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SK相干接收的最优干扰研究

BPSK相干接收的最优干扰研究

一、对BPSK相干接收最佳干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峰[1](2021)在《非相干通信接收机的相关干扰响应模型及性能分析》文中认为

李姗姗[2](2021)在《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信号传输与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和高速率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对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容量、信息传输速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宽带宽、高速率、高能效等优点的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弥补了微波通信在卫星通信应用中的不足。随着对卫星激光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在卫星与地面间建立激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是未来实现星地高速数据传输的发展趋势,对激光的高速传输和可靠接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成为卫星激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实现星地激光通信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面临如下问题:激光信号经过星地链路大气信道段时由于受到湍流效应的影响导致光束相干性的劣化,对通信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满足不同用户和业务的需求,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信号调制格式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接收端需要准确识别出信号所采用的调制格式才能正确解调。为了解决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的上述问题,以提高激光信号的相干性和保障激光信号识别的可靠性为目标,开展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和信号识别技术研究。面向校正激光光束畸变和无需先验知识识别激光信号的需求,本文重点研究卫星激光通信中涉及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单载波信号识别技术以及多载波信号识别技术,完成对激光光束畸变的实时校正,实现激光信号的可靠识别。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大气信道建模与光传输特性分析在研究大气湍流特性和柯尔莫哥洛夫湍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功率谱反演法和子谐波补偿法完成了随机相位屏的构造,模拟了高斯光束在大气湍流多相位屏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并对其相干性劣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强变化指数的湍流影响衡量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比光束在多相位屏信道中传输与自由空间中传输在光场强度分布上的差异计算得到光束的畸变程度,从而对所受到的湍流影响做出衡量,仿真研究了所提方法衡量湍流影响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中的光强变化指数与闪烁指数随光束波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光强变化指数随湍流强度的增强而递增。(2)基于混合输入输出算法的自适应光学补偿方法在研究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输入输出算法(Hybrid Input-Output Algorithm,HIOA)的自适应光学补偿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基于混合输入输出算法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al Based on Hybrid Input-Output Algorithm,HIOA-AO)补偿模块完成对畸变激光光束的失真补偿,仿真研究了所提方法在不同传输距离和迭代次数下对畸变激光光束的失真补偿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补偿湍流效应导致的畸变激光光束相位失真,提高光束的模式纯度;HIOA经过50次或50次以上的迭代可以重构得到准确的波前畸变相位信息,通过相位校正可以对畸变激光光束的高斯分布进行较好的恢复。(3)基于分区分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单载波信号识别方法在研究大气时变信道下单载波激光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单载波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基于分区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of Region,FDR)的特征提取算法得到单载波信号星座图的分区分形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信号识别分类器的构造,从而实现单载波信号的自动调制格式识别,仿真研究了所提方法在自由空间信道和大气时变信道两种传输条件下的识别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构造的分类器在自由空间信道中所有信噪比范围内整体分类精度达到89.8%以上,当信噪比大于7.5dB时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性能收敛,实现单载波信号100%的精确识别;在大气时变信道弱湍流条件下,在所有湍流强度和信噪比范围内分类器的整体分类精度达到86.7%以上,随着信噪比增加而递增随后收敛;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有效提高分类精度和收敛速度的同时具备对信道变化的高鲁棒性。(4)基于多特征输入和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的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在研究大气时变信道下多载波激光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输入和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的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基于多特征输入的混合训练神经网络(Hybrid Training Neural Network,HTNN)结构,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子载波信号的高阶统计量特征及星座图特征作为网络的双输入特征,训练HTNN自主挖掘高阶关联性特征得到学习模型,实现OFDM子载波信号间的自动调制格式识别,仿真研究了所提方法在自由空间信道和大气时变信道两种传输条件下的识别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得到的识别模型在自由空间信道中所有信噪比范围内的整体分类精度达到93.37%以上,当信噪比大于7.5dB时学习模型的分类精度性能收敛,实现OFDM子载波信号100%的精确识别;在大气时变信道弱湍流条件下,在所有湍流强度和信噪比范围内学习模型的整体分类精度达到73.5%以上,随着信噪比增加而递增随后收敛;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对信道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了收敛速度,实现了大范围信噪比下对OFDM子载波信号的可靠识别。

