行了抨击,主张将更多的资源、优惠用在低端客户身上。作者以中国移动某县公司分管市场副经理的亲身经历为据,指出要将移动通信用户长尾发挥极致,必须先要有管理长尾;作者把管理长尾的关键定位为执行,并总结了三要素:执行的能力、绩效的评估,以及渠道的力量。这三点或许不全面,但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在移动用户普及率偏高,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本文对移动通信用户的潜在市场——物联网进行了分析。物联网并不成熟,也未大规模应用。本文只是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更多把物联网中的“物”看着一个移动用户。笔者把物联网叫着移动通信用户的终极长尾。第五章用长尾理论框架审视了移动梦网,对移动梦网进行了剖析。分析研究移动梦网,主要是因为移动梦网是长尾理论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的先驱、典范,有很多值得今天移动运营商发展增值业务、参与移动互联网竞争时借鉴的经验教训。第六章主要介绍手机应用商城,作为当今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移动通信业务长尾的明星,这里集中了苹果、诺基亚、谷歌、中国移动等重量级企业,在简介三种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用SWOT框架对移动应用商城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移动应用商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七章对限于篇幅未能独立成章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值得关注的其他长尾进行了简述,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电子商务、位置服务等。最后一章作者试图给出移动通信长尾价值开发的策略,笔者将策略总结为六关键词:责任、开放、融合、垂直、参与、价值。

姚璇[9](2011)在《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态势和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捷的电子商务也被更多人所接受,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一个以整合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新生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移动商务应运而生?作为国内2G/2.5G时代移动商务的领头羊,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强大的移动客户资源和过硬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处于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主导地位?3G商用以后,移动商务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和新进入者不甘被掌控,纷纷搭建移动商务平台,竞相参与移动商务市场竞争?因此,在旧的产业格局已被打破和新的产业格局尚未稳固情况下,寻找适合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是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回顾移动商务发展历程和当前态势的基础上,首先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对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并提炼出商业模式三要素,形成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移动商务的典型案例进行商业模式分析,并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提炼出电信运营商合作关系模型和基于电信运营商的四种商业模式类型;再者,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法构建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评价模型,并对案例进行模型验证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策略?

张美文[10](2010)在《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务院2008年12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工作。会议重点指出,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志,国家将继续支持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3G时代,内容为王”,因此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品牌,在3G时代来临之际,对移动梦网业务方向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通过阐释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在3G业务相关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紧接着对3G和移动互联网环境分析,从而得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格局更加开放,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增值业务价值链向以用户为中心转移两个方面的变化。得出移动梦网面临业务方向选择发展策略的问题。然后对移动梦网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梦网应该寻求的业务方向和发展策略的建议。并分析移动梦网业务转型取得的部分成效。最后展望无线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路线,指出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将带来移动通信业新一轮的增长高峰。将对移动增值业务形成主要的增长点和推动力。

二、“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信能力开放平台
        2.1.1 平台
        2.1.2 开放平台
    2.2 价值共创
        2.2.1 价值共创的概念研究
        2.2.2 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
    2.3 数字赋能
        2.3.1 赋能理论
        2.3.2 数字赋能
第三章 案例描述
    3.1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平台介绍
    3.2 1.0阶段(2000-2009): 移动梦网——2G时期的能力开放
    3.3 2.0阶段(2009-2016): 移动应用商场——3G时代的能力开放
    3.4 3.0阶段(2017—):能力开放商店——4G时代的能力开放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数字赋能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4.2 价值共创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与实践意义
