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一、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钟延旭,林玫,蒋玉艳,石萌萌,苏奕成,黄立嵘[1](2021)在《广西近年5起食用“猪活血”中毒事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广西近年食用"猪活血"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点,为防控该类食品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2—2019年监测、处理的"猪活血"中毒事件报告及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调查处置的相关材料,分析事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和致病因子等。结果 2012—2019年广西发生5起食用"猪活血"的中毒事件,累积暴露145人,发病103例,罹患率为71.0%,男性占49.5%(51/103),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7岁,主要表现为腹痛(87.4%)、腹泻(85.4%)、恶心(76.7%)、呕吐(73.8%)和发热(20.4%)。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聚餐和农村宴席,主要致病因子为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结论 "猪活血"膳食具有较高的细菌污染风险,直接进食未经过消毒处置的"猪活血"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积极倡导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2](2020)在《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快速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探索重庆市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风险。方法利用重庆市生乳微生物风险监测数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应用s QMRA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计算得到重庆市因食用乳及乳制品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数为12 619人,其中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数为4 164人,食源性疾病发生概率为1.34×10-4,预估每人每天因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乳及乳制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为3.63×10-7。重庆市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风险程度较高,应为重庆市食品安全风险优先监管领域之一。

郝民,王恒伟,邵希凤,田甜,宋衍燕[3](2020)在《北京市朝阳区食物中毒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11株食物中毒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方法依据GB4789.10-2016对甲、乙饭店留样食品、餐具及厨师手涂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基因mecA、vanA与毒力基因sea、seb、sec、sed、see;纸片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甲、乙饭店留样食品、餐具涂抹及厨师手涂抹样品共检出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vanA与毒力基因sea、seb、sec、sed、see均未检出。检出菌株对青霉素100%耐药,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7.3%、9.09%,未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PFGE分型显示,甲饭店餐具涂抹菌株、手涂抹菌株及乙饭店所有菌株可为3种带型。结论甲乙饭店分别为两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皆为携带菌株的厨师污染餐具及食品引起,菌株具有较高耐药性。