王甜[3](2021)在《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相继涌现,以通信作为接入方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如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电视、在线直播等多样的新式用户体验形式,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通信流量需求。特别是2020年开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景由线下搬上了网络,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和在线教育等成为了日常,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传输中沉重的数据承载负担。作为互联网数据流量的主要承载力量,光纤通信系统如何进一步地提升传输速率、增大信道容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O-OFDM)系统为主要背景,重点研究了这类高速大容量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技术、调制格式识别技术和非线性判决技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辅助子载波性能监测的自适应调制方案来为系统分配更优的传输方案,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 I/Q 分量分布直方图的子载波调制格式识别方案在减少信令开销的同时在接收端实现子载波调制格式的识别,继而完成后续信号处理和判决;基于高斯混合模型无监督聚类算法(Un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UCGMM算法)的非线性判决方案,使用该算法对接收信号进行判决,有效补偿了非线性损伤的影响,降低系统误码率,提高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DNN辅助子载波性能监测的自适应调制方案。本方案首先使用深度学习中的DNN模型对子载波的有效信噪比进行估计,达到子载波性能监测的目的,然后根据估计的子载波有效信噪比对OFDM的子载波进行分组并选择合适的调制格式,从而实现为系统提供更优的传输方案的目的。通过仿真分析,本方案在固定传输速率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与16QAM固定调制格式的传输方案相比,在le-3的误码率阈值下,获得了 1.75dB的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OSNR)增益,更好地利用了信道条件,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误码率。(2)提出了基于CNN和I/Q分量分布直方图的子载波调制格式识别方案。本方案使用低信噪比下有更高分辨性的I/Q分量分布直方图作为识别样本,利用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分布特征,使用CNN模型实现对 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 几种调制格式的识别,从而实现在系统接收端的盲调制格式识别。通过模型训练和仿真分析,在光信噪比大于10dB情况下,对除64QAM之外的调制格式均实现了 100%的识别准确率,对64QAM调制格式的信号也实现了光信噪比在16dB以上的100%识别准确率,在减少信令开销的同时为加入自适应调制的系统接收端提供准确的调制格式信息。(3)提出了基于UCGMM算法的非线性判决方案。通过仿真对比分析K-means和高斯混合模型两种聚类算法在受非线性影响的64QAM传输系统中的性能,提出了 UCGMM算法作为相干光OFDM系统的非线性判决方法。使用该算法进行星座点判决,有效降低了光纤非线性对信号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在64QAM-OFDM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对本方案在背靠背传输和光纤中传输两种情况下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背靠背的传输系统中,与直接解调和K-means算法相比,UCGMM算法分别可以获得约2dB和0.6dB的OSNR增益;在光纤传输系统中,UCGMM算法相对于直接解调的情况增加了 75km的传输距离,相对于K-means算法也增加了 45km的传输距离。

李雪[4](2021)在《BOC族调制信号的多径抑制同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扩频技术是在现有通信研究领域中快速发来起来的重要技术。其中直扩系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ystem,DSSS)凭借着抗干扰,抗多径以及抗衰落等优良特性在军事领域及卫星通信、导航和测距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直扩系统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直扩系统的抗干扰,抗截获性能有更大的提高,新的调制方式应运而生。BOC调制就是其中具有良好信号特性且应用广泛的新型调制方式之一。为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背景,在BOC调制信号的基础上衍生出了AltBOC调制信号和MBOC调制信号等BOC族信号。在直扩系统接收端对信号的跟踪捕获是整个系统实现中的重要一环,其对接收信号的精准跟踪是成功复现本地BOC信号并完成对接收信号解扩操作的必要前提。但是在信号的接收环境中会由于环境中的建筑物及坑洼地面等影响产生反射、折射及绕射的干扰信号,使得接收端接收到的直达信号混杂了有着一定时延的干扰信号,即多径信号。多径效应为跟踪过程带来的误差影响是比较大且难以消除的,故本文在对BOC族调制信号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现有BOC族调制信号同步方法的多径抑制性能,针对多径误差明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门函数的多径抑制改进方法,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短时延下的多径误差包络幅值。进一步本文针对一些多径抑制方法兼容性差及长时延下多径误差明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码相关参考波形的多径抑制改进方法。为验证其方法的多径抑制性能,本文首先进行参数和指标设置,鉴别器输出曲线分析,然后从BOC信号阶数及码片宽度等影响参数的角度对改进方法的多径误差包络进行仿真。通过其仿真曲线分析表明该方法通过设计本地参考码片波形,有效的提升了长时延下对多径误差的抑制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多径抑制方法及改进方法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长时延下优良的多径抑制能力和不同载噪比下较高的跟踪精度。