    5.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双边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所有权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题目的确立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题目的确立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双边市场理论综述
    2.2 双边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2.1 双边市场的定义
        2.2.2 双边市场的特征
        2.2.3 双边市场的分类
    2.3 双边市场的主体行为研究
        2.3.1 双边市场的定价研究
        2.3.2 平台的竞争研究
        2.3.3 双边市场的规制
    2.4 双边市场的应用研究
        2.4.1 传媒行业
        2.4.2 支付行业
        2.4.3 软件平台
        2.4.4 交易中介
    2.5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的研究
        2.5.1 电信产业链及其演变的研究
        2.5.2 电信产业链的演变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2.5.3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
        2.5.4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2.5.5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移动互联网和所有权方面的研究
第三章 不同模式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权结构分析
    3.1 引言
    3.2 平台所有权的分析依据和思路
    3.3 平台模式一: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
        3.3.1 案例:中国移动梦网平台
        3.3.2 平台结构分析
        3.3.3 所有权分析
        3.3.4 分析和讨论
    3.4 平台模式二:终端设备商主导模式
        3.4.1 案例: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
        3.4.2 平台结构分析
        3.4.3 所有权分析
        3.4.4 分析和讨论
    3.5 平台模式三:应用服务提供商主导模式
        3.5.1 案例:手机Facebook
        3.5.2 平台结构分析
        3.5.3 所有权分析
        3.5.4 分析和讨论
    3.6 平台模式四:“元平台”提供商主导的开放平台模式
        3.6.1 案例:谷歌开放型社交平台
        3.6.2 平台结构分析
        3.6.3 所有权分析
        3.6.4 分析和讨论
    3.7 各种模式所有权属性及结构比较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双边市场模型
    4.1 引言
    4.2 双边市场的结构
        4.2.1 简单双边市场
        4.2.2 有中间商的双边市场
        4.2.3 多归属平台的双边市场
        4.2.4 平台互通性的双边市场
        4.2.5 复合平台的双边市场
    4.3 单平台的双边市场模型设计及建立
        4.3.1 平台收取固定使用费模型
        4.3.2 平台收取交易费
        4.3.3 平台有广告收入的模型
        4.3.4 考虑广告收入并取得移动终端销售收益
    4.4 单平台的定价机制
        4.4.1 平台两边客户支付接入费
        4.4.2 平台两边客户按交易量计费
        4.4.3 平台两边客户支付接入费和交易费
        4.4.4 单平台定价小结
    4.5 双平台竞争的双边市场模型
    4.6 双平台竞争的定价模型
        4.6.1 双平台两边客户都收取接入费
        4.6.2 双平台两边客户都收取交易费
        4.6.3 两边客户都收取接入费和交易费
        4.6.4 竞争平台定价小结
第五章 不同所有权结构平台的比较研究及实例分析
    5.1 引言
    5.2 平台所有权与平台收益模式关系分析
    5.3 不同模式平台所有权的收益比较及实例分析
        5.3.1 模式一: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所有权形式
        5.3.2 模式二:移动终端商主导的平台所有权形式
        5.3.3 模式三:应用提供商主导的平台所有权形式
        5.3.4 模式四:开放平台所有权形式
    5.4 不同所有权结构平台的比较分析
        5.4.1 不同所有权结构平台的比较及结论
        5.4.2 移动互联网平台其他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双平台竞争的比较研究及实例分析
    6.1 引言
    6.2 不同收益模式的平台竞争
        6.2.1 平台i的收益模型
        6.2.2 平台j的收益模型
        6.2.3 双平台竞争研究
        6.2.4 数学仿真
        6.2.5 实例分析
    6.3 服务差异化的平台竞争
        6.3.1 竞争平台的收益模型
        6.3.2 不同服务质量两平台的竞争研究
        6.3.3 数学仿真
        6.3.4 实例分析
    6.4 竞争平台比较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竞争平台两边客户都收取交易费的定价计算过程
    附录二 竞争平台两边都收取接入费和交易费的定价计算过程
    附录三 电信运营商主导平台所有权形式的收益模型仿真程序
    附录四 移动终端商主导平台所有权形式的收益模型仿真程序
    附录五 开放平台所有权形式的收益模型仿真程序
    附录六 不同收益模式的两平台竞争比较仿真程序
    附录七 不同服务质量的两平台竞争比较仿真程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二、移动互联网媒介生态的形成
(一) 移动互联网技术演进
(二)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三) 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第一阶段:萌芽期(2000 年——2002 年 5 月 17 日以前)
    2.第二阶段:缓慢发展期(2002 年 5 月 17 日——2008 年)
    3.第三阶段:3G 快速崛起期(2008 年—今)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
(一) 移动媒体的定义及其他
    1.主要应用分析
    2.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
    3.移动媒体行业生态
(二) 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
(三) 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现象透析
    1.移动互联媒体与社会变革:UGC 与 SNS 的生命力
    2.微博与信息传播:从媒体到人际
    3.新闻空间的扩散:从桌面到掌中 四、移动媒体发展战略与前景展望
(一) 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1.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2.中国联通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3.中国电信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二) 传统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移动媒体战略 五、移动新闻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重塑
