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

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

一、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胡志强[1](2020)在《车联网V2V通信中的信道拥塞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车联网技术(Vehicular Networking Technology)作为当前汽车行业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传统汽车行业迈向智能化、网联化,解决现有道路安全、交通拥堵问题,构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的基石。车-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实现车辆间信息实时交互,是车联网安全应用的基础,设计低传输时延、高覆盖范围、实现安全信息高效快速分发的V2V通信网络对于车联网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设计符合车联网安全应用的V2V通信信息投递方式为出发点,以实现安全信息投递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对车联网V2V通信中的信道拥塞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车联网V2V通信仿真实现方法,分析了WAVE(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协议架构,进而通过网络仿真软件NS-3(Network Simulator 3)与交通仿真软件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搭建了适用于车联网V2V通信的移动性仿真平台。通过模块化脚本设计满足多种场景仿真要求,支持IEEE 802.11p/WAVE协议,支持多种节点移动方式,可实现仿真过程中车辆密度实时改变与发送功率分布式控制,并通过可视化工具对节点移动与数据传输情况实现可视化。所搭建仿真平台为V2V通信信道拥塞控制策略提供了仿真验证的工具。其次,分析高速公路车联网V2V通信场景,以简化的一维单向道路模型为基础对道路中车辆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推导了车辆的泊松分布模型。阐述了车辆密度与交通流的关系,分析了基于交通流守恒模型与交通流车辆跟驰模型的车辆密度预测方法。根据车联网的特点设计了基于路侧单元与基于安全信息两种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辆密度预测方式,为拥塞控制策略提供下一时刻的车辆密度信息。之后,求解IEEE 802.11p信道退避机制下的马尔科夫链模型,结合车辆的泊松分布,推导了V2V通信中数据包成功接收概率模型,考虑隐藏终端问题,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进一步推导了用以表征信息传递效率的信息投递速率(Information Delivery Rate,IDR)模型,以下一时刻车辆密度为输入量,以信息投递速率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分布式自适应信道拥塞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景测试与仿真验证了仿真平台的适用性、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设计拥塞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陶雪琼[2](2019)在《水声通信网络MAC层协议及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中根据水声信道的长时延、窄带宽、高冲突等特点,研究了水声通信网络的MAC协议。针对水声通信网络的特点与研究挑战,对MAC协议按竞争与非竞争以及是否有预约机制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其水声网络的适用性。论文根据水声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在OPNET平台上对水声节点进行了分层建模,建立了水声通信网络节点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模型,为MAC层协议的研究搭建了水声通信网络单跳拓扑仿真环境。论文讨论了同步与非同步的水声通信网络ALOHA协议,采用无线通信中ALOHA协议的吞吐量模型,对水声通信中的ALOHA协议进行了吞吐量分析;研究了位置相关的传播时延对ALOHA协议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接收端对齐数据帧来解决时空不确定性,并加入随机退避减少碰撞;通过OPNET仿真证明了改进的UWS-ALOHA协议确实能有效提高吞吐量并降低丢包率。论文研究了水声通信网络MACA协议和MACAW协议,并在OPNET上进行了仿真分析;为提高网络吞吐量,对MACAW协议的控制帧、定时器和退避算法进行了相应研究改进;根据概率模型对改进协议HT-MACAW的吞吐量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OPNET仿真证明HT-MACAW协议的吞吐量在负载增大时有明显提高。根据水声信道特点,利用无线收发模块实现虚拟水声信道,在仿真平台上建立水声通信网络信道冲突模型,与实际水声通信节点共同构成了水声通信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在仿真系统上对MAC协议进行仿真分析。

罗昕迪[3](2018)在《基于QualNet的通信网与电力数据调度网联合仿真接口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物理信息网的仿真对电网规划等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软件交互接口技术和网络仿真实时控制与动态干预技术的研究,运用了“接口数据应用层注入”方法,给出了一种利用Qual Net和Dig Silent开发实现通信网与电力网联合仿真接口的方法,实现了电力调度数据的通信网传输仿真功能,并利用动态交互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调度网的网络攻击仿真功能。该方法及接口能将电力仿真Dig Silent和Qual Net虚拟网络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整个复杂电力系统从负载元件到电力通信网模型的构建,克服了电力系统数字仿真侧重电力系统网络连接关系和负载元件仿真而不涉及电力通信网(如OSI七层网络模型、网络吞吐量、网络拥塞、网络协议交互等)仿真的缺点,使得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利用网络仿真软件的通信网络仿真功能极大提高了仿真的保真度与准确度。该接口及方法提高了电力网络仿真数据的真实性与结果的准确性,大大节约了仿真成本,且后期通过动态干预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调度网的网络攻击仿真检验,拓展了接口的应用场景与实用性。