周倜[5](2020)在《针对卷积码干扰优化及抗干扰方法》文中认为卷积码具有码字长度较短、编码及译码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好的纠检错性能等优点,因此至今仍广泛应用在多种通信系统以及各国军事通信系统中。本文在认知电子战的背景之下,分析现有针对卷积码干扰方案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卷积码的优化脉冲干扰方案,并给出相应的有效抗干扰方案,最后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平台对干扰及抗干扰方案的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卷积码的优化脉冲干扰方案。首先,分析了二进制信号和多进制信号在相关干扰下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中的误码率,然后采用凸优化方法,推导得出对上述信号干扰性能良好的波形。然后根推导出在Viterbi译码路径中不同事件长度和纠错能力的概率分布,并依此设计了干扰脉冲长度。之后提出两种干扰脉冲占空比的设计方法:一是利用干扰的误码率公式,求解干扰脉冲占空比使译码前误比特率最大;另一种方法为仿真整体通信系统链路,以接收端译码误码率最大化为目标,穷举不同占空比搜索出最佳的干扰脉冲占空比。得到干扰波形、脉冲长度和占空比的参数后,对卷积码优化干扰方案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数字调制干扰和噪声干扰做了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在平均干信比相同时,卷积码优化干扰造成的误码率明显增加。然后,本文针对卷积码优化干扰的调制方式和纠错能力的针对性,设计了降低调制阶数、增加不同交织方式和降低编码码率等几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抗干扰方案,并对比了不同交织方式的抗干扰效果及其消耗的储存空间和带来的系统时延。最后搭建了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利用NI公司的USRP-2952R和Agilent公司的E8267D矢量信号源,搭建了卷积码优化干扰及抗干扰方案的演示验证系统,然后实际测量了干扰及抗干扰方案的性能,将实际测量值与仿真值对比,验证了论文所提干扰和抗干扰方案的有效性。

安雨萌[6](2020)在《针对数字调制的高效干扰及其抗干扰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其固有的开放性,很容易受到干扰攻击,在电磁频谱管控和通信传输中较为常见。本文在通信传输的背景之下,主要研究针对数字调制的高效干扰以及针对这种干扰攻击的有效的抗干扰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重点研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下上述调制信号的高效干扰波形以及对抗高效干扰的有效的抗干扰方法。本文建立了上述信号在无干扰和相关干扰下的数学模型,通过推导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公式,采用凸优化的理论分析方法,得到针对上述不同类型信号的高效干扰样式,并分析当施加了高效干扰攻击的情况下,存在的有效抗干扰方法。本文在理论推导出高效干扰样式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其干扰效果和干扰增益,详细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针对不同调制方式的通信信号的高效干扰样式。以BPSK、QPSK和16QAM为例,推导了在AWGN信道下和存在相关干扰时的误码率公式。然后,本论文以16QAM信号为例,根据推导出的16QAM信号误码率公式,构建干扰信号分布的目标函数,采用凸优化的方法分析,得出针对16QAM信号的使误码率最大的高效干扰波形,然后推广到其他调制方式的通信信号,得到了针对不同调制方式的通信信号的高效干扰样式。并且在上述推导的基础上延申,得出了一些常用通信调制信号的高效干扰波形并给出了仿真分析。后面,本文还研究了OFDM信号的高效干扰波形。总结了OFDM系统的整体调制过程和收发端模型,建立了OFDM信号的误码率模型。并根据上述模型得到了针对OFDM信号不同调制方式的高效干扰波形,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在对通信信号施加上述推导的“高效干扰”的模型下,针对单载波信号和频分复用信号,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存在的带宽受限问题,对通信信号采用带内扩频和降低调制阶数的方法,对信号抗干扰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王也[7](2020)在《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是一种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大气作为信道的通信方式。它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资源丰富等特点。目前空间光通信技术主要分为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与多阶调制/相干探测两种通信体制。其中多阶调制/相干探测体制凭借着其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更灵活的调制方式以及更好的波长选择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现有的光通信终端中,同时也是未来空间光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在大气通信链路中,除了激光通信系统收发端机引入的噪声,由大气散射和吸收效应造成的光强衰减,以及由大气湍流效应引起的光强起伏和相位波动都会对系统的通信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由大气信道和收发端机引起的信号失真可通过接收端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进行补偿,这无疑对提高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延长通信距离,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着巨大帮助。本文首先阐述了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进展,然后从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实现原理出发,分析了大气信道对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最后深入研究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大气信道的特性,包括由大气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衰减效应,以及由大气折射率随机变化引起的湍流效应,并重点研究了由大气湍流效应造成的光强闪烁和相位波动。给出了在不同湍流强度条件下的光强闪烁模型,并通过外场实验所记录的实测数据对弱湍流条件下的闪烁模型进行了验证,为空间相干光通信的仿真系统搭建及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2.介绍了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组成。重点分析了发射端的电光调制器以及接收端零差探测、外差探测、相位分集探测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噪声来源并对比了各种探测方式的信噪比。3.对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及处理流程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正交归一化算法、时钟同步算法、频偏估计算法和相位估计及跳变矫正算法。并针对大气湍流所引入的相位噪声会影响频偏估计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区加权的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加权的方式弱化相位噪声对频偏估计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及算法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相位波动条件下的频偏估计性能。