(一)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出现
(二) 移动媒体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
    1.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特点——以“玉树地震”相关报道为例
    2.新媒体在新媒体报道中的不足
(三) “微评论”与新闻评论场的形成
    1.“微评论”与当下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创新态势
    2.“微评论”的产生
    3.“微评论”与新闻评论场的形成 六、移动媒体规制研究
(一) 移动媒体的规制难题
(二) 移动媒体的媒介伦理道德问题
    1.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伦理道德问题
    2.信息传播失范扰乱信息秩序
    3.手机网络色情扰乱信息秩序
    4.网民、运营商、监管方共同抵制低俗垃圾信息是正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双边市场与平台理论概述
        2.1.1 双边市场与平台基本概念
        2.1.2 平台特征
        2.1.3 双边市场与平台的分类
    2.2 平台定价理论概述
        2.2.1 平台定价理论回顾
        2.2.2 平台主要定价方式
        2.2.3 平台定价策略
    2.3 交叉网络外部性概述
        2.3.1 交叉网络外部性概念
        2.3.2 交叉网络外部性影响因素
        2.3.3 交叉网络外部性理论发展现状
        2.3.4 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行为分析
    3.1 无线增值业务概述
        3.1.1 无线增值业务概念
        3.1.2 无线增值业务发展现状
        3.1.3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经济行为
    3.2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不对称定价机理
        3.2.1 不对称定价原因
        3.2.2 不对称定价策略
    3.3 无线增值业务定价结构
        3.3.1 对 SP/CP 一端的定价
        3.3.2 对终端用户的定价
    3.4 无线增值业务定价的基本方式
        3.4.1 收取注册费
        3.4.2 收取交易费
        3.4.3 两步收费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叉网络外部性下无线增值双边平台定价模型
    4.1 基本模型
    4.2 基本模型权变因素分析
        4.2.1 平台利润与接入费的权变关系分析
        4.2.2 最优接入费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权变关系分析
        4.2.3 平台企业盈利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权变关系分析
    4.3 交叉网络外部性下不同类型平台定价模型
        4.3.1 垄断平台定价
        4.3.2 竞争平台定价
        4.3.3 差异化平台定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我国无线增值业务平台概述
        5.1.1 移动梦网
        5.1.2 联通在信
        5.1.3 天翼空间
    5.2 无线增值业务平台产业链分析
        5.2.1 网络设备提供商
        5.2.2 SP/CP
        5.2.3 运营商
        5.2.4 系统集成服务商
        5.2.5 终端制造商
        5.2.6 终端软件提供商
        5.2.7 终端用户
    5.3 无线增值业务平台网络外部性分析
    5.4 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
        5.4.1 移动梦网双边平台定价
        5.4.2 联通在信双边平台定价
        5.4.3 天翼空间双边平台定价
    5.5 管理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致谢

(5)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短信业务的发展现状
        1.2.2 数据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短信系统概述
    2.1 移动通信网络
    2.2 短信系统
        2.2.1 体系结构
        2.2.2 短信业务类型
    2.3 移动梦网系统
    2.4 短信网关
        2.4.1 组网结构
        2.4.2 系统接口
        2.4.3 通信协议
        2.4.4 业务流程
        2.4.5 鉴权机制
        2.4.6 存在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业务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缺乏对计费及对SP服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
        3.1.2 缺乏对用户、业务及梦网品牌数据深入挖掘和分析手段
        3.1.3 对新业务做快速支撑的综合解决手段
        3.1.4 缺乏对信息运营开放价值链做支撑的平台手段
    3.2 系统连接方式及在网络中的位置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用户功能
        3.3.2 SP管理功能
        3.3.3 业务管理功能
        3.3.4 订购关系的管理
        3.3.5 计费管理功能
    3.4 系统软硬件要求
        3.4.1 软件要求
        3.4.2 硬件要求
        3.4.3 网络设备
    3.5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MPP协议设计及实现
    4.1 引言
    4.2 CMPP协议改进
        4.2.1 存在问题分析
        4.2.2 协议改进
    4.3 业务流程重构
        4.3.1 MO流程业务流程分析
        4.3.2 MT流程业务分析
        4.3.3 定购/取消定购流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费管理功能设计及实现
    5.1 计费管理功能及计费规则
    5.2 计费功能处理过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应用实例
    6.1 系统概况
    6.2 系统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词汇表

(6)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以诺基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互联网概念
        1.2.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
        1.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
        1.2.4 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研究
    2.1 盈利模式定义