肖强[4](2018)在《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解析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航大飞机的研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多机载设备仍然采用的是国外设备,其中就包括机载应答机设备。进口的设备一般价格昂贵且维护相对困难,为打破国外对机载应答机市场的垄断,研制新型S模式应答机设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DO-181E标准,从机载应答机的角度出发,分析ATCRBS/S模式应答机询问应答信号格式,再针对机载应答机的地-空数据链和空-空数据链协议进行深入解析,研究了S模式信号的数据错误保护校验算法、S模式的数据格式字段以及协议内涵,并利用C++Builder软件平台,实现了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的功能。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ATCRBS/S模式的8种询问应答信号格式,包括A模式询问、C模式询问、A/C/S模式询问、仅A模式询问、仅C模式询问、A/C模式应答、S模式询问及S模式应答。分析了S模式数据链中目前已在使用的15种数据格式,概述了各个数据格式所包含的协议功能。重点研究了S模式的数据错误保护、数据校验、校正纠错算法,详细叙述了S模式的地址奇偶校验位上行AP和下行AP及PI字段的生成过程。2、概述了S模式机载应答机根据功能划分的五个等级类别。基于DO-181E标准,对机载应答机数据格式和协议解析。数据格式解析重点研究了高度字段编码算法、4096身份码编码、下行请求编码、飞行状态FS编码等。详细解析了S模式的询问接受协议、全呼锁定协议、FS协议、VS协议、UM协议、Comm-A通信协议、Comm-B通信协议、ELM通信协议等地-空数据链协议以及包含Comm-U/V通信在内的空-空数据链协议。3、运用C++Builder软件平台,编写机载应答机、询问机以及TCAS三部分软件端,利用询问机和TCAS辅助应答机完成四级应答机数据协议的仿真,实现了基于DO-181E标准的ATCRBS/S模式机载应答机的数据协议,包括错误保护协议、询问接受协议、全呼锁定协议、FS协议、VS协议、UM协议、Comm-A/B通信协议、ELM通信协议和Comm-U/V通信协议等,并结合软件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本文的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解析的正确性。

暴永强[5](2018)在《基于VT平台的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载总线是汽车网络通讯的重要传输介质,如果总线出现异常会对整个汽车网络造成影响,直接威胁到汽车的安全性能,所以车载总线的性能测试是保证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CAN FD总线相关协议和当前车载总线测试的研究,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VT平台的CAN FD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对CAN FD总线测试,解决了以往测试效率低、复用性差的缺点。本文研究内容以及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对CAN FD总线协议特点以及测试需求的分析,总结出了CAN FD总线的测试内容;通过对现有车载总线测试方法的研究,对其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设计开发出一套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2.以VT System作为硬件基础,结合其他测试设备,搭建了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平台,并设计了测试执行流程。3.运用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用C#语言设计开发了测试系统软件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人机界面交互和数据交互;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依据CAN FD总线协议,用CAPL语言设计开发了满足CAN FD总线网络通信、网络管理、诊断故障码的测试用例脚本程序,实现了自动化测试。4.通过某车型的电子控制单元作为测试对象,对本次设计开发的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并于手动测试作对比,验证该系统的测试效率。

兰鑫发[6](2014)在《车联网仿真环境管理与调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面向服务的网络,车联网将车与车、车与路边基础设施、车与网络相连,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换,服务于人们的交通出行。目前,车联网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新型车联网通信技术和车联网增值服务技术不断涌现,但是车联网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为了方便车联网中通信和服务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一个将交通仿真和车联网通信仿真相结合的车联网仿真平台。本论文首先调研和分析了交通仿真与网络通信仿真,根据车联网仿真对象的特点以及交通仿真和网络通信仿真各自的优点,得出了车联网仿真平台的工作场景、要求、分层结构,重点地分析了车联网仿真系统管理与调度模块的需求。然后,结合车联网仿真平台的需求,利用TransModeler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提出了基于TransModeler的车联网仿真平台总体结构、系统仿真机制以及内外通信接口。接下来,根据车联网仿真平台的需求,设计了车联网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类图,并根据本论文的研究侧重点,重点研究了车联网仿真平台的管理与调度模块,详细设计了对象管理模块和通信调度模块,包括各对象的类图、方法描述、重要方法的流程图,并对相关模块进行了实现。同时,也介绍了本系统的测试环境,针对车联网仿真平台最基本的需求,设计并执行了测试用例,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可用性。