4.分析了相位跳变的产生机理,并指出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噪声是造成相位跳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目前常用的减少跳变发生或矫正跳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提出了分段差分相位跳变矫正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确定了算法的最佳判别阈值点,最后针对系统中的不同噪声来源通过仿真分析了算法的跳变矫正性能。5.设计了能够实现跳变计数的误码及跳变测试系统,并通过Optisystem光通信系统仿真软件搭建了QPSK空间相干光通信链路,依据外场实验数据确定了系统的参数。将分区加权频偏估计法、分段差分跳变矫正法、以及误码及跳变测试系统通过仿真软件中自建模块的方式内联到仿真系统中,对算法可行性及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搭建了室内空间相干光通信测试平台,分别实现了弱湍流和无湍流条件下的2.5Gbps速率QPSK信号的光通信实验,并对两种条件下的算法及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

周海军[8](2020)在《相干激光通信中零差相干接收及传输信道研究》文中提出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C),尤其是相干激光通信,正逐渐成为解决微波通信瓶颈、构建天地一体化宽带网、实现实时数据传输的有效手段。在空间激光通信中,光信号经过数千至数万公里上的空间传输后,光束质量严重畸变或不稳定。到达接收端的光信号,不仅光功率非常微弱,而且还受到多普勒频移、瞄准误差、大气湍流等因素影响,这给光信号接收及信道建模等带来极大技术挑战。在众多接收方案中,基于科斯塔斯光锁相(Costas Optical Phase-locked Loop,Costas OPLL)的零差相干接收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存在入锁频率范围较小、多普勒频移跟踪能力较弱、接收灵敏度较低等问题,亟需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辅助频率捕获-自动光锁相技术,研制的Costas零差相干光接收机具有实时补偿大范围、快速多普勒频移的特性。其次,为了提高接收灵敏度,研究了90°光混频器的信号光分光比与接收机灵敏度的关系、RZ-BPSK调制格式的零差相干解调等。进一步考虑传输信道的影响时,建立了大气湍流与瞄准误差的复合信道模型及概率密度函数,并分析了其对BPSK相干解调的影响。最后,为了抑制大气湍流与瞄准误差的影响,研究了分集接收和自适应光学补偿的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基于辅助频率捕获的自动光锁相和实时多普勒频移补偿卫星的相对位置变化及高速运动,将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光发生多普勒频移,其频移范围可达±7 GHz、频率变化速度可达10 MHz/s。在传统科斯塔斯锁相环中,频率捕获范围和跟踪速度有限,由此导致的环路失锁是Costas零差相干接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延迟线鉴频和辅助频率捕获方法(Aided Frequency Capture,AFC),通过实时监测信号光的频率变化和光锁相状态,来实时获取频率差信息并反馈控制本振光,从而提高了频率捕获范围和跟踪速度。基于该思路设计的Costas零差相干光接收机,实现了快速自动光锁相(±12 GHz最大频差下,时间约为4.5 s~7.3 s)。实时补偿的多普勒频移范围达到±12 GHz,跟踪速度高达600 MHz/s。解调10 Gbit/s BPSK信号时,接收灵敏度为-39.5dBm@BER=1x10-9,满足相干激光通信的基本要求。2.90°光混频器的信号光分光比优化及实验研究Costas零差相干接收机在解调BPSK信号时,同相支路用于数据输出,正交支路用于相位误差检测。如果优化两支路的光功率分配比,让数据支路获得更多光功率,且保证正交支路的相位误差检测精度,则可在保证接收机稳定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接收灵敏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改变信号光偏振态的思路,实现了信号光分光比的连续调节,并研究了分光比对接收灵敏度、残余相位误差、激光器线宽等方面的影响。当信号光分光比优化为0.05时,接收灵敏度提高了2.65 dB,且残余相噪小于10°。与此同时,并提出了光锁相环的带宽优化思路,使接收机对激光器的线宽要求降低了5.26倍。3.RZ-BPSK信号的零差相干解调为了进一步提高接收灵敏度,讨论并实现了RZ-BPSK信号的零差相干解调。首先,验证了RZ-BPSK信号对发射机的时间对准要求,即为传输速率的±10%。其次,对比了Costas零差相干接收机解调NRZ-BPSK信号、RZ-BPSK信号的锁相状态。最后,相比于NRZ-BPSK信号而言,10 Gbit/s RZ-BPSK信号有1.4 dB的灵敏度提升,5 Gbit/s RZ-BPSK信号有2.5 dB的灵敏度提升。4.大气湍流与瞄准误差的复合信道建模及链路分析激光在大气信道中传输时,有必要研究大气湍流(Modified Rician分布)与瞄准误差构成的复合信道对相干激光通信的影响,并为抑制大气湍流、瞄准误差等提供理论基础。完整考虑了光强起伏(振幅起伏、相位畸变与自适应光学补偿)、任意瞄准误差的复合效应,并建模了复合信道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的闭合解,适用于任意瞄准误差下的链路分析。基于复合信道PDF,求解出单发单收-BPSK链路的误码率闭合解、大信噪比近似解,并分析了自适应光学补偿在大气湍流与瞄准误差抑制上的优势。最后,求解出信道容量、中断概率的闭合解等。5.分集接收对相干激光通信的影响在分集接收中,通过处理多个不相关大气湍流信道的信号,能有效抑制光场振幅起伏、相位畸变等,将极大改善接收性能。因此,基于复合信道PDF,将矩母函数、本征函数的思路分别运用在单发多收链路的最大信噪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g,MRC)和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g,EGC)中。其次,求解出误码率的闭合解、大信噪比近似解,避免了高纬度积分,简化了分集接收的性能分析。仿真分析证实:当瞄准误差较小时,随着分集支数的增加,误码率逐渐得到改善;当瞄准误差较严重时,随着分集支数的增加,分集增益被瞄准误差部分削减,需要运用自适应光学补偿来降低瞄准误差的影响。

袁治普[9](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信号解调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解调误码率是影响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特征表达的神经网络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正确有效的判决。在认知无线电和智能通信等领域,接收端需要对不同调制类型的信号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解调,深度学习网络可以根据调制类型的变化及时地改变判决规则,同时,深度学习网络的运行模式可以降低解调系统的运算复杂度。首先,针对MPSK、MQAM和MAPSK数字调制信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AE网络的确知信号解调方法,利用SAE网络对基带采样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经Softmax分类层输出解调比特流。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和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下,基于SAE网络的解调方法比传统相干解调方法性能提升3~5dB,同时比传统相干解调方法具备更低的运算复杂度。其次,针对未知调制类型的信号,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一 SAE网络架构的盲解调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环境下,当调制类型较少时,基于单一 SAE网络的解调方法比传统相干解调方法性能提升4~5dB。最后,针对MPSK和MQAM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识别和多网络架构的盲信号解调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调制类型系统中,本文提出的调制识别方法比现有方法具备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同时可以对信号实现高性能的解调。