赵若晴[4](2020)在《蔬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致病菌,多存在于肉、蛋、奶等食品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近期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果蔬汁中生长,本文以常见果蔬汁为研究对象,构建蔬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并利用叶绿素作为光敏剂,探讨光动力杀菌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率及初步机制。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筛选了几种日常食用的果蔬汁(苹果、西瓜、胡萝卜、黄瓜、芹菜、白菜、菠菜)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通过接菌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鲜榨蔬菜汁中能够增长繁殖。2.通过接种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考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使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鲜榨菠菜汁中的一级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鲜榨菠菜汁中的生长情况拟合效果更好。进而使用多项式方程建立了二级模型,结果如下:Lag=-0.1014×T+3.565;√μmax=0.01218×T-0.1005;在温度为10℃时:√U=-0.1381*lgC+1.451;√Lag=-0.2711*lgC+2.164;在温度为25℃时:√U=0.00436*lgC+0.1921;√Lag=-3.333*lgC+23.84。3.以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光敏剂,研究了光动力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对以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杀菌效果,10-3mol/L浓度下的叶绿素铜钠盐杀菌效果最佳。光动力杀菌可以使菌体中活性氧(ROS)含量增加,且随光动力杀菌处理的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菌体内ROS的的积累可能造成菌体细胞损伤和死亡。4.光动力杀菌应用到食品体系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菠菜中天然含有的叶绿素作为光敏剂的杀菌效果并不理想,但向其中添加适量的叶绿素铜钠盐后,杀菌效果显着。说明以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光敏剂添加在食品体系中,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到良好的光动力杀菌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模型可反应温度和接菌浓度对菠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延滞期的影响。可确定实际生产运输过程中适宜条件及相应环境条件的限度,为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管理提供思路,为预测菠菜汁贮藏、运输过程中金葡菌的生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减少食品流通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品质量产生的危害,从而提高食品品质,对食品品质管理,风险预警以及风险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对以叶绿素铜钠盐为光敏剂进行光动力杀菌的杀菌效果、机理及对食品杀菌保鲜应用进行探索,为光动力杀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王伟杰[5](2020)在《2017~2018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辽宁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分布的情况,确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污染及分布,发现问题和食品安全的隐患,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隐患风险的评估、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限量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该研究对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集的3477份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样品包括婴幼儿奶粉及辅食、肉与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蛋与蛋制品、冷冻饮品、坚果及籽类、餐饮食品、乳与乳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共12类。其中2017年1743份,,2018年1734份。样品基本代表该类食品在辽宁省市售食品中的流通状况。2.采样方法:按GB 4789.1-2016规定进行采样。3.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霉菌及酵母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4.检测方法:按照国标GB4789.4-2016,GB4789.7-2013,GB4789.8-2016,GB4789.14-2014,GB4789.28-2013,GB4789.30-2016等,对采集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5.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受检样品的总体情况:该项研究对辽宁省2017年、2018年共计3477份市售12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其中水产及其制品最多,占27.58%,坚果及籽类最少,占2.50%。各类型采样地点的受检样品数量中农贸市场占比最多,占36.15%,集体食堂占比最少,占0.26%。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总体检出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15.11%,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为12.45%,检出率最低的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0.67%。不同包装食品中散装样品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为9.61%,预包装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为4.74%,散装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显着高于预包装样品(χ2=20.889,P<0.05)。2.不同年份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2017年市售12类食品中餐饮食品检测的样品居多,占21.97%,调味品最少,占3.84%,不同类型采样地点的受检样品数量中农贸市场检测的样品居多,占30.69%,集体食堂最少,占0.52%,2017年检出率最高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检出率为19.62%,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0.42%,不同类型采样地点中快餐店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为16.00%,其次是百货商场,其检出率为12.00%;2018年市售12类食品中水产及其制品检测的样品居多,占42.46%,调味品最少,占3.75%,不同类型采样地点的受检样品数量中农贸市场检测的样品居多,占41.64%,快餐店和小吃店最少,各占0.92%,2018年检出率最高的是蜡样芽胞杆菌,其检出率为14.34%,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2.09%,不同类型采样地点中网店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为19.74%,其次是百货商场,其检出率为11.36%。3.2018年检测样品中致病微生物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低于2017年,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018年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弯曲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高于2017年,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年份各种类食品中水产及其制品的致病微生物副溶血性弧菌2018年检出率低于2017年,分别为6.50%、23.18%,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年份各类型采样地点中超市和网店两年间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份受检样品卫生指标菌中,2018年大肠菌群的合格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且有显着性差异(χ2=4.658,P<0.05)。4.不同季度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各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在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为17.65%,第二季度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6.92%,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9.05%,第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62%。各卫生指标菌中2017年菌落总数在第一季度的合格率最高为100%,第二季度最低为96.10%,大肠菌群计数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合格率均为100%,第二季度最低为97.03%,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二季度最高为100%,第三季度最低为93.52%,霉菌计数第三季度最高为99.43%;2018年菌落总数在第四季度的合格率最高为98.04%,第一季度最低为91.67%,大肠菌群计数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合格率为100%,第三季度最低为93.48%,2018年第三季度合格率较2017年有所降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χ2=5.422,P<0.05),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四季度合格率最高为100%,第二季度最低为91.67%,2018年第二季度合格率较2017年有所降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χ2=6.768,P<0.05),2018年霉菌计数各个季度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1.两年间辽宁省市售食品污染水平最高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为副溶血性弧菌,2017年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最高,2018年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水平最高。2017年、2018年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合格率显着的提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弯曲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合格率显着下降。2.辽宁省市售各食品种类中2017年水产及其制品的合格率最低,2018年肉与肉制品的合格率最低。3.辽宁省各类型采样地点中2017年快餐店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平最高,2018年网店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平最高,且2017至2018年,超市和网店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平显着降低。4.两年间卫生指标菌的合格率在四个季度中均呈现出,第一和第四季度的合格率较高,而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合格率相对较低的趋势。2017至2018年,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有明显降低。