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相关工作及其意义,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罗辉[7](2013)在《面向深空通信文件传输的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深空探测是21世纪人类高度关注的空间科学活动,随着深空探测范围的不断扩展,如何通过深空通信系统保证探测器和地球之间联系成为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深空通信传输距离极远,最直接的影响是能量的路径损耗以及传输时延的增加。巨大的通信传输时延和链路易中断的特点使得传统反馈重传方式的通信协议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通信效率。开发更为高效的通信方案成为必然。面对搭建测试深空通信方案的实际深空通信网络困难,国内外各研究机构都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方案仿真系统。而我国现在尚未开展真正的深空探测,但是随着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圆满成功,三期探月工程和真正的火星探测星船2013年下半年的发射,深空通信方案验证成为必然。然而我国尚无法进行真实的测试,只能是理论论证和仿真实验。随着计算机和仿真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大公司已经开发了多个强大的通信仿真工具。但是这些仿真工具应用于深空通信方案仿真时,存在多种弊端:首先,搭建需要仿真的深空通信场景困难;其次,仿真工具,不能很好的把深空环境的特点,不能实时的映射到仿真中去;再者,深空通信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把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回传给地面站,但是绝大多数仿真工具,都是特征数据包仿真,无数据,这样就有许多问题无法进行与真实深空通信进行匹配。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套能够保证这些深空通信环境特点,实时映射到整个仿真通信过程中,保障仿真系统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可靠性的仿真系统。深空通信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在更改仿真任务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系统共,即重用性好;同时,作为一个庞大的,由多个分系统组成,要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必须保证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也即互操作性好。本文从理论论证和实际开发两个方面,展开工作,最终使用C++开发实现了一套面向深空通信文件传输的基于HLA的深空通信仿真系统。第二章中,详细的介绍了现阶段深空通信系统中导致通信困难的因素,并进行了数量分析。同时,介绍了HLA发展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本仿真系统中是用到的HLA体系提供的服务。第三章,对深空通信系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的功能标准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完成了深空通信仿真系统各联邦成员的设计。同时,根据系统需要为仿真系统增加了深空环境联邦成员和数据采集联邦成员。并详细说明了每个联邦成员的实现。第四章中以延迟NAK型CFDP协议性能为仿真目的,使用C++完成了CFDP协议的实现,并在本文所开发的仿真系统中进行了仿真。同时从协议和仿真系统两个角度进行对仿真系统结果分析,充分证明了所设计开发的通信仿真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空间文件传输应用中的延迟型CFDP的优越性能。为深空通信方案的搭载测试前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张娟[8](2012)在《数字移动无线电(DMR)系统转发协议的分析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数字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移动无线电系统(Digital Mobile Radio,DMR)系统是一种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在2004年提出的,并于2007年进行了完善。DMR系统是在PMR(Private Mobile Radio)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与已经成熟的TETRA和iDEN相比,DMR具有成本低廉、技术简单、并支持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等优点。DMR系统可以实现与公众电话网(PSTN)、IP网等相关设备互联达到无障碍通信,并且系统中对DMR联网协议的限制最小化。DMR系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处在起步阶段,受到生产商、科研人员等的广泛关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研究DMR系统的转发模式,首先介绍了基于DMR系统的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并详细分析了基于DMR协议第二阶段的信道接入准则与接入过程;其次讲述了DMR联网协议的基本原理,包括协议结构,信道模式以及随机接入过程和呼叫过程等;然后从基于DMR协议第二阶段的转发模式的工作方式、呼叫过程、信令的传输规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本文从单基站转发和多基站转发两种场景分析了DMR系统转发协议仿真的实现流程,在C++Builer6.0开发环境下,编写了符合DMR转发协议模式的语音呼叫控制程序,并对DMR协议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仿真。最后对全文做了简要总结。