王晨旭[10](2020)在《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同步与盲均衡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无线通信广泛地应用到民用、军用等各领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广大研究机构、企业积极投入到5G、超宽带无线通信、毫米波无线通信等新技术的研究中,同时,部分研究机构和学者持续对无线通信中的传统关键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本文旨在对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同步技术、盲均衡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本文首先在对无线数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搭建调制解调过程基础仿真平台,包括码元序列产生、波形成型、IQ调制、高斯噪声加载、相干解调、误码率计算等模块,实现了2ASK、BPSK、QPSK、16QAM调制信号产生及相干解调,通过对收发的时域、频域分析,验证了调制解调仿真程序的正确性。快速、准确的符号同步对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Gardner算法是一种经典且广泛使用的符号同步算法,该算法存在定时精度不够、定时误差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窗化法对Gardner算法的插值部分进行了改进,研究发展了一种连续可变抽头数的插值滤波器,改善了Gardner插值器的抗混叠性能,提高了Gardner计算精度,同时在Gardner的误差估计环节发展了一种基于升余弦滚降滤波函数改进的定时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改进了衰落信号时偏估计中定时误差大的问题,有效减小了环路收敛后的定时误差,并且可以提高环路的收敛速度。综合以上两点改进,发展了本文的布莱克曼窗辅助的Gardner(Blackman Window Aided Gardner,简称BWGAD)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Gardner算法,BWGAD算法的时偏估计值更接近理论值且方差性能更好、定时误差更小、在更少的迭代次数下完成收敛,即定时精度、算法稳定性要优于Gardner算法。盲均衡是一种在信道畸变相当严重的条件下,不借助训练序列,仅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序列本身对信道进行自适应均衡的方法。其中,CMA算法(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简称CMA)是一种典型的盲均衡算法,CMA算法稳健性非常强,但存在收敛速度与收敛精度不能兼顾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经典的CMA算法中的代价函数与误差函数,发展了四次均方盲均衡(Blind Least Mean Forth Equalization,简称BLMFE)算法。BLMFE算法主要对CMA做了以下两点改进:第一,基于四阶误差最小化算法设计出一种用于求解盲均衡器高阶抽头系数的迭代算法,并替换CMA算法中的抽头系数计算公式,此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得盲均衡器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与更小的稳态误差。第二,基于梯度下降算法设计出一种寻找最优步长因子的优化计算方法,并以此替换CMA算法中的常数步长,该方法使得CMA算法计算精度与计算速度都得到了提高。仿真结果表明,BLMFE算法,与经典CMA算法以及基于对数函数改进的CMA算法(Logarthmic Cost Function Alogrithm,简称LCF)相比,具有更高的收敛精度、更小的稳态误差与更低的误码率、收敛性更好的星座图、更快的收敛速度。

二、对BPSK相干接收最佳干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BPSK相干接收最佳干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信号传输与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卫星激光通信发展现状
        1.2.2 卫星激光通信传输保障性技术现状
        1.2.3 信号调制格式识别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大气湍流特性与信道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大气湍流特性概述
        2.2.1 大气湍流产生原理
        2.2.2 柯尔莫哥洛夫湍流理论
    2.3 基于多相位屏的湍流信道建模方法
    2.4 激光的光强分布模型
        2.4.1 Log-Normal模型
        2.4.2 Gamma-Gamma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气激光传播特性与自适应光学补偿方法
    3.1 引言
    3.2 大气激光传输特性
        3.2.1 光的波动方程与菲涅尔衍射
        3.2.2 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
        3.2.3 基于光强变化指数的湍流影响衡量方法
    3.3 基于HIOA的自适应光学补偿方法
        3.3.1 设计思路
        3.3.2 基于HIOA的波前相位重构原理及实现
    3.4 基于HIOA的自适应光学补偿方法性能分析
        3.4.1 仿真设置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分区分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单载波信号识别
    4.1 引言
    4.2 基于分区分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单载波信号识别方法
        4.2.1 设计思路
        4.2.2 基于FDR的特征提取算法
        4.2.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器设计
    4.3 基于分区分形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单载波信号识别方法性能分析
        4.3.1 仿真设置
        4.3.2 自由空间信道中的识别性能
        4.3.3 大气时变信道中的识别性能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多特征输入和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的多载波信号识别