    2.2 传统互联网存在的盈利模式
        2.2.1 广告十流量盈利模式
        2.2.2 销售盈利模式
        2.2.3 渠道盈利模式
    2.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2.3.1 基础产品模式
        2.3.2 产品金字塔模式
        2.3.3 阶梯定价模式
        2.3.4 品牌战略模式
3 日韩与我国手机市场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3.1 日本DoCoMo公司的I-mode模式
        3.1.1 I-mode产业价值链分析
        3.1.2 I-mode主要业务分析
        3.1.3 I-mode盈利模式分析
    3.2 韩国SK电讯的NATE模式
        3.2.1 NATE主要业务类型
        3.2.2 NATE产业链分析
        3.2.3 NATE盈利模式分析
    3.3 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借鉴
    3.4 我国移动运营商设立单独门户网站模式
        3.4.1 中国移动"移动梦网"
        3.4.2 中国联通"精彩在沃"
        3.4.3 中国电信"互联星空"
4 诺基OVI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分析
    4.1 诺基OVI介绍
    4.2 诺基OVI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4.2.1 该模式的优势分析
        4.2.2 该模式的劣势分析
        4.2.3 该模式的机会分析
        4.2.4 该模式的危机分析
    4.3 诺基OVI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4.4 诺基OVI的发展方向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移动支付概述
    2.1 移动支付的定义
    2.2 移动支付的分类
        2.2.1 按交易金额分类
        2.2.2 按资金来源分类
        2.2.3 按交易距离分类
    2.3 移动支付的业务流程
    2.4 移动支付的应用
第3章 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3.2 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规模
    3.3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链情况
        3.3.1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定义及构成
        3.3.2 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成员职能
        3.3.3 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关系
    3.4 国内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
        3.4.1 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
        3.4.2 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3.4.3 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主体
        3.4.4 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模式
    3.5 国内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式
        3.5.1 远程支付技术接入方式
        3.5.2 近场支付技术接入方式
    3.6 影响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4章 国内移动支付典型案例研究
    4.1 移动梦网
        4.1.1 移动梦网支付实现流程
        4.1.2 移动梦网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4.1.3 移动梦网优劣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4.2 银联DNA手机支付
        4.2.1 银联DNA手机支付实现流程
        4.2.2 银联DNA手机支付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4.2.3 银联DNA手机支付优劣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4.3 市政交通一卡通
        4.3.1 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实现流程
        4.3.2 市政交通一卡通典型应用
        4.3.3 市政交通一卡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4.3.4 市政交通一卡通优劣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4.4 支付宝
        4.4.1 支付宝支付实现流程
        4.4.2 支付宝典型应用分析
        4.4.3 支付宝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4.4.4 支付宝优劣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第5章 国际移动支付典型案例研究
    5.1 日本:NTTDoCoMo移动支付
        5.1.1 发展历程
        5.1.2 应用案例
        5.1.3 运营模式
        5.1.4 成功经验分析
    5.2 韩国:SKT移动支付
        5.2.1 发展历程
        5.2.2 应用案例
        5.2.3 运营模式
        5.2.4 成功经验分析
第6章 移动支付发展预测和建议
    6.1 移动支付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
    6.2 银联阵营:CUPMobile方案
        6.2.1 方案介绍
        6.2.2 CUPMobile方案的产业链分析
        6.2.3 CUPMobile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6.3 运营商阵营:SIMPass方案
        6.3.1 方案介绍
        6.3.2 SIMPass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6.4 第三方支付阵营:以支付宝为代表
    6.5 可能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移动通信长尾价值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长尾理论简介
        1.2.1 80/20法则
        1.2.2 长尾理论简介
        1.2.3 长尾理论与80/20法则
    1.3 研究对象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移动通信经济特征与长尾理论
    2.1 网络外部性与用户长尾
    2.2 规模经济性与用户长尾
    2.3 范围经济性与产品长尾
    2.4 普遍服务性与用户长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通信用户长尾解析
    3.1 低端用户的价值
    3.2 中高端服务
        3.2.1 中高端客户更在乎优惠
        3.2.2 量大优惠的定价策略?