吴佳逸[6](2020)在《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文中认为水产品因其体内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人体必须氨基酸而具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且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是由于其长期生长于水域环境,因此极易受水域环境的影响而遭受污染,进而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在水产品出售以前均会对其进行卫生检测,其中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近年来微生物污染引发的水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引起人们对微生物食品安全影响的不断关注,这使得水产品的微生物控制变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辽宁省某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市售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调查情况:检测生食水产品共717份。其中有74份检出病原微生物,病源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0.3%,菌落总数合格样本643份,合格率为89.7%,大肠菌群合格数为592份,合格率82.6%。四种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从高到低为:沙门氏菌合格率为97.1%,单增李斯特菌合格率为96.7%,副溶血性弧菌合格率为93.1%,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为92.8%。从不同来源角度分析,超市采样合格率(94.1%)及酒店采集样品合格率(94.7%)均高于市场采集样品合格率(92.8%)。不同处理方式角度分析,经过消毒低温处理的样品合格率(92.8%)高于未处理过的样品合格率(91.2%)。不同区域划分角度分析,中心城区样品采集合格率(94.2%)高于周边地区样品合格率(90.2%)。(2)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问卷调查情况:从全市8个区选取400名居民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知道生食水产品危害的比率仅为46.75%。根据统计分析得知,了解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的比率与人们的性别和职业、身份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无关。(3)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通过对污染水产品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分析,主要污染途径是养殖水产品的水源、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环境及设备、清洗用水及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销售过程中储放环境和销售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来源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对水产品养殖环境水源使用灭菌剂进行灭菌处理,对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及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运输过程采用低温抑菌装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及建议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

吴林蔚,郑超,陶婷婷,马惘卿,向正华,李旭东,王铁程,薛亚东,包蕾[7](2019)在《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及肉制品细菌性污染状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及肉制品的细菌性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161份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及肉制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埃希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61件肉及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的总检出率依次为2.91%、9.68%、7.14%和5.22%;冷却肉类生肉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37.04%),与其他肉类制品的检出率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一细菌性污染物指标,在不同季度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源性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率最高(28.57%);城市肉类样品检出率略高于农村;致病菌在流通环节的总检出率高于餐饮服务环节,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的6种动物性肉类样品的细菌性污染状况不一,其检出率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类制品中细菌性污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相关产品的全过程监管。

蔡泽瑜[8](2019)在《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分析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调查分析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建议。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科历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档案资料,包括: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个案调查表、实验室检验报告等。并采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对南京市鼓楼区2010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分布、场所分布、危险食品、致病因子、诱发因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2.对南京市鼓楼区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暴露人群进行个案调查、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以及相关生物样品和环境标本的采集和实验室检验工作,调查本次事件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本起事件有关的危险食品、致病微生物及污染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和预防建议。研究结果1.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6起,发病人数534人,无死亡病例。四个季度均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主要以第三季度为主,发生15起,发病225人,分别占总事件数和总病例数的41.67%和42.13%。发病人员以男性较多,男女性别比为1.66:1;发病年龄284岁,中位数为36岁。发生的场所主要是餐饮饭店,发生23起,占63.89%,餐次以午餐和晚餐较为常见。危险食物以动物类食物中的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为主,占事件总数的19.44%和16.67%。致病因子以微生物类为主,共发生17起,占事件总数的47.22%,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最为常见,占微生物类致病总起数的35.29%。诱发因素以加工不当为主,储存不当和交叉污染也较为常见,分别占事件总数27.78%、19.44%和13.89%。2.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分析:共有106人参加婚宴,72人发病,罹患率为67.92%,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腹痛(83.33%)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7 h,病例年龄282岁,中位数为32岁;男性36人,罹患率为66.67%(36/54),女性36人,罹患率为69.23%(36/52),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p=0.78)。回顾性队列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富贵大龙虾、海蜇、香干、咸蛋黄时蟹、牛肉、盐焗鸡等菜品为可疑危险食品(p值均<0.05);进一步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富贵大龙虾和海蜇食用情况与本次暴露事件有统计学关联(p<0.01),OR值(95%CI)分别为11.56(2.3756.45)、4.68(1.2217.91);3例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研究结论1.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为:第三季度高发,发生场所主要在餐饮饭店,危险食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致病因子大部分为微生物类,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诱发因素以加工与储存不当和交叉污染较为常见。因此,应针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控制。2.根据本起婚宴聚餐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置原则》(WS/T81-1996),可以认定该起事件为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露餐次为9月6日晚上该饭店的婚宴聚餐,危险食品为富贵大龙虾和海蜇,可疑致病因子为副溶血性弧菌。建议加强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力度,责成食品加工经营单位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规程,落实生熟分开和加工工具的清洗消毒,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劳希,梁炳健,林静梅[9](2018)在《一起由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1份呕吐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肠毒素为A、C,1份肛拭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未检出肠毒素,另2份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株,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产毒素类型均是:uidA、astA。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由产肠毒素A、C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和EAEC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陈慧中[10](2018)在《1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在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事件暴发始于2016年5月19日13:10,持续6.2h;共报告77例病人,罹患率为16.89%(77/456);症状以发热、恶心、呕吐为主,伴有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在3份患者粪便样本、5份患者肛拭、3份食品样品和2份加工环节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餐次为5月19日午餐。结论这是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二、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近年5起食用“猪活血”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事件基本特征
    2.2 临床症状体征
    2.3 中毒致病因子
    2.4 卫生学调查
3 讨论