张治平[9](2011)在《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通信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高校普遍陷入了实验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教学受时空限制等方面。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的虚拟实验系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论文在分析虚拟实验发展现况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现有虚拟实验系统的不足,由于目前通信方面的虚拟仿真系统大都基于Matlab所创建,缺乏良好的交互性,故而结合VC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及Matlab良好的数据处理、仿真效果,提出了“基于VC的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设计。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多元数字调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及全文的内容结构,其次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本文所要实现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利用VC与MATLAB开发虚拟仿真软件的步骤,尤其是对虚拟仿真建模过程进行了描述,以及探讨了VC与MATLAB的接口编程技术。再次介绍了MATLAB仿真软件的特点及其集成开发使用环境, Simulink的特点、工作环境、Simulink通信仿真模块库及其Simulink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应用VC与Simulink在对基带频移键控和基带相移键控仿真的基础上,重点对多元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仿真建模、仿真实验与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论,采用VC与Simulink对移动通信调制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能够达到最佳设计要求,简化设计流程,减轻设计负担,可视性和交互性较强,体现了在多元数字调制技术建模与仿真中的优越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得到广泛应用。

李元[10](2010)在《空降集结通信的定位算法设计与系统仿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空降团队集结通信系统是一种特殊应用背景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数字化、高效率、高生存能力的野外临时通信指挥平台,它应用了Ad hoc网络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能够实现节点定位、网络成员位置信息显示甚至话音通信等基本功能,从而为空降集结引导与装备回收提供良好的支持,提高了空降团队的协同行动能力。本文涉及的项目是在PC机上构建一个仿真软件平台,将团队空降与集结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对空降团队集结通信过程进行仿真,以探讨这种通信系统实现的可行性。作为该项目组的成员,作者所做的工作主要有:系统架构设计与模块整合;空降集结建模与节点定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电波传播、终端显示以及仿真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静态网络基本拓扑特性研究。作者使用C++ Builder 6.0编程搭建了一个软件平台,在该平台上将以上功能模块进行实现,并将同组成员负责实现的通信仿真模块与之整合。此外,软件中还附加了一些额外的仿真分析模块,以便进行扩展研究。本文按照以上的功能模块实现顺序安排章节,将所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将获得的主要仿真结果进行了展示和与说明。作为最主要的创新点所在,空降模型的推导与节点定位算法的实现在文中将被重点介绍。

二、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车联网V2V通信中的信道拥塞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联网概述
        1.2.1 车联网应用
        1.2.2 车联网V2V通信架构
        1.2.3 有待研究的问题
    1.3 车联网V2V通信研究现状
        1.3.1 车联网仿真平台
        1.3.2 车辆密度预测
        1.3.3 信道拥塞控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组织结构
2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实现
    2.1 概述
    2.2 车联网仿真软件
        2.2.1 网络仿真软件NS-3
        2.2.2 交通仿真软件SUMO
    2.3 车联网WAVE协议
        2.3.1 IEEE802.11p协议
        2.3.2 IEEE1609.x协议族
    2.4 仿真平台搭建
        2.4.1 总体方案
        2.4.2 交通仿真实现
        2.4.3 网络仿真实现
        2.4.4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2.5 小结
3 车辆分布与密度预测
    3.1 概述
    3.2 车辆分布模型
        3.2.1 道路模型简化
        3.2.2 分布模型推导
    3.3 车辆密度预测
        3.3.1 基于交通流的车辆密度预测
        3.3.2 车联网环境车辆密度预测实现
    3.4 小结
4 信道拥塞控制策略
    4.1 概述
    4.2 系统模型
        4.2.1 数据包成功接收率模型
        4.2.2 隐藏终端问题
        4.2.3 信息投递速率模型
    4.3 分布式信道拥塞控制策略
    4.4 小结
5 仿真与测试
    5.1 高速公路场景测试
        5.1.1 测试场景与设备介绍
        5.1.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2 拥塞控制策略仿真与分析
        5.2.1 仿真参数设置
        5.2.2 模型验证
        5.2.3 仿真场景
        5.2.4 仿真结果分析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水声通信网络MAC层协议及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声通信研究背景
    1.2 水声信道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常见MAC协议
    2.1 MAC协议综述
    2.2 无竞争协议
        2.2.1 频分多址
        2.2.2 码分多址
        2.2.3 时分多址