        3.2.3 重回需求弹性
    3.3 用户长尾价值开发实战经验
        3.3.1 执行的能力
        3.3.2 绩效评估
        3.3.3 渠道的力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联网的移动通信用户长尾效应
    4.1 物联网简介
    4.2 移动用户终极长尾
    4.3 移动运营商的三层选择
    4.4 物联网挑战及对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梦网的长尾经验及教训
    5.1 彼时的移动梦网
    5.2 移动梦网之困
    5.3 移动梦网模式的长尾经验及教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手机应用商城长尾价值开发
    6.1 应用商城模式
        6.1.1 苹果App Store
        6.1.2 中国移动MM
        6.1.3 谷歌Android Market
    6.2 中国移动MM SWOT分析
    6.3 对中国移动MM发展的建议
        6.3.1 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应用程序的开发
        6.3.2 让更多的应用程序进入排行榜
        6.3.3 制定规则并执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移动通信运营商值得关注的其他长尾
    7.1 移动互联网
    7.2 计算
    7.3 社交网络
    7.4 移动电子商务
    7.5 位置服务
第八章 移动通信长尾价值开发策略
    8.1 责任
    8.2 开放
    8.3 融合
    8.4 垂直
    8.5 参与
    8.6 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态势和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移动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商务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1.3.2 移动商务技术支撑研究方面
        1.3.3 移动商务应用方面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研究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移动商务
        2.1.1 移动商务的内涵
        2.1.2 移动商务应用分类
        2.1.3 移动商务特点
        2.1.4 移动商务相关概念辨析
    2.2 商业模式
        2.2.1 商业模式内涵
        2.2.2 商业模式特点
        2.2.3 商业模式分层理论
第三章 移动商务发展态势分析
    3.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3.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3.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2G)
        3.1.3 第2.5 代移动通信技术 (2.5G)
        3.1.4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
    3.2 移动商务的演进
    3.3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3.4 国内外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3.4.1 国外移动商务的发展现状
        3.4.2 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研究
    4.1 价值链内涵
    4.2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
        4.2.1 1G 时代移动商务产业链价值链
        4.2.2 2G/2.5G 时代移动商务产业链价值链
        4.2.3 3G 时代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
    4.3 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分类
        4.3.1 运营商主导模式
        4.3.2 服务提供商主导模式
        4.3.3 第三方平台提供商主导模式
    4.4 移动商务商业模式模式三要素分析
        4.4.1 产业链定位
        4.4.2 运营模式
        4.4.3 盈利模式
第五章 国内外移动商务商业模式案例研究
    5.1 移动梦网——运营商主导
    5.2 I-mode——运营商主导
    5.3 移动 MM——运营商主导
    5.4 广东移动商城——运营商主导
    5.5 手机淘宝——服务提供商主导
    5.6 App Store ——第三方主导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评价模型
    6.1 电信运营商合作关系模型及商业模式划分
        6.1.1 通道式模式
        6.1.2 半开放式模式
        6.1.3 开放式模式
        6.1.4 封闭式模式
    6.2 基于价值链的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6.2.1 外部驱动力
        6.2.2 内部驱动力
    6.3 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评价模型的构建
        6.3.1 系统工程理论概述
        6.3.2 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系统工程学分析
    6.4 基于评价模型的案例验证及对比分析
        6.4.1 手机淘宝与广东移动商城
        6.4.2 移动梦网与 I-mode
        6.4.3 App Store 与移动 MM
第七章 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提升策略
    7.1 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7.2 加强产业链合作,构建移动商务产业联盟
    7.3 发展多样化移动商务服务模式,构建针对性盈利模式,提升盈利空间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移动梦网发展环境分析
    (一) 移动梦网:中移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
    (二) 3G移动互联网发展
    (三) 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的变化
    (四) 开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成
三、移动梦网的竞争对手分析
    (一) 全球各运营商3G技术标准对比
    (二) 移动互联网领域新进入竞争对手
    (三)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竞争
四、移动梦网的业务方向选择
    (一) 建立更加开放的全业务布局模式
    (二) 移动互联网竞争的核心是掌握资源和渠道
五、移动梦网的发展策略
    (一) 全业务的背景下,以关键业务作为突破
    (二) 引导信息应用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三) 优势互补为前提,加强对外合作
六、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D]. 李康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基于双边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所有权的比较研究[D]. 王维国.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2)
  • [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D]. 魏江. 渤海大学, 2012(10)
  • [4]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无线增值业务双边平台定价研究[D]. 朱庭蕙. 湖南大学, 2012(03)
  • [5]数据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郭彦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6]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以诺基亚为例[D]. 车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7]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D]. 梁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8]移动通信长尾价值开发研究[D]. 黄甫山.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9]电信运营商移动商务发展态势和商业模式研究[D]. 姚璇.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10]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张美文. 兰州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移动梦网”应用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