(2)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快速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消耗食物份数(N)及每份食物平均质量(M)
    1.2 零售环节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Sr/+)
    1.3 被污染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平均数(Cr/+)
    1.4 发生交叉污染的食物百分比(Scc/r)
    1.5 致病菌从食物进入环境及消化系统的菌落数百分比
    1.6 食物被彻底加热、未彻底加热、未处理份数的构成比(Spry/cc)
    1.7 食物烹饪后残存的菌落数百分比(Fpry)
    1.8 暴露人群中有一半被感染(ID50)时的菌落平均数
    1.9 被感染人群中患病比例(Pill/inf)
2 结果
3 讨论

(3)北京市朝阳区食物中毒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分离与鉴定
        2.4.2 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
        2.4.3 药物敏感性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
    3.2 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
    3.3 药物敏感性检测
    3.4 PFGE结果
4 结论

(4)蔬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简介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中的分布与食物中毒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中毒机制
        1.1.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1.2 微生物预测生长模型及其应用
        1.2.1 一级模型
        1.2.2 二级模型
        1.2.3 三级模型
        1.2.4 不同食品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预测模型
    1.3 食源性致病菌杀菌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3.1 热杀菌技术
        1.3.2 非热杀菌技术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鲜榨果蔬汁的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悬液的制备
        2.3.2 无菌鲜榨果蔬汁的制备及pH的测定
        2.3.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培养和计数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H分析
        2.4.2 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鲜榨果蔬汁中生长情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温度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菠菜汁中生长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悬液的制备
        3.3.2 无菌鲜榨菠菜汁的制备
        3.3.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培养和计数
        3.3.4 模型的构建
        3.3.5 模型的选择和验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一级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3.4.2 二级模型的建立
        3.4.3 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初始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菠菜汁中的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1 引言
    4.2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菌悬液的制备
        4.3.2 无菌鲜榨菠菜汁的制备
        4.3.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培养和计数
        4.3.4 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一级模型的建立
        4.4.2 二级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叶绿素铜钠盐对液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药品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菌悬液的制备
        5.3.2 光动力杀菌处理
        5.3.3 光动力杀菌技术的动力学研究
        5.3.4 活性氧的检测
        5.3.5 光动力杀菌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光动力杀菌技术的动力学研究
        5.4.2 光动力杀菌对ROS的影响
        5.4.3 光动力杀菌在食品体系中的灭菌效果探究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5)2017~2018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食源性疾病
    1.2 食源性疾病监测
    1.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4 食品安全预警
    1.5 食源性致病菌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来源及种类材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检测方法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受检样品的总体情况
        3.1.1 总体受检样品的食品种类构成比
        3.1.2 各类型采样地点的受检样品数量总体情况
        3.1.3 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总体检出情况
        3.1.4 不同包装食品中总体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3.2 不同年份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
        3.2.1 不同年份受检样品的食品种类构成比
        3.2.2 不同年份各类型采样地点的受检样品数量情况
        3.2.3 不同年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3.2.4 不同年份各种类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3.2.5 不同年份各类型采样地点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3.2.6 不同年份受检样品卫生指标菌的合格情况
    3.3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
        3.3.1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各致病微生物的检出情况
        3.3.2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菌落总数的合格情况
        3.3.3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大肠菌群计数的合格情况
        3.3.4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的合格情况
        3.3.5 不同季度受检样品霉菌计数的合格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受检样品的总体情况
    4.2 不同年份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
    4.3 不同季节受检样品的监测情况
    4.4 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水产品概述
        1.1.2 水产品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1.1.3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
        1.1.4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1.2.1 国内外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
        1.2.2 国内外针对水产品微生物污染采取的措施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性
第二章 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2.1 市售水产品抽检项目与检测标准
        2.1.1 样品采集
        2.1.2 检测项目与检测标准
        2.1.2.1 检测项目
        2.1.2.2 检测标准
        2.1.2.3 统计学处理
    2.2 市售水产品抽样检测结果与分析
        2.2.1 总体检测情况
        2.2.2 水产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情况
        2.2.3 水产品中各类病原菌检测情况
        2.2.4 不同来源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2.2.5 不同处理方式水产品污染情况
        2.2.6 不同区域生食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各项目检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市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的调查
    3.1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3.1.1 问卷调查
        3.1.2 质量控制
        3.1.3 统计学处理
    3.2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总体调查情况
        3.2.2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性别年龄关系
        3.2.3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关系
        3.2.4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收入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
    4.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及根源
        4.1.1 养殖过程中污染
        4.1.2 加工过程中污染
        4.1.3 运输过程中污染
        4.1.4 销售过程中污染
    4.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成因
        4.2.1 养殖过程中污染成因
        4.2.2 加工过程中污染成因
        4.2.3 运输过程中污染成因
        4.2.4 销售过程中污染成因
    4.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4.3.1 养殖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4.3.1.1 消毒剂
        4.3.1.2 抗生素
        4.3.2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4.3.3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4.3.4 销售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4.3.5 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作用
    4.4 本章小结
        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
        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成因
        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第五章结论
    1.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抽样检测情况
    2.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3. 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对于生食水产品危害了解情况调查表
致谢