    2.3 基于竞争的协议
        2.3.1 随机访问协议
        2.3.2 基于握手预约的协议
        2.3.3 基于竞争预约的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AC协议仿真建模
    3.1 水声通信网络体系架构
    3.2 仿真工具OPNET
        3.2.1 网络域建模
        3.2.2 节点域建模
        3.2.3 进程域建模
第四章 ALOHA协议研究
    4.1 ALOHA协议
        4.1.1 纯ALOHA
        4.1.2 差错控制
        4.1.3 时隙ALOHA
    4.2 ALOHA协议吞吐量评估
        4.2.1 无线通信模型
        4.2.2 水声通信模型
    4.3 ALOHA协议水声环境仿真
        4.3.1 纯ALOHA协议仿真
        4.3.2 时隙ALOHA协议仿真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UWS-ALOHA
        4.4.1 协议描述
        4.4.2 UWS-ALOHA协议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ACAW协议研究
    5.1 MACA协议
        5.1.1 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
        5.1.2 协议描述
        5.1.3 MACA协议水声环境仿真
    5.2 MACAW协议
        5.2.1 退避算法改进
        5.2.2 包交换规则改进
        5.2.3 MACAW协议水声环境仿真
    5.3 HT-MACAW
        5.3.1 协议描述
        5.3.2 吞吐量概率模型
        5.3.3 HT-MACAW协议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半实物水声通信仿真
    6.1 仿真平台研究背景
    6.2 半实物水声通信仿真系统
    6.3 水声通信实物节点
    6.4 水声通信仿真节点
        6.4.1 系统初始化
        6.4.2 虚拟水声信道
        6.4.3 无线收发模块
    6.5 广域通信仿真设计
    6.6 MAC协议仿真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QualNet的通信网与电力数据调度网联合仿真接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通信网与电力数据调度网联合仿真分析
    2.1 通信仿真与电力仿真分析
        2.1.1 通信仿真分析
        2.1.2 电力仿真分析
    2.2 联合仿真同步方式
    2.3 Qual Net实现联合仿真的可行性分析
        2.3.1 联合仿真系统关键技术
        2.3.2 可行性分析
    2.4 联合仿真接口的设计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信网与电力数据调度网联合仿真方案设计
    3.1 Qual Net建模方法
    3.2 基于GRID接口的联合仿真架构
    3.3 GRID接口架构设计
        3.3.1 GRID接口功能概述
        3.3.2 电力软件接入接口架构
    3.4 应用层多业务模型方案设计
    3.5 模拟真实电网的网络攻击方案设计
        3.5.1 故障设置
        3.5.2 数据篡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GRID接口设计与实现
    4.1 GRID接口核心数据结构设计
    4.2 GRID报文格式
    4.3 GRID接口注册
    4.4 GRID接口工作流程
        4.4.1 GRID接口初始化
        4.4.2 电力数据通过GRID接口注入应用层
        4.4.3 应用层多业务模型对数据包的处理
        4.4.4 GRID接口释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GRID接口性能测试
    5.1 GRID接口测试设备
    5.2 GRID接口连通性测试
    5.3 GRID接口延迟测试
    5.4 基于调度数据网的保护控制类业务验证分析
        5.4.1 通信节点故障攻击
        5.4.2 数据篡改攻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GRID接口及应用层多业务模型使用方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解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载应答机简述
    2.1 应答机基本原理
    2.2 二次雷达系统询问应答信号
        2.2.1 ATCRBS信号
        2.2.1.1 ATCRBS询问信号
        2.2.1.2 ATCRBS应答信号
        2.2.2 S模式信号
        2.2.2.1 S模式询问信号
        2.2.2.2 S模式应答信号
    2.3 S模式数据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错误保护及校验算法研究
    3.1 错误保护
        3.1.1 奇偶校验序列
        3.1.2 AP/PI字段生成
    3.2 错误校验
    3.3 校正纠错
    3.4 错误校验算法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解析
    4.1 S模式应答机分类
        4.1.1 一级应答机
        4.1.2 二级应答机
        4.1.3 三、四级应答机
        4.1.4 五级应答机
    4.2 数据解析
        4.2.1 字段及含义
        4.2.2 4096 身份码编码
        4.2.3 高度编码
        4.2.4 CA字段编码
        4.2.5 CL及IC字段编码
        4.2.6 DR字段编码
        4.2.7 FS字段编码
        4.2.8 PC字段编码
    4.3 协议解析
        4.3.1 询问接受协议
        4.3.2 全呼锁定协议
        4.3.3 FS、VS协议
        4.3.4 UM协议
        4.3.5 Comm-A通信协议
        4.3.6 Comm-B通信协议
        4.3.7 ELM通信协议
        4.3.8 空-空数据链通信协议
    4.4 总体协议框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载应答机软件实现
    5.1 C++Builder软件平台简介
    5.2 软件设计