    5.1 引言
    5.2 基于多特征输入和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的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
        5.2.1 设计思路
        5.2.2 OFDM信号模型及特征
        5.2.3 基于多特征输入的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5.2.4 基于多特征输入的混合训练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5.3 基于多特征输入和混合训练神经网络的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性能分析
        5.3.1 仿真设置
        5.3.2 自由空间信道中的识别性能
        5.3.3 大气时变信道中的识别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其他成果

(3)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适应调制技术
        1.2.2 调制格式识别技术
        1.2.3 非线性判决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干光OFDM系统原理和深度学习技术
    2.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2.1.1 OFDM技术的数学模型
        2.1.2 OFDM系统的结构模型
    2.2 相干光OFDM系统基本原理
        2.2.1 OFDM系统发射模块
        2.2.2 光纤信道
        2.2.3 OFDM系统接收模块
    2.3 深度学习概述
        2.3.1 深度神经网络
        2.3.2 卷积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干光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方案
    3.1 自适应调制技术
        3.1.1 自适应调制原理
        3.1.2 自适应调制技术基本流程
    3.2 基于DNN辅助子载波性能监测的自适应调制方案
        3.2.1 基于DNN的子载波性能监测方案
        3.2.2 自适应调制方案设计
    3.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3.3.1 仿真链路搭建
        3.3.2 DNN模型训练及性能分析
        3.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干光OFDM系统子载波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4.1 调制格式识别技术
        4.1.1 调制格式识别技术概述
        4.1.2 常用调制格式识别方法
        4.1.3 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格式识别
    4.2 基于深度学习和I/Q分量分布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案
        4.2.1 基于深度学习和I/Q分量分布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案设计
        4.2.2 数据集获取及CNN模型结构
    4.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干光OFDM系统的非线性判决方案
    5.1 相干光OFDM系统中的常用的非线性均衡算法
    5.2 聚类算法对比分析
        5.2.1 K-means算法原理
        5.2.2 GMM算法原理
        5.2.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5.3 相干光OFDM系统中基于UCGMM算法的非线性判决方案
        5.3.1 基于UCGMM算法的非线性判决方案设计
        5.3.2 仿真链路搭建
        5.3.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4)BOC族调制信号的多径抑制同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直扩系统码跟踪
        1.2.2 多径误差抑制算法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BOC族信号特性及多径信号的影响
    2.1 BOC族调制信号
        2.1.1 BOC调制信号
        2.1.2 AltBOC调制信号
        2.1.3 MBOC调制信号
    2.2 多径信号对码环跟踪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有BOC族信号多径抑制方法研究
    3.1 窄相关多径抑制方法
    3.2 Double delta多径抑制方法
    3.3 门函数多径抑制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门函数的多径抑制改进算法
    4.1 算法提出
    4.2 算法实现
    4.3 仿真分析
        4.3.1 参数与指标设置
        4.3.2 码环鉴相器输出分析
        4.3.3 多径抑制性能分析
        4.3.4 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CRW的多径抑制改进算法
    5.1 算法提出
    5.2 算法实现
    5.3 仿真分析
        5.3.1 参数与指标设置
        5.3.2 码环鉴相器输出分析
        5.3.3 多径抑制性能分析
        5.3.4 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针对卷积码干扰优化及抗干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干扰分类
        1.2.2 针对卷积码的干扰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卷积编码优化干扰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
    2.1 卷积编码及译码基础
        2.1.1 卷积编码原理及算法
        2.1.2 Viterbi译码原理及算法
    2.2 卷积码优化干扰总体方案设计
    2.3 干扰波形设计
        2.3.1 二进制信号干扰波形设计
        2.3.2 M-QAM信号干扰波形设计
    2.4 干扰脉冲长度设计
        2.4.1 译码错误事件长度和码重分析及脉冲长度设计
        2.4.2 仿真验证
    2.5 干扰脉冲占空比设计
        2.5.1 最大化误符号率占空比模型求解
        2.5.2 最大化误码率占空比仿真求解
    2.6 干扰方案流程及性能仿真
        2.6.1 干扰方案流程
        2.6.2 仿真链路框图及参数
        2.6.3 干扰脉冲长度对干扰效果影响
        2.6.4 卷积码优化干扰对其他干扰性能对比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针对卷积码优化干扰抗干扰方案设计
    3.1 抗干扰方案总体设计
    3.2 降低调制阶数抗干扰方案
    3.3 交织抗干扰方案
        3.3.1 矩阵交织概念与特征
        3.3.2 卷积交织概念与特征
        3.3.3 随机交织概念与特征
        3.3.4 性能仿真
    3.4 降低码率抗干扰方案
        3.4.1 降低码率抗干扰分析