(7)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及肉制品细菌性污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来源及采集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方法
        2.3.2 质量控制
        2.3.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肉及肉制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
        3.1.1 卫生指标菌
        3.1.2 食源性致病菌
    3.2 不同采样时间肉及肉制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
    3.3 不同地区肉及肉制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
        3.3.1 不同县区的细菌性污染状况
        3.3.2 城市和农村的细菌性污染状况
    3.4 不同采样环节肉及肉制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
    3.5 不同动物来源肉及肉制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
4 结论与讨论

(8)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2010~2018年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总体情况
        1.2.2 时间分布
        1.2.3 性别分布
        1.2.4 年龄分布
        1.2.5 场所分布
        1.2.6 餐次分布
        1.2.7 危险食品种类分布
        1.2.8 致病因子分布
        1.2.9 诱发因素分布
        1.2.10 危险食品类别与时间分布
        1.2.11 致病因子与时间分布
        1.2.12 致病因子与中毒场所分布
        1.2.13 诱发因素与中毒场所分布
        1.2.14 致病因子与危险食品分布
        1.2.15 诱发因素与危险食品分布
        1.2.16 诱发因素与致病因子分布
    1.3 讨论
    1.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一起由婚宴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分析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2.1.3 样品采集和检测
        2.1.4 食品卫生学调查
        2.1.5 数据处理和卫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基本情况
        2.2.2 病例分布
        2.2.3 发病时间分布
        2.2.4 危险因素分析
        2.2.5 卫生学调查
        2.2.6 实验室检测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一起由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调查资料
        1.1.2 标本来源
    1.2 方法
        1.2.1 检验项目方法
        1.2.2 转种培养
        1.2.3 实时荧光PCR检测
        1.2.4 分离鉴定
        1.2.5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10)1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基本情况
    1.2 病例定义
    1.3 临床表现
    1.4 三间分布
        1.4.1 时间分布
        1.4.2 空间分布
        1.4.3 人群分布
    1.5 用餐调查
    1.6 现场卫生学调查
        1.6.1 食堂的基本情况
        1.6.2 可疑食品的加工过程
    1.7 饮水情况
    1.8 实验室检验
2 讨论

四、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近年5起食用“猪活血”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 钟延旭,林玫,蒋玉艳,石萌萌,苏奕成,黄立嵘. 应用预防医学, 2021(03)
  • [2]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快速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J]. 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 食品工程, 2020(03)
  • [3]北京市朝阳区食物中毒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J]. 郝民,王恒伟,邵希凤,田甜,宋衍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7)
  • [4]蔬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D]. 赵若晴. 吉林大学, 2020(08)
  • [5]2017~2018年辽宁省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趋势分析[D]. 王伟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6]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D]. 吴佳逸.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7]2015~2018年玉溪市售肉及肉制品细菌性污染状况调查[J]. 吴林蔚,郑超,陶婷婷,马惘卿,向正华,李旭东,王铁程,薛亚东,包蕾.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2)
  • [8]南京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与典型案例处置[D]. 蔡泽瑜. 东南大学, 2019(01)
  • [9]一起由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J]. 劳希,梁炳健,林静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12)
  • [10]1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J]. 陈慧中. 预防医学论坛, 2018(11)

标签:;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