        5.2.1 总体框架
        5.2.1.1 询问机设计
        5.2.1.2 TCAS软件设计
        5.2.1.3 应答机设计
        5.2.2 应答机变量设置
        5.2.3 软件端通信方式
    5.3 数据协议处理
        5.3.1 错误保护及校验处理
        5.3.2 询问接受处理
        5.3.3 锁定及Comm-C/D预约关闭
        5.3.4 FS协议、UM协议及Comm-A通信
        5.3.5 Comm-B通信处理
        5.3.5.1 AICB消息处理
        5.3.5.2 Comm-B广播处理
        5.3.5.3 GICB消息处理
        5.3.6 ELM通信处理
        5.3.6.1 Comm-C通信处理
        5.3.6.2 Comm-D通信处理
    5.4 用户界面设计与仿真
        5.4.1 全呼询问模块设计
        5.4.2 Comm-A/B通信模块设计
        5.4.3 Comm-B通信模块设计
        5.4.3.1 空中初始Comm-B
        5.4.3.2 Comm-B广播
        5.4.4 ELM通信模块设计
        5.4.4.1 Comm-C通信
        5.4.4.2 Comm-D通信
        5.4.5 TCAS模块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VT平台的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CAN FD总线测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AN FD总线技术发展现状
        1.2.2 汽车总线自动化测试研究现状
    1.3 车载总线自动化测试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N FD总线测试内容与测试需求分析
    2.1 CAN FD总线相关协议分析
        2.1.1 CAN FD通信协议分析
        2.1.3 网络管理协议分析
        2.1.4 统一诊断协议分析
    2.2 CAN FD总线测试分析
        2.2.1 CAN FD总线测试流程分析
        2.2.2 CAN FD总线测试需求分析
    2.3 CAN FD总线测试内容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3.1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架构
        3.2.2 系统软硬件环境
    3.3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执行流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概述
    4.2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设备环境
        4.2.2 系统硬件实现
    4.3 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3.1 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平台介绍
        4.3.2 测试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4.3.3 测试软件交互设计与实现
    4.4 测试脚本程序设计与实现
        4.4.1 网络通信测试脚本设计与实现
        4.4.2 总线相关DTC诊断测试脚本设计与实现
        4.4.3 仿真模型测试脚本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硬件系统验证
    5.2 软件系统验证
        5.2.1 基于测试用例的验证
        5.2.2 基于人机交互过程的验证
    5.3 测试效率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车联网仿真环境管理与调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
        1.2.1 交通仿真软件介绍
        1.2.2 网络通信仿真软件介绍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总体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TransModeler交通仿真工具
        2.1.1 TransModeler简介
        2.1.2 TransModeler二次开发方法
    2.2 车联网通信仿真模型
        2.2.1 VANET通信的特点
        2.2.2 无线信道传播模型
        2.2.3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车联网仿真环境总体概述
        3.1.1 车联网仿真系统工作场景
        3.1.2 车联网仿真要求
        3.1.3 车联网仿真系统分层架构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对象管理模块功能性需求
        3.2.2 通信调度模块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支持硬件平台
        3.3.2 支持操作系统
    3.4 系统的总体设计
        3.4.1 系统总体结构
        3.4.2 系统仿真流程管理机制
        3.4.3 系统内外接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与调度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车联网仿真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4.1.1 TransModeler
        4.1.2 事件模块
        4.1.3 对象模块
        4.1.4 对象管理模块
        4.1.5 通信调度模块
        4.1.6 中心控制器模块
    4.2 对象管理模块设计实现
        4.2.1 设计思路
        4.2.2 车辆管理
        4.2.3 路边热点管理
        4.2.4 充电站管理
        4.2.5 传感器管理
    4.3 通信调度模块的设计实现
        4.3.1 设计思路
        4.3.2 通信管理主控
        4.3.3 通信策略模块
        4.3.4 外部通信管理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