        3.4.2 降低码率抗干扰性能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USRP的卷积码优化干扰及抗干扰方案验证
    4.1 开发平台简述
    4.2 实现方案
        4.2.1 发射机实现方案
        4.2.2 接收机实现方案
        4.2.3 干扰机实现方案
        4.2.4 测试平台搭建
    4.3 方案性能验证
        4.3.1 干扰方案性能验证
        4.3.2 抗干扰方案性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优卷积码表

(6)针对数字调制的高效干扰及其抗干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不同的干扰分类方法与特点
        1.2.2 抗干扰方法的分类与特征
        1.2.3 针对数字调制信号的干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面向单载波信号的高效干扰
    2.1 针对单载波信号误码率的通用分析模型
        2.1.1 最大似然准则和择大判决准则
        2.1.2 单载波信号的误码率分析
    2.2 单载波信号在相关干扰下的误码率
        2.2.1 二进制单载波信号在相关干扰下的误码率
        2.2.2 多进制单载波信号在相关干扰下的误码率
    2.3 针对单载波信号的高效干扰分析
        2.3.1 单载波信号分布函数
        2.3.2 高效干扰波形分析
        2.3.3 相移和时延的影响
    2.4 不同进制单载波信号的高效干扰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OFDM信号的高效干扰
    3.1 OFDM系统模型
    3.2 OFDM的高效干扰波形分析
    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高效干扰的抗干扰方法
    4.1 带内扩频技术原理
    4.2 针对单载波高效干扰的抗干扰方案设计
        4.2.1 面向单载波信号的带内扩频方法
        4.2.2 面向单载波信号的降低调制阶数方法
    4.3 针对多载波高效干扰的抗干扰方案设计
        4.3.1 面向多载波信号的带内扩频技术
        4.3.2 面向多载波信号的降低调制阶数方法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大气湍流及其对空间光通信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气信道及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 大气信道
        2.1.1 大气吸收和散射
        2.1.2 大气湍流的原理及模型
        2.1.3 大气湍流对空间相干光通信的影响
    2.2 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2.1 电光调制技术
        2.2.2 相干探测技术
        2.2.3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相干光通信中的频偏估计技术
    3.1 频偏估计前的预处理过程
        3.1.1 正交归一化
        3.1.2 时钟同步
    3.2 常用的频偏估计方案
        3.2.1 基于相位增量的频偏估计
        3.2.2 基于FFT的频偏估计
    3.3 分区加权频偏估计法
        3.3.1 ZWPI算法原理
        3.3.2 弱湍流条件下的算法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相干光通信中的相位估计及跳变矫正技术
    4.1 相位估计技术与相位跳变的产生过程
        4.1.1 M次幂相位估计原理
        4.1.2 相位跳变的产生过程
    4.2 常用的相位跳变解决方案
        4.2.1 差分编/译码
        4.2.2 数据辅助跳变矫正法
        4.2.3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盲相位跳变矫正法
    4.3 分段差分跳变矫正法
        4.3.1 CSSC-CPE算法原理
        4.3.2 最佳跳变判别阈值点的设定
        4.3.3 弱湍流对相位跳变概率的影响及算法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搭建及实验分析
    5.1 大气信道光强闪烁模型的外场实验验证
        5.1.1 近海8.9km大气激光传输实验
        5.1.2 近海大气激光传输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5.2 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及室内实验搭建
        5.2.1 误码及跳变测试系统的实现
        5.2.2 Optisystem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链路搭建及参数设置
        5.2.3 空间相干光通信的室内实验链路搭建及参数设置
    5.3 软件仿真及室内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5.3.1 大气湍流下光强闪烁模型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5.3.2 ZWPI算法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5.3.3 CSSC-CPE算法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相干激光通信中零差相干接收及传输信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激光通信研究背景
        1.1.1 星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
        1.1.2 近地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
    1.2 相干激光通信技术
        1.2.1 相干激光通信的优势
        1.2.2 相干激光通信面临的关键问题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干激光通信基础理论
    2.1 相干激光通信基本理论
        2.1.1 相干激光通信链路
        2.1.2 相干光接收理论
    2.2 相干光接收的误码特性分析
    2.3 基于光锁相环的零差相干接收
        2.3.1 平衡光锁相环
        2.3.2 非线性光锁相环
        2.3.3 其它光锁相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STASOPLL的零差相干接收机
    3.1 COSTASOPLL的性能分析与关键问题
        3.1.1 CostasOPLL原理及其性能分析
        3.1.2 关键问题分析
    3.2 自动频率捕获的科斯塔斯零差相干接收机研制
        3.2.1 鉴频增强的Costas OPLL结构
        3.2.2 基于辅助频率捕获的光压控振荡器
        3.2.3 性能测试与分析
        3.2.4 本节小结
    3.3 信号光最优分光比的研究
        3.3.1 分光比优化的研究现状
        3.3.2 基于双偏振90°光混频器的分光比优化实验
        3.3.3 系统测试与分析
        3.3.4 本节小结
    3.4 RZ-BPSK信号的科斯塔斯零差相干接收技术研究
        3.4.1 归零码的研究背景与分析