    5.1 测试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测试用例规划
        5.2.1 编号规则与用例规则
        5.2.2 测试用例重要程度说明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对象加载功能测试
        5.3.2 对象删除功能测试
        5.3.3 消息广播功能测试
        5.3.4 内外通信功能测试
    5.4 测试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7)面向深空通信文件传输的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深空探测
        1.1.2 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深空通信的传输协议
        1.2.2 深空通信仿真系统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深空通信关键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
    2.1 引言
    2.2 深空通信困难分析
        2.2.1 深空通信中高误码率问题
        2.2.3 深空通信中链路通断分析
    2.3 深空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2.4 通信仿真技术
        2.4.1 现有仿真工具的比较
        2.4.2 HLA 的组成
        2.4.3 HLA 的开发过程
    2.5 空间协议介绍
        2.5.1 CFDP 协议介绍
        2.5.2 DTN 协议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HLA 的深空通信仿真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深空通信仿真系统总体方案和关键步骤
        3.2.1 深空通信仿真系统的设计目标
        3.2.2 深空通信仿真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3.2.3 深空通信仿真系统各联邦成员及实现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延迟 NAK 型 CFDP 协议在开发系统上的仿真实现
    4.1 引言
    4.2 CFDP 延时分析及 C++实现
        4.2.1 延迟 NAK 型 CFDP 协议各类型 PDU 逻辑关系
        4.2.2 CFDP 协议延时分析及各类型 PDU 实现
    4.3 含中继深空通信 CFDP 协议仿真系统方案及实现
        4.3.1 CFDP 仿真系统实现
    4.4 火星图像传输 CFDP 协议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数字移动无线电(DMR)系统转发协议的分析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2 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现有标准
    1.3 DMR协议系统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DMR协议综述
    2.1 DMR协议栈结构
    2.2 DMR协议帧结构
    2.3 DMR协议的信令结构
    2.4 DMR协议信道接入
        2.4.1 信道的接入准则
        2.4.2 信道接入过程
    2.5 定时器
    2.6 小结
第三章 DMR联网协议
    3.1 DMR联网协议的介绍
    3.2 DMR联网协议的帧和信道结构
        3.2.1 联网协议的帧结构
        3.2.2 联网协议信道结构
    3.3 DMR联网协议控制信道格式
        3.3.1 控制信道模式
        3.3.2 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交换
    3.4 随机接入过程
        3.4.1 随机接入控制
        3.4.2 MS随机接入过程的分析
    3.5 联网协议中MS的注册过程
    3.6 联网协议中MS的呼叫过程
    3.7 小结
第四章 DMR转发协议模式的分析
    4.1 DMR转发协议模式的工作方式
    4.2 DMR转发协议模式的呼叫过程
    4.3 DMR转发协议高层转发过程分析
        4.3.1 转发台的高层状态
        4.3.2 MS高层状态
        4.3.3 MS的信令
        4.3.4 MS与转发台之间的信息传输规程
    4.4 转发过程中主要信令的格式及其编码
    4.5 小结
第五章 DMR转发协议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5.1 C++ builder 介绍
    5.2 DMR转发协议的仿真模型
    5.3 单基站转发模式的仿真
        5.3.1 单基站转发模式软件仿真的实现过程
        5.3.2 单基站转发模式仿真过程主要流程
        5.3.3 仿真过程中的主要函数
        5.3.4 单基站转发模式的仿真界面
    5.4 多基站转发模式的仿真
        5.4.1 多基站转发模式软件仿真的实现过程
        5.4.2 多基站转发模式仿真过程主要流程
        5.4.3 仿真过程中的主要函数
        5.4.4 多基站转发模式仿真界面
    5.5 DMR转发系统性能分析
        5.5.1 话务量
        5.5.2 呼损率计算
        5.5.3 DMR系统呼损率分析与仿真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通信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数字调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3.1 数字调制系统仿真的概念
        1.3.2 数字调制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Simulink 建模与仿真
    2.1 MATLAB 简介
        2.1.1 MATLAB 的特点
        2.1.2 MATLAB 集成开发环境
    2.2 Simulink 仿真
        2.2.1 Simulink 的特点
        2.2.2 Simulink 工作环境
        2.2.3 Simulink 通信仿真模块库
        2.2.4 Simulink 建模与仿真
        2.2.5 基于数据流和时间流的仿真方法
第三章 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室系统需求分析
    3.1 虚拟实验室概述