        3.4.2 RZ-BPSK信号的解调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的复合信道建模及链路分析
    4.1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及相干混频的影响
        4.1.1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4.1.2 光强闪烁概率分布
        4.1.3 振幅波动、相位畸变的联合概率分布
        4.1.4 自适应补偿对混频效率的影响
    4.2 瞄准误差对相干激光通信的影响
        4.2.1 星间激光通信的瞄准误差
        4.2.2 近地及星地通信的瞄准误差
    4.3 大气湍流与瞄准误差的复合信道建模
        4.3.1 复合信道建模总结
        4.3.2 相干激光通信的复合信道模型
    4.4 复合信道下的相干激光通信
        4.4.1 误码率的闭合解、渐近解及分析
        4.4.2 信道容量的闭合解及分析
        4.4.3 中断概率闭合解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集接收在相干激光通信中的应用
    5.1 分集接收的应用背景
    5.2 分集接收的信号合并方式
        5.2.1 最大信噪比合并
        5.2.2 等增益合并
        5.2.3 选择合并
    5.3 单发多收链路中的最大信噪比合并
        5.3.1 矩母函数定义及性质
        5.3.2 复合信道下的误码率闭合解
        5.3.3 复合信道下的误码率渐近解
        5.3.4 理论仿真与分析
    5.4 单发多收链路中的等增益合并
        5.4.1 特征函数定义及性质
        5.4.2 特征函数在等增益合并中的应用
        5.4.3 复合信道下的误码率闭合解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6.2 工作展望
附录一 缩略语
附录二 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信号解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机器学习的确知信号解调研究现状
        1.2.2 盲信号解调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阶调制系统与深度学习网络
    2.1 高阶数字调制系统
        2.1.1 调制实现原理
        2.1.2 解调器基本结构
    2.2 无线信道特性与抗噪性能分析
        2.2.1 无线信道特性
        2.2.2 抗噪性能分析
    2.3 深度学习
        2.3.1 理论基础
        2.3.2 自编码器
        2.3.3 去噪自编码器
        2.3.4 SAE深度学习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AE深度学习网络的确知调制类型信号解调
    3.1 系统模型
    3.2 基于SAE深度学习网络的解调系统设计
        3.2.1 数据集生成
        3.2.2 解调网络构建
        3.2.3 解调网络训练
    3.3 性能仿真
        3.3.1 运算复杂度
        3.3.2 误码率性能分析
        3.3.3 系统参数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AE深度学习网络的未知调制类型信号盲解调
    4.1 基于单一SAE网络架构的调制信号盲解调
        4.1.1 解调系统设计
        4.1.2 性能仿真
    4.2 调制识别
        4.2.1 信号的高阶累积量参数
        4.2.2 基于特征参数和SAE网络的调制信号识别
        4.2.3 基于SAE网络的调制信号识别
        4.2.4 两种调制识别方法性能对比
    4.3 基于调制识别和多网络架构的调制信号盲解调
        4.3.1 系统模型
        4.3.2 性能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同步与盲均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符号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盲均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无线通信调制与解调
    2.1 无线通信基础理论
    2.2 ASK信号的调制解调
    2.3 PSK与 QAM信号的调制解调
        2.3.1 BPSK调制与解调
        2.3.2 QPSK调制与解调
        2.3.3 16QAM调制与解调
    2.4 本章小结
3 符号同步技术研究
    3.1 三种定时同步实现方式
    3.2 Gardner定时同步环路
        3.2.1 环路滤波器与数控振荡器
        3.2.2 Gardner插值原理
        3.2.3 Gardner定时误差检测
    3.3 一种改进的符号同步算法(BWGAD算法)
        3.3.1 基于窗化法改进的插值算法
        3.3.2 基于升余弦函数改进的TED算法
    3.4 仿真研究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盲均衡技术研究
    4.1 无线通信中的码间干扰与均衡
        4.1.1 瑞利信道和莱斯信道
        4.1.2 无线通信中的码间干扰
    4.2 均衡技术
        4.2.1 盲均衡CMA算法
        4.2.2 基于LCF的 CMA改进算法
    4.3 一种四次均方盲均衡算法(BLMFE算法)
        4.3.1 BLMFE算法中的均衡抽头计算方法
        4.3.2 BLMFE算法中的最优步长计算方法
    4.4 仿真研究与分析
        4.4.1 均衡算法收敛后星座图仿真结果
        4.4.2 不同均衡算法误差曲线和误码率仿真结果
        4.4.3 不同抽头系数BLMFE算法误码率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对BPSK相干接收最佳干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相干通信接收机的相关干扰响应模型及性能分析[D]. 马雪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信号传输与识别方法研究[D]. 李姗姗.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D]. 王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BOC族调制信号的多径抑制同步方法研究[D]. 李雪.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5]针对卷积码干扰优化及抗干扰方法[D]. 周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6]针对数字调制的高效干扰及其抗干扰方法[D]. 安雨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王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8]相干激光通信中零差相干接收及传输信道研究[D]. 周海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信号解调技术研究[D]. 袁治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同步与盲均衡技术研究[D]. 王晨旭.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BPSK相干接收的最优干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