        3.1.1 虚拟实验室的分类
        3.1.2 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3.1.3 虚拟实验室的特点
    3.2 通信仿真教学软件的现状
第四章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4.1 通信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
    4.2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4.3 虚拟仿真建模过程描述
    4.4 虚拟仿真平台的数据字典设计
    4.5 模型字典的数据源配置
第五章 基于VC 的通信仿真系统的具体实现
    5.1 仿真软件实现所需的技术
    5.2 仿真软件的实现
    5.3 系统通信模块的实现
        5.3.1 基于 Simulink 的基带频移键控仿真模型的实现
        5.3.1.1 基于 Simulink 的 FSK、MSK、GMSK 模型建立
        5.3.1.2 基带频移键控模块的实现
        5.3.2 基于 Simulink 的基带相移键控仿真模型的实现
        5.3.2.1 基于 Simulink 的 BPSK、QPSK、OQPSK 模型建立
        5.3.2.2 基带相移键控仿真模块的实现
        5.3.3 基于 Simulink 的多元数字调制仿真模型的实现
        5.3.3.1 基于 Simulink 的 MFSK、MPSK、QAM 建模与仿真
        5.3.3.2 多元数字键控仿真模块的实现
    5.4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5.4.1 用户管理模块的系统描述
        5.4.2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5.5 系统成绩登记模块
        5.5.1 成绩登记模块的系统描述
        5.5.2 成绩登记模块的实现
    5.6 系统实验帮助模块
        5.6.1 实验帮助模块的系统描述
        5.6.2 实验帮助模块的实现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空降集结通信的定位算法设计与系统仿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仿真系统简介
    2.1 系统概述
        2.1.1 应用场景与需求
        2.1.2 仿真平台架构
        2.1.3 开发环境简介
    2.2 通信协议简介
        2.2.1 概述
        2.2.2 协议栈介绍
    2.3 仿真软件的功能组织结构与使用流程
        2.3.1 软件功能组织结构
        2.3.2 软件使用流程简介
第三章 空降集结建模与定位模块的实现
    3.1 空降模型的建立
        3.1.1 空降知识准备
        3.1.2 空降模型建立
        3.1.3 空降模型的完善
    3.2 空降模型的实现
        3.2.1 空降团队节点定位算法的设计实现
        3.2.2 GPS 定位模块的实现
    3.3 空降集结仿真结果分析
        3.3.1 空降模型仿真分析
        3.3.2 地面集结模型介绍
第四章 电波传播、终端显示与仿真控制等模块的设计实现
    4.1 电波传播模块的设计实现
        4.1.1 电波传播模型简介
        4.1.2 电波传播模块的实现
    4.2 终端显示模块的设计实现
        4.2.1 终端显示系统组成结构
        4.2.2 终端显示系统的实现
        4.2.3 终端显示系统的仿真演示
    4.3 仿真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
        4.3.1 控制系统简介
        4.3.2 仿真控制系统的实现
第五章 基本的网络拓扑特性研究
    5.1 Ad hoc 网络拓扑概述
    5.2 节点度数分析
        5.2.1 度数分析算法简介
        5.2.2 度数分析仿真实现
    5.3 网络跳数分析
        5.3.1 跳数分析算法简介
        5.3.2 跳数分析仿真实现
    5.4 网络连通性分析
        5.4.1 连通性分析算法简介
        5.4.2 连通性分析仿真实现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联网V2V通信中的信道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 胡志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水声通信网络MAC层协议及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D]. 陶雪琼. 东南大学, 2019(05)
  • [3]基于QualNet的通信网与电力数据调度网联合仿真接口技术研究[D]. 罗昕迪.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4]机载应答机数据协议解析与实现[D]. 肖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5]基于VT平台的CAN FD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D]. 暴永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6]车联网仿真环境管理与调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兰鑫发.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7]面向深空通信文件传输的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 罗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1)
  • [8]数字移动无线电(DMR)系统转发协议的分析与仿真[D]. 张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9]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通信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治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10]空降集结通信的定位算法设计与系统仿真实现[D]. 李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用C++ Builder实现通